第十章 五十年代

關燈
的屍體時,必須将這一對生死戀人一起擡走。

    因為愛的目光是世界上最堅韌的東西,任何外力都割不斷它。

     第二天,堅贊羅布土司和寺廟的武裝喇嘛裹挾了大量的藏民逃到了山上。

    叛匪們把凡是參加了農會的藏民的房子都燒了,抓到的男人全部剁去食指,使他們以後再不能打槍,然後一根繩子拴了,拖在馬後面,讓他們和康巴騎手一起在險峻的山道上奔跑,許多人跌倒了,馬背上的騎手反手一刀,将繩子砍斷,後面奔跑而來的馬便将這些可憐的人撞下懸崖。

    那些騎手和被繩子拴着的人過去都是朋友,甚至還是表親兄弟,不少年輕人還一起長大,在同一個牧場放牧,在同一個祭神的節日裡唱歌跳舞喝酒。

    紅漢人來了後,一些人想在今生改變自己的命運,一些人依然聽土司和寺廟的,把希望寄托在來世。

    峽谷裡的藏族人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同胞兄弟這樣兇殘過,過去他們作為土司屬下的“門戶兵”,跟随土司抗拒土匪,和納西人打仗,都有看似很正當的理由,而現在他們卻不知道為什麼要殺同一個村莊的兄弟。

    仿佛每一個“門戶兵”的腦子都被魔鬼控制了,平時在寺廟進香磕頭時的虔誠、在佛菩薩和神山面前的敬畏、在父母兄弟姐妹面前的孝敬和謙遜,全被嗜殺的熱血淹沒了。

    有一個騎手的後面就拖着他的表哥,一個農會的積極分子,表哥說:“兄弟,你慢一點好麼?我實在走不動了。

    ”那兄弟說:“哥,别廢話了,走不動你還跟紅漢人跑。

    ”表哥說:“紅漢人分給我們土地,就像把美夢分給我們一樣。

    ”兄弟說:“别信他們的,我們有土地在下一世。

    ”然後他揚起了馬刀:“你走還是不走?” 三天以後,木學文帶着兩個連的解放軍來到了瀾滄江西岸,那時叛亂的烽火已經把卡瓦格博雪山下的冰川都融化了好長一截,峽谷裡狼煙滾滾,讓人分不清哪是烏雲哪是戰争的硝煙。

    幸存的農會會員見到木學文時都跪伏在地上哭得爬不起來,他們說:“木縣長啊,土司的心被魔鬼控制了,他幹的事情比魔鬼還更像一個魔鬼。

    ” 多年以後,堅贊羅布土司在共産黨的監獄裡接受改造時,曾在一次思想學習檢查會上追憶了自己當年率衆參加叛亂的動因。

    他說有一個傍晚他的妻子楚姆到房頂上去煨桑,忽然看見一頭金色的牛從後院的門裡撞了進來,楚姆當時吓得差點從房頂上跌倒。

    堅贊羅布當初還以為這是野貢家的第一世土司借給那個拉薩活佛的牦牛轉世投生,因此大家在圍捕金牛時高興得大呼小叫。

    牛和這個家族有着如此密切的聯系,凡是野貢家的人都沒有忘記在他們家長年不息的火塘下,還埋有幾百年前拉薩有名的活佛送回來的牦牛的頭顱,是它保佑了野貢家族的傳宗接代和繁榮昌盛。

    可是野貢家的人那晚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一個家丁的腸子被它的牛角挑出來了,另一個家奴則被它踩扁了頭。

    把這頭金牛捕到後,他們被它的外形吓呆了,即便是牧場上最年長的牧人也沒有見過如此恐怖怪異的牛。

    它暴怒、兇殘,生着兩隻天青石一般的牛角,而且還有火焰從牛角尖中噴射出來;更為可怕的是它竟長有三隻兇暴的大眼,那眼睛比人的一個拳頭還大,盯你一眼就像在你的心窩處打了一拳;當它吼叫時,露出的牙齒就像冰川上那些鋒利的冰尖。

    最讓人做夢都想不到的是,它的額頭上鑲嵌着五顆人頭骷髅,就像國王戴的王冠,而它的脖子上則挂着由五十顆滴着血的小人頭組成的花環。

     “你還在講封建迷信,堅贊羅布。

    ”在那個學習會上,一個從前在他手下當頭人的改造積極分子批判他說。

     堅贊羅布卻說,你們等我說完麼。

    那晚我們把它用鐵鍊拴在後院的核桃樹下,馬上叫人去請寺廟的喇嘛來看這到底是頭什麼樣的怪物。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绛邊益西活佛和一個老堪布來的。

    他們打着火把将金牛一照,绛邊益西活佛當時就驚呼起來,他說:“佛祖啊,這是業力閻王的身形啊!” “你想說明什麼問題呢,堅贊羅布?”主持會議的管教人員打斷了他人神不分的回憶。

     “報告政府,我是想說明,閻王找到我的家裡來了。

    所以從那天以後,我就成了奪去許多人生命的閻王。

    ” 可是當年堅贊羅布卻不這樣認為,那頭被拴在他家後院核桃樹下的金牛——業力閻王的密修身形——第二天早上就不見了,拴牛的鐵鍊被它全部咬碎,吐了一地。

    從那天早上起,堅贊羅布就感到自己長了三隻眼睛,多生出來的那隻眼睛一直在盯着那些想分他的地和财産的賤民和奴隸們,目光裡随時想伸出一隻拳頭去揍扁他們。

    他的脾氣也變得跟公牛一樣暴躁,總想把令他不順眼的人一口吞了,總想把擋他道的人一頭撞開。

    他不明白業力閻王已經進入了他的體内,讓他暫時充任峽谷裡的生死判官。

    不幸的是他濫用了這個權力,使許多人由此墜入了死亡的深淵。

     與解放軍打的那一仗,使他終于明白藏族人的戰神并不站在他的一邊。

    更何況還有那些跟紅漢人走的農會會員幫助,他們帶解放軍跨越了隻有在高山牧場放牧的人才知道怎麼行走的冰川,截斷了他原來打算一旦打不赢就翻越卡瓦格博雪山垭口往西藏腹地或者印度逃亡的退路,而另一支解放軍卻一路追殺過來,一直将他們逼到一塊密林中的草甸上,并把他們團團圍住。

    老管家旺珠一逃到這裡便老淚縱橫,跪在草地上對堅贊羅布說: “老爺啊,這塊草甸是野貢家的傷心之地,你的叔叔江春農布就是在這裡被澤仁達娃殺死的啊!現在澤仁達娃的兒子又追殺我們到了這裡,兩個世仇家族一決生死的時候到啦。

    ” 多年前,江春農布的頭在這裡被澤仁達娃一刀砍下來後,曾倔強地一路滾回峽谷底的土司大宅,讓許多人唏噓不已。

    雪山下兩個家族總是重複演繹同一段精彩的故事,連地點都不改變,似乎是神靈的有意安排。

    今天堅贊羅布要麼成為野貢家族光榮的複仇者,要麼變成這個驕傲的家族第一個階下囚。

     那時堅贊羅布騎在馬上,不服輸的偏執情緒使他的雙眼比瘋了的公牛還要紅,他氣洶洶地說:“狗娘養的澤仁達娃,自己跑到寺廟裡躲起來,卻讓兒子帶着紅漢人跟我們過不去。

    老爺我今天死也要跟他同歸于盡。

    ” 而外邊紅漢人卻讓一些藏族人拼命地向被包圍的騎手們喊話,說解放軍優待不抵抗的“門戶兵”,隻要放下武器,徒手走過去,紅漢人會把他們當兄弟看待。

     喊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連一些騎手的馬都邁不開腳步了,它們隻在原地打轉。

    騎手們自從跟野貢土司跑到山上來以後,已經和紅漢人打了六仗,他們沒有打赢過一次。

    骁勇的頭人紮巴多吉在一次沖鋒時躍馬沖進了迫擊炮彈炸開的一朵黑色大花裡,然後飛起來挂在了樹上,天上的兀鹫就在那裡掏空了他的身子。

    解放軍的迫擊炮常常把叛匪們轟得暈頭轉向,硝煙的味道讓騎手和他們的戰馬聞着十分不舒服,騎手們說那味道像放屁一樣臭,它射擊的樣子也像放屁。

    馬一嗅到這種味道就受驚,雙腿發軟。

    今天解放軍為了威懾叛匪,将迫擊炮在草地上擺了一排,遠遠望去,像一片矮小的灌木叢,讓被圍在草甸中央的騎手們看着心寒。

     旺珠焦急地看着躊躇不前的馬隊,便鬥膽對堅贊羅布說:“老爺,把你胸前的金靴借我,我帶十幾個人沖過去,先踏平他們老放臭屁的小炮。

    ” 那隻可以抵禦槍彈的金靴自叛亂以來一直都挂在堅贊羅布的胸前,連睡覺都不曾把它摘下來。

    有一次一發迫擊炮彈片飛過來将金靴的鞋幫削掉了,而堅贊羅布卻安然無恙。

    這更讓野貢家的人深信這隻幾百年曆史的金靴是有靈性的,雖然它沒有像傳說中那樣可以在一次戰鬥後倒出一捧射向主人的子彈,但是至少彈片擊中了靴子卻沒傷着堅贊羅布土司一根毫毛。

     堅贊羅布土司毫不猶豫地把胸前的寶貝取下來,在空中揮舞着高喊:“雪山下的勇士們,野貢家族的吉祥金靴将為你們抵擋紅漢人的炮彈。

    ” 旺珠流着老淚接過了金靴,挂在自己的胸前。

    由于他身上的佩飾不像堅贊羅布胸前那般琳琅滿目、繁複累贅,他連僅有的護心鏡也在逃跑中弄丢了,因此金靴挂上去後,顯得突兀而滑稽,他便從峽谷裡一人之下、千百人之上的管家,變成了找不到另一隻靴子的落魄流浪漢。

    連堅贊羅布看着也為他忠心的老管家感到心酸。

    旺珠老啦,老得離死亡隻差一步了,可是他幹嗎要這麼急呢? 旺珠身邊已經跟上來十來個相信金靴無窮法力的康巴漢子,旺珠向堅贊羅布掌心向上,擡起了雙手,“謝謝啦,老爺。

    我這把歲數的老人家,本來該在家修佛養身啊,可是旺珠沒有那個福分了。

    ” 然後他一夾馬肚,率先沖了出去。

    十幾匹戰馬也瘋狂地跟上去了,那是向死亡迎面撞去,仿佛渡溜索的人沒有對岸,但卻不管生死地往深淵裡滑去。

    對面的藏族人都急得高喊:“别過來!快下馬投降啊!” 但是奔跑起來的戰馬和熱血燃燒起來的康巴漢子一樣,已沒有時間考慮生和死的選擇,隻是一個勁地往地獄裡沖。

    木學文深深地歎了口氣,命令他身邊的士兵們:“舉槍,向馬射擊。

    ” 一陣排槍過後,前方的草地上人仰馬翻,旺珠胸前的金靴在他摔倒時被抛上了天空,落到草地上成了一隻普通的靴子,以後再也沒有人找到它。

    直到這個世紀末的一次新春茶話會上,身為縣政協委員的堅贊羅布在品着來自漢地的碧螺春茶時,還心平氣和地對木學文說:“我家祖傳的那隻金靴,雖然不能擋住解放軍的子彈,但的确是一隻做工很精細的靴子,如今再也找不到那樣工藝精湛的鞋匠啦。

    要是能留下來,也是一件文物呢。

    可惜那天我頭腦一熱,就把它拿給旺珠啦。

    ” 堅贊羅布多年後應該還記得,旺珠摔下馬來時折斷了脖子,扭頭看着他身後的堅贊羅布,再也轉不過頭去了。

    他好像在問:為什麼我還是中彈了? 解放軍沖了過來,将那些摔倒在地的騎手們俘獲。

    一些受傷的人立即被擡到衛生員那裡包紮。

    堅贊羅布身邊已經沒有幾個可以投入戰鬥的人了。

    木學文帶着解放軍士兵越逼越近,一排排的槍口對着草地中央的堅贊羅布。

     “堅贊羅布,放下槍,下馬投降!”木學文命令道。

     “看哪,野貢家的仇家來啦。

    ”堅贊羅布扭頭對他身邊的一個侄兒說。

     “别再鬧下去啦。

    峽谷裡死的人夠多的了。

    ”木學文邊說邊勒馬向前。

     “再死一個也不嫌多。

    嗨,巨人部落的後代,來殺了我吧。

    ”堅贊羅布說。

     “我們不殺你,要把你交給人民審判。

    ”木學文說。

     “别侮辱一個土司的驕傲啦,哪有賤民審判貴族的事。

    來吧,像個爺們。

    ” “堅贊羅布,下馬投降!”木學文再次命令道。

    這時他們已在互相的射程之内,木學文已經能清晰地看到對手眼裡絕望的目光。

     堅贊羅布忽然擡平了手臂,手裡的槍對準了木學文的心窩,木學文當時有些驚訝,沒料到這個土司會這麼頑固,他愣愣地望着對方黑洞洞的槍口,仿佛要看清子彈是怎麼打出來的。

    隻聽得“啪”的一聲槍響,槍聲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在雪山下的森林裡拖着悠長的回音。

    他想:糟糕,我中彈了。

    但是他卻發現堅贊羅布揚手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手中的槍甩出去老遠。

     木學文定定地騎在馬上,在槍聲的餘音中迷惑不解。

    直到他看見雪山上的白雲仍在遊動,才确信自己還活着。

    “誰開的槍?”他問。

     他身邊的士兵也在互相詢問,誰開的這一槍?因為在這之前,木學文規定了嚴格的紀律,堅贊羅布土司即便參加了叛亂,也是我們政府團結改造的對象,一定要活捉他。

    沒有他的命令,誰也不許開槍。

     但是這救了木學文命的一槍竟然沒有人知道是誰打的,成了雪山下永久的謎。

    即便是在戰鬥結束後部隊的總結會上,也沒有人承認這件可以立功的事。

    士兵們都說,他們沒有聽到指揮員的命令前,是絕不會開槍的。

    有個老兵在總結會上曾經說,那一槍是從雪山上打下來的,我能聽出來,射程至少在一千米以遠。

    不過,就是我軍的神槍手,也不可能打得那樣準。

     那神秘的一槍準确地擊中堅贊羅布的右臂,讓他喪失了反抗的能力;那也是腥風血雨的峽谷前半個世紀的最後一槍。

    從那以後,人們再也沒有聽到過槍聲。

     解放軍士兵沖過去把堅贊羅布綁了,木學文對他說:“堅贊羅布,你還沒有本事殺我哩。

    ” 堅贊羅布說:“你記住,我們兩家的冤仇還沒有完。

    ” 木學文說:“我和你沒有仇,是你和人民有仇。

    ” 堅贊羅布對他翻翻白眼:“是澤仁達娃家的人,就和我們野貢家有仇。

    ” 木學文沒怎麼在意他的話,揮揮手叫人把堅贊羅布帶走了。

    他們剛走了兩步,堅贊羅布突然對着空曠的雪山高聲叫嚷起來:“佛祖,你怎麼老是袒護澤仁達娃這樣的賤民!他是峽谷的魔鬼,你為什麼不讓尊貴的野貢家族來降服它?早知道你站在澤仁達娃一邊,我們野貢家就該把酥油青稞送到白人喇嘛的教堂裡去,讓外國人的神靈來保佑我們。

    父親啊,我該聽你的話。

    父親啊,澤仁達娃的兒子又找上門來啦。

    父親,野貢家的火塘要熄啦。

    你看到了嗎?” 他又跳又喊,像一個鬧事的醉鬼,全然沒有了一個土司的尊嚴與矜持。

    幾個士兵最後不得不把他擺平捆了個結實,然後将他趴着橫放在馬背上,他已經處于一種迷狂狀态,口水沿着他的嘴角不斷往下淌,雪山在他的眼裡是尖頂向下的,路邊樹木的根都在上面。

    這時他才悲哀地承認:天地真的是翻了個個兒啦。

     雪山下的平叛戰鬥很順利地結束了,木學文帶着部隊凱旋回到峽谷。

    第二天他被叫到組織部門談話,堅贊羅布在被俘後的那一通亂叫讓有關部門對他的身世産生了懷疑。

    他們問他,你的父親到底是誰? “他是一個趕馬的納西商人,早死了。

    ”木學文平靜地回答說。

     “那麼,澤仁達娃與你是什麼關系呢?” “大概應算是我的養父。

    因為他殺了我的父親後,搶走了我的母親。

    ”木學文說,感到自己快要虛脫了,仿佛這話是澤仁達娃要他這麼說。

     “噢,這樣的話,你也是澤仁達娃的受害者了。

    ”盤問他的領導說。

     “是的。

    尤其是我的母親。

    ”木學文說。

     “我們馬上就要到寺廟裡抓澤仁達娃了。

    ” “為什麼?”木學文脫口而出,但随即又問:“他參加叛亂了嗎?” “沒有。

    但他從前是個大土匪啊,又有那麼多血案在身。

    連國民黨政府都要抓他,我們人民政府當然更要将他繩之以法。

    ” “可是,他已經出家皈依了佛門。

    ”木學文鼓起勇氣說。

     “誰知道他是真出家還是假出家。

    舊時代的殘渣餘孽躲到那些地方去的家夥多得很。

    同志,平叛雖然結束了,但清匪反霸的工作同樣很嚴峻,我們可不能松勁啊。

    ” “請組織上考慮,派我去執行這個任務。

    ”木學文挺了挺胸,認真地說。

     “你不怕澤仁達娃認出你來嗎?” “我們早打過交道了。

    ” 上次木學文從寺廟逃出來之後,回到江東時隻給組織上彙報說,一個老喇嘛把他救出了地牢,但并沒有說明這個老喇嘛就是昔日的澤仁達娃。

    因為澤仁達娃,喇嘛吹批,生父,養父,在木學文的腦子裡好像應該是四個人,而不是現在這樣讓人皂白不辨、好壞不分的一個人。

    他就像站在瀾滄江對岸的一個熟悉的身影,但是你又拿不準他到底是不是你認識的那個人。

    一條像大峽谷一樣深邃綿長的鴻溝稀釋了你想看清他真面目的目光。

    如果按佛經的觀點來解釋,假如澤仁達娃是某個魔鬼,那麼在這前半個世紀裡他變化為不同的身形顯形于世——搶人的土匪,霸道的丈夫,寬容的養父(或者沉默的父親),皈依的喇嘛。

    但那時年輕的木學文認為,一個人身上根本不可能同時擁有這樣多截然不同的性格,因此他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

    并不是他非常需要找到自己的父親,而是他要弄明白前大土匪澤仁達娃究竟是不是他的父親。

    因為革命隊伍是純潔的,木學文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而且在峽谷裡還是相當重要的一員。

    在有些特殊時候,他希望自己的出身是純潔的,哪怕是在推測中;而在某些他和澤仁達娃單獨在一起的時間裡,他甚至希望澤仁達娃就是自己的父親。

    比如,當他看到這個古怪的老喇嘛在白塔面前一圈又一圈的轉經時,或者,從寺廟裡被救出來的那天和澤仁達娃在瀾滄江邊的分别,那時,他真想叫他一聲——爸爸。

     當年他為什麼要請求親自去執行逮捕澤仁達娃——吹批喇嘛的任務,多年以來木學文一直沒有弄明白。

    是為了向組織上表明自己的清白嗎?或許是,或許不是;是擔心澤仁達娃在抓捕過程中受到傷害嗎?好像是,但又好像不是。

     這是他人生的一個謎,就像澤仁達娃對他的身世來說是個不可解的謎,也像平叛戰鬥中那救他命的神秘一槍無處可問一樣。

     寺廟在那一段時間裡元氣大傷,一部分跟随堅贊羅布土司參加叛亂的武裝喇嘛被解放軍擊潰、俘虜,另一部分喇嘛跑到了西藏腹地,有的人逃得更遠,到了印度,再也沒有回來過。

    而年輕的六世讓迥活佛因為不能阻止喇嘛們的叛亂,還在靜室裡閉關靜坐。

    噶丹寺的喇嘛隻有叛亂前的四分之一,八大老僧走了五個,绛邊益西活佛病在床上,剩下的兩個老僧已經無力組織起任何佛事活動了。

    一些不願意惹事的喇嘛幹脆回到了家裡躲起來,寺廟就像一座遭受了災難的村莊,一片死寂。

    淩晨催喇嘛們起來念早經的鐘聲已有多日沒有人敲響了;措欽大殿裡也沒有了琅琅的誦經聲和沉悶渾厚的法号。

    馬上就要到“跳神節”[5]了,往年這是寺廟裡人神共娛的最為歡樂的節日,寺廟會選出二十多名身強體壯的喇嘛,戴上密宗面具,為僧俗表演神靈的舞蹈。

    但現在誰還能跳得出神靈飄逸怪異、淩空蹈虛的舞步? 寺廟冷清了,峽谷就變得空虛、沉悶,連魔鬼都躲得遠遠的。

    木學文帶了公安隊的兩個士兵走進近乎空蕩的寺廟,感覺到一陣陣陰氣逼人。

    不像以往,還沒有進寺廟的大門,佛像前酥油燈燃燒的酥油清香就撲鼻而來。

     憑直覺,木學文幾乎不用在寺廟裡搜尋他要抓的人,他直奔經堂外的那一排白塔而去。

    果然,吹批喇嘛跏趺坐于一座平安白塔前,遙對着雪山,眼睛半睜半閉,似睡非睡。

    他的身邊有一個小包袱和一根拄杖,仿佛已經做好了雲遊塵世的準備。

     木學文走到他面前,一時不知該怎樣說那第一句話。

    他發現與他們前一次在瀾滄江邊分手時相比,吹批喇嘛仿佛一下就老了十歲,他粗硬的短發泛着灰白的暗淡光芒,像草甸上即将消融的殘雪。

    木學文忽然心酸地想起了孩童時雪山下的某個景象,澤仁達娃長長的辮子在風中飛舞,那辮子不是一根,而是無數根,像一把把驅趕白雲的黑色鋼鞭;他胯下的戰馬不像是在草地上奔跑,而是離地三尺地飛行;他頭上的五彩頭繩在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雪山下,似一團遊動的霓虹,遠遠地向他奔來。

    于是他喊:“澤仁達娃。

    ” 吹批喇嘛一動不動,仿佛木學文叫錯了人。

    他蒼涼的目光望着遠方的雪山,對人間的聲音麻木而冷漠。

    “澤仁達娃,站起來。

    我代表政府,問你話。

    ”木學文鼓起了勇氣,高聲說。

     吹批喇嘛站起來了,然後彎下身去拎那小包袱,又拾起了那根拄杖。

    他緩緩說:“不用問了,我跟你走。

    ” 木學文攔住了他,有些倉促地說:“澤仁達娃,人民政府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你過去在峽谷裡犯有血案。

    我代表政府……” 一陣陰冷的風吹來,老喇嘛眼眶裡的眼淚潸然而下。

     木學文看見澤仁達娃在揩眼角的一滴眼淚,那眼淚不是因為心傷,也不是因為心寒,而是風吹出來的。

    從這一時刻起,澤仁達娃便患上見風落淚的眼疾啦。

    木學文等他把眼淚揩掉了,才一字一句地說: “我代表政府,逮捕你。

    ” “你做得對。

    ”吹批喇嘛向他彎下腰來說,“這符合佛祖的旨意。

    ” 公安隊的士兵要上前去給澤仁達娃戴手铐,但是木學文制止了他們,說跟着他就行了。

    他們離開白塔時,一些喇嘛默默地站在各自的僧舍前,用目光和吹批喇嘛告别。

    當年他被六世讓迥活佛收為弟子、第一次來到寺廟時,喇嘛們也曾這樣用沉默而敬畏的眼光看着他。

    這個峽谷裡從前的惡魔受戒剃度以後,每天在大殿裡念經時坐在僧侶們的最後面,跟着衆僧的念誦聲磕磕絆絆地往前念,有時遇到難念的經文段落時,人們便聽不到他的聲音。

    他微弱的念經聲和他高大粗犷的身材極不相稱,一個十來歲的小沙彌在佛陀面前嗓音也比他洪亮。

    喇嘛們私下裡說,吹批喇嘛的念經,就像一個在父母面前認錯的兒子。

    在佛陀悲憫的眼光下,他深重的罪孽第一次被自己看到,連他本人也被吓倒了。

    在寺廟裡吹批喇嘛還擔任六世讓迥活佛的近侍,每天早晚都不離開他半步,連睡覺也是在讓迥活佛靜室外的一間小屋裡。

    他從一個嗜殺成性的惡魔變成了活佛身邊的忠實奴仆,就像一頭被降服的老虎。

    瞄準他的槍口離他越來越遠了,他狂躁了一生的性子慢慢歸于甯靜,仿佛湍急的江水沖出了峽谷,流到了一個平緩的開闊地,他看到與以往不一樣的世界。

     “益西單增,我想跟活佛告個别,可以嗎?”吹批喇嘛小聲問。

     木學文吓了一跳,“益西單增”這個名字就像從天上飄下來的一支箭,準确地擊中了他無法抹殺的過去,把他和澤仁達娃之間那道帷幕射穿了。

    他們之間不用再互相猜啞謎。

    木學文緊張地看了看跟在他身後的兩個公安兵,幸好他們是漢族人,聽不懂澤仁達娃的藏話。

    多年以來,木學文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這個吉祥的藏族名字,它和雪山、草甸、森林、遊牧的部落、父親颠簸的馬背、母親溫暖的胸懷,還有那匹童年時叫“農批”的小灰馬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益西單增,看那草甸上的花兒。

    ”母親喊。

    “單增,看這匹小馬駒,它的腿又細又長,一匹善跑的馬啊。

    ”父親說。

     “木縣長,他說了什麼?”一個公安兵問。

     “哦,他要磕幾個頭,讓他去吧。

    ”木學文醒悟過來,恢複了常态。

    他一點也不認為澤仁達娃在給他難堪,相反他看見了吹批喇嘛眼光中的慈祥和溫順,那是一個父親在飯桌邊的慈祥,是被馴服的烈馬才會有的溫順。

    木學文感到欣慰的是吹批喇嘛沒有跟着那些叛亂的武裝喇嘛上山,也沒有選擇逃亡的生涯。

    照常理,他這樣的人在這種特殊時期應該是最不安分的,他完全有機會重操舊業,在戰火紛飛中大顯身手,找回自己從前的驕傲。

    那些參加叛亂的武裝喇嘛雖然平常看上去很威風兇悍,但是真刀實槍地打仗,他們都是外行。

    在平叛戰鬥開始之前,部隊的指揮員唯一擔心的就是澤仁達娃參加叛亂隊伍,他一個人便可以抵三百名叛匪造成的麻煩。

    但是當他們聽說澤仁達娃還在寺廟裡時,指揮員們高興得擊掌相慶,同時又惋惜地說,我們失去了一個有意思的對手。

     木學文原來以為吹批喇嘛要去讓迥活佛閉關的靜室,但他沒有動,隻是面對活佛的靜室方向,默立了片刻,嘴裡蠕動着什麼,然後把雙手高高舉起來,在頭頂上合攏,緩緩移到胸前,再匍匐下去,額頭在地上磕出沉悶的響聲。

     一次,兩次,三次。

     木學文那時想,其實他已經建造了一座囚禁自己的監獄。

     吹批喇嘛拉長在地上、佝偻而日漸衰老的身影,就像一個被擊倒的巨人。

    一代枭雄澤仁達娃謝幕的時刻到啦。

    他的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屬于站在他身後的那個年輕人。

     木學文的眼眶潮濕了,但他悄悄地将快要流出來的淚滴揩掉,沒有讓任何人看見。

    因為風不會吹出一個年輕人眼眶中的眼淚。

     [1]也名為“主受難聖枝主日”,時間為複活節的前一個禮拜日,是為了紀念耶稣受難前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受到信徒們手持橄榄樹枝和棕樹枝的歡迎。

     [2]主的晚餐紀念日,耶稣在此日被猶大出賣,也稱為罪人修好禮。

    教會認為在複活節前四天信徒隻要虔誠祈禱,所有罪孽都能得到耶稣的寬恕。

     [3]聖周的周五(複活節的前三天)為受難節,也稱為“耶稣受難瞻禮日”,耶稣在這一天被釘在十字架上,信徒們為紀念耶稣殉道,一般都安排有隆重的慶典和彌撒儀式。

     [4]父系血統家族集團之意。

    “帕”在藏語中是父親、父系的意思。

     [5]跳神是藏區各地喇嘛寺舉行法會慶典時,由喇嘛、僧侶表演的一種宗教舞蹈,各地各派因其信奉的本尊和護法神有所不同,因而舉行跳神節的日期、程序、舞蹈、服飾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