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十年代
關燈
小
中
大
和德忠捐給教堂的糧食,緩解了峽谷的饑餓。
沙利士神父曾經問他願不願意領洗入教,但和德忠像所有的納西人那樣,固執地認為,我們納西人已經有很多的神靈需要照顧了,你們洋人的神靈即便再好,和這大地上的萬事萬物有什麼關系呢。
我行善和你們的上帝沒有關系。
他還向峽谷裡的人們宣布,他将捐資在瀾滄江兩岸架設一座吊橋。
他說他将請在印度的英國工程師來設計這座吊橋,讓人們今後可以像法力高深的喇嘛們那樣,從瀾滄江上空走路過去。
他還說,他建這座吊橋其實并不是為了今後馬幫們的行走方便,而是為了感謝多年前那個被瀾滄江水阻隔、而不得不搶劫了他的騾子的義人。
29.探尋與迷失 教堂新來了一個名叫巴勃的神父,他是一個傳教史方面的專家,尤其對羅馬傳教會在東方的傳教曆史深有研究。
在來鹽田教堂之前,他曾在澳門、溫州、天津等地傳過教。
這是一個性格孤僻古怪、書卷氣很重的傳教士,沙利士神父從勞納主教寫來的推薦信中感覺到,巴勃神父和教會的同仁們不太合群,似乎在哪裡都受到魔鬼的作弄,按他的資曆和學識,他至少也應該升到主教一類的聖職了,但是他現在連一個本堂神父的名分都沒有。
勞納主教在信中明确指出,他是來協助沙利士神父工作的。
如果他能在你的幫助下開辟一個新的教點,上帝會感謝他;如果他在瀾滄江的大峽谷中能證明羅馬傳教會幾百年來在中國——尤其是在西藏——的傳教是符合上帝旨意的,羅馬教皇會讓他吻其尊貴的腳背。
沙利士神父從這些揶揄的文字中讀出了巴勃神父的處境。
他很同情這個比自己還年長二十多歲的老傳教士,但是當他第一次站在他的面前時,他感到一股刺骨的陰風被巴勃神父帶來了。
他似乎終生都與風有關,他一來就趕上了吹了一年的大風,他最終也必将消失在風中。
與巴勃神父一同來的還有一個來自澳門的修女微娜,她幹瘦而精悍,對上帝的事業充滿熱情和理想。
與身材普遍高大健壯的康巴女人比起來,微娜修女就像一個中學生。
但不管怎麼說,巴勃神父和微娜修女的到來,讓沙利士神父感到了教區主教大人對目前在西藏唯一的教點的重視,從今以後,他不再是在西藏孤軍奮戰的鬥士了。
而教會方面的考慮則更為深遠,勞納主教在給沙利士神父的信中還說,“和你的傳教點隔着一座大雪山下,美國‘五旬節’教派的牧師們已經在靠近藏區的傈僳人中開展工作了。
我相信他們要去的最終目的也和我們一樣——聖城拉薩。
” 勞納主教說的那個地方就是卡瓦格博雪山背後的怒江大峽谷,那條峽谷和瀾滄江峽谷幾乎是平行的,也是一條前往西藏的通道,卡瓦格博雪山是這兩條大江的分水嶺。
“可惡的美國人,他們到處都要插上一腳。
”沙利士神父想到自己的光榮将要被美國人搶先,心裡便不平衡起來。
但轉念一想,這有背上帝的旨意,于是又說:“傈僳人是比藏族人更原始野蠻的民族,‘五旬節’教派的牧師能在那裡站住腳,也不容易啊。
願主保佑他們。
” 但是巴勃神父的回答是:“隻有品質符合上帝的性質的人,才可以在天國裡占有一席之地。
一個不合時宜的彌賽亞[2],無異于幹柴下的火星。
” 沙利士神父當時就像被嗆住了,他不知道教會怎麼會派一個悲觀傲慢的、與西藏格格不入的傳教士到這裡來,他冷冷地說:“巴勃神父,你和微娜修女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學好藏語,這将有助于你們認識西藏。
耶稣所要求的純樸而自然的虔敬,純潔而正直的生活,對一切人無私慷慨的仁慈,這裡的人們從來都不缺乏。
如果有可能,你們還應該學習一些藏傳佛教的基本知識,或者了解點東巴教的常識。
一個隻懂一種宗教的人,并不算真正懂得了自己所擁有的宗教。
” 不過巴勃神父的到來還是讓沙利士神父看到了右鹽田傳教點向前發展的希望,尤其是在得知美國人在雪山背面怒江峽谷裡的情況時,沙利士神父似乎聽到了競賽場裡的呼喊加油聲。
雨季來臨之前,兩位神父匆忙組織了一次向西藏腹地的遠征,右鹽田二十個帶槍的教民參加了這次沒有明确目的地的遠行。
沙利士神父在出發前曾經樂觀地說: “如果運氣好,我們或許可以到拉薩。
要是運氣再好一點,我們甚至還可能把十字架立在佛教徒的聖城。
” 因為沙利士神父深知在西藏運氣是個重要因素,它和人的努力和上帝的護佑一樣不可或缺。
神父們打算沿着瀾滄江峽谷裡的驿道逆流而上,既考察沿途的民風民情,也看看是否還有把傳教點再往前發展的可能。
可是他們隻往上遊方向前進了兩百多公裡,就與當地土族發生了大小十多場沖突。
不是人們對上帝的福音不接納,而是他們對兩個有着魔鬼一樣眼睛的洋人心存恐懼和仇恨。
在一個村莊裡,他們被三百名藏族人包圍了五天,人們向神父們提出了一個古怪的要求,如果耶稣比他們世代信仰的佛祖釋迦牟尼更有法力,那麼,請你們的耶稣幫我們降服村後雪山上那個專吃小孩的惡魔吧。
有一次他們沿着一座看似不起眼的雪山山腰前進時,憤怒的藏族人把他們驅趕到了山腳下,雙方争執了半天才弄明白,原來這是當地人的神山,所有的過路者都必須沿順時針方向行走,逆時針方向過雪山的隻能是魔鬼。
而在一條險峻的山道上,沙利士神父險些被山頭上滾下來的巨石擊中,山頂卻一個人也不見。
其實令沙利士神父退縮的還不僅僅是藏族人的仇視和藏區腹地神秘莫測的宗教環境,越來越升高的海拔和日益稀少的人煙才是令他心灰意冷的主要原因。
自一出了峽谷,海拔都在三千五百米以上,其中還翻越了十來座海拔五千米左右的大雪山。
巴勃神父過第九座大雪山時患上了嚴重的高山反應,差一點把命都丢在那座不知名的雪山上了。
他氣喘籲籲地對沙利士神父說: “如果我們是去尋找約翰長老[3]的王國,我認為它就深藏在我們永遠也到不了的前方:但是如果我們翻越這些世界上最難跋涉的大雪山,隻不過是去發展新的教點,我認為這樣遙遠的傳教點大概也是短命的。
三百多年前,教會在西藏的西部就有過如此的教訓了。
” “隻有上帝知道,約翰長老王國的城門在哪裡。
”沙利士神父在彌漫的風雪和稀薄的空氣中終于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他想,也許群山深處的約翰長老王國的後裔并不一定喜歡一個現代基督徒去打擾他們與世隔絕的生活。
一個月後,這支遠征隊被迫返回。
當沙利士神父回到自己的房間,看到桌子上那些鋪了一層灰的納西東巴經書時,他忽然明白上帝要他做的事情是什麼了。
最近幾年,沙利士神父開始對東巴教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不是納西人的多神崇拜使他對上帝産生了懷疑,而是納西人的東巴象形文字引起了歐洲學術界的震驚和轟動。
這個事件的肇事者就是沙利士神父。
多年以前他通過郵路給巴黎國家博物館郵寄兩本東巴象形文字的經書。
這兩本由樹皮紙書寫的經書是東巴和阿貴的一個侄兒偷偷賣給他的。
自從沙利士神父在鼠疫橫行的年代裡見到了納西人喪葬儀式中珍貴的《魂路圖》後,他就對這個民族怪異詭谲的文化着了迷,但是和阿貴東巴卻對沙利士神父深懷敵意,他有個令沙利士神父哭笑不得的說法:“天地間自古就有可以看的和不可以看的東西,有看了養眼睛的和看了傷眼睛的東西,東巴象形文如果被藍色的眼珠看得太多,邪惡的穢氣将會污染我們的經書,得罪納西人的神靈。
” 不過這難不倒聰明的沙利士神父。
他結識了東巴和阿貴的侄兒兼學徒和令高,這個家夥正準備結婚,手頭上有些緊張,沙利士神父用一匹羊的價格就從和令高那裡買到了兩本他偷偷臨摹的東巴經書。
因為作為一個東巴學徒來說,不僅要跟着師傅學做各種法事,念唱經文,能臨寫一手好的東巴象形文,也是必須掌握的技藝之一。
在歐洲露面的東巴象形文經書令歐洲的學者們大為驚歎,人們将之贊譽為“遠東自甲骨文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學者們和各學術機構紛紛來函向他索要“人類啟蒙時期的原始圖畫文字”。
沙利士神父由此而在歐洲名聲大振,人們甚至把他看成一個勇敢無畏的探險家、文化人類學家,有的大學甚至邀請他回歐洲去演講。
這倒讓沙利士神父始料不及,他是作為一個傳教士來到西藏的,如果是神學院遞過來的教鞭,他會很樂意地接受。
但是那些從沒有見到過瀾滄江峽谷的學院派的學者們,你如何跟他們講得清納西人萬物有靈、多神崇拜的宗教觀呢? 歐洲對東巴象形文字的重視,促使沙利士神父在侍奉上帝之餘,對納西人的文化和宗教多了一份關注。
他經常往左鹽田跑,不是去發展教民,而是去搜羅散落在民間的東巴經書。
和萬祥在逐步改變對沙利士神父的看法,當他感到沙利士神父已放棄了讓納西人信奉天主教,而自己反倒對納西人的宗教産生了興趣的時候,他便對和阿貴說: “我們的文字裡一定有現在還不知道的魔力,它能抵禦洋人的穢氣。
當他們見到我們的‘署’神時,他們就再不敢提他們的耶稣了。
既然洋人的經書可以拿到峽谷裡來,我們的經書也同樣能拿到洋人的國家裡去。
讓他們看看,納西人的神靈也是尊貴的。
” 和阿貴說:“要是他真敬重我們的神靈,我甚至還可以教他識讀東巴文呢。
我是怕我們又中了白人喇嘛的奸計。
當年他們跟噶丹寺的喇嘛學佛教經文時,像個學童一樣謙虛,學出來後,就一巴掌把老師打倒了。
洋人畢竟跟我們不是一個祖先,誰知道他們肚子裡的腸子有幾道彎。
” “即便洋人肚子裡的腸子要比我們的多繞幾道彎,但他們至少是憐憫窮人的人。
”和萬祥說,“不管怎麼說,在大家都肚子餓的時候,這個白人喇嘛還想得到在路邊支一口大鍋,給窮人粥喝。
” 由于和萬祥對沙利士神父有了好感,和阿貴就不能阻止沙利士神父不斷搞到東巴經書了,而且他後來弄到的不是臨摹本,而是一些納西人家的珍藏本了。
有些東巴經書年代久遠,讓沙利士神父捧着它時心裡就一陣陣發顫,憑直覺他也可以判定這些發黃發黑、掉角卷邊的樹皮紙經書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曆史。
但是當他發現納西人是個沒有時間概念和曆史感的民族時,他不知該為他們感到悲哀還是該感謝上帝。
創世紀時期的神話故事在他們的口中說出來,就像是在上幾輩人中發生的事情;而峽谷裡剛剛發生不久的事件,納西人又常常将之說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沙利士神父每到納西人的家中做客,就像走進了一間滿屋子古董的房間,主人對陪伴他們一起度過漫長歲月的東西毫不在意,沙利士神父常常可以用一小口袋青稞,就換來一本價值連城的東巴經書。
經過幾年時間的收集,沙利士神父已經有了近千本東巴經書了。
這是因為到後來他已經不理會歐洲各學術機構的征購要求。
他要自己保留這些東西,并且學習它們。
仿佛是上帝的旨意,他對東巴經文的熱愛超過了當年他跟随杜朗迪神父在噶丹寺學習藏傳佛教時的熱情。
在和萬祥和幾個納西老人的指點下,他已能識讀一些常用的象形文字,他的雄心是要做歐洲第一個能破譯納西東巴經文的人。
在那些緩慢而艱難的歲月裡,教堂的神父們除了每日早晚的禱告,漫長的白天中就像兩個隐居在深山裡的學者,一個面對納西人文明的碎片——象形文字——冥思苦想,一個卻迷失在傳教會在東方斷斷續續的傳教曆史之中。
兩個神父平常的交談也少有愉快,除了侍奉同一個上帝之外,他們再沒有其他的共同之處,似乎與人搞僵是巴勃神父的特長。
那些像昙花一現地散落在古老東方大地上的教堂,那些被傳教會不斷派遣到東方來的堅韌刻苦而又命運不濟的傳教士,時時都在撕扯着巴勃神父灰色的心靈。
如果說沙利士神父對東巴象形文字的着迷是對一種遠古東方文化的熱愛的話,那麼,巴勃神父對教會在東方傳教史的研究則是對未來傳教工作的徹底失望,因為在書籍中他沒有看到多少成功的傳教範例。
而現實中的傳教工作則比書籍中的記述更令人難以容忍,上帝的事業就像陷入了一眼望不到頭的泥沼裡,不要說掙紮出來向前邁一步,能保住自己不被淹沒,就算是上帝天大的恩賜了。
巴勃神父時常這樣想:我們是在沼澤地裡建上帝的教堂。
巴勃神父帶來了十匹騾子的書籍,他一來到右鹽田的教堂,不是盡快地熟悉自己的工作,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在教民中走訪,也不是對當地的民風民情表現出相應的熱情,而是把自己整個兒埋進了書堆裡,仿佛他是羅馬神學院的教授。
他陰郁少言,落落寡合,對教民缺少一個神父應有的愛和熱情,即便散步時遇見虔誠的教友,人家向他問安,他也懶得回應。
生活艱苦并不是巴勃神父的苦難,孤獨寂寞也不是他終日憂郁的原因,他的憂傷更不是耶稣在客西馬尼園的憂傷[4],而是一種看出了上帝的旨意錯誤了的憂傷。
右鹽田的教民經常可以看到這個滿臉胡須、面色陰沉的神父在傍晚時分于落寞的山道上徘徊而行。
他的胡須是淡黃色的,亂蓬蓬的遮蓋了他大半張臉,使他本來就沒有表情的面部更加神秘幽深。
噶丹寺的喇嘛們放出的咒語在風聲流傳,這個新來的黃胡子白人喇嘛是風鬼的化身,是他帶來了經年不息的大風。
看看山梁上枯黃的草吧,都是被他的黃胡子染黃的。
瀾滄江西岸焦慮的牧人如果不是還餓着肚子,連過溜索的力氣都沒有了的話,早就派出殺手把巴勃神父解決了。
沙利士神父在大風中也聽到了一些對巴勃神父不利的消息,他告誡他不要一個人于黃昏時刻在山梁上到處亂走,因為大風中掩藏着威脅。
“為什麼?”巴勃神父那時正要跨出教堂的大門,他回過頭來問沙利士神父,“散步是上帝賜予人的權力,即便它不有助于身心的健康,也對在這茫茫群山中尋找上帝有幫助。
” “不管怎麼說,你還是要小心,哪怕是一次平常的散步。
在西藏,上帝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
”沙利士神父沖巴勃神父孤單的背影說。
“一個在妙不可言的西藏找不到生活樂趣的人。
馬修,去,跟着他。
既不要魔鬼驚擾巴勃神父的散步,也不要巴勃神父感覺到你的存在。
” 第一次教案馬修的父親被喇嘛們吊在樹上用弓箭射死後,他就一直跟神父們住在教堂裡。
現在他已經是個二十來歲小夥子,還是個天才的好獵手。
盡管教堂裡有沙利士神父帶來的西洋快槍,但馬修還是喜歡用藏式火繩槍。
他可以在獵物還沒有出現之前就把火繩點燃,然後從嘴裡吐出一顆鉛彈——他的嘴裡可以放進十多顆鉛彈,口腔就是他的子彈袋,——等獵物剛好進到他的槍口之下時,火繩槍便響了。
時機掐算得就像打響一個榧子那般地容易。
馬修不明白巴勃神父晚飯後為什麼還要到處走動,他曾經在巴勃神父心情好的時候問過他,回答說是習慣,就像你們藏族人習慣喝酥油茶一樣。
這讓馬修更為費解,如果走路需要像喝茶那樣天天伺候、并且讓人感到舒服的話,那麼人人都願意去趕馬了。
馬修曾經跟着馬幫去過一趟拉薩,差一點死在半路上。
說到拉薩,馬修不像其他藏族人那樣心神向往。
他說拉薩一點也不好,不是因為那裡沒有峽谷裡天天都可以見到的朋友,也不是因為康巴藏語在拉薩地區被人取笑,而是因為拉薩沒有教堂和神父。
盡管拉薩高僧如雲,喇嘛遍布,寺廟巍峨,香火缭繞,但他在那裡就像來到了一片信仰找不到歸宿的土地。
沙利士神父的擔憂曾在一個傍晚得到了印證。
那天馬修看見兩個噶丹寺的武裝喇嘛和一個卡瓦格博村的獵手,他們從山澗中爬上來,想抄巴勃神父的後路。
馬修及時地趕在他們的前面,把火繩槍平端在自己手上。
那個卡瓦格博村的獵手他當然認識,從前他們曾一起到雪山下打過狗熊,他也是一個使火繩槍的好手。
他們甚至還是遠房表親。
如果不是因為信仰不同的宗教,他們見了面肯定要一起大醉一場哩。
如今在右鹽田生活的藏族基督徒,大都和江那邊有着沾親帶故的血緣關系。
他們在黑暗裡默默地對視,并沒有把槍指向對方。
峽谷的風從他們中間響亮地穿過,像阻止他們成為朋友的一道無形障礙。
他們互相看得見,說着同樣的語言,身上還流着同一個祖宗的血,但已無法用鄰裡鄉親的感情去交流了。
那個卡瓦格博村的獵手隻在嘴裡嘀咕了一句: “洋人古達。
”然後就轉身走了。
兩個喇嘛恨恨地看了馬修一眼,也跟着消失在山澗的灌木深處。
這場遭遇馬修沒有對任何人講,并不是他不信任神父,而是他害怕神父再次招來漢人沒有信仰的軍隊。
這幾年藏東地區年年打仗,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在雪山峽谷、草場森林間殺來殺去的軍隊,更不用說十多年前的那場由宗教紛争引來的劫難。
和馬修的父親托馬斯一起遇害的教友彼得在臨死前的那聲呼喚“主啊,我們都是藏族人啊”,讓人們許久都沒有弄清楚藏族人和藏族人為什麼要互相殘殺。
但人們逐漸明白了因為信仰的戰争,是沒有勝利者的,連神靈和上帝都是失敗者。
30.來來往往的軍隊 夏季即将結束的一個黃昏,西邊的太陽被一片碎雲切割得支離破碎,大風驅趕着黑夜步步逼近,天空一半深藍一半烏黑,雲層堆積在峽谷的上方,仿佛是自上而下即将沖下來的黑色洪水。
巴勃神父一如既往地站在山梁邊那塊突出的岩石上,面對空空的山谷發呆。
狂風吹起他的黑色長袍,望上去使他像大地上一隻被剪斷了翅膀的鷹。
馬修遠遠地跟在一塊巨石後,抱着他的火繩槍都要打瞌睡了,這時他嗅到了一股比魔鬼的味道還要肮髒的氣味。
不是由于這種氣味很臭,而是因為它和純潔的峽谷格格不入。
當年帶來那場鼠疫的臭氣也不能和這個美好黃昏裡野蠻地闖進來的陌生氣味相比。
“糟啦,神父還是把漢人軍隊給引來了!”馬修在岩石後面叫苦道。
多年以後,馬修還堅持認為,巴勃神父之所以要天天晚上到左右鹽田的山梁上去“習慣”,就是為了在那裡等漢人軍隊。
他對村裡人說,巴勃神父黑色的衣袖一甩,漢人軍隊就從他的袖子後面鑽出來了。
那是從四川方向來的一支軍隊。
帶隊的是四川軍政府的一個小連長。
他的隊伍在崇山峻嶺中走了兩個多月了,一個人影也沒有見到,他都懷疑自己是否走出地球了。
當他猛然和孤單地伫立在山梁上的巴勃神父相遇、并和神父藍色的眼光相對時,這個自以為是的連長驚得把腰間的手槍抽了出來,他大叫道: “媽的,我們走到歐羅巴洲了!” “軍官先生,這裡不是歐洲,是上帝的國。
”巴勃神父伸開雙手說。
他看到穿軍服的人,以為是看到了文明人。
他認為,至少他們比藏族人更有教養一些。
“這裡不是中國?”連長的驚訝還沒有完。
“歡迎來到西藏。
”巴勃神父再次伸開雙手說,“我的書籍你們帶來了嗎?”一個月前,他接到勞納主教大人的信說,近期内将有政府的軍隊把他要的書帶來。
“噢,西藏。
他媽的,我們終于走到西藏了。
你的什麼?”連長甩掉帽子問。
“我的書籍。
” “噢,那些書啊,一路上弟兄們要拉屎,它們正好派上用場。
”連長滿不在乎地說。
“上帝啊,那可是教會的曆史!”巴勃神父痛心疾首地說。
“教會的屎(史)也是屎,也得有東西去揩。
讓開道。
”連長揮揮手,根本就不把巴勃神父放在眼裡。
“滾回去!野蠻人!”巴勃神父再不把他們當文明人了。
“洋鬼子,讓開道!别把老子惹火了。
”他把槍掏出來點着巴勃神父的鼻子尖說。
這時馬修像豹子般竄到連長和巴勃神父之間,誰也沒有弄明白這個巨漢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他一把就把大兵連長舉到了半空中,如果不是巴勃神父喊住他,他差點就把這家夥扔到山谷裡去了。
馬修前面的大兵們拉槍栓的聲音響成一片,巴勃神父連忙高喊:“士兵們,别開槍,要不軍官先生就沒命了。
” 那個連長懸在半空中也急得喊:“哪個打槍我日他媽!爺,快放我下來!” 好在沙利士神父帶人适時趕來,一場遭遇戰才沒有打響。
沙神父把大兵們迎進教堂,讓亞當和微娜修女燒熱水給他們燙腳,煮樹葉菜湯給他們喝。
他們腳上的臭味和身上的汗味熏滅了祭台上的蠟燭,讓聖母瑪利亞也皺起了鼻子。
他們身上養的虱子比一粒粒青稞還大,他們一邊喧鬧,一邊把虱子從身上捉下來,順手就塞進嘴裡,還咬得“啪嗒”“啪嗒”響,仿佛那聲音能讓他們感到幸福。
祭壇上的耶稣聖體也被大兵們在教堂院子裡的喧嘩攪醒,沙利士神父察覺到了耶稣的不悅,他在心中向耶稣告罪道:主啊,寬恕這些無知的人們吧。
他們是來為教堂提供保護的。
但是他轉回頭去看到教堂裡一片狼藉,他的祈禱又變了。
哦,全能的上帝,還是讓他們盡早離開吧。
他們不是一些迷途的羔羊,而是一群沒有了缰繩的野馬。
士兵們隻在教堂裡待了兩個小時,但教堂就像經受了一場戰争。
他們打壞了十六隻木碗,兩口大鐵鍋,七條凳子,三扇玻璃;他們還像騾子一樣在教堂的牆角到處撒尿,修女微娜開初還出來為士兵們燒洗腳水,但是幾個大兵看着她就淌口水,下流的嬉笑也一同淌了出來,吓得微娜再不敢露面了。
“你們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沙利士神父等那個連長燙好了腳,在陽光下把腳上的血泡一個個挑了,才問他。
“我們麼,我們是劉司令的隊伍。
” “是屬于北洋政府的嗎?”沙利士神父對中國近期來的時局多少有些了解,據說一個鄉村裡的乞丐,隻要他敢于打出一杆旗幟的話,他就可以自封為将軍。
“誰還聽那個雞巴政府的。
”連長姓張,他從脖子後抓了一個巨大的虱子,扔到嘴裡“啪嗒”一聲咬碎,一絲血從他彌漫着口臭的嘴唇處流下來。
沙利士神父皺起了眉頭,隻有上帝才知道他從前是否就是一個乞丐。
他繼續說:“現今中國南方的軍隊和北方的軍隊打
沙利士神父曾經問他願不願意領洗入教,但和德忠像所有的納西人那樣,固執地認為,我們納西人已經有很多的神靈需要照顧了,你們洋人的神靈即便再好,和這大地上的萬事萬物有什麼關系呢。
我行善和你們的上帝沒有關系。
他還向峽谷裡的人們宣布,他将捐資在瀾滄江兩岸架設一座吊橋。
他說他将請在印度的英國工程師來設計這座吊橋,讓人們今後可以像法力高深的喇嘛們那樣,從瀾滄江上空走路過去。
他還說,他建這座吊橋其實并不是為了今後馬幫們的行走方便,而是為了感謝多年前那個被瀾滄江水阻隔、而不得不搶劫了他的騾子的義人。
29.探尋與迷失 教堂新來了一個名叫巴勃的神父,他是一個傳教史方面的專家,尤其對羅馬傳教會在東方的傳教曆史深有研究。
在來鹽田教堂之前,他曾在澳門、溫州、天津等地傳過教。
這是一個性格孤僻古怪、書卷氣很重的傳教士,沙利士神父從勞納主教寫來的推薦信中感覺到,巴勃神父和教會的同仁們不太合群,似乎在哪裡都受到魔鬼的作弄,按他的資曆和學識,他至少也應該升到主教一類的聖職了,但是他現在連一個本堂神父的名分都沒有。
勞納主教在信中明确指出,他是來協助沙利士神父工作的。
如果他能在你的幫助下開辟一個新的教點,上帝會感謝他;如果他在瀾滄江的大峽谷中能證明羅馬傳教會幾百年來在中國——尤其是在西藏——的傳教是符合上帝旨意的,羅馬教皇會讓他吻其尊貴的腳背。
沙利士神父從這些揶揄的文字中讀出了巴勃神父的處境。
他很同情這個比自己還年長二十多歲的老傳教士,但是當他第一次站在他的面前時,他感到一股刺骨的陰風被巴勃神父帶來了。
他似乎終生都與風有關,他一來就趕上了吹了一年的大風,他最終也必将消失在風中。
與巴勃神父一同來的還有一個來自澳門的修女微娜,她幹瘦而精悍,對上帝的事業充滿熱情和理想。
與身材普遍高大健壯的康巴女人比起來,微娜修女就像一個中學生。
但不管怎麼說,巴勃神父和微娜修女的到來,讓沙利士神父感到了教區主教大人對目前在西藏唯一的教點的重視,從今以後,他不再是在西藏孤軍奮戰的鬥士了。
而教會方面的考慮則更為深遠,勞納主教在給沙利士神父的信中還說,“和你的傳教點隔着一座大雪山下,美國‘五旬節’教派的牧師們已經在靠近藏區的傈僳人中開展工作了。
我相信他們要去的最終目的也和我們一樣——聖城拉薩。
” 勞納主教說的那個地方就是卡瓦格博雪山背後的怒江大峽谷,那條峽谷和瀾滄江峽谷幾乎是平行的,也是一條前往西藏的通道,卡瓦格博雪山是這兩條大江的分水嶺。
“可惡的美國人,他們到處都要插上一腳。
”沙利士神父想到自己的光榮将要被美國人搶先,心裡便不平衡起來。
但轉念一想,這有背上帝的旨意,于是又說:“傈僳人是比藏族人更原始野蠻的民族,‘五旬節’教派的牧師能在那裡站住腳,也不容易啊。
願主保佑他們。
” 但是巴勃神父的回答是:“隻有品質符合上帝的性質的人,才可以在天國裡占有一席之地。
一個不合時宜的彌賽亞
” 沙利士神父當時就像被嗆住了,他不知道教會怎麼會派一個悲觀傲慢的、與西藏格格不入的傳教士到這裡來,他冷冷地說:“巴勃神父,你和微娜修女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學好藏語,這将有助于你們認識西藏。
耶稣所要求的純樸而自然的虔敬,純潔而正直的生活,對一切人無私慷慨的仁慈,這裡的人們從來都不缺乏。
如果有可能,你們還應該學習一些藏傳佛教的基本知識,或者了解點東巴教的常識。
一個隻懂一種宗教的人,并不算真正懂得了自己所擁有的宗教。
” 不過巴勃神父的到來還是讓沙利士神父看到了右鹽田傳教點向前發展的希望,尤其是在得知美國人在雪山背面怒江峽谷裡的情況時,沙利士神父似乎聽到了競賽場裡的呼喊加油聲。
雨季來臨之前,兩位神父匆忙組織了一次向西藏腹地的遠征,右鹽田二十個帶槍的教民參加了這次沒有明确目的地的遠行。
沙利士神父在出發前曾經樂觀地說: “如果運氣好,我們或許可以到拉薩。
要是運氣再好一點,我們甚至還可能把十字架立在佛教徒的聖城。
” 因為沙利士神父深知在西藏運氣是個重要因素,它和人的努力和上帝的護佑一樣不可或缺。
神父們打算沿着瀾滄江峽谷裡的驿道逆流而上,既考察沿途的民風民情,也看看是否還有把傳教點再往前發展的可能。
可是他們隻往上遊方向前進了兩百多公裡,就與當地土族發生了大小十多場沖突。
不是人們對上帝的福音不接納,而是他們對兩個有着魔鬼一樣眼睛的洋人心存恐懼和仇恨。
在一個村莊裡,他們被三百名藏族人包圍了五天,人們向神父們提出了一個古怪的要求,如果耶稣比他們世代信仰的佛祖釋迦牟尼更有法力,那麼,請你們的耶稣幫我們降服村後雪山上那個專吃小孩的惡魔吧。
有一次他們沿着一座看似不起眼的雪山山腰前進時,憤怒的藏族人把他們驅趕到了山腳下,雙方争執了半天才弄明白,原來這是當地人的神山,所有的過路者都必須沿順時針方向行走,逆時針方向過雪山的隻能是魔鬼。
而在一條險峻的山道上,沙利士神父險些被山頭上滾下來的巨石擊中,山頂卻一個人也不見。
其實令沙利士神父退縮的還不僅僅是藏族人的仇視和藏區腹地神秘莫測的宗教環境,越來越升高的海拔和日益稀少的人煙才是令他心灰意冷的主要原因。
自一出了峽谷,海拔都在三千五百米以上,其中還翻越了十來座海拔五千米左右的大雪山。
巴勃神父過第九座大雪山時患上了嚴重的高山反應,差一點把命都丢在那座不知名的雪山上了。
他氣喘籲籲地對沙利士神父說: “如果我們是去尋找約翰長老
三百多年前,教會在西藏的西部就有過如此的教訓了。
” “隻有上帝知道,約翰長老王國的城門在哪裡。
”沙利士神父在彌漫的風雪和稀薄的空氣中終于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他想,也許群山深處的約翰長老王國的後裔并不一定喜歡一個現代基督徒去打擾他們與世隔絕的生活。
一個月後,這支遠征隊被迫返回。
當沙利士神父回到自己的房間,看到桌子上那些鋪了一層灰的納西東巴經書時,他忽然明白上帝要他做的事情是什麼了。
最近幾年,沙利士神父開始對東巴教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不是納西人的多神崇拜使他對上帝産生了懷疑,而是納西人的東巴象形文字引起了歐洲學術界的震驚和轟動。
這個事件的肇事者就是沙利士神父。
多年以前他通過郵路給巴黎國家博物館郵寄兩本東巴象形文字的經書。
這兩本由樹皮紙書寫的經書是東巴和阿貴的一個侄兒偷偷賣給他的。
自從沙利士神父在鼠疫橫行的年代裡見到了納西人喪葬儀式中珍貴的《魂路圖》後,他就對這個民族怪異詭谲的文化着了迷,但是和阿貴東巴卻對沙利士神父深懷敵意,他有個令沙利士神父哭笑不得的說法:“天地間自古就有可以看的和不可以看的東西,有看了養眼睛的和看了傷眼睛的東西,東巴象形文如果被藍色的眼珠看得太多,邪惡的穢氣将會污染我們的經書,得罪納西人的神靈。
” 不過這難不倒聰明的沙利士神父。
他結識了東巴和阿貴的侄兒兼學徒和令高,這個家夥正準備結婚,手頭上有些緊張,沙利士神父用一匹羊的價格就從和令高那裡買到了兩本他偷偷臨摹的東巴經書。
因為作為一個東巴學徒來說,不僅要跟着師傅學做各種法事,念唱經文,能臨寫一手好的東巴象形文,也是必須掌握的技藝之一。
在歐洲露面的東巴象形文經書令歐洲的學者們大為驚歎,人們将之贊譽為“遠東自甲骨文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學者們和各學術機構紛紛來函向他索要“人類啟蒙時期的原始圖畫文字”。
沙利士神父由此而在歐洲名聲大振,人們甚至把他看成一個勇敢無畏的探險家、文化人類學家,有的大學甚至邀請他回歐洲去演講。
這倒讓沙利士神父始料不及,他是作為一個傳教士來到西藏的,如果是神學院遞過來的教鞭,他會很樂意地接受。
但是那些從沒有見到過瀾滄江峽谷的學院派的學者們,你如何跟他們講得清納西人萬物有靈、多神崇拜的宗教觀呢? 歐洲對東巴象形文字的重視,促使沙利士神父在侍奉上帝之餘,對納西人的文化和宗教多了一份關注。
他經常往左鹽田跑,不是去發展教民,而是去搜羅散落在民間的東巴經書。
和萬祥在逐步改變對沙利士神父的看法,當他感到沙利士神父已放棄了讓納西人信奉天主教,而自己反倒對納西人的宗教産生了興趣的時候,他便對和阿貴說: “我們的文字裡一定有現在還不知道的魔力,它能抵禦洋人的穢氣。
當他們見到我們的‘署’神時,他們就再不敢提他們的耶稣了。
既然洋人的經書可以拿到峽谷裡來,我們的經書也同樣能拿到洋人的國家裡去。
讓他們看看,納西人的神靈也是尊貴的。
” 和阿貴說:“要是他真敬重我們的神靈,我甚至還可以教他識讀東巴文呢。
我是怕我們又中了白人喇嘛的奸計。
當年他們跟噶丹寺的喇嘛學佛教經文時,像個學童一樣謙虛,學出來後,就一巴掌把老師打倒了。
洋人畢竟跟我們不是一個祖先,誰知道他們肚子裡的腸子有幾道彎。
” “即便洋人肚子裡的腸子要比我們的多繞幾道彎,但他們至少是憐憫窮人的人。
”和萬祥說,“不管怎麼說,在大家都肚子餓的時候,這個白人喇嘛還想得到在路邊支一口大鍋,給窮人粥喝。
” 由于和萬祥對沙利士神父有了好感,和阿貴就不能阻止沙利士神父不斷搞到東巴經書了,而且他後來弄到的不是臨摹本,而是一些納西人家的珍藏本了。
有些東巴經書年代久遠,讓沙利士神父捧着它時心裡就一陣陣發顫,憑直覺他也可以判定這些發黃發黑、掉角卷邊的樹皮紙經書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曆史。
但是當他發現納西人是個沒有時間概念和曆史感的民族時,他不知該為他們感到悲哀還是該感謝上帝。
創世紀時期的神話故事在他們的口中說出來,就像是在上幾輩人中發生的事情;而峽谷裡剛剛發生不久的事件,納西人又常常将之說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沙利士神父每到納西人的家中做客,就像走進了一間滿屋子古董的房間,主人對陪伴他們一起度過漫長歲月的東西毫不在意,沙利士神父常常可以用一小口袋青稞,就換來一本價值連城的東巴經書。
經過幾年時間的收集,沙利士神父已經有了近千本東巴經書了。
這是因為到後來他已經不理會歐洲各學術機構的征購要求。
他要自己保留這些東西,并且學習它們。
仿佛是上帝的旨意,他對東巴經文的熱愛超過了當年他跟随杜朗迪神父在噶丹寺學習藏傳佛教時的熱情。
在和萬祥和幾個納西老人的指點下,他已能識讀一些常用的象形文字,他的雄心是要做歐洲第一個能破譯納西東巴經文的人。
在那些緩慢而艱難的歲月裡,教堂的神父們除了每日早晚的禱告,漫長的白天中就像兩個隐居在深山裡的學者,一個面對納西人文明的碎片——象形文字——冥思苦想,一個卻迷失在傳教會在東方斷斷續續的傳教曆史之中。
兩個神父平常的交談也少有愉快,除了侍奉同一個上帝之外,他們再沒有其他的共同之處,似乎與人搞僵是巴勃神父的特長。
那些像昙花一現地散落在古老東方大地上的教堂,那些被傳教會不斷派遣到東方來的堅韌刻苦而又命運不濟的傳教士,時時都在撕扯着巴勃神父灰色的心靈。
如果說沙利士神父對東巴象形文字的着迷是對一種遠古東方文化的熱愛的話,那麼,巴勃神父對教會在東方傳教史的研究則是對未來傳教工作的徹底失望,因為在書籍中他沒有看到多少成功的傳教範例。
而現實中的傳教工作則比書籍中的記述更令人難以容忍,上帝的事業就像陷入了一眼望不到頭的泥沼裡,不要說掙紮出來向前邁一步,能保住自己不被淹沒,就算是上帝天大的恩賜了。
巴勃神父時常這樣想:我們是在沼澤地裡建上帝的教堂。
巴勃神父帶來了十匹騾子的書籍,他一來到右鹽田的教堂,不是盡快地熟悉自己的工作,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在教民中走訪,也不是對當地的民風民情表現出相應的熱情,而是把自己整個兒埋進了書堆裡,仿佛他是羅馬神學院的教授。
他陰郁少言,落落寡合,對教民缺少一個神父應有的愛和熱情,即便散步時遇見虔誠的教友,人家向他問安,他也懶得回應。
生活艱苦并不是巴勃神父的苦難,孤獨寂寞也不是他終日憂郁的原因,他的憂傷更不是耶稣在客西馬尼園的憂傷
右鹽田的教民經常可以看到這個滿臉胡須、面色陰沉的神父在傍晚時分于落寞的山道上徘徊而行。
他的胡須是淡黃色的,亂蓬蓬的遮蓋了他大半張臉,使他本來就沒有表情的面部更加神秘幽深。
噶丹寺的喇嘛們放出的咒語在風聲流傳,這個新來的黃胡子白人喇嘛是風鬼的化身,是他帶來了經年不息的大風。
看看山梁上枯黃的草吧,都是被他的黃胡子染黃的。
瀾滄江西岸焦慮的牧人如果不是還餓着肚子,連過溜索的力氣都沒有了的話,早就派出殺手把巴勃神父解決了。
沙利士神父在大風中也聽到了一些對巴勃神父不利的消息,他告誡他不要一個人于黃昏時刻在山梁上到處亂走,因為大風中掩藏着威脅。
“為什麼?”巴勃神父那時正要跨出教堂的大門,他回過頭來問沙利士神父,“散步是上帝賜予人的權力,即便它不有助于身心的健康,也對在這茫茫群山中尋找上帝有幫助。
” “不管怎麼說,你還是要小心,哪怕是一次平常的散步。
在西藏,上帝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
”沙利士神父沖巴勃神父孤單的背影說。
“一個在妙不可言的西藏找不到生活樂趣的人。
馬修,去,跟着他。
既不要魔鬼驚擾巴勃神父的散步,也不要巴勃神父感覺到你的存在。
” 第一次教案馬修的父親被喇嘛們吊在樹上用弓箭射死後,他就一直跟神父們住在教堂裡。
現在他已經是個二十來歲小夥子,還是個天才的好獵手。
盡管教堂裡有沙利士神父帶來的西洋快槍,但馬修還是喜歡用藏式火繩槍。
他可以在獵物還沒有出現之前就把火繩點燃,然後從嘴裡吐出一顆鉛彈——他的嘴裡可以放進十多顆鉛彈,口腔就是他的子彈袋,——等獵物剛好進到他的槍口之下時,火繩槍便響了。
時機掐算得就像打響一個榧子那般地容易。
馬修不明白巴勃神父晚飯後為什麼還要到處走動,他曾經在巴勃神父心情好的時候問過他,回答說是習慣,就像你們藏族人習慣喝酥油茶一樣。
這讓馬修更為費解,如果走路需要像喝茶那樣天天伺候、并且讓人感到舒服的話,那麼人人都願意去趕馬了。
馬修曾經跟着馬幫去過一趟拉薩,差一點死在半路上。
說到拉薩,馬修不像其他藏族人那樣心神向往。
他說拉薩一點也不好,不是因為那裡沒有峽谷裡天天都可以見到的朋友,也不是因為康巴藏語在拉薩地區被人取笑,而是因為拉薩沒有教堂和神父。
盡管拉薩高僧如雲,喇嘛遍布,寺廟巍峨,香火缭繞,但他在那裡就像來到了一片信仰找不到歸宿的土地。
沙利士神父的擔憂曾在一個傍晚得到了印證。
那天馬修看見兩個噶丹寺的武裝喇嘛和一個卡瓦格博村的獵手,他們從山澗中爬上來,想抄巴勃神父的後路。
馬修及時地趕在他們的前面,把火繩槍平端在自己手上。
那個卡瓦格博村的獵手他當然認識,從前他們曾一起到雪山下打過狗熊,他也是一個使火繩槍的好手。
他們甚至還是遠房表親。
如果不是因為信仰不同的宗教,他們見了面肯定要一起大醉一場哩。
如今在右鹽田生活的藏族基督徒,大都和江那邊有着沾親帶故的血緣關系。
他們在黑暗裡默默地對視,并沒有把槍指向對方。
峽谷的風從他們中間響亮地穿過,像阻止他們成為朋友的一道無形障礙。
他們互相看得見,說着同樣的語言,身上還流着同一個祖宗的血,但已無法用鄰裡鄉親的感情去交流了。
那個卡瓦格博村的獵手隻在嘴裡嘀咕了一句: “洋人古達。
”然後就轉身走了。
兩個喇嘛恨恨地看了馬修一眼,也跟着消失在山澗的灌木深處。
這場遭遇馬修沒有對任何人講,并不是他不信任神父,而是他害怕神父再次招來漢人沒有信仰的軍隊。
這幾年藏東地區年年打仗,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在雪山峽谷、草場森林間殺來殺去的軍隊,更不用說十多年前的那場由宗教紛争引來的劫難。
和馬修的父親托馬斯一起遇害的教友彼得在臨死前的那聲呼喚“主啊,我們都是藏族人啊”,讓人們許久都沒有弄清楚藏族人和藏族人為什麼要互相殘殺。
但人們逐漸明白了因為信仰的戰争,是沒有勝利者的,連神靈和上帝都是失敗者。
30.來來往往的軍隊 夏季即将結束的一個黃昏,西邊的太陽被一片碎雲切割得支離破碎,大風驅趕着黑夜步步逼近,天空一半深藍一半烏黑,雲層堆積在峽谷的上方,仿佛是自上而下即将沖下來的黑色洪水。
巴勃神父一如既往地站在山梁邊那塊突出的岩石上,面對空空的山谷發呆。
狂風吹起他的黑色長袍,望上去使他像大地上一隻被剪斷了翅膀的鷹。
馬修遠遠地跟在一塊巨石後,抱着他的火繩槍都要打瞌睡了,這時他嗅到了一股比魔鬼的味道還要肮髒的氣味。
不是由于這種氣味很臭,而是因為它和純潔的峽谷格格不入。
當年帶來那場鼠疫的臭氣也不能和這個美好黃昏裡野蠻地闖進來的陌生氣味相比。
“糟啦,神父還是把漢人軍隊給引來了!”馬修在岩石後面叫苦道。
多年以後,馬修還堅持認為,巴勃神父之所以要天天晚上到左右鹽田的山梁上去“習慣”,就是為了在那裡等漢人軍隊。
他對村裡人說,巴勃神父黑色的衣袖一甩,漢人軍隊就從他的袖子後面鑽出來了。
那是從四川方向來的一支軍隊。
帶隊的是四川軍政府的一個小連長。
他的隊伍在崇山峻嶺中走了兩個多月了,一個人影也沒有見到,他都懷疑自己是否走出地球了。
當他猛然和孤單地伫立在山梁上的巴勃神父相遇、并和神父藍色的眼光相對時,這個自以為是的連長驚得把腰間的手槍抽了出來,他大叫道: “媽的,我們走到歐羅巴洲了!” “軍官先生,這裡不是歐洲,是上帝的國。
”巴勃神父伸開雙手說。
他看到穿軍服的人,以為是看到了文明人。
他認為,至少他們比藏族人更有教養一些。
“這裡不是中國?”連長的驚訝還沒有完。
“歡迎來到西藏。
”巴勃神父再次伸開雙手說,“我的書籍你們帶來了嗎?”一個月前,他接到勞納主教大人的信說,近期内将有政府的軍隊把他要的書帶來。
“噢,西藏。
他媽的,我們終于走到西藏了。
你的什麼?”連長甩掉帽子問。
“我的書籍。
” “噢,那些書啊,一路上弟兄們要拉屎,它們正好派上用場。
”連長滿不在乎地說。
“上帝啊,那可是教會的曆史!”巴勃神父痛心疾首地說。
“教會的屎(史)也是屎,也得有東西去揩。
讓開道。
”連長揮揮手,根本就不把巴勃神父放在眼裡。
“滾回去!野蠻人!”巴勃神父再不把他們當文明人了。
“洋鬼子,讓開道!别把老子惹火了。
”他把槍掏出來點着巴勃神父的鼻子尖說。
這時馬修像豹子般竄到連長和巴勃神父之間,誰也沒有弄明白這個巨漢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他一把就把大兵連長舉到了半空中,如果不是巴勃神父喊住他,他差點就把這家夥扔到山谷裡去了。
馬修前面的大兵們拉槍栓的聲音響成一片,巴勃神父連忙高喊:“士兵們,别開槍,要不軍官先生就沒命了。
” 那個連長懸在半空中也急得喊:“哪個打槍我日他媽!爺,快放我下來!” 好在沙利士神父帶人适時趕來,一場遭遇戰才沒有打響。
沙神父把大兵們迎進教堂,讓亞當和微娜修女燒熱水給他們燙腳,煮樹葉菜湯給他們喝。
他們腳上的臭味和身上的汗味熏滅了祭台上的蠟燭,讓聖母瑪利亞也皺起了鼻子。
他們身上養的虱子比一粒粒青稞還大,他們一邊喧鬧,一邊把虱子從身上捉下來,順手就塞進嘴裡,還咬得“啪嗒”“啪嗒”響,仿佛那聲音能讓他們感到幸福。
祭壇上的耶稣聖體也被大兵們在教堂院子裡的喧嘩攪醒,沙利士神父察覺到了耶稣的不悅,他在心中向耶稣告罪道:主啊,寬恕這些無知的人們吧。
他們是來為教堂提供保護的。
但是他轉回頭去看到教堂裡一片狼藉,他的祈禱又變了。
哦,全能的上帝,還是讓他們盡早離開吧。
他們不是一些迷途的羔羊,而是一群沒有了缰繩的野馬。
士兵們隻在教堂裡待了兩個小時,但教堂就像經受了一場戰争。
他們打壞了十六隻木碗,兩口大鐵鍋,七條凳子,三扇玻璃;他們還像騾子一樣在教堂的牆角到處撒尿,修女微娜開初還出來為士兵們燒洗腳水,但是幾個大兵看着她就淌口水,下流的嬉笑也一同淌了出來,吓得微娜再不敢露面了。
“你們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沙利士神父等那個連長燙好了腳,在陽光下把腳上的血泡一個個挑了,才問他。
“我們麼,我們是劉司令的隊伍。
” “是屬于北洋政府的嗎?”沙利士神父對中國近期來的時局多少有些了解,據說一個鄉村裡的乞丐,隻要他敢于打出一杆旗幟的話,他就可以自封為将軍。
“誰還聽那個雞巴政府的。
”連長姓張,他從脖子後抓了一個巨大的虱子,扔到嘴裡“啪嗒”一聲咬碎,一絲血從他彌漫着口臭的嘴唇處流下來。
沙利士神父皺起了眉頭,隻有上帝才知道他從前是否就是一個乞丐。
他繼續說:“現今中國南方的軍隊和北方的軍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