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八十年代

關燈
陽也羞到雲層後面去了。

     “天啦獨西,獨西天啦,鹽堆又變小了。

    ”白瑪拉珍哭了,低聲地啜泣,像一隻在林子間自顧自地唱着歌兒的小鳥。

     獨西哈哈大笑,震得鹽堆上的鹽粒簌簌往下掉。

    他笑個沒完沒了,那是瀾滄江一浪推一浪的波浪,又是一條長長的沒有盡頭的歡樂的道路,任何與他同行的人,都會被這笑聲感染,并與他一同大笑不止。

    他笑着說: “瀾滄江會還給你的,隻要你有了男人。

    哈哈哈哈哈……” 白瑪拉珍感動得無與倫比,她牽引着獨西的手往自己的幸福深處摸去,“獨西你看到了嗎,我的井穴裡鹵水多豐富啊!” “啊是啊,啊是的,我摸到啦。

    啊是是是啊,啊,啊……” 又一輪沖鋒之後,獨西徹底被征服了。

    他擁着懷中的女人動情地說:“你這個養毒鬼的女兒啊,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叫你嗎?” “聽我父親說,有一年我爺爺養的一頭犏牛忽然會說話,還無緣無故地淌眼淚,然後峽谷裡開始流行瘟疫,死了好多的人。

    人們說是我家的那頭犏牛帶來的。

    ” “他們瞎說嘛。

    瘟疫是由卡瓦格博雪山下的一個魔鬼控制的,你去問寺廟裡的活佛就可以知道它的名字。

    怎麼會是由一頭犏牛帶來的呢?” 這時他們才發現本民族的魔鬼于對方根本就不存在。

    不存在也就不敬畏,沒有敬畏愛情便暢通無阻。

     “可是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是養毒鬼呢?” “他們這樣說,是因為你太漂亮了。

    ”獨西捧着他女人的臉說。

     “我漂亮嗎?天啦,我是世界上最醜最醜的女人了。

    ” “佛祖啊,那些兩隻眼睛都好好的人,怎麼還發現不了一個漂亮的女人!” “你不要哄我了,我有七八年都不敢照鏡子了。

    瀾滄江的水就是我最大的一塊鏡子,我在裡面看到的是一個沒有人要、一年比一年老的女人,我怕我看着看着就跳了下去。

    ” “哈,那是瀾滄江跟你開了個玩笑,它讓你等我等到現在。

    明天你再去江邊看看自己的影子,峽谷裡的那些婆娘,哪個會有你漂亮。

    ” 事實證明獨西的話是誠實而正确的,不等白瑪拉珍回到家中,她已經從所有遇到的男人們驚訝的神情中,發現了自己震驚峽谷的美。

    他們全都在她的身後說:“天,這是誰家的姑娘?”一個漂亮姑娘引起的震動,同樣也可以使峽谷搖晃起來。

     從此以後,白瑪拉珍家的井穴開始源源不斷地噴湧鹵水了,從白天到黑夜,鹵水多得淌到了瀾滄江裡。

    因為崇尚自然的納西人認為天地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陰陽結合的産物。

    天為雄,地為雌,天地交媾,産生白露,白露聚集,才産生湖泊、海洋,也才産生了有形的生物。

    同樣,山為雄,水為雌,山水相依,便造就了哺育人們的大地和峽谷。

    如果一個納西女人沒有得到正常的性愛,那麼,她不僅違反了自然的法則,并受到自然的懲罰,她的靈魂也将找不到回家的路。

    現在,白瑪拉珍可以昂頭挺胸地回家了。

    當她挺直了腰走路時,她發現她的乳房像雪山一樣高聳巍峨。

     三天以後他們雙雙到左鹽田鎮的鄉民政所領取結婚證。

    納西鄉長旺久高興得合不攏嘴,白瑪拉珍是他的一個遠房外甥女,為了她的婚事他跑壞了三雙鞋。

    更讓他高興的是,又一對藏納青年走到一起了。

    在過去的歲月中,藏納通婚不是招來戰争,就是引起成雙成對的戀人們集體殉情。

    不過旺久鄉長樂觀地認為,這樁婚事嘛嘛溜地順利,什麼嗦事兒也不會有,因為時代不一樣了,魔鬼早已遠遁。

     “小夥子,你們野貢家的人和我們納西姑娘就是有緣。

    ” “我不是野貢家的人,鄉長,你認錯人了。

    我是個馬腳子。

    ”獨西翹翹胡子,驕傲地說。

    趕馬人靠腳力吃飯,人腳和馬腳連在一起稱呼,便成了操此行業的人的代稱。

     “哈哈,你野貢家的人在峽谷裡誰不認識呢?俗話講牛頭可藏不進懷裡。

    别看你現在長成了一條五大三粗的漢子,十多年前你當放牛娃時做的事情,我現在都還記得一清二楚。

    ” 獨西的胡子耷拉下來了,帶着點在監獄裡向管教幹部彙報思想的正經說:“我早就和野貢家族劃清界限了。

    毛主席、共産黨改造了我,讓我趕馬為生,找到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

    野貢家族能給我這些嗎?”說到姑娘,他的胡子又翹起來了。

     旺久鄉長哈哈大笑,不斷拍打獨西寬厚的肩膀,“其實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民族團結既需要政府的工作,也需要愛情的滋潤。

    我們要向前看,年輕人。

    ” 獨西說了句很得體的話:“旺久大叔,峽谷就這麼大一點地方,藏族人和納西人總要碰到一起。

    過去的事情我不想再提起,也不想知道得更多,摟着心愛的女人睡覺比什麼都強。

    ” “揭瘡疤總是很痛的,把它掩蓋起來倒很容易。

    ”旺久鄉長拿出一個橡皮章,“啪”的一聲蓋在一個紅色的小本本上,然後鄭重地交到獨西的手上,用十足的官話說:“在深入揭批‘四人幫’,全國人民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推進四個現代化的浪潮中,在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青藏高原在起舞,瀾滄江在歡笑。

    我代表左鹽田納西民族自治鄉,莊嚴宣布,卡瓦格博村藏族青年獨西和左鹽田納西姑娘白瑪拉珍正式結為夫妻。

    ” 獨西有點招架不住旺久鄉長的“莊嚴宣布”,他接過結婚證書翹了翹胡子說:“旺久大叔,你的舌頭比我聽說的外國神父給人證婚時還掄得圓。

    不過你說得再多,我們早就是夫妻了。

    ” 26.“宗教庇護一切” 四年以後,遠方的遊子安多德學成歸來,他給右鹽田村帶來了歡樂,卻使左鹽田鎮和江對岸的噶丹寺騷動不安。

    喇嘛們的臉上寫滿了陰郁,因為六世讓迥活佛在寺廟的宗教教務會議上向大家通報說,教堂的宗教活動要正式開始了。

    一個信天主教的藏族人将成為西藏的第一個神父。

     “他是誰?”有喇嘛問。

     “他嘛,一個大概不會喜歡我們的人。

    ”六世讓迥活佛說,“他父親的爺爺托馬斯,木龍年第一次反洋教時被我們的人吊在樹上用箭射死了;而他的父親馬修,就是在解放時跟白人喇嘛都伯跑了的那個人。

    我的前世曾經在一次夢中告訴我,馬修死了,是我們喇嘛們的過錯,讓我為他好好超度。

    我不明白政府究竟是怎麼想的,讓一個兩代都和我們有仇的人回來當神父。

    ” “運動剛剛結束,峽谷裡才安甯了幾年,難道說又要發生宗教戰争了?”年長的仁多老堪布擔憂地說。

     “我想,還不至于吧,現在是政府領導一切,他們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人。

    ”讓迥活佛說,“政府告訴我,要和信外國宗教的人團結。

    不管怎麼說,有信仰的人總比沒有信仰的人好。

    山羊和綿羊都是羊,都吃草地上的草。

    十多年前搞運動的時候,他們的人還不是跟我們一樣挨整。

    我的前世五世讓迥活佛說過,‘酥油和水雖然不能融在一起,但是我們藏族人有打酥油茶的茶桶哩。

    ’我們的慈悲也應該施惠于他們。

    ” 仁多老堪布說:“現在政府搞改革開放,我到北京去開會的時候,發現外國人又很受政府的歡迎了。

    這峽谷裡恢複教堂,是不是也是為了讓外國人喜歡才搞的呢?要是那樣的話,他們還會把白人喇嘛請回來哩……” “這事跟外國人沒有關系。

    ”讓迥活佛打斷了仁多老堪布的話,“政府的幹部說,這叫落實民族宗教政策。

    我們藏傳佛教的政策落實了,人家天主教的政策還不是要落實。

    一樣一樣。

    聽說那些納西人信的東巴教,他們也要恢複呢。

    ” “喔呀呀,那就不止山羊和綿羊放在一起養了,”老堪布呷了一口酥油茶,“連山嶺上的岩羊也要放在一起養了。

    ” “這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想想從前吧,大家互為猛獸,峽谷裡一天安甯的日子都沒有,連神靈們都不耐煩了。

    ”讓迥活佛又補充說,“不過,現在峽谷裡發生的許多事情,我也越來越看不明白啦。

    共産黨當年來到峽谷後,無論是土地、鹽田,還是土司、寺廟,他們都要改變。

    我們中害怕變化的人,甚至不惜違背佛祖的旨意,扛上槍和他們打仗。

    可是你們看看吧,一切又都變回去了。

    連他們過去的敵人土司也重新成了峽谷裡最有錢的人啦。

    ” 那幾年峽谷裡的确發生着超出神靈控制能力和人們想像力之外的事情。

    變化就像五十年代那般劇烈,如果說幾十年前的巨變是山呼海嘯般的,那麼現在則是潛移默化的,像卡瓦格博雪山下一點一點豐厚起來的冰川。

    可是變來變去,有些事情仿佛又變回去了,就像一個輪回。

    過去土地和鹽田統統收歸人民公社,有一段時間連吃飯都要到公社的大食堂,盡管那裡的東西是多麼的難吃,且還吃不飽。

    現在公社沒有了,土地和鹽田又重新分給了個人。

    過去人們做一點小買賣,都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大罪,可是你看看吧,野貢土司家的兒子獨西,那個一隻眼睛的家夥,蹲過監獄的勞改釋放犯,他最先揀起了往昔土司家的老本行——鹽巴販運生意,竟然成了峽谷裡家資上萬的人。

    佛祖啊,他又重新雇人為他幹活了。

    隻不過現在人們不叫他土司老爺,而叫他老闆。

     “身在佛門的人,永遠弄不明白共産黨心裡在想什麼。

    ”仁多堪布憂心忡忡地說,“就像他們不明白我們的神靈想什麼一樣。

    ” 活佛說:“你隻說對了一半,仁多堪布。

    能控制這個世界的人,也能控制你頭上的天空。

    擁有天空的人是最強大的。

    ” 半個月後,寺廟得到通知,教堂的神父将前來拜訪六世讓迥活佛,讓寺廟做好準備。

    喇嘛們将事情想象得很嚴重,他們認為一切又回到從前了,從北京學習回來的神父肯定會像多年前的白人喇嘛那樣,和喇嘛們來一場誰的宗教更優越的大辯論。

    是上帝創造了一切,還是諸法因緣而起;是耶稣的愛對峽谷的衆生更管用,還是佛陀的悲憫在關照着這片大地;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還是“主啊,求你保佑我們,寬恕我們的罪”在祈誦着峽谷的平安;峽谷的杜鵑花究竟屬不屬于遙遠的上帝,藏族人又敬又畏的來世到底存不存在。

    六世讓迥活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要像他的前世五世讓迥活佛那樣,用智慧和語言捍衛自己宗教的尊嚴。

    他相信,共産黨的官員不至于像他的前世所面對的那些清政府和國民政府的官吏那般缺乏公正。

     但是事态遠遠比喇嘛們的設想簡單得多。

    教堂的新神父是由地區的木副專員帶來的,就他們兩個人。

    不像來挑戰,而像來串親戚會朋友那般随意輕松。

     當讓迥活佛在佛堂前見到木副專員時,發現随同他來的神父不過是一個拘謹的年輕人。

    他一身黑色衣服,領口處有一塊白色的方塊,胸前挂一個小小的銀色十字架。

    木副專員說:“活佛,今天我給你帶來了一個新朋友。

    來,認識一下,這位是右鹽田的安多德神父。

    ” 安多德比他四年前離開峽谷時胖多了,皮膚也變白了。

    但更大的變化來自于他身上的矜持和審慎。

    如今他是神父了,不再是從前那個在峽谷裡種地的青年農民,不再是帶領外地來的紅衛兵在峽谷裡沖來殺去的少年學生。

     讓迥活佛站起身來,端起一碗剛沖好的酥油茶放到神父面前,“從北京回來的年輕人,我們早就在恭候你的到來。

    ” 安多德顯得很拘謹,向活佛道了聲謝,就找不到話說了。

     佛堂裡顯得有些冷場,木學文詢問了寺廟裡的一些宗教活動,又向活佛大體介紹了安神父在北京學習的情況。

    而那個年輕人始終正襟危坐,寡言少語,雙方似乎一點也沒有要展開大辯論的火藥味。

    讓迥活佛有些納悶了,他微笑道:“我的前世就和你們的外國神父打過交道呢。

    年輕人,哦,對了,安、多、德神父,我們什麼時候辯論你們的耶稣和我們的佛陀呢?” 安多德迷惑地望着木學文,木學文當然知道這兩種宗教的捍衛者曾經在峽谷裡演繹過的故事。

    他對安多德說:“你認為有辯論的必要嗎?” 安神父明白了,他肯定地說:“尊敬的活佛,我不是來辯論的。

    我希望我們再不辯論,也不互相仇恨。

    我們隻宣揚自己的宗教,而不傷害你們的宗教。

    ” 讓迥活佛長長噓了口氣,“感謝佛祖,你們終于明白耶稣在這片土地上應該怎樣做了。

    其實我們早就應該是朋友。

    ” 然後讓迥活佛向安多德神父伸出了自己的手。

     安多德神父遲疑了一下,還是把自己的手伸了過去。

    就這樣,一個活佛和一個神父的手,在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血與火的抗争和隔閡後,終于握在一起了。

     安多德神父也有些激動,他用雙手緊握住活佛的手說:“尊敬的活佛,我們真的需要你們做朋友呢。

    ” 木副專員笑了:“啊,要是我現在有一台照相機,我會把這個時刻拍下來的,讓那些誣蔑我們的外國人看看,活佛和神父是不是一家人。

    ” 活佛說:“是一家人,但要去的地方不一樣。

    ” 神父說:“是啊,一家幾兄弟還各有所好呢。

    ” 木副專員說:“這就對了,是兄弟就要互相幫助。

    活佛,神父有件小小的事情要麻煩你們呢。

    ” 讓迥活佛雙手朝上謙虛地說:“請講,請講。

    ” 安神父臉紅了,似乎下了好大的決心才說:“真的不好意思,初次見面,就來給寺廟添麻煩。

    是這樣,教堂在政府的關懷下就要恢複活動了,我想将教堂重新修整一下,但是我們現在還缺一些木料和磚。

    聽說寺廟裡儲存有一些,能不能先借我們一點,等教堂有錢了,再還你們。

    ” “不就是一些木料嗎,明天我就讓人給你們送來。

    磚我可以讓寺廟的喇嘛們幫你們做一些。

    ” 木副專員說:“活佛真是菩薩心腸。

    政府宗教部門現在錢不多,但是喇嘛們不會白出力氣的。

    ” 活佛說:“錢不錢的你就不要提了。

    現在不是買一塊牦牛皮大的地方建教堂的時代啦。

    ” 安神父對這個典故好像不知道,用詢問的眼光看着木副專員,木副專員不好在這種場合下重提舊事,便說:“活佛說得對,時代不一樣了,我們要向前看。

    活佛是誠心幫助你們,這對峽谷裡不同信仰的百姓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 讓迥活佛真誠地說:“過去的事情,我們寺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你們教堂要多多原諒啊。

    ” 安神父連忙說:“活佛,都過去了。

    教堂也做過對不起寺廟的事情。

    不過沒有永遠的仇人,隻有一世的朋友。

    大家都是藏族人麼。

    ” 活佛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宗教庇護一切。

    ” 吃晚飯的時候,讓迥活佛執意要留兩位客人在寺廟用膳。

    安多德不好意思地說,這次來得匆忙,沒有為活佛帶一點見面禮,再在寺廟吃飯就欠活佛太多了。

    讓迥活佛大度地說,真朋友不需要見面禮。

    當年外國神父第一次來到寺廟時,帶來了許多喇嘛們從未見到過的禮物,可是他們也帶來了我們從未遇到過的麻煩。

     木學文和安神父出來時,看見措欽大殿外的廣場上站滿了喇嘛,他們用懷疑的眼光看着那個與他們不同信仰的異教僧侶。

    夕陽映照着喇嘛們绛紅色的僧衣,像一片湧動的紅雲。

    一身素黑的安神父從這在西藏随處可見的紅色波浪中走過時,使廣場上的色彩豐富生動起來。

    他不知從哪裡升起來一股勇氣,對眼前的喇嘛們高聲說: “尊敬的上師,魔鬼已經被打敗了,勝利屬于有信仰的人。

    仁慈的上帝歡迎你們到教堂來做客。

    ” [1]“門巴”的漢語意思為醫生。

     [2]“仲永”的漢語意思為乞丐,藏族人有時在孩子取名時故意用一些低賤普通的名稱,既求将來好養,也圖避讓魔鬼的注意。

     [3]藏醫學最重要的經典著作。

    原作者為八世紀的藏醫醫聖宇陀·雲丹貢布,著作時間為八世紀末期。

    該書包含古印度吠陀醫學、漢地中醫學以及其他某些鄰近國家古老醫學内容,其主體則是具有鮮明的藏民族特色的醫學。

    全書共156章,用藏文偈頌體詩寫成,分為四部分。

     [4]《甘珠爾》也稱“正藏”,即釋迦牟尼本人語錄的譯文,成書于公元8—12世紀,共有1108卷;《丹珠爾》也稱“副藏”,是佛弟子及後世佛教學者對佛陀教義所作的論述和注疏的譯文,成書于14世紀中葉,共有3461卷。

    這兩套經書構成了《藏文大藏經》的組成部分。

     [5]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大藏經》為苯教文獻的最大集成,是苯教鼻祖辛饒米保的遺訓及其注疏,成書于公元19世紀,原卷數不詳,現存卷數約500卷。

     [6]藏文古代曆史著作,成書于公元14世紀中葉,記載了西藏曆史政治和宗教的源流、世系及相關史事,同時還詳細描述了西藏和周邊四鄰尤其是漢中央王朝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