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桐同志禮讓一下……”
郭桐——一個幾乎在本市家喻戶曉的名字。
他唱的“烏蘇裡船歌”,“大頂子山高又高”等赫哲族民歌,使他成為當年全國著名的歌唱家之一。
他是當年的“金嗓子”,一聲“赫尼那”,曾傾倒過多少聽衆! 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牆恰似斧落環斷,為“郭桐”這個名字斷而複合。
劉大文的歌聲戛然而止。
這個返城待業知青心中明白眼前的人物是誰。
當年的“金嗓子”和待業的“金嗓子”四目相對。
劉大文覺得對方的目光仿佛是從雲端俯視着自己。
他不卑不亢,以沉默回答沉默。
他背後的夥伴們一個個手持破舊樂品,從輕灰巨磚上站了起來。
人群頓時肅之敬之。
好像在他們看來,對峙着的雙方不是兩個歌唱的人,是兩頭獅子,随時會撲鬥到一起去似的。
老歌唱家首先開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劉大文。
” 老歌唱家覺得這名字有些熟悉,像曾在他記憶中保留過又被時間的風吹走了的一片葉子。
但他一時想不起來為什麼這片葉子曾在他的記憶中保留。
“你在哪個單位工作?” “待業。
” “靠野唱養家糊口?” “不為柴米油鹽。
” “那……又是為了什麼?” “人人都有唱歌的權力。
高興了,就唱。
” “不過我看你的樣子并不見得怎麼高興。
” “不高興時,也唱。
” “知道今天青年宮裡舉行我告别舞台的專場獨唱演出會?” “知道。
” “那麼你是知之才為之了?” “正是這樣。
” “你以年輕的歌喉向我蒼老的聲音挑戰,不太公道吧?” “我認為我的嗓子比你年輕時的嗓子還要好。
你像我這樣年齡的時候,已經多次出國演唱了,而我卻待業,公道在哪裡?” 老歌唱家緘口片刻,笑了:“的确太不公道。
我欣賞你的直率。
” “你的意思是,不欣賞我的嗓子啰?” “你剛才已經對你自己的嗓子作了并不算過分的評價,我不想再重複你的話。
我隻想當着公衆聲明,我承認你說出了一個事實。
” 輪到劉大文緘口不言了。
許久。
老歌唱家從容地微笑着,走到他跟前。
“我比欣賞你的直率性格,更欣賞你的嗓子。
” 劉大文雙唇顫抖了半天,才從口中擠出兩個連自己也勉強能聽到的字:“謝謝……” “我不過說了句由衷的話,何談謝字呢?” “你今天在公衆面前給我的,我用衣襟也兜不下……我……我劉大文……今天知足了!……” 劉大文熱淚又一次奪眶而出! 是的,今天,此時此刻,他心中知足了。
“我當年可不像你這麼知足啊!”老歌唱家朗聲笑道:“取消我一次出國機會,我會罷演三場的!” 人群中,也發出了一陣笑聲。
“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啊!” “這小夥子今天算是沒白唱。
” “不是金剛鑽,人家今天也不敢到這兒來攬瓷器活!” “天生的彎彎肚子才吞鐮刀頭嘛!” ………… 老歌唱家又說:“我要和你好好談談。
現在就跟我走,坐我的車,到省歌舞團去。
中午餓不着你,我管你飯。
”說罷,挽住劉大文的一條手臂,緩步向人群外走去。
劉大文擡起另一條手臂,擦去了臉上的淚水。
人群又閃開了路,表示對他們共同的禮讓。
劉大文看到了那輛小汽車。
他心情激動得無法形容,以為自己是在做夢,但周圍的公衆向他證明,他不是在做夢。
“我的小女孩,我的好小女孩,也許,我今天将能帶給你一個使你萬分欣慰的消息啊!而你,一定會回報我一千個吻……”他在心中對他的“小女孩”說着。
他恨不得一步就與老歌唱家跨到小汽車旁,一分鐘後就坐着小汽車到了省歌舞團,兩分鐘後就帶着一個美好的福音回到了“家”裡,三分鐘後就已經躺在他們的那個雖然黑暗但很溫暖的“小匣子”中的“席夢思”上,擁抱着他的“小女孩”,享受着她将要回報給他的一千個溫柔而甜蜜的親吻…… 當他們走到小汽車旁時,當司機(他萬沒料到老歌唱家幾乎遺失了的是一個年輕的同行)替他們打開車門時,“金嗓子”忽然想到了什麼,他從老歌唱家的挽持中抽出手臂,慢慢地轉過了身。
他們——他的那些過去從不相識的,或雖曾有過一面之緣,但已多年失去來往,互不聯系的,與他一樣返城待業的夥伴們,一個個仍站在那裡望着他。
他心中嚴厲地譴責自己,怎麼能忘記了他們!他張了張嘴,想要對他們說幾句話,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的喉嚨被一塊海綿似的東西堵住了,那團海綿仿佛在五味缸中浸泡過。
劉大文啊劉大文,難道你連一句感激的話都不會說了麼?那麼你就對他們說一句诙諧的話吧!你平時不是挺善于打趣逗哏的麼?哪怕像“再見”這樣普通的話都行!你總得對他們說一句話呀!你不能對他們一句話都不說就坐進小汽車一走了之呀! 然而他望着他們,張了張嘴,又張了張嘴,張了幾次嘴,仍然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的内心世界裡感情的大海湧起疊疊波濤,在他思想的礁石上撞得粉碎,濺起陣陣浪花!将他的語言像卷走海灘上的貝殼或石子一樣,卷到他的心海深處沉底了! 他恨不得扯開衣服扒開胸膛讓他們看一看他内心裡是怎樣的一番情形怎樣的一種狀态! 他硬是說不出一個字來!他絕望了。
心海中的浪花濺濕了他的眼睛。
“金嗓子”深深地深深地向夥伴們彎下了腰——他恭恭敬敬地給夥伴們鞠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躬。
“金嗓子”向他的夥伴們連鞠三躬,卻始終沒說出來一個字…… 小汽車開走了。
人們漸漸散去了。
廣場上空蕩寂寥了。
他們,那些“伴奏者”們,依然站在那裡,還有那些輕灰巨磚陪着他們。
“這場戲算是結束了,但願有個好尾聲。
”絡腮胡子自言自語。
誰也沒回答他什麼。
他一一看着大家,又說:“我們這些配角也該散了!把它們搬回原處吧!”他踢了踢一塊輕灰巨磚。
他們默默從命,将那些輕灰巨磚搬回江邊。
絡腮胡子拍了拍手上磚灰,向大家伸出了一隻手:“哥兒們,後會有期了!” 大家一一同他握手。
他們都一一握過了手,還不散去,好像在期待着絡腮胡子下達一句更加明确的“口令”——“解散!”才肯分别似的。
絡腮胡子沒有下達這樣的“口令”。
他問大家: “你們說咱們的‘金嗓子’會有個好尾聲麼?” 還是無人回答他什麼。
但他從大家的目光中看出了這樣的意思——咱們今天太值了!好運氣已經向咱們的“金嗓子”招手了!…… 忽然,這些返城待業知青們,不約而同地摟抱在一起了!就像奪得世界足球賽冠軍金杯的運動員們那樣,十幾個摟抱在一起了,他們的頭也聚在一起,頭抵着頭,久久未擡…… 那些輕灰巨磚聽到他們中有誰哭了…… 城市,城市,你将他們二十餘萬分開了!但是,隻要他們想聚在一起,他們就會十幾個、幾十個,乃至成百上千,更多更多地聚在一起! “我想起來了,八年前全省文藝大彙演期間,我就聽你唱過歌,唱的是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的選段,對不對?後來,為了把你調到省歌舞團,我曾親筆給你們兵團總部寫過信。
不過我那時太天真了,我還一邊參加演出一邊繼續接受改造,那封信當然也如泥牛入海,有去無回!……”老歌唱家又朗聲大笑了。
他指指團長辦公室裡的沙發,對劉大文說:“坐嘛!我耽誤不了你多長時間,要跟你談的,不過三言兩語而已。
第一,從今天起,不,從現在起,你就是省歌舞團的歌唱演員了!也不是一般的歌唱演員,是主要歌唱演員,是台柱子。
聽明白了?” 劉大文聽明白了。
因為聽明白了,才覺得“明白”中混合着太多的不“明白”。
半小時前,他還是一個返城待業知青。
此時此刻他真可謂“搖身一變”,成了省歌舞團的“台柱子”!“明白”得近乎荒謬。
不“明白”得不想“明白”過來。
這情形好比一個男子苦戀着一個對其冷若冰霜的女人,而當這男子的心絕望到和那女人一樣冷若冰霜的時候,她突然出現在他面前,信誓旦旦地對他說:“我整個兒的心都在愛着你,非你不嫁,聽明白了?”然後就張開雙臂擁抱他,然後就含情脈脈地長吻他…… 老歌唱家見他似明白非明白,鄭重地說:“你别以為我在跟你開玩笑!我不是愛開這種玩笑的人。
一切手續都由我安排人來辦,你不必分心。
我放你五天假,五天後,你找我報到,開始參加排練。
你要練好三到五首歌,排練時間隻有半個月了,半個月後,随團進京,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向首都人民彙報演出,聽明白了?” “聽明白了。
” “我怎麼瞧你好像什麼都沒聽明白?” “聽明白了。
” “重複一遍。
”老歌唱家越看劉大文那種樣子,越覺得有嚴肅認真的必要。
“從今天起,不,從現在起,我就是本團的歌唱演員了。
還是主要歌唱演員,還是台柱子。
我不應該以為您在跟我開玩笑,您不是愛開這種玩笑的人。
一切手續,都由您安排人來辦,我不必分心。
您放我五天假。
五天後,我找您報到,開始參加排練。
我要練好三到五首歌。
排練時間隻有半個月了,半個月後,随團進京,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向首都人民彙報演出……” 老歌唱家盯着劉大文的臉瞅了半天,迷惑地問:“你怎麼了?” “我怎麼了?”劉大文也迷惑地反問。
“你的記憶力簡直使我吃驚!” “這使您對我的印象不佳了麼?” “那倒不是!但是為什麼……”老歌唱家不知為什麼自己會說出“為什麼”三個字。
這場談話中根本不存在任何應提出質詢的“為什麼”。
面前這個即将成為省歌舞團台柱子的返城待業知青,忽然使他覺得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
他沒能“但是”下去,卻補充道:“對了,你來找我報到的時候,要帶給我一份身體健康證明。
”他認為補充這一點很重要。
“是。
帶給您一份身體健康證明。
” “你的頭腦沒得過什麼病吧?比如精神方面,沒受過什麼打擊或刺激吧?” “這方面的健康證明,我可以開出十張來,報到的時候帶給您。
” “噢,不必,不必十張,一張足矣。
你還有什麼想要對我提出的問題嗎?” “有人對我說城市不需要歌唱家。
” “什麼人?什麼人說這種話?” “我們街道的待業知青辦公室負責人。
” “你把他當成一個聾子就是了。
” “我返城之後不久,到這裡來過一次,某位好像也是個頭頭的人對我說,一座城市有一位真正的歌唱家就不算少了。
我要唱一首歌給他聽,他說他沒工夫聽……” “我會調查出他是誰,并且當面告訴他,他的話是屁話。
他肯定有工夫聽。
” “如果我今天沒有勇氣在青年宮劇場外……與您分庭抗禮呢?” “那……可能将是你的遺憾。
” “如果您今天沒聽到我的歌聲呢?” “那……可能還是你的遺憾。
” “如果您今天雖然聽到了我的歌聲,卻根本不屑于見識一下我這個無禮的小人物是誰,或者雖然見識了我,卻當衆挖苦我諷刺我呢?” “那……那可就實在太遺憾了!是你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是省歌舞團的遺憾。
” 老歌唱家挽着劉大文的手臂踱出了辦公室,一邊往飯廳走一邊說:“至于健康證明,那就免了吧!” 他抽出手臂說:“我不能在這兒吃!” “為什麼?” “我想早點回到家裡把我的幸運告訴她。
” “誰?” “我妻子!” “是這樣,理解,我很理解。
你稍等一下!”老歌唱家轉身離去。
一會兒回來了,重新挽着他的手臂,将他送出大樓。
樓前停着那輛劉大文坐過的小汽車。
老歌唱家替他打開了車門…… 一千個吻!當然應該是一千個吻!我的“小女孩”我的至親至愛的最好的“好小女孩”,我的命也是你的命!我們的命早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命了!讓我們感激别人的同時,也感激我們的命吧!他那隻習慣于插在衣兜裡的右手,又仿佛輕輕握住了什麼溫柔的纖秀的小東西…… 他真想叫司機停住車,跳下車往“家”跑。
他覺得小汽車的速度還沒他跑得快。
在離“家”三條街的橫馬路上,車被紅燈攔住了。
“我下車!”他鑽出車,撩開長腿往家跑! 他一直跑進院子,跑到“家”門前,見“家”門大敞大開,“家”裡一片淩亂,他的“小女孩”不在他們的“小匣子”裡。
他想她準是在妹妹妹夫的屋裡哄兩個孩子玩呢!不過太不應該将“家”門大敞大開:雖然他們的“小匣子”裡沒什麼會丢失的東西,但溫暖卻是寶貴的。
他關上“家”門,返身疾步走到父母和妹妹妹夫住的屋裡,一腳門内,一腳門外,便興沖沖地叫了一聲:“小眉!” 妹妹妹夫住的外屋沒人。
父親母親住的裡屋也沒人。
他有點奇怪了。
走出屋,在院裡高叫:“小眉!小眉!……” 她一向是不帶着孩子們到鄰居家串門的呀!父親母親又到哪兒去了呢? 一位鄰居大嬸聞聲從自家走出來,見是他,急切地說:“大文呀大文,你可闖了禍啦!你那小愛人她煤氣中毒了呀!倆孩子都在我家,你趕快去醫院吧!可能是靜安醫院!” “煤氣中毒?”他一時對這四個字沒有反應過來。
“天哪!别犯傻了!還問什麼勁呀!”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那女人所看不見的,他插在衣兜裡的右手一下子握緊了…… 在靜安醫院搶救室外,他看到他的老父親和老母親抱頭痛哭。
“媽,爸,小眉她在哪兒?在哪兒?……”他不要她一千個吻了,他要馬上看到她怎麼樣了,他要向她低頭認罪:不該在頭一天晚上騙她服下三片安眠藥,不該往爐子裡加煤,不該将她封閉在他們的“小匣子”裡,應該早就想到敲打煙筒…… 老母親淚如洗面,望着他,捶胸頓足地說:“我的兒呀兒呀,是你……你把她……害死了呀!……” “不!她在哪兒?在哪兒?!……”他要往搶救室裡沖。
一個護士從搶救室出來,用背靠住搶救室的門,阻擋他沖進去,司空見慣地說:“你們别在這兒哭了好不好?你們已經影響裡邊做手術了!人死如燈滅,哭有什麼用?她已送到停屍房去了……” 他身體搖晃了一下,像棵被從根部鋸斷的樹似的倒下去了…… 兩天之後,在火葬場,十幾個返城知青幾乎占領了整個候化室。
他們有男有女,是來向袁眉的遺體告别的。
他們一個個如同守護神圍在她的遺體四周,從中午至下午,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句話,都在默默地瞧着她那張美麗的臉。
十幾個死者越過她的編号被輸入了地獄之門。
她仰躺在窄長的輪床上,雪白的布單從颏下罩至腳下。
她的臉經過了一番淡妝,顯得更加秀麗婉雅了。
她似乎并沒死,似乎仍在睡着。
劉大文站立在她的輪床邊,目光沒有一刻離開過她那張美麗的臉。
他握着她的手,也沒有一刻放開過。
她那隻象牙雕成般的娟秀的小手,仿佛已被他的手握“活”了;不那麼涼了,也不那麼僵硬了。
又有一個死者越過她的編号被放到了輸送帶上,一個面容青黃枯槁的老太婆。
短小的想必也是幹癟的身軀,被花團錦簇的綢緞被子嚴密地包裹着。
将她放到輸送帶上的分明是她的兩個兒子,他們那樣子也分明是在不得已而盡着人之子的最後義務。
輸送帶是用節節鋼輥組成的。
它的中間部位閃閃發光,那是“物體”與金屬磨擦的結果。
而它的兩側,鋼輥與鋼輥的焊接處,呈現着肮髒機床所常見的一層污漬。
輸送帶運轉了。
老太婆的遺體像一件“流水線”上的産品,緩緩地被輸往最後一道“工序”。
除了劉大文的目光依然凝視在妻那張顯得愈加美麗的臉上,其他返城知青們都又一次默默地看着這一機械作業的過程。
包裹着老太婆身軀的緞被,在“地獄之窗”卡住了一下,然而輸送帶并沒有停止運轉,那緞被和它所包裹的身軀,卡得卷了起來,如同彈棉機上的棉花由于機械故障堆積成了棉球。
可能是操縱機械者發現這一小小“故障”後及時按了某一個按鈕,“地獄之窗”迅速擡起,那花團錦簇的“棉球”一下子滾落在托屍闆上,他們聽到了一聲悶響。
托屍闆——這鋼的大手,憑着一根機械的神經,一“感覺”到托住了什麼,轉眼就将那花團似錦的“東西”連同自己塞到焚屍爐膛裡去了。
熊熊火焰頓時從爐口噴出…… 當那陣火焰漸漸熄落之後,有一個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對這些返城知青說:“我們……快下班了……” 他們誰也不回答什麼,也不動。
那個工作人員,向另外兩個工作人員使眼色,他們便走過來欲從輪床上擡起袁眉的身體。
三隻有力的手同時将他們狠狠推開了。
他們愣愣地望着這些返城知青們。
一個悲哀的聲音低低地說:“嫂夫人,讓我們像當年那樣……每個人……都……親你一下吧……” 說話者首先哭了。
這些返城知青們,一個個兩眼含着滿眶悲淚,依次在那張無比美麗的臉上輕輕吻了一下。
幾雙手輕輕地輕輕地将她從輪床上擡起,輕輕地輕輕地将她放到了輸送帶上。
輸送帶又運轉起來了。
劉大文還握着妻的那隻手不放,他跟随着妻的身體,移動在輸送帶一側。
她的面容進入了“地獄之窗”。
劉大文握住她的那隻手不放。
輸送帶運轉着。
她的身體一半在“窗口”内,一半在“窗口”外,微微地顫抖起來,就好像她知道外婆的死那一天夜裡在他懷中哭時那樣顫抖着。
“嫂夫人!……” “嫂夫人……” “嫂夫人……” 返城知青們一個個失聲恸哭。
劉大文不忍視妻的身體的那種顫抖,他心疼她,放開了她的手…… 返城知青們立刻都撲向輸送帶,用他們的雙手拼命朝後扳住輸送帶的節節鋼輥…… 輸送帶運轉着,扭傷了他們許多人的手指…… 一聲微小的人體低落的響聲…… 輸送帶停止了運轉…… 姑娘們幾乎同時伏在輸送帶的鋼輥上…… 幾個小夥子的拳頭一下又一下地砸在鋼輥上…… 哭聲一片…… 火…… “地獄之門”的火…… “金嗓子”美麗的“小女孩”頃刻變成了碳化物…… 那一天夜裡,“金嗓子”獨自一個人睡在他們——不,他的溫暖而黑暗的“小匣子”裡。
爐蓋開着,外面的煙筒被一團破麻袋片堵塞着。
他服了安眠藥,懷中摟着妻的骨灰盒…… 他在昏暈狀态中聽到了兩個女兒的哭嚷聲: “媽媽!媽媽來……” “我要跟媽媽睡……” “我也要跟媽媽睡……” 他聽着,聽着,聽着…… 兩行眼淚從他那閉着的雙眼中漸漸溢了出來。
“我要跟媽媽睡……” “我也要跟媽媽睡……” 他從昏暈狀态中掙紮了起來,跌下“床”,爬到“小匣子”門口,推開了門…… 五天後,一個穿着破舊得很不體面的兵團戰士棉衣的人,懷中抱着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出現在四月的陽光溫暖的大上海街頭。
他抱着那個美麗的小女孩邊走邊問,在大上海街頭走了許久,最後站立在一幢小小的花園洋房的美觀的鐵栅門外。
門旁挂着一塊牌子,上寫:區少年之家。
他問看門的老頭:“李鳳林是不是住在這裡?” 老頭打量了他一番,回答道:“他已經不在了。
” “他什麼時候回來?” “我說得很明白,他已經不在了。
” “……” “喏,你沒有看到那塊牌子嗎?他寫下了遺書,将這幢花園洋房和十幾萬存款,捐獻給區少年之家了……” “……” 七天後,一輛小車開進了劉大文家住的胡同。
老歌唱家站在“小匣子”門外,一見開門的正是劉大文,劈頭便問:“年輕人,你開我的玩笑嗎?” 劉大文的雙唇動了動,說:“對不起……” “金嗓子”發出的是嘶啞的聲音。
“你……你的嗓子?!……” “她死了……”
他唱的“烏蘇裡船歌”,“大頂子山高又高”等赫哲族民歌,使他成為當年全國著名的歌唱家之一。
他是當年的“金嗓子”,一聲“赫尼那”,曾傾倒過多少聽衆! 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牆恰似斧落環斷,為“郭桐”這個名字斷而複合。
劉大文的歌聲戛然而止。
這個返城待業知青心中明白眼前的人物是誰。
當年的“金嗓子”和待業的“金嗓子”四目相對。
劉大文覺得對方的目光仿佛是從雲端俯視着自己。
他不卑不亢,以沉默回答沉默。
他背後的夥伴們一個個手持破舊樂品,從輕灰巨磚上站了起來。
人群頓時肅之敬之。
好像在他們看來,對峙着的雙方不是兩個歌唱的人,是兩頭獅子,随時會撲鬥到一起去似的。
老歌唱家首先開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劉大文。
” 老歌唱家覺得這名字有些熟悉,像曾在他記憶中保留過又被時間的風吹走了的一片葉子。
但他一時想不起來為什麼這片葉子曾在他的記憶中保留。
“你在哪個單位工作?” “待業。
” “靠野唱養家糊口?” “不為柴米油鹽。
” “那……又是為了什麼?” “人人都有唱歌的權力。
高興了,就唱。
” “不過我看你的樣子并不見得怎麼高興。
” “不高興時,也唱。
” “知道今天青年宮裡舉行我告别舞台的專場獨唱演出會?” “知道。
” “那麼你是知之才為之了?” “正是這樣。
” “你以年輕的歌喉向我蒼老的聲音挑戰,不太公道吧?” “我認為我的嗓子比你年輕時的嗓子還要好。
你像我這樣年齡的時候,已經多次出國演唱了,而我卻待業,公道在哪裡?” 老歌唱家緘口片刻,笑了:“的确太不公道。
我欣賞你的直率。
” “你的意思是,不欣賞我的嗓子啰?” “你剛才已經對你自己的嗓子作了并不算過分的評價,我不想再重複你的話。
我隻想當着公衆聲明,我承認你說出了一個事實。
” 輪到劉大文緘口不言了。
許久。
老歌唱家從容地微笑着,走到他跟前。
“我比欣賞你的直率性格,更欣賞你的嗓子。
” 劉大文雙唇顫抖了半天,才從口中擠出兩個連自己也勉強能聽到的字:“謝謝……” “我不過說了句由衷的話,何談謝字呢?” “你今天在公衆面前給我的,我用衣襟也兜不下……我……我劉大文……今天知足了!……” 劉大文熱淚又一次奪眶而出! 是的,今天,此時此刻,他心中知足了。
“我當年可不像你這麼知足啊!”老歌唱家朗聲笑道:“取消我一次出國機會,我會罷演三場的!” 人群中,也發出了一陣笑聲。
“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啊!” “這小夥子今天算是沒白唱。
” “不是金剛鑽,人家今天也不敢到這兒來攬瓷器活!” “天生的彎彎肚子才吞鐮刀頭嘛!” ………… 老歌唱家又說:“我要和你好好談談。
現在就跟我走,坐我的車,到省歌舞團去。
中午餓不着你,我管你飯。
”說罷,挽住劉大文的一條手臂,緩步向人群外走去。
劉大文擡起另一條手臂,擦去了臉上的淚水。
人群又閃開了路,表示對他們共同的禮讓。
劉大文看到了那輛小汽車。
他心情激動得無法形容,以為自己是在做夢,但周圍的公衆向他證明,他不是在做夢。
“我的小女孩,我的好小女孩,也許,我今天将能帶給你一個使你萬分欣慰的消息啊!而你,一定會回報我一千個吻……”他在心中對他的“小女孩”說着。
他恨不得一步就與老歌唱家跨到小汽車旁,一分鐘後就坐着小汽車到了省歌舞團,兩分鐘後就帶着一個美好的福音回到了“家”裡,三分鐘後就已經躺在他們的那個雖然黑暗但很溫暖的“小匣子”中的“席夢思”上,擁抱着他的“小女孩”,享受着她将要回報給他的一千個溫柔而甜蜜的親吻…… 當他們走到小汽車旁時,當司機(他萬沒料到老歌唱家幾乎遺失了的是一個年輕的同行)替他們打開車門時,“金嗓子”忽然想到了什麼,他從老歌唱家的挽持中抽出手臂,慢慢地轉過了身。
他們——他的那些過去從不相識的,或雖曾有過一面之緣,但已多年失去來往,互不聯系的,與他一樣返城待業的夥伴們,一個個仍站在那裡望着他。
他心中嚴厲地譴責自己,怎麼能忘記了他們!他張了張嘴,想要對他們說幾句話,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的喉嚨被一塊海綿似的東西堵住了,那團海綿仿佛在五味缸中浸泡過。
劉大文啊劉大文,難道你連一句感激的話都不會說了麼?那麼你就對他們說一句诙諧的話吧!你平時不是挺善于打趣逗哏的麼?哪怕像“再見”這樣普通的話都行!你總得對他們說一句話呀!你不能對他們一句話都不說就坐進小汽車一走了之呀! 然而他望着他們,張了張嘴,又張了張嘴,張了幾次嘴,仍然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的内心世界裡感情的大海湧起疊疊波濤,在他思想的礁石上撞得粉碎,濺起陣陣浪花!将他的語言像卷走海灘上的貝殼或石子一樣,卷到他的心海深處沉底了! 他恨不得扯開衣服扒開胸膛讓他們看一看他内心裡是怎樣的一番情形怎樣的一種狀态! 他硬是說不出一個字來!他絕望了。
心海中的浪花濺濕了他的眼睛。
“金嗓子”深深地深深地向夥伴們彎下了腰——他恭恭敬敬地給夥伴們鞠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躬。
“金嗓子”向他的夥伴們連鞠三躬,卻始終沒說出來一個字…… 小汽車開走了。
人們漸漸散去了。
廣場上空蕩寂寥了。
他們,那些“伴奏者”們,依然站在那裡,還有那些輕灰巨磚陪着他們。
“這場戲算是結束了,但願有個好尾聲。
”絡腮胡子自言自語。
誰也沒回答他什麼。
他一一看着大家,又說:“我們這些配角也該散了!把它們搬回原處吧!”他踢了踢一塊輕灰巨磚。
他們默默從命,将那些輕灰巨磚搬回江邊。
絡腮胡子拍了拍手上磚灰,向大家伸出了一隻手:“哥兒們,後會有期了!” 大家一一同他握手。
他們都一一握過了手,還不散去,好像在期待着絡腮胡子下達一句更加明确的“口令”——“解散!”才肯分别似的。
絡腮胡子沒有下達這樣的“口令”。
他問大家: “你們說咱們的‘金嗓子’會有個好尾聲麼?” 還是無人回答他什麼。
但他從大家的目光中看出了這樣的意思——咱們今天太值了!好運氣已經向咱們的“金嗓子”招手了!…… 忽然,這些返城待業知青們,不約而同地摟抱在一起了!就像奪得世界足球賽冠軍金杯的運動員們那樣,十幾個摟抱在一起了,他們的頭也聚在一起,頭抵着頭,久久未擡…… 那些輕灰巨磚聽到他們中有誰哭了…… 城市,城市,你将他們二十餘萬分開了!但是,隻要他們想聚在一起,他們就會十幾個、幾十個,乃至成百上千,更多更多地聚在一起! “我想起來了,八年前全省文藝大彙演期間,我就聽你唱過歌,唱的是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的選段,對不對?後來,為了把你調到省歌舞團,我曾親筆給你們兵團總部寫過信。
不過我那時太天真了,我還一邊參加演出一邊繼續接受改造,那封信當然也如泥牛入海,有去無回!……”老歌唱家又朗聲大笑了。
他指指團長辦公室裡的沙發,對劉大文說:“坐嘛!我耽誤不了你多長時間,要跟你談的,不過三言兩語而已。
第一,從今天起,不,從現在起,你就是省歌舞團的歌唱演員了!也不是一般的歌唱演員,是主要歌唱演員,是台柱子。
聽明白了?” 劉大文聽明白了。
因為聽明白了,才覺得“明白”中混合着太多的不“明白”。
半小時前,他還是一個返城待業知青。
此時此刻他真可謂“搖身一變”,成了省歌舞團的“台柱子”!“明白”得近乎荒謬。
不“明白”得不想“明白”過來。
這情形好比一個男子苦戀着一個對其冷若冰霜的女人,而當這男子的心絕望到和那女人一樣冷若冰霜的時候,她突然出現在他面前,信誓旦旦地對他說:“我整個兒的心都在愛着你,非你不嫁,聽明白了?”然後就張開雙臂擁抱他,然後就含情脈脈地長吻他…… 老歌唱家見他似明白非明白,鄭重地說:“你别以為我在跟你開玩笑!我不是愛開這種玩笑的人。
一切手續都由我安排人來辦,你不必分心。
我放你五天假,五天後,你找我報到,開始參加排練。
你要練好三到五首歌,排練時間隻有半個月了,半個月後,随團進京,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向首都人民彙報演出,聽明白了?” “聽明白了。
” “我怎麼瞧你好像什麼都沒聽明白?” “聽明白了。
” “重複一遍。
”老歌唱家越看劉大文那種樣子,越覺得有嚴肅認真的必要。
“從今天起,不,從現在起,我就是本團的歌唱演員了。
還是主要歌唱演員,還是台柱子。
我不應該以為您在跟我開玩笑,您不是愛開這種玩笑的人。
一切手續,都由您安排人來辦,我不必分心。
您放我五天假。
五天後,我找您報到,開始參加排練。
我要練好三到五首歌。
排練時間隻有半個月了,半個月後,随團進京,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向首都人民彙報演出……” 老歌唱家盯着劉大文的臉瞅了半天,迷惑地問:“你怎麼了?” “我怎麼了?”劉大文也迷惑地反問。
“你的記憶力簡直使我吃驚!” “這使您對我的印象不佳了麼?” “那倒不是!但是為什麼……”老歌唱家不知為什麼自己會說出“為什麼”三個字。
這場談話中根本不存在任何應提出質詢的“為什麼”。
面前這個即将成為省歌舞團台柱子的返城待業知青,忽然使他覺得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
他沒能“但是”下去,卻補充道:“對了,你來找我報到的時候,要帶給我一份身體健康證明。
”他認為補充這一點很重要。
“是。
帶給您一份身體健康證明。
” “你的頭腦沒得過什麼病吧?比如精神方面,沒受過什麼打擊或刺激吧?” “這方面的健康證明,我可以開出十張來,報到的時候帶給您。
” “噢,不必,不必十張,一張足矣。
你還有什麼想要對我提出的問題嗎?” “有人對我說城市不需要歌唱家。
” “什麼人?什麼人說這種話?” “我們街道的待業知青辦公室負責人。
” “你把他當成一個聾子就是了。
” “我返城之後不久,到這裡來過一次,某位好像也是個頭頭的人對我說,一座城市有一位真正的歌唱家就不算少了。
我要唱一首歌給他聽,他說他沒工夫聽……” “我會調查出他是誰,并且當面告訴他,他的話是屁話。
他肯定有工夫聽。
” “如果我今天沒有勇氣在青年宮劇場外……與您分庭抗禮呢?” “那……可能将是你的遺憾。
” “如果您今天沒聽到我的歌聲呢?” “那……可能還是你的遺憾。
” “如果您今天雖然聽到了我的歌聲,卻根本不屑于見識一下我這個無禮的小人物是誰,或者雖然見識了我,卻當衆挖苦我諷刺我呢?” “那……那可就實在太遺憾了!是你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是省歌舞團的遺憾。
” 老歌唱家挽着劉大文的手臂踱出了辦公室,一邊往飯廳走一邊說:“至于健康證明,那就免了吧!” 他抽出手臂說:“我不能在這兒吃!” “為什麼?” “我想早點回到家裡把我的幸運告訴她。
” “誰?” “我妻子!” “是這樣,理解,我很理解。
你稍等一下!”老歌唱家轉身離去。
一會兒回來了,重新挽着他的手臂,将他送出大樓。
樓前停着那輛劉大文坐過的小汽車。
老歌唱家替他打開了車門…… 一千個吻!當然應該是一千個吻!我的“小女孩”我的至親至愛的最好的“好小女孩”,我的命也是你的命!我們的命早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命了!讓我們感激别人的同時,也感激我們的命吧!他那隻習慣于插在衣兜裡的右手,又仿佛輕輕握住了什麼溫柔的纖秀的小東西…… 他真想叫司機停住車,跳下車往“家”跑。
他覺得小汽車的速度還沒他跑得快。
在離“家”三條街的橫馬路上,車被紅燈攔住了。
“我下車!”他鑽出車,撩開長腿往家跑! 他一直跑進院子,跑到“家”門前,見“家”門大敞大開,“家”裡一片淩亂,他的“小女孩”不在他們的“小匣子”裡。
他想她準是在妹妹妹夫的屋裡哄兩個孩子玩呢!不過太不應該将“家”門大敞大開:雖然他們的“小匣子”裡沒什麼會丢失的東西,但溫暖卻是寶貴的。
他關上“家”門,返身疾步走到父母和妹妹妹夫住的屋裡,一腳門内,一腳門外,便興沖沖地叫了一聲:“小眉!” 妹妹妹夫住的外屋沒人。
父親母親住的裡屋也沒人。
他有點奇怪了。
走出屋,在院裡高叫:“小眉!小眉!……” 她一向是不帶着孩子們到鄰居家串門的呀!父親母親又到哪兒去了呢? 一位鄰居大嬸聞聲從自家走出來,見是他,急切地說:“大文呀大文,你可闖了禍啦!你那小愛人她煤氣中毒了呀!倆孩子都在我家,你趕快去醫院吧!可能是靜安醫院!” “煤氣中毒?”他一時對這四個字沒有反應過來。
“天哪!别犯傻了!還問什麼勁呀!”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那女人所看不見的,他插在衣兜裡的右手一下子握緊了…… 在靜安醫院搶救室外,他看到他的老父親和老母親抱頭痛哭。
“媽,爸,小眉她在哪兒?在哪兒?……”他不要她一千個吻了,他要馬上看到她怎麼樣了,他要向她低頭認罪:不該在頭一天晚上騙她服下三片安眠藥,不該往爐子裡加煤,不該将她封閉在他們的“小匣子”裡,應該早就想到敲打煙筒…… 老母親淚如洗面,望着他,捶胸頓足地說:“我的兒呀兒呀,是你……你把她……害死了呀!……” “不!她在哪兒?在哪兒?!……”他要往搶救室裡沖。
一個護士從搶救室出來,用背靠住搶救室的門,阻擋他沖進去,司空見慣地說:“你們别在這兒哭了好不好?你們已經影響裡邊做手術了!人死如燈滅,哭有什麼用?她已送到停屍房去了……” 他身體搖晃了一下,像棵被從根部鋸斷的樹似的倒下去了…… 兩天之後,在火葬場,十幾個返城知青幾乎占領了整個候化室。
他們有男有女,是來向袁眉的遺體告别的。
他們一個個如同守護神圍在她的遺體四周,從中午至下午,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句話,都在默默地瞧着她那張美麗的臉。
十幾個死者越過她的編号被輸入了地獄之門。
她仰躺在窄長的輪床上,雪白的布單從颏下罩至腳下。
她的臉經過了一番淡妝,顯得更加秀麗婉雅了。
她似乎并沒死,似乎仍在睡着。
劉大文站立在她的輪床邊,目光沒有一刻離開過她那張美麗的臉。
他握着她的手,也沒有一刻放開過。
她那隻象牙雕成般的娟秀的小手,仿佛已被他的手握“活”了;不那麼涼了,也不那麼僵硬了。
又有一個死者越過她的編号被放到了輸送帶上,一個面容青黃枯槁的老太婆。
短小的想必也是幹癟的身軀,被花團錦簇的綢緞被子嚴密地包裹着。
将她放到輸送帶上的分明是她的兩個兒子,他們那樣子也分明是在不得已而盡着人之子的最後義務。
輸送帶是用節節鋼輥組成的。
它的中間部位閃閃發光,那是“物體”與金屬磨擦的結果。
而它的兩側,鋼輥與鋼輥的焊接處,呈現着肮髒機床所常見的一層污漬。
輸送帶運轉了。
老太婆的遺體像一件“流水線”上的産品,緩緩地被輸往最後一道“工序”。
除了劉大文的目光依然凝視在妻那張顯得愈加美麗的臉上,其他返城知青們都又一次默默地看着這一機械作業的過程。
包裹着老太婆身軀的緞被,在“地獄之窗”卡住了一下,然而輸送帶并沒有停止運轉,那緞被和它所包裹的身軀,卡得卷了起來,如同彈棉機上的棉花由于機械故障堆積成了棉球。
可能是操縱機械者發現這一小小“故障”後及時按了某一個按鈕,“地獄之窗”迅速擡起,那花團錦簇的“棉球”一下子滾落在托屍闆上,他們聽到了一聲悶響。
托屍闆——這鋼的大手,憑着一根機械的神經,一“感覺”到托住了什麼,轉眼就将那花團似錦的“東西”連同自己塞到焚屍爐膛裡去了。
熊熊火焰頓時從爐口噴出…… 當那陣火焰漸漸熄落之後,有一個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對這些返城知青說:“我們……快下班了……” 他們誰也不回答什麼,也不動。
那個工作人員,向另外兩個工作人員使眼色,他們便走過來欲從輪床上擡起袁眉的身體。
三隻有力的手同時将他們狠狠推開了。
他們愣愣地望着這些返城知青們。
一個悲哀的聲音低低地說:“嫂夫人,讓我們像當年那樣……每個人……都……親你一下吧……” 說話者首先哭了。
這些返城知青們,一個個兩眼含着滿眶悲淚,依次在那張無比美麗的臉上輕輕吻了一下。
幾雙手輕輕地輕輕地将她從輪床上擡起,輕輕地輕輕地将她放到了輸送帶上。
輸送帶又運轉起來了。
劉大文還握着妻的那隻手不放,他跟随着妻的身體,移動在輸送帶一側。
她的面容進入了“地獄之窗”。
劉大文握住她的那隻手不放。
輸送帶運轉着。
她的身體一半在“窗口”内,一半在“窗口”外,微微地顫抖起來,就好像她知道外婆的死那一天夜裡在他懷中哭時那樣顫抖着。
“嫂夫人!……” “嫂夫人……” “嫂夫人……” 返城知青們一個個失聲恸哭。
劉大文不忍視妻的身體的那種顫抖,他心疼她,放開了她的手…… 返城知青們立刻都撲向輸送帶,用他們的雙手拼命朝後扳住輸送帶的節節鋼輥…… 輸送帶運轉着,扭傷了他們許多人的手指…… 一聲微小的人體低落的響聲…… 輸送帶停止了運轉…… 姑娘們幾乎同時伏在輸送帶的鋼輥上…… 幾個小夥子的拳頭一下又一下地砸在鋼輥上…… 哭聲一片…… 火…… “地獄之門”的火…… “金嗓子”美麗的“小女孩”頃刻變成了碳化物…… 那一天夜裡,“金嗓子”獨自一個人睡在他們——不,他的溫暖而黑暗的“小匣子”裡。
爐蓋開着,外面的煙筒被一團破麻袋片堵塞着。
他服了安眠藥,懷中摟着妻的骨灰盒…… 他在昏暈狀态中聽到了兩個女兒的哭嚷聲: “媽媽!媽媽來……” “我要跟媽媽睡……” “我也要跟媽媽睡……” 他聽着,聽着,聽着…… 兩行眼淚從他那閉着的雙眼中漸漸溢了出來。
“我要跟媽媽睡……” “我也要跟媽媽睡……” 他從昏暈狀态中掙紮了起來,跌下“床”,爬到“小匣子”門口,推開了門…… 五天後,一個穿着破舊得很不體面的兵團戰士棉衣的人,懷中抱着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出現在四月的陽光溫暖的大上海街頭。
他抱着那個美麗的小女孩邊走邊問,在大上海街頭走了許久,最後站立在一幢小小的花園洋房的美觀的鐵栅門外。
門旁挂着一塊牌子,上寫:區少年之家。
他問看門的老頭:“李鳳林是不是住在這裡?” 老頭打量了他一番,回答道:“他已經不在了。
” “他什麼時候回來?” “我說得很明白,他已經不在了。
” “……” “喏,你沒有看到那塊牌子嗎?他寫下了遺書,将這幢花園洋房和十幾萬存款,捐獻給區少年之家了……” “……” 七天後,一輛小車開進了劉大文家住的胡同。
老歌唱家站在“小匣子”門外,一見開門的正是劉大文,劈頭便問:“年輕人,你開我的玩笑嗎?” 劉大文的雙唇動了動,說:“對不起……” “金嗓子”發出的是嘶啞的聲音。
“你……你的嗓子?!……” “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