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呀!”
好幾個人慫恿他,鼓勵他。
劉大文從别人手中接過節目單,看着,想着…… 他從節目單上看到了妻那張美麗的臉。
他揣在衣兜裡的一隻手,慢慢握了起來,似乎握住了什麼溫柔的東西…… 節目單上的歌,他都唱過。
第一首便是他很喜歡唱也唱得很好的《烏蘇裡船歌》。
男低音唱這歌,會使歌詞更加感情深厚,歌曲更加悠遠抒曼。
他擡起頭望着絡腮胡子,破釜沉舟地說:“我……拼了!” “好!那咱們廢話少說,現在就——打過長江去,将革命進行到底!”絡腮胡子舉起一條手臂,用力朝下一劈。
于是他們懷着挑戰的心理,懷着抗争的勇氣,懷着堅定不移的信念,穿過樹叢,要回到江對面去,要回到城市去向生活展開較量! 當他們走上橋頭後,有幾個衣着尋常的不尋常的人,站在橋頭兩側一一審視着他們通過。
“你,站住!” 姚守義被一個人攔住了。
他一看對方的臉,心裡什麼都明白了。
“認出我來了嗎?” “認出來了。
” “知道為什麼叫你站住嗎?” “知道。
” “知道就好。
我找了你幾天了!” “讓我把揚琴給他們行不?求求你了!” “去吧,不許跑!” “多謝!”姚守義拎着揚琴盒趕上那些不知姓名的夥伴們,将揚琴盒交給其中的一個,苦笑着說:“真不巧,我碰見個……熟人,不能奉陪了……”說完,故作輕松地轉身吹着口哨往回走…… 十點半,青年宮内,華麗的大幕徐徐拉開,穿着黑色曳地長裙的女報幕員,從舞台一側蓮步娉婷地走至舞台中央,一時間五色追光投照在舞台上…… 青年宮外,廣場上,二十幾個身着草綠半新軍裝的返城知青,也列成了兩排。
揚琴沒有架子,放在兩塊從江邊搬來的長方形的輕灰凝鑄的巨磚上。
拉破二胡,破大提琴的,也端坐在同樣的巨磚上。
許多人開始圍觀他們,像圍觀走江湖賣藝的。
“大爺大娘們,大叔大嬸們,大哥大嫂們,弟弟妹妹們,公民們!今天,我們北大荒返城待業知青中的一個夥伴,要為你們,為城市,獻唱幾首歌,表達我們對城市的……”絡腮胡子充當了他們的報幕員。
他不知道應該對城市表達什麼,也就不浪費腦細胞去思索那個足以表達“什麼”的什麼鳥詞了。
他幹脆結束了有頭無尾的“開場白”,退回隊列,對站在身旁的劉大文低聲說:“你是主角,我們不過是配角,成敗在此一舉,全看你啦!” 劉大文跨出了隊列,望着圍觀他們的人群。
圍觀者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百餘人。
雖然他們的目光像在觀看變戲法的,耍猴子耍狗熊或耍把式賣假藥的,他還是激動了起來。
如同當年全兵團文藝大彙演時他第一次走上真正的舞台那般激動!他終于有機會在這座城市裡面對着這麼多人唱歌了!沒有背後那些他不認識的和多年前認識但早已忘記了姓名的返城待業知青夥伴們,就是有了今天這樣的機會,他也沒有此刻這樣的勇氣。
劉大文啊劉大文,你為什麼不唱了?你敞開你的“金嗓子”大聲唱啊!唱啊!你不是早就期待着夢想着這樣的一天這樣的時刻嗎?那你就唱啊! 可是他背對着他的夥伴們,不轉身向他們作任何“可以了”的表示。
他們不知他是怎麼了,都暗暗着急了,也暗暗慌了。
他可千萬别讓他自己和大家都成了被耍笑的一群猴子啊! 絡腮胡子突然果斷地大吼一聲:“開始!” 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努力将他們的演奏技巧提高到藝術的頂峰,努力使那些不美好的破舊的樂器發出美好的聲音。
劉大文開口了!完全可以被稱為金質的歌聲從“金嗓子”沖蕩而出! 啊啷赫尼那…… 啊啷赫尼那…… 啊啷赫尼那赫尼那赫赫尼那赫赫雷,給根…… 烏蘇裡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與此同時,青年宮内,站在舞台中央的老歌唱家,也唱着這首當年使他一舉成名的歌。
老歌唱家對這首歌有着特殊感情。
它是他的帆,藝術道路上的帆,人生道路上的帆。
所以他将它列為他要唱的第一首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帆。
有的人一生也沒有揚起過他的帆;有的人剛一揚起他的帆就被風撕破了,不得不一輩子泊在某一個死灣;有的人的帆,将他帶往名利場,他的帆不過變成了别在他緞帶上的一枚徽章,随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澤;而有的人的帆,卻将引他行洋過海,駛完他生命的不朽的全程! 每一個聽衆都懷着崇敬的心情望着舞台上的老歌唱家,慶幸自己能夠聽到他最後一次在舞台上唱這首歌,同時在想着奮鬥、成功、榮譽和聲望等等等等與人生有關的詞。
青年宮外,歌聲繼續。
一位是著名的老歌唱家,一個是返城待業知青。
他們按照同樣的節目單的順序,面對不同的一些人,唱着同一首歌。
一個要降落他的帆,一個要揚起他的帆!不,“歌唱家”的桂冠并不是他的帆!他的帆是她!是他的“好小女孩”!她才真正是他的帆!失去了她他就會槳損舟沉!他的歌聲,不過是風!不過是鼓滿她吹送她的風!使她将他們的小舟引向一片平靜的美好的湖光水色…… 白桦林裡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的紅杜鵑, 緊搖槳來穩掌舵, 金色的晚霞照船帆…… 白桦林,白桦林,白桦林啊…… 他眼前出現了北大荒的白桦林,美麗的白桦林,神秘的白桦林,童話境界一般的白桦林,清晨的白桦林,黃昏的白桦林,濃霧缭繞的白桦林,明媚陽光透照的白桦林,秋雨潇潇季節的白桦林,潔雪飄飄時的白桦林…… 他的“小女孩”在他夢幻般的白桦林中笑啊,笑啊,笑啊,笑啊……笑得那麼天真,那麼快活,那麼可愛,從這一棵白桦旋轉着繞到那一棵白桦,又從那一棵白桦旋轉着繞到另一棵白桦……她像一個白桦林中的美麗的小精靈,像一棵最美麗的小白桦變成的少女…… 青年宮劇場裡,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老歌唱家在掌聲中頻頻向台下深躬謝幕…… 青年宮外的廣場上,靜得出奇!圍觀者們這時已有幾百人,他們用異特的目光望着這些返城知青。
面對着毫無反應的人們,“金嗓子”心中一片茫然了,唱歌的那種激情也頓時低落。
“大文,棒極了!就這麼來!……”絡腮胡子在他背後小聲說,聲音有些顫抖。
幾枚鋼币抛到了他腳旁。
接着,又是幾枚。
他低頭望着地上那幾枚鋼币,一陣酸楚。
鋼币在他眼中漸漸模糊了。
絡腮胡子跨出隊列,彎腰撿那些鋼币時仰臉看看他,又對他說:“别介意!别忘了你現在正是和人家硬碰硬拼的時候!不是兩眼含淚的時候!” 絡腮胡子将鋼币一一從地上撿起後,托在一隻手掌上,走向人群,不卑不亢地說:“我們不是為了錢,哪位的,請哪位收回去。
” 外圍的某些人們,這時已注意到,有十幾輛治安警察們的摩托,不知何時停在廣場邊上。
一批“藍警服”在人群外圍走動。
謹小慎微的人悄悄離去。
一個“藍警服”口中一邊說着:“閃開,閃開!”一邊穿過人牆出現在場地中間。
劉大文默默地望着他,臉上沒有表現出驚愕,心裡也沒有産生不安。
他身後的夥伴們互相傳遞着眼色,也都對這個“藍警服”的突然出現面不改色,無動于衷。
“嘿,原來是你呀!”“藍警服”走到了劉大文跟前,說:“馬路紅,不記得我啦?你可真成馬路紅了!難怪我往歌舞團打電話找你,人家說根本沒有這麼個人呢!” “金嗓子”的伴奏者們又互相傳遞眼色。
他們随時準備奮不顧身地保衛他們的“金嗓子”,準備用他們手中那些破舊的樂器當武器。
劉大文仍默默地望着對方。
“你唱得真是不錯!真的,真是不錯!我不認為自己被你騙了!告訴我真實姓名吧,我現在不是在代表公安部門跟你說話。
” “劉大文……” “我叫孫兆光。
互通真實姓名,才算真正認識。
”對方向他伸出了一隻手。
他也伸出了一隻手。
兩隻手迅速握一下,立即松開。
“藍警服”轉向人們大聲說:“都要安安靜靜地聽,不許起哄。
不許無理取鬧!”說罷,攀上一根水泥燈柱底座,朝人牆外揮一下手臂:“你們都走吧,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唱歌,治安由我維持!” 一陣摩托車聲駛遠了…… 轟!……轟!……轟!…… 江上遊,傳來一陣陣炮聲。
按季節,春天已經來了,但堅冰仍封鎖着江面,那是大炮轟擊堅冰的聲音。
堅冰轟破,江水湧出冰面,載着上遊的冰排,奔流而下。
上遊江水和冰排的壓力,造成下遊冰面坍塌,于是這條江就徹底解凍了。
每年大炮轟江都吸引不少人到江邊觀看那場面。
“轟江了!” “是轟江了!” 劉大文又開口唱了。
人們的目光又漸漸集中在這些返城知青身上。
他們不是為了錢,那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人們不理解。
他們使人們想起了“文革”時期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對于這樣的街頭文藝形式,人們已經久違了。
所不同的是,眼前這些當年肯定都戴過“紅衛兵”袖章的返城知青們,唱的不再是“老子英雄兒好漢”或“造反有理,造反到底”了。
而且那個唱歌的嗓子多好哇! 人們開始為劉大文唱的第二首歌鼓掌了。
當他又唱完一首歌後,一個賣汽水的十六、七歲的少女手中拿着一瓶汽水鑽透人牆,走到他跟前,腼腆地說:“喝吧,潤潤嗓子。
我不收你錢,我哥哥在兵團的時候也當過文藝宣傳隊員……被凍死了……” 劉大文的目光注視在那少女臉上。
在這麼多聽他唱歌的人中,他覺得那少女是唯一不用看熱鬧的眼神看待他和他背後的夥伴們的。
“小妹妹,我現在不能喝。
喝了,反而會唱不出來了……”他低頭瞧了一眼拿在一隻手中的節目單,回頭對絡腮胡子說:“我不想再照節目單唱下去了!” “為什麼?”絡腮胡子詫異了:“就這麼唱下去,效果很好!懂嗎?” “可是這節目單上的一些歌不适合男低音唱。
” “那……你想唱什麼?” “我想唱幾首外國歌曲,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你自己想唱什麼就唱什麼吧,現在不是七〇年,是八〇年了,隻要别唱什麼黃色的反動的!” 絡腮胡子雖不會什麼樂器,但也沒幹站着,隻要是他也會唱的歌,他就用口哨加入伴奏。
他口哨還吹得真不賴。
除了節目單上的一些歌的确不适合男低音唱這個原因而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劉大文很想唱幾首妻教他唱會的歌。
妻教他唱會了許多外國歌曲,他隻在北大荒的那個小家中,為連隊的知青們唱過那些歌曲,還從來也沒有面對幾百人唱過一首跟妻學會的歌曲。
這是他心中長久以來的一個夙願,今天他要實現它!他真希望他的嗓音再渾厚一百倍!再寬廣一百倍!傳得很遠很遠,讓妻也能夠聽到。
她此時此刻在幹什麼呢?是在妹妹妹夫的新房裡給兩個女兒剪紙人呢?還是仍熟睡在那個溫暖的“小匣子”裡呢? 他望着人們說:“下面我要唱的是一首外國歌曲,歌唱一座山谷。
我們北大荒沒有山谷,隻有廣袤的荒原。
我們的一些知青夥伴,被埋在那裡的土地上了,永遠被遺留在那裡了,永遠也不能再回到城市裡來了。
我為他們唱,如果你們中有誰是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也是為你們唱的……” 人們肅穆起來。
“金嗓子”将他對那些被埋在北大荒土地上的知青夥伴們的哀思、懷念和摯愛,全部傾注在這首歌的每一個字中了。
他深情地唱道: 西班牙有個山谷叫雅拉瑪, 人們都在懷念着它, 多少同志倒在山下, 雅拉瑪開遍了鮮花…… 西班牙有個山谷叫雅拉瑪, 人們都在懷念着它…… 他眼前出現了銀色的暴風雪,荒原的大火,森林的大火,泛濫的洪水,鑿山采石時的塌方,深深的沼澤,兇殘的狼群…… 他一邊唱着,心中一邊在默默地說:“我的小女孩,我在唱你教會我唱的歌,你聽到了嗎?我為那些被凍死的,被燒死的,被淹死的,被炸死的,被砸死的,被瘟疫奪走了生命的我們的知青夥伴們唱!你們死去了的,你們也聽到了嗎?我劉大文在城市裡為你們而唱,願我的歌聲傳到北大荒去,傳到埋葬你們的那些地方去……” 多少同志倒在山下, 雅拉瑪開遍了鮮花…… 那個賣汽水的少女哭了。
人們靜默片刻,忽然有些騷亂。
青年宮的門打開了。
他知道,他第一次在城市裡,面對這麼多人歌唱的最後時刻到了,身後的夥伴們帶給他的今天這一次“機會”該結束了。
他忽然很想替背後的夥伴們向人們說些什麼,唱些什麼。
他要替夥伴們說的那些話是不必進行思考的,他理解他們,知道他們會希望他怎麼說。
“城市,是我們的母親。
我們,是這座城市的兒女。
我們在北大荒的十一年中,曾日日夜夜地思念她!最後,我為我們返城待業知青們,向我們的城市母親唱一首歌!……” 他不是說出而是呼喊出了這番話! 母親,白發蒼蒼為他們這一代操碎了心的母親!當年歡送走他們這一代如今似乎不再愛他們這一代的城市母親!請相信他們是對母親充滿深厚感情的一代吧! 城市母親,城市母親!“金嗓子”要用他的歌聲打動你! “金嗓子”他流淚了。
當年我的母親, 整夜沒合上眼睛, 當我告别城市, 她送我一條手巾。
無論我走到哪裡, 總難忘母親的面容, 無論我走到哪裡, 更難忘她憂郁的眼睛。
拿起這條手巾, 不由想起母親, 這條母親的手巾, 勾起童年的回憶。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寬厚的愛情,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憂郁的眼睛…… 在他唱着的時候,江上遊遙遠的地方,又傳來了幾聲大炮轟江的回響,卻似乎沒有人聽到。
劉大文啊劉大文,你是當之無愧的“金嗓子”!你的歌聲飛揚過了幾條街道,回蕩在整個江畔公園!聽到它的人,何止是你眼前的幾百!你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少年、青年,在街道上走着的、在馬路上騎着自行車的、在江畔散着步的……都聽到了你的歌聲!他們的心弦都被你那渾厚的寬廣的金質般的充滿深情的歌聲撥動了!你也不知道有多少行走着的人站住了,有多少騎着自行車的将自行車靠向馬路邊停住了,有多少在江畔散着步的朝這裡走來! 母親——這是人類所創造的全世界共通的語彙,這是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搖籃。
這座城市的人們,在街道馬路和公園裡,聽到過有的青年大唱“啊吧啦咕”,聽到過有的青年陰陽怪氣地哼哼“阿哥阿妹情意長”,聽到過有的青年流裡流氣地呻吟“姐兒姐兒讓我親親你的手”…… 但是人們頭一次在這條母親江邊,聽到一個渾厚的寬廣的金質般的充滿深情的聲音,真摯而虔誠地歌唱着母親!人們怎能不側耳傾聽! 松花江啊,這條母親江,“她”也聽到了你的歌聲!從“她”被炮彈炸裂的“傷口”,今年的第一股江水,自幾十裡外的上遊,貼着冰面緩緩地湧流了過來。
青年宮内的演出散場了。
剛剛有幸欣賞了老歌唱家告别舞台的專場歌唱演出之後的一些人們,擁聚在青年宮前,繼續欣賞一個返城待業知青的“公演”。
專場演出的主持人,早已獲悉外面的“情報”。
為了使告别舞台的老歌唱家今天本來就很複雜的心緒不緻被一夥返城知青攪得更複雜,引導他從側門離開了劇場。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寬厚的愛情,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憂郁的眼睛…… 老歌唱家一走出側門,就聽到了這歌聲。
他站住,問:“什麼人在唱?” “一夥返城知青在那兒嘩衆取寵,這是我們預先沒想到的情況,您多擔待!”主持人深懷不安。
“唱歌是人類的普遍自由,我擔待其何?”老歌唱家矜持地笑笑,坐進了他的小汽車裡。
小汽車不停地鳴着喇叭,在散場的人流中緩緩行駛。
尊重他和崇拜他的人們,滿懷敬意地閃向兩旁,對他的小汽車禮讓。
老歌唱家在小汽車内頻頻向這些人們擺手,表示回敬。
劉大文的歌聲卻追随着他,也追随着尊重他和崇拜他的人們。
那歌聲分明是向他的藝術榮譽和人們的崇拜心理挑戰。
劉大文他們是離不開那裡了。
“嘩衆取寵”的這一夥返城知青,被更多的人包圍了,被掌聲挽留住了。
他不得不重唱最後那首歌。
一個人的“金嗓子”隻要有一次當衆歌唱的機會,不識音符的人也能夠聽出那嗓子絕不是一面銅鑼或破鼓。
老音樂家當然不是不識音符的人。
“停!”他在司機肩上拍了一下。
司機停住車,回頭看他一眼,問:“什麼東西忘在劇場了?” 他仿佛沒聽見司機的話。
他在想:什麼人的嗓音這麼渾厚這麼寬廣?而且,會唱這首歌的返城知青,絕不會與音樂緣淺。
他認為本市絕不會有一個嗓音這麼好的人,他曾期待過這麼一位年輕人的出現,但是後來漸漸失望了。
難道今天奇迹發生?在我向舞台告别之日,音樂之神又送來一位比我當年聲譽鵲起時更年輕的歌唱家?他憑自己多年的歌唱經驗聽得出來,唱歌人的年齡絕不會超過三十五歲! “開回去!”他堅決地對司機說。
司機不知他究竟将什麼貴重的東西忘在劇場了,見他神色頗為嚴肅,不願多問,調轉車頭,往回開。
“開到正門去!”他又說了一句。
司機不免奇怪,既然是遺忘了東西嘛,從哪個門進劇場找回來還不一樣?幹嗎偏偏要從正門進呢?你老了,不能再登台演唱了,這也是自然規律。
不順心,别沖我來呀! 從青年宮到環市公共汽車站,有條千米長的小街。
劇場裡走出來的一大半人,并沒停留在青年宮門前,他們直奔環城公共汽車站,這條小街就可謂“人流如潮”了。
司機想抄段近路,所以也加入了這股“潮流”。
他在這股“潮流”中調轉頭,已非易事,逆“潮”而駛,則更維艱。
崇拜心理,是人非常需要具有的一種心理。
老歌唱家的這衆多崇拜者們,一個個并不是聾子,聽不到劉大文的歌聲,也不是對歌唱缺少起碼欣賞水平的一些人,完全聽不出那聲聲灌耳的金質般的歌喉。
不,他們聽到了,也聽出了那歌喉是多麼渾厚多麼寬廣!但他們都不願表示出對這歌聲的欣賞或注意。
他們中許多人是手持紅底金字的請柬進入劇場的,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殊榮,也标明他們在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活中所占據的層次。
他們剛剛為“陽春白雪”而熱情飽滿地大鼓其掌,豈有再對劇場門外廣場中心的“下裡巴人”駐足側耳之理?那不是對老歌唱家的大大不恭大大不敬麼?那不是等于降低了他們的欣賞層次麼?所以他們對劉大文的歌聲聽到了也裝作根本沒聽到。
心裡暗暗驚訝也故意彼此皺眉搖頭,彼此表示着“陽春白雪”的高層次欣賞者們對“下裡巴人”的無可忍之而忍之的輕蔑,虛僞地維護着紅底金字的請柬所帶給他們的殊榮。
可是老歌唱家的小汽車在他們虔誠禮讓的注目下竟調轉了車頭,朝回開去!這令他們始而大惑不解,繼而不解大悟——老歌唱家對“下裡巴人”公然進行的場内外分庭抗禮的藝術挑釁憤怒了!對一位譽滿全市的老歌唱家,對他告别舞台的最後一場歌唱演出,如此這般的藝術挑釁行為實乃冒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們也義憤起來!于是許多人站住,向後轉,跟随在老歌唱家的小汽車後,往回走。
他們都覺得自己有義不容辭的藝術良心和道義,做老歌唱家的堅強後盾,代表本市最高的欣賞層次,去向“下裡巴人”大興問罪之師。
小汽車在廣場上的人群外圍停住,老歌唱家從容地下了車。
于是就有幾個他的崇拜者,在他前面替他“開辟”道路。
“讓一讓,請讓一讓,請為歌唱家郭桐郭老讓一讓路!” “對不起,這位是老歌唱家郭桐,勞駕啦!” “閃開,閃開,這位是老歌唱家郭桐……” “這位是老歌唱家郭桐……” “請為郭
劉大文從别人手中接過節目單,看着,想着…… 他從節目單上看到了妻那張美麗的臉。
他揣在衣兜裡的一隻手,慢慢握了起來,似乎握住了什麼溫柔的東西…… 節目單上的歌,他都唱過。
第一首便是他很喜歡唱也唱得很好的《烏蘇裡船歌》。
男低音唱這歌,會使歌詞更加感情深厚,歌曲更加悠遠抒曼。
他擡起頭望着絡腮胡子,破釜沉舟地說:“我……拼了!” “好!那咱們廢話少說,現在就——打過長江去,将革命進行到底!”絡腮胡子舉起一條手臂,用力朝下一劈。
于是他們懷着挑戰的心理,懷着抗争的勇氣,懷着堅定不移的信念,穿過樹叢,要回到江對面去,要回到城市去向生活展開較量! 當他們走上橋頭後,有幾個衣着尋常的不尋常的人,站在橋頭兩側一一審視着他們通過。
“你,站住!” 姚守義被一個人攔住了。
他一看對方的臉,心裡什麼都明白了。
“認出我來了嗎?” “認出來了。
” “知道為什麼叫你站住嗎?” “知道。
” “知道就好。
我找了你幾天了!” “讓我把揚琴給他們行不?求求你了!” “去吧,不許跑!” “多謝!”姚守義拎着揚琴盒趕上那些不知姓名的夥伴們,将揚琴盒交給其中的一個,苦笑着說:“真不巧,我碰見個……熟人,不能奉陪了……”說完,故作輕松地轉身吹着口哨往回走…… 十點半,青年宮内,華麗的大幕徐徐拉開,穿着黑色曳地長裙的女報幕員,從舞台一側蓮步娉婷地走至舞台中央,一時間五色追光投照在舞台上…… 青年宮外,廣場上,二十幾個身着草綠半新軍裝的返城知青,也列成了兩排。
揚琴沒有架子,放在兩塊從江邊搬來的長方形的輕灰凝鑄的巨磚上。
拉破二胡,破大提琴的,也端坐在同樣的巨磚上。
許多人開始圍觀他們,像圍觀走江湖賣藝的。
“大爺大娘們,大叔大嬸們,大哥大嫂們,弟弟妹妹們,公民們!今天,我們北大荒返城待業知青中的一個夥伴,要為你們,為城市,獻唱幾首歌,表達我們對城市的……”絡腮胡子充當了他們的報幕員。
他不知道應該對城市表達什麼,也就不浪費腦細胞去思索那個足以表達“什麼”的什麼鳥詞了。
他幹脆結束了有頭無尾的“開場白”,退回隊列,對站在身旁的劉大文低聲說:“你是主角,我們不過是配角,成敗在此一舉,全看你啦!” 劉大文跨出了隊列,望着圍觀他們的人群。
圍觀者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百餘人。
雖然他們的目光像在觀看變戲法的,耍猴子耍狗熊或耍把式賣假藥的,他還是激動了起來。
如同當年全兵團文藝大彙演時他第一次走上真正的舞台那般激動!他終于有機會在這座城市裡面對着這麼多人唱歌了!沒有背後那些他不認識的和多年前認識但早已忘記了姓名的返城待業知青夥伴們,就是有了今天這樣的機會,他也沒有此刻這樣的勇氣。
劉大文啊劉大文,你為什麼不唱了?你敞開你的“金嗓子”大聲唱啊!唱啊!你不是早就期待着夢想着這樣的一天這樣的時刻嗎?那你就唱啊! 可是他背對着他的夥伴們,不轉身向他們作任何“可以了”的表示。
他們不知他是怎麼了,都暗暗着急了,也暗暗慌了。
他可千萬别讓他自己和大家都成了被耍笑的一群猴子啊! 絡腮胡子突然果斷地大吼一聲:“開始!” 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努力将他們的演奏技巧提高到藝術的頂峰,努力使那些不美好的破舊的樂器發出美好的聲音。
劉大文開口了!完全可以被稱為金質的歌聲從“金嗓子”沖蕩而出! 啊啷赫尼那…… 啊啷赫尼那…… 啊啷赫尼那赫尼那赫赫尼那赫赫雷,給根…… 烏蘇裡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與此同時,青年宮内,站在舞台中央的老歌唱家,也唱着這首當年使他一舉成名的歌。
老歌唱家對這首歌有着特殊感情。
它是他的帆,藝術道路上的帆,人生道路上的帆。
所以他将它列為他要唱的第一首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帆。
有的人一生也沒有揚起過他的帆;有的人剛一揚起他的帆就被風撕破了,不得不一輩子泊在某一個死灣;有的人的帆,将他帶往名利場,他的帆不過變成了别在他緞帶上的一枚徽章,随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澤;而有的人的帆,卻将引他行洋過海,駛完他生命的不朽的全程! 每一個聽衆都懷着崇敬的心情望着舞台上的老歌唱家,慶幸自己能夠聽到他最後一次在舞台上唱這首歌,同時在想着奮鬥、成功、榮譽和聲望等等等等與人生有關的詞。
青年宮外,歌聲繼續。
一位是著名的老歌唱家,一個是返城待業知青。
他們按照同樣的節目單的順序,面對不同的一些人,唱着同一首歌。
一個要降落他的帆,一個要揚起他的帆!不,“歌唱家”的桂冠并不是他的帆!他的帆是她!是他的“好小女孩”!她才真正是他的帆!失去了她他就會槳損舟沉!他的歌聲,不過是風!不過是鼓滿她吹送她的風!使她将他們的小舟引向一片平靜的美好的湖光水色…… 白桦林裡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的紅杜鵑, 緊搖槳來穩掌舵, 金色的晚霞照船帆…… 白桦林,白桦林,白桦林啊…… 他眼前出現了北大荒的白桦林,美麗的白桦林,神秘的白桦林,童話境界一般的白桦林,清晨的白桦林,黃昏的白桦林,濃霧缭繞的白桦林,明媚陽光透照的白桦林,秋雨潇潇季節的白桦林,潔雪飄飄時的白桦林…… 他的“小女孩”在他夢幻般的白桦林中笑啊,笑啊,笑啊,笑啊……笑得那麼天真,那麼快活,那麼可愛,從這一棵白桦旋轉着繞到那一棵白桦,又從那一棵白桦旋轉着繞到另一棵白桦……她像一個白桦林中的美麗的小精靈,像一棵最美麗的小白桦變成的少女…… 青年宮劇場裡,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老歌唱家在掌聲中頻頻向台下深躬謝幕…… 青年宮外的廣場上,靜得出奇!圍觀者們這時已有幾百人,他們用異特的目光望着這些返城知青。
面對着毫無反應的人們,“金嗓子”心中一片茫然了,唱歌的那種激情也頓時低落。
“大文,棒極了!就這麼來!……”絡腮胡子在他背後小聲說,聲音有些顫抖。
幾枚鋼币抛到了他腳旁。
接着,又是幾枚。
他低頭望着地上那幾枚鋼币,一陣酸楚。
鋼币在他眼中漸漸模糊了。
絡腮胡子跨出隊列,彎腰撿那些鋼币時仰臉看看他,又對他說:“别介意!别忘了你現在正是和人家硬碰硬拼的時候!不是兩眼含淚的時候!” 絡腮胡子将鋼币一一從地上撿起後,托在一隻手掌上,走向人群,不卑不亢地說:“我們不是為了錢,哪位的,請哪位收回去。
” 外圍的某些人們,這時已注意到,有十幾輛治安警察們的摩托,不知何時停在廣場邊上。
一批“藍警服”在人群外圍走動。
謹小慎微的人悄悄離去。
一個“藍警服”口中一邊說着:“閃開,閃開!”一邊穿過人牆出現在場地中間。
劉大文默默地望着他,臉上沒有表現出驚愕,心裡也沒有産生不安。
他身後的夥伴們互相傳遞着眼色,也都對這個“藍警服”的突然出現面不改色,無動于衷。
“嘿,原來是你呀!”“藍警服”走到了劉大文跟前,說:“馬路紅,不記得我啦?你可真成馬路紅了!難怪我往歌舞團打電話找你,人家說根本沒有這麼個人呢!” “金嗓子”的伴奏者們又互相傳遞眼色。
他們随時準備奮不顧身地保衛他們的“金嗓子”,準備用他們手中那些破舊的樂器當武器。
劉大文仍默默地望着對方。
“你唱得真是不錯!真的,真是不錯!我不認為自己被你騙了!告訴我真實姓名吧,我現在不是在代表公安部門跟你說話。
” “劉大文……” “我叫孫兆光。
互通真實姓名,才算真正認識。
”對方向他伸出了一隻手。
他也伸出了一隻手。
兩隻手迅速握一下,立即松開。
“藍警服”轉向人們大聲說:“都要安安靜靜地聽,不許起哄。
不許無理取鬧!”說罷,攀上一根水泥燈柱底座,朝人牆外揮一下手臂:“你們都走吧,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唱歌,治安由我維持!” 一陣摩托車聲駛遠了…… 轟!……轟!……轟!…… 江上遊,傳來一陣陣炮聲。
按季節,春天已經來了,但堅冰仍封鎖着江面,那是大炮轟擊堅冰的聲音。
堅冰轟破,江水湧出冰面,載着上遊的冰排,奔流而下。
上遊江水和冰排的壓力,造成下遊冰面坍塌,于是這條江就徹底解凍了。
每年大炮轟江都吸引不少人到江邊觀看那場面。
“轟江了!” “是轟江了!” 劉大文又開口唱了。
人們的目光又漸漸集中在這些返城知青身上。
他們不是為了錢,那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人們不理解。
他們使人們想起了“文革”時期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對于這樣的街頭文藝形式,人們已經久違了。
所不同的是,眼前這些當年肯定都戴過“紅衛兵”袖章的返城知青們,唱的不再是“老子英雄兒好漢”或“造反有理,造反到底”了。
而且那個唱歌的嗓子多好哇! 人們開始為劉大文唱的第二首歌鼓掌了。
當他又唱完一首歌後,一個賣汽水的十六、七歲的少女手中拿着一瓶汽水鑽透人牆,走到他跟前,腼腆地說:“喝吧,潤潤嗓子。
我不收你錢,我哥哥在兵團的時候也當過文藝宣傳隊員……被凍死了……” 劉大文的目光注視在那少女臉上。
在這麼多聽他唱歌的人中,他覺得那少女是唯一不用看熱鬧的眼神看待他和他背後的夥伴們的。
“小妹妹,我現在不能喝。
喝了,反而會唱不出來了……”他低頭瞧了一眼拿在一隻手中的節目單,回頭對絡腮胡子說:“我不想再照節目單唱下去了!” “為什麼?”絡腮胡子詫異了:“就這麼唱下去,效果很好!懂嗎?” “可是這節目單上的一些歌不适合男低音唱。
” “那……你想唱什麼?” “我想唱幾首外國歌曲,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你自己想唱什麼就唱什麼吧,現在不是七〇年,是八〇年了,隻要别唱什麼黃色的反動的!” 絡腮胡子雖不會什麼樂器,但也沒幹站着,隻要是他也會唱的歌,他就用口哨加入伴奏。
他口哨還吹得真不賴。
除了節目單上的一些歌的确不适合男低音唱這個原因而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劉大文很想唱幾首妻教他唱會的歌。
妻教他唱會了許多外國歌曲,他隻在北大荒的那個小家中,為連隊的知青們唱過那些歌曲,還從來也沒有面對幾百人唱過一首跟妻學會的歌曲。
這是他心中長久以來的一個夙願,今天他要實現它!他真希望他的嗓音再渾厚一百倍!再寬廣一百倍!傳得很遠很遠,讓妻也能夠聽到。
她此時此刻在幹什麼呢?是在妹妹妹夫的新房裡給兩個女兒剪紙人呢?還是仍熟睡在那個溫暖的“小匣子”裡呢? 他望着人們說:“下面我要唱的是一首外國歌曲,歌唱一座山谷。
我們北大荒沒有山谷,隻有廣袤的荒原。
我們的一些知青夥伴,被埋在那裡的土地上了,永遠被遺留在那裡了,永遠也不能再回到城市裡來了。
我為他們唱,如果你們中有誰是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也是為你們唱的……” 人們肅穆起來。
“金嗓子”将他對那些被埋在北大荒土地上的知青夥伴們的哀思、懷念和摯愛,全部傾注在這首歌的每一個字中了。
他深情地唱道: 西班牙有個山谷叫雅拉瑪, 人們都在懷念着它, 多少同志倒在山下, 雅拉瑪開遍了鮮花…… 西班牙有個山谷叫雅拉瑪, 人們都在懷念着它…… 他眼前出現了銀色的暴風雪,荒原的大火,森林的大火,泛濫的洪水,鑿山采石時的塌方,深深的沼澤,兇殘的狼群…… 他一邊唱着,心中一邊在默默地說:“我的小女孩,我在唱你教會我唱的歌,你聽到了嗎?我為那些被凍死的,被燒死的,被淹死的,被炸死的,被砸死的,被瘟疫奪走了生命的我們的知青夥伴們唱!你們死去了的,你們也聽到了嗎?我劉大文在城市裡為你們而唱,願我的歌聲傳到北大荒去,傳到埋葬你們的那些地方去……” 多少同志倒在山下, 雅拉瑪開遍了鮮花…… 那個賣汽水的少女哭了。
人們靜默片刻,忽然有些騷亂。
青年宮的門打開了。
他知道,他第一次在城市裡,面對這麼多人歌唱的最後時刻到了,身後的夥伴們帶給他的今天這一次“機會”該結束了。
他忽然很想替背後的夥伴們向人們說些什麼,唱些什麼。
他要替夥伴們說的那些話是不必進行思考的,他理解他們,知道他們會希望他怎麼說。
“城市,是我們的母親。
我們,是這座城市的兒女。
我們在北大荒的十一年中,曾日日夜夜地思念她!最後,我為我們返城待業知青們,向我們的城市母親唱一首歌!……” 他不是說出而是呼喊出了這番話! 母親,白發蒼蒼為他們這一代操碎了心的母親!當年歡送走他們這一代如今似乎不再愛他們這一代的城市母親!請相信他們是對母親充滿深厚感情的一代吧! 城市母親,城市母親!“金嗓子”要用他的歌聲打動你! “金嗓子”他流淚了。
當年我的母親, 整夜沒合上眼睛, 當我告别城市, 她送我一條手巾。
無論我走到哪裡, 總難忘母親的面容, 無論我走到哪裡, 更難忘她憂郁的眼睛。
拿起這條手巾, 不由想起母親, 這條母親的手巾, 勾起童年的回憶。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寬厚的愛情,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憂郁的眼睛…… 在他唱着的時候,江上遊遙遠的地方,又傳來了幾聲大炮轟江的回響,卻似乎沒有人聽到。
劉大文啊劉大文,你是當之無愧的“金嗓子”!你的歌聲飛揚過了幾條街道,回蕩在整個江畔公園!聽到它的人,何止是你眼前的幾百!你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少年、青年,在街道上走着的、在馬路上騎着自行車的、在江畔散着步的……都聽到了你的歌聲!他們的心弦都被你那渾厚的寬廣的金質般的充滿深情的歌聲撥動了!你也不知道有多少行走着的人站住了,有多少騎着自行車的将自行車靠向馬路邊停住了,有多少在江畔散着步的朝這裡走來! 母親——這是人類所創造的全世界共通的語彙,這是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搖籃。
這座城市的人們,在街道馬路和公園裡,聽到過有的青年大唱“啊吧啦咕”,聽到過有的青年陰陽怪氣地哼哼“阿哥阿妹情意長”,聽到過有的青年流裡流氣地呻吟“姐兒姐兒讓我親親你的手”…… 但是人們頭一次在這條母親江邊,聽到一個渾厚的寬廣的金質般的充滿深情的聲音,真摯而虔誠地歌唱着母親!人們怎能不側耳傾聽! 松花江啊,這條母親江,“她”也聽到了你的歌聲!從“她”被炮彈炸裂的“傷口”,今年的第一股江水,自幾十裡外的上遊,貼着冰面緩緩地湧流了過來。
青年宮内的演出散場了。
剛剛有幸欣賞了老歌唱家告别舞台的專場歌唱演出之後的一些人們,擁聚在青年宮前,繼續欣賞一個返城待業知青的“公演”。
專場演出的主持人,早已獲悉外面的“情報”。
為了使告别舞台的老歌唱家今天本來就很複雜的心緒不緻被一夥返城知青攪得更複雜,引導他從側門離開了劇場。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寬厚的愛情, 我們怎能忘記, 母親憂郁的眼睛…… 老歌唱家一走出側門,就聽到了這歌聲。
他站住,問:“什麼人在唱?” “一夥返城知青在那兒嘩衆取寵,這是我們預先沒想到的情況,您多擔待!”主持人深懷不安。
“唱歌是人類的普遍自由,我擔待其何?”老歌唱家矜持地笑笑,坐進了他的小汽車裡。
小汽車不停地鳴着喇叭,在散場的人流中緩緩行駛。
尊重他和崇拜他的人們,滿懷敬意地閃向兩旁,對他的小汽車禮讓。
老歌唱家在小汽車内頻頻向這些人們擺手,表示回敬。
劉大文的歌聲卻追随着他,也追随着尊重他和崇拜他的人們。
那歌聲分明是向他的藝術榮譽和人們的崇拜心理挑戰。
劉大文他們是離不開那裡了。
“嘩衆取寵”的這一夥返城知青,被更多的人包圍了,被掌聲挽留住了。
他不得不重唱最後那首歌。
一個人的“金嗓子”隻要有一次當衆歌唱的機會,不識音符的人也能夠聽出那嗓子絕不是一面銅鑼或破鼓。
老音樂家當然不是不識音符的人。
“停!”他在司機肩上拍了一下。
司機停住車,回頭看他一眼,問:“什麼東西忘在劇場了?” 他仿佛沒聽見司機的話。
他在想:什麼人的嗓音這麼渾厚這麼寬廣?而且,會唱這首歌的返城知青,絕不會與音樂緣淺。
他認為本市絕不會有一個嗓音這麼好的人,他曾期待過這麼一位年輕人的出現,但是後來漸漸失望了。
難道今天奇迹發生?在我向舞台告别之日,音樂之神又送來一位比我當年聲譽鵲起時更年輕的歌唱家?他憑自己多年的歌唱經驗聽得出來,唱歌人的年齡絕不會超過三十五歲! “開回去!”他堅決地對司機說。
司機不知他究竟将什麼貴重的東西忘在劇場了,見他神色頗為嚴肅,不願多問,調轉車頭,往回開。
“開到正門去!”他又說了一句。
司機不免奇怪,既然是遺忘了東西嘛,從哪個門進劇場找回來還不一樣?幹嗎偏偏要從正門進呢?你老了,不能再登台演唱了,這也是自然規律。
不順心,别沖我來呀! 從青年宮到環市公共汽車站,有條千米長的小街。
劇場裡走出來的一大半人,并沒停留在青年宮門前,他們直奔環城公共汽車站,這條小街就可謂“人流如潮”了。
司機想抄段近路,所以也加入了這股“潮流”。
他在這股“潮流”中調轉頭,已非易事,逆“潮”而駛,則更維艱。
崇拜心理,是人非常需要具有的一種心理。
老歌唱家的這衆多崇拜者們,一個個并不是聾子,聽不到劉大文的歌聲,也不是對歌唱缺少起碼欣賞水平的一些人,完全聽不出那聲聲灌耳的金質般的歌喉。
不,他們聽到了,也聽出了那歌喉是多麼渾厚多麼寬廣!但他們都不願表示出對這歌聲的欣賞或注意。
他們中許多人是手持紅底金字的請柬進入劇場的,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殊榮,也标明他們在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活中所占據的層次。
他們剛剛為“陽春白雪”而熱情飽滿地大鼓其掌,豈有再對劇場門外廣場中心的“下裡巴人”駐足側耳之理?那不是對老歌唱家的大大不恭大大不敬麼?那不是等于降低了他們的欣賞層次麼?所以他們對劉大文的歌聲聽到了也裝作根本沒聽到。
心裡暗暗驚訝也故意彼此皺眉搖頭,彼此表示着“陽春白雪”的高層次欣賞者們對“下裡巴人”的無可忍之而忍之的輕蔑,虛僞地維護着紅底金字的請柬所帶給他們的殊榮。
可是老歌唱家的小汽車在他們虔誠禮讓的注目下竟調轉了車頭,朝回開去!這令他們始而大惑不解,繼而不解大悟——老歌唱家對“下裡巴人”公然進行的場内外分庭抗禮的藝術挑釁憤怒了!對一位譽滿全市的老歌唱家,對他告别舞台的最後一場歌唱演出,如此這般的藝術挑釁行為實乃冒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們也義憤起來!于是許多人站住,向後轉,跟随在老歌唱家的小汽車後,往回走。
他們都覺得自己有義不容辭的藝術良心和道義,做老歌唱家的堅強後盾,代表本市最高的欣賞層次,去向“下裡巴人”大興問罪之師。
小汽車在廣場上的人群外圍停住,老歌唱家從容地下了車。
于是就有幾個他的崇拜者,在他前面替他“開辟”道路。
“讓一讓,請讓一讓,請為歌唱家郭桐郭老讓一讓路!” “對不起,這位是老歌唱家郭桐,勞駕啦!” “閃開,閃開,這位是老歌唱家郭桐……” “這位是老歌唱家郭桐……” “請為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