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瞧着他放在她手心上的藥。
他騙妻道:“這是我讓小妹給你另開的速效退燒藥,就是一次服五片。
” 妻像個聽話的孩子似的服下去了,妻從未懷疑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此刻,妻的臉朝着他,側枕着枕頭,睡得很熟。
唯恐爐火再滅了,他夜裡起來擻了兩次爐子,加了兩次煤。
他們的匣子裡很溫暖。
妻的額上布滿着一層細密的汗珠,一隻手放在枕上,貼着臉頰,另一隻手,伸出在被子外,像一隻用白玉雕成的手。
妻的臉也像用白玉雕成的,睫毛顯得那麼長,雙唇顯得那麼紅潤。
電燈就吊在他們的頭上,他怕燈光使妻的眼睛受到照射而醒來,輕輕拉了一下燈繩,匣子裡又是一片漆黑,外面卻已天色曙亮。
兩個女兒酣睡在他和妻之間,一個的小手握着另一個的小手。
好像她們生怕睡着了之後被分開,以後誰也再見不到誰了似的。
他輕輕起身,将兩個女兒移進自己的被窩,然後掀開妻的被角,在妻身旁躺下了。
他拿起妻的一隻手,放在自己胸上,撫摸着,撫摸着;又放在唇上,吻着,吻着。
他覺得妻的手也是世界上所有女人的手中最美的。
那麼秀小,真是像十四五歲的少女的手。
十指細細的,指端尖尖的。
他并不知道,這隻手曾能夠多麼娴熟多麼靈巧地彈撥琵琶、筝、豎琴、月琴,并因此獲得過全上海市少年兒童彈撥樂器表演一等獎。
如果他知道,他會像崇拜妻的美麗一樣,對這隻手充滿了崇拜之情的。
妻從來也不向他講她自己過去的任何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兵團宣傳隊沒有豎琴,沒有筝,倒是有一把月琴和一把琵琶。
可是兵團政委認為月琴和琵琶是“資産階級”才欣賞的樂器,彈撥出的音調肯定與兵團戰士的風貌格格不入。
所以她也隻是用她的手摸過那把月琴和那把琵琶,一下也沒敢彈撥…… 他握着妻的這隻手,将臉貼在妻的胸上,心中在對妻說:“我的小女孩,我的好小女孩,你安安靜靜暖暖和和地睡吧,一切都會過去的,悲傷會過去的,憂愁會過去的。
一切都會有的,工作會有的,錢會有的,像點樣子的住處也會有的。
到那時,我要使你心裡的那座小花園充滿明媚的陽光,百花開放!而現在,我要無聲地為你唱一支搖籃曲。
睡吧,睡吧,我的小女孩,你也該好好睡上一覺了!希望你做一個美好的夢。
夢見我們都有了工作,夢見我們有了一個小小的房子是我們的家,夢見我在城市的舞台上唱歌,你和我們的女兒們坐在台下,望着我聽我唱,而我呢,望着你們唱……” 他一動也不動地,就那樣握着妻的一隻手,将臉貼在妻的胸上,靜靜地躺着。
此時此刻,他真不想起來,不想離開妻。
他頭昏沉沉的,昨夜幾乎根本沒有安睡過片刻。
妻在安眠藥的作用下睡熟後,他心中還一直在為妻的外婆的去世難過,覺得自己是那麼對不起妻。
妻經常跟他講,她小時候外婆多麼疼愛她…… 他終于還是起來了。
他也看到了徐淑芳看到的那個“通告”。
不知是一位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返城待業知青需要當年的兵團宣傳隊員們的幫助?今天就是徐淑芳記在手背上的那個日子。
他收到了一封短信,“要求”他務必前往。
即便沒有收到這封短信,他也會去的。
能夠給哪一位返城待業知青一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他劉大文也會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事。
他先将兩個酣睡中的女兒一次一個用被子裹着抱到父母屋裡,對老父親和老母親說:“爸,媽,我一會兒要出去辦點事兒,孩子們醒了,讓她們在這屋裡玩吧,千萬别讓她們去鬧醒小眉。
昨晚她服了三片安眠藥,讓她好好睡一覺……” 随後,他回到小煤棚,盡量不發出響聲地擻紅了爐底,加了滿滿一爐膛煤。
他在“床”前跪了下去,又久久地注視着妻的臉…… 他在妻的唇上吻了一下,站起身,從牆角湊合着釘成的架子上拿下手提包,取出當年發的軍上衣,套在又髒又破的黃棉襖外。
軍上衣是沈陽軍區批發給兵團宣傳隊員們的演出服,他平時舍不得穿,還挺新的。
他推開小煤棚的門走了出去。
門的上半部釘着一條麻袋,他将麻袋掀開一角,門上現出了一道縫,勉強可以伸進一隻手,他伸進一隻手從裡面将門插上了。
抽出手時,手被釘子劃破了。
又溫暖又安靜的小匣子。
我的小女孩你可以在裡面好好地睡一覺了,絕不會有誰來打擾你的! 煙筒冒出的青煙,嗆得他流出了眼淚。
煙筒探出在門上頭,他擡頭瞧了一眼,見出煙口結滿了霜。
連日來氣候忽暖忽冷,家家戶戶的鐵煙筒口内都像套了一個銀環。
他想,抽時間得敲敲霜殼清清煙灰了。
爐子白天黑夜地燒了一個多月,煙筒裡一定已經積了不少灰。
他沒忘了背上那個專門從事“投機倒把”活動的書包,也沒忘了往書包裡塞進十幾盒煙。
仍是帶過濾嘴的“鳳凰”和“牡丹”。
還有四五條沒出手呢!不賣出手,他就賠了。
本錢是向同連隊的一個返城待業知青借的,也不是那個人自己的錢,是替他向他不認識的第三者代借的。
時間太久了,再不還他沒臉見那個人了。
原價賣出,他也是賠了。
因為他買進時,每盒就比原價高一毛五分錢。
他不知道,靠倒賣香煙賺錢的人,從來不是一盒一盒地在自由市場上出手。
他們有他們的種種“路子”,他們一箱一箱地倒賣也不會犯事兒…… 他想先到自由市場碰碰運氣。
能出手幾盒,算自己今天運氣好。
一盒也賣不出手,無非浪費兩個小時,時間對返城待業知青不值錢。
運氣不好。
離開自由市場時,書包裡從家中帶出來幾盒煙,還是幾盒煙。
對不好的運氣他習慣了,不覺得多麼失望多麼沮喪,他匆匆向該去彙合的地點大步走。
守衛在江橋對岸橋頭的一個年輕警衛戰士,覺得今天情形異常。
十幾分鐘内,已經有十來個返城待業知青過橋了。
現在又有十來個正在橋上走着。
他們的衣着也異常:上身一律半新的草綠軍裝,褲子和鞋可就很不統一了,而且很破舊,男的女的都這樣。
他們為什麼一律穿着半新的沒有領章的軍上衣?他們為什麼都帶着一件破舊的樂器?他們為什麼在幾乎同樣的時間内離開對面的城市,到附近沒有人家的僻靜的江這邊來?而且都是那樣腳步匆匆?難道他們有什麼集體的行動嗎?他們到江這邊來究竟想幹什麼? 一連串的問号在這個年輕警衛戰士頭腦中閃過。
他聯想到了全市皆知,餘波未平的“一中事件”,聯想到了公安機關頒發的“特殊治安條例”。
是對公安機關的一次報複行動?被拘捕的幾十名返城待業知青不是還未被釋放麼? 突然的爆炸、橋毀、人亡…… 又一起重大惡性破壞案件…… 年輕警衛戰士高度警惕起來。
可疑者中的一個,拎着破舊的提琴盒走近了橋頭。
一邊走,一邊兩眼顧盼,四面張望。
“請站一下。
”年輕的警衛戰士走出崗亭,攔住了那個比他大七八歲的可疑者。
“幹嗎?”對方迷惑地問,仍四面張望。
“裝的什麼?” “看不出來嗎?這是提琴盒!提琴盒裡還能裝什麼?!” “打開看看。
” “要檢查?” “是的。
” “你憑什麼檢查我?!” “守衛江橋是我的職責。
” “拒絕你的檢查是我的人身權利,我的提琴盒裡又沒藏定時炸彈!” “遵照公安機關最近頒發的‘特殊治安條例’,我有權對可疑的人進行檢查!” “又是他媽的‘特殊治安條例’!老子今天偏不讓你檢查,你能把老子怎麼樣?” “那我就拘捕你!” “你他媽的敢!你穿上了一套治安服有什麼了不起?老子在珍寶島冒着槍林彈雨擡擔架的時候,你可能還鑽你爸的褲裆玩呢!”對方說着就要從年輕警衛戰士面前通過。
“站住!”年輕警衛戰士從肩上取下了帶刺刀的槍,刺刀逼着對方的胸膛。
這時那十來個返城知青也都走到了橋頭。
“怎麼回事?”發問的是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返城知青。
“他要檢查我的提琴盒!” “媽的,這不是存心找咱們的碴嗎!” “别罵!讓他檢查檢查吧,你這琴盒裡不是沒裝着炸彈嗎?” “要是裝着炸彈我早跟這小子同歸于盡了!” “既然沒裝着炸彈,别怕人家檢查嘛!” 絡腮胡子從那個不肯接受檢查的返城知青手中奪過提琴盒,朝年輕警衛戰士一遞:“請吧!” 年輕警衛戰士這才把槍又背到肩上,接過提琴盒,蹲下身去,打開盒蓋進行檢查。
提琴盒裡,除了一把舊提琴外,别無它物。
年輕警衛戰士蓋上琴盒,站起身,将琴盒還給那個絡腮胡子,不聲不響地讓開了路。
他們一塊兒通過橋頭時,那個不肯被檢查的返城知青,惡狠狠地瞪了年輕警衛戰士一眼。
年輕警衛戰士以眼還眼。
比這十來個返城知青先過了橋的那些返城知青,站在鐵道路基下的樹叢中喊:“哎!都到這裡來集合!” 于是後過橋的這十來個返城知青便往路基下的樹叢中走去,他們集合一起,消失在樹叢深處。
年輕警衛戰士頭腦中的種種可疑問号,一個也沒得到解答。
他思忖了一會兒,拿起了崗亭中的電話筒…… 那些返城知青們,穿過樹叢,在一片空曠的野地前站住了。
他們之中,有的互相認識,有的并不認識。
他們還都不知道為誰而來,也還都不知道誰是這次“行動”的發起人。
他們來的動機,和劉大文一樣,和想來而沒來成的郭立強一樣。
兩個互相認識的聊着: “還記得嗎?當年咱們在佳木斯兵團總部結束了全兵團文藝大彙演之後,又參加了全省的文藝大彙演,把省、市歌舞團都給震了一家夥!啊?咱們走在人行道上的時候,那精神勁兒!一個個多帥!小夥兒英俊,姑娘漂亮!啊?” “記得!當然記得!” 站在他們旁邊的一個忍不住插了話:“全兵團文藝大彙演我參加了,全省文藝大彙演我也參加了!咱們不但把省、市歌舞團給震了一家夥,還把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給震了一家夥呐!……” 劉大文雖不認識他們,可知道他們不是在吹牛。
他們一提起當年,使他心中也一陣激動。
他忘不了:一隊小汽車從馬路上徐徐駛過,其中一輛突然靠向人行道緩緩停住,下車的是正在這座城市進行參觀訪問的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
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通過翻譯問他們都是什麼部門的。
當得知他們是北大荒的兵團戰士時,通過翻譯對他們說:“我們看到你們真高興!你們一個個都是這麼年輕,這麼有朝氣!走在一起這麼引人注目!祝願你們永遠這麼年輕,永遠這麼有朝氣!看到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使我感到非常高興!……” 那時他常因自己不夠英俊而有點自卑,卻相信自己會長久地年輕,長久地保持朝氣。
因為朝氣是從他内心裡向外煥發着的…… 可如今他覺得自己的心老了!才三十來歲! “好漢不提當年勇啊!”又一個插了話。
“是啊,好漢不提當年勇!不提了!如今要是那位親王和他的夫人再看到我們這一小撮,不知還會不會停住小車,下來對我們說——‘看到你們真高興!’……” “不把小汽車趕緊加速開過去,以為我們是夥暴徒才怪呢!你們看那一位,滿臉的絡腮胡子,像不像個冒充子弟兵的強盜頭兒?難怪守橋的警衛要檢查琴盒!” 那個說“好漢不提當年勇”的問劉大文:“咱們到底是為誰來呀?這時候也該露露廬山真面目了呀!” “不知道。
”劉大文搖了搖頭,又說:“為誰來還不都是應該的。
” “有理。
” 這時,那個絡腮胡子拍了兩下手,對大家說:“諸位兵團戰友,感謝大家今天的光臨!你們看到的‘通告’,是本人寫的,本人一張張到處貼的。
不過我首先聲明,今天需要大家伸出幫助之手的,并非本人,而是另一個人,現在,就請大家認識認識這個人!誰是劉大文?劉大文來了沒有?……” “是……我就是劉大文……” 劉大文聽了絡腮胡子的話,才明白衆人今天是為自己而來的。
他糊塗了,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認識,包括那個絡腮胡子。
而且他不知絡腮胡子把這麼多他并不認識的人用“通告”糾集在一起,想給予他什麼樣的幫助?想如何幫助他? 他看着絡腮胡子,嗫嚅地說:“我……我不認識你呀!你寫給我的信裡預先也沒講明……” “過去不認識,今天認識了嘛!”絡腮胡子将他從衆人中拽出來,推着他,使他面朝着衆人。
絡腮胡子又開口道:“他,這個劉大文,就是當年咱們兵團的‘金嗓子’!可是如今咱們的‘金嗓子’落到了在自由市場倒賣香煙的地步!因為我自己也在自由市場上……做點小買賣,所以看到了他幾次,還親眼看到了市場管理所的人是怎樣把我們的‘金嗓子’帶走的!……” 絡腮胡子的話還沒說完,好幾個人走上前圍住了劉大文。
這個拍拍他的肩:“嗨!大文,鬧了半天我是為你而來的呀?小子!不認識我啦?當年兵團文藝大彙演的時候,咱們天天在一張飯桌上吃飯。
我是二師的宣傳隊長周海濤哇!” 那個當胸給了他一拳頭:“隊長,連我都不認識啦?我是咱們師敲揚琴的曲小安呀!可惜沒有揚琴,我隻帶了把笛子來……” “哎,小袁好嗎?我問的是袁眉!”一個姑娘急切地抓住他的胳膊問。
“她……挺好的,挺好的……” “你們有小孩了吧?” “有了,有了,兩個女兒。
” “你們怎麼膽大妄為,敢生兩個呀?” “沒法子,雙胞胎,又不能掐死一個!” 大家笑了起來。
姑娘也笑道:“你可是變化太大了呀!老多啦!你夠有福的啊!當年我們小袁被多少人追求呀!連我當年那位男朋友還想甩了我追求她呢,我一怒之下跟那個小子吹了!誰能想到小袁被你給勾到你們那遠山窮連去啦!你可是别欺負她呀,她是個好人兒……” 劉大文看看這個,又瞅瞅那個,在頭腦中努力回憶着,卻回憶不起他們當年一個個的模樣。
他的的确确是認不出他們了,正如沒有絡腮胡子那番介紹,他們和他站在一起也認不出他了。
老了!都老了!雖然都才三十來歲,可那一張張臉上都過早地出現了飽經風霜的皺紋,都帶有着連笑也不能掩蓋的憂郁煩愁。
他暗想:我們這一代的青春真他媽的短!比他媽的小孩出麻疹的日子還短!…… “嗨!……”絡腮胡子拍了幾下巴掌,又大聲道:“先别叙友情,今天不是叙友情的日子!” 大家便不再交談,靜下來望着他。
“至于我自己,一不會拉什麼,二不會彈什麼,一天宣傳隊員也沒當過!當年我是個拖拉機手。
不過我感謝當過宣傳隊員的知青朋友。
沒有你們,那些年我們的生活不知會變得多寂寞!你們也不必問我的姓名,叫我‘大胡子’吧……” 那個姑娘嫌他啰嗦,打斷道:“讓我們大家幹什麼?怎麼幹?你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吧!我們今天全聽你的就是啦!” “好,開門見山,直來直去!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為劉大文舉辦個人演唱會。
地點——江畔,青年宮前的廣場,第一不影響交通,第二聽衆集中。
宗旨——讓許許多多的人知道我們返城待業知青中有個‘金嗓子’,讓許許多多的人公認劉大文的嗓子的的确确不愧是‘金嗓子’,以引起各文藝單位的關注,直到哪一天哪一個文藝單位招收了我們的‘金嗓子’為止!一句話,我們要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把我們的‘金嗓子’推上城市的舞台!為此,有勞諸位,給咱們的‘金嗓子’伴奏,排練一套正正規規的獨唱節目!……” “好!這個想法太偉大啦!” “我奉陪到底!” “我也奉陪到底!” “要是治安警察們幹預怎麼辦?” “我們又不是聚衆鬧事,是唱歌,憑什麼幹預我們,難道怕魚刺卡喉嚨就不吃魚了嗎?” “這……這能行嗎?……”劉大文顯得表情不安起來。
“大文,我們為的是你,你可不許打退堂鼓啊?我們二十多萬返城待業知青中,也該出個歌唱家!” “對,你登上城市舞台演唱那一天,我們也感到驕傲嘛!” “我……我是……大家為我……我過意不去!……” “沒什麼過意不去的!‘金嗓子’不是你劉大文,是别人,我們照樣心甘情願!反正我們都在待業,時間,大大的有!” 這時,徐淑芳正拎着揚琴盒,從江對岸踏上江橋台階。
揚琴盒大,她拎了好長一段路,兩臂累酸,索性扛在肩上。
“是看到通知去彙合的吧?我幫你拎可以嗎?” 她聽身後有人對她說話,在江橋台階上站住,轉身一看,僵立不動。
對她說話的人是姚守義。
“是你?……”姚守義也萬萬沒想到會碰上她。
她不回答一個字。
“我知道,你恨我們。
你……肯定有你的苦衷。
我們是……做得太損了!過後我們都對自己非常悔恨!今天既然碰上你了,我當面向你……請罪……”姚守義十分尴尬。
她緊閉着嘴。
“你……在我的記憶裡,你好像從來沒擺弄過什麼樂器呀!怎麼今天也來了?……” “我替我丈夫送琴。
”她終于開口,“丈夫”兩個字咬得格外重。
“噢……”姚守義聽出,她的話裡包含着對他的蔑視。
因為他是王志松的朋友,所以當年在連隊時,他和她的關系也很友好,她常替他和嚴曉東洗衣服拆被子。
他希望能夠恢複過去的友好關系,起碼希望消除她心中對他的怨恨。
他又搭讪地問:“他……我是說……你丈夫,怎麼自己不來?” “他被公安局帶走了。
”徐淑芳見他那種虔誠悔過的樣子,不忍對他太冷漠,緩和了語氣。
“……因為‘一中事件’?……” 她從肩上放下揚琴盒,憂郁地回答:“他們說他打昏了一名治安警察,他自己也承認。
” 姚守義不禁低頭沉默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擡頭瞧着她說:“他是為了我。
我跑了,他反而……” “他是比你們三個都好的人。
” 姚守義歎了口氣,又說:“小徐,你放心,他們大概不至于因此而判他刑的。
我們也絕不會不管他和那三十幾個被拘捕的夥伴們!這事不算完,絕不算完,你等着看好了!” “……” “我替你把琴盒交給他們怎麼樣?我也是正要去彙合的……” 她猶豫片刻,點一下頭,轉身下橋走了。
姚守義望着她走遠,拎起了揚琴盒…… 他沒注意到,有一個不尋常的人,跟随他身後踏上了江橋。
即使他注意到了,也絕不會看出那個人有什麼不尋常之處。
他對徐淑芳說的話,以及那個由她扛到橋階上,又由他拎過江橋的洋琴盒,使那個不尋常的人認為很不尋常。
同時認為如果不跟蹤他,将可能犯無法彌補的過失。
另有許多不尋常的人出現在橋下,橋上。
過往江橋的尋常的人們,和姚守義一樣,是一點也看不出他們有什麼不尋常之處的。
姚守義在對面橋頭也被那個具有高度警惕性的年輕守橋警衛戰士攔住了,要他打開洋琴盒。
他吸取了“一中事件”的教訓,乖乖地打開揚琴盒,誠惶誠恐地接受檢查。
當他拎着揚琴盒走下橋頭,循着一陣音樂聲走入樹叢中,一架望遠鏡拿在一雙手中,隐蔽在崗亭裡,對着傳來音樂的地方瞭望。
那個年輕的守橋警衛戰士,不但具有高度警惕性,而且機智。
他持槍肅立在崗亭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崗亭裡的人…… 姚守義帶給那些當年兵團文藝宣傳隊隊員們的,還有一張節目單,是他在青年宮的售票處買的,他預想到了它可能會對他們有點用。
他們如獲至寶,那種興奮的情緒是他所沒預想到的。
節目單上金字印着——著名歌唱家郭桐告别舞台專場獨唱音樂會。
時間——本日上午十點三十分。
地點——青年宮。
“好嘞,咱們今天就來個各擺擂台,分庭抗禮吧!”他們中的一個沖動地叫道。
“人家準備充分,咱們毫無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嘛!”另一個表示反對。
“有什麼準備不準備的!節目單上的歌,沒有一首是咱們不熟悉的!”第三個支持第一個。
絡腮胡子開口道:“還是由大文自己定吧!” “大文,拼啦!人家是著名歌唱家,你是返城待業知青,這才叫硬碰硬!我們為你吹喇叭擡轎子的也來情緒!” “對,對!‘金嗓子’嘛,還怕碰?要的就是硬碰硬!
他騙妻道:“這是我讓小妹給你另開的速效退燒藥,就是一次服五片。
” 妻像個聽話的孩子似的服下去了,妻從未懷疑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此刻,妻的臉朝着他,側枕着枕頭,睡得很熟。
唯恐爐火再滅了,他夜裡起來擻了兩次爐子,加了兩次煤。
他們的匣子裡很溫暖。
妻的額上布滿着一層細密的汗珠,一隻手放在枕上,貼着臉頰,另一隻手,伸出在被子外,像一隻用白玉雕成的手。
妻的臉也像用白玉雕成的,睫毛顯得那麼長,雙唇顯得那麼紅潤。
電燈就吊在他們的頭上,他怕燈光使妻的眼睛受到照射而醒來,輕輕拉了一下燈繩,匣子裡又是一片漆黑,外面卻已天色曙亮。
兩個女兒酣睡在他和妻之間,一個的小手握着另一個的小手。
好像她們生怕睡着了之後被分開,以後誰也再見不到誰了似的。
他輕輕起身,将兩個女兒移進自己的被窩,然後掀開妻的被角,在妻身旁躺下了。
他拿起妻的一隻手,放在自己胸上,撫摸着,撫摸着;又放在唇上,吻着,吻着。
他覺得妻的手也是世界上所有女人的手中最美的。
那麼秀小,真是像十四五歲的少女的手。
十指細細的,指端尖尖的。
他并不知道,這隻手曾能夠多麼娴熟多麼靈巧地彈撥琵琶、筝、豎琴、月琴,并因此獲得過全上海市少年兒童彈撥樂器表演一等獎。
如果他知道,他會像崇拜妻的美麗一樣,對這隻手充滿了崇拜之情的。
妻從來也不向他講她自己過去的任何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兵團宣傳隊沒有豎琴,沒有筝,倒是有一把月琴和一把琵琶。
可是兵團政委認為月琴和琵琶是“資産階級”才欣賞的樂器,彈撥出的音調肯定與兵團戰士的風貌格格不入。
所以她也隻是用她的手摸過那把月琴和那把琵琶,一下也沒敢彈撥…… 他握着妻的這隻手,将臉貼在妻的胸上,心中在對妻說:“我的小女孩,我的好小女孩,你安安靜靜暖暖和和地睡吧,一切都會過去的,悲傷會過去的,憂愁會過去的。
一切都會有的,工作會有的,錢會有的,像點樣子的住處也會有的。
到那時,我要使你心裡的那座小花園充滿明媚的陽光,百花開放!而現在,我要無聲地為你唱一支搖籃曲。
睡吧,睡吧,我的小女孩,你也該好好睡上一覺了!希望你做一個美好的夢。
夢見我們都有了工作,夢見我們有了一個小小的房子是我們的家,夢見我在城市的舞台上唱歌,你和我們的女兒們坐在台下,望着我聽我唱,而我呢,望着你們唱……” 他一動也不動地,就那樣握着妻的一隻手,将臉貼在妻的胸上,靜靜地躺着。
此時此刻,他真不想起來,不想離開妻。
他頭昏沉沉的,昨夜幾乎根本沒有安睡過片刻。
妻在安眠藥的作用下睡熟後,他心中還一直在為妻的外婆的去世難過,覺得自己是那麼對不起妻。
妻經常跟他講,她小時候外婆多麼疼愛她…… 他終于還是起來了。
他也看到了徐淑芳看到的那個“通告”。
不知是一位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返城待業知青需要當年的兵團宣傳隊員們的幫助?今天就是徐淑芳記在手背上的那個日子。
他收到了一封短信,“要求”他務必前往。
即便沒有收到這封短信,他也會去的。
能夠給哪一位返城待業知青一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他劉大文也會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事。
他先将兩個酣睡中的女兒一次一個用被子裹着抱到父母屋裡,對老父親和老母親說:“爸,媽,我一會兒要出去辦點事兒,孩子們醒了,讓她們在這屋裡玩吧,千萬别讓她們去鬧醒小眉。
昨晚她服了三片安眠藥,讓她好好睡一覺……” 随後,他回到小煤棚,盡量不發出響聲地擻紅了爐底,加了滿滿一爐膛煤。
他在“床”前跪了下去,又久久地注視着妻的臉…… 他在妻的唇上吻了一下,站起身,從牆角湊合着釘成的架子上拿下手提包,取出當年發的軍上衣,套在又髒又破的黃棉襖外。
軍上衣是沈陽軍區批發給兵團宣傳隊員們的演出服,他平時舍不得穿,還挺新的。
他推開小煤棚的門走了出去。
門的上半部釘着一條麻袋,他将麻袋掀開一角,門上現出了一道縫,勉強可以伸進一隻手,他伸進一隻手從裡面将門插上了。
抽出手時,手被釘子劃破了。
又溫暖又安靜的小匣子。
我的小女孩你可以在裡面好好地睡一覺了,絕不會有誰來打擾你的! 煙筒冒出的青煙,嗆得他流出了眼淚。
煙筒探出在門上頭,他擡頭瞧了一眼,見出煙口結滿了霜。
連日來氣候忽暖忽冷,家家戶戶的鐵煙筒口内都像套了一個銀環。
他想,抽時間得敲敲霜殼清清煙灰了。
爐子白天黑夜地燒了一個多月,煙筒裡一定已經積了不少灰。
他沒忘了背上那個專門從事“投機倒把”活動的書包,也沒忘了往書包裡塞進十幾盒煙。
仍是帶過濾嘴的“鳳凰”和“牡丹”。
還有四五條沒出手呢!不賣出手,他就賠了。
本錢是向同連隊的一個返城待業知青借的,也不是那個人自己的錢,是替他向他不認識的第三者代借的。
時間太久了,再不還他沒臉見那個人了。
原價賣出,他也是賠了。
因為他買進時,每盒就比原價高一毛五分錢。
他不知道,靠倒賣香煙賺錢的人,從來不是一盒一盒地在自由市場上出手。
他們有他們的種種“路子”,他們一箱一箱地倒賣也不會犯事兒…… 他想先到自由市場碰碰運氣。
能出手幾盒,算自己今天運氣好。
一盒也賣不出手,無非浪費兩個小時,時間對返城待業知青不值錢。
運氣不好。
離開自由市場時,書包裡從家中帶出來幾盒煙,還是幾盒煙。
對不好的運氣他習慣了,不覺得多麼失望多麼沮喪,他匆匆向該去彙合的地點大步走。
守衛在江橋對岸橋頭的一個年輕警衛戰士,覺得今天情形異常。
十幾分鐘内,已經有十來個返城待業知青過橋了。
現在又有十來個正在橋上走着。
他們的衣着也異常:上身一律半新的草綠軍裝,褲子和鞋可就很不統一了,而且很破舊,男的女的都這樣。
他們為什麼一律穿着半新的沒有領章的軍上衣?他們為什麼都帶着一件破舊的樂器?他們為什麼在幾乎同樣的時間内離開對面的城市,到附近沒有人家的僻靜的江這邊來?而且都是那樣腳步匆匆?難道他們有什麼集體的行動嗎?他們到江這邊來究竟想幹什麼? 一連串的問号在這個年輕警衛戰士頭腦中閃過。
他聯想到了全市皆知,餘波未平的“一中事件”,聯想到了公安機關頒發的“特殊治安條例”。
是對公安機關的一次報複行動?被拘捕的幾十名返城待業知青不是還未被釋放麼? 突然的爆炸、橋毀、人亡…… 又一起重大惡性破壞案件…… 年輕警衛戰士高度警惕起來。
可疑者中的一個,拎着破舊的提琴盒走近了橋頭。
一邊走,一邊兩眼顧盼,四面張望。
“請站一下。
”年輕的警衛戰士走出崗亭,攔住了那個比他大七八歲的可疑者。
“幹嗎?”對方迷惑地問,仍四面張望。
“裝的什麼?” “看不出來嗎?這是提琴盒!提琴盒裡還能裝什麼?!” “打開看看。
” “要檢查?” “是的。
” “你憑什麼檢查我?!” “守衛江橋是我的職責。
” “拒絕你的檢查是我的人身權利,我的提琴盒裡又沒藏定時炸彈!” “遵照公安機關最近頒發的‘特殊治安條例’,我有權對可疑的人進行檢查!” “又是他媽的‘特殊治安條例’!老子今天偏不讓你檢查,你能把老子怎麼樣?” “那我就拘捕你!” “你他媽的敢!你穿上了一套治安服有什麼了不起?老子在珍寶島冒着槍林彈雨擡擔架的時候,你可能還鑽你爸的褲裆玩呢!”對方說着就要從年輕警衛戰士面前通過。
“站住!”年輕警衛戰士從肩上取下了帶刺刀的槍,刺刀逼着對方的胸膛。
這時那十來個返城知青也都走到了橋頭。
“怎麼回事?”發問的是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返城知青。
“他要檢查我的提琴盒!” “媽的,這不是存心找咱們的碴嗎!” “别罵!讓他檢查檢查吧,你這琴盒裡不是沒裝着炸彈嗎?” “要是裝着炸彈我早跟這小子同歸于盡了!” “既然沒裝着炸彈,别怕人家檢查嘛!” 絡腮胡子從那個不肯接受檢查的返城知青手中奪過提琴盒,朝年輕警衛戰士一遞:“請吧!” 年輕警衛戰士這才把槍又背到肩上,接過提琴盒,蹲下身去,打開盒蓋進行檢查。
提琴盒裡,除了一把舊提琴外,别無它物。
年輕警衛戰士蓋上琴盒,站起身,将琴盒還給那個絡腮胡子,不聲不響地讓開了路。
他們一塊兒通過橋頭時,那個不肯被檢查的返城知青,惡狠狠地瞪了年輕警衛戰士一眼。
年輕警衛戰士以眼還眼。
比這十來個返城知青先過了橋的那些返城知青,站在鐵道路基下的樹叢中喊:“哎!都到這裡來集合!” 于是後過橋的這十來個返城知青便往路基下的樹叢中走去,他們集合一起,消失在樹叢深處。
年輕警衛戰士頭腦中的種種可疑問号,一個也沒得到解答。
他思忖了一會兒,拿起了崗亭中的電話筒…… 那些返城知青們,穿過樹叢,在一片空曠的野地前站住了。
他們之中,有的互相認識,有的并不認識。
他們還都不知道為誰而來,也還都不知道誰是這次“行動”的發起人。
他們來的動機,和劉大文一樣,和想來而沒來成的郭立強一樣。
兩個互相認識的聊着: “還記得嗎?當年咱們在佳木斯兵團總部結束了全兵團文藝大彙演之後,又參加了全省的文藝大彙演,把省、市歌舞團都給震了一家夥!啊?咱們走在人行道上的時候,那精神勁兒!一個個多帥!小夥兒英俊,姑娘漂亮!啊?” “記得!當然記得!” 站在他們旁邊的一個忍不住插了話:“全兵團文藝大彙演我參加了,全省文藝大彙演我也參加了!咱們不但把省、市歌舞團給震了一家夥,還把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給震了一家夥呐!……” 劉大文雖不認識他們,可知道他們不是在吹牛。
他們一提起當年,使他心中也一陣激動。
他忘不了:一隊小汽車從馬路上徐徐駛過,其中一輛突然靠向人行道緩緩停住,下車的是正在這座城市進行參觀訪問的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
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通過翻譯問他們都是什麼部門的。
當得知他們是北大荒的兵團戰士時,通過翻譯對他們說:“我們看到你們真高興!你們一個個都是這麼年輕,這麼有朝氣!走在一起這麼引人注目!祝願你們永遠這麼年輕,永遠這麼有朝氣!看到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使我感到非常高興!……” 那時他常因自己不夠英俊而有點自卑,卻相信自己會長久地年輕,長久地保持朝氣。
因為朝氣是從他内心裡向外煥發着的…… 可如今他覺得自己的心老了!才三十來歲! “好漢不提當年勇啊!”又一個插了話。
“是啊,好漢不提當年勇!不提了!如今要是那位親王和他的夫人再看到我們這一小撮,不知還會不會停住小車,下來對我們說——‘看到你們真高興!’……” “不把小汽車趕緊加速開過去,以為我們是夥暴徒才怪呢!你們看那一位,滿臉的絡腮胡子,像不像個冒充子弟兵的強盜頭兒?難怪守橋的警衛要檢查琴盒!” 那個說“好漢不提當年勇”的問劉大文:“咱們到底是為誰來呀?這時候也該露露廬山真面目了呀!” “不知道。
”劉大文搖了搖頭,又說:“為誰來還不都是應該的。
” “有理。
” 這時,那個絡腮胡子拍了兩下手,對大家說:“諸位兵團戰友,感謝大家今天的光臨!你們看到的‘通告’,是本人寫的,本人一張張到處貼的。
不過我首先聲明,今天需要大家伸出幫助之手的,并非本人,而是另一個人,現在,就請大家認識認識這個人!誰是劉大文?劉大文來了沒有?……” “是……我就是劉大文……” 劉大文聽了絡腮胡子的話,才明白衆人今天是為自己而來的。
他糊塗了,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認識,包括那個絡腮胡子。
而且他不知絡腮胡子把這麼多他并不認識的人用“通告”糾集在一起,想給予他什麼樣的幫助?想如何幫助他? 他看着絡腮胡子,嗫嚅地說:“我……我不認識你呀!你寫給我的信裡預先也沒講明……” “過去不認識,今天認識了嘛!”絡腮胡子将他從衆人中拽出來,推着他,使他面朝着衆人。
絡腮胡子又開口道:“他,這個劉大文,就是當年咱們兵團的‘金嗓子’!可是如今咱們的‘金嗓子’落到了在自由市場倒賣香煙的地步!因為我自己也在自由市場上……做點小買賣,所以看到了他幾次,還親眼看到了市場管理所的人是怎樣把我們的‘金嗓子’帶走的!……” 絡腮胡子的話還沒說完,好幾個人走上前圍住了劉大文。
這個拍拍他的肩:“嗨!大文,鬧了半天我是為你而來的呀?小子!不認識我啦?當年兵團文藝大彙演的時候,咱們天天在一張飯桌上吃飯。
我是二師的宣傳隊長周海濤哇!” 那個當胸給了他一拳頭:“隊長,連我都不認識啦?我是咱們師敲揚琴的曲小安呀!可惜沒有揚琴,我隻帶了把笛子來……” “哎,小袁好嗎?我問的是袁眉!”一個姑娘急切地抓住他的胳膊問。
“她……挺好的,挺好的……” “你們有小孩了吧?” “有了,有了,兩個女兒。
” “你們怎麼膽大妄為,敢生兩個呀?” “沒法子,雙胞胎,又不能掐死一個!” 大家笑了起來。
姑娘也笑道:“你可是變化太大了呀!老多啦!你夠有福的啊!當年我們小袁被多少人追求呀!連我當年那位男朋友還想甩了我追求她呢,我一怒之下跟那個小子吹了!誰能想到小袁被你給勾到你們那遠山窮連去啦!你可是别欺負她呀,她是個好人兒……” 劉大文看看這個,又瞅瞅那個,在頭腦中努力回憶着,卻回憶不起他們當年一個個的模樣。
他的的确确是認不出他們了,正如沒有絡腮胡子那番介紹,他們和他站在一起也認不出他了。
老了!都老了!雖然都才三十來歲,可那一張張臉上都過早地出現了飽經風霜的皺紋,都帶有着連笑也不能掩蓋的憂郁煩愁。
他暗想:我們這一代的青春真他媽的短!比他媽的小孩出麻疹的日子還短!…… “嗨!……”絡腮胡子拍了幾下巴掌,又大聲道:“先别叙友情,今天不是叙友情的日子!” 大家便不再交談,靜下來望着他。
“至于我自己,一不會拉什麼,二不會彈什麼,一天宣傳隊員也沒當過!當年我是個拖拉機手。
不過我感謝當過宣傳隊員的知青朋友。
沒有你們,那些年我們的生活不知會變得多寂寞!你們也不必問我的姓名,叫我‘大胡子’吧……” 那個姑娘嫌他啰嗦,打斷道:“讓我們大家幹什麼?怎麼幹?你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吧!我們今天全聽你的就是啦!” “好,開門見山,直來直去!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為劉大文舉辦個人演唱會。
地點——江畔,青年宮前的廣場,第一不影響交通,第二聽衆集中。
宗旨——讓許許多多的人知道我們返城待業知青中有個‘金嗓子’,讓許許多多的人公認劉大文的嗓子的的确确不愧是‘金嗓子’,以引起各文藝單位的關注,直到哪一天哪一個文藝單位招收了我們的‘金嗓子’為止!一句話,我們要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把我們的‘金嗓子’推上城市的舞台!為此,有勞諸位,給咱們的‘金嗓子’伴奏,排練一套正正規規的獨唱節目!……” “好!這個想法太偉大啦!” “我奉陪到底!” “我也奉陪到底!” “要是治安警察們幹預怎麼辦?” “我們又不是聚衆鬧事,是唱歌,憑什麼幹預我們,難道怕魚刺卡喉嚨就不吃魚了嗎?” “這……這能行嗎?……”劉大文顯得表情不安起來。
“大文,我們為的是你,你可不許打退堂鼓啊?我們二十多萬返城待業知青中,也該出個歌唱家!” “對,你登上城市舞台演唱那一天,我們也感到驕傲嘛!” “我……我是……大家為我……我過意不去!……” “沒什麼過意不去的!‘金嗓子’不是你劉大文,是别人,我們照樣心甘情願!反正我們都在待業,時間,大大的有!” 這時,徐淑芳正拎着揚琴盒,從江對岸踏上江橋台階。
揚琴盒大,她拎了好長一段路,兩臂累酸,索性扛在肩上。
“是看到通知去彙合的吧?我幫你拎可以嗎?” 她聽身後有人對她說話,在江橋台階上站住,轉身一看,僵立不動。
對她說話的人是姚守義。
“是你?……”姚守義也萬萬沒想到會碰上她。
她不回答一個字。
“我知道,你恨我們。
你……肯定有你的苦衷。
我們是……做得太損了!過後我們都對自己非常悔恨!今天既然碰上你了,我當面向你……請罪……”姚守義十分尴尬。
她緊閉着嘴。
“你……在我的記憶裡,你好像從來沒擺弄過什麼樂器呀!怎麼今天也來了?……” “我替我丈夫送琴。
”她終于開口,“丈夫”兩個字咬得格外重。
“噢……”姚守義聽出,她的話裡包含着對他的蔑視。
因為他是王志松的朋友,所以當年在連隊時,他和她的關系也很友好,她常替他和嚴曉東洗衣服拆被子。
他希望能夠恢複過去的友好關系,起碼希望消除她心中對他的怨恨。
他又搭讪地問:“他……我是說……你丈夫,怎麼自己不來?” “他被公安局帶走了。
”徐淑芳見他那種虔誠悔過的樣子,不忍對他太冷漠,緩和了語氣。
“……因為‘一中事件’?……” 她從肩上放下揚琴盒,憂郁地回答:“他們說他打昏了一名治安警察,他自己也承認。
” 姚守義不禁低頭沉默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擡頭瞧着她說:“他是為了我。
我跑了,他反而……” “他是比你們三個都好的人。
” 姚守義歎了口氣,又說:“小徐,你放心,他們大概不至于因此而判他刑的。
我們也絕不會不管他和那三十幾個被拘捕的夥伴們!這事不算完,絕不算完,你等着看好了!” “……” “我替你把琴盒交給他們怎麼樣?我也是正要去彙合的……” 她猶豫片刻,點一下頭,轉身下橋走了。
姚守義望着她走遠,拎起了揚琴盒…… 他沒注意到,有一個不尋常的人,跟随他身後踏上了江橋。
即使他注意到了,也絕不會看出那個人有什麼不尋常之處。
他對徐淑芳說的話,以及那個由她扛到橋階上,又由他拎過江橋的洋琴盒,使那個不尋常的人認為很不尋常。
同時認為如果不跟蹤他,将可能犯無法彌補的過失。
另有許多不尋常的人出現在橋下,橋上。
過往江橋的尋常的人們,和姚守義一樣,是一點也看不出他們有什麼不尋常之處的。
姚守義在對面橋頭也被那個具有高度警惕性的年輕守橋警衛戰士攔住了,要他打開洋琴盒。
他吸取了“一中事件”的教訓,乖乖地打開揚琴盒,誠惶誠恐地接受檢查。
當他拎着揚琴盒走下橋頭,循着一陣音樂聲走入樹叢中,一架望遠鏡拿在一雙手中,隐蔽在崗亭裡,對着傳來音樂的地方瞭望。
那個年輕的守橋警衛戰士,不但具有高度警惕性,而且機智。
他持槍肅立在崗亭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崗亭裡的人…… 姚守義帶給那些當年兵團文藝宣傳隊隊員們的,還有一張節目單,是他在青年宮的售票處買的,他預想到了它可能會對他們有點用。
他們如獲至寶,那種興奮的情緒是他所沒預想到的。
節目單上金字印着——著名歌唱家郭桐告别舞台專場獨唱音樂會。
時間——本日上午十點三十分。
地點——青年宮。
“好嘞,咱們今天就來個各擺擂台,分庭抗禮吧!”他們中的一個沖動地叫道。
“人家準備充分,咱們毫無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嘛!”另一個表示反對。
“有什麼準備不準備的!節目單上的歌,沒有一首是咱們不熟悉的!”第三個支持第一個。
絡腮胡子開口道:“還是由大文自己定吧!” “大文,拼啦!人家是著名歌唱家,你是返城待業知青,這才叫硬碰硬!我們為你吹喇叭擡轎子的也來情緒!” “對,對!‘金嗓子’嘛,還怕碰?要的就是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