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市委第三次常委擴大會議記錄
市委一九八〇年三月二十七日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讨論返城待業知識青年就業、“一中事件”的妥善處理及如何消除其影響的問題。
市委書記因病缺席。
會議由市長、市委副書記姚克泯同志主持。
姚:關于返城待業知青就業問題,我們已經召開兩次常委會,專題進行讨論和研究,可是沒有形成任何決議或草案,也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措施或設想。
我感到,我們有的同志對這個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
認為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是一個全國性的社會問題,因而要靠中央拿出一個對全國各大城市都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是消極的态度。
我們這座城市有二十多萬返城待業知識青年。
全國有一千九百多萬,加上十幾年來由于其他社會和曆史因素産生的城市待業者,将是幾千萬。
中央在短期内不會拿出辦法來!還是要靠我們這些城市領導者根據每一座城市的不同情況和不同條件,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解決一個返城待業知青的就業問題,要像解決我們黨和國家面臨的一個困難一樣!我們需要這樣的态度! 借此機會,給大家講講列甯夫人克魯普斯卡雅的一件平凡小事。
她曾在十月革命後,從事過蘇維埃教育工作。
一天,有位青年女教師拿了一幅中學生作的圖畫給她看。
圖畫很簡單,一個三角形中間一個圓。
她問女教師,畫的是什麼?女教師搖頭說,完全不能理解,所以才将這幅畫拿來給克魯普斯卡雅看。
克魯普斯卡雅又問,你要求學生們畫的是什麼?女教師回答:“給自己留下最美好印象的事物。
”克魯普斯卡雅将那幅畫看了許久,思考了許久,坦率承認,自己也完全不能理解,建議:“既然這個學生如此畫了,一定不無道理。
要真正理解隻有一個辦法,問問這個學生。
”女教師回答,這個學生不知何故,已經好幾天沒上學了。
女教師的回答,引起了克魯普斯卡雅的關心,她親自陪同女教師,前去進行家訪。
那個學生的父親十月革命中犧牲了。
他和母親住在别人家黑暗而肮髒的天棚上。
母親靠作洗衣婦供養兒子上學。
母親病倒了,兒子棄學邊當臨時小工邊服侍母親。
原來他畫的三角形是天棚的窗,圓是太陽。
學生告訴老師:每天太陽出現日光照進天棚,給他留下了他認為最美好的印象…… 克魯普斯卡雅非常難過。
回去後立即給蘇維埃政權寫信,講述了這個學生的情況。
信中寫道:“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和一個這樣的兒子,丈夫與父親為蘇維埃獻出生命,他們卻老鼠般生活在别人又黑暗又肮髒的天棚,患病的母親得不到醫治,應該努力學習的兒子棄學。
隻不過我們沒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他們,看到他們的處境。
我們既然親身接觸到了一位這樣的母親和一個這樣的兒子,
市委書記因病缺席。
會議由市長、市委副書記姚克泯同志主持。
姚:關于返城待業知青就業問題,我們已經召開兩次常委會,專題進行讨論和研究,可是沒有形成任何決議或草案,也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措施或設想。
我感到,我們有的同志對這個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
認為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是一個全國性的社會問題,因而要靠中央拿出一個對全國各大城市都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是消極的态度。
我們這座城市有二十多萬返城待業知識青年。
全國有一千九百多萬,加上十幾年來由于其他社會和曆史因素産生的城市待業者,将是幾千萬。
中央在短期内不會拿出辦法來!還是要靠我們這些城市領導者根據每一座城市的不同情況和不同條件,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解決一個返城待業知青的就業問題,要像解決我們黨和國家面臨的一個困難一樣!我們需要這樣的态度! 借此機會,給大家講講列甯夫人克魯普斯卡雅的一件平凡小事。
她曾在十月革命後,從事過蘇維埃教育工作。
一天,有位青年女教師拿了一幅中學生作的圖畫給她看。
圖畫很簡單,一個三角形中間一個圓。
她問女教師,畫的是什麼?女教師搖頭說,完全不能理解,所以才将這幅畫拿來給克魯普斯卡雅看。
克魯普斯卡雅又問,你要求學生們畫的是什麼?女教師回答:“給自己留下最美好印象的事物。
”克魯普斯卡雅将那幅畫看了許久,思考了許久,坦率承認,自己也完全不能理解,建議:“既然這個學生如此畫了,一定不無道理。
要真正理解隻有一個辦法,問問這個學生。
”女教師回答,這個學生不知何故,已經好幾天沒上學了。
女教師的回答,引起了克魯普斯卡雅的關心,她親自陪同女教師,前去進行家訪。
那個學生的父親十月革命中犧牲了。
他和母親住在别人家黑暗而肮髒的天棚上。
母親靠作洗衣婦供養兒子上學。
母親病倒了,兒子棄學邊當臨時小工邊服侍母親。
原來他畫的三角形是天棚的窗,圓是太陽。
學生告訴老師:每天太陽出現日光照進天棚,給他留下了他認為最美好的印象…… 克魯普斯卡雅非常難過。
回去後立即給蘇維埃政權寫信,講述了這個學生的情況。
信中寫道:“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和一個這樣的兒子,丈夫與父親為蘇維埃獻出生命,他們卻老鼠般生活在别人又黑暗又肮髒的天棚,患病的母親得不到醫治,應該努力學習的兒子棄學。
隻不過我們沒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他們,看到他們的處境。
我們既然親身接觸到了一位這樣的母親和一個這樣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