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今天下午,返城待業知青們在師範學院聚集鬧事,你們市委領導們聽說了沒有?”
在姚玉慧家中,吃晚飯的時候,她的母親向她的父親這樣問道。
“唔?……”父親端着飯碗一怔,立刻追問:“多少人?” “兩千多人。
”母親一邊回答,一邊夾了一筷子豆芽拌在飯裡。
父親緩緩放下了碗,又問:“知道為什麼嗎?” “什麼也不因為,就是要鬧點事兒呗!”母親說着,又夾了一些豆芽拌在飯裡,細嚼慢咽。
父親額頭上現出了三道深深的皺紋。
弟弟和妹妹不在家,晚飯桌上缺少了許多話題。
三個人從一開始端起飯碗就各自埋頭吃飯,沒交談什麼。
也許母親僅僅是因為不習慣這種飯桌上的沉默,才随口引起了一個話題。
顯然,這個話題給父親帶來的并不是輕松愉快。
母親看了父親一眼,奇怪地問:“你怎麼不吃了?菜不對口味?我吃着這豆芽阿姨炒得不錯!” 父親仿佛沒聽見母親的話,額頭上的皺紋更加深了。
姚玉慧覺得很有必要對母親的話加以糾正,說:“爸爸,媽媽剛才講的不符合事實。
不是他們想要鬧點事,實在是事出有因。
” 母親吃完了那碗飯,正欲盛湯,剛伸手去拿瓷勺,聽她這麼說,将手縮回來了,瞧着她問:“因為你也是返城知青,就要替他們辯護嗎?” 父親對母親作了一個阻止的手勢,然後注視着她,期待她接着說下去。
她知道自己再說什麼,定會使母親更加不高興。
但她還是想說。
于是她說:“印了一千五百張報考表,結果隻發了半數多一點,其餘的不知發到何處去了。
返城待業知青們對此提出質疑……” “這有什麼可提出質疑的?”母親打斷她的話,與她進行辯論似的說:“招考對象,包括返城知青,但不限于返城知青!以什麼形式發,發給哪些符合年齡條件的人不一樣?再說,就是一千五百張報考表全部都發給了你們返城知青,不還是隻錄取一百五十名嗎?能解決二十多萬返城知青的就業問題嗎?……” 姚玉慧不願同母親展開辯論,不做聲了。
冷靜想一想,她覺得母親的話并非完全沒有道理。
一百五十對于二十多萬說來,無疑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這很不一樣。
”始終沉思默想着的父親終于開口了:“返城知識青年們,應該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各種途徑的就業機會。
你是教育廳的幹部,有義務向教育廳反映這件事,請教育廳派人調查這件事,有什麼錯誤,要嚴肅糾正!” “怎麼?這意味着市長同志對我們省教育廳的指示嗎?”母親頓時沉下了臉。
“我是市長,當然管不了省教育廳。
既然這次招考是省教育廳進行的,引起了全市那麼多返城待業知青的不滿,我這個市長,總還有向省教育廳提意見的一點權力吧?”父親不動聲色地說。
母親一下子站了起來:“那就請你這位市長同志鄭重其事地提書面意見,明天派你的秘書送到省教育廳來!” “完全可以。
”父親的語氣也強硬了。
“你!……”母親難以承受地瞪着父親,一時說不出話,突然推開椅子,兩眼盈淚地離開了。
桌旁隻剩下了父女倆。
姚玉慧内疚地望着坐在對面的父親。
她非常後悔,覺得父母之間的不快,完全是由于自己的話引起的。
父親則對于母親的離去無動于衷,站起身若有所思地踱來踱去。
父親終于止步,向她側轉身,盯着她問:“你怎麼比你母親知道得還具體?” 她誠實地回答:“我今天到師範學院去了。
” “去幹什麼?”父親追問。
她猶豫片刻,依然誠實地回答:“我也想報考。
” “你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和我,或者和你母親商議一下呢?” “我不願和你們商議。
” 一句更加誠實的話。
她想:無論父親聽了我的話多麼不高興,我今晚都要對父親說實話。
絕不用半句假話欺騙他!她早就盼望着能有一個機會,向父親敞開心扉地長談一次了。
返城後,她常常感到,自己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種種不協調的因素。
起初她以為這是由于自己過于敏感。
後來經過細心觀察得出了明确的結論——不是。
妹妹有一次無意識地對她說:“姐,自從你返城後,咱們家飯桌旁的笑談少了,母親無憂無慮的時候少了,爸爸吹黑管的時候少了,倩倩來的次數少了,哥哥呆在家裡的時候少了。
我呢,向爸爸媽媽撒嬌的時候少了。
怕惹爸爸媽媽煩!”妹妹的話更進一步證實了她得出的結論。
她在北大荒的時候,确信全家人中,母親是最愛她的。
因為母親給她寫的信最多,每一封信都很長,從工作到生活,從身體到個人問題,甚至包括女性的生理衛生常識,方方面面,周周到到,每一封信中都充滿了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母親對自己女兒的深愛。
那時她常想,要是有整整一年的時間能天天呆在母親身邊多好!母親肯定會将自己當成一個小女孩去愛的。
興許還會引起妹妹的嫉妒呢!如今終于返城了,終于生活在母親身邊了,她所切身感受到的,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從她踏進家門的那一時刻起,她認為母親就是将她當成一個難以嫁出去的老姑娘看待的,而不是什麼小女孩!關于小女孩的一切一切的想象,原來不過是她自己編織的美好而天真的童話!她頂不能忍受的,就是母親不失時機地用“個人問題”折磨她。
是的,她簡直認為,誰與她談她的個人問題,誰就等于是在無情地折磨她。
好比有一個人經常用手指甲刮玻璃,發出刺耳的聲音使她難以忍受一樣,形成了某種條件反射。
以至于這個人隻消伸出手指,作刮什麼的微小動作,她就要立刻捂上耳朵。
她明白,如果她在一年之内不能找到一個被女人們統稱為“丈夫”的男人,母親就會覺得她是這個家庭之中一個不成體統的成員。
兩年之内也不能,母親就會覺得她不但不成體統,而且有礙觀瞻了。
三年之内還不能,母親就會覺得她的存在簡直是家庭的羞恥而厭棄她的。
不,我絕不會在家裡生活三年之久的!她常這麼想。
她已暗暗下了決心,一有工作,就離開家庭。
她甯肯去住任何單位的女工集體宿舍,不管條件多麼低劣!她不明白,兒子難娶,母親們心裡會覺得負疚;女兒難嫁,母親們心裡會感到煩愁。
這乃是所有母親們的通病,這乃是母親們對自己女兒們特殊的責任感的質變,是母愛對兒子與對女兒們不同的演化。
有時她真想高聲對母親嚷叫:“我的‘個人’問題,與你有何相幹?沒有男人愛我,難道是我的罪過?!” 弟弟原本也是非常愛她的。
記得有一年春節前,她寫信告訴家裡,因為種種緣故,不能探家了。
弟弟回信中寫道:“我一定去北大荒,和你一塊兒過春節!”她要再回一封信,打消弟弟的念頭。
可信還沒寫,弟弟一天下午突然出現在她面前了。
那時弟弟還沒轉業,弟弟一見面就對她說:“姐,我隻有半個月的假。
全家人中我最想念的就是你!所以我甯願不在家裡過春節,也要到北大荒來和你一塊兒過春節!我早就想知道我的姐姐在北大荒是怎樣生活的了!如今我終于可以親眼見到了。
往後我一有機會,還要到北大荒來看你!……”弟弟給她帶來了許多衣物、好吃的東西和營養品,使她又激動又感動地摟抱着弟弟哭了…… 可是返城不久,她便狠狠打了弟弟一記耳光。
就是那一記耳光,傷了姐弟之間的感情。
她卻并不後悔,因為弟弟侮辱了她。
那天,她在家裡煩悶得閑呆不住,就離開家,到公園去看冰雕,接着去看電影。
電影沒看完,又離開影院到江邊去獨自徘徊了許久。
回到家中,剛走入自己的房間,躺到床上,弟弟就推開了她的房門,連門也不敲一下。
弟弟手指夾着香煙,身子斜靠門框,望着她,似乎有什麼話欲對她說,又希望她能夠看出這一點,主動找個話題與他交談。
她當時卻不願與任何人交談任何話題。
她覺得身體很疲憊,更準确地說,是精神很疲憊。
她扭頭看了弟弟一眼,皺起眉說:“别在我屋裡抽煙,我讨厭煙味!” 她這句話,實際上等于對弟弟下了逐客令,雖然她并沒有這個本意。
弟弟倒也未表示出明顯的不悅。
恰恰相反,弟弟竟認為她那句話也算是一個話題,走至她跟前,笑道:“姐你幹嗎對我這麼反感呢?” 她說:“我反感的是煙味!” 弟弟說:“你自己明明也抽煙嘛!我有好幾次發現你背着爸爸媽媽偷偷抽煙了!” 她不願再多說什麼,就翻過身去,閉上眼睛佯裝睡覺。
弟弟繞到了床這邊,繼續站在她跟前說:“姐你怎麼忘了,我昨天不是叮囑過你,今天我的一些朋友要到家裡來認識認識你,和你談談嗎?你也答應了。
可是今天人家都來了,你卻不在家,讓我的朋友們白等了你兩個多小時!……” 她不睜開眼睛,也不說話,希望弟弟立刻離開她的房間,使她心裡感到安靜一會兒。
弟弟卻接着說:“姐,你知道社會上有些人如何議論你們返城知青麼?說你們是狂熱的一代、缺少文化知識的一代、自作自受的一代!說你們的命運并不值得同情,是曆史對一代紅衛兵的懲罰!說許多入了黨,當過領導者的女知青,是‘賣身黨員’,‘賣身幹部’,是用肉體換取政治資本的女性,找老婆都不能找你們這樣……” 不待弟弟說完,她猛地躍起,狠狠扇了弟弟一記耳光! 弟弟捂着臉,吃驚地看着她。
她憤怒得胸脯大起大伏,一指房門,喝道:“你給我出去!你今後再對我說這類話,我就把你當仇人!……” 弟弟的手仍捂在臉上,向房門退去。
退至門口,站住了,大聲說:“姐,我記着你這一記耳光,爸爸媽媽也沒打過我耳光!難道你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安排我的朋友們和你認識和你交談嗎?就是要讓他們了解你!讓他們知道他們耳聞的那些話不對!我姚明輝的姐姐就不是那樣的女知青!可你打我!……” 從那一天起,一個多星期内,弟弟不跟她說話。
她并未向弟弟賠禮認錯。
弟弟說的那些話應該還以一記耳光!雖然弟弟的願望是良好的,但那些話已像盆髒水潑到她心裡去了,不是良好的願望所能沖刷幹淨的。
隻有妹妹對她的愛一如從前。
沒增添什麼新内容,也沒減少什麼舊内容。
因為全家人中似乎隻有妹妹尚未覺得應該對她這個姐姐盡什麼義務。
無論是替她物色能做姐夫的男人,還是為她而企圖向别人證明什麼。
也隻有妹妹對她的愛使她感到更親近更自然。
既不必慚愧,也不必報償。
但卻不屬于她所真正需要真正渴求的感情。
感情——在這方面她還能産生什麼奢望呢?唯願有一個人能夠自己理解她而已!還會有誰呢?還寄托于誰呢?…… 她目不轉睛地望着父親,心裡在暗暗說:爸爸,您今晚與我認真交談一次吧!放下您的一切工作!我多麼希望您能真正理解您這個已過了三十歲生日,還沒有工作,也沒有希望嫁出去的女兒啊!…… 父親走到了她身旁,低頭凝視着她,問:“為什麼不願和我們商議?” 為什麼?究竟為什麼呢?因為她覺得自己在城市這個巨大的棋盤上,不過是一個還沒刻上字的棋子而已。
她将是什麼?她無法預想到。
不錯,她可以成為走“田”的“象”,走“日”的“馬”,走直線的“車”,隔子飛躍的“炮”,但這樣她就得依靠父母的手去移動自己!隻有作“卒”,作“兵”,她才是她自己。
十一年之中,雖然很難,雖然也受人擺布過,但生活的道路,畢竟是自己走過來的!由普通知青,而班長,而排長,而副指導員,而指導員,而教導員。
她不願丢了自己,成為握在父母手中一個舉棋不定的棋子。
一個當過教導員的女兒的自尊心,無法接受如此被動的現實! 她剛愎地回答父親:“因為我已經三十歲了。
” “三十歲就不再是女兒了?” “是女兒。
但也是一個女人了。
” “你得到報考表了?” 她點了點頭,随即又搖了搖頭。
她今天到師範學院去得非常早,所以僥幸獲得了一張報考表。
往校外騎自行車時,在一條甬路上,有一個人低頭走在她前邊。
她不斷按鈴,那人卻不讓路。
不知是耳聾,還是裝聽不見。
結果她撞倒了那人,自己也随車摔倒在雪地上。
兩人爬起後都欲發火,卻同時認出了對方。
那人是姚守義。
她對他并無好感。
在徐淑芳的婚禮上,他給她留下了一個“幫兇”的印象。
她頂憎惡協同别人作惡的人。
所以她理直氣壯地問:“在你聽來,自行車鈴聲是音樂吧?” 他一邊拍打身上的雪,一邊說:“對不起,我沒聽到任何聲音,這座城市對我像他媽的一片大沙漠!” 她的心為之一動,因為她也頗有同感。
她扶起自行車,推着走了幾步,忍不住站下,回頭又問:“你也來報考?” “碰碰運氣。
” “得到報考表了?” “運氣被别人搶去了!” “有把握考上嗎?” “什麼意思?取笑我?”他怒目而視了,大聲說:“我不信這麼多返城待業知青都是有把握考上的!你取笑我也就是取笑他們大家!”他擡起手臂,朝聚集在操場上的人群一指。
“你誤會了……”她想解釋。
“我和你有什麼誤會?你過去是教導員,如今是市長的女兒!我過去是臭知青,如今還是臭知青!等你當了什麼科長處長的時候,老子說不定仍是個無業遊民呢!沒工夫和你閑扯淡,分道揚镳吧!” 他轉身往另一條甬路大步走去。
“站住!”她猛喝一聲。
他扭頭看着她,用嘲諷的語調說:“教導員同志要開始教導人了麼?别忘了老子現在是黨政軍三不管!” 她推着自行車走到他跟前,從兜裡掏出折得方方正正的報考表,塞在他那件兵團黃棉襖的兩顆鈕扣之間。
他那件破而髒的黃棉襖也隻剩下兩顆鈕扣了。
他低頭看了一眼,又擡頭看她,冷笑着說:“市長的女兒在好善樂施嗎?” “機會均等,生活才算公平!”她一說完,就跨上了自行車…… “為什麼又點頭,又搖頭?”父親不解地問。
“得到了報考表,但給别人了。
”她低聲回答,輕輕歎了口氣。
父親說:“既然已經給别人了,也就不必沮喪懊悔。
你不要因待業而煩惱,我和你媽媽不是都對你保證過麼?會為你安排一個理想的工作的。
你不是缺少機會,而是缺少耐心!” 她在心裡對父親說:“爸爸,我明白這一點。
我太明白了!與任何一個返城知青相比,我都是擁有最多機會的人。
你和媽媽為我創造的種種機會!機會多了,人就沒有了失去機會的遺憾,同時也就沒有了自己捕捉到并把握住機會的感奮和自信!我可以自己捕捉到的機會在哪兒呢?在哪兒啊!……” 父親也是這麼不理解她。
她想哭。
“爸爸,我是不是不應該返城?三十歲了,還讓你們為我分心!”她仰起臉望着父親,是在問父親,也是在問自己。
“别這麼想,爸爸媽媽對你有責任。
你媽媽考慮的不過隻是你的就業問題。
我是一市之長,要考慮二十幾萬返城知青的就業問題啊!二十幾萬……” 父親也歎起氣來。
她有些憐憫父親了。
她知道,僅僅就這二十幾萬返城待業知青,也足以使父親感到市長不好當了。
她側着頭,将臉貼在父親手背上,又喃喃地說:“爸爸,今天晚上都是我不好,讓您和媽媽産生不快了。
可是我真希望您作為我的父親,作為市長,不但能理解我,也能理解所有的返城待業
“唔?……”父親端着飯碗一怔,立刻追問:“多少人?” “兩千多人。
”母親一邊回答,一邊夾了一筷子豆芽拌在飯裡。
父親緩緩放下了碗,又問:“知道為什麼嗎?” “什麼也不因為,就是要鬧點事兒呗!”母親說着,又夾了一些豆芽拌在飯裡,細嚼慢咽。
父親額頭上現出了三道深深的皺紋。
弟弟和妹妹不在家,晚飯桌上缺少了許多話題。
三個人從一開始端起飯碗就各自埋頭吃飯,沒交談什麼。
也許母親僅僅是因為不習慣這種飯桌上的沉默,才随口引起了一個話題。
顯然,這個話題給父親帶來的并不是輕松愉快。
母親看了父親一眼,奇怪地問:“你怎麼不吃了?菜不對口味?我吃着這豆芽阿姨炒得不錯!” 父親仿佛沒聽見母親的話,額頭上的皺紋更加深了。
姚玉慧覺得很有必要對母親的話加以糾正,說:“爸爸,媽媽剛才講的不符合事實。
不是他們想要鬧點事,實在是事出有因。
” 母親吃完了那碗飯,正欲盛湯,剛伸手去拿瓷勺,聽她這麼說,将手縮回來了,瞧着她問:“因為你也是返城知青,就要替他們辯護嗎?” 父親對母親作了一個阻止的手勢,然後注視着她,期待她接着說下去。
她知道自己再說什麼,定會使母親更加不高興。
但她還是想說。
于是她說:“印了一千五百張報考表,結果隻發了半數多一點,其餘的不知發到何處去了。
返城待業知青們對此提出質疑……” “這有什麼可提出質疑的?”母親打斷她的話,與她進行辯論似的說:“招考對象,包括返城知青,但不限于返城知青!以什麼形式發,發給哪些符合年齡條件的人不一樣?再說,就是一千五百張報考表全部都發給了你們返城知青,不還是隻錄取一百五十名嗎?能解決二十多萬返城知青的就業問題嗎?……” 姚玉慧不願同母親展開辯論,不做聲了。
冷靜想一想,她覺得母親的話并非完全沒有道理。
一百五十對于二十多萬說來,無疑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這很不一樣。
”始終沉思默想着的父親終于開口了:“返城知識青年們,應該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各種途徑的就業機會。
你是教育廳的幹部,有義務向教育廳反映這件事,請教育廳派人調查這件事,有什麼錯誤,要嚴肅糾正!” “怎麼?這意味着市長同志對我們省教育廳的指示嗎?”母親頓時沉下了臉。
“我是市長,當然管不了省教育廳。
既然這次招考是省教育廳進行的,引起了全市那麼多返城待業知青的不滿,我這個市長,總還有向省教育廳提意見的一點權力吧?”父親不動聲色地說。
母親一下子站了起來:“那就請你這位市長同志鄭重其事地提書面意見,明天派你的秘書送到省教育廳來!” “完全可以。
”父親的語氣也強硬了。
“你!……”母親難以承受地瞪着父親,一時說不出話,突然推開椅子,兩眼盈淚地離開了。
桌旁隻剩下了父女倆。
姚玉慧内疚地望着坐在對面的父親。
她非常後悔,覺得父母之間的不快,完全是由于自己的話引起的。
父親則對于母親的離去無動于衷,站起身若有所思地踱來踱去。
父親終于止步,向她側轉身,盯着她問:“你怎麼比你母親知道得還具體?” 她誠實地回答:“我今天到師範學院去了。
” “去幹什麼?”父親追問。
她猶豫片刻,依然誠實地回答:“我也想報考。
” “你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和我,或者和你母親商議一下呢?” “我不願和你們商議。
” 一句更加誠實的話。
她想:無論父親聽了我的話多麼不高興,我今晚都要對父親說實話。
絕不用半句假話欺騙他!她早就盼望着能有一個機會,向父親敞開心扉地長談一次了。
返城後,她常常感到,自己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種種不協調的因素。
起初她以為這是由于自己過于敏感。
後來經過細心觀察得出了明确的結論——不是。
妹妹有一次無意識地對她說:“姐,自從你返城後,咱們家飯桌旁的笑談少了,母親無憂無慮的時候少了,爸爸吹黑管的時候少了,倩倩來的次數少了,哥哥呆在家裡的時候少了。
我呢,向爸爸媽媽撒嬌的時候少了。
怕惹爸爸媽媽煩!”妹妹的話更進一步證實了她得出的結論。
她在北大荒的時候,确信全家人中,母親是最愛她的。
因為母親給她寫的信最多,每一封信都很長,從工作到生活,從身體到個人問題,甚至包括女性的生理衛生常識,方方面面,周周到到,每一封信中都充滿了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母親對自己女兒的深愛。
那時她常想,要是有整整一年的時間能天天呆在母親身邊多好!母親肯定會将自己當成一個小女孩去愛的。
興許還會引起妹妹的嫉妒呢!如今終于返城了,終于生活在母親身邊了,她所切身感受到的,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從她踏進家門的那一時刻起,她認為母親就是将她當成一個難以嫁出去的老姑娘看待的,而不是什麼小女孩!關于小女孩的一切一切的想象,原來不過是她自己編織的美好而天真的童話!她頂不能忍受的,就是母親不失時機地用“個人問題”折磨她。
是的,她簡直認為,誰與她談她的個人問題,誰就等于是在無情地折磨她。
好比有一個人經常用手指甲刮玻璃,發出刺耳的聲音使她難以忍受一樣,形成了某種條件反射。
以至于這個人隻消伸出手指,作刮什麼的微小動作,她就要立刻捂上耳朵。
她明白,如果她在一年之内不能找到一個被女人們統稱為“丈夫”的男人,母親就會覺得她是這個家庭之中一個不成體統的成員。
兩年之内也不能,母親就會覺得她不但不成體統,而且有礙觀瞻了。
三年之内還不能,母親就會覺得她的存在簡直是家庭的羞恥而厭棄她的。
不,我絕不會在家裡生活三年之久的!她常這麼想。
她已暗暗下了決心,一有工作,就離開家庭。
她甯肯去住任何單位的女工集體宿舍,不管條件多麼低劣!她不明白,兒子難娶,母親們心裡會覺得負疚;女兒難嫁,母親們心裡會感到煩愁。
這乃是所有母親們的通病,這乃是母親們對自己女兒們特殊的責任感的質變,是母愛對兒子與對女兒們不同的演化。
有時她真想高聲對母親嚷叫:“我的‘個人’問題,與你有何相幹?沒有男人愛我,難道是我的罪過?!” 弟弟原本也是非常愛她的。
記得有一年春節前,她寫信告訴家裡,因為種種緣故,不能探家了。
弟弟回信中寫道:“我一定去北大荒,和你一塊兒過春節!”她要再回一封信,打消弟弟的念頭。
可信還沒寫,弟弟一天下午突然出現在她面前了。
那時弟弟還沒轉業,弟弟一見面就對她說:“姐,我隻有半個月的假。
全家人中我最想念的就是你!所以我甯願不在家裡過春節,也要到北大荒來和你一塊兒過春節!我早就想知道我的姐姐在北大荒是怎樣生活的了!如今我終于可以親眼見到了。
往後我一有機會,還要到北大荒來看你!……”弟弟給她帶來了許多衣物、好吃的東西和營養品,使她又激動又感動地摟抱着弟弟哭了…… 可是返城不久,她便狠狠打了弟弟一記耳光。
就是那一記耳光,傷了姐弟之間的感情。
她卻并不後悔,因為弟弟侮辱了她。
那天,她在家裡煩悶得閑呆不住,就離開家,到公園去看冰雕,接着去看電影。
電影沒看完,又離開影院到江邊去獨自徘徊了許久。
回到家中,剛走入自己的房間,躺到床上,弟弟就推開了她的房門,連門也不敲一下。
弟弟手指夾着香煙,身子斜靠門框,望着她,似乎有什麼話欲對她說,又希望她能夠看出這一點,主動找個話題與他交談。
她當時卻不願與任何人交談任何話題。
她覺得身體很疲憊,更準确地說,是精神很疲憊。
她扭頭看了弟弟一眼,皺起眉說:“别在我屋裡抽煙,我讨厭煙味!” 她這句話,實際上等于對弟弟下了逐客令,雖然她并沒有這個本意。
弟弟倒也未表示出明顯的不悅。
恰恰相反,弟弟竟認為她那句話也算是一個話題,走至她跟前,笑道:“姐你幹嗎對我這麼反感呢?” 她說:“我反感的是煙味!” 弟弟說:“你自己明明也抽煙嘛!我有好幾次發現你背着爸爸媽媽偷偷抽煙了!” 她不願再多說什麼,就翻過身去,閉上眼睛佯裝睡覺。
弟弟繞到了床這邊,繼續站在她跟前說:“姐你怎麼忘了,我昨天不是叮囑過你,今天我的一些朋友要到家裡來認識認識你,和你談談嗎?你也答應了。
可是今天人家都來了,你卻不在家,讓我的朋友們白等了你兩個多小時!……” 她不睜開眼睛,也不說話,希望弟弟立刻離開她的房間,使她心裡感到安靜一會兒。
弟弟卻接着說:“姐,你知道社會上有些人如何議論你們返城知青麼?說你們是狂熱的一代、缺少文化知識的一代、自作自受的一代!說你們的命運并不值得同情,是曆史對一代紅衛兵的懲罰!說許多入了黨,當過領導者的女知青,是‘賣身黨員’,‘賣身幹部’,是用肉體換取政治資本的女性,找老婆都不能找你們這樣……” 不待弟弟說完,她猛地躍起,狠狠扇了弟弟一記耳光! 弟弟捂着臉,吃驚地看着她。
她憤怒得胸脯大起大伏,一指房門,喝道:“你給我出去!你今後再對我說這類話,我就把你當仇人!……” 弟弟的手仍捂在臉上,向房門退去。
退至門口,站住了,大聲說:“姐,我記着你這一記耳光,爸爸媽媽也沒打過我耳光!難道你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安排我的朋友們和你認識和你交談嗎?就是要讓他們了解你!讓他們知道他們耳聞的那些話不對!我姚明輝的姐姐就不是那樣的女知青!可你打我!……” 從那一天起,一個多星期内,弟弟不跟她說話。
她并未向弟弟賠禮認錯。
弟弟說的那些話應該還以一記耳光!雖然弟弟的願望是良好的,但那些話已像盆髒水潑到她心裡去了,不是良好的願望所能沖刷幹淨的。
隻有妹妹對她的愛一如從前。
沒增添什麼新内容,也沒減少什麼舊内容。
因為全家人中似乎隻有妹妹尚未覺得應該對她這個姐姐盡什麼義務。
無論是替她物色能做姐夫的男人,還是為她而企圖向别人證明什麼。
也隻有妹妹對她的愛使她感到更親近更自然。
既不必慚愧,也不必報償。
但卻不屬于她所真正需要真正渴求的感情。
感情——在這方面她還能産生什麼奢望呢?唯願有一個人能夠自己理解她而已!還會有誰呢?還寄托于誰呢?…… 她目不轉睛地望着父親,心裡在暗暗說:爸爸,您今晚與我認真交談一次吧!放下您的一切工作!我多麼希望您能真正理解您這個已過了三十歲生日,還沒有工作,也沒有希望嫁出去的女兒啊!…… 父親走到了她身旁,低頭凝視着她,問:“為什麼不願和我們商議?” 為什麼?究竟為什麼呢?因為她覺得自己在城市這個巨大的棋盤上,不過是一個還沒刻上字的棋子而已。
她将是什麼?她無法預想到。
不錯,她可以成為走“田”的“象”,走“日”的“馬”,走直線的“車”,隔子飛躍的“炮”,但這樣她就得依靠父母的手去移動自己!隻有作“卒”,作“兵”,她才是她自己。
十一年之中,雖然很難,雖然也受人擺布過,但生活的道路,畢竟是自己走過來的!由普通知青,而班長,而排長,而副指導員,而指導員,而教導員。
她不願丢了自己,成為握在父母手中一個舉棋不定的棋子。
一個當過教導員的女兒的自尊心,無法接受如此被動的現實! 她剛愎地回答父親:“因為我已經三十歲了。
” “三十歲就不再是女兒了?” “是女兒。
但也是一個女人了。
” “你得到報考表了?” 她點了點頭,随即又搖了搖頭。
她今天到師範學院去得非常早,所以僥幸獲得了一張報考表。
往校外騎自行車時,在一條甬路上,有一個人低頭走在她前邊。
她不斷按鈴,那人卻不讓路。
不知是耳聾,還是裝聽不見。
結果她撞倒了那人,自己也随車摔倒在雪地上。
兩人爬起後都欲發火,卻同時認出了對方。
那人是姚守義。
她對他并無好感。
在徐淑芳的婚禮上,他給她留下了一個“幫兇”的印象。
她頂憎惡協同别人作惡的人。
所以她理直氣壯地問:“在你聽來,自行車鈴聲是音樂吧?” 他一邊拍打身上的雪,一邊說:“對不起,我沒聽到任何聲音,這座城市對我像他媽的一片大沙漠!” 她的心為之一動,因為她也頗有同感。
她扶起自行車,推着走了幾步,忍不住站下,回頭又問:“你也來報考?” “碰碰運氣。
” “得到報考表了?” “運氣被别人搶去了!” “有把握考上嗎?” “什麼意思?取笑我?”他怒目而視了,大聲說:“我不信這麼多返城待業知青都是有把握考上的!你取笑我也就是取笑他們大家!”他擡起手臂,朝聚集在操場上的人群一指。
“你誤會了……”她想解釋。
“我和你有什麼誤會?你過去是教導員,如今是市長的女兒!我過去是臭知青,如今還是臭知青!等你當了什麼科長處長的時候,老子說不定仍是個無業遊民呢!沒工夫和你閑扯淡,分道揚镳吧!” 他轉身往另一條甬路大步走去。
“站住!”她猛喝一聲。
他扭頭看着她,用嘲諷的語調說:“教導員同志要開始教導人了麼?别忘了老子現在是黨政軍三不管!” 她推着自行車走到他跟前,從兜裡掏出折得方方正正的報考表,塞在他那件兵團黃棉襖的兩顆鈕扣之間。
他那件破而髒的黃棉襖也隻剩下兩顆鈕扣了。
他低頭看了一眼,又擡頭看她,冷笑着說:“市長的女兒在好善樂施嗎?” “機會均等,生活才算公平!”她一說完,就跨上了自行車…… “為什麼又點頭,又搖頭?”父親不解地問。
“得到了報考表,但給别人了。
”她低聲回答,輕輕歎了口氣。
父親說:“既然已經給别人了,也就不必沮喪懊悔。
你不要因待業而煩惱,我和你媽媽不是都對你保證過麼?會為你安排一個理想的工作的。
你不是缺少機會,而是缺少耐心!” 她在心裡對父親說:“爸爸,我明白這一點。
我太明白了!與任何一個返城知青相比,我都是擁有最多機會的人。
你和媽媽為我創造的種種機會!機會多了,人就沒有了失去機會的遺憾,同時也就沒有了自己捕捉到并把握住機會的感奮和自信!我可以自己捕捉到的機會在哪兒呢?在哪兒啊!……” 父親也是這麼不理解她。
她想哭。
“爸爸,我是不是不應該返城?三十歲了,還讓你們為我分心!”她仰起臉望着父親,是在問父親,也是在問自己。
“别這麼想,爸爸媽媽對你有責任。
你媽媽考慮的不過隻是你的就業問題。
我是一市之長,要考慮二十幾萬返城知青的就業問題啊!二十幾萬……” 父親也歎起氣來。
她有些憐憫父親了。
她知道,僅僅就這二十幾萬返城待業知青,也足以使父親感到市長不好當了。
她側着頭,将臉貼在父親手背上,又喃喃地說:“爸爸,今天晚上都是我不好,讓您和媽媽産生不快了。
可是我真希望您作為我的父親,作為市長,不但能理解我,也能理解所有的返城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