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十九歲的老姑娘了,受到全家每一個人的關心和照料,仿佛成了一個剛從醫院裡接回來的大難不死的小女孩。
坐在床上吃夾腸面包,喝牛奶咖啡,神仙過的日子! 妹妹仍趴在床上翻着《簡·愛》,一邊翻一邊問:“姐,你喜歡這本書嗎?”書中,劃滿了紅筆道和黑筆道,顯然不知有多少像妹妹一樣年齡的少男少女們的指紋留在每一頁上了。
那些硬直的或波狀的筆道表明了他們精神的饑渴。
她已吃完了面包,将喝剩的牛奶咖啡兌在一隻杯子裡,一小口一小口地細細品着那種甜中帶苦的味道。
聽了妹妹的話,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從小學五年級起,它就是我的枕邊之物了。
” “但是這些話你當時怎樣理解的呢?”妹妹發問後,輕聲讀了起來,“‘如果自尊心和環境需要,我可以一個人生活。
我不必出賣靈魂去換取幸福。
我生來就有一個寶庫,讓我能夠活着,哪怕一切外在的樂趣會給剝奪,或者隻用我出不起的代價,才能獲得。
’姐姐你第一遍讀的時候就能理解嗎?” 她慢慢放下了杯子,沉思良久,終于搖頭——如果當時就能理解,也許如今内心便不會有這許多苦澀的失落! “還有這段話,都是羅切斯特化裝成一個幹癟老太婆對簡說的……”妹妹又讀了起來:“我兼顧了良心的主張,理智的勸告。
我知道,在奉獻的幸福之杯中,隻要察覺到一點恥辱的渣滓或一絲悔恨的苦味,青春就會立刻逝去,鮮花就會立刻凋謝;而我,并不要犧牲、悲哀、分離——這些不是我的愛好。
我希望培育,不希望損失——希望赢得感激,不希望擠出血泊或淚水;我的收獲必須是在微笑、親熱和甜蜜之中……” “夠了!”她大聲說。
妹妹無比驚訝,擡頭瞧着她:“你的記憶力真好!書上是這麼寫的——破折号,‘夠了,我想我是在一種美妙的……’” “我叫你不要念下去了!”她無端地生起氣來。
“煩了?莫名其妙!”妹妹合上書,仰躺在床上,睜大她那雙少女清澈的眼睛思索着什麼。
她又端起杯,像喝涼水一樣,将甜的苦的一口氣喝了個精光。
“媽媽哭了。
”妹妹自言自語。
“為什麼?”她審訊似的問。
“為你那件襯衣,都快洗透明了。
” “我對它有感情,穿五年多了。
” “媽媽在它上邊撒了幾滴眼淚,就随手把它扔進垃圾箱了。
” “……” “不過爸爸當時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
” “怎麼說?” “一位女教導員的襯衣,如果不穿成漁網就扔了,效果不好!” “你胡說。
” “爸爸就是用的這個詞——效果!不信你今天晚上當面問問他。
” 效果——諷刺誰呢?諷刺自己的女兒?一定要當面問! 她變得那麼敏感,似乎周圍充滿了對自己的不公正的諷刺和挖苦,包括父親和妹妹在内。
“你剛才為什麼要偏偏對我讀書上那兩段話?”她猛轉身俯視着妹妹,惱怒地質問。
“怎麼是偏偏呢?……”妹妹不由得坐了起來,委屈地說,“我天天伺候你,你倒對我這樣!我是随便翻到那一頁,就讀了起來……” “拿走吧!” “什麼?” “這本書!托盤!我還想再躺一會兒!” 妹妹站了起來,不滿地說:“姐姐你别用這種口氣吩咐我!你在家裡可不是教導員,我也不是你的勤務兵!” “住口,我從來沒有過勤務兵!” “那麼你想在家裡補上這點遺憾啰?” “小妹你再跟我耍貧嘴,我可真火了啊!” “你已經火了。
可我并沒招你也沒惹你,莫名其妙!”妹妹不悅地端起托盤,夾起書,轉身就走。
妹妹走到門口站住,回頭說:“姐姐你們當時燒掉這本書和許多書的時候,大概沒為我們想過吧?” 她已經躺下了,又騰地坐起來大聲說:“當然為你們想過!怕你們中毒!變成修正主義的接班人!” “謝天謝地,你們沒燒幹淨。
”妹妹聳了一下肩膀,作了個鬼臉,将門用後背頂開一條縫,倒退着擠出去了。
她又閉上了眼睛,希望重新歸複到一種安甯的無夢的睡眠狀态中去,卻不能夠了。
她也的确是有點躺膩了,睡足了。
這幾天,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内,家中隻有她一個人和阿姨。
她每天都躺到九十點鐘,不慌不忙地起床,不慌不忙地梳洗,然後不慌不忙地坐到餐桌旁,等阿姨端上她愛吃的飯菜,不慌不忙地吃。
然後又回到自己的房間,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一會兒書,或者打開錄音機聽一會兒音樂,或者換個房間走動走動,或者到陽台上去站一會兒,然後再接着躺到床上去。
對靜,對床,對舒适,對慵懶,她已經開始養成了一種習慣。
父親每天在她起床之前,就早早地到市委去了。
母親是省教育廳人事處處長,卻起碼比一位女議員的社會活動還要多。
弟弟呢,在她返城的前幾天,才從部隊複員回來,等待安排工作。
或者說,是在耐心地選擇最理想的工作。
他複員前提升為連長。
他認為一個複員的“尉官”有充分的理由要求社會分配給他一個他最理想的工作。
她曾和弟弟交談過幾句,弟弟認為對自己最理想的工作單位是電台、電視台、報社、出版社、話劇團、歌舞團、旅遊局、市委機關。
可見他的理想是很不具體的。
他那麼自信,斷言無論是電台節目編選人,電視節目主持人,記者,編輯,演員,幹部,全能愉快勝任。
倩倩是市話劇團的演員,一個還默默無聞但似乎不久的将來就會名聲大噪、家喻戶曉的演員。
她和弟弟一樣,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到了那時候,我們就會……”弟弟愛說這句話,倩倩也愛說這句話。
仿佛到了某個時候,整個世界都屬于複員尉官和漂亮的瓷娃娃了。
一句自我陶醉的空話。
她想。
然而自己——返城知青,二十九歲的老姑娘,盡管當過教導員但其貌不揚,連能夠說一句陶醉自己的空話的資格都沒有!她真羨慕弟弟和倩倩。
倩倩才二十二歲,弟弟還不滿二十五歲。
僅僅這一點,就足以令她羨慕的了。
年輕和漂亮,這是裝在女性左右衣兜裡的寶貴财富。
她的一個衣兜從來就是空的,另一個衣兜也被時間徹底扒竊了。
在這兩方面,她如今是一個乞丐。
而倩倩的“衣兜”卻是豐滿的,就像她那高聳的迷人的雙乳。
在漂亮的瓷娃娃面前,她常感到無比自卑,如同一個窮光蛋在一個大富翁面前一樣。
弟弟和她形影不離,每天不是關在他的房間裡卿卿我我,相偎相依,便是打扮得超俗脫凡,雙雙外出。
他們仿佛有那麼多可做或籌劃着做的事。
他們仿佛認為,隻有他們自己,才是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
即使在她面前,他們都毫不掩飾他們的優越感。
她甚至覺得,輕狂淺薄在他們身上也有着異乎尋常的魅力。
妹妹在省圖書館工作,也許是由于受工作環境的濡染,迷上了文學。
圖書館離家不遠,妹妹中午回家吃飯。
在短短的吃飯時間裡,妹妹也要喋喋不休地和她大談文學,妹妹相信自己将會成為本市的一位最年輕的女作家。
妹妹能講出本省本市每一位較有名氣的作家的作品,以及他們的種種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
而且不論講到的是老作家還是中青年作家,總是聲明在先:“他是我的朋友……”批評起他們的作品來,就像要求嚴格的中學教師批評糟糕透頂的學生的作文。
母親,在她回到家裡的那天晚上,在那頓為她接風洗塵的豐盛的晚餐桌上,用保證的口吻和态度對她說,她今後的工作,一點也不用她自己去想,父母會替她安排得非常令她滿意的。
她聽從了母親的話,這幾天内盡量不去想工作問題。
對于這樣一個問題,自己能夠不用去想,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但完全不想,卻又做不到。
在心境最散淡最安甯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去想一想。
一個二十九歲的一無專長的其貌不揚的老姑娘,究竟适合做什麼工作呢?弟弟那種種願望,她都不敢妄想。
當工人?從當學徒工開始?那的确很可悲。
當什麼機關或部門的政工幹部,倒是她的本行。
可生産建設兵團的教導員做知識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經驗,就算她頗具這方面的經驗,又有多少适用于城市呢?當老師?她自信還行,但也隻能當小學老師。
中學生她是教不了的。
她有自知之明——初中三年的一切課程,她幾乎忘得一幹二淨。
當售貨員?公共汽車售票員?她無法忍受這樣的下場。
縱然她自甘忍受,可想而知,家人也無法忍受。
首先是母親就必定無法忍受。
她覺得自己好像成了沒有希望推銷出去的廢品。
她看了一下手表,十二點半了。
突然極想離開房間到外面走走,便一下子坐了起來。
返城第一天,飯前洗完澡,穿着家裡預先替她買的一件嶄新浴衣走出浴室,她就再也沒有見過她穿回來的那身衣服。
它們永遠地被從她的生活中“掃地出門”了。
她現在穿的這身衣服,從裡至外,都是母親預先為她買的。
她剛要下床,一眼發現床頭櫃上放着一雙嶄新的、樣式美觀的、高跟的棕色靴子。
靴下壓着一頁紙。
她拿起靴子,看那頁紙,見上面寫着這樣幾行字:姐,這雙靴子是我給你買的。
我知道你不喜歡棕色,但我猶豫再三,還是給你買了一雙棕色的,沒買黑色的,因為黑色也許會使你聯想到北大荒的土地。
我希望你永遠忘掉北大荒,永遠不再聯想到那個地方…… 看着那幾行字,她又發起呆來。
棕色的,高跟的,活見鬼!她想,她穿上這雙靴子一定會顯得滑稽可笑。
她穿着襪子下了床,彎腰往床底下瞧。
她要尋找到她穿回來的那雙大頭鞋。
她記得她穿回來的那身衣服被“掃地出門”後,放在床底下的大頭鞋還在,沒被發現,可是現在它不見了。
是什麼時候被發現,被“掃地出門”的,她不知道。
這個家是那麼幹淨,母親不允許任何有礙觀瞻的東西存在。
她又緩緩坐在床上了,茫然地瞧着那雙靴子。
棕色的……高跟的……活見鬼! 那雙靴子像兩隻松鼠睥睨着她。
她恨不得将它們撕碎! 在這個家裡,在她身上,任何從北大荒帶回來的東西都沒有了。
母親和妹妹仿佛是在幫助一個獲釋的囚徒斬斷與監牢有關的一切聯想。
又一次“脫胎換骨”麼? 她覺得生活真他媽的荒謬! 十一年前,她按照生活對她的要求,去“脫胎換骨”。
十一年後,又得再來一次! “脫胎換骨”就那麼好玩麼?讓覺得無所謂的人試試看! 可是那兩隻“松鼠”和她穿回來的那雙大頭鞋相比,又是那麼美觀,那麼高雅,仿佛具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吸引她欣賞它們,誘惑她穿上它們。
隻有女性某些時候才會對一雙鞋産生那樣一種被吸引被誘惑的心理。
她使勁踢腿,将穿在腳上的兩隻紫絨拖鞋甩到壁爐前一隻,門口一隻。
然而拿起一隻靴子,對它懷有股報複般的仇恨,向後仰着身子,用力往腳上套。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無奈穿不到腳上去。
她将靴子咚地一聲摔在地上,才發現靴腰上是有拉鎖的。
毫不費力地穿到腳上,很合腳,不大不小,不肥不瘦。
在房間裡小心翼翼地走了幾個來回,說不出是種什麼體驗,自我感覺并不良好,覺得變成了一個小腳老太婆似的。
這是她生平第一次穿高跟皮鞋。
皮鞋她是穿過不少雙的。
上幼兒園的時候穿過皮鞋,上小學的時候穿過皮鞋,上中學的時候也穿過皮鞋。
從前媽媽總是要使自己女兒的穿着與一位市長女兒的身份相稱。
記得她在中學第一次穿上一雙黑色的樣式很普通的皮鞋時,引起班裡不少女同學的羨慕,甚至是嫉妒。
剛剛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六十年代初的中學生們,他們的穿着和現在的中學生相比,是多麼的寒酸啊! 她仿佛站在兩個高高的支點上,失去了穿着大頭鞋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
她邁着小腳老太婆那種步子,一扭一拐地走到立櫃前。
每走一步,都要不由自主地擺動雙臂調整身體平衡。
棕色的……高跟的……他媽的! 她站在壁櫥的穿衣鏡前,端詳着自己,像面對一個陌生的女子一樣,竟有些不敢自認。
這個穿着一件金黃色的高領毛衣(倩倩送給她的)、熨線筆直呢子褲的形象,就是我麼? 還有這雙棕色的、高跟的皮靴! 這哪裡是我呢! 她又往鏡前邁了一小步,更細心地觀察鏡子裡的形象,要判斷出鏡子裡那個形象究竟是不是自己似的。
由于心境從來沒有像這幾天中這麼散淡安甯過,由于從來沒有接連這麼多天足足地睡過懶覺,由于每天可以用溫水洗臉,由于可以不怕被人議論地往臉上擦高級的護膚霜,她的臉上被北大荒冬季的寒風和夏季的炎日所吹曬皺了的表皮,好像褪去了。
臉變得白皙了些,也容光煥發了些,雙唇也似乎變得紅潤了些。
我也許并不像我自己認為的那麼不好看吧?她自我安慰地想。
生産建設兵團教導員那種嚴肅的,随時準備批評什麼人和事,随時準備進行思想教育的職業性的氣質,如今在她身上是半點也看不出來了。
看得出來的隻是她内心的散淡,神态的慵懶,目光的怅然若失和迷惘。
她不知道,究竟哪一個形象,更是她自己的廬山真面目;哪一個形象,更符合自己,更對頭一點。
她已習慣了那個身為女教導員的自我,盡管這個自我折磨過她,但畢竟是她習慣了的。
她有點不甘于承認鏡子裡那個形象就是自己,有點排斥鏡子裡那個自我,就像蝸牛不願縮進陌生的軀殼一樣。
她心情複雜地轉過身,離開鏡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窗前。
外面在下雪。
雪,城市的雪,歲末的雪,在她心中喚起了一股溫柔。
妹妹唯恐黑色會使她聯想起北大荒的土地。
而這白色竟也促成萬裡翩思! 這是瑞雪啊!瑞雪兆豐年。
離開北大荒的時候,那裡隻下過一場小雪。
但願那裡也開始下大雪了…… 她從衣架上取下件呢大衣披着,輕輕推開落地窗,邁着多少掌握了一點技巧的步子走到陽台上。
雪花很大,潔白而蓬松,飄飄漫漫地,悄無聲息地下着。
陽台扶欄上,積了十幾公分厚的雪。
她攥了一把,覺得手心一陣沁入心肺的冰涼。
這一九七九年最後的一場大雪,下得那麼從容,那麼缱绻。
從陽台上,可以看到那些低矮的屋頂,被雪覆蓋得潔白。
陽台左側,有一棵大樹,樹冠齊陽台高。
雪花在樹枝上繡挂得厚重了,便悄然墜地,像無數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小生靈,不能共存,但願同死,連歎息也不發出。
飄漫的雪花阻擋了她的視線,使稍遠一點的市容變得非常虛幻。
她的目光聚視在一個固定的方向,穿透雪幔,矚望朦胧的天際。
幾天來,她第一次走出房間,直接呼吸到室外的空氣。
空氣仿佛被大雪過濾了,淨化了,那麼新鮮,那麼清冽,驅除了籠罩在她内心裡的慵懶,使她精神為之一爽。
她用奇異的目光觀看周圍的環境。
這是一個幽深而甯寂的大院,兩米多高的水泥圍牆上布滿玻璃刺。
在她家的這幢小樓左側,是車庫,右側是勤雜人員住的一排磚房。
鋪雪的甬路上,除了兩行被雪掩蓋的車轍,再沒有任何痕迹。
甬路兩旁,是剪修齊整的柏樹女牆。
銀白壓着蒼翠,使人賞心悅目。
附近沒有繁華的馬路,聽不到車輛過往之聲和嘈雜的市聲。
高牆外,是一條僻靜的小胡同,一個人影也沒有。
她家原先并不住在這裡,是在她返城前不久才搬來的。
她對這個地方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奇,總的印象很不壞。
這裡像所療養院,她覺得自己的身心都很需要在這麼一種良好的環境裡進行療養。
本市的二十幾萬返城知識青年中,全部從北大荒返城的四十幾萬知識青年中,除她而外,誰能如此得天獨厚?這麼一想,她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真是幸運! 這兒離江邊不遠。
她可以望到冰封的松花江,望到江橋和防洪紀念塔的塔頂。
一列火車正鳴叫着從江橋上通過,車頭噴吐的煙霧,被漫天飛舞的大雪按捺着,不能上升,也難消散,經久地缭繞在橋欄之間。
防洪紀念塔孤立地傲矗于一切建築物之上,像一根熄滅了的大蠟燭。
幾隻鴿子,繞着塔端盤旋。
鴿哨聲時而悠遠時而貼近,雖然單調,卻很悅耳,撩人思緒。
他們都在哪兒呢?她忽然想:城市真是強大,吞沒二十幾萬返城知識青年,如同巨鲸吞沒海面的泡沫一樣!他們可能正在許多不同的屋頂下,像她一樣,平息着返城後最初幾天内的種種激動心情。
北大荒有北大荒的嚴峻性,城市有城市的嚴峻性啊!很難說哪一種嚴峻性小些。
她和他們,這一代人命中注定了,要從一種嚴峻的現實,進入另一種嚴峻的現實。
而接着面臨的,仍是現實的嚴峻性。
上山下鄉——返城待業。
席佛西斯的石頭。
這一代人又滾到了高山下。
她真想大喊一聲:“緊急集合!……”并且想象着,随自己一聲高喊,會不會從那些大街小巷和胡同中,從那些樓房,那些院落,那些棚戶住宅區,奔湧出一批批兵團戰士,集結在她所伫立的這幢樓的陽台下,像在北大荒一樣,聽從她聲音洪亮地頒發命令?…… 但她并沒有喊。
她明白,這種沖動是可笑的,這種想象是荒唐的。
兵團不存在了。
營不存在了。
教導員也不存在了。
好比一台車床,由于所謂機械疲勞而突然解體了,其中的一個部件,即使是很主要的一個部件,便也喪失了存在價值一樣。
北大荒今後需要的,将是具有豐富農業生産經驗的實業者。
而在北大荒的十一年中,生活并未能夠使她成為這樣一個人。
作為一名教導員,她心中那種隐隐的,仿佛有什麼對不起北大荒的内疚,無疑比一般返城知識青年更深些。
然而她并不因自己離開了北大荒感到後悔,正如那些留下的人,經過嚴肅的思考決定留下一樣,她也是經過嚴肅的思考才決定離開的。
一個人,在喪失了存在價值的地方,是很難短時期内重新尋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位置的。
她忍受不了這個。
但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又究竟是哪兒呢? 席佛西斯的石頭。
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塊,這種思想像惡毒的小人一樣對她進行着嘲笑…… 她摸了一下衣兜,很想吸一支煙。
在北大荒,她學會了吸煙。
但搭上返城列車之後,她就暗暗發誓,回到城市,絕不再吸一口煙。
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姑娘,還吸煙的話,可能更加使城市難以容忍! 卻多麼想吸一支煙,哪怕隻吸幾口。
一隻大膽的麻雀不知何時落在陽台扶欄上,縮着頸子,歪着頭,放肆地瞅着她。
從背後傳來一陣旋律優美的音樂,是從弟弟的房間裡傳出來的,想必弟弟和倩倩一道從外面回來了。
突然響起一陣鞭炮聲。
她覓聲望去,見高牆外的一個大雜院門口,有個老頭用竹竿挑着一挂燃爆的鞭炮。
幾個孩子圍住老頭,饒有興趣地觀望。
她這才發現,那大雜院的對開院門上,貼着兩個金色的雙喜字。
一輛黑色的、漆光多處剝落的小汽車,戴花披彩,像一隻童話中的瓢蟲,從街上笨拙地拐入胡同,緩緩行駛。
汽車在貼有字的大雜院門口停住,從院裡湧出一群男女,其中一個打開車門,請出身着西服的新娘子來。
于是兩個手捧點心盒的小女孩就從盒裡抓出一把把彩紙屑,向新娘子劈頭蓋臉亂抛亂撒,一時間滿空散紫翻紅,碎瓣飛舞。
人們亂亂哄哄熱熱鬧鬧地簇擁着新娘子進院去了,隻将司機和他的車撇在院外。
司機厭煩地拂去身上的細碎紙屑,從車頭上一把扯下紅花彩條,毫不惋惜地扔在地上,鑽進汽車,開車走了。
她忽然想到,就要過新年了。
這個日子,是個結婚的好日子。
新婚燕爾加上新年快樂,那将會是一種什麼體驗什麼心境呢?但願自己也能選擇一個好日子結婚…… 這個想法使她不禁苦澀地笑了一下。
她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地站立着,默默地數着一二三四……想用這種自我催眠的辦法,擺脫有關結婚的系列念頭,卻不能夠。
這念頭像一隻蜜蜂或蝴蝶,一嗅到思想花朵的芬芳,就圍繞着不肯飛去了。
她隻有聽憑欲望的風筝,将自己升上幻覺的高空。
她心馳神往,仿佛自己悠悠地飄下了陽台,飄入了那個門上貼着金色字的大雜院。
她恍然覺得自己變成了那個新娘。
而新郎是誰呢?怎麼會是他呢?怎麼會是那個北京小夥子王亞軍呢?…… 那是她當上教導員不久的事,全營連以上幹部在幹訓隊集訓期間,她任集訓隊隊長,五連副連長王亞軍任集訓隊副隊長。
他和她互相配合得很好,他很尊重她。
她生了幾天病,他徒步來回走了一百多裡,回連隊為她取了兩袋北京寄的麥乳精。
集訓結束後,他單獨找到她,對她說:“教導員,配合你工作這一個月裡,我增加了不少工作經驗和組織能力,現在就要分手了,我想和你談談,一塊兒往山下走走好麼?……” 她以異常莊重的表情瞧着他,似乎對他的話進行了一番很嚴肅的思考,才點了一下頭。
她本願放下一位女教導員的不苟言笑的架子,卻放不下來。
她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那張臉當時在他看來是多麼呆闆多麼冷峭。
她和他肩并肩沿着雪徑信步走下山,走入了一片柞樹林。
說不清是他引導着她走到了那裡,還是她引導着他走到了那裡。
柞樹枝扯住了她的頭巾,她差點摔倒,他急忙扶住了她。
仿佛在那一時刻,他們才同時發覺走入了林中。
他們離幹訓隊的營房已經很遠很遠了,他們互相看了一眼,神态都有些不自然起來。
女教導員和一位年輕的副連長,避開人們,來到柞樹林中,若被誰發現了,會怎麼想怎麼說呢?柞樹林顯然不是談工作的最好地方。
當時她忽然想起了中學時代班裡幾個男同學編的下流的順口溜:“一男一女,走在一起,旁邊無人,鑽進樹林……” “我們到公路上去吧!”她急促地說了一句,就撇下他,大步匆匆地朝林外走。
走到公路上後,她四周瞭望,并沒發現一個人影,怦怦跳動的心才漸漸安定。
他低着頭,一聲不響地跟到公路上來了。
他站在她對面,默默地注視着她。
他的胸膛在黃棉襖下起伏着,他的目光是火熱的。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她要求自己低下了頭去。
她感覺到他向自己伸出了一隻手,猛地擡起頭,後退了一步,聲色俱厲地說:“不許這樣!” 他卻隻不過是從她的頭巾上摘下了一片枯葉。
“我覺得,你還是很有工作能力的,對任何工作都充滿熱忱,也很認真,隻是,有時看問題不夠全面,愛急躁,愛發火。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政治路線确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毛主席還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我聽到有的同志背後反映,說你有點翹尾巴了。
比如那一次,因為食堂晚飯開遲了,才耽誤了許多同志的集合時間,可你……” 這番話她早已對他說過一次了,他也很誠懇地接受了她的批評。
她明明知道他此時此刻希望聽到的不是這樣一番話,她明明知道他急切地激動地期待着她說的完全是另外一些話。
她明明從他臉上看出來了,她說的話,他一句也不感興趣。
一句也沒聽進去。
而她,卻偏偏說的是那些話,說的是完全不必走出這麼遠,避開人們說的話!她當時真是暗暗恨透了自己啊!她擺脫不了政治思想工作者那種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口吻。
仿佛不用這種口吻說話,她就不會說話了似的。
她心裡也明明知道,清清楚楚地知道,
坐在床上吃夾腸面包,喝牛奶咖啡,神仙過的日子! 妹妹仍趴在床上翻着《簡·愛》,一邊翻一邊問:“姐,你喜歡這本書嗎?”書中,劃滿了紅筆道和黑筆道,顯然不知有多少像妹妹一樣年齡的少男少女們的指紋留在每一頁上了。
那些硬直的或波狀的筆道表明了他們精神的饑渴。
她已吃完了面包,将喝剩的牛奶咖啡兌在一隻杯子裡,一小口一小口地細細品着那種甜中帶苦的味道。
聽了妹妹的話,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從小學五年級起,它就是我的枕邊之物了。
” “但是這些話你當時怎樣理解的呢?”妹妹發問後,輕聲讀了起來,“‘如果自尊心和環境需要,我可以一個人生活。
我不必出賣靈魂去換取幸福。
我生來就有一個寶庫,讓我能夠活着,哪怕一切外在的樂趣會給剝奪,或者隻用我出不起的代價,才能獲得。
’姐姐你第一遍讀的時候就能理解嗎?” 她慢慢放下了杯子,沉思良久,終于搖頭——如果當時就能理解,也許如今内心便不會有這許多苦澀的失落! “還有這段話,都是羅切斯特化裝成一個幹癟老太婆對簡說的……”妹妹又讀了起來:“我兼顧了良心的主張,理智的勸告。
我知道,在奉獻的幸福之杯中,隻要察覺到一點恥辱的渣滓或一絲悔恨的苦味,青春就會立刻逝去,鮮花就會立刻凋謝;而我,并不要犧牲、悲哀、分離——這些不是我的愛好。
我希望培育,不希望損失——希望赢得感激,不希望擠出血泊或淚水;我的收獲必須是在微笑、親熱和甜蜜之中……” “夠了!”她大聲說。
妹妹無比驚訝,擡頭瞧着她:“你的記憶力真好!書上是這麼寫的——破折号,‘夠了,我想我是在一種美妙的……’” “我叫你不要念下去了!”她無端地生起氣來。
“煩了?莫名其妙!”妹妹合上書,仰躺在床上,睜大她那雙少女清澈的眼睛思索着什麼。
她又端起杯,像喝涼水一樣,将甜的苦的一口氣喝了個精光。
“媽媽哭了。
”妹妹自言自語。
“為什麼?”她審訊似的問。
“為你那件襯衣,都快洗透明了。
” “我對它有感情,穿五年多了。
” “媽媽在它上邊撒了幾滴眼淚,就随手把它扔進垃圾箱了。
” “……” “不過爸爸當時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
” “怎麼說?” “一位女教導員的襯衣,如果不穿成漁網就扔了,效果不好!” “你胡說。
” “爸爸就是用的這個詞——效果!不信你今天晚上當面問問他。
” 效果——諷刺誰呢?諷刺自己的女兒?一定要當面問! 她變得那麼敏感,似乎周圍充滿了對自己的不公正的諷刺和挖苦,包括父親和妹妹在内。
“你剛才為什麼要偏偏對我讀書上那兩段話?”她猛轉身俯視着妹妹,惱怒地質問。
“怎麼是偏偏呢?……”妹妹不由得坐了起來,委屈地說,“我天天伺候你,你倒對我這樣!我是随便翻到那一頁,就讀了起來……” “拿走吧!” “什麼?” “這本書!托盤!我還想再躺一會兒!” 妹妹站了起來,不滿地說:“姐姐你别用這種口氣吩咐我!你在家裡可不是教導員,我也不是你的勤務兵!” “住口,我從來沒有過勤務兵!” “那麼你想在家裡補上這點遺憾啰?” “小妹你再跟我耍貧嘴,我可真火了啊!” “你已經火了。
可我并沒招你也沒惹你,莫名其妙!”妹妹不悅地端起托盤,夾起書,轉身就走。
妹妹走到門口站住,回頭說:“姐姐你們當時燒掉這本書和許多書的時候,大概沒為我們想過吧?” 她已經躺下了,又騰地坐起來大聲說:“當然為你們想過!怕你們中毒!變成修正主義的接班人!” “謝天謝地,你們沒燒幹淨。
”妹妹聳了一下肩膀,作了個鬼臉,将門用後背頂開一條縫,倒退着擠出去了。
她又閉上了眼睛,希望重新歸複到一種安甯的無夢的睡眠狀态中去,卻不能夠了。
她也的确是有點躺膩了,睡足了。
這幾天,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内,家中隻有她一個人和阿姨。
她每天都躺到九十點鐘,不慌不忙地起床,不慌不忙地梳洗,然後不慌不忙地坐到餐桌旁,等阿姨端上她愛吃的飯菜,不慌不忙地吃。
然後又回到自己的房間,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一會兒書,或者打開錄音機聽一會兒音樂,或者換個房間走動走動,或者到陽台上去站一會兒,然後再接着躺到床上去。
對靜,對床,對舒适,對慵懶,她已經開始養成了一種習慣。
父親每天在她起床之前,就早早地到市委去了。
母親是省教育廳人事處處長,卻起碼比一位女議員的社會活動還要多。
弟弟呢,在她返城的前幾天,才從部隊複員回來,等待安排工作。
或者說,是在耐心地選擇最理想的工作。
他複員前提升為連長。
他認為一個複員的“尉官”有充分的理由要求社會分配給他一個他最理想的工作。
她曾和弟弟交談過幾句,弟弟認為對自己最理想的工作單位是電台、電視台、報社、出版社、話劇團、歌舞團、旅遊局、市委機關。
可見他的理想是很不具體的。
他那麼自信,斷言無論是電台節目編選人,電視節目主持人,記者,編輯,演員,幹部,全能愉快勝任。
倩倩是市話劇團的演員,一個還默默無聞但似乎不久的将來就會名聲大噪、家喻戶曉的演員。
她和弟弟一樣,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到了那時候,我們就會……”弟弟愛說這句話,倩倩也愛說這句話。
仿佛到了某個時候,整個世界都屬于複員尉官和漂亮的瓷娃娃了。
一句自我陶醉的空話。
她想。
然而自己——返城知青,二十九歲的老姑娘,盡管當過教導員但其貌不揚,連能夠說一句陶醉自己的空話的資格都沒有!她真羨慕弟弟和倩倩。
倩倩才二十二歲,弟弟還不滿二十五歲。
僅僅這一點,就足以令她羨慕的了。
年輕和漂亮,這是裝在女性左右衣兜裡的寶貴财富。
她的一個衣兜從來就是空的,另一個衣兜也被時間徹底扒竊了。
在這兩方面,她如今是一個乞丐。
而倩倩的“衣兜”卻是豐滿的,就像她那高聳的迷人的雙乳。
在漂亮的瓷娃娃面前,她常感到無比自卑,如同一個窮光蛋在一個大富翁面前一樣。
弟弟和她形影不離,每天不是關在他的房間裡卿卿我我,相偎相依,便是打扮得超俗脫凡,雙雙外出。
他們仿佛有那麼多可做或籌劃着做的事。
他們仿佛認為,隻有他們自己,才是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
即使在她面前,他們都毫不掩飾他們的優越感。
她甚至覺得,輕狂淺薄在他們身上也有着異乎尋常的魅力。
妹妹在省圖書館工作,也許是由于受工作環境的濡染,迷上了文學。
圖書館離家不遠,妹妹中午回家吃飯。
在短短的吃飯時間裡,妹妹也要喋喋不休地和她大談文學,妹妹相信自己将會成為本市的一位最年輕的女作家。
妹妹能講出本省本市每一位較有名氣的作家的作品,以及他們的種種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
而且不論講到的是老作家還是中青年作家,總是聲明在先:“他是我的朋友……”批評起他們的作品來,就像要求嚴格的中學教師批評糟糕透頂的學生的作文。
母親,在她回到家裡的那天晚上,在那頓為她接風洗塵的豐盛的晚餐桌上,用保證的口吻和态度對她說,她今後的工作,一點也不用她自己去想,父母會替她安排得非常令她滿意的。
她聽從了母親的話,這幾天内盡量不去想工作問題。
對于這樣一個問題,自己能夠不用去想,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但完全不想,卻又做不到。
在心境最散淡最安甯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去想一想。
一個二十九歲的一無專長的其貌不揚的老姑娘,究竟适合做什麼工作呢?弟弟那種種願望,她都不敢妄想。
當工人?從當學徒工開始?那的确很可悲。
當什麼機關或部門的政工幹部,倒是她的本行。
可生産建設兵團的教導員做知識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經驗,就算她頗具這方面的經驗,又有多少适用于城市呢?當老師?她自信還行,但也隻能當小學老師。
中學生她是教不了的。
她有自知之明——初中三年的一切課程,她幾乎忘得一幹二淨。
當售貨員?公共汽車售票員?她無法忍受這樣的下場。
縱然她自甘忍受,可想而知,家人也無法忍受。
首先是母親就必定無法忍受。
她覺得自己好像成了沒有希望推銷出去的廢品。
她看了一下手表,十二點半了。
突然極想離開房間到外面走走,便一下子坐了起來。
返城第一天,飯前洗完澡,穿着家裡預先替她買的一件嶄新浴衣走出浴室,她就再也沒有見過她穿回來的那身衣服。
它們永遠地被從她的生活中“掃地出門”了。
她現在穿的這身衣服,從裡至外,都是母親預先為她買的。
她剛要下床,一眼發現床頭櫃上放着一雙嶄新的、樣式美觀的、高跟的棕色靴子。
靴下壓着一頁紙。
她拿起靴子,看那頁紙,見上面寫着這樣幾行字:姐,這雙靴子是我給你買的。
我知道你不喜歡棕色,但我猶豫再三,還是給你買了一雙棕色的,沒買黑色的,因為黑色也許會使你聯想到北大荒的土地。
我希望你永遠忘掉北大荒,永遠不再聯想到那個地方…… 看着那幾行字,她又發起呆來。
棕色的,高跟的,活見鬼!她想,她穿上這雙靴子一定會顯得滑稽可笑。
她穿着襪子下了床,彎腰往床底下瞧。
她要尋找到她穿回來的那雙大頭鞋。
她記得她穿回來的那身衣服被“掃地出門”後,放在床底下的大頭鞋還在,沒被發現,可是現在它不見了。
是什麼時候被發現,被“掃地出門”的,她不知道。
這個家是那麼幹淨,母親不允許任何有礙觀瞻的東西存在。
她又緩緩坐在床上了,茫然地瞧着那雙靴子。
棕色的……高跟的……活見鬼! 那雙靴子像兩隻松鼠睥睨着她。
她恨不得将它們撕碎! 在這個家裡,在她身上,任何從北大荒帶回來的東西都沒有了。
母親和妹妹仿佛是在幫助一個獲釋的囚徒斬斷與監牢有關的一切聯想。
又一次“脫胎換骨”麼? 她覺得生活真他媽的荒謬! 十一年前,她按照生活對她的要求,去“脫胎換骨”。
十一年後,又得再來一次! “脫胎換骨”就那麼好玩麼?讓覺得無所謂的人試試看! 可是那兩隻“松鼠”和她穿回來的那雙大頭鞋相比,又是那麼美觀,那麼高雅,仿佛具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吸引她欣賞它們,誘惑她穿上它們。
隻有女性某些時候才會對一雙鞋産生那樣一種被吸引被誘惑的心理。
她使勁踢腿,将穿在腳上的兩隻紫絨拖鞋甩到壁爐前一隻,門口一隻。
然而拿起一隻靴子,對它懷有股報複般的仇恨,向後仰着身子,用力往腳上套。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無奈穿不到腳上去。
她将靴子咚地一聲摔在地上,才發現靴腰上是有拉鎖的。
毫不費力地穿到腳上,很合腳,不大不小,不肥不瘦。
在房間裡小心翼翼地走了幾個來回,說不出是種什麼體驗,自我感覺并不良好,覺得變成了一個小腳老太婆似的。
這是她生平第一次穿高跟皮鞋。
皮鞋她是穿過不少雙的。
上幼兒園的時候穿過皮鞋,上小學的時候穿過皮鞋,上中學的時候也穿過皮鞋。
從前媽媽總是要使自己女兒的穿着與一位市長女兒的身份相稱。
記得她在中學第一次穿上一雙黑色的樣式很普通的皮鞋時,引起班裡不少女同學的羨慕,甚至是嫉妒。
剛剛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六十年代初的中學生們,他們的穿着和現在的中學生相比,是多麼的寒酸啊! 她仿佛站在兩個高高的支點上,失去了穿着大頭鞋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
她邁着小腳老太婆那種步子,一扭一拐地走到立櫃前。
每走一步,都要不由自主地擺動雙臂調整身體平衡。
棕色的……高跟的……他媽的! 她站在壁櫥的穿衣鏡前,端詳着自己,像面對一個陌生的女子一樣,竟有些不敢自認。
這個穿着一件金黃色的高領毛衣(倩倩送給她的)、熨線筆直呢子褲的形象,就是我麼? 還有這雙棕色的、高跟的皮靴! 這哪裡是我呢! 她又往鏡前邁了一小步,更細心地觀察鏡子裡的形象,要判斷出鏡子裡那個形象究竟是不是自己似的。
由于心境從來沒有像這幾天中這麼散淡安甯過,由于從來沒有接連這麼多天足足地睡過懶覺,由于每天可以用溫水洗臉,由于可以不怕被人議論地往臉上擦高級的護膚霜,她的臉上被北大荒冬季的寒風和夏季的炎日所吹曬皺了的表皮,好像褪去了。
臉變得白皙了些,也容光煥發了些,雙唇也似乎變得紅潤了些。
我也許并不像我自己認為的那麼不好看吧?她自我安慰地想。
生産建設兵團教導員那種嚴肅的,随時準備批評什麼人和事,随時準備進行思想教育的職業性的氣質,如今在她身上是半點也看不出來了。
看得出來的隻是她内心的散淡,神态的慵懶,目光的怅然若失和迷惘。
她不知道,究竟哪一個形象,更是她自己的廬山真面目;哪一個形象,更符合自己,更對頭一點。
她已習慣了那個身為女教導員的自我,盡管這個自我折磨過她,但畢竟是她習慣了的。
她有點不甘于承認鏡子裡那個形象就是自己,有點排斥鏡子裡那個自我,就像蝸牛不願縮進陌生的軀殼一樣。
她心情複雜地轉過身,離開鏡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窗前。
外面在下雪。
雪,城市的雪,歲末的雪,在她心中喚起了一股溫柔。
妹妹唯恐黑色會使她聯想起北大荒的土地。
而這白色竟也促成萬裡翩思! 這是瑞雪啊!瑞雪兆豐年。
離開北大荒的時候,那裡隻下過一場小雪。
但願那裡也開始下大雪了…… 她從衣架上取下件呢大衣披着,輕輕推開落地窗,邁着多少掌握了一點技巧的步子走到陽台上。
雪花很大,潔白而蓬松,飄飄漫漫地,悄無聲息地下着。
陽台扶欄上,積了十幾公分厚的雪。
她攥了一把,覺得手心一陣沁入心肺的冰涼。
這一九七九年最後的一場大雪,下得那麼從容,那麼缱绻。
從陽台上,可以看到那些低矮的屋頂,被雪覆蓋得潔白。
陽台左側,有一棵大樹,樹冠齊陽台高。
雪花在樹枝上繡挂得厚重了,便悄然墜地,像無數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小生靈,不能共存,但願同死,連歎息也不發出。
飄漫的雪花阻擋了她的視線,使稍遠一點的市容變得非常虛幻。
她的目光聚視在一個固定的方向,穿透雪幔,矚望朦胧的天際。
幾天來,她第一次走出房間,直接呼吸到室外的空氣。
空氣仿佛被大雪過濾了,淨化了,那麼新鮮,那麼清冽,驅除了籠罩在她内心裡的慵懶,使她精神為之一爽。
她用奇異的目光觀看周圍的環境。
這是一個幽深而甯寂的大院,兩米多高的水泥圍牆上布滿玻璃刺。
在她家的這幢小樓左側,是車庫,右側是勤雜人員住的一排磚房。
鋪雪的甬路上,除了兩行被雪掩蓋的車轍,再沒有任何痕迹。
甬路兩旁,是剪修齊整的柏樹女牆。
銀白壓着蒼翠,使人賞心悅目。
附近沒有繁華的馬路,聽不到車輛過往之聲和嘈雜的市聲。
高牆外,是一條僻靜的小胡同,一個人影也沒有。
她家原先并不住在這裡,是在她返城前不久才搬來的。
她對這個地方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奇,總的印象很不壞。
這裡像所療養院,她覺得自己的身心都很需要在這麼一種良好的環境裡進行療養。
本市的二十幾萬返城知識青年中,全部從北大荒返城的四十幾萬知識青年中,除她而外,誰能如此得天獨厚?這麼一想,她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真是幸運! 這兒離江邊不遠。
她可以望到冰封的松花江,望到江橋和防洪紀念塔的塔頂。
一列火車正鳴叫着從江橋上通過,車頭噴吐的煙霧,被漫天飛舞的大雪按捺着,不能上升,也難消散,經久地缭繞在橋欄之間。
防洪紀念塔孤立地傲矗于一切建築物之上,像一根熄滅了的大蠟燭。
幾隻鴿子,繞着塔端盤旋。
鴿哨聲時而悠遠時而貼近,雖然單調,卻很悅耳,撩人思緒。
他們都在哪兒呢?她忽然想:城市真是強大,吞沒二十幾萬返城知識青年,如同巨鲸吞沒海面的泡沫一樣!他們可能正在許多不同的屋頂下,像她一樣,平息着返城後最初幾天内的種種激動心情。
北大荒有北大荒的嚴峻性,城市有城市的嚴峻性啊!很難說哪一種嚴峻性小些。
她和他們,這一代人命中注定了,要從一種嚴峻的現實,進入另一種嚴峻的現實。
而接着面臨的,仍是現實的嚴峻性。
上山下鄉——返城待業。
席佛西斯的石頭。
這一代人又滾到了高山下。
她真想大喊一聲:“緊急集合!……”并且想象着,随自己一聲高喊,會不會從那些大街小巷和胡同中,從那些樓房,那些院落,那些棚戶住宅區,奔湧出一批批兵團戰士,集結在她所伫立的這幢樓的陽台下,像在北大荒一樣,聽從她聲音洪亮地頒發命令?…… 但她并沒有喊。
她明白,這種沖動是可笑的,這種想象是荒唐的。
兵團不存在了。
營不存在了。
教導員也不存在了。
好比一台車床,由于所謂機械疲勞而突然解體了,其中的一個部件,即使是很主要的一個部件,便也喪失了存在價值一樣。
北大荒今後需要的,将是具有豐富農業生産經驗的實業者。
而在北大荒的十一年中,生活并未能夠使她成為這樣一個人。
作為一名教導員,她心中那種隐隐的,仿佛有什麼對不起北大荒的内疚,無疑比一般返城知識青年更深些。
然而她并不因自己離開了北大荒感到後悔,正如那些留下的人,經過嚴肅的思考決定留下一樣,她也是經過嚴肅的思考才決定離開的。
一個人,在喪失了存在價值的地方,是很難短時期内重新尋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位置的。
她忍受不了這個。
但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又究竟是哪兒呢? 席佛西斯的石頭。
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塊,這種思想像惡毒的小人一樣對她進行着嘲笑…… 她摸了一下衣兜,很想吸一支煙。
在北大荒,她學會了吸煙。
但搭上返城列車之後,她就暗暗發誓,回到城市,絕不再吸一口煙。
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姑娘,還吸煙的話,可能更加使城市難以容忍! 卻多麼想吸一支煙,哪怕隻吸幾口。
一隻大膽的麻雀不知何時落在陽台扶欄上,縮着頸子,歪着頭,放肆地瞅着她。
從背後傳來一陣旋律優美的音樂,是從弟弟的房間裡傳出來的,想必弟弟和倩倩一道從外面回來了。
突然響起一陣鞭炮聲。
她覓聲望去,見高牆外的一個大雜院門口,有個老頭用竹竿挑着一挂燃爆的鞭炮。
幾個孩子圍住老頭,饒有興趣地觀望。
她這才發現,那大雜院的對開院門上,貼着兩個金色的雙喜字。
一輛黑色的、漆光多處剝落的小汽車,戴花披彩,像一隻童話中的瓢蟲,從街上笨拙地拐入胡同,緩緩行駛。
汽車在貼有字的大雜院門口停住,從院裡湧出一群男女,其中一個打開車門,請出身着西服的新娘子來。
于是兩個手捧點心盒的小女孩就從盒裡抓出一把把彩紙屑,向新娘子劈頭蓋臉亂抛亂撒,一時間滿空散紫翻紅,碎瓣飛舞。
人們亂亂哄哄熱熱鬧鬧地簇擁着新娘子進院去了,隻将司機和他的車撇在院外。
司機厭煩地拂去身上的細碎紙屑,從車頭上一把扯下紅花彩條,毫不惋惜地扔在地上,鑽進汽車,開車走了。
她忽然想到,就要過新年了。
這個日子,是個結婚的好日子。
新婚燕爾加上新年快樂,那将會是一種什麼體驗什麼心境呢?但願自己也能選擇一個好日子結婚…… 這個想法使她不禁苦澀地笑了一下。
她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地站立着,默默地數着一二三四……想用這種自我催眠的辦法,擺脫有關結婚的系列念頭,卻不能夠。
這念頭像一隻蜜蜂或蝴蝶,一嗅到思想花朵的芬芳,就圍繞着不肯飛去了。
她隻有聽憑欲望的風筝,将自己升上幻覺的高空。
她心馳神往,仿佛自己悠悠地飄下了陽台,飄入了那個門上貼着金色字的大雜院。
她恍然覺得自己變成了那個新娘。
而新郎是誰呢?怎麼會是他呢?怎麼會是那個北京小夥子王亞軍呢?…… 那是她當上教導員不久的事,全營連以上幹部在幹訓隊集訓期間,她任集訓隊隊長,五連副連長王亞軍任集訓隊副隊長。
他和她互相配合得很好,他很尊重她。
她生了幾天病,他徒步來回走了一百多裡,回連隊為她取了兩袋北京寄的麥乳精。
集訓結束後,他單獨找到她,對她說:“教導員,配合你工作這一個月裡,我增加了不少工作經驗和組織能力,現在就要分手了,我想和你談談,一塊兒往山下走走好麼?……” 她以異常莊重的表情瞧着他,似乎對他的話進行了一番很嚴肅的思考,才點了一下頭。
她本願放下一位女教導員的不苟言笑的架子,卻放不下來。
她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那張臉當時在他看來是多麼呆闆多麼冷峭。
她和他肩并肩沿着雪徑信步走下山,走入了一片柞樹林。
說不清是他引導着她走到了那裡,還是她引導着他走到了那裡。
柞樹枝扯住了她的頭巾,她差點摔倒,他急忙扶住了她。
仿佛在那一時刻,他們才同時發覺走入了林中。
他們離幹訓隊的營房已經很遠很遠了,他們互相看了一眼,神态都有些不自然起來。
女教導員和一位年輕的副連長,避開人們,來到柞樹林中,若被誰發現了,會怎麼想怎麼說呢?柞樹林顯然不是談工作的最好地方。
當時她忽然想起了中學時代班裡幾個男同學編的下流的順口溜:“一男一女,走在一起,旁邊無人,鑽進樹林……” “我們到公路上去吧!”她急促地說了一句,就撇下他,大步匆匆地朝林外走。
走到公路上後,她四周瞭望,并沒發現一個人影,怦怦跳動的心才漸漸安定。
他低着頭,一聲不響地跟到公路上來了。
他站在她對面,默默地注視着她。
他的胸膛在黃棉襖下起伏着,他的目光是火熱的。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她要求自己低下了頭去。
她感覺到他向自己伸出了一隻手,猛地擡起頭,後退了一步,聲色俱厲地說:“不許這樣!” 他卻隻不過是從她的頭巾上摘下了一片枯葉。
“我覺得,你還是很有工作能力的,對任何工作都充滿熱忱,也很認真,隻是,有時看問題不夠全面,愛急躁,愛發火。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政治路線确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毛主席還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我聽到有的同志背後反映,說你有點翹尾巴了。
比如那一次,因為食堂晚飯開遲了,才耽誤了許多同志的集合時間,可你……” 這番話她早已對他說過一次了,他也很誠懇地接受了她的批評。
她明明知道他此時此刻希望聽到的不是這樣一番話,她明明知道他急切地激動地期待着她說的完全是另外一些話。
她明明從他臉上看出來了,她說的話,他一句也不感興趣。
一句也沒聽進去。
而她,卻偏偏說的是那些話,說的是完全不必走出這麼遠,避開人們說的話!她當時真是暗暗恨透了自己啊!她擺脫不了政治思想工作者那種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口吻。
仿佛不用這種口吻說話,她就不會說話了似的。
她心裡也明明知道,清清楚楚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