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種不幸。
她望了那少女許久,直至那少女在人群中隐失了,才回過頭,随着人流向前走。
她撞在什麼人身上了,定睛一看,見是一對老夫老妻,互相挽着,像一高一低兩塊并立的太湖石。
他們在寒冷中抵擋着人流的沖撞。
他們不呼喚,不走動,就是那麼寂寂地、互相依靠地、一動不動地伫立着。
那又瘦又高的老人,端正地高舉着一塊丁字木牌,如體育運動會的引領員。
木牌上面寫着:“趙運祥和趙運瑞,爸爸媽媽在這裡!”是毛筆字,筆力雄渾,看得出有很深的書法功底。
老人那張清癯的臉,在她心中留下了一見難忘的印象。
那雕刀镂刻般的皺紋,那目光凝滞的眼睛,那結霜的胡須,那雙沒戴手套的、高舉着木牌的、無疑早已凍僵的手……她心中倏然産生了一種極其強烈的沖動,很想用自己最大的聲音替這老人呼喊幾聲:“趙運祥和趙運瑞!……” 然而她将自己這種沖動壓制下去了。
她低低地對他們說了一句:“對不起……”從他們身邊繞過,又向前走去。
在火車上,她非常非常思念家庭,思念父母和弟弟妹妹,希望站着打個盹之後,一睜開眼睛就到家了。
但此刻,當她的雙腳踏到了這座城市站前廣場堅硬的、鋪雪的路面時,她卻并不那麼想立刻回到家中了。
她倒很想在這裡留一陣,為的要最終看到,那兩位老父老母是否接到了他們的兩個兒子,那穿着肥大棉猴的瘦小少女是否接到了她的姐姐…… 有人從治安警察手中奪過了手提話筒,盲目地呼喊他要接的人的名字。
治安警察奪回了話筒,将那人朝一輛警車拖去。
于是有幾個返城知識青年擁了上去,于是又有幾名治安警察擁了上去,于是一陣斥罵,于是一場厮打,于是響起了警笛聲…… 十幾輛摩托開過來,包圍了廣場…… 廣場上的人漸漸四散得稀少了,剩下的幾百人還聚集在出站口。
鋼網鐵門已重新鎖上了,站台内空空蕩蕩。
鐵門外的人,卻仍懷着不泯的期待扒着鋼網朝站内張望…… 她再聽不到那少女喊叫姐姐的尖脆嗓音了。
她不由得轉身尋找,見那一高一低兩塊僵立不動的“太湖石”旁,多了一個“石猴”。
那瘦高的老人一條手臂緊摟着那少女的肩膀,那少女則替老人舉着木牌,努力舉高…… 呵,你這期待的老父親哦! 呵,你這期待的老母親哦! 呵,你這期待的小妹妹哦! 呵,你們遲歸的兒子和姐姐們哦! 但願他們都沒有乘坐那輛翻到橋底下的公共汽車…… 她心中一陣難過。
她在心裡默默地說:“兩位老人,你們回家去吧!小妹妹,你也回家去吧!你們的兒子和姐姐是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也許明天,也許後天……” 據說那座橋四米多高,汽車的大部分砸進了冰河。
“姚玉慧同志,姚玉慧同志,原生産建設兵團三師二團七營教導員姚玉慧同志,聽到廣播後,請馬上到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下,那裡有車接你,那裡有車接你……” 車站廣播員那種至親至愛的聲音始終如一。
她遲疑了一下,朝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快步走去。
這座碑,曾被用一塊巨大的帆布從上至下罩了起來。
如今,它也像許多受迫害的人一樣,獲得解放,重見天日了。
望着它,她心中油然産生一種親切感。
它是代表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
她知道,這座碑得以重見天日,是自己的父親——粉碎“四人幫”後由中央任命的市長親自作出的決定。
看來父親的性格在十年政治風雲的浮沉中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是那麼敢為敢當。
她替自己的父親驕傲。
它是曆史。
她想。
将曆史罩起來,這是多麼滑稽可笑多麼愚昧透頂的行徑! 同時她心裡又産生了一種惆怅。
父親又作了一市之長,而她自己卻再也不是什麼教導員了,永遠。
父親如今重新獲得的,正是她如今所失去的。
這并非指權力而言,她并不崇拜權力,也沒有操權握柄的野心和欲望。
是指價值而言,指能夠使一個人時刻充滿自信的個人價值而言。
這種價值,對她來說,究竟是失去了,還是根本沒有真正獲得過呢?她開始懷疑了。
當她和幾千名返城知識青年登上113次“專列”時,便開始思考,開始懷疑了。
碑下果然停着一輛小汽車。
不是她所常見的“上海”,也不是僅在出租汽車站還超齡“服役”的五十年代的蘇聯小汽車。
也許隻有在這座城市的馬路上,如今還可以看到那種五十年代的、黑甲蟲般的、破舊的蘇聯小汽車駛來駛去。
它們也是曆史,使人回想起兩個國家的友好年代。
它們與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某些難忘的幸福的記憶,至今仍保留在這一個返城知識青年,這位現任市長的女兒,這位檔案上記載着曾擔任過營教導員的老姑娘心裡。
而眼前這輛小汽車,樣式很高級,也很美觀,它是嶄新的,一看便知,不是國産汽車。
她不禁感到,自己對這座城市已經很陌生了。
就連這座城市的馬路上如今奔駛着哪幾類較常見的小汽車,也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每天乘坐的是什麼牌的小汽車。
她不禁苦笑了一下。
雖然很冷,司機門的車窗卻是搖下來的。
司機正坐在駕駛座位上吸煙。
車内傳出美妙的音樂,音量不大不小。
她不能判斷是不是接自己的那輛小汽車,也不願貿然上前詢問。
一個人匆匆從車站大樓的方向走到了小汽車跟前。
車後門打開了,探出一個姑娘秀發披肩的頭,頗有幾分不耐煩地問:“還沒接到?” 被問的,是個穿呢大衣的青年,沒戴帽子。
他掃興地回答姑娘:“也許沒坐上這次車,反正廣播員已經廣播了,我們再等一會兒吧。
” 姑娘嘟起了嘴:“真是的!沒坐上這次車,就該拍封電報告訴家裡嘛!” 青年說:“再等十分鐘。
不,五分鐘。
還等不着,就回去!” 姑娘用撒嬌的語調說:“别等了!反正她也不會帶多少東西回來!我還沒吃晚飯呢,你大概忘了吧?咱們還有一場八點五十的電影呐!” 青年看了看手表,說:“來得及。
等不着,讓劉師傅直接開車送我們到影院。
”又轉對司機說,“劉師傅,你還要到電影院去接我們回家喲!” “沒說的!”中年司機樂于效勞地回答,同時朝青年遞過支煙。
她終于确信,這輛小汽車正是接自己的。
因為她已認出,那青年是自己的弟弟。
“明輝!……”她叫了一聲。
弟弟猛轉身回望,疾步上前,一下子親親熱熱地摟住了她,顯出高興萬分的樣子大聲說:“嘿!姐姐你怎麼這時候才出站啊?你聽到廣播了嗎?我還以為接不着你了呢!你怎麼就背着一個破書包哇?你的東西呢?” 幾年未見,弟弟長高了,差不多要比她高出一頭,相貌堂堂,英俊而潇灑,成為一個小夥子了。
“東西提前托運了,可能過幾天才會到。
”她掙脫弟弟的摟抱,退後了一步。
自從當上教導員,她便很不習慣别人用過分親熱的舉動對待自己了,尤其不習慣男性過分親熱的對待。
即使是自己的親弟弟,她也覺得有點别扭。
何況弟弟已不再是從前的小弟弟了,何況還當着司機和一個陌生姑娘的面,她覺得自己的臉微微熱了一陣。
天黑,弟弟是不會看出她臉紅的。
“姐姐你真是的!你還會有些什麼寶貝東西,值得從北大荒千裡迢迢地托運回來呢?不能随身帶的扔在北大荒算了,快上車吧!……”弟弟拉起她的手,和她一塊兒走到小汽車跟前。
坐在車内那姑娘,替他們打開了車門。
弟弟對她的親熱,雖然是她所不習慣的,卻在她心中引起了一種溫情柔意。
親人之所以與外人不同,就在于使人感到親。
弟弟大大方方地向她介紹那姑娘:“她是倩倩,我的女朋友。
” 倩倩朝她嫣然一笑,将身子挪到座位裡端去,給她讓出了位置。
車内有空調,一股暖氣撲面。
倩倩沒穿外衣,隻穿了一件緊身的桃紅色的高領毛衣。
“我還是坐到前邊吧!”她說。
她那件兵團戰士的大衣盡是油污和灰土,怕弄髒了倩倩那件漂亮的毛衣。
她将弟弟推入車内。
司機替她打開了前車門,她坐到了司機旁的位置上。
司機關上車門,搖上車窗,戴上白手套,剛要開車,車頭前出現了一個人。
司機又打開車門,探出頭吼:“這不是出租汽車,别擋道!” “我知道這不是出租汽車。
”那人說,“請問我們教導員是不是在車裡?……”他肩搭兩個沉重的手提包,拎着一個更大的手提包。
司機沒開車燈,她看不清那人的臉。
弟弟也打開車門,探出頭訓斥:
她望了那少女許久,直至那少女在人群中隐失了,才回過頭,随着人流向前走。
她撞在什麼人身上了,定睛一看,見是一對老夫老妻,互相挽着,像一高一低兩塊并立的太湖石。
他們在寒冷中抵擋着人流的沖撞。
他們不呼喚,不走動,就是那麼寂寂地、互相依靠地、一動不動地伫立着。
那又瘦又高的老人,端正地高舉着一塊丁字木牌,如體育運動會的引領員。
木牌上面寫着:“趙運祥和趙運瑞,爸爸媽媽在這裡!”是毛筆字,筆力雄渾,看得出有很深的書法功底。
老人那張清癯的臉,在她心中留下了一見難忘的印象。
那雕刀镂刻般的皺紋,那目光凝滞的眼睛,那結霜的胡須,那雙沒戴手套的、高舉着木牌的、無疑早已凍僵的手……她心中倏然産生了一種極其強烈的沖動,很想用自己最大的聲音替這老人呼喊幾聲:“趙運祥和趙運瑞!……” 然而她将自己這種沖動壓制下去了。
她低低地對他們說了一句:“對不起……”從他們身邊繞過,又向前走去。
在火車上,她非常非常思念家庭,思念父母和弟弟妹妹,希望站着打個盹之後,一睜開眼睛就到家了。
但此刻,當她的雙腳踏到了這座城市站前廣場堅硬的、鋪雪的路面時,她卻并不那麼想立刻回到家中了。
她倒很想在這裡留一陣,為的要最終看到,那兩位老父老母是否接到了他們的兩個兒子,那穿着肥大棉猴的瘦小少女是否接到了她的姐姐…… 有人從治安警察手中奪過了手提話筒,盲目地呼喊他要接的人的名字。
治安警察奪回了話筒,将那人朝一輛警車拖去。
于是有幾個返城知識青年擁了上去,于是又有幾名治安警察擁了上去,于是一陣斥罵,于是一場厮打,于是響起了警笛聲…… 十幾輛摩托開過來,包圍了廣場…… 廣場上的人漸漸四散得稀少了,剩下的幾百人還聚集在出站口。
鋼網鐵門已重新鎖上了,站台内空空蕩蕩。
鐵門外的人,卻仍懷着不泯的期待扒着鋼網朝站内張望…… 她再聽不到那少女喊叫姐姐的尖脆嗓音了。
她不由得轉身尋找,見那一高一低兩塊僵立不動的“太湖石”旁,多了一個“石猴”。
那瘦高的老人一條手臂緊摟着那少女的肩膀,那少女則替老人舉着木牌,努力舉高…… 呵,你這期待的老父親哦! 呵,你這期待的老母親哦! 呵,你這期待的小妹妹哦! 呵,你們遲歸的兒子和姐姐們哦! 但願他們都沒有乘坐那輛翻到橋底下的公共汽車…… 她心中一陣難過。
她在心裡默默地說:“兩位老人,你們回家去吧!小妹妹,你也回家去吧!你們的兒子和姐姐是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也許明天,也許後天……” 據說那座橋四米多高,汽車的大部分砸進了冰河。
“姚玉慧同志,姚玉慧同志,原生産建設兵團三師二團七營教導員姚玉慧同志,聽到廣播後,請馬上到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下,那裡有車接你,那裡有車接你……” 車站廣播員那種至親至愛的聲音始終如一。
她遲疑了一下,朝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快步走去。
這座碑,曾被用一塊巨大的帆布從上至下罩了起來。
如今,它也像許多受迫害的人一樣,獲得解放,重見天日了。
望着它,她心中油然産生一種親切感。
它是代表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
她知道,這座碑得以重見天日,是自己的父親——粉碎“四人幫”後由中央任命的市長親自作出的決定。
看來父親的性格在十年政治風雲的浮沉中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是那麼敢為敢當。
她替自己的父親驕傲。
它是曆史。
她想。
将曆史罩起來,這是多麼滑稽可笑多麼愚昧透頂的行徑! 同時她心裡又産生了一種惆怅。
父親又作了一市之長,而她自己卻再也不是什麼教導員了,永遠。
父親如今重新獲得的,正是她如今所失去的。
這并非指權力而言,她并不崇拜權力,也沒有操權握柄的野心和欲望。
是指價值而言,指能夠使一個人時刻充滿自信的個人價值而言。
這種價值,對她來說,究竟是失去了,還是根本沒有真正獲得過呢?她開始懷疑了。
當她和幾千名返城知識青年登上113次“專列”時,便開始思考,開始懷疑了。
碑下果然停着一輛小汽車。
不是她所常見的“上海”,也不是僅在出租汽車站還超齡“服役”的五十年代的蘇聯小汽車。
也許隻有在這座城市的馬路上,如今還可以看到那種五十年代的、黑甲蟲般的、破舊的蘇聯小汽車駛來駛去。
它們也是曆史,使人回想起兩個國家的友好年代。
它們與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某些難忘的幸福的記憶,至今仍保留在這一個返城知識青年,這位現任市長的女兒,這位檔案上記載着曾擔任過營教導員的老姑娘心裡。
而眼前這輛小汽車,樣式很高級,也很美觀,它是嶄新的,一看便知,不是國産汽車。
她不禁感到,自己對這座城市已經很陌生了。
就連這座城市的馬路上如今奔駛着哪幾類較常見的小汽車,也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每天乘坐的是什麼牌的小汽車。
她不禁苦笑了一下。
雖然很冷,司機門的車窗卻是搖下來的。
司機正坐在駕駛座位上吸煙。
車内傳出美妙的音樂,音量不大不小。
她不能判斷是不是接自己的那輛小汽車,也不願貿然上前詢問。
一個人匆匆從車站大樓的方向走到了小汽車跟前。
車後門打開了,探出一個姑娘秀發披肩的頭,頗有幾分不耐煩地問:“還沒接到?” 被問的,是個穿呢大衣的青年,沒戴帽子。
他掃興地回答姑娘:“也許沒坐上這次車,反正廣播員已經廣播了,我們再等一會兒吧。
” 姑娘嘟起了嘴:“真是的!沒坐上這次車,就該拍封電報告訴家裡嘛!” 青年說:“再等十分鐘。
不,五分鐘。
還等不着,就回去!” 姑娘用撒嬌的語調說:“别等了!反正她也不會帶多少東西回來!我還沒吃晚飯呢,你大概忘了吧?咱們還有一場八點五十的電影呐!” 青年看了看手表,說:“來得及。
等不着,讓劉師傅直接開車送我們到影院。
”又轉對司機說,“劉師傅,你還要到電影院去接我們回家喲!” “沒說的!”中年司機樂于效勞地回答,同時朝青年遞過支煙。
她終于确信,這輛小汽車正是接自己的。
因為她已認出,那青年是自己的弟弟。
“明輝!……”她叫了一聲。
弟弟猛轉身回望,疾步上前,一下子親親熱熱地摟住了她,顯出高興萬分的樣子大聲說:“嘿!姐姐你怎麼這時候才出站啊?你聽到廣播了嗎?我還以為接不着你了呢!你怎麼就背着一個破書包哇?你的東西呢?” 幾年未見,弟弟長高了,差不多要比她高出一頭,相貌堂堂,英俊而潇灑,成為一個小夥子了。
“東西提前托運了,可能過幾天才會到。
”她掙脫弟弟的摟抱,退後了一步。
自從當上教導員,她便很不習慣别人用過分親熱的舉動對待自己了,尤其不習慣男性過分親熱的對待。
即使是自己的親弟弟,她也覺得有點别扭。
何況弟弟已不再是從前的小弟弟了,何況還當着司機和一個陌生姑娘的面,她覺得自己的臉微微熱了一陣。
天黑,弟弟是不會看出她臉紅的。
“姐姐你真是的!你還會有些什麼寶貝東西,值得從北大荒千裡迢迢地托運回來呢?不能随身帶的扔在北大荒算了,快上車吧!……”弟弟拉起她的手,和她一塊兒走到小汽車跟前。
坐在車内那姑娘,替他們打開了車門。
弟弟對她的親熱,雖然是她所不習慣的,卻在她心中引起了一種溫情柔意。
親人之所以與外人不同,就在于使人感到親。
弟弟大大方方地向她介紹那姑娘:“她是倩倩,我的女朋友。
” 倩倩朝她嫣然一笑,将身子挪到座位裡端去,給她讓出了位置。
車内有空調,一股暖氣撲面。
倩倩沒穿外衣,隻穿了一件緊身的桃紅色的高領毛衣。
“我還是坐到前邊吧!”她說。
她那件兵團戰士的大衣盡是油污和灰土,怕弄髒了倩倩那件漂亮的毛衣。
她将弟弟推入車内。
司機替她打開了前車門,她坐到了司機旁的位置上。
司機關上車門,搖上車窗,戴上白手套,剛要開車,車頭前出現了一個人。
司機又打開車門,探出頭吼:“這不是出租汽車,别擋道!” “我知道這不是出租汽車。
”那人說,“請問我們教導員是不是在車裡?……”他肩搭兩個沉重的手提包,拎着一個更大的手提包。
司機沒開車燈,她看不清那人的臉。
弟弟也打開車門,探出頭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