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靜!靜中仿佛有什麼在喘息着,四面的漆黑之處仿佛影影綽綽地晃動着些影子…… 恐怖猝不及防地一下子就攫住了她。

     “立偉!……”在那一瞬間,她失口叫喊出了她小叔子的名。

    她扔下螺絲刀,拔腿就往外跑。

    那條隻有一盞路燈的肮髒的胡同也靜悄悄的,也潛伏着某種險惡似的,也有什麼躲在處處黑暗中喘息着似的,她覺得身後仿佛漸漸逼近地追趕着吐出血淋淋長舌的鬼…… 她跑到胡同口時,撞在一個人身上。

     “嫂子……” 她一認出那是她的小叔子,便撲在他身上抱住了他。

     “嫂子,你怎麼了?你跑什麼啊?” “我怕……” “怕什麼?誰?……”他輕輕推開她,以一種預備争兇鬥狠的姿勢站定,虎視眈眈地望着她跑來的方向。

     “沒人……我怕鬼……” “鬼?……” “嗯……我知道根本沒鬼……可就是心裡害怕……” 她難為情地垂下了頭。

     他見她那樣子,覺得挺開心似的笑道:“自己吓唬自己嘛!嫂子,我得查一下質量。

    一千七百多套呢,我對雙方都擔着不小的責任哪!” 她點了一下頭,跟他往回走。

     他像個逃荒漢似的,身後背着一大卷什麼;她像個膽怯的小女孩兒似的,一手扯着他的一隻袖子。

     進入廠房,他開了燈,她見他背的是毯子和褥子。

     她嗔怪道:“你走時怎麼不告訴我開關在哪兒?” 他說:“對這地方你該比我更熟呀,還不知道開關在哪兒?” 她愈加不好意思起來,羞窘地笑了。

     四盞燈一亮,廠房内頓時顯得比白天更光明。

     他将四張桌子靠着一面牆對拼起來,将毯子四角用釘子釘在牆上,将褥子鋪在桌上,褥子中還卷着枕頭,錄音機,飯盒,旅行水壺,一雙嶄新的細線手套。

     他将枕頭擺在褥子一端,拍軟了,對她說:“嫂子,你歇會兒吧,坐着躺着随你便。

    ”接着打開飯盒,又說:“我下班後回了一次家,把一條魚做了,給你焖了一飯盒米飯,你吃完飯我把你送出胡同口。

    ” “你沒休息?” “沒有。

    ” “你不聽我話?” 他捧着飯盒,光是憨憨地笑。

     “你還笑!你存心惹我生氣!” 他惴惴地就不笑了,低聲說:“嫂子,我可沒存心惹你生氣……” 她倒是微微地笑了,心中不免湧起一種溫情,也便低聲說:“我會真生氣麼?……” 她遂走過去,坐到那“床”上,從他手中接過飯盒,舒舒服服地靠着牆,盤起腿,大模大樣地吃起來。

     他則不再看她,一心一意地拖着一條電源線,不知接通在哪兒了,裝上盤磁帶,那錄音機送出了一個嬌滴滴的女性的輕唱: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愛你有幾分…… 她停了吃,頗嚴肅地問:“哪兒搞的這麼一盒磁帶?” 他将聲音調大了一些,說:“買的啊。

    ” “哪兒買的?” “哪哪都能買着啊!” “我不信!現在讓聽這種歌了?” “早就讓了!這是鄧麗君唱的啊!” “鄧麗君?鄧麗君是誰?” “台灣最紅的女歌星啊!” “台灣?……” 他正在固定着那條電源線,聽了她用那麼訝然的語調說出的話,緩緩轉過身,默默地望着她,他臉上有一種憐憫的表情。

    他和她一塊兒從火葬場回到家裡那天,她捧着他哥哥的骨灰盒,呆呆地坐在床上,他也是今天這樣子,嚴肅地站在一個地方,默默地望着她,臉上也有這麼一種憐憫的表情。

     “嫂子,”他憂郁地說,“你不能這麼下去,再這麼下去,即使你有了工作,你也不像個活在中國的中國人了!” “我?……我會不像一個中國人?” “連外國人今天在中國聽到鄧麗君的歌聲,都一點兒也不奇怪了!而你好像一九七六年以前就睡着了,剛剛才醒。

    ” “我……睡着了?……” 她自言自語,低下頭陷入了沉思。

    是啊是啊,徐淑芳,你在你的命運之中終日愁眉苦臉的,生活卻在你周圍天天發生着那麼豐富的變化,你可不僅僅是為了幹活吃飯才活在世上的啊!你才三十多歲,你可不能變成原先在這裡幹活兒的那些老太婆! 鄧麗君的歌聲戛然中斷。

     她一下子擡起頭問:“錄音機怎麼了?” 他說:“你不愛聽這一盤,我換别的。

    ” 她連忙制止道:“别換,挺好聽的,我愛聽。

    ” 于是鄧麗君的歌聲又繼續: 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 月亮代表我的心…… 她又開始吃飯。

    他則開始查看她組裝起來的那幾套桌椅的質量。

    她聽着那台灣女人嬌滴滴的愛意纏綿的歌聲,忽然有幾分不安:在黑天的時候,在這樣一個地方,像自己這樣年齡的一個女人,單獨和自己的小叔子在一起,還有一張“床”,還聽着這樣的歌曲,别人如果知道了會作何想法呢?…… 深深的一段情, 怎不打動我的心 輕輕的一個吻 叫我思念到如今…… 她偷偷地側目去瞧他,見他察看得極認真極仔細,心中分明半點也沒有她那種顧忌,她覺得自己的胡思亂想簡直等于是對他的亵渎。

    别人?……管他們呢!重要的是他對她組裝的那幾套桌椅滿意不滿意。

     “嫂子……” “嗯?” “我做的魚,行麼?” “挺香的,比我做得好。

    ” “本來我想做清蒸的,可是想不出用什麼給你連湯帶來。

    ” “紅燒的我也愛吃。

    立偉……” “嗯?” “我……裝得還行麼?” “一等質量!我還以為你裝不了這麼多呢。

    ” 她很自豪地笑了。

    因為他低着頭,沒看到她那自豪的笑,她覺着挺遺憾。

     “嫂子……” “嗯?” 他走到了她跟前:“讓我看看你手心。

    ” 她以為他要給她看手相,就放下飯盒,笑着,手心朝上将雙手伸向他。

     “你自己看看。

    ” 她也看自己手心時,才發現手心磨起了好幾處血泡。

     “呀,我的天!……” “這怪我。

    我沒教你怎麼樣攥螺絲刀子才對勁兒。

    ”他皺起眉自責地說,“回家用針穿破,輕輕壓出血來,塗點紫藥水兒,别塗紅藥水兒。

    明天戴上這雙手套吧!”他從枕上拿起那雙細線手套放在她身旁。

     “我真笨!” “難免的。

    吃飽了?” “飽了。

    ” “喝幾口水吧?” 他将旅行水壺遞給了她,瞧着她喝了幾口水,又說:“嫂子,你現在就帶上手套,我教你怎麼使螺絲刀。

    ” 于是她便順從地戴上那雙手套,從“床”上蹦下來。

     于是他像師傅指導徒弟似的教她。

     之後又教她噴漆。

    在他的指導下,她噴完了一套桌椅。

     “嫂子,你一點兒也不笨。

    ”他高興地說,“現在我送你走吧。

    ” “那你呢?你别回廠,跟我一塊兒回家住吧!”她不禁臉紅了,随即低聲補充一句,“鄰居都挺好的,不會說閑話。

    嗯?” 他說:“我住這兒。

    一晚上我能幫你組裝六七套呢!” “那怎麼行!”她急了,“不行!你不能再替我幹夜班!你一人住在這麼個地方嫂子也不放心啊!你跟我回家,要不我不走!” “這地方好啊!”他憨憨地笑,“涼快,清靜,有床,有音樂。

    嫂子我保證一點之後準睡覺!” 她注視着他那張永遠對她帶有敬意的年輕的臉,内心對他說:立偉,立偉,有我這麼一位嫂子,你多倒黴啊!…… 第二天,當她來到廠房裡,但見一排排組裝好的桌椅,已将偌大的廠房占領得隻剩一小塊餘地。

     他卻不在了。

     有他的床在,有他的錄音機在,她覺得他仍在身邊似的。

     她不複覺得這個地方陰森可怖、鬼氣森森了。

     她開了錄音機,在節奏強烈的搖滾樂中,開始了她又一天的孤單單的工作…… 那些最後從這裡散去的女人們重新回到了這裡。

    不知是被台灣女歌星的歌聲和搖滾樂所吸引,還是被夜晚的燈光所吸引。

    她們對徐淑芳說,按照慣例,有了活兒,是要大家夥幹的。

    她們提醒她,賣掉那幾台破舊車床獲得的錢,她不是也有份兒麼?她們的話聽來振振有詞,她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絕她們十分正當的勞動願望和勞動熱情。

    于是這個城市中的最低賤的角落,又有了緊張勞動的新氣象,而郭立偉每天晚上依舊住在這裡加夜班,年輕的細木工不僅僅是在幫自己的嫂子幹活兒了,也是在幫她們“大家夥兒”幹活兒了。

    那些老的或醜的女人們卻并不這麼認為,她們認為他完完全全是沖着他嫂子才甘心情願地住在這麼個寂寥的地方并且每天晚上加夜班到一點鐘的,因此她們也就沒什麼必要對他表示感激。

    當嫂子的自然替小叔子覺得不公,她譴責她們,甚至請求她們對自己的小叔子哪怕表示出一點點感激也好。

    而她們偏不,她們回答她——“感激的話留給你對你小叔子說呗,”或者“你們倆之間,還用得着誰感激誰不成麼?” 她們真是又老又醜。

     而每當她坐在那張“床”上休息一會的時候,她們總是互相傳遞詭秘的眼色。

    她們是從不沾那張“床”的邊兒的,她好心請她們坐,她們也不坐。

    甯肯就地坐塊破麻袋片什麼的。

     有時她真想罵她們一頓。

     她常常發現她們暗中窺視她,她們更用暧昧的目光看待她的小叔子;她每每替她的小叔子感到受了奇恥大辱。

    他卻根本不注意那些老的或醜的女人用什麼樣的目光觀察自己。

    他隻是幹活兒,吸煙,和自己年輕的嫂子并坐在“床”上,舒服地将背靠着挂了毯子的牆,說些意義不大的話,或者聚精會神地欣賞音樂。

    每當他和她說話的時候,她們一個個分明地是在豎耳聆聽,就好像他和她說的那些意義不大的話,每一句全都包含着無數句潛台詞或暗語似的。

     這種時候她最想罵她們。

     而這種時候她看得出來他的心情最好。

     僅僅為了不破壞他的好心情,她才一次次忍住不罵她們。

     令她奇怪的是他非常尊敬她們每一位。

    她們若組裝得馬虎,他常常是一聲不響地拆散了重新組裝而已。

    不得不批評她們隻圖組裝得快,忽略了質量,他的話也講得很禮貌,很客氣,很有分寸,絕不至于使她們難堪。

     一次休息時,他和她又并坐在“床”上。

    既然有張“床”,别人不坐,他和她何苦也不坐呢? 他用火柴棍兒掏耳朵。

     她說:“我替你掏。

    ” 于是他将火柴棍兒給了她。

     “轉過頭,沖着光。

    ”她就跪在“床”上,伏在他肩上,替他掏起耳朵來。

     而他非常惬意地閉着眼睛。

     忽然她覺得廠房如同真空一樣靜。

     她意識到了什麼,立刻坐好,将火柴棍兒還到他手上,說:“還是你自己掏吧!” 那些老的或醜的女人們,一個個坐着破麻袋片什麼的,像觀看一對兒互相捉虱子的親密的猴子似的,從各個角度用又有興趣又懷有某種惡意的目光望着她和她的小叔子。

     她的臉頓時充血般紅。

     而他,就用那根火柴吸着了一支煙,還沖她們笑。

     “郭師傅,今年多大啦?”她們中的一個,不算十分老但臉盤巨大,身軀胖得像河馬的一個,搭讪地問他。

     “三十。

    ”他簡明地回答。

     “結婚了?” “沒結。

    ” “有對象了?” “沒有。

    ” “和你嫂子同歲吧?” “對。

    ” “噢……” 巨大的臉盤往前傾倒了一下,算是點了一下頭。

     其他的那些女人,也紛紛點頭,也紛紛“噢”。

     噢——老或醜的女人們失去了圓潤的喉音。

     她忍受不了這個。

     “你們……你們無聊!無恥!……” 她叫嚷着,從“床”上蹦下來跑出了廠房,氣得站在兩垛木料之間喘息,落淚。

     他跟了出來,站在她身旁,責備地說:“嫂子,你怎麼能罵她們?” “她們……老不正經!老不要臉!……” “别罵了!”他厲聲道。

     她猛地轉過身來,見他的神色變得那麼憤怒,和他哥哥憤怒時的神色幾乎一模一樣。

     “她們的年齡都和咱媽差不多!” 他對她提到他的母親的時候,一向說“咱媽”,盡管她連他們兄弟的母親的照片也沒見到過,但确信他們兄弟的母親必定是一位可敬的女人。

     “她們家裡生活若不困難,會讓她們這種年紀的女人出來幹雜活掙錢?她們對我們胡猜亂想,那也不證明她們壞!她們的腦袋又不是煤球,你總得允許她們猜想點什麼吧?她們問的話,哪一句是無恥的話?哪一句是不正經的話?無聊是真的。

    我們和她們在一起,我們覺得無聊;就不許她們和我們在一起也覺得無聊?她們覺得無聊就不許她們問幾句無聊的話?……” 他竟對令她氣憤到這種地步的事,解釋得那麼簡單,那麼平靜,那麼無所謂,聽起竟好像根本不值得進行解釋。

     “你得向她們賠禮道歉。

    ” “我不!” “真不?” “就不。

    ” 他一轉身走了。

     她卻仍站在那裡生氣。

     那些女人們又開始幹活了,她們默默地從她身旁往廠房裡搬取木料,仿佛她們習慣于受了傷害之後忍氣吞聲。

     她擦盡了淚,也搬取木料進廠房。

     “他呢?……” 她們似乎都聾了,都不擡頭,都一心一意地幹活。

     “他人呢?!……” “可不,他人呢?……” 那張巨大的臉挺沉重地揚起來,河馬般凸而小的一雙眼睛環視着…… 第二天晚上,他沒來。

     第三天晚上,他也沒來。

     第四天晚上,她到廠裡去找他。

     見了面,她說:“我已經向她們賠禮了。

    ”又說:“你跟我賭氣,你也得向我賠禮。

    ” “嫂子,我再也不跟你賭氣了……” 他孩子似的笑了。

     有他的幫助,加上那些女人們的“幫助”,她本需幹三個月才能完的活兒,不到一個月便幹完了。

    她和那些女人們共同得到了二千五百五十元錢。

    這個數目,對于錢路寬廣的某些人,得來全不費工夫。

    一天内就可以打水漂兒似的花在餐桌上,賭桌上,或女人們的身上。

    而對于她,那乃是活了三十歲,第一次拿在自己手中的一筆巨款。

    二千五百五十元啊!然而分成十三等份的話,每人所得還不足二百元。

    本來這一筆巨款完全應該屬于她和她的小叔子!現在卻有另外十二雙手等着抓取了!幹活的時候她還能容忍那些女人,見了錢她竟有些憎恨她們了!她們非老即笨,她們組裝的桌椅還不及總數的一半,包括她的小叔子替她們返工的;可她們現在都理所當然的等着分錢,圍住她坐着破麻袋片兒什麼的,都那麼有耐性,目光都那麼貪婪,那麼興奮。

     “床”沒了。

    她先是蹲在她們中間,一筆筆算賬給她們聽:每組裝一套桌椅,一元五角整。

    一千套,一千五百元。

    七百套,五七三十五,一七得七…… 她須得使她們每一個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十分明白。

    做到這一點要有耐性。

    而她們那樣子,似乎都在警惕她可能故意把她們算糊塗了。

     “什麼五七三十五,一七得七的!這賬能是這麼個算法麼?” “那,依你們怎麼算?” “你這麼算吧!一千套,一千五。

    五百套是多少?” “五百套是七百五。

    ” “一百套是多少?” “一百五。

    ” “二百套呢?” “三百。

    ” “這不挺明白個賬麼?還五七三十五,一七得七的,照你那麼算,越算俺們心裡越不明白了!……總共是多少?……” 二千五百五十元,收據上寫着。

    收據上寫着她們也要求她算一遍給她們聽。

    她第一次跟這麼一些腦筋遲鈍了的老太婆們算賬,她們沒費什麼事兒就把她給弄糊塗了,弄到了腦筋和她們一樣遲鈍的地步。

    她們自有她們算賬時的一套數學邏輯,她得運用她們那套數學邏輯算給她們聽。

     組裝一套一元五,一千七百套應是二千五百五十元——終于使她們相信這是正确的了。

    而使她們進一步相信每人均得一百九十六元……餘兩元也是正确的,她的耐性受到了一次更大的考驗。

     剛開始分錢,她們中的一個忽然提出疑問: “你小叔子怎麼沒來?” “他不來了。

    ” “為什麼不來?” “沒他什麼事兒啊!” “怎麼就沒他什麼事兒?他得了多少?活是他攬的,多得可以。

    但總得告訴我們個詳數吧?他若是半道截去了一大筆,那可就不行!那可得找個地方擺擺理……” “對!” “對,對!” 她們一個個都顯出非常不好惹的樣子。

     她說:“他一分錢也沒得,他白幹。

    不信你們可以到他廠裡去問!” 她恨不得把那些錢摔在她們臉上。

     “要是真的,我們也犯不上到他廠裡去查問。

    不是餘兩元錢麼?你給你小叔子買幾盒煙吧!” 她說:“那倒不必。

    我有個想法,跟你們商議商議。

    這一大筆錢咱們不分好不好?咱們共同存上,用來做基金,把這個小廠維持下去……”盡管她厭惡她們,她還是願意和她們共謀一番前途。

     “不好!” “不好!” 她們七言八語地說不好。

     她們說還是分了好,分了心裡踏實。

    錢,無論如何是要分的。

    她們說她們的家裡都等着花這筆錢呢!兒媳婦要買呢大衣,兒子要買錄音機,孫子要買電動火車……等等,等等。

     “怎麼維持下去啊?” “這我沒想到個出路呢!” “你小叔子又替你攬到活兒幹了?” “沒有。

    我也不能總依賴着他。

    ” “那就分吧!” “快分,快分!” 從這些上了年紀的,生命宛如燭之将盡的老太婆們身上,她看到了中國當代社會最底層某些家庭内部的畸形關系。

    她們這些老人恐怕隻有用錢,才能在這種關系中收買到一點點可悲的尊敬。

    老人是不值錢的,晚輩們在拮據之中膨脹着享受的種種欲望,而老人們在變相地向社會行乞;倘連一分錢都不能掙了,在家庭中可能就被視為完完全全多餘的東西了。

     她憐憫起她們來。

     分了錢,她們走了。

    那多餘的兩元錢,也不知分到她們誰手裡了。

    她們走了後,她覺得心裡輕松多了。

    她不願再見到她們中的任何一個,她已經不厭惡她們了。

    她已經在心裡寬恕了她們的卑瑣,自私,對好人的罪過的猜疑和對幾乎所有年輕女人的亵渎的思想;她心裡隻剩下了對她們的憐憫,唯其憐憫她們才不願再見到她們。

    在生活中,我們最不願見到的人,不是也往往包括那些我們最憐憫的人麼?她和她們在一起時,感到胸口仿佛特别窒悶。

    也許正因為她們老了,行将就木了,她們似乎需要從空間吸收比她多得多的空氣…… 她将一百九十六元錢用手絹包好,穩妥地揣起來。

    放了一段音樂靜靜地聽,聽了一會兒,關上錄音機,拎在手中,環視着又變得空空蕩蕩的這個廠房,不知為什麼,心中竟産生了一種眷眷的依戀之情。

     她正要離開,那些女人中的一個,就是在她看來哪兒哪兒都像河馬的那一個又回來了,對她說:“小徐子,我信得過你!我這份兒錢今天交你了!咱倆擰成一股繩兒,把這個小廠好歹維持下去吧!總算有這麼個院子,有這麼個廠房,空閑在這兒怪可惜的。

    啊?” 她顧慮重重地審視着對方那張巨大的臉盤兒,沒立刻接對方的錢。

     “你别小瞧我。

    我能忽悠!忽悠是什麼你懂不?” 她搖了搖頭。

     “忽悠……就是上上下下的,方方面面的,單靠一張嘴把事兒辦成!這是能耐。

    我有這能耐!我看你有點帥才。

    我是個好将才!你當廠長,我當副廠長!你隻管出謀劃策,我到處替你忽悠它個天昏地暗!咱倆的錢加在一起四百來塊,也不算少。

    如今光夾着個空皮包到處做大買賣的能人多啦,咱倆女的還不頂一個男的麼?……” “你……真那麼能忽悠?……”她猶豫,懷疑。

     “當然,你可以打聽,凡認識我的,誰不知道我能忽悠!” “好!”她接過了錢。

     “大娘……你姓啥呀?” “姓馬。

    别叫我大娘,我還沒那麼老。

    往後你叫我嬸兒吧!” “馬嬸兒,咱倆……同舟共濟了?” 她覺得馬嬸兒姓馬之後,倒不那麼像河馬了。

     “同舟共濟!” ………… 晚上,她打電話将小叔子“請”回到家裡。

    叔嫂一塊兒包餃子時,她向他講述分錢的情形,她以為他聽了準會取笑那些女人們一番,不料他沒有。

     他歎了口氣說:“咱媽活着的時候也那樣啊!為了一斤石棉線被定成一等的還是二等的,跟人家臉紅脖子粗的吵。

    為了幾毛錢的工錢,扯住人家,跟人家掰着指頭算過來算過去……嫂子你不能要求每一個窮人對錢都那麼大度……尤其不能要求這些老太太……” 她覺得她小叔子的那顆心善良得令她感動。

     她想到了自己返城後的種種經曆…… 想到了自己為掙錢怎樣給别人下跪…… 想到了自己為掙錢在大雨中怎樣奔到卸煤廠怎樣對那些男勞改們喊叫:“誰要我?你們誰要我?……” 想到了自己是怎樣被乖戾的命運推進了這個家…… 她低聲說:“可也是……” 餃子包好了,她讓他在屋子中間支起小圓桌,安靜地坐在桌旁吸支煙,不許他再插手幫她煮。

    火很旺,鍋開得快。

    她心情愉悅,暫時忘記了自己明天又是一個待業者。

    她輕輕哼着歌兒,忙得相當利索。

    一邊看着鍋,一邊剝好了一小盤蒜,還和他一問一答地說着話兒。

     “立偉,馬嬸兒要和我把那個小廠維持下去!我倆的錢合在一塊兒了,做基金。

    你看我們能成不?” “哪個馬嬸兒?” “就是最胖的那一個呀!她主張的。

    ” “怎麼不成?嫂子,現在餓不死人。

    我還能幫你攬到活呢!” “真的?那太好啦!嫂子就一點兒也不愁了!馬嬸告訴我她能忽悠……立偉你知道忽悠是什麼意思麼?” “知道。

    如今忽悠也是本事啊!” “那你怎麼不學?” “我學也學不會啊,那得靠點兒天才!” 他在裡屋笑了。

     她在小廚房裡也笑了。

     她将餃子一盤盤端上桌子,壓住爐火,進了屋,安安心心地坐在他對面,和他一塊兒吃起來。

     “香麼?” “香。

    ” “淡不?” “不淡。

    ” 她不由得回想起,去年郭立強參加一中考試那天,她也曾早早起來給他包了頓餃子。

    她轉臉朝迎門的牆上望去——她和郭立強的結婚照挂在牆正中,照片上的他有點兒腼腆地微笑着。

    當時攝影師讓他笑一笑,他就那樣微笑了一下。

    如今那微笑成了他最後的微笑。

    按說最後的美好的東西,總該是極有價值的。

    可他那最後的微笑,除了造成她的一段感傷的回憶,還另外有些什麼價值呢?一年,僅僅一年,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