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整個一條街冷清下來了。
天冷,黑得早。
一過五點,就有人開始收攤,到八點,所有的服裝攤全收了,隻剩下萬家福一個。
他不時望望西邊路口,盼望着能見到張義蘭的身影。
可是他一次次懷着希望望去,又帶着失望轉回頭。
每天到了這個時候,他也早收了攤。
把剩下的服裝塞進大尼龍袋裡,放到三輪車上,上面再壓上挑攤的竹竿,然後蹬到附近那個亮着紅燈的門口前停下,那是派出所。
黑燈瞎火的,就他一個人,真要來那麼三四個有賊心的,動手搶了你,誰也沒轍。
雖說這類事還沒發生過,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防備點兒沒虧吃。
在派出所門口,就保險了,就是遇到什麼不測,喊一嗓子,警察就會出來。
派出所的人他都熟,全是他攤上的常客和“特殊”主顧,相互之間有照應。
七點半一過,張義蘭準到,兩人再一塊兒回家。
正在修環路,他們得繞道,從這兒到新居民區有三十多裡路。
可他和她一邊騎一邊聊,并不覺得累。
話還沒說夠,就到了家。
現在不少賣服裝的哥們兒都是來去騎摩托,他還蹬着三輪車。
過去是近,用不着,現在遠了,他又不想用,就是為着和義蘭上下班同步。
他和她的關系正穩步向前發展,但還沒到能公開給她也買輛摩托的火候,機械化得忍到結婚後實現了。
早晨路上,義蘭說:“晚上别收攤,等我幫你賣。
”他答應了。
可此刻都八點了,整條街上就他孤零零一個攤子,一無主顧二無同行,仿佛他神經有點不正常。
可他不敢收攤,答應了她,就得兌現,這是他目前奉行的與張義蘭和平共處的首項原則。
終于,西口拐角,出現了張義蘭的影子。
張義蘭臨下班時,又和進貨員研究了一筆生意。
從東北進一批便宜木耳,估計貨到時,正是春節前,肯定是搶手貨。
談生意,談誤了點,遲到半小時。
她承包了春光副食店後,才兩個月,店裡就紅火了。
她第一件事就是把營業時間延長了一個小時,下午由六點關門改到七點。
五點半到六點是下班時間,也是顧客的又一次高峰。
南來北往的過路人,一半擔負着給家裡采買的任務,下班順路捎上點兒菜、肉,解決晚飯問題。
現在的家庭結構變了,小家庭占絕對優勢,自在倒是自在,可一日三餐全靠下班後自己一雙手解決。
雙職工白天上班,采買的最佳時間就是下班後。
五點半到七點半便成了各商店的營業旺時,六點半一過,顧客人稀,售貨員肚餓,惶惶然惦記自己家裡的“小世界”,于是這一帶幾家副食店把關門的時間都定在了六點半。
然而,那些下班晚了的,沿途不便采買的,做飯時突然發現醬、油、醋沒有了的人,就都成了七點鐘關門的春光副食店的主顧,獨此一家,别無他店。
張義蘭還制定了一套“名、優、特、小、零、全”的六字經營方針,更增添了對顧客的吸引力。
加上服務态度好,顧客來過一次還願再登門,兩個月,春光店便在這一帶小有名氣。
很多人甯肯繞遠路,也願到這兒來買東西。
張義蘭旗開得勝,躊躇滿志。
張義蘭跳下自行車就笑。
萬家福真的乖乖聽話沒收攤,傻乎乎地等着她,她挺得意。
“喲,你還真不收攤!” “哪敢呀。
” “如果我今天自己騎車回家了,或者有了什麼事不能來,怎麼辦?” “那隻好在這兒擺一夜,服從命令聽指揮嘛。
” “你就嘴甜。
” 萬家福動手拆攤,義蘭早晨的話原不過是捉弄他。
“别拆,我說了陪你賣,就陪你賣。
賣到九點。
” “你别找樂了。
深更半夜,誰來買衣服,像個挂幡守靈的。
” “别說話那麼損。
别人都收了攤,買賣全是你的,保管比你一白天收獲大。
” 萬家福住了手。
也罷,有人買則賺,沒人買也不虧,自從和張義蘭好了,整天忙忙碌碌,緊緊張張,沒工夫上公園,也沒工夫躲到邊道深處,犄角旮旯兒,像模像樣地談情說愛。
正好兩人唠唠磕兒。
“你去過咱普店街嗎?”義蘭問,“看看去,房子全推了,那麼一大片空場子,我都不認識了。
” “嗨,我老去。
今兒早送你去店裡後,我就蹬車去了趟。
你猜誰在那兒幹活呢?” “誰?” “建華和寶柱。
”家福自從和義蘭好了以後,内心裡總是對建華有一種歉疚感,覺着是自己奪了建華的女朋友,便常去楊大娘家看望,也常在建華和楊大娘之間充當通訊員,傳個口信,捎點吃的。
似乎這樣,他才對得起建華。
“是嗎?”義蘭仿佛漫不經心。
“寶柱現在真變了個人。
跟我沒說幾句話就幹活兒去了。
工地上有面旗子,上方就寫着陳寶柱青年突擊隊,這小子,當隊長了。
” “你甭提那小子,見到建華了嗎?” 自從搬到新居民區,她就再沒見過建華和寶柱。
她早忘了寶柱,可沒忘建華。
她家和楊大娘也沒分到一個樓洞裡,早出晚歸,難得碰上。
有時她挺想這一老一小,可又不好意思去看看,自己已經和家福好上了,晚上到建華家去,會引人誤解。
不論是建華還是家福,誰誤解她,她也不樂意。
她不再追建華了。
建華心裡根本沒她,而家福卻一心一意地待她。
況且,家福現在一點不比當上經理的建華差。
上個月,區裡成立“個體勞協”,家福是理事,最近又有訊說,區裡要讓他當政協委員。
不管是真是假,當上當不上,反正家福在區裡挺紅。
現在,有錢就有地位,他楊建華想當政協委員怕也當不上。
為了在東市區人熟,也為了能陪義蘭上下班,家福都沒有換執照。
義蘭對建華是愛不上又忘不掉,連帶着對家福的感情也複雜起來,說不準為什麼總是覺得跟家福好有那麼丁點遺憾,可真有一天,家福要是跟她吹了,她會不想活。
“沒見到。
我隻在工地外邊碰上寶柱剛買煎餅果子回來,說建華也在工地上。
” “噢。
”義蘭怪自己,怎麼還是老想着提提他。
“義蘭,我跟你商量個事。
” “别黏黏糊糊的,說吧。
” “我想捐一萬塊給道路改造工程。
” “什麼,一萬?”義蘭驚訝地望望家福,随即又眨眨眼,“你捐八萬和我有什麼關系?” 萬家福輕輕把一隻手搭在張義蘭的肩膀上,有點戰栗地觀察着她的表情。
隻要她不反感,就表明他們的雙邊關系可以發生第二次飛躍。
義蘭果然沒有反感,仿佛他的舉動很平常。
對呀,自己這麼多天怎麼就是連碰都不敢碰她一下。
“當然和你有關系。
現在我的手頭有三萬,加我爸爸那起碼有四五萬,總共七八萬,将來還不都是咱倆的。
” 七八萬?家福的話這次像是實打實的。
“你真要捐?” “我想了好幾天了,你沒見報紙登着一個工程師捐了五千塊,聽說捐款的人不少呢。
” “你瘋了,還是冒傻氣?誰願捐誰捐,咱不捐!報上見行字,掏一萬塊,吃飽了撐的!”張義蘭尖着嗓子喊起來。
一萬塊在她眼裡數字太大了,如果不是跟萬家福好上了,她做夢也沒奢望過自己會有一萬元。
她似乎已經覺得這錢就要從她手中撒出去了:“你嫌錢多了,工廠不辦了?”她知道一提工廠,家福就會把手攥得緊緊的。
“工廠一定得辦。
你等着吧,到老了,我準是一個大企業家。
但要想實現這夢,得先起家。
光有錢不行,還得撈點政治資本,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甭說花一萬,花兩萬也值。
你想,捐五千,報紙上就那麼吹,我捐一萬,報紙,電台,電視台還不一齊上,到時我就成名人了。
區政協委員就當定了。
你别看現在辦工廠,這也卡那也卡,有錢也白搭。
如果一旦我成了知名人士,誰敢卡我?這道路改造工程是市長親自抓的,我捐款,市長準高興,鬧不好還得接見我,隻要能和市長連上線,我的事業就暢通無阻。
” 萬家福認為,要想幹大事業,目光就不能短淺。
“道路改造缺你那一萬?國家有的是錢,你就别做美夢了。
到時雞飛蛋打你别後悔。
” “我的情報很準。
三個渠道向我傳遞了信息
天冷,黑得早。
一過五點,就有人開始收攤,到八點,所有的服裝攤全收了,隻剩下萬家福一個。
他不時望望西邊路口,盼望着能見到張義蘭的身影。
可是他一次次懷着希望望去,又帶着失望轉回頭。
每天到了這個時候,他也早收了攤。
把剩下的服裝塞進大尼龍袋裡,放到三輪車上,上面再壓上挑攤的竹竿,然後蹬到附近那個亮着紅燈的門口前停下,那是派出所。
黑燈瞎火的,就他一個人,真要來那麼三四個有賊心的,動手搶了你,誰也沒轍。
雖說這類事還沒發生過,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防備點兒沒虧吃。
在派出所門口,就保險了,就是遇到什麼不測,喊一嗓子,警察就會出來。
派出所的人他都熟,全是他攤上的常客和“特殊”主顧,相互之間有照應。
七點半一過,張義蘭準到,兩人再一塊兒回家。
正在修環路,他們得繞道,從這兒到新居民區有三十多裡路。
可他和她一邊騎一邊聊,并不覺得累。
話還沒說夠,就到了家。
現在不少賣服裝的哥們兒都是來去騎摩托,他還蹬着三輪車。
過去是近,用不着,現在遠了,他又不想用,就是為着和義蘭上下班同步。
他和她的關系正穩步向前發展,但還沒到能公開給她也買輛摩托的火候,機械化得忍到結婚後實現了。
早晨路上,義蘭說:“晚上别收攤,等我幫你賣。
”他答應了。
可此刻都八點了,整條街上就他孤零零一個攤子,一無主顧二無同行,仿佛他神經有點不正常。
可他不敢收攤,答應了她,就得兌現,這是他目前奉行的與張義蘭和平共處的首項原則。
終于,西口拐角,出現了張義蘭的影子。
張義蘭臨下班時,又和進貨員研究了一筆生意。
從東北進一批便宜木耳,估計貨到時,正是春節前,肯定是搶手貨。
談生意,談誤了點,遲到半小時。
她承包了春光副食店後,才兩個月,店裡就紅火了。
她第一件事就是把營業時間延長了一個小時,下午由六點關門改到七點。
五點半到六點是下班時間,也是顧客的又一次高峰。
南來北往的過路人,一半擔負着給家裡采買的任務,下班順路捎上點兒菜、肉,解決晚飯問題。
現在的家庭結構變了,小家庭占絕對優勢,自在倒是自在,可一日三餐全靠下班後自己一雙手解決。
雙職工白天上班,采買的最佳時間就是下班後。
五點半到七點半便成了各商店的營業旺時,六點半一過,顧客人稀,售貨員肚餓,惶惶然惦記自己家裡的“小世界”,于是這一帶幾家副食店把關門的時間都定在了六點半。
然而,那些下班晚了的,沿途不便采買的,做飯時突然發現醬、油、醋沒有了的人,就都成了七點鐘關門的春光副食店的主顧,獨此一家,别無他店。
張義蘭還制定了一套“名、優、特、小、零、全”的六字經營方針,更增添了對顧客的吸引力。
加上服務态度好,顧客來過一次還願再登門,兩個月,春光店便在這一帶小有名氣。
很多人甯肯繞遠路,也願到這兒來買東西。
張義蘭旗開得勝,躊躇滿志。
張義蘭跳下自行車就笑。
萬家福真的乖乖聽話沒收攤,傻乎乎地等着她,她挺得意。
“喲,你還真不收攤!” “哪敢呀。
” “如果我今天自己騎車回家了,或者有了什麼事不能來,怎麼辦?” “那隻好在這兒擺一夜,服從命令聽指揮嘛。
” “你就嘴甜。
” 萬家福動手拆攤,義蘭早晨的話原不過是捉弄他。
“别拆,我說了陪你賣,就陪你賣。
賣到九點。
” “你别找樂了。
深更半夜,誰來買衣服,像個挂幡守靈的。
” “别說話那麼損。
别人都收了攤,買賣全是你的,保管比你一白天收獲大。
” 萬家福住了手。
也罷,有人買則賺,沒人買也不虧,自從和張義蘭好了,整天忙忙碌碌,緊緊張張,沒工夫上公園,也沒工夫躲到邊道深處,犄角旮旯兒,像模像樣地談情說愛。
正好兩人唠唠磕兒。
“你去過咱普店街嗎?”義蘭問,“看看去,房子全推了,那麼一大片空場子,我都不認識了。
” “嗨,我老去。
今兒早送你去店裡後,我就蹬車去了趟。
你猜誰在那兒幹活呢?” “誰?” “建華和寶柱。
”家福自從和義蘭好了以後,内心裡總是對建華有一種歉疚感,覺着是自己奪了建華的女朋友,便常去楊大娘家看望,也常在建華和楊大娘之間充當通訊員,傳個口信,捎點吃的。
似乎這樣,他才對得起建華。
“是嗎?”義蘭仿佛漫不經心。
“寶柱現在真變了個人。
跟我沒說幾句話就幹活兒去了。
工地上有面旗子,上方就寫着陳寶柱青年突擊隊,這小子,當隊長了。
” “你甭提那小子,見到建華了嗎?” 自從搬到新居民區,她就再沒見過建華和寶柱。
她早忘了寶柱,可沒忘建華。
她家和楊大娘也沒分到一個樓洞裡,早出晚歸,難得碰上。
有時她挺想這一老一小,可又不好意思去看看,自己已經和家福好上了,晚上到建華家去,會引人誤解。
不論是建華還是家福,誰誤解她,她也不樂意。
她不再追建華了。
建華心裡根本沒她,而家福卻一心一意地待她。
況且,家福現在一點不比當上經理的建華差。
上個月,區裡成立“個體勞協”,家福是理事,最近又有訊說,區裡要讓他當政協委員。
不管是真是假,當上當不上,反正家福在區裡挺紅。
現在,有錢就有地位,他楊建華想當政協委員怕也當不上。
為了在東市區人熟,也為了能陪義蘭上下班,家福都沒有換執照。
義蘭對建華是愛不上又忘不掉,連帶着對家福的感情也複雜起來,說不準為什麼總是覺得跟家福好有那麼丁點遺憾,可真有一天,家福要是跟她吹了,她會不想活。
“沒見到。
我隻在工地外邊碰上寶柱剛買煎餅果子回來,說建華也在工地上。
” “噢。
”義蘭怪自己,怎麼還是老想着提提他。
“義蘭,我跟你商量個事。
” “别黏黏糊糊的,說吧。
” “我想捐一萬塊給道路改造工程。
” “什麼,一萬?”義蘭驚訝地望望家福,随即又眨眨眼,“你捐八萬和我有什麼關系?” 萬家福輕輕把一隻手搭在張義蘭的肩膀上,有點戰栗地觀察着她的表情。
隻要她不反感,就表明他們的雙邊關系可以發生第二次飛躍。
義蘭果然沒有反感,仿佛他的舉動很平常。
對呀,自己這麼多天怎麼就是連碰都不敢碰她一下。
“當然和你有關系。
現在我的手頭有三萬,加我爸爸那起碼有四五萬,總共七八萬,将來還不都是咱倆的。
” 七八萬?家福的話這次像是實打實的。
“你真要捐?” “我想了好幾天了,你沒見報紙登着一個工程師捐了五千塊,聽說捐款的人不少呢。
” “你瘋了,還是冒傻氣?誰願捐誰捐,咱不捐!報上見行字,掏一萬塊,吃飽了撐的!”張義蘭尖着嗓子喊起來。
一萬塊在她眼裡數字太大了,如果不是跟萬家福好上了,她做夢也沒奢望過自己會有一萬元。
她似乎已經覺得這錢就要從她手中撒出去了:“你嫌錢多了,工廠不辦了?”她知道一提工廠,家福就會把手攥得緊緊的。
“工廠一定得辦。
你等着吧,到老了,我準是一個大企業家。
但要想實現這夢,得先起家。
光有錢不行,還得撈點政治資本,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甭說花一萬,花兩萬也值。
你想,捐五千,報紙上就那麼吹,我捐一萬,報紙,電台,電視台還不一齊上,到時我就成名人了。
區政協委員就當定了。
你别看現在辦工廠,這也卡那也卡,有錢也白搭。
如果一旦我成了知名人士,誰敢卡我?這道路改造工程是市長親自抓的,我捐款,市長準高興,鬧不好還得接見我,隻要能和市長連上線,我的事業就暢通無阻。
” 萬家福認為,要想幹大事業,目光就不能短淺。
“道路改造缺你那一萬?國家有的是錢,你就别做美夢了。
到時雞飛蛋打你别後悔。
” “我的情報很準。
三個渠道向我傳遞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