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楊元珍一大早就把爐子捅開,然後到旁邊的早點鋪買來豆漿、油條,又給兒子攤了個雞蛋,伺候建華吃完,走了,才坐在床沿上喘口氣,星期天建華還得去公司開會,說是去領任務,準是又有新工程了,這下,他又該忙了,一天到晚着不了家了。
每次一個工程幹完,建華就像剝了層皮。
她輕輕給孫子正了正枕頭,小蒙正睡得香。
建華離婚後,一直不願再成家。
哪一天她身體頂不住,死了,他能照顧好這孩子嗎?可是,娶個後媽,又能對小蒙蒙好嗎?楊元珍一陣心酸,愛憐地摸着孫子的小手。
這孩子自小懂事,像他爸爸。
眉眼像誰呢?她端詳着孫子細嫩稚氣的臉,小時候人家都說他像他媽,現在,她卻在小蒙蒙的臉上看到了另一個人,那個抛棄了他們的人。
“奶奶,我爺爺呢?”小蒙問過她。
“死了。
”她騙孩子。
“怎麼死的?” “打仗犧牲了。
” 建華看了母親一眼。
他知道父親并沒有犧牲,而是和母親離了婚。
他不知道他的父親是誰,沒有人告訴他。
他懂事,也從不打聽,抛棄了母親的人,他不想知道。
“媽,您跟小蒙蒙瞎說些什麼?”建華小聲埋怨母親。
楊元珍平靜地看着孫子:“小蒙,奶奶沒瞎說,你爺爺是英雄,奶奶佩服他。
” 她對孫子說的是真心話。
她想着,眼睛模糊了。
沒想到她還能見到他。
除了六三年普店街鬧大水,她躲在人群裡偷偷看見他一回之後,這次又見到他。
這次她看得那麼清楚。
他老了,臉比過去細潤了,她惦記着他的病,但又不能去看他,她不願去難為他,老楊當年就說過,他那個女人好惡。
她不是沒有後悔過。
那年送高原來,她就不該回去,是自己那會兒眼界太窄,死心眼兒,惦記着公婆,惦記着家裡剛分到的幾畝地。
臨走那天晚上,她問他:“我走,你想我不?” “淨說些沒用的話,怎麼會不想!” “那你還放我走?” “是你要走,又不是我趕你。
你走也好,家裡沒人照顧,我這兒又忙,顧不上安個家,你住在機關裡,出來進去也不方便。
” “我可不興你跟城裡的大姑娘拉拉扯扯的,把我甩了。
” “你呀,還是個黨員村幹部呢,說話沒個水平,像個沒覺悟的婦女,胡亂猜疑個啥!” 她拖住他的胳膊,把臉貼在他的肩膀上:“我看出,你在人面前不願意理我。
去看戲時也不和我坐一塊,嫌我太土氣對不?” “瞧你這個婆婆媽媽的勁兒。
我這是在工作,能沒事兒光跟你窮聊,再說,頭排座是發給領導的,你一個家屬,也能一塊坐到頭排去嗎?” 她不再吭聲。
然而,讓她說中了,他果真找了個城裡的大姑娘。
那一次,竟是她與他的最後一夜…… 一滴淚水掉在孫子小蒙蒙的臉上,他睜開了眼睛。
“奶奶,你哭了?”小蒙爬起身。
楊元珍慌忙用衣襟擦擦眼:“傻孩子,奶奶眯眼了。
”她拍拍孫子的屁股,“快起來,奶奶給你弄早點去。
” “楊大娘。
”是張義蘭在窗外喊她。
這些日子,這姑娘跑得勤,幾乎每天來一趟,每次都給大娘捎些新鮮菜、瘦肉、排骨什麼的,還不肯收錢。
她在副食店賣菜,買的便宜,可義蘭這些舉動,她明白,全都是沖建華來的。
這可讓她犯難了。
要說義蘭這孩子不錯,長得挺俊,人也勤快,爹是個瘸子,哥是個“十指不沾香”的主兒,家裡的活兒,全是義蘭包了,幹起活來潑潑辣辣,麻麻利利,當家過日子,裡裡外外都拿得起,是把好手。
而且義蘭還有一副熱腸子,嘴上厲害,心裡沒啥,要是對誰好,割她身上一塊肉,她也幹。
偏偏建華對義蘭一點心思也沒有。
楊元珍不時在兒子耳邊叨叨義蘭的好處,建華毫不動心,聽見這姑娘的名字就心煩。
楊元珍不知兒子到底是什麼打算。
每次見了義蘭,就覺得對不住這姑娘。
“啊,剛起床呀?”張義蘭話音剛落就徑直進了屋,見小蒙蒙正在穿衣服,慌忙過來幫他穿。
“我自己會。
”小蒙害羞地奪過自己的褲子套上。
“你爸爸呢?” “不知道,我剛醒。
” “楊大娘,建華哥呢?大星期天的還上班呀?”張義蘭沖窗外問。
“誰知道,說是到公司領任務,不知又要來啥工程了。
”楊大娘給孫子攤上了雞蛋。
張義蘭一挑門簾走出來:“我知道是什麼任務,我就是來告信兒的。
”她臉上喜氣洋洋,“咱普店街要拆了,在這修環形線。
” “拆?啥環形線?你們年輕人的名詞,我越來越聽不懂。
” “就是修大馬路,在咱們這兒修條大馬路,頂咱們前那條路十個寬,把咱普店街的房全扒了,搬到新樓房裡去住。
” “你這是從哪兒聽到的信兒?這麼大的事兒,街裡也沒說呀。
”楊元珍不敢相信。
“沒錯,我哥是工程指揮部的,市長讓他負責拆遷,他說這個月底,咱們的房就得全扒淨,建華哥準是領活兒去了。
” 這月底?楊元珍吃驚地瞧着張義蘭,義民在市裡工作,說的事不會有假。
普店街的住戶們早就住膩了這大凹地、小黑屋,平時總嚷嚷着别人住的樓房好,恨不得把普店街早一天“規劃”了。
可過去從街裡聽到的信,總是說這兒地方太大,住房太多,不好改造,國家拿不出那麼多錢。
現在,突然,真的要拆了? “往哪兒搬?”她問。
“還沒定呢,我跟我哥說了,别人家我不管,楊大娘家,他可得給找個好地點,好樓層,高質量的房子。
” “那哪兒成?怪麻煩的,大娘是居委會的,就是搬也得随着大夥,别難為你哥。
” “哎呀,大娘,居委會算個什麼芝麻綠豆?您還當回子事!我哥正管這事兒,有權不使,過期作廢。
好房子不留給自己給誰?” “先還說不上這話呢,到時候再說吧。
”楊元珍急忙轉移話題。
“義蘭,在這兒吃點吧。
” “我吃過了……”義蘭替大娘掀起門簾,跟她進了屋,“一住進樓房,咱們來來往往的就不像現在這麼方便了。
” “要說也是,住平房有住平房的好處,住慣了平房也許住不慣樓房呢。
來,義蘭你再在這兒吃點,大娘給你盛碗豆漿。
” 小蒙蒙坐在桌邊:“咱們要搬樓房了?太好了,搬得越遠越好。
” “為什麼?”義蘭摟摟小蒙蒙的肩膀。
“我不願意住普店街,我們老師說普店街的學生就是野,壞。
” “這話可不對,你爸爸不是普店街的,在學校學習最拔尖。
你義民叔叔不住普店街,人家不是都當了市政府的幹部?我回頭去給你們老師提意見。
”楊元珍真的生這個老師的氣。
“小蒙,你跟姑姑住一起好嗎?姑姑搬哪兒,你搬哪兒。
” “行,還有春生叔叔,家福叔叔;……不要寶柱叔叔。
”小蒙稚氣地說。
張義蘭見小蒙蒙沒答出自己想聽到的話,不免有些洩氣。
義民說了,想法給家裡找個近處的房子,而其他住戶還說不定遷到哪兒去呢。
真要和建華家不住在一塊兒,那她和建華的事兒還有希望嗎?她無論如何應該在搬遷之前弄清建華的打算,單等他主動求婚,怕是連門兒也沒有了。
瞧那天晚上他的态度,真把她氣哭了。
可建華轉天見面連個歉也不道,一個離婚的單身漢在姑娘面前還這麼傲,也不稱稱自己幾斤幾兩重。
她想下狠心,不再去理他,非得巴結他?張義蘭還沒到了找不到對象的時候,不少小夥子都向她套近乎呢。
像萬家福,人家是萬元戶,财大氣粗,還黏黏糊糊地想跟她好呢。
可她就是沒志氣,下了狠心也沒恒心,不出三天沒見着建華就又想去見他,主動去找他說話,建華還是那副不冷不熱、愛理不理的勁兒。
這個人太傲了,可她偏就喜歡他這股子傲勁兒,越傲越對她有股子吸引力。
是自個兒太賤骨頭了嗎?不,建華對女性的确有魅力,這不僅是他身材魁梧,人長得英俊,更主要的是他有股子精神兒,這種精神兒就像一種任何東西也壓不垮的力量。
義蘭總覺着若能得到這種力量的保護,生命是安全的。
她身邊天天圍着轉的都是些留着長發鬈毛發或蓄着小胡子的家夥,她一個也看不上。
楊元珍聽出了張義蘭的意思,看她發窘的樣子,忙把荷包蛋盛給她:“義蘭,來,吃個荷包蛋。
” “不了,我回去了,回頭您告建華哥個信兒。
”張義蘭起身走了。
楊元珍覺着一陣心亂。
真的要搬家了嗎?這兒地方凹是凹,亂是亂,可住了三十來年,真要搬走了,也還舍不得。
搬到普店街來的時候,建華還走不穩路,楊德和抱着他,領着她走進這間平房。
現在一晃建華的兒子都這麼大了。
她忘不了那年的冬天,天格外地冷,公公背着筐去拾糞,婆婆背一口袋糧食去集上換雞蛋。
兩個老的不準她動,馬上要生孩子,怕她累出毛病來,她就腆着肚子坐在炕上搓麻繩。
村長等着兩個縣政府的幹部進了門,一臉尴尬的笑,坐在炕沿上,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又沒了話兒。
“說吧,啥事?别看我懷着孩子,沒事兒。
” 那個幹部吭吭唧唧說不出話來,老村長也隻顧悶着頭抽煙袋鍋。
“出了啥事?你是個爽快人,咋這黏糊糊的?”她對村長說。
“伯年最近來信了不?”村長問。
“有幾個月沒接到信了,咋的,他出事了?”她慌了神,心格登一下跳到嗓子眼兒。
“沒……沒……他在城裡當幹部能有啥事兒。
”村長低頭抽着旱煙,對縣幹部說,“你說吧,她經得住事兒。
” 縣幹部清清嗓子:“頭一回跟你見面,但大妹子的名字在縣裡響着呢,全知道你是個英雄,為新中國挂過花,在村裡處處帶頭,很堅強的。
” “同志,啥事你直說了吧,我全經得住。
” “伯年給縣裡來了信,想着和你辦離婚,這不,組織上讓我征求你個意見。
” 她腦子裡剛才轉悠了幾個個兒,男人病了?小原出事了?……獨沒想到他的嘴裡說出的是這麼一句話。
頓時,她隻覺着天旋地轉,懸着的心空了,變成啥也不知道的東西。
縣裡幹部嘴還在說着什麼,村長抽抽鼻子,抹把淚出了門。
她直愣愣地坐着,啥也看不見,啥也聽不着。
“……如果你沒啥意見,同意了,就在上面摁個印兒。
” 她看着前面一張印着字的紙,她知道那是離婚書。
張柱家和她男人離婚,就用的這樣一張紙。
就這麼平白無故地和自己男人離了?她沒有對不住他的地方,也不像張柱家的,男人是國民黨特務,她嫌丢人,離婚是找婆家。
自己的男人可是個硬邦邦的共産黨員。
她天天盼勝利,盼解放,盼着和他團圓,勝利了,解放了,他又活着,她咋能和他離? 縣裡幹部又說了一簸籮話,她一句聽不進,就是搖着頭不肯摁那印兒。
縣裡幹部走了。
那天晚上,她生了。
孩子像是知道了她的苦楚,早了幾天跟媽做伴來了。
月子裡沒人跟她提這事兒。
公公婆婆整天價唉聲歎氣,家裡能弄到的好東西,可着勁兒地給她吃。
她吃不下,不想吃,冷的端走了,熱的又端來,看得出婆婆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她。
公公在院子裡氣哼哼地罵,罵野貓饞嘴忘恩負義,沒良心,到處偷吃油腥;罵自己祖上沒積德,養活出個牲口蛋子。
她明白,公公這是在替她出氣,罵自己的兒子,那個曾給全村帶來榮耀的男人。
出了月子,她叫來村長,讓他把縣裡幹部找來摁手印兒。
“大妹子,你可要想好喽,摁了手印兒,後悔不得了。
”村長提醒她。
“我想通了。
他要離,你将就着,他心也早不跟你了,在一起過日子還有啥過頭?咱是黨員,還能學那些沒出息的媳婦,死賴着人家?再說,他要離,有他的道理,他在城裡當幹部,咱在鄉下種地,日子過不到一塊兒。
就是找去了,連個文化也沒有,能幫他幹點啥?他要是找上個
每次一個工程幹完,建華就像剝了層皮。
她輕輕給孫子正了正枕頭,小蒙正睡得香。
建華離婚後,一直不願再成家。
哪一天她身體頂不住,死了,他能照顧好這孩子嗎?可是,娶個後媽,又能對小蒙蒙好嗎?楊元珍一陣心酸,愛憐地摸着孫子的小手。
這孩子自小懂事,像他爸爸。
眉眼像誰呢?她端詳着孫子細嫩稚氣的臉,小時候人家都說他像他媽,現在,她卻在小蒙蒙的臉上看到了另一個人,那個抛棄了他們的人。
“奶奶,我爺爺呢?”小蒙問過她。
“死了。
”她騙孩子。
“怎麼死的?” “打仗犧牲了。
” 建華看了母親一眼。
他知道父親并沒有犧牲,而是和母親離了婚。
他不知道他的父親是誰,沒有人告訴他。
他懂事,也從不打聽,抛棄了母親的人,他不想知道。
“媽,您跟小蒙蒙瞎說些什麼?”建華小聲埋怨母親。
楊元珍平靜地看着孫子:“小蒙,奶奶沒瞎說,你爺爺是英雄,奶奶佩服他。
” 她對孫子說的是真心話。
她想着,眼睛模糊了。
沒想到她還能見到他。
除了六三年普店街鬧大水,她躲在人群裡偷偷看見他一回之後,這次又見到他。
這次她看得那麼清楚。
他老了,臉比過去細潤了,她惦記着他的病,但又不能去看他,她不願去難為他,老楊當年就說過,他那個女人好惡。
她不是沒有後悔過。
那年送高原來,她就不該回去,是自己那會兒眼界太窄,死心眼兒,惦記着公婆,惦記着家裡剛分到的幾畝地。
臨走那天晚上,她問他:“我走,你想我不?” “淨說些沒用的話,怎麼會不想!” “那你還放我走?” “是你要走,又不是我趕你。
你走也好,家裡沒人照顧,我這兒又忙,顧不上安個家,你住在機關裡,出來進去也不方便。
” “我可不興你跟城裡的大姑娘拉拉扯扯的,把我甩了。
” “你呀,還是個黨員村幹部呢,說話沒個水平,像個沒覺悟的婦女,胡亂猜疑個啥!” 她拖住他的胳膊,把臉貼在他的肩膀上:“我看出,你在人面前不願意理我。
去看戲時也不和我坐一塊,嫌我太土氣對不?” “瞧你這個婆婆媽媽的勁兒。
我這是在工作,能沒事兒光跟你窮聊,再說,頭排座是發給領導的,你一個家屬,也能一塊坐到頭排去嗎?” 她不再吭聲。
然而,讓她說中了,他果真找了個城裡的大姑娘。
那一次,竟是她與他的最後一夜…… 一滴淚水掉在孫子小蒙蒙的臉上,他睜開了眼睛。
“奶奶,你哭了?”小蒙爬起身。
楊元珍慌忙用衣襟擦擦眼:“傻孩子,奶奶眯眼了。
”她拍拍孫子的屁股,“快起來,奶奶給你弄早點去。
” “楊大娘。
”是張義蘭在窗外喊她。
這些日子,這姑娘跑得勤,幾乎每天來一趟,每次都給大娘捎些新鮮菜、瘦肉、排骨什麼的,還不肯收錢。
她在副食店賣菜,買的便宜,可義蘭這些舉動,她明白,全都是沖建華來的。
這可讓她犯難了。
要說義蘭這孩子不錯,長得挺俊,人也勤快,爹是個瘸子,哥是個“十指不沾香”的主兒,家裡的活兒,全是義蘭包了,幹起活來潑潑辣辣,麻麻利利,當家過日子,裡裡外外都拿得起,是把好手。
而且義蘭還有一副熱腸子,嘴上厲害,心裡沒啥,要是對誰好,割她身上一塊肉,她也幹。
偏偏建華對義蘭一點心思也沒有。
楊元珍不時在兒子耳邊叨叨義蘭的好處,建華毫不動心,聽見這姑娘的名字就心煩。
楊元珍不知兒子到底是什麼打算。
每次見了義蘭,就覺得對不住這姑娘。
“啊,剛起床呀?”張義蘭話音剛落就徑直進了屋,見小蒙蒙正在穿衣服,慌忙過來幫他穿。
“我自己會。
”小蒙害羞地奪過自己的褲子套上。
“你爸爸呢?” “不知道,我剛醒。
” “楊大娘,建華哥呢?大星期天的還上班呀?”張義蘭沖窗外問。
“誰知道,說是到公司領任務,不知又要來啥工程了。
”楊大娘給孫子攤上了雞蛋。
張義蘭一挑門簾走出來:“我知道是什麼任務,我就是來告信兒的。
”她臉上喜氣洋洋,“咱普店街要拆了,在這修環形線。
” “拆?啥環形線?你們年輕人的名詞,我越來越聽不懂。
” “就是修大馬路,在咱們這兒修條大馬路,頂咱們前那條路十個寬,把咱普店街的房全扒了,搬到新樓房裡去住。
” “你這是從哪兒聽到的信兒?這麼大的事兒,街裡也沒說呀。
”楊元珍不敢相信。
“沒錯,我哥是工程指揮部的,市長讓他負責拆遷,他說這個月底,咱們的房就得全扒淨,建華哥準是領活兒去了。
” 這月底?楊元珍吃驚地瞧着張義蘭,義民在市裡工作,說的事不會有假。
普店街的住戶們早就住膩了這大凹地、小黑屋,平時總嚷嚷着别人住的樓房好,恨不得把普店街早一天“規劃”了。
可過去從街裡聽到的信,總是說這兒地方太大,住房太多,不好改造,國家拿不出那麼多錢。
現在,突然,真的要拆了? “往哪兒搬?”她問。
“還沒定呢,我跟我哥說了,别人家我不管,楊大娘家,他可得給找個好地點,好樓層,高質量的房子。
” “那哪兒成?怪麻煩的,大娘是居委會的,就是搬也得随着大夥,别難為你哥。
” “哎呀,大娘,居委會算個什麼芝麻綠豆?您還當回子事!我哥正管這事兒,有權不使,過期作廢。
好房子不留給自己給誰?” “先還說不上這話呢,到時候再說吧。
”楊元珍急忙轉移話題。
“義蘭,在這兒吃點吧。
” “我吃過了……”義蘭替大娘掀起門簾,跟她進了屋,“一住進樓房,咱們來來往往的就不像現在這麼方便了。
” “要說也是,住平房有住平房的好處,住慣了平房也許住不慣樓房呢。
來,義蘭你再在這兒吃點,大娘給你盛碗豆漿。
” 小蒙蒙坐在桌邊:“咱們要搬樓房了?太好了,搬得越遠越好。
” “為什麼?”義蘭摟摟小蒙蒙的肩膀。
“我不願意住普店街,我們老師說普店街的學生就是野,壞。
” “這話可不對,你爸爸不是普店街的,在學校學習最拔尖。
你義民叔叔不住普店街,人家不是都當了市政府的幹部?我回頭去給你們老師提意見。
”楊元珍真的生這個老師的氣。
“小蒙,你跟姑姑住一起好嗎?姑姑搬哪兒,你搬哪兒。
” “行,還有春生叔叔,家福叔叔;……不要寶柱叔叔。
”小蒙稚氣地說。
張義蘭見小蒙蒙沒答出自己想聽到的話,不免有些洩氣。
義民說了,想法給家裡找個近處的房子,而其他住戶還說不定遷到哪兒去呢。
真要和建華家不住在一塊兒,那她和建華的事兒還有希望嗎?她無論如何應該在搬遷之前弄清建華的打算,單等他主動求婚,怕是連門兒也沒有了。
瞧那天晚上他的态度,真把她氣哭了。
可建華轉天見面連個歉也不道,一個離婚的單身漢在姑娘面前還這麼傲,也不稱稱自己幾斤幾兩重。
她想下狠心,不再去理他,非得巴結他?張義蘭還沒到了找不到對象的時候,不少小夥子都向她套近乎呢。
像萬家福,人家是萬元戶,财大氣粗,還黏黏糊糊地想跟她好呢。
可她就是沒志氣,下了狠心也沒恒心,不出三天沒見着建華就又想去見他,主動去找他說話,建華還是那副不冷不熱、愛理不理的勁兒。
這個人太傲了,可她偏就喜歡他這股子傲勁兒,越傲越對她有股子吸引力。
是自個兒太賤骨頭了嗎?不,建華對女性的确有魅力,這不僅是他身材魁梧,人長得英俊,更主要的是他有股子精神兒,這種精神兒就像一種任何東西也壓不垮的力量。
義蘭總覺着若能得到這種力量的保護,生命是安全的。
她身邊天天圍着轉的都是些留着長發鬈毛發或蓄着小胡子的家夥,她一個也看不上。
楊元珍聽出了張義蘭的意思,看她發窘的樣子,忙把荷包蛋盛給她:“義蘭,來,吃個荷包蛋。
” “不了,我回去了,回頭您告建華哥個信兒。
”張義蘭起身走了。
楊元珍覺着一陣心亂。
真的要搬家了嗎?這兒地方凹是凹,亂是亂,可住了三十來年,真要搬走了,也還舍不得。
搬到普店街來的時候,建華還走不穩路,楊德和抱着他,領着她走進這間平房。
現在一晃建華的兒子都這麼大了。
她忘不了那年的冬天,天格外地冷,公公背着筐去拾糞,婆婆背一口袋糧食去集上換雞蛋。
兩個老的不準她動,馬上要生孩子,怕她累出毛病來,她就腆着肚子坐在炕上搓麻繩。
村長等着兩個縣政府的幹部進了門,一臉尴尬的笑,坐在炕沿上,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又沒了話兒。
“說吧,啥事?别看我懷着孩子,沒事兒。
” 那個幹部吭吭唧唧說不出話來,老村長也隻顧悶着頭抽煙袋鍋。
“出了啥事?你是個爽快人,咋這黏糊糊的?”她對村長說。
“伯年最近來信了不?”村長問。
“有幾個月沒接到信了,咋的,他出事了?”她慌了神,心格登一下跳到嗓子眼兒。
“沒……沒……他在城裡當幹部能有啥事兒。
”村長低頭抽着旱煙,對縣幹部說,“你說吧,她經得住事兒。
” 縣幹部清清嗓子:“頭一回跟你見面,但大妹子的名字在縣裡響着呢,全知道你是個英雄,為新中國挂過花,在村裡處處帶頭,很堅強的。
” “同志,啥事你直說了吧,我全經得住。
” “伯年給縣裡來了信,想着和你辦離婚,這不,組織上讓我征求你個意見。
” 她腦子裡剛才轉悠了幾個個兒,男人病了?小原出事了?……獨沒想到他的嘴裡說出的是這麼一句話。
頓時,她隻覺着天旋地轉,懸着的心空了,變成啥也不知道的東西。
縣裡幹部嘴還在說着什麼,村長抽抽鼻子,抹把淚出了門。
她直愣愣地坐着,啥也看不見,啥也聽不着。
“……如果你沒啥意見,同意了,就在上面摁個印兒。
” 她看着前面一張印着字的紙,她知道那是離婚書。
張柱家和她男人離婚,就用的這樣一張紙。
就這麼平白無故地和自己男人離了?她沒有對不住他的地方,也不像張柱家的,男人是國民黨特務,她嫌丢人,離婚是找婆家。
自己的男人可是個硬邦邦的共産黨員。
她天天盼勝利,盼解放,盼着和他團圓,勝利了,解放了,他又活着,她咋能和他離? 縣裡幹部又說了一簸籮話,她一句聽不進,就是搖着頭不肯摁那印兒。
縣裡幹部走了。
那天晚上,她生了。
孩子像是知道了她的苦楚,早了幾天跟媽做伴來了。
月子裡沒人跟她提這事兒。
公公婆婆整天價唉聲歎氣,家裡能弄到的好東西,可着勁兒地給她吃。
她吃不下,不想吃,冷的端走了,熱的又端來,看得出婆婆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她。
公公在院子裡氣哼哼地罵,罵野貓饞嘴忘恩負義,沒良心,到處偷吃油腥;罵自己祖上沒積德,養活出個牲口蛋子。
她明白,公公這是在替她出氣,罵自己的兒子,那個曾給全村帶來榮耀的男人。
出了月子,她叫來村長,讓他把縣裡幹部找來摁手印兒。
“大妹子,你可要想好喽,摁了手印兒,後悔不得了。
”村長提醒她。
“我想通了。
他要離,你将就着,他心也早不跟你了,在一起過日子還有啥過頭?咱是黨員,還能學那些沒出息的媳婦,死賴着人家?再說,他要離,有他的道理,他在城裡當幹部,咱在鄉下種地,日子過不到一塊兒。
就是找去了,連個文化也沒有,能幫他幹點啥?他要是找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