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傍晚,午睡醒來,童霜威趿着皮拖鞋坐在沙發上,情緒很壞。

     中午,在“好萊塢樂園”由李士群“請”吃的那頓飯,他胃口再好,吃了也是不消化的。

     李士群在吃飯時像發表演講似的說得很多,不外是“和平運動”如何必要,他們的力量如何雄厚,重慶的抗戰如何沒有前途,共産黨必須剪除,亂世正是群雄逐鹿天下的好機會……這人表裡常不一緻,令人無從捉摸,有時笑眯眯,有時激動起來竟會用手亂撓頭發,牙齒咬得咯咯響,看得出他是個心毒手辣的亡命之徒。

     童霜威對幹特工的曆來厭惡而又害怕。

    南京潇湘路上的鄰居葉秋萍的面孔浮現在眼前。

    李士群過去是葉秋萍的部下,地位當然難比,面貌、性格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類人都兇狠,都心口多變,殺人不眨眼。

    真後悔今天為什麼要上謝元嵩的當!李士群當面要拉我下水,言語中有威脅,我怎麼辦?謝元嵩出面放圈套,李士群出面唱花臉,說明汪精衛已經屬意拉我入夥了!拒絕是危險的,三十六計中隻有走為上計了!離開“好萊塢樂園”回來時,李士群給了一個電話号碼,殷勤地拍着胸脯說:“今後,有事給兄弟打電話好了,一定效勞!”他讓手下派了一輛泰利出租汽車送童霜威走。

    看樣子這家出租汽車公司也是他們有關系的。

     回到家,下午三點鐘了。

    方麗清和方老太太、“小翠紅”、“老虎頭”又坐在麻将桌上了。

    看童霜威回來,方麗清在牌桌上問:“去哪裡了?” 他不願當着人直率地說出來,含糊地說:“謝元嵩約出去散散心順便吃了中飯。

    ”心裡決定,等她牌散了,今夜好好同她商量商量走的事。

    心裡七上八下,精神疲乏,聽着“嘩嘩”的雨聲和牌聲,躺上床不知不覺竟和衣睡熟了。

     現在,醒來了。

    雨早停了,聽到麻将聲“啪!啪!”,洗牌時嘩嘩像漲潮,他對方麗清愛打麻将的嗜好十分不滿。

    心裡空虛寂寞,看看桌上鋪着的筆硯、宣紙,無聊地信筆練起草書來。

     他記得于右任戰前在南京時同他談寫草書時說過:“我中年才學草書,對于古代碑帖,主要是精讀熟記,閉目凝神,不時用中指畫意,每天就是隻記一個字,兩三年間也就可以執筆了。

    ”他現在,也是用的這種方法,對“張草”、“十七帖”以及在四馬路舊書肆裡買到的一本戰前于胡子親自校印的《标準草書範本千字文》,一遍遍看,對照着默默練筆。

     寫了一張草字,忽又想起了于右任的一件笑話。

    戰前,老于在公館裡宴客,醉後給一個求字的客人,寫了一幅字。

    那人又要再索一幅。

    于胡子可能感到此人貪得無厭,也許是帶着醉意了,竟寫了“不可随處小便”六個字,弄得求字的人大為尴尬。

    但老于呵呵一笑,說:“我醉了,寫錯了!你把這六個字拆開來裝裱就是‘小處不可随便’了!……”于右任是真醉還是假醉,誰知道呢?他如今在重慶,恐怕也不會有當年的閑情逸緻了吧? 他攥着筆,又神馳重慶了,想:我一定要去香港!在此地與任何人都不通信實在不行。

    到香港後可以先給重慶的熟人寫信,然後就去重慶。

     三層樓上的巧雲在樓梯口打她的女兒傳寶,邊打邊罵:“你隻知道一天到晚白相,像隻豬猡!你叫我生氣!氣死了我看你有好日子過!……” 傳寶放開嗓門“呀呀”大哭。

    這話像指桑罵槐,罵給“老虎頭”聽的。

    巧雲是小老婆,打麻将總輪不到她的份。

     對面小房間裡,方雨荪前妻留下的兒子,上野雞大學的方傳經在聽留聲機。

    這個戲迷,在京戲唱法上花的錢很多。

    留聲機上正放着譚富英的《擊鼓罵曹》:“平生志氣運未通,似蛟龍困在淺水中。

    ……”傳經很少去上課,捧名角,結交票友,在外邊逛蕩,回家就是聽唱片。

    自己整日價嘴裡也是哼着京戲,搖頭晃腦。

     童霜威放下毛筆,走近陽台。

    暮色中,從窗戶和陽台的落地玻璃門裡望出去,弄堂對面那排房子,陽台上晾着些各種顔色的衣褲和襪子。

    二樓一家人家的房間裡,影影綽綽看得見珠羅紗帳子,有穿衣鏡的大櫥,放在桌上的有玻璃罩的琺琅自鳴鐘。

    另一家的房間裡,也有人在搓麻将,隐約的談笑聲夾着洗牌聲一起傳來。

    上海這地方,人似乎都嗜賭如命了。

    怪不得謝元嵩說人生就是一場賭博。

    可是,政治上的事,牽涉到國家民族的事,同打打麻将和賭賭三十六門輪盤賭到底不同。

    謝元嵩本來是賭徒,我可從來不賭的。

    還是柳忠華說的有道理!目前擺在我面前的選擇如此嚴峻,我隻有選擇不做漢奸趕快離開上海的方案。

    哪怕到香港、重慶處境艱難,也隻能這麼做。

     正呆呆思索,忽然聽到家霆叫:“爸爸!”回轉身來,見兒子從學校回來了。

     童霜威問:“怎麼這麼遲才回來?” 家霆回答:“今天學校裡聖經班要學聖經,唱詩班又要練唱,所以遲回來了。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