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的是大敗仗。

    從五月二十五日開始,日寇又集中兵力在湖南蠢動。

    人說日寇又要打通粵漢路,還想摧毀衡陽龐大的空軍基地。

    每天看報,童霜威心事浩茫。

    馮村的慘死加上時局的苦悶使他心情壓抑。

    家霆同柳忠華見面後,回來把情況告訴了他,使他得到了一些鼓舞。

    他忽然“啊”了一聲,說:“他現在姓鐘?難道‘鐘放’就是他?” 童霜威遺憾沒有能同柳忠華見到面,激動地對家霆說:“他總是神龍似的見首不見尾,有時甚至全部隐沒在雲霧之中!馮村死了!更想同他見見面。

    我心裡有多少話想同他商量同他講啊!” 這一夜,童霜威前思後想不能入睡。

    近些日子,他血壓高,服藥後,平穩了些,但隻要有了激動事,夜晚睡不安,血壓總會波動。

    第二天早上,他一早起來,家霆知道他夜裡睡得不好,說:“爸爸,您早上再多睡睡,下午複興大學的課今天是否不去上了?”他卻說:“不礙事!我服點降壓藥就是了。

    ”并說:“早飯後我想到曹家巷程濤聲家中去看望他,好同他談談。

    ”自從上次在成都見到程濤聲後,童霜威還未同程濤聲再見過面。

    程濤聲老是在外邊雲遊似的,連家裡人都弄不清他去哪裡了。

    童霜威決定:上午找他談一會兒以後,就去北碚上課。

    家霆幫爸爸将去北碚要用的衣物、藥品等集中整理在一隻公事包裡,陪爸爸去曹家巷找程濤聲。

     不巧得很,程濤聲的太太說他與兩個和尚同路去北碚了,可能要住些日子才回來。

    聽說程濤聲在北碚,童霜威決定馬上去北碚,對家霆說:“我現在就去北碚,在北碚找找他,也許在北碚我要住上幾天。

    ” 家霆送爸爸到汽車站,坐九點鐘的班車去北碚,叮囑爸爸一路小心,直到車開後才離站。

    童霜威看着兒子站在那裡凝望着父親乘車遠去,親情之愛溢滿臉上,心中不禁又愛又感動。

     車行途中,路旁景色也沒有什麼足以欣賞的,童霜威頭腦裡始終在胡思亂想。

    一會兒想起下午上課時講授的内容,一會兒想着到北碚後如何去尋找程濤聲。

    兼善公寓當然是一定要去尋找的,程濤聲到北碚多半是住在那裡。

    他滿心希望能見到程濤聲後再多多深談一番。

    既談時局,更談怎麼辦。

    自己必須振作起來,為抗戰出點力,也為中國的前途出點力。

    馮村生前的一些話,使他回想起來頗為激動,柳忠華在武漢、上海和一起由淪陷區來到大後方時途中講的一些話,回想起來也猶在耳邊。

    消磨歲月已經太多,實在不能再清淨無為地這樣生活下去了。

     東想西想,又不禁想到了在北碚缙雲山上的盧婉秋了。

    過舊曆年時,樂錦濤夫婦來拜年,曾談起過盧婉秋,說她情況依舊,情緒消沉,他夫婦二人為她犯愁。

    前些時,偶然在街上遇到樂錦濤,樂錦濤說:“仍舊希望嘯天兄能去缙雲山再看看婉秋并同她談談,使她能打消出世的消極思想。

    ”并說:“最好希望嘯天兄能同她建立感情,共同生活,互相都有個照顧。

    ”童霜威上次在缙雲山同盧婉秋見面後,的确感到這是不可多得的奇女子,既有才華和見解,也有脫俗的美貌和極好的修養,卻又感到盧婉秋那種對人生的失望,對戰争的憎惡,程度已經達到沸點,很難使她轉變或回心轉意了。

    隻是,寂寞和苦悶,使童霜威有一種對家庭生活的企求。

    多麼向往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啊!是的,家霆很孝順,同家霆在一起能解去不少寂寞。

    但兒子不能代替妻子,一個家庭裡,沒有主婦,這種欠缺是無法補償的。

    自從同方麗清離婚後,他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快感。

    作為一個男人,他又深深感到需要一個可愛的妻子。

    盧婉秋給他的印象很好,他喜歡她的氣質、風度、容貌與才華,這些都不是在塵世間随便可以尋覓到的。

    所謂“可遇而不可求”。

    遺憾的是,她的消極心理深入骨髓,她的出世思想也病入膏肓。

    有沒有可能挽救呢?何況,她已不年輕,我更不年輕,我們這種人之間的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凋謝了的愛情。

    每每由于經曆過苦難,在甜蜜中早摻入了辛酸和苦澀,它更容易枯萎。

    童霜威沒有信心,又不願意放棄試一試的機會。

    他想:等同程濤聲見面談話後,找個時間我再去缙雲山看望她吧,跟她談話還是有點意思的。

    何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樂錦濤夫婦希望我能續弦,也希望盧婉秋能有個好的歸宿,即使不成,也要我多盡心盡力勸解她一番,我二上缙雲山自然更有必要了。

     在車上有了這些思索和安排,心裡反倒舒暢些了。

    車窗外,洋溢着飽滿的春末夏初氣息。

    一些竹籬茅舍,一些遠山近樹,青綠蒼翠,甯澄恬适,看了都使他心裡産生一種散淡悠遠的神情。

    歲月推移,人的情懷和哀愁,自然的美,無一不使童霜威長久地沉浸在既有惆怅又有悠然的情緒中。

     到北碚已近中午,到一家幹幹淨淨的小館子裡吃了一碗面作午飯。

    從小館子裡出來,渡江到複興大學之前,走過兼善公寓,決定先打聽一下程濤聲住不住在這裡。

    到賬房間一問,竟然沒有,心裡不免遺憾。

    他住在哪裡呢?是不是用了化名登記住宿的呢?程濤聲的行蹤每每詭秘,為擺脫特務盯梢,總是來無影去無蹤,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童霜威懷着有點失望的情緒離開兼善公寓,走向江邊擺渡過江。

     複興大學是在北碚江對岸的夏壩上。

    木船從北碚載客擺渡來到夏壩,踏上江邊布滿鵝卵石的沙灘,再從一條高達一百幾十級的石梯走上去,就算跨進大學的校門了。

    站在校門口,掩映在校園綠樹和花壇中的校舍、圖書館、實驗所、大禮堂都曆曆在目。

    回首俯瞰,漩渦急湍的嘉陵江正在“嘩嘩”流淌,對岸北碚參差錯落的房屋密密地連成一片。

    這大學沒有圍牆,經費不足,加上占地太多、建築物分散,也不可能有圍牆。

    校門以南,是教學區,靠西北面是一條喧鬧、幹淨的小街,開設着專讓大學生光顧的小飯館、茶館、鍋餅鋪。

    走過小街向南,是學生的宿舍區,向北是些教授們的宿舍,童霜威分到的“臨江廬”住處,在北面的江邊,離校門大約一華裡,是一幢西式二層樓洋房,臨江矗立在江邊一處坡崗上。

    童霜威想到住處休息一會兒再去上課,看看手表,上課時間還早,回去休息一下來得及,徑直沿着江邊林陰道往住處走。

     正是中午休息時候,校園裡人迹稀少,隻偶爾有些學生經過,恭敬地向他打招呼叫他:“童先生!”童霜威向“臨江廬”走去,途中看見豎立在木架上的幾塊布告欄上,除了貼滿尋物啟事、出售衣物啟事和出售貸金卡的啟事外,貼着一張特大的黃色紙張,用彩筆裝飾着花邊的布告: 童霜威是戰前在上海認識顔成之的。

    顔成之比童霜威年歲大些。

    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