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忽然有一種“羅衾不耐五更寒”的寂寞意緒。
同方麗清的婚姻,常使他想起在報上看到過的一句格言:“選擇一位妻子,正如作戰計劃一樣,隻要錯誤一次就永遠糟了!”日本人稱婚姻為“柔道”——以退為進的藝術。
對于方麗清,他簡直忍耐得夠了。
三個多月前,他一到江津,就給上海漢口路仁安裡方麗清發了一封長信。
告訴方麗清,他為抗戰已經到了大後方。
除了譴責方麗清的無情無義刻薄貪吝之外,也觸及了方麗清的隐私,指摘了方麗清與江懷南狼狽為奸,一心要害他“下水”。
嚴正直率地提出:“在上海時,你曾說要離婚,現在我決定同意,已正式在此間法院辦理手續。
” 這兩年,由于下江人抛下妻子單身來到大後方許多都找了“抗戰夫人”,要辦理同原配離婚手續的人不少,法院适當控制,批準離婚一般都要雙方同意。
但由于童霜威是法界名人,江津法院院長鄭琪自稱是童霜威的門生,方麗清的情況特殊,與她有暧昧關系的江懷南又是附逆的漢奸——汪僞江蘇錫箔局的局長。
婚姻問題涉及政治就好辦得多了,不到二十天童霜威就辦成了離婚手續。
方麗清一直不複信。
童霜威可以想象到那封長信到達後在仁安裡方家不啻是丢下一個大炸彈。
他微微感到一種快意,在“孤島”時裝作半癱瘓住在方家受的窩囊氣總算吐了一些出來。
他明白方麗清是不好回信也不會回信的,也明白江懷南是會給方麗清搖羽毛扇出謀劃策叫她不加理會的。
山河遠隔,誰也奈何不了誰。
婚是離了,他感到輕松。
但一切最終還是取決于政治,就看這場戰争誰勝誰敗了。
如果日本敗了,汪逆垮台了,方麗清和江懷南也就完全輸定了,其他一切也就都談不到了。
他在政界這麼多年,深深懂得人同政治分不開,必須依附于政治。
每每,人的命運和成敗無法決定于自己個人,而是由其所依附的政治來決定的。
天冷,腳在被裡冰涼。
聽着雨聲,他心頭十分寂寞。
幾年以前,他絕不會想到如今老境會如此凄涼。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把他的生活完全改變了。
從剛才馮村信上提到的尋找歐陽素心的事,他不由得想起了兒子家霆。
三個多月前,到達江津後,他就着手給家霆辦理在國立中學入學的事,找了校長法國留學生鄧宣德。
經過考試,家霆插班進了高三,在江津對岸得勝壩的中學男生分校上課,平時住校,周六傍晚擺渡過江回江津,星期天下午回校。
父子倆舐犢情深,分開後,童霜威不免感到孤單。
今夜這種孤單的感情更強烈。
他多麼希望兒子在身邊,能同自己談談心以解除心中的煩憂啊! 他明白:三個多月來,兒子的心情很惡劣,都是歐陽素心引起的。
兒子同歐陽有濃烈的友誼,又深深戀愛着歐陽。
這種感情在淪陷的上海、南京時,他就深知了。
後來,歐陽去香港了。
當日寇攻占香港後,家霆同歐陽斷了聯系,不知歐陽吉兇下落。
誰料去年初秋九月剛到重慶,卻偶然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下的江邊與歐陽素心又重逢了!那真是宛如夢中,在霧氣氤氲的江邊,在滔滔江水的浪濤聲中,重逢既有歡樂也有悲傷。
但是,歐陽素心沒有談她同家霆别後的遭逢,她也沒有肯把自己的住址說出來。
更出人意料的是當夜她就不聲不響地走了,無影無蹤,像突然消失了的一個影子。
她到哪裡去了呢?為什麼這樣呢?她确實是被這場戰争毀掉了幸福、和平生活的一個!她難道有不能告人、無法表達的悲慘遭遇? 是的,那夜重逢,她哭了。
什麼也不多說,哭得非常傷心。
後來回想,是歡樂的淚,似乎更是悲傷的淚,有難言之隐的淚。
于是,她像一個謎似的無從猜測,像一陣清風似的消失了。
留給家霆的隻有思念和痛楚。
童霜威也不能不常想念起這個可愛的女孩,不能不常想起在淪陷了的南京初次同歐陽見面時,所感受到的美好感情。
想到她送的那藏在鑲金葫蘆裡的蝈蝈,想起那隻當時十分需要的收音機,想起玄武湖荷花清香随風飄來時,坐在月光下的歐陽美麗可愛的側影,想起那賴以進入大後方作為旅途盤纏而尚未歸還她的首飾…… 但,今天馮村來了信,歐陽仍舊杳無音訊,她到哪裡去了呢? 想到這裡,童霜威忽然記起剛才馮村信中附來的刊登尋人啟事的那張《大公報》沒有看,忙披衣起來,摸身邊桌上的火柴,重新點起油燈,将信中附來的報紙打開看将起來。
那則醒目的尋人啟事是: 歐陽:為何不告而别?勞我日夜苦思。
有事均可妥善解決。
亟盼重見,望勿毀我。
請函江津南安街九号霆。
寒氣小針般地麻麻酥酥地蜇人。
童霜威歎了一口氣,吹滅油燈,重新躺下。
啟事是刊登了,估計不會有什麼反響。
歐陽是個有個性的女孩子,她既然不告而别了,恐怕很難輕易回來了。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人生本來就像一個謎,許許多多事是得不到解答的。
歐陽不告而别的“謎”什麼時候能解開呢?…… 童霜威躺在床上遐想,心裡騷動,頭腦裡亂極了。
歐陽素心美麗的面容剛消失,死去了的弟弟軍威的面容又浮現眼前。
不知什麼時候,魯冬寒陰險的胡髭鐵青的白淨臉又取代了軍威的面容。
走馬燈似的,家霆、馮村、方麗清、江懷南……戰前和淪陷後潇湘路一号的舊事,上海極司斐爾路七十六号的囚禁,寒山寺風雪中的鐘聲,過封鎖線步入上派河時的興奮,河南天災人禍人間地獄的見聞,大後方重慶令人失望的現實……都紛至沓來,盤踞在思緒之中,纏繞不散。
有不平和憤懑,有豪情和消沉,有憶憂,有憐憫,說不清酸甜苦辣鹹到底是什麼滋味了。
他懷疑自己血壓又升高了,老是聽到自己的心跳得“咚咚”響,雖困倦又睡不熟。
牆角櫃下,有老鼠在打架,“噓”了幾聲,才歸寂靜。
馮村的信,使他有一種共鳴的感覺,他不禁回顧起戰前在南京時的情景了。
那時,他隻是偶爾感到馮村有點左傾,但不明顯。
抗戰五年多來,馮村這種左傾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了。
不但如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感到自己受馮村的感染也越來越多了,甚至發展到今天,變成“共鳴”了。
這當然也同受他那死在雨花台的前妻、家霆的生母柳葦的弟弟柳忠華的感染有關。
自從同車來大後方,與忠華在成都别後,就未聽到過他的下落。
今夜,想起柳忠華,他不禁深深思念。
從柳忠華和馮村這樣一些人的身上,使他仿佛能看到共産黨人的那種正直、正義及腳踏實地的作風。
他突然感到悟出了一條真理:怪不得馮玉祥、張瀾、沈鈞儒之流,甚至海外僑領陳嘉庚等都表現得左傾了!這是當局逼出來的,也是時局造成的。
人們面臨抉擇,這就是一種最根本的抉擇! 晝夜遞嬗,好似大海的潮汐。
這一夜,雨下了一宿。
任憑黑夜的紗幕籠罩住自己模糊的心靈,童霜威睡得很不好,煩躁、憂悒而且氣惱。
同方麗清的婚姻,常使他想起在報上看到過的一句格言:“選擇一位妻子,正如作戰計劃一樣,隻要錯誤一次就永遠糟了!”日本人稱婚姻為“柔道”——以退為進的藝術。
對于方麗清,他簡直忍耐得夠了。
三個多月前,他一到江津,就給上海漢口路仁安裡方麗清發了一封長信。
告訴方麗清,他為抗戰已經到了大後方。
除了譴責方麗清的無情無義刻薄貪吝之外,也觸及了方麗清的隐私,指摘了方麗清與江懷南狼狽為奸,一心要害他“下水”。
嚴正直率地提出:“在上海時,你曾說要離婚,現在我決定同意,已正式在此間法院辦理手續。
” 這兩年,由于下江人抛下妻子單身來到大後方許多都找了“抗戰夫人”,要辦理同原配離婚手續的人不少,法院适當控制,批準離婚一般都要雙方同意。
但由于童霜威是法界名人,江津法院院長鄭琪自稱是童霜威的門生,方麗清的情況特殊,與她有暧昧關系的江懷南又是附逆的漢奸——汪僞江蘇錫箔局的局長。
婚姻問題涉及政治就好辦得多了,不到二十天童霜威就辦成了離婚手續。
方麗清一直不複信。
童霜威可以想象到那封長信到達後在仁安裡方家不啻是丢下一個大炸彈。
他微微感到一種快意,在“孤島”時裝作半癱瘓住在方家受的窩囊氣總算吐了一些出來。
他明白方麗清是不好回信也不會回信的,也明白江懷南是會給方麗清搖羽毛扇出謀劃策叫她不加理會的。
山河遠隔,誰也奈何不了誰。
婚是離了,他感到輕松。
但一切最終還是取決于政治,就看這場戰争誰勝誰敗了。
如果日本敗了,汪逆垮台了,方麗清和江懷南也就完全輸定了,其他一切也就都談不到了。
他在政界這麼多年,深深懂得人同政治分不開,必須依附于政治。
每每,人的命運和成敗無法決定于自己個人,而是由其所依附的政治來決定的。
天冷,腳在被裡冰涼。
聽着雨聲,他心頭十分寂寞。
幾年以前,他絕不會想到如今老境會如此凄涼。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把他的生活完全改變了。
從剛才馮村信上提到的尋找歐陽素心的事,他不由得想起了兒子家霆。
三個多月前,到達江津後,他就着手給家霆辦理在國立中學入學的事,找了校長法國留學生鄧宣德。
經過考試,家霆插班進了高三,在江津對岸得勝壩的中學男生分校上課,平時住校,周六傍晚擺渡過江回江津,星期天下午回校。
父子倆舐犢情深,分開後,童霜威不免感到孤單。
今夜這種孤單的感情更強烈。
他多麼希望兒子在身邊,能同自己談談心以解除心中的煩憂啊! 他明白:三個多月來,兒子的心情很惡劣,都是歐陽素心引起的。
兒子同歐陽有濃烈的友誼,又深深戀愛着歐陽。
這種感情在淪陷的上海、南京時,他就深知了。
後來,歐陽去香港了。
當日寇攻占香港後,家霆同歐陽斷了聯系,不知歐陽吉兇下落。
誰料去年初秋九月剛到重慶,卻偶然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下的江邊與歐陽素心又重逢了!那真是宛如夢中,在霧氣氤氲的江邊,在滔滔江水的浪濤聲中,重逢既有歡樂也有悲傷。
但是,歐陽素心沒有談她同家霆别後的遭逢,她也沒有肯把自己的住址說出來。
更出人意料的是當夜她就不聲不響地走了,無影無蹤,像突然消失了的一個影子。
她到哪裡去了呢?為什麼這樣呢?她确實是被這場戰争毀掉了幸福、和平生活的一個!她難道有不能告人、無法表達的悲慘遭遇? 是的,那夜重逢,她哭了。
什麼也不多說,哭得非常傷心。
後來回想,是歡樂的淚,似乎更是悲傷的淚,有難言之隐的淚。
于是,她像一個謎似的無從猜測,像一陣清風似的消失了。
留給家霆的隻有思念和痛楚。
童霜威也不能不常想念起這個可愛的女孩,不能不常想起在淪陷了的南京初次同歐陽見面時,所感受到的美好感情。
想到她送的那藏在鑲金葫蘆裡的蝈蝈,想起那隻當時十分需要的收音機,想起玄武湖荷花清香随風飄來時,坐在月光下的歐陽美麗可愛的側影,想起那賴以進入大後方作為旅途盤纏而尚未歸還她的首飾…… 但,今天馮村來了信,歐陽仍舊杳無音訊,她到哪裡去了呢? 想到這裡,童霜威忽然記起剛才馮村信中附來的刊登尋人啟事的那張《大公報》沒有看,忙披衣起來,摸身邊桌上的火柴,重新點起油燈,将信中附來的報紙打開看将起來。
那則醒目的尋人啟事是: 歐陽:為何不告而别?勞我日夜苦思。
有事均可妥善解決。
亟盼重見,望勿毀我。
請函江津南安街九号霆。
寒氣小針般地麻麻酥酥地蜇人。
童霜威歎了一口氣,吹滅油燈,重新躺下。
啟事是刊登了,估計不會有什麼反響。
歐陽是個有個性的女孩子,她既然不告而别了,恐怕很難輕易回來了。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人生本來就像一個謎,許許多多事是得不到解答的。
歐陽不告而别的“謎”什麼時候能解開呢?…… 童霜威躺在床上遐想,心裡騷動,頭腦裡亂極了。
歐陽素心美麗的面容剛消失,死去了的弟弟軍威的面容又浮現眼前。
不知什麼時候,魯冬寒陰險的胡髭鐵青的白淨臉又取代了軍威的面容。
走馬燈似的,家霆、馮村、方麗清、江懷南……戰前和淪陷後潇湘路一号的舊事,上海極司斐爾路七十六号的囚禁,寒山寺風雪中的鐘聲,過封鎖線步入上派河時的興奮,河南天災人禍人間地獄的見聞,大後方重慶令人失望的現實……都紛至沓來,盤踞在思緒之中,纏繞不散。
有不平和憤懑,有豪情和消沉,有憶憂,有憐憫,說不清酸甜苦辣鹹到底是什麼滋味了。
他懷疑自己血壓又升高了,老是聽到自己的心跳得“咚咚”響,雖困倦又睡不熟。
牆角櫃下,有老鼠在打架,“噓”了幾聲,才歸寂靜。
馮村的信,使他有一種共鳴的感覺,他不禁回顧起戰前在南京時的情景了。
那時,他隻是偶爾感到馮村有點左傾,但不明顯。
抗戰五年多來,馮村這種左傾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了。
不但如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感到自己受馮村的感染也越來越多了,甚至發展到今天,變成“共鳴”了。
這當然也同受他那死在雨花台的前妻、家霆的生母柳葦的弟弟柳忠華的感染有關。
自從同車來大後方,與忠華在成都别後,就未聽到過他的下落。
今夜,想起柳忠華,他不禁深深思念。
從柳忠華和馮村這樣一些人的身上,使他仿佛能看到共産黨人的那種正直、正義及腳踏實地的作風。
他突然感到悟出了一條真理:怪不得馮玉祥、張瀾、沈鈞儒之流,甚至海外僑領陳嘉庚等都表現得左傾了!這是當局逼出來的,也是時局造成的。
人們面臨抉擇,這就是一種最根本的抉擇! 晝夜遞嬗,好似大海的潮汐。
這一夜,雨下了一宿。
任憑黑夜的紗幕籠罩住自己模糊的心靈,童霜威睡得很不好,煩躁、憂悒而且氣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