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
不像西南高原的氣候總是溫暖和煦,到十月中旬還是花繁葉茂,北平的四季是分明的,分明到使人驚異節氣的準确。
過了立秋,暑熱縱然号稱秋老虎,卻必透些涼意,更讓人不好對付。
之後是處暑,言暑氣至此而止,自然涼爽宜人。
到寒露時分,陣陣秋風,染黃了滿城碧樹,人們便得到準備棉衣的警告。
呂老人逝世後,第三天,市裡來人強将靈柩運走火化,以後趙蓮秀卧床兩個多月。
她不是想躺着,隻是沒有力氣起來,一種孤單和負疚的感覺壓得她起不來。
一直依賴着的大樹倒了,她這藤蔓該向哪裡纏繞?她不用再張羅老太爺的衣食,照顧老太爺的起居,她的生活沒有了目的,沒有了中心内容。
而她自以為沒有照顧好老人,有負姑奶奶重托,那種自責更使她身上有千斤重,似乎還是癡呆好過一些。
每天呂貴堂父女給她吃便吃,給她喝便喝,她沒有任何反應。
時間是醫治痛苦的良藥,蓮秀并不需多麼大的劑量。
強勁的秋風漸漸揭開了蒙罩她心神的帷幕。
秋風從殘破的窗紙間吹進,在屋裡打轉。
她靠在床欄上,從什麼也不覺得,漸漸覺得涼風從肩頭掠過,吹動放在床頭的報紙。
這幾份刊有呂老人去世訃告的報紙,一直在蓮秀床頭放着,已經蒙上一層灰塵。
蓮秀不知道這訃告在一定範圍内引起的同情和議論。
相識的人傳說着老人的忠義氣節,不勝慨歎。
她也不知道四天後報上還登過一則小消息:“北平市政府拟聘呂清非為委員,呂不幸确于七月七日淩晨猝死。
”這消息使那些從未聽說過老人名字的人也知道其死和被迫任僞職有些關系。
也有說是日本人直接下毒手的,還有日本人強迫喝毒藥的繪聲繪色的傳聞。
老人去世後第三天,日本人确實來過,來開棺驗屍。
蓮秀似乎是怕回憶起那情景才躲避在癡呆的境地兩個來月。
日本人中國人各兩名,是缪東惠陪着來的,他們看了死亡證明,到靈堂觀察一陣,缪和他們低聲說着什麼。
一個日本人用生硬的中國話問蓮秀:“棺材裡有什麼?” 蓮秀愣住了,答不上來。
“棺材裡有什麼?”那日本人提高了聲音。
“沒有什麼。
”蓮秀說。
“她的意思是,除了呂老先生遺體,沒有什麼。
”站在蓮秀身後的呂貴堂不得不說話了。
日本人懷疑地看看蓮秀,和缪東惠說了幾句。
缪向蓮、貴二人苦笑道:“他們要開棺。
” 蓮秀頭上嗡的一聲,日本人竟敢驚擾死者!老太爺有知,蓮秀擋不住啊!來的四個人各自拿出口罩戴上,他們顯然有準備。
兩個中國人移開棺蓋,一股刺鼻的怪味散出,使得在場的人都透不過氣。
衣冠楚楚的缪東惠面色慘白,直向後退,退到矮榻邊,一手扶着榻背,一手拿出絲手帕捂住口鼻。
兩個日本人向前,舉着一張照片,認真地看了,點點頭。
蓮秀依稀覺得老太爺的胡子在閃亮,臉上還有慘然的冷笑。
貴堂走了幾步,把挂在矮榻上的手杖遞給她。
“驚擾老太爺了,都是蓮秀的錯!”蓮秀自責地想。
她不知會受到什麼報應,恐怖地倚着老太爺的手杖。
中國人蓋好棺蓋,随即傳達日本人命令:棺材不能擱這兒,太不衛生,立刻火化。
缪東惠似乎贊成,連連點頭,又關照地對蓮秀說:“呂太太,擱着可不好,要惹禍的。
” 日本人走後,蓮秀和呂貴堂商議,都認為老太爺靈柩不能燒。
三位姑奶奶還不知道,把個人沒有了,屍骨無存,太說不過去!商定了下午去禀報淩京堯。
不想中午就來了一輛卡車,幾個僞軍,由保長領着進來,要移棺木去火化。
“你們不能擡!”蓮秀撲上去伏在棺木上,“還沒有告訴姑奶奶呢!” “什麼姑奶奶!”一個小頭目問,“你是呂家什麼人?” 蓮秀又答不出,隻是抱住棺木不放。
貴堂連連對保長說:“随他們便,呂太太沒說的!” 香閣和黃家人一起跟進來,忙上去拉,幾個人用盡力氣,把蓮秀拉開了。
堂屋裡一片沉默,隻聽見釘棺蓋的聲音。
向外擡靈柩了,這回蓮秀站住不動,她已經沒有一點力氣掙紮喊叫。
眼看靈柩擡出堂屋,她向前邁一步撲地跪倒了。
她的一切都裝在棺木裡,擡走了。
“驚擾老太爺了,都是蓮秀的錯。
”蓮秀在飒飒秋風中回醒過來,最先的明白的思想仍是這句話。
她看着一切依舊的房間,也明白她的生活中,再沒有老太爺了。
呂香閣掀起門簾,端着一碗粥,走到床前,兩手捧住碗,不肯放下。
呂貴堂随着進來,随他進來的還有風,搖着他的舊灰布夾袍的下擺。
那天他本來要跟着棺木去領骨灰,跟到大門口,保長喝住了他。
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
“手冷吧?”他關心地問女兒,又關心地問蓮秀:“今天怎麼樣?” 蓮秀不覺得自己怎樣,卻忽然看見了貴堂的破夾袍,裡子破了,耷拉下一塊布。
香閣倒是穿着件雪青色毛線衣,放
過了立秋,暑熱縱然号稱秋老虎,卻必透些涼意,更讓人不好對付。
之後是處暑,言暑氣至此而止,自然涼爽宜人。
到寒露時分,陣陣秋風,染黃了滿城碧樹,人們便得到準備棉衣的警告。
呂老人逝世後,第三天,市裡來人強将靈柩運走火化,以後趙蓮秀卧床兩個多月。
她不是想躺着,隻是沒有力氣起來,一種孤單和負疚的感覺壓得她起不來。
一直依賴着的大樹倒了,她這藤蔓該向哪裡纏繞?她不用再張羅老太爺的衣食,照顧老太爺的起居,她的生活沒有了目的,沒有了中心内容。
而她自以為沒有照顧好老人,有負姑奶奶重托,那種自責更使她身上有千斤重,似乎還是癡呆好過一些。
每天呂貴堂父女給她吃便吃,給她喝便喝,她沒有任何反應。
時間是醫治痛苦的良藥,蓮秀并不需多麼大的劑量。
強勁的秋風漸漸揭開了蒙罩她心神的帷幕。
秋風從殘破的窗紙間吹進,在屋裡打轉。
她靠在床欄上,從什麼也不覺得,漸漸覺得涼風從肩頭掠過,吹動放在床頭的報紙。
這幾份刊有呂老人去世訃告的報紙,一直在蓮秀床頭放着,已經蒙上一層灰塵。
蓮秀不知道這訃告在一定範圍内引起的同情和議論。
相識的人傳說着老人的忠義氣節,不勝慨歎。
她也不知道四天後報上還登過一則小消息:“北平市政府拟聘呂清非為委員,呂不幸确于七月七日淩晨猝死。
”這消息使那些從未聽說過老人名字的人也知道其死和被迫任僞職有些關系。
也有說是日本人直接下毒手的,還有日本人強迫喝毒藥的繪聲繪色的傳聞。
老人去世後第三天,日本人确實來過,來開棺驗屍。
蓮秀似乎是怕回憶起那情景才躲避在癡呆的境地兩個來月。
日本人中國人各兩名,是缪東惠陪着來的,他們看了死亡證明,到靈堂觀察一陣,缪和他們低聲說着什麼。
一個日本人用生硬的中國話問蓮秀:“棺材裡有什麼?” 蓮秀愣住了,答不上來。
“棺材裡有什麼?”那日本人提高了聲音。
“沒有什麼。
”蓮秀說。
“她的意思是,除了呂老先生遺體,沒有什麼。
”站在蓮秀身後的呂貴堂不得不說話了。
日本人懷疑地看看蓮秀,和缪東惠說了幾句。
缪向蓮、貴二人苦笑道:“他們要開棺。
” 蓮秀頭上嗡的一聲,日本人竟敢驚擾死者!老太爺有知,蓮秀擋不住啊!來的四個人各自拿出口罩戴上,他們顯然有準備。
兩個中國人移開棺蓋,一股刺鼻的怪味散出,使得在場的人都透不過氣。
衣冠楚楚的缪東惠面色慘白,直向後退,退到矮榻邊,一手扶着榻背,一手拿出絲手帕捂住口鼻。
兩個日本人向前,舉着一張照片,認真地看了,點點頭。
蓮秀依稀覺得老太爺的胡子在閃亮,臉上還有慘然的冷笑。
貴堂走了幾步,把挂在矮榻上的手杖遞給她。
“驚擾老太爺了,都是蓮秀的錯!”蓮秀自責地想。
她不知會受到什麼報應,恐怖地倚着老太爺的手杖。
中國人蓋好棺蓋,随即傳達日本人命令:棺材不能擱這兒,太不衛生,立刻火化。
缪東惠似乎贊成,連連點頭,又關照地對蓮秀說:“呂太太,擱着可不好,要惹禍的。
” 日本人走後,蓮秀和呂貴堂商議,都認為老太爺靈柩不能燒。
三位姑奶奶還不知道,把個人沒有了,屍骨無存,太說不過去!商定了下午去禀報淩京堯。
不想中午就來了一輛卡車,幾個僞軍,由保長領着進來,要移棺木去火化。
“你們不能擡!”蓮秀撲上去伏在棺木上,“還沒有告訴姑奶奶呢!” “什麼姑奶奶!”一個小頭目問,“你是呂家什麼人?” 蓮秀又答不出,隻是抱住棺木不放。
貴堂連連對保長說:“随他們便,呂太太沒說的!” 香閣和黃家人一起跟進來,忙上去拉,幾個人用盡力氣,把蓮秀拉開了。
堂屋裡一片沉默,隻聽見釘棺蓋的聲音。
向外擡靈柩了,這回蓮秀站住不動,她已經沒有一點力氣掙紮喊叫。
眼看靈柩擡出堂屋,她向前邁一步撲地跪倒了。
她的一切都裝在棺木裡,擡走了。
“驚擾老太爺了,都是蓮秀的錯。
”蓮秀在飒飒秋風中回醒過來,最先的明白的思想仍是這句話。
她看着一切依舊的房間,也明白她的生活中,再沒有老太爺了。
呂香閣掀起門簾,端着一碗粥,走到床前,兩手捧住碗,不肯放下。
呂貴堂随着進來,随他進來的還有風,搖着他的舊灰布夾袍的下擺。
那天他本來要跟着棺木去領骨灰,跟到大門口,保長喝住了他。
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
“手冷吧?”他關心地問女兒,又關心地問蓮秀:“今天怎麼樣?” 蓮秀不覺得自己怎樣,卻忽然看見了貴堂的破夾袍,裡子破了,耷拉下一塊布。
香閣倒是穿着件雪青色毛線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