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四節

關燈
閑章,一作“三昧”、一作“雪緣”、一作“商鼎漢樽之品”。

    有小字雲:“蓮身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于光緒卅三年丁未十月得此硯于昆明,溫潤絕倫,間為妙品,名為烘雲托月。

    ”署名鄒清。

    看來這鄒某得硯後,專作此匣保護。

     弗之看了,不覺感慨道:“這樣為主人鐘愛之物,怎麼流落出來!” 老闆說:“此硯當前主人衣食不周,想脫手,要求個明主,也是寶劍歸于勇士之意。

    ” “主人什麼人?” “不必提起。

    ” 弗之便不再問,說好售價五十元,這是一筆大數目了,老闆很高興,定于次日到孟家取款。

    當下弗之用包袱布包了硯台,慢步回家。

     弗之走進院子,見李漣從客廳迎出來,神色不安地說:“五個學生得瘧疾,兩個高燒昏迷,診所沒有金雞納霜了。

    有人叫學生跑擺子,有人叫士珍驅趕瘧鬼,我又不好阻攔。

    ”其實看樣子是已經阻攔,而且引起過内戰了。

     “學生當然不會信這些。

    ”弗之匆匆放下硯台,和李漣一起大步走到學生宿舍。

    他很想讓李漣問一問李太太,為什麼不能驅趕攫取之芹姑娘性命的惡鬼,莫非因為是在外國,鬼不服管教? “是照看園子的老頭兒來找的。

    不知怎麼的,她和當地人頗多聯系。

    ”李漣大聲歎息。

     “李太太沒有到學生宿舍去吧?”弗之問。

     “沒有。

    我不準她去!去了學生會把她打出來。

    ”果然已經阻攔過了。

     因學校搬遷費時太多,今年暑假很短。

    宿舍很擁擠。

    三個學生正在瘧疾發作期,一個冷得上牙磕打下牙,另兩個處于高燒昏迷狀态,一個無意識地呻吟,一個一聲不響。

    還有兩個不在發作期,神色委頓,靠在床上,有一個手裡還拿着微積分習題。

     “孟先生!李先生!”診所的醫生和幾個看護的同學見了弗之和李漣,都很高興。

    醫生是昆明人,馬上報告,因為無藥,他毫無辦法。

    他有幾個草藥方子都已煎服,沒有止住發作。

     同學們望着弗之,年輕的臉上充滿了信任。

    那發高燒一聲不響的學生選過弗之的課,大概姓孫,是一位極為英俊的青年,也極聰明,這時滿臉通紅,五官似乎都腫着。

    弗之幾乎要喊一聲:“親愛的孩子!” 他摸摸這同學的頭,說道:“文漣,你看是不是誰到昆明去一趟?去取藥。

    ” “當然好!”李漣振作起來,“我去!真的,我去!” 弗之本想錢明經門路多,現李漣要去,可能也想逃避内亂,未為不可。

    “事不宜遲,火車時間過了嗎?” “還有半小時,趕得上。

    到碧色寨住一晚。

    ”李漣很有精神,“我不回家了,我有車錢。

    ”說着便請醫生開藥單。

     醫生也精神大振,說:“來得及,擺子打幾回不礙事。

    ”他迅速地開了所需藥品。

    李漣急忙走了。

     弗之摸摸同學們薄而硬的被褥,蚊帳大都破了,大洞小洞,正好給蚊子出入。

    記起剛從長沙遷來時,他曾到過這宿舍,遇見兩個學生争一個靠窗的床位,互相說不好聽的話,他把兩人都責備了幾句。

    後來錢明經說,學生聽他勸說,還算給面子,明經自己決不管這些事。

    弗之想,這些年輕人,比峨大不了多少,都遠離父母,不像在北平時,有舍監、工友等精心照顧。

    他以前也從不到學生宿舍的,現在怎能不管。

     “這蚊帳可以縫一縫,免得進蚊子。

    ”他自己從未動過針線,卻想學生可能高明些。

     “就要離開龜回了,湊合着過。

    ”一個滿臉稚氣的同學說。

    他正伏在床邊,鑽研一本很厚的外文書。

     “孟先生,”另一個年紀稍大些的同學走過來說,“我們畢業了,下星期便要離校。

    想請您在紀念冊上題詞。

    ” “可以。

    ”弗之說,“找好工作沒有?” “有人到重慶,有人到昆明。

    我到戰地服務團。

    ”他又微笑地重複說,“我已經畢業了。

    ” 在長沙時,有學生辍學參加戰地服務團,“匈奴不滅,何以學為!”他們有理由。

    當時弗之曾在早操時講話,勸同學留下來讀書。

     “現在我不會反對。

    ”弗之也微笑。

     “可能還派我們回華北去,那兒需要人。

    ”學生平靜地說。

    那工作當然是艱苦而危險的。

    “我叫吳家穀。

    ”因為妹妹家馨和孟離己是朋友,他不止一次到過方壺。

     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