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
不知不覺間,夏天去了。
天氣像是冷熱水沒有攪勻,熱氣中漸漸滲入一股獨立的涼意。
什刹海黃昏的風送來清爽,但是會賢堂門前高懸的日本旗令人窒息。
在什刹海邊上不管哪個方向都很容易看到那紅紅的大圓點。
它把施黛的遠山、披雲的彎月、澄明的湖水和高高低低的房屋都染上了一層血痕。
店鋪大都開張,真光、國泰等幾個一級電影院陸續恢複了營業,貼出大幅好萊塢電影的廣告,寫着“哀感頑豔、風流浪漫”等大字。
這一切都逃不脫那大紅點的影子。
行人在這影子裡緩慢地走着,表面上是維持着北平人的習慣,但心裡感到的是沉重,不是悠閑。
八月八日,蔣委員長發表告全體将士書說:“我們忍無可忍,退無可退了。
我們要全國一緻團結起來,與倭寇拼個你死我活。
” 八月十三日,淞滬戰争爆發。
十四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痛斥日本對中國之侵略,要實現天賦人權以自衛。
許多人偷聽了南京電台廣播,記下了這些話。
碧初也記了一份,用大字寫了送給老太爺。
老人手顫顫地舉着抄紙反複讀,高興得大滴眼淚落在胡子上,亮晶晶的,哽咽道:“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了!”當時拿出幾經修改的“還我河山”印章,另要了肥皂頭,督促玮玮和小娃練習多遍,才刻在兩塊無人識得的黃色考究印石上。
後來又聽說上海有一批老人請求成立老子軍,赴前線殺敵。
遂下令三号宅院内所有的人學習武術,自任教師,隔幾天練一次。
绛、碧二人特準免役,玹子常常曠課,峨根本不來,蓮秀與呂貴堂父女不敢不參加。
幾個孩子很感興趣,讀書遊戲再加上學拳,很快送走炎夏的威勢。
九月上旬的一個清晨,這是北平市僞教育局經過一番努力,各中小學開學的日子。
澹台玮推着自行車從香粟斜街三号的黑漆大門出來,縱身上車,不理劉鳳才在後面“多加小心”的囑咐,頭也不回,腳随車蹬輕快地上下,轉眼已到地安門。
他從七月參加衛葑婚禮後就沒出過大門,這時看見迎面而來的綠蔥蔥的景山,山上閃亮的亭子,熟悉的街道上不多的行人,心中充滿喜悅。
玮玮像一個十三歲的正常男孩一樣,熱愛自己的學校、老師和同學、教室和操場。
教室裡的知識,操場上的遊戲,老師的各種口頭語,同學間的争吵都是那麼有趣。
平時假期裡他們也總要到學校去幾次的,今年很特别,整個假期都在家裡。
雖然有嵋和小娃,他們可代替不了學校。
爸爸走了,三姨父走了。
家裡沒有爸爸,也很特别,但是總還有學校。
日本人占領北平,能奈我玮玮何!玮玮想着,仔細看街上行人,一路倒是沒有遇到一個日本人。
他的車超過了飛奔的人力車和哐當作響的電車,到了燈市口,小燕子一般飛進學校大門。
同學來了不少,大家興高采烈。
“嘿!澹台玮!”不少人叫他,他也先嘿一聲,叫許多人。
可是在興高采烈裡總有點不尋常的東西,老師的表情更明顯,像是在苦笑。
他在操場邊上遇見莊無因,兩人都很高興。
他們不像女孩子那樣見面時又笑又跳,隻是互相嘿了一聲,站住了。
莊無因比玮玮高一級,初三了。
他們都參加軍樂隊,家裡又認識,遂成了好朋友。
“孟靈己住在你們家?”莊無因第一句話便問。
玮玮覺得這話不準确,我們是兩家在一起,不是誰住在誰家。
而且我的家就是嵋的家,嵋的家也是我的家。
不過他覺得這用不着解釋糾正。
“他們從歐美同學會回來,一直在城裡住。
”玮玮說,“我們玩得很痛快,就是不準出門。
” “城裡不如明侖好玩。
”無因沉思地說,“我的爸爸走了。
他在天津,不回家,近和遠也差不多。
” “我的爸爸也走了,比三姨父先走。
”玮玮說。
兩個男孩驕傲又同情地對望着。
這時又有幾個同學聚過來,說他們的父親也走了。
父親們當然都是參加抗戰去的。
他們高興地在操場上說着話走來走去,以為要舉行開學典禮,半天還不見動靜。
“回教室去!回教室去!”各班級任老師來招呼,“不舉行開學典禮了,各班說說就行了。
”大家很掃興,趕快回到教室裡。
玮玮的級任老師姓方,是位四十多歲慈祥的婦女。
她等大家坐好了,半天不說話,厚鏡片後面的眼睛望着教桌,不像平常那樣親切地在每個同學臉上撫一遍。
教室氣氛很沉重,最淘氣的孩子也不敢動一動。
“校長說我們不舉行開學典禮了。
要說的話也還是以前說的。
希望大家好好讀書。
知識,任何時候都需要。
要特别通知大家的是,今天雖然開學,卻不能發新書,因為,因為教科書要修改。
” 同學間起了輕微的
天氣像是冷熱水沒有攪勻,熱氣中漸漸滲入一股獨立的涼意。
什刹海黃昏的風送來清爽,但是會賢堂門前高懸的日本旗令人窒息。
在什刹海邊上不管哪個方向都很容易看到那紅紅的大圓點。
它把施黛的遠山、披雲的彎月、澄明的湖水和高高低低的房屋都染上了一層血痕。
店鋪大都開張,真光、國泰等幾個一級電影院陸續恢複了營業,貼出大幅好萊塢電影的廣告,寫着“哀感頑豔、風流浪漫”等大字。
這一切都逃不脫那大紅點的影子。
行人在這影子裡緩慢地走着,表面上是維持着北平人的習慣,但心裡感到的是沉重,不是悠閑。
八月八日,蔣委員長發表告全體将士書說:“我們忍無可忍,退無可退了。
我們要全國一緻團結起來,與倭寇拼個你死我活。
” 八月十三日,淞滬戰争爆發。
十四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痛斥日本對中國之侵略,要實現天賦人權以自衛。
許多人偷聽了南京電台廣播,記下了這些話。
碧初也記了一份,用大字寫了送給老太爺。
老人手顫顫地舉着抄紙反複讀,高興得大滴眼淚落在胡子上,亮晶晶的,哽咽道:“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了!”當時拿出幾經修改的“還我河山”印章,另要了肥皂頭,督促玮玮和小娃練習多遍,才刻在兩塊無人識得的黃色考究印石上。
後來又聽說上海有一批老人請求成立老子軍,赴前線殺敵。
遂下令三号宅院内所有的人學習武術,自任教師,隔幾天練一次。
绛、碧二人特準免役,玹子常常曠課,峨根本不來,蓮秀與呂貴堂父女不敢不參加。
幾個孩子很感興趣,讀書遊戲再加上學拳,很快送走炎夏的威勢。
九月上旬的一個清晨,這是北平市僞教育局經過一番努力,各中小學開學的日子。
澹台玮推着自行車從香粟斜街三号的黑漆大門出來,縱身上車,不理劉鳳才在後面“多加小心”的囑咐,頭也不回,腳随車蹬輕快地上下,轉眼已到地安門。
他從七月參加衛葑婚禮後就沒出過大門,這時看見迎面而來的綠蔥蔥的景山,山上閃亮的亭子,熟悉的街道上不多的行人,心中充滿喜悅。
玮玮像一個十三歲的正常男孩一樣,熱愛自己的學校、老師和同學、教室和操場。
教室裡的知識,操場上的遊戲,老師的各種口頭語,同學間的争吵都是那麼有趣。
平時假期裡他們也總要到學校去幾次的,今年很特别,整個假期都在家裡。
雖然有嵋和小娃,他們可代替不了學校。
爸爸走了,三姨父走了。
家裡沒有爸爸,也很特别,但是總還有學校。
日本人占領北平,能奈我玮玮何!玮玮想着,仔細看街上行人,一路倒是沒有遇到一個日本人。
他的車超過了飛奔的人力車和哐當作響的電車,到了燈市口,小燕子一般飛進學校大門。
同學來了不少,大家興高采烈。
“嘿!澹台玮!”不少人叫他,他也先嘿一聲,叫許多人。
可是在興高采烈裡總有點不尋常的東西,老師的表情更明顯,像是在苦笑。
他在操場邊上遇見莊無因,兩人都很高興。
他們不像女孩子那樣見面時又笑又跳,隻是互相嘿了一聲,站住了。
莊無因比玮玮高一級,初三了。
他們都參加軍樂隊,家裡又認識,遂成了好朋友。
“孟靈己住在你們家?”莊無因第一句話便問。
玮玮覺得這話不準确,我們是兩家在一起,不是誰住在誰家。
而且我的家就是嵋的家,嵋的家也是我的家。
不過他覺得這用不着解釋糾正。
“他們從歐美同學會回來,一直在城裡住。
”玮玮說,“我們玩得很痛快,就是不準出門。
” “城裡不如明侖好玩。
”無因沉思地說,“我的爸爸走了。
他在天津,不回家,近和遠也差不多。
” “我的爸爸也走了,比三姨父先走。
”玮玮說。
兩個男孩驕傲又同情地對望着。
這時又有幾個同學聚過來,說他們的父親也走了。
父親們當然都是參加抗戰去的。
他們高興地在操場上說着話走來走去,以為要舉行開學典禮,半天還不見動靜。
“回教室去!回教室去!”各班級任老師來招呼,“不舉行開學典禮了,各班說說就行了。
”大家很掃興,趕快回到教室裡。
玮玮的級任老師姓方,是位四十多歲慈祥的婦女。
她等大家坐好了,半天不說話,厚鏡片後面的眼睛望着教桌,不像平常那樣親切地在每個同學臉上撫一遍。
教室氣氛很沉重,最淘氣的孩子也不敢動一動。
“校長說我們不舉行開學典禮了。
要說的話也還是以前說的。
希望大家好好讀書。
知識,任何時候都需要。
要特别通知大家的是,今天雖然開學,卻不能發新書,因為,因為教科書要修改。
” 同學間起了輕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