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幾個同學一起騎車。
他們不止一次騎車走這條路,一邊是一個小村莊,一邊是一溪潺潺流水。
常常是一路說笑,興高采烈,一緻認為這普通的鄉間景色十分美好。
昨晚還是這條路,這溪水,這村莊,有淡淡的月光籠罩着,安谧而明淨,感覺卻全不同了。
他們意識到生活就要發生巨大變化,不可想象的變化。
他們興奮,又有些忐忑不安。
“我想了一整天,”掌心雷說,“我們也許不能念書了。
” “我願意上前線,應該上前線。
”吳家馨說。
“我也願意!”好幾個人熱情地說。
“孟離己,你呢?”掌心雷的聲音。
峨平常不愛說話,常常等人問。
她仍然感到會場的氣氛,覺得上前線,把侵略者打出去是青年人的使命。
想了想,卻說:“不知道上學怎麼辦。
” 路邊村莊裡一聲狗叫使他們沉默下來。
一隻狗開了頭,别的狗都跟上來,此起彼落。
好像不隻是守夜,還有什麼傷心事要大喊一通。
聲音在黑夜裡傳得很遠,遠處似有回聲。
“這些狗!它們也聞到戰事了。
”誰在對狗叫加以評價。
幾個人到學校大門,門已關了。
校警盤查了幾句,開門時說:“都什麼日子了!還有心思亂跑!” 真是的!什麼日子?峨想着。
這是民族危亡,國難當頭的日子。
她看着靜靜垂着的已遮不住晨曦的窗簾,不知窗外在經曆什麼變化。
這時趙媽又推門進來:“有人送來一封信,還打聽衛少爺什麼時候回校。
信放在高幾上。
” 書房門口有一個紅木高幾,凡有來信書報等都放在上面,等弗之自己拆看。
趙媽本不用說的,所以來說,是因太太不在家,要加倍小心。
娘昨天電話裡說了,城門一開就回來。
衛表哥什麼時候回來我們怎麼知道?這樣的日子,我該做什麼?看來還應該複習功課,大學總是要考的。
峨想着,翻身下床,胡亂梳洗了,拿起生物書讀。
她要投考明侖大學生物系。
讀了一會兒,覺得這樣時刻根本不該自己一個人在家的。
“娘和爹爹就是不關心我。
”她有些憤憤,有些委屈,書上的字變成一串花紋,她用手一行行指着,大聲念:“種子——胚胎——花粉——” 念了幾行,她扔了書憑窗而望。
忽見莊無因在草地那邊雙手捧着書,騎在自行車上,一面騎車,一面看書,緩緩行進。
峨素來不喜歡孩子,少年也包括在内,但對莊無因卻另眼相看。
不隻因他學業優異,不隻因他能騎在自行車上看書,還可以自如地拐來拐去,主要因他的性情與衆不同。
他很有禮,禮貌下透露着冷漠,冷漠下似乎還蘊藏着奧妙。
峨隐約地覺得與她有相通之處。
“喂!你怎麼能在炮火聲中這樣專心?”峨說,其實四周很安靜。
“你知道打仗了嗎?” 無因俊秀的臉上還是那種冷淡,戰争尚未影響他的生活。
他下了車,彎腰在草地上折了一朵小黃花。
“要是你,考大學嗎?” “當然。
”無因望着那朵小花。
“你看什麼書?”峨問。
無因把書一舉,答道:“解析幾何。
”遂又把小花一舉,“有一次嵋采了這種花說給你做标本。
” “大概是你幫嵋采的?”峨微笑。
“不是我,是她自己。
”無因認真地回答。
峨還想說什麼,但隻冷淡地點點頭。
無因也點點頭,上車繼續看書。
峨看他走遠了,自己到前門張望。
方壺前有一個圓形矮花壇,當中是一株羅漢松,還有些花草之類圍着。
光潔的路從柳樹間彎過一座假山,通往校門。
峨站了一會兒,側耳聽有沒有汽車聲音,不經心地望着假山,正見一個人從假山後轉出來。
峨一見來人,頓覺太陽亮了許多,花草也格外美麗。
她很是高興。
來人生物系蕭澂是教授中最年輕的一位,不過三十五歲左右,白面長身,風神疏朗。
他向方壺走來,先給人一種潇灑脫塵之感。
生物系學生都很崇拜他,認為他的學問、辦事能力甚至于外表都臻上乘,可謂“完人”。
“蕭先生,爹爹還沒有回來。
城門不知開了沒有?”峨向前迎了幾步,“您請裡面坐。
” “聽說是一早就開了,我還以為他已經回來了。
”蕭澂微笑道,“我這有個東西請你爹爹看。
”他在門口有些躊躇,不知是否要等一下。
“你怎麼沒有進城?不去看婚禮?” “我去聽音樂會,昨晚有柳夫人唱歌。
” “鄭惠杬嗎?”蕭先生很有興趣地問。
“您認識她?”峨直覺地問。
蕭先生未答。
這時傳來汽車聲。
“來了。
”峨高興地說,她似乎已很久沒有見到家裡人了。
車到門前,孟樾夫婦相繼下車,峨走過去拉住母親的手。
碧初望着她,覺得這一晚女兒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心頭酸熱,挽着她到内室去了。
孟、蕭兩人在客廳坐定,蕭澂拿出一張類似傳單的紙。
“剛有學生送來的。
這樣就好了。
” 紙上油印的字迹不大清楚,弗之卻看得明白。
那是中國共産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而發的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
他們不止一次騎車走這條路,一邊是一個小村莊,一邊是一溪潺潺流水。
常常是一路說笑,興高采烈,一緻認為這普通的鄉間景色十分美好。
昨晚還是這條路,這溪水,這村莊,有淡淡的月光籠罩着,安谧而明淨,感覺卻全不同了。
他們意識到生活就要發生巨大變化,不可想象的變化。
他們興奮,又有些忐忑不安。
“我想了一整天,”掌心雷說,“我們也許不能念書了。
” “我願意上前線,應該上前線。
”吳家馨說。
“我也願意!”好幾個人熱情地說。
“孟離己,你呢?”掌心雷的聲音。
峨平常不愛說話,常常等人問。
她仍然感到會場的氣氛,覺得上前線,把侵略者打出去是青年人的使命。
想了想,卻說:“不知道上學怎麼辦。
” 路邊村莊裡一聲狗叫使他們沉默下來。
一隻狗開了頭,别的狗都跟上來,此起彼落。
好像不隻是守夜,還有什麼傷心事要大喊一通。
聲音在黑夜裡傳得很遠,遠處似有回聲。
“這些狗!它們也聞到戰事了。
”誰在對狗叫加以評價。
幾個人到學校大門,門已關了。
校警盤查了幾句,開門時說:“都什麼日子了!還有心思亂跑!” 真是的!什麼日子?峨想着。
這是民族危亡,國難當頭的日子。
她看着靜靜垂着的已遮不住晨曦的窗簾,不知窗外在經曆什麼變化。
這時趙媽又推門進來:“有人送來一封信,還打聽衛少爺什麼時候回校。
信放在高幾上。
” 書房門口有一個紅木高幾,凡有來信書報等都放在上面,等弗之自己拆看。
趙媽本不用說的,所以來說,是因太太不在家,要加倍小心。
娘昨天電話裡說了,城門一開就回來。
衛表哥什麼時候回來我們怎麼知道?這樣的日子,我該做什麼?看來還應該複習功課,大學總是要考的。
峨想着,翻身下床,胡亂梳洗了,拿起生物書讀。
她要投考明侖大學生物系。
讀了一會兒,覺得這樣時刻根本不該自己一個人在家的。
“娘和爹爹就是不關心我。
”她有些憤憤,有些委屈,書上的字變成一串花紋,她用手一行行指着,大聲念:“種子——胚胎——花粉——” 念了幾行,她扔了書憑窗而望。
忽見莊無因在草地那邊雙手捧着書,騎在自行車上,一面騎車,一面看書,緩緩行進。
峨素來不喜歡孩子,少年也包括在内,但對莊無因卻另眼相看。
不隻因他學業優異,不隻因他能騎在自行車上看書,還可以自如地拐來拐去,主要因他的性情與衆不同。
他很有禮,禮貌下透露着冷漠,冷漠下似乎還蘊藏着奧妙。
峨隐約地覺得與她有相通之處。
“喂!你怎麼能在炮火聲中這樣專心?”峨說,其實四周很安靜。
“你知道打仗了嗎?” 無因俊秀的臉上還是那種冷淡,戰争尚未影響他的生活。
他下了車,彎腰在草地上折了一朵小黃花。
“要是你,考大學嗎?” “當然。
”無因望着那朵小花。
“你看什麼書?”峨問。
無因把書一舉,答道:“解析幾何。
”遂又把小花一舉,“有一次嵋采了這種花說給你做标本。
” “大概是你幫嵋采的?”峨微笑。
“不是我,是她自己。
”無因認真地回答。
峨還想說什麼,但隻冷淡地點點頭。
無因也點點頭,上車繼續看書。
峨看他走遠了,自己到前門張望。
方壺前有一個圓形矮花壇,當中是一株羅漢松,還有些花草之類圍着。
光潔的路從柳樹間彎過一座假山,通往校門。
峨站了一會兒,側耳聽有沒有汽車聲音,不經心地望着假山,正見一個人從假山後轉出來。
峨一見來人,頓覺太陽亮了許多,花草也格外美麗。
她很是高興。
來人生物系蕭澂是教授中最年輕的一位,不過三十五歲左右,白面長身,風神疏朗。
他向方壺走來,先給人一種潇灑脫塵之感。
生物系學生都很崇拜他,認為他的學問、辦事能力甚至于外表都臻上乘,可謂“完人”。
“蕭先生,爹爹還沒有回來。
城門不知開了沒有?”峨向前迎了幾步,“您請裡面坐。
” “聽說是一早就開了,我還以為他已經回來了。
”蕭澂微笑道,“我這有個東西請你爹爹看。
”他在門口有些躊躇,不知是否要等一下。
“你怎麼沒有進城?不去看婚禮?” “我去聽音樂會,昨晚有柳夫人唱歌。
” “鄭惠杬嗎?”蕭先生很有興趣地問。
“您認識她?”峨直覺地問。
蕭先生未答。
這時傳來汽車聲。
“來了。
”峨高興地說,她似乎已很久沒有見到家裡人了。
車到門前,孟樾夫婦相繼下車,峨走過去拉住母親的手。
碧初望着她,覺得這一晚女兒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心頭酸熱,挽着她到内室去了。
孟、蕭兩人在客廳坐定,蕭澂拿出一張類似傳單的紙。
“剛有學生送來的。
這樣就好了。
” 紙上油印的字迹不大清楚,弗之卻看得明白。
那是中國共産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而發的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