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燈。
”玮玮進門剛開燈,嵋就叫起來。
“嵋要看那藤蘿。
”小娃解釋。
關了燈,果然看見婆娑的葉影,一枝粗如小兒臂的枝條斜過窗棂。
“怎麼城裡沒有螢火蟲?”小娃說,“螢火蟲會動會沖。
咱們明天能回去不能?” “明天開了城門,就能回去。
”嵋說。
“那可不見得。
來,看我畫的地圖——藤蘿看夠沒有?” 嵋颔首表示同意開燈。
燈一亮,隻見房中間吊着一架漂亮的飛機模型,漆成淡藍色,這是玮玮暑假的手工。
一張大地圖攤在桌上,是暑假作業。
玮玮的書桌很大,比澹台勉的辦公桌還大。
桌上劃分了各種區域,有數學區、曆史區、地理區、航空區等。
嵋走過去看地圖,小娃纏着玮玮讓把航模取下來。
飛機取下來了,兩人就蹲在地上研究。
“我想你們長大都要開飛機。
”嵋說,抛開地圖也蹲下去看。
“我是要造飛機。
”玮玮說,“人應該飛起來,不然太可憐了。
鳥看我們人,大概就像我們看蛇一類的東西一樣。
” “我也要造飛機,”小娃學舌,“像螢火蟲一樣飛。
”他看看嵋,“嵋不會造,我們造了給你坐。
” “我可以負責把飛機收拾幹淨。
”嵋說,她對造飛機毫無興趣,但她相信飛機裡也像家一樣。
“要是玹子,一定說,我才不坐呢,我怕摔死。
”玮玮笑着說。
“今天玹子姐真好看,和淩姐姐一樣好看。
”嵋認為隻要是新娘,就應是最好看的。
三人看一陣飛機,又研究地圖。
玮玮的地圖把駐外國軍隊的地方都标出來了。
“這麼多!”嵋吃一驚。
“盧溝橋在哪兒?” “我這圖沒有那麼詳細。
要不要畫上一個?”玮說着拿起筆來。
這時劉媽走進來要領嵋二人去睡。
玮玮也要跟着。
劉媽說:“太太說了,你也該睡了。
太太一會兒就過來呢。
” “那我們明天到什刹海去。
” “明天能讓你們出大門?得了吧,我的少爺。
” “那就到後園去挖運河。
”玮玮說。
後園對孩子們來說,是個神秘的所在。
因為人少,園子成了荒草的世界,荒草中有一座古舊的二層小樓,仆人間傳說樓上住着狐仙,晚上有小紅燈挂出來。
當然誰也沒有看見過。
三人又嘀咕了幾句才分手。
孟家姐弟從東頭夾道到正院。
正院中正房十四間,是鈎連搭的樣式,房子高大寬敞。
院中兩棵海棠、兩株槐樹都是葉茂根深的大樹,當中一個大魚缸,種着荷花,有兩朵不經意地開着。
這時院裡靜悄悄的,隻廊上亮着燈,廊下晚香玉濃香襲人。
孩子們放輕腳步。
“跑你們的,這麼大的院子,驚動不了老太爺。
”劉媽說。
他們進了西側月洞門,這是一個小跨院,想來原是書齋琴室一類,規模小,卻很精緻。
院中沿牆遍植丁香,南牆有一座玲珑假山,旁邊花圃中全是芍藥。
燈光靜靜地透過簾栊,照見扶疏的花木。
掀簾隻見弗之坐在桌旁,碧初在收拾什麼。
劉媽幫着張羅兩姊弟洗浴上床,才自去了。
一會兒,門外有人叫:“三姑,安歇了沒有?”碧初知道這是老太爺的本家侄孫呂貴堂,答應着讓進來。
老人自己沒有兒子,可是一縣凡姓呂的都說是他的本家。
這呂貴堂認得幾個字,在鄉下教過幾年私塾。
前年妻子病逝,負債太多,過不下去,去年帶着女兒香閣投奔老太爺來,想找點事做,把債還了。
在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南房客人中,他顯得頭腦清楚,且極忠厚本分,老人因讓他常到正院談談講講,幫着照料家事。
他的地位介乎親戚與仆人之間,隻是上上下下對他沒有個稱呼,一律直呼其名,成為習慣。
呂家人本想讓香閣上學,貴堂說北平不是他們留的地方,先還清債務再說。
父女倆攬了些文稿來抄,大半年來,陸續還了些債,過得很平靜。
“來給三姑、孟姑父請安。
”呂貴堂掀簾進來,後面跟着十六歲的香閣。
碧初每次見她,都覺得她又長大了,更惹眼了,每次也更感到她伶俐有餘渾厚不足,卻不知為什麼。
她穿着舊月白竹布衫褲,松寬的褲腿,随着行走飄動,雖是農村裝束,自有一種韻緻。
“小姑姑睡了吧?”她問的是嵋。
“沒有,沒有!你來!”嵋和小娃在裡間正睡不着。
香閣先看碧初臉色,覺得沒有阻攔之意,方從衣袋裡拿出兩個彩線角兒來,帶着亮晃晃的長穗子,笑說:“還是端午節給小姑姑纏的。
”往裡間去了。
嵋和小娃立刻歡呼,他們見了什麼都歡呼的。
因給峨的電話還未打通,碧初又往前面去打電話。
外間弗之和呂貴堂說了幾句時局。
貴堂不敢耽擱,弗之留着問農村情況,才說:“有個族弟來信說,鄉下日子更不好過了。
一個鄉的人都得了一種病,先是害眼,再發燒,然後右腿動不得。
本來要吃沒吃要穿沒穿,耷拉着一口氣,還有不生病的!日本人再打進來,更沒有活路。
不知道這次日本人要怎樣?” “先要吞并華北,再要吞并全中國。
”弗之說,“就看這一次我們中國人有沒有骨氣堅持抵抗。
要是再讓了華北,以後更難打了。
” “孟姑父!不瞞您說,”呂貴堂忍不住說,
”玮玮進門剛開燈,嵋就叫起來。
“嵋要看那藤蘿。
”小娃解釋。
關了燈,果然看見婆娑的葉影,一枝粗如小兒臂的枝條斜過窗棂。
“怎麼城裡沒有螢火蟲?”小娃說,“螢火蟲會動會沖。
咱們明天能回去不能?” “明天開了城門,就能回去。
”嵋說。
“那可不見得。
來,看我畫的地圖——藤蘿看夠沒有?” 嵋颔首表示同意開燈。
燈一亮,隻見房中間吊着一架漂亮的飛機模型,漆成淡藍色,這是玮玮暑假的手工。
一張大地圖攤在桌上,是暑假作業。
玮玮的書桌很大,比澹台勉的辦公桌還大。
桌上劃分了各種區域,有數學區、曆史區、地理區、航空區等。
嵋走過去看地圖,小娃纏着玮玮讓把航模取下來。
飛機取下來了,兩人就蹲在地上研究。
“我想你們長大都要開飛機。
”嵋說,抛開地圖也蹲下去看。
“我是要造飛機。
”玮玮說,“人應該飛起來,不然太可憐了。
鳥看我們人,大概就像我們看蛇一類的東西一樣。
” “我也要造飛機,”小娃學舌,“像螢火蟲一樣飛。
”他看看嵋,“嵋不會造,我們造了給你坐。
” “我可以負責把飛機收拾幹淨。
”嵋說,她對造飛機毫無興趣,但她相信飛機裡也像家一樣。
“要是玹子,一定說,我才不坐呢,我怕摔死。
”玮玮笑着說。
“今天玹子姐真好看,和淩姐姐一樣好看。
”嵋認為隻要是新娘,就應是最好看的。
三人看一陣飛機,又研究地圖。
玮玮的地圖把駐外國軍隊的地方都标出來了。
“這麼多!”嵋吃一驚。
“盧溝橋在哪兒?” “我這圖沒有那麼詳細。
要不要畫上一個?”玮說着拿起筆來。
這時劉媽走進來要領嵋二人去睡。
玮玮也要跟着。
劉媽說:“太太說了,你也該睡了。
太太一會兒就過來呢。
” “那我們明天到什刹海去。
” “明天能讓你們出大門?得了吧,我的少爺。
” “那就到後園去挖運河。
”玮玮說。
後園對孩子們來說,是個神秘的所在。
因為人少,園子成了荒草的世界,荒草中有一座古舊的二層小樓,仆人間傳說樓上住着狐仙,晚上有小紅燈挂出來。
當然誰也沒有看見過。
三人又嘀咕了幾句才分手。
孟家姐弟從東頭夾道到正院。
正院中正房十四間,是鈎連搭的樣式,房子高大寬敞。
院中兩棵海棠、兩株槐樹都是葉茂根深的大樹,當中一個大魚缸,種着荷花,有兩朵不經意地開着。
這時院裡靜悄悄的,隻廊上亮着燈,廊下晚香玉濃香襲人。
孩子們放輕腳步。
“跑你們的,這麼大的院子,驚動不了老太爺。
”劉媽說。
他們進了西側月洞門,這是一個小跨院,想來原是書齋琴室一類,規模小,卻很精緻。
院中沿牆遍植丁香,南牆有一座玲珑假山,旁邊花圃中全是芍藥。
燈光靜靜地透過簾栊,照見扶疏的花木。
掀簾隻見弗之坐在桌旁,碧初在收拾什麼。
劉媽幫着張羅兩姊弟洗浴上床,才自去了。
一會兒,門外有人叫:“三姑,安歇了沒有?”碧初知道這是老太爺的本家侄孫呂貴堂,答應着讓進來。
老人自己沒有兒子,可是一縣凡姓呂的都說是他的本家。
這呂貴堂認得幾個字,在鄉下教過幾年私塾。
前年妻子病逝,負債太多,過不下去,去年帶着女兒香閣投奔老太爺來,想找點事做,把債還了。
在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南房客人中,他顯得頭腦清楚,且極忠厚本分,老人因讓他常到正院談談講講,幫着照料家事。
他的地位介乎親戚與仆人之間,隻是上上下下對他沒有個稱呼,一律直呼其名,成為習慣。
呂家人本想讓香閣上學,貴堂說北平不是他們留的地方,先還清債務再說。
父女倆攬了些文稿來抄,大半年來,陸續還了些債,過得很平靜。
“來給三姑、孟姑父請安。
”呂貴堂掀簾進來,後面跟着十六歲的香閣。
碧初每次見她,都覺得她又長大了,更惹眼了,每次也更感到她伶俐有餘渾厚不足,卻不知為什麼。
她穿着舊月白竹布衫褲,松寬的褲腿,随着行走飄動,雖是農村裝束,自有一種韻緻。
“小姑姑睡了吧?”她問的是嵋。
“沒有,沒有!你來!”嵋和小娃在裡間正睡不着。
香閣先看碧初臉色,覺得沒有阻攔之意,方從衣袋裡拿出兩個彩線角兒來,帶着亮晃晃的長穗子,笑說:“還是端午節給小姑姑纏的。
”往裡間去了。
嵋和小娃立刻歡呼,他們見了什麼都歡呼的。
因給峨的電話還未打通,碧初又往前面去打電話。
外間弗之和呂貴堂說了幾句時局。
貴堂不敢耽擱,弗之留着問農村情況,才說:“有個族弟來信說,鄉下日子更不好過了。
一個鄉的人都得了一種病,先是害眼,再發燒,然後右腿動不得。
本來要吃沒吃要穿沒穿,耷拉着一口氣,還有不生病的!日本人再打進來,更沒有活路。
不知道這次日本人要怎樣?” “先要吞并華北,再要吞并全中國。
”弗之說,“就看這一次我們中國人有沒有骨氣堅持抵抗。
要是再讓了華北,以後更難打了。
” “孟姑父!不瞞您說,”呂貴堂忍不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