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清晨,随着夏日的朝陽最先來到孟宅的,是送冰人。
冰塊取自冬天的河湖,在冰窖裡貯存到夏,再一塊塊送到用戶家中。
冰車是驢拉的,用油布和棉被捂得嚴嚴實實,可還從縫裡直冒水氣,小驢就這麼騰雲駕霧似的走了一家又一家。
送冰人用鐵夾子和草繩把冰從車上搬到室外,最後抱到冰箱裡。
然後在已經很濕的圍裙上擦着手,笑嘻嘻和柴師傅或李媽說幾句閑話,跨上車揚鞭而去。
接踵而來的是送牛奶的。
再往下是一家名叫如意館菜店的夥計。
他們包攬了校園裡大部分人家用菜。
就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也能送來鮮紅的西紅柿,碧綠的豆角,白裡泛青的洋白菜。
還經常有南方的新鮮綠菜像芥菜、油菜薹等。
嵋和小娃過家家玩時,也會學着吩咐,讓如意館送點什麼來。
直到吃過早飯,一切都很正常。
碧初帶着嵋和小娃還有年輕的李媽到倚雲廳去裝飾新房。
倚雲廳是一座舊式房屋,大院小院前後有上百間房,是單身教職員宿舍。
衛葑的一間在月洞門裡花木深處,已經收拾得花團錦簇。
因衛葑這幾天在城裡,晚上婚禮後要偕新娘淩雪妍一起回來,碧初怕有疏漏,特地來檢查。
“可别動,什麼都别動。
”碧初囑咐兩個孩子。
開了房門,見一切整齊。
床是淩雪妍的母親淩太太前天來鋪的,繡花床單沒有一絲皺紋,妃色絲窗簾讓綠陰襯着,顯得喜氣洋洋。
兩個孩子蹑手蹑腳跟在母親身後,這裡似乎是個神聖的所在。
在碧初指點下,那些彩色鍊條很快懸在房中,果然更增加了熱鬧氣氛。
“這新房多好!”李媽贊歎。
碧初環視一周,見窗下玻璃面小圓桌上沒有擺設,心想要讓趙媽送個點心盤子來。
等到覺得無懈可擊時,便叫扒在窗上向外看的兩個孩子:“看好了,咱們回家。
”遂走出房,鎖門轉身,卻見衛葑急匆匆跨過月洞門走來。
“葑哥!”兩個孩子歡呼。
衛葑是個英俊青年,風度翩翩,眼睛明亮,穿着白綢襯衫,淺灰西服褲,一件銀灰色紗大褂拿在手裡。
“你怎麼回來了?”碧初有些奇怪。
“昨天夜裡日本兵尋釁攻打宛平城。
” 碧初沒有言語,在考慮這消息的分量。
小娃牽住母親的衣襟,嵋本能地站在小娃面前,以禦敵侮。
“二十九軍守城十分英勇。
”衛葑心裡很激動,但話說得很平靜。
“我還有點事。
”說着要走。
“下午的婚禮呢?”碧初不得不問。
“一切照常。
我會趕進城去。
”衛葑一面說話已進了屋。
“你可别把東西弄亂了。
”碧初忙囑咐。
“知道。
” 衛葑不知在做什麼,碧初想,他肯定看不見那些恰到好處的陳設。
她輕輕歎息,領着孩子走了。
她們到家時,弗之在接電話,好幾次說起盧溝橋。
一會兒,弗之走進房來說:“駐盧溝橋的日軍尋釁,說是走失了一個兵,要進宛平城找,已經打起來了。
蕭先生來的電話。
” “剛剛衛葑說了,”碧初說,“他回來了,說有點事。
還說婚禮照常舉行。
” “我們當然希望能照常。
” “去和爹說一聲。
”碧初說。
老人先沒有聽清,“啊啊”了幾聲。
等到聽清楚了,先愣了片刻,才說:“打了,好!不知能打多久。
” “總還是邊打邊談的。
”弗之說。
“隻有犧牲,才能保存。
”老人說,“不管怎樣是已經打了,不至于像東三省,十萬大軍,一槍不發,把大好河山,拱手讓人。
” “要是真打起來,戰亂年月,我擔心爹怎麼受得了。
”碧初說。
老人看着她,目光很嚴厲。
“可擔心的事多着呢。
” “學校倒是有準備。
”弗之說,“在長沙準備了分校,圖書儀器也運了些去。
” 這時忽然聽見兩個孩子在後院叽叽喳喳說着笑着,他詢問地望望碧初。
碧初說:“廣東挑來了。
”她走到院子裡,果然見兩個孩子在一個貨擔前,和挑擔的高興地說話。
廣東挑的主人是地道老北京,和廣東毫無關系,可能因為擔上貨物大都是南味食品,因而得名。
這種貨挑很講究,一頭是圓的,如同多層的大食盒,一格格裝着各樣好吃的點心。
一頭是長方的,有一排排小玻璃匣,裝着稻香村的各種小食品,糟蛋、龍虱都有。
嵋和小娃最喜歡的是一種烤成赭黃色的雞蛋餅,每一塊都是彎的,他們叫它做瓦片。
每次廣東挑來了,碧初都得買這種點心。
“太太出來了。
今兒個的點心真新鮮,汽車剛到,我收拾收拾,頭一個就給您送來了。
”廣東挑笑嘻嘻地說。
他剛剃過頭,光光的頭皮白裡泛青,左眉邊有一道紫紅色的胎記,一條雪白的手巾搭在肩上,一副幹淨利落的樣子。
他也聽說打仗了,可他覺得那是很遙遠的事,隻要他挑着這副貨擔,他就擁有世界。
“讓孩子們挑吧,自己看喜歡什麼。
”碧初微笑道,走下台階看着擺開的一盒盒吃食,替峨挑了兩樣。
看見有呂老人喜歡的核桃雲片糕,想到下午老人要走,可以等下次再買。
随即心上震了一下:“下次不知時局會怎樣變化?”她不由得想,“也許再等幾年,等小娃大一點再打才好。
”但馬上自責:“真是婦人之見。
” 嵋和小弟正商量給玮玮預備什麼。
讨論了一會兒,還是認為瓦片最好。
廣東挑笑嘻嘻地把東西揀出來,收了錢。
柴師傅讓他到下房喝茶,像莳園做飯都有審美趣味那樣,柴師傅讓茶倒不是
冰塊取自冬天的河湖,在冰窖裡貯存到夏,再一塊塊送到用戶家中。
冰車是驢拉的,用油布和棉被捂得嚴嚴實實,可還從縫裡直冒水氣,小驢就這麼騰雲駕霧似的走了一家又一家。
送冰人用鐵夾子和草繩把冰從車上搬到室外,最後抱到冰箱裡。
然後在已經很濕的圍裙上擦着手,笑嘻嘻和柴師傅或李媽說幾句閑話,跨上車揚鞭而去。
接踵而來的是送牛奶的。
再往下是一家名叫如意館菜店的夥計。
他們包攬了校園裡大部分人家用菜。
就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也能送來鮮紅的西紅柿,碧綠的豆角,白裡泛青的洋白菜。
還經常有南方的新鮮綠菜像芥菜、油菜薹等。
嵋和小娃過家家玩時,也會學着吩咐,讓如意館送點什麼來。
直到吃過早飯,一切都很正常。
碧初帶着嵋和小娃還有年輕的李媽到倚雲廳去裝飾新房。
倚雲廳是一座舊式房屋,大院小院前後有上百間房,是單身教職員宿舍。
衛葑的一間在月洞門裡花木深處,已經收拾得花團錦簇。
因衛葑這幾天在城裡,晚上婚禮後要偕新娘淩雪妍一起回來,碧初怕有疏漏,特地來檢查。
“可别動,什麼都别動。
”碧初囑咐兩個孩子。
開了房門,見一切整齊。
床是淩雪妍的母親淩太太前天來鋪的,繡花床單沒有一絲皺紋,妃色絲窗簾讓綠陰襯着,顯得喜氣洋洋。
兩個孩子蹑手蹑腳跟在母親身後,這裡似乎是個神聖的所在。
在碧初指點下,那些彩色鍊條很快懸在房中,果然更增加了熱鬧氣氛。
“這新房多好!”李媽贊歎。
碧初環視一周,見窗下玻璃面小圓桌上沒有擺設,心想要讓趙媽送個點心盤子來。
等到覺得無懈可擊時,便叫扒在窗上向外看的兩個孩子:“看好了,咱們回家。
”遂走出房,鎖門轉身,卻見衛葑急匆匆跨過月洞門走來。
“葑哥!”兩個孩子歡呼。
衛葑是個英俊青年,風度翩翩,眼睛明亮,穿着白綢襯衫,淺灰西服褲,一件銀灰色紗大褂拿在手裡。
“你怎麼回來了?”碧初有些奇怪。
“昨天夜裡日本兵尋釁攻打宛平城。
” 碧初沒有言語,在考慮這消息的分量。
小娃牽住母親的衣襟,嵋本能地站在小娃面前,以禦敵侮。
“二十九軍守城十分英勇。
”衛葑心裡很激動,但話說得很平靜。
“我還有點事。
”說着要走。
“下午的婚禮呢?”碧初不得不問。
“一切照常。
我會趕進城去。
”衛葑一面說話已進了屋。
“你可别把東西弄亂了。
”碧初忙囑咐。
“知道。
” 衛葑不知在做什麼,碧初想,他肯定看不見那些恰到好處的陳設。
她輕輕歎息,領着孩子走了。
她們到家時,弗之在接電話,好幾次說起盧溝橋。
一會兒,弗之走進房來說:“駐盧溝橋的日軍尋釁,說是走失了一個兵,要進宛平城找,已經打起來了。
蕭先生來的電話。
” “剛剛衛葑說了,”碧初說,“他回來了,說有點事。
還說婚禮照常舉行。
” “我們當然希望能照常。
” “去和爹說一聲。
”碧初說。
老人先沒有聽清,“啊啊”了幾聲。
等到聽清楚了,先愣了片刻,才說:“打了,好!不知能打多久。
” “總還是邊打邊談的。
”弗之說。
“隻有犧牲,才能保存。
”老人說,“不管怎樣是已經打了,不至于像東三省,十萬大軍,一槍不發,把大好河山,拱手讓人。
” “要是真打起來,戰亂年月,我擔心爹怎麼受得了。
”碧初說。
老人看着她,目光很嚴厲。
“可擔心的事多着呢。
” “學校倒是有準備。
”弗之說,“在長沙準備了分校,圖書儀器也運了些去。
” 這時忽然聽見兩個孩子在後院叽叽喳喳說着笑着,他詢問地望望碧初。
碧初說:“廣東挑來了。
”她走到院子裡,果然見兩個孩子在一個貨擔前,和挑擔的高興地說話。
廣東挑的主人是地道老北京,和廣東毫無關系,可能因為擔上貨物大都是南味食品,因而得名。
這種貨挑很講究,一頭是圓的,如同多層的大食盒,一格格裝着各樣好吃的點心。
一頭是長方的,有一排排小玻璃匣,裝着稻香村的各種小食品,糟蛋、龍虱都有。
嵋和小娃最喜歡的是一種烤成赭黃色的雞蛋餅,每一塊都是彎的,他們叫它做瓦片。
每次廣東挑來了,碧初都得買這種點心。
“太太出來了。
今兒個的點心真新鮮,汽車剛到,我收拾收拾,頭一個就給您送來了。
”廣東挑笑嘻嘻地說。
他剛剃過頭,光光的頭皮白裡泛青,左眉邊有一道紫紅色的胎記,一條雪白的手巾搭在肩上,一副幹淨利落的樣子。
他也聽說打仗了,可他覺得那是很遙遠的事,隻要他挑着這副貨擔,他就擁有世界。
“讓孩子們挑吧,自己看喜歡什麼。
”碧初微笑道,走下台階看着擺開的一盒盒吃食,替峨挑了兩樣。
看見有呂老人喜歡的核桃雲片糕,想到下午老人要走,可以等下次再買。
随即心上震了一下:“下次不知時局會怎樣變化?”她不由得想,“也許再等幾年,等小娃大一點再打才好。
”但馬上自責:“真是婦人之見。
” 嵋和小弟正商量給玮玮預備什麼。
讨論了一會兒,還是認為瓦片最好。
廣東挑笑嘻嘻地把東西揀出來,收了錢。
柴師傅讓他到下房喝茶,像莳園做飯都有審美趣味那樣,柴師傅讓茶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