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但願辚辚駛汽車。
抗戰源源濟軍需,誓複河山殲倭奴! 公路一天天伸長,終于修成了,通車了。
十輪大卡車從村子下面轟隆轟隆地駛過,老戰和媳婦總是指着車隊讓兒子快看。
他們說不出,也想不出“這是為遍體鱗傷的祖國輸血”這樣的詞句,可是心裡覺得很痛快。
老戰不清楚戰事的發展,卻眼見軍車向緬甸方向開。
日本人侵略緬甸,英國請中國協同作戰。
這時,中國遠征軍出征了,要禦敵于國門之外。
一定要擋住敵人,不能讓他踩髒了我們的田地,騷擾我們的祖先。
村裡人這樣說。
給前方隊伍運送給養是很重要的事。
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有一條增補給養的小道,那是馬幫走的路。
村裡再次征調民夫,運送物資。
老戰和夥伴們一起到縣城。
在縣政府前有十幾匹馬,馬夫不夠,老戰他們很快補充進去,各就各位,向緬甸的八莫出發。
領頭的是原來的馬幫首領,俗稱馬鍋頭。
他們一步一步跨山過水,晝行夜宿,因很難找到住處,大都把蓑衣或粗毯披在身上露宿,若能有個房檐靠一靠,就很好了。
最難對付的還是下雨,他們把蓑衣蓋在物資上,自己淋着,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有一天,走到一座山旁,不遠有一處樹林,馬鍋頭說:“這裡常有土匪出沒,最好現在他們不在家。
”他對老戰們說:“如果土匪出來了,我和他們搭話,你們就領着馬隊往前趕。
他們認識我。
如果碰見和氣的,最後走出樹林的一匹馬,給他們就行了。
” 老戰問:“如果碰見不和氣的呢?” “那就難說了。
”馬鍋頭想了一下,然後招呼馬夫們,“大家抽一袋煙吧!” 一袋煙過後,他們慢慢走到樹林邊,不見有人出來。
他們盡量壓低聲音,走近樹林,越走樹木越密,幾乎看不見天,一棵棵大樹看去都很兇悍。
馬鍋頭在最前面,不時傳話過來,要小心,不要碰那些樹。
約走了兩個小時,總算走出了林子。
馬鍋頭從前面跑回來殿後。
這時林中忽然一聲槍響,走出幾個人來,相貌平常,都沒有騎馬。
馬鍋頭也下了馬,站在馬旁,一副等着發落的樣子。
一個人問了幾句話,知道這是往部隊送給養,他們似乎早有消息。
馬鍋頭說:“這裡有一匹是給大哥們的。
” 那土匪搖搖手,有人從林子裡牽出一匹馬來,馬上馱着兩隻木箱,說:“這都是子彈。
送給部隊,打日本鬼子。
” 馬鍋頭驚喜不已,站穩了,向那人作揖。
那人将馬向前一推,說:“領一匹生馬,你還不是家常便飯?快走吧!”轉過身都進林子去了,這邊的馬夫們都目瞪口呆。
以後那匹馬跟在馬幫裡,很守紀律,直到目的地,卸了背上馱物,便不再跟随馬幫,想是仍回那樹林中去了。
老戰他們交了物品,回來又走了十幾天。
路上有同伴得了瘧疾,民間說是中了瘴氣,雲南話叫作打擺子,病人一陣發冷,一陣發熱,發冷時上下牙捉對厮打,發熱時渾身火炭一般。
治療的辦法是跑,好讓瘴氣鬼追不上,叫作跑擺子。
他們砍了幾根樹枝,做了一個架子,放在馬上,讓病人坐,馬跑了一天,也沒有把鬼甩掉。
第二天,病人從馬上栽下來,當時斷了氣。
别的運輸隊伍也有類似的情況。
當他們走近自己的村子,看見山上青翠的梯田,有幾塊已經沒有了主人。
前線的消息越來越緊,有很多傳言,都說是中國打敗了,人心惶惶。
公路上出現了向後方逃的軍車和潰兵。
車輛堵在路上,有的車因故障不能開動,後面的人就把它掀翻,推到山下。
老戰的村裡出現了幾個傷兵,他們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村裡人遞給他們煮好的竹筒飯,他們沒等吃完,捧着竹筒就去追趕隊伍。
有一個傷勢太重,沒有走出村就倒在村頭一家門口,人們想把他擡進屋内歇息,發現他已經死去。
那是一個鮮麗的五月的早晨,老戰和媳婦正準備下地幹活,兒子拽着阿媽的衣服。
隻聽見街上亂哄哄的,開門看時,鄰居說:“快跑!日本鬼子打過來了!” 他們趕快把家裡僅有的糧食都裝在一個袋子裡,背着往山裡跑。
媳婦要去鎖門,老戰說:“家都保不住了,鎖門有什麼用!”剛走到村頭,那些叫作日本鬼子的東西從後面趕來了。
他們的馬很快,一下子繞到人群前面。
人們奪路向山上跑,鬼子開了槍,一陣亂射。
有人舉起鋤頭,有人拿起木棒,這畢竟不是武器。
不多久,死的死,傷的傷,跑的跑,隻剩下老戰幾個人,被鬼子逼在街口。
老戰驚慌地向四處看,不見自己的媳婦和兒子。
抗戰源源濟軍需,誓複河山殲倭奴! 公路一天天伸長,終于修成了,通車了。
十輪大卡車從村子下面轟隆轟隆地駛過,老戰和媳婦總是指着車隊讓兒子快看。
他們說不出,也想不出“這是為遍體鱗傷的祖國輸血”這樣的詞句,可是心裡覺得很痛快。
老戰不清楚戰事的發展,卻眼見軍車向緬甸方向開。
日本人侵略緬甸,英國請中國協同作戰。
這時,中國遠征軍出征了,要禦敵于國門之外。
一定要擋住敵人,不能讓他踩髒了我們的田地,騷擾我們的祖先。
村裡人這樣說。
給前方隊伍運送給養是很重要的事。
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有一條增補給養的小道,那是馬幫走的路。
村裡再次征調民夫,運送物資。
老戰和夥伴們一起到縣城。
在縣政府前有十幾匹馬,馬夫不夠,老戰他們很快補充進去,各就各位,向緬甸的八莫出發。
領頭的是原來的馬幫首領,俗稱馬鍋頭。
他們一步一步跨山過水,晝行夜宿,因很難找到住處,大都把蓑衣或粗毯披在身上露宿,若能有個房檐靠一靠,就很好了。
最難對付的還是下雨,他們把蓑衣蓋在物資上,自己淋着,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有一天,走到一座山旁,不遠有一處樹林,馬鍋頭說:“這裡常有土匪出沒,最好現在他們不在家。
”他對老戰們說:“如果土匪出來了,我和他們搭話,你們就領着馬隊往前趕。
他們認識我。
如果碰見和氣的,最後走出樹林的一匹馬,給他們就行了。
” 老戰問:“如果碰見不和氣的呢?” “那就難說了。
”馬鍋頭想了一下,然後招呼馬夫們,“大家抽一袋煙吧!” 一袋煙過後,他們慢慢走到樹林邊,不見有人出來。
他們盡量壓低聲音,走近樹林,越走樹木越密,幾乎看不見天,一棵棵大樹看去都很兇悍。
馬鍋頭在最前面,不時傳話過來,要小心,不要碰那些樹。
約走了兩個小時,總算走出了林子。
馬鍋頭從前面跑回來殿後。
這時林中忽然一聲槍響,走出幾個人來,相貌平常,都沒有騎馬。
馬鍋頭也下了馬,站在馬旁,一副等着發落的樣子。
一個人問了幾句話,知道這是往部隊送給養,他們似乎早有消息。
馬鍋頭說:“這裡有一匹是給大哥們的。
” 那土匪搖搖手,有人從林子裡牽出一匹馬來,馬上馱着兩隻木箱,說:“這都是子彈。
送給部隊,打日本鬼子。
” 馬鍋頭驚喜不已,站穩了,向那人作揖。
那人将馬向前一推,說:“領一匹生馬,你還不是家常便飯?快走吧!”轉過身都進林子去了,這邊的馬夫們都目瞪口呆。
以後那匹馬跟在馬幫裡,很守紀律,直到目的地,卸了背上馱物,便不再跟随馬幫,想是仍回那樹林中去了。
老戰他們交了物品,回來又走了十幾天。
路上有同伴得了瘧疾,民間說是中了瘴氣,雲南話叫作打擺子,病人一陣發冷,一陣發熱,發冷時上下牙捉對厮打,發熱時渾身火炭一般。
治療的辦法是跑,好讓瘴氣鬼追不上,叫作跑擺子。
他們砍了幾根樹枝,做了一個架子,放在馬上,讓病人坐,馬跑了一天,也沒有把鬼甩掉。
第二天,病人從馬上栽下來,當時斷了氣。
别的運輸隊伍也有類似的情況。
當他們走近自己的村子,看見山上青翠的梯田,有幾塊已經沒有了主人。
前線的消息越來越緊,有很多傳言,都說是中國打敗了,人心惶惶。
公路上出現了向後方逃的軍車和潰兵。
車輛堵在路上,有的車因故障不能開動,後面的人就把它掀翻,推到山下。
老戰的村裡出現了幾個傷兵,他們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村裡人遞給他們煮好的竹筒飯,他們沒等吃完,捧着竹筒就去追趕隊伍。
有一個傷勢太重,沒有走出村就倒在村頭一家門口,人們想把他擡進屋内歇息,發現他已經死去。
那是一個鮮麗的五月的早晨,老戰和媳婦正準備下地幹活,兒子拽着阿媽的衣服。
隻聽見街上亂哄哄的,開門看時,鄰居說:“快跑!日本鬼子打過來了!” 他們趕快把家裡僅有的糧食都裝在一個袋子裡,背着往山裡跑。
媳婦要去鎖門,老戰說:“家都保不住了,鎖門有什麼用!”剛走到村頭,那些叫作日本鬼子的東西從後面趕來了。
他們的馬很快,一下子繞到人群前面。
人們奪路向山上跑,鬼子開了槍,一陣亂射。
有人舉起鋤頭,有人拿起木棒,這畢竟不是武器。
不多久,死的死,傷的傷,跑的跑,隻剩下老戰幾個人,被鬼子逼在街口。
老戰驚慌地向四處看,不見自己的媳婦和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