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節

關燈
糟糕,去了不起作用。

    當初肖邦也沒有留在波蘭打仗,而是去了法國。

    我反正是拿不着文憑了。

    ” 玮有些詫異,國家在存亡關頭,想的不是驅除敵寇,而是文憑。

    蔣文長的事他也知道,有些才名,拒絕征調,還沒有直接聽過這樣的議論。

     冷若安寬容地說:“人各有志。

    ” 蔣文長指指身旁的人說:“這是栾必飛,他才聰明呢。

    上了一年社會系,再上兩年中文系,又上了一年外文系,現在又在曆史系,永遠到不了四年級,沒有什麼責任。

    ” 栾必飛因為胖,顯得更矮,頭小身粗,整個的人像一個松塔。

     他有些不悅,吃力地擡頭看着這幾位譯訓班同學,一面說:“見笑了。

    ” 蔣文長繼續說:“像他這樣很好嘛!逍遙、輕松,随便說怪話也沒有人注意,我想你們都不認得他。

    ” 大家果然都不認得他,不知說什麼好。

     冷若安又說:“人各有志。

    ” 玮想,冷若安是個好人。

    志有不同,但每個人都有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一味逍遙,在一定的時候就是逃避。

     便說:“可以逍遙的時候,逍遙當然好。

    現在如果大家都逍遙,隻好當亡國奴了。

    ” 栾必飛轉動小頭向玮看了一眼,說:“不是有你們去打仗嗎?” 一個譯訓班的同學從鼻子裡一笑,平和地說:“我們打仗,你們逍遙。

    ” 話不投機,這兩人向城裡走去了。

    玮等仍在河邊散步。

     一個同學說:“允許自由轉系本來是好事。

    最初入學時,可能不清楚自己要學什麼。

    可是也就出了些混混兒。

    任何規則都有人鑽空子。

    ” 又一位同學說:“他們覺得自己很清高。

    蔣文長有一次在中學演講,就說自己很清高。

    ” 有人問:“他講什麼?” 那同學說:“總是文學吧,他寫的東西不少了。

    ” 冷若安說:“其實,上戰場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豐富。

    不過,好像有一派文學是不講從生活中來的,清高到不食人間煙火。

    ” 玮想,“清高”是個好詞,可是它要有個界限。

    若是取消了社會責任感,就是自私的代名詞。

     河水在潺潺流着,路邊賣烤餌塊的小販用大蒲扇扇着炭火,挑擔人剛卸下糯米稀飯的挑子,擺在炭火旁邊。

    他們為人們準備着宵夜。

     玮等不說話,都覺得流水、道路,還有路邊的茶館、食攤,都是這樣親切,都是這樣可依戀,都是他們要保衛的。

     在回譯訓班的路上,同學們三三兩兩地拉開了,玮和冷若安走在一起。

     兩人默默地走了一會兒,冷若安向玮說到自己的身世。

    他說,他是從石頭裡跳出來的,因為到現在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他從小跟着母親生活在彌渡的一個小山村裡,在那裡,他們是外來戶。

    照說,孤兒寡母異地他鄉,會受到歧視。

    奇怪的是,村人對他們都很好,對他的母親很敬重。

    他相信,母親肯定有一段故事,沒有來得及告訴他。

     “她怎樣了?”玮關心地問。

     “我十六歲時,她忽然去世。

    ”冷若安說,“大概是心髒病。

    那時我在昆明上中學,住在據說是姨母的家中。

    ” 玮很感動,因為冷若安這樣信任他,告訴他自己的身世。

    冷若安有很好的天賦,很有教養,一點不孤僻,絕不像一個孤苦伶仃的人。

     “也許姨母以後會告訴你。

    ”玮說。

     “她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關心,隻是照安排管理我的生活。

    ”冷若安平靜地說,“而且,去年她也去世了。

    ” 玮不知道說什麼好,停了一下鄭重地說:“你有梁先生和數學。

    ”大家都知道冷若安是梁先生的得意門生。

     “我是一個幸運的學生。

    ”冷若安說,望着遠處。

     “你們說什麼?”兩個同學從後面趕上來。

     “說那茶館。

    ”玮随口說。

     “我們在說戰争。

    ”同學說。

    話題轉到了幾千裡外又近在身旁的戰争,大家談論着走進了譯訓班的大門。

     轉眼這一期譯訓班結束了,譯員們要分往各軍事部門服務。

    一天下午,開會宣布分配名單。

    玮分配在炮兵學校,校址就在昆明附近。

    那是很多人羨慕的職務,待遇好,生活比較正常,最重要的是不上前線。

     當天晚上,玮先到寶珠巷報告消息。

    玹子心知這必是母親活動的結果。

    绛初有好幾封電報來,沒有具體說她的辦法,口氣是他們對玮玮很放心。

     玹子把玮玮看了一會兒,說:“嵋也從軍了,到曲靖醫士訓練班學習了。

    她和小娃去找過你,門口不讓進。

    ” 玮說:“我聽說了,是聽數學系的同學說的。

    ” 玹子說:“和你們比,真覺得自己老了。

    ”頓了一頓,又說:“學校有幾個月沒有發工資了,三姨媽那裡近來似乎很拮據,我們吃了飯去。

    ” 兩人來到臘梅林時,弗之不在家。

     碧初聽了消息,很高興,說:“這下子二姐可以放心了。

    ” 玮說:“我已是軍人,隻要需要,随時會有調動,說不定還是要往滇西那邊去的。

    ” 碧初微歎說:“前面的事誰知道呢。

    對了,嵋從曲靖有信來,還問玮玮哥分在哪裡了。

    ” 談話間,大家都認為嵋很可能被派往滇西傷兵醫院。

     玮笑着說:“如果我負了傷,就去找嵋。

    ” 碧初說:“你說什麼!誰也不準負傷。

    ” 玹、玮告辭,合子送他們到陡坡。

    他們經過臘梅林,臘梅還沒有開,但仍有淡淡的暗香。

     合子說:“玮玮哥,你去炮兵學校最好多訓練高射炮,把鬼子飛機統統打下來。

    ” 玮說:“要有制空權,必須要有飛機,戰鬥機、轟炸機,各種各類,這任務等着你。

    ” 合子有些神秘地說:“我已經到航空系看過好幾次模型了,徐還先生叫我去的。

    ” 玮玮送玹子回去,決定由玹子告訴父母自己分配的消息。

    他自己在翠湖繞了一圈,才回宿舍。

     阿譚分配在保山某通訊學校。

    宣布名單的第三天晚上,分配到滇西的人定于兩日後出發,都忙着準備。

     玮回到宿舍,卻見阿譚躺在床上,用被子蒙着頭,因問:“怎麼了?”不見回答,便走過來輕輕掀開被角,隻見阿譚滿面通紅,睜不開眼,原來正發高燒。

     醫生來看,已經燒到四十二度。

    當時送到附近醫院,玮和幾個同學便在那裡護理。

    昆明當時有一種急性病,專門欺負異鄉人,想是阿譚不服水土,便得了。

     後半夜,負責分配的教官來到醫院,看阿譚的情況很嚴重,皺着眉連說:“這怎麼好,這怎麼好!” 玮道:“已經算平穩了,剛才才吓人呢。

    ” 教官說:“你不知道,保山那邊要人很急,沒有翻譯,那些美國軍官成了聾啞人了。

    ” 玮略一定神,說:“我去。

    不知我的英文夠不夠格?” 教官沒有料到有人會放棄炮兵學校的職位,也略一定神說:“你還不夠格?我們商量商量。

    炮校倒是還沒有開課。

    ” 第二天,阿譚清醒些,有人告訴他澹台玮的決定,阿譚很不安。

    玮來看他時,他很怪自己的身體不争氣。

     玮說:“你回國,為的打日本。

    打日本有各種途徑,訓練好了炮兵打得更遠。

    ” “等我好了,還是我去。

    ”阿譚用力說,他哪知這病一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