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星草》到《少年天子》的創作反思

關燈
守派的矛盾和鬥争。

    福臨的命運和性格發展,就貫穿在這主要線索上。

    主線之外,又寫了宮廷内部的派系鬥争,滿洲貴族内部的矛盾,朝廷内滿、漢朝臣之間的矛盾,漢人中入仕官員與在野士人間的矛盾,清朝與南明争天下的鬥争,明朝殘餘勢力與百姓間的矛盾,滿、漢兩民族間的矛盾,統治者與平民奴隸間的矛盾,等等。

    但是,不論各種矛盾如何變化多端,結構作品時,始終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其他矛盾都依附于主要矛盾,随主要矛盾的起伏變化而起伏變化,随主要矛盾的尖銳、激化、緩和、放松而各自變化矛盾的形态和程度。

     我覺得,這樣結構整個作品,比較符合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人際關系的客觀規律,因為小說的主人公是皇帝而使這種結構特别有利。

     比如順治十四年秋到十五年春這一單元,由于孫可望歸降,使福臨實現統一的雄心更加迫切。

    他不顧親貴的反對,加快除舊布新,進一步改變政策,緩和滿漢矛盾,于是便有在西苑召見漢臣詩酒唱和的姿态,有郊外射獵懲罰滿洲親貴的故事,又發出一道道停圈地、寬逃人法、任用漢官的谕旨。

    這一切首先震動了滿洲親貴,先有朝會時滿大臣對漢官的糾參,後有六王爺在濟度府的聚會,都針對着順治帝的除舊布新。

    主線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引起其他線索的一系列起伏變化:宮廷裡,後妃們怨恨福臨變祖制寵側妃,結黨示威,導緻了停中宮進箋、皇後面臨被廢的危險;矛盾愈演愈烈,皇四子被陰謀殺害;而謹貴人之死把矛盾推上高潮。

    在朝廷,卻因主線矛盾的加劇而使漢官所受的壓力減輕。

    反映到徐元文和熊賜履兩位在野文士身上,則激發了人心思定、入仕進取的希望。

    至于蟄伏京畿的明朝殘餘勢力,則不得不認識到由于清朝一系列順乎人心的舉措,使他們複辟的希望更加渺茫,隻得铤而走險,以求保存和發展。

    這樣一來,備受摧殘的最底層的喬夢姑,則陷入了更深的苦難…… 從全篇而言,福臨的事業,是循着追求——成功——奮鬥——失敗——再奮鬥——再失敗——消沉——幻滅的道路發展的;福臨的愛情,幾乎與他的事業同步,由追求而成功,随後又連續遭到失子、誣陷、疾病等重大打擊而最終幻滅,由此,連帶着各條線索的起伏,各階層人物的命運和遭遇都随之發生相應的變動。

     《少年天子》沒有像《星星草》那樣正面寫兩軍對壘、金戈鐵馬的大規模征戰,也沒有直接去表現朝廷内外、整個國家機構的具體變革過程,隻是選擇了福臨這個人物,選擇了以宮廷生活為主的社會生活的這一部分,作為表現的主要内容,力圖通過社會曆史的這一側面,去反映那個時代,再現曆史的面貌和特征,力圖揭示某些規律性的、反映曆史本質的東西。

    因為有了這樣的結構,便于多層次多線索地交錯編織,構成一幅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使作者的意圖得以實現,使作品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小說的總體感覺因而也就較為完整、嚴密了。

     四 曆史小說是藝術,要具有審美價值。

    我認為美的至境是自然、和諧,所謂沒有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也許我一生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但我願向這個目标努力。

     初學寫作,免不了有許多生硬的處理手法,給人以不自然、不和諧的感覺,表現出一種用力過度的毛病。

    造成的後果,便是或多或少的虛假。

    所以,求真是首先要努力實現的要素。

    為了完成形象,必須對史料進行典型化處理,必須用虛構補充人物和情節,但這些都必須給讀者以真實感,力求不瘟不火、恰到好處。

    為此,我進行了兩方面的探求,其中之一,是以生活化的描寫,增強作品情節的真實感。

     第三章第一節的莊太後聖壽節,寫的是宮内的慶賀宴。

    創作目的,是要通過這一情節,表現福臨對愛情的追尋、對漢文化的傾慕;寫出莊太後的雍容大度和太後、皇帝間的母子深情;并借烏雲珠的懇請,提出滿、漢矛盾中一個重要症結——江南十世家冤獄問題。

     寫皇家喜慶,容易流于威嚴華貴。

    皇家的人物關系,也常常為強調他們之間的政治利害關系而故意顯示其殘酷、虛僞、冷漠和呆闆。

    當然,事實上确有這一面,但隻是在特殊的、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撕開那層面紗,多數的日常生活中,也還要尋求溫暖、親情和天倫之樂。

    更何況莊太後與福臨在政治上是相通的,十多年來又相依為命地共同闖過多次危機,自有一般母子達不到的感情。

    所以,寫這一節時,力求生活化:從福臨進慈甯宮、母子對話、互相打趣寫起,具體而微地寫了家宴拜壽的場面和過程,其中重點突出福臨、莊太後、烏雲珠三人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福臨向往烏雲珠,想借壽宴之機進一步接近她。

    這番心思,莊太後完全明白。

    但她既不說破,更不責備,隻要兒子不逾矩——她心中的“矩”和世俗或皇家的“矩”并不完全相同——她一概寬容。

    福臨卻不那麼容易克制自己,心理一直處于昂奮狀态,以緻表情行動都有不少失度的地方。

    對此,烏雲珠是心領神會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