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下。
擡棺柩的三十二名八旗二品官,身着喪服,帽頂飾白,各自站好位置,舉杠上肩。
溪以佛杖指着靈柩念偈道:“舉步涉千岐,孤坐又成迷,且作麼生,得恰好去。
”他以杖上引,大喝一聲:“起!”八旗二品官們一起用力,沉重的棺柩離地而起,緩緩出了滿堂素帷白幔的正殿。
福臨說:“謝和尚提拔。
” 溪森道:“聖駕珍重。
” 大員們擡着棺柩走下月台,往承乾門移動,突然承乾宮的宮女、太監們沖上去攔道痛哭,哭得死去活來,攀着棺木繩索,不許擡出宮去。
眼看幾個宮女就将哭昏過去,護靈大臣呵斥責罵都沒有用,當着皇上又不敢動鞭弄杖,一時竟然手足無措了。
福臨走過來,看着這些哭得如喪考妣的下人奴婢,心裡十分感慨,半晌無言。
後來,他非常和藹地問:“你們為什麼攔路?” 一名太監哭着回答:“奴才們舍不得董鄂娘娘!” 福臨笑了笑,說:“她去了,你們将分發别宮主位名下,難道不願意?” “不!不願意!”太監拼命搖頭。
他們再清楚不過,别看那些主位現在哭得傷心,日後她們會把對董鄂娘娘的怨恨都發洩在他們這些承乾宮舊人的身上。
一個宮女驚惶地哭道:“那還不如跟了她去呢!” “哦,好丫頭!朕想跟着她去而不得……好,你們暫且讓開,朕有話對你們說!” 宮女、太監們不敢違命,棺柩終于順利地出了承乾門,進入東一長街了。
福臨對痛哭的奴婢們細細看過一遍,緩緩說道:“朕的心願不能完成,朕可以成全你們的心願。
你們就都随董皇後去吧,替朕好好侍候她!” 哭聲陡然增強了一倍,有人真的哭昏過去。
福臨點頭贊歎,舉步出宮去送靈柩。
溪在承乾門外追上福臨,躬身道:“皇上悲悼,确是純情。
但我佛大慈大悲,上天有好生之德,敢請朝廷免去多人殉葬……” 福臨臉一沉,不高興地說:“殉葬乃國家舊俗,不然董皇後有何人服侍?況且,朕想随她同去,尚且不能,奴婢們自願殉主,忠義可嘉,朕豈能不成全他們?” 溪還想再說什麼,福臨已不顧而去。
想到滿洲貴族皇家确實有殉葬的風俗,這位以慈悲為本的和尚也就無可奈何了! 三 重陽節的第二天,九月初十,是董皇後的三七,這一天,将按國禮焚化大行皇後的梓宮。
由于不忍目睹,皇上、皇太後和皇後都不參與這個大典,委派安親王全權主持。
為此,在壽椿殿月台上,特地為安親王設了杏黃圓傘和寶座,供他坐鎮指揮。
其實真正的組織者是司吏院、宣徽院和文書館,他不過總攬其事而已。
下邊禀告秉炬的溪和尚未到,請候片刻。
參加大典的各宮主位、公主、福晉、命婦等,在正殿中等候,滿洲親貴和漢員分别在東、西配殿等候。
嶽樂閑等無事,舉步走向東配殿。
未進殿前,明明一片嗡嗡的說話聲,他一進門,聲音蓦然停止,隻有一句沒煞住:“……真重得厲害,不定放進了多少珍寶……”有人撞了一下說話人的肩膀,他回頭一看,忙把後半句咽下去了。
這裡有康親王傑書、顯親王富绶、信郡王多尼、克勤郡王羅科铎、順承郡王勒爾錦以及貝勒、貝子、公等親貴和八旗統領、都統等近百人。
親貴們都有座位,旗下大員在親貴面前自然不敢坐,原本分散地站在各處喝茶、吸煙、小聲交談,此時一起沉默下來。
這沉默表示着一種情緒,形成了十分沉重的壓力,使嶽樂有種暴雨前悶得不能喘氣的感覺。
王公貴族們起身迎接嶽樂,他現在是王公中輩分最高、爵位也最高的人了。
嶽樂和顔悅色地請大家坐下。
許多人避開他探尋的目光,重新端起茶碗,銜起煙管。
嶽樂決心打破沉默,笑說:“方才諸公正談得熱鬧,說什麼物品太重來着?” 站在窗前一位八旗都統躬身說:“禀王爺,是奴才随意說的。
那天我們擡大行皇後的金棺往景山來,實在很重。
” “他說的不假,”一個眉毛灰白的八旗統領證實說,“比當年太宗皇帝的棺柩重得多!” “太宗皇帝的喪葬也沒有這麼排場啊!”遠處人叢中,不知誰極其不滿地沖出這麼一句。
接下去,又是沉默,長久的沉默。
坐着的親貴們分明聽到了,卻都裝作沒聽到;分明心裡有氣,卻故意裝得無所謂。
但這不自然的沉默,卻充分表達了他們敢怒不敢言的情緒。
前幾天,一名輔國公和一名承政因在國喪中作樂,皇上大怒,撤了承政職差,奪了輔國公爵位,一并禁锢了起來。
哭臨的最初幾天,凡内大臣和命婦哭而不哀的,皇上都要發火,要交禮部議處。
隻是由于皇太後竭力勸解,這一條才沒有貫徹下去。
滿洲親貴,十有八九對皇上寵愛董鄂妃大不以為然,因為董鄂妃是半個蠻子,是所謂的“新派”。
如今這種局面,他們心裡能不憤慨嗎? 沉默許久之後,有人輕歎道:“唉!太過了!……”嶽樂本想回頭看看說話的人,卻忍住了。
一擡眼,正碰上康親王傑書的目光。
傑書微微搖了搖頭,噓了一口氣。
嶽樂離開東配殿,又走進西配殿。
這裡可熱鬧多了。
許多人大聲地談論着,簡直是在炫耀。
他們見安親王來了,一起跪安。
嶽樂請大家不要拘禮,随後召大學士傅以漸到配殿北頭淨室,問道:“于磐,據說為大行皇後拟谥,很費了幾番功夫?” 平日端莊穩重的傅以漸,臉上竟也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躬身答道:“是。
我等先拟了四個字:孝獻端敬,皇上不允;再拟六字呈進,皇上還是不允;加至八字,為孝獻莊和溫惠端敬,皇上仍很生氣,說全不足以褒揚賢後,谕令再拟,于是才拟了十二字,便是現在的谥号: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 沉默有頃,嶽樂說:“皇上對這谥号滿意了吧?” 傅以漸搖搖頭:“哪裡。
皇上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但‘承天’須嫡配能用,‘輔聖’須有子繼位才能用。
皇上雖然不惬于心,也是沒有辦法啊。
” 沉默了更長的時間。
外間談話聲音很是雜亂,幾句特别響亮的調門直傳進淨室: “張宸這小子,自來不見有多大本事,這回可搶了頭功,升主事了!” “他升主事?真想不到!兄弟剛剛回京,快說給我聽。
” “皇上遍征董皇後祭文,詞臣學士凡是恭拟哀诔祭文進呈的,都得了重賞,但皇上稱心的祭文寥寥無幾。
偏偏張宸進呈的祭文中有句雲:‘渺茲五夜之箴,永巷之聞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後誰人?’聽說皇上讀到此處,泫然淚下,連連稱善,便采用了張宸的祭文,張宸也因而官升主事了。
” “哦!……”答者口吻中說不清是羨慕還是嘲諷。
“何止這些,”第三個聲音加了進來,“前幾天叩谒金棺時候,無不呼天搶地,如喪考妣。
知道為了什麼嗎?凡是哭得不哀痛的人,都要議處;哭得哀痛的人,動辄賜給尚方珍物。
聽說公主、福晉、命婦們得賞最多!” “唉,真是多情天子啊!……” 這同樣是一句說不上是褒是貶的歎語。
傅以漸偷眼看看嶽樂,嶽樂正望着他,他也就硬着頭皮說:“王爺明鑒,皇上此舉是否太過?……” 嶽樂皺眉道:“禦史、給事中都是朝廷言官,理應直言無隐,直陳得失,怎麼不見一人進谏?” 傅以漸道:“要是其他事體,皇上納谏不難。
惟獨此事,皇上是一副固執心腸……” 嶽樂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他比漢官更知道皇上的脾氣。
如果他最崇敬的皇太後都勸他不轉,别的谏正還有什麼用?滿人對皇上此舉不滿,原在意料中;漢官竟也這麼憂慮重重,反應也這麼強烈!朝廷裡滿與漢、滿臣與皇上、漢臣與皇上,裂痕會不會越來越深?那會導緻什麼局面?濟度的故事會不會重演?唉,皇上皇上,你為什麼這樣不管不顧?你到底能不能做一個英主明君?…… 嶽樂心情沉重,撇下傅以漸走出了配殿。
大典為什麼還不開始?還在等什麼?他有些焦躁,信步走出大殿的前院。
院外一處空場已收拾得幹幹淨淨,那是舉行大典的地方。
空場上,許多帶刀衛士嚴密守護着兩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董皇後的冥宅,由數百名能工巧匠日夜趕制而成。
這是兩座和承乾宮正殿、寝宮尺寸完全相等的高大木制模型,以沉檀為骨架,房頂刷金,窗棂雕銀,紙壁紙牆上飾以文采富麗的雲錦和西川錦,用明珠、寶石裝點得豪華輝煌。
董皇後生前所用的一切床帳、家具、器皿和珍寶擺設,全照承乾宮的樣子在冥宅内擺好,一件不少。
董皇後的靈柩已經移進冥宅正殿,周圍許多僧人敲着木魚、铙钹念經禮拜。
衆多僧人中間,嶽樂認出那端坐蒲團、閉目養神的老和尚,正是主辦景山大道場、被請來秉炬舉火的溪森。
溪既已到場,還等什麼呢?嶽樂不解地皺起眉頭。
當他望見冥宅寝宮的後門大開着,恍然大悟,便在為舉行焚化大禮而設的鐵欄邊站定了。
“站住!站住!”背後傳來衛士威嚴的呵斥。
嶽樂回頭一看,一個女子從壽椿殿後側沖出來,跌跌撞撞地直奔鐵栅欄。
衛士見吆喝不住,“哐啷”一聲,長槍相擊,交叉一攔,旁邊另兩名衛士“刷”地抽出了腰間鋼刀。
那女子吓得摔倒在地,渾身戰抖,挽在頭頂的黑發也披了下來。
衛士們厲聲喝問,她不知是過于驚吓還是天生啞巴,竟一聲不吭。
嶽樂心裡一跳,連忙大步走了過去。
衛兵們一見安親王,趕緊收起兵器,跪倒請安。
嶽樂不等衛兵啟禀,就生氣地對女子說:“怎麼在這裡亂跑?還不回去!” 這是阿醜。
她應該随安王福晉在壽椿殿等候,這麼喪魂失魄地跑出來幹什麼?王爺的呵斥吓住了阿醜,她眼睛裡露出被追捕的小動物那樣可憐的畏懼表情,怕冷似的縮緊身子。
可是當她朝嶽樂身後看了一眼,便驚叫了一聲,趁着誰都沒有拉着她,猛跳起來,像受驚的鹿,向前飛跑,撞上那道鐵欄杆,便雙膝一彎,跪倒了。
嶽樂十分惱怒,趕上去一把攥住阿醜的胳膊,低聲喝罵道:“你竟敢在這兒給我丢臉!滾回去!” 從不在王爺面前求告的阿醜突然開口了,聲音很低很低,嶽樂簡直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王爺,求求你!他們來了,過來了!……” 他們?他們是誰?見阿醜瞪得很大的眼睛裡滿是恐懼和驚惶,嶽樂心裡納罕,順着她的目光看過去—— 景山山坡上,轉過來一列失神的人群,前面十名太監,後面二十名宮女,鮮麗整齊:袍冠是新的,宮服是新的,連頭上的珠花、絹花也都是新的,宮女甚至還描了眉,搽了胭脂。
不過一個個都像重病人,垂着頭,亸着肩,拖着腳步,魚貫而行。
冥宅寝殿的後門是為他們打開的,他們便是為大行皇後殉葬的那三十名奴婢。
他們已經服了毒藥,正拼出最後的氣力走進火葬場。
隻有死在冥宅裡,才是他們最大的光榮,他們的家屬親人才能得到那筆數目挺高的賞銀。
阿醜把臉貼在兩根鐵欄杆之間,仿佛成了一具僵屍,連她的面色也泛出死人似的慘白,隻有烏洞洞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從面前走過去的一個又一個殉葬者。
在衛士們面前,嶽樂覺得難堪,心頭火起,一把将阿醜提了起來。
任憑他把她的手臂幾乎捏斷,阿醜連頭都不回,全然不理睬。
這可把嶽樂氣壞了:一個下賤的奴婢,竟不把身為王爺的主人放在眼裡!他一甩手,阿醜便摔出去好遠,頭重重地撞在鐵欄杆上。
嶽樂追過去,高高揚起那能拉十石弓、舞六十斤長槍的手臂,心裡暗想,隻要她告饒,或是吓得流淚叩頭,他就放下手,不打她。
然而,阿醜那樣地看了他一眼,目光就像一道閃電,亮得怕人,裡面有瘋狂、有反抗、有厭惡、有仇恨,就是沒有恐懼和求告,撞破的額頭流下的鮮血,更加強了這道目光的力量。
嶽樂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目光,不由得一愣,阿醜卻極快地掉過頭去,繼續全神貫注地瞪大眼睛,把這個威嚴的王爺完全撇在了腦後。
嶽樂倒有點不知所措,心裡很不得勁,湧出一股說不上是尴尬還是羞辱,或者别的什麼東西。
“啊!——”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宮女,突然發出一聲尖叫,發瘋似的撕扯着頭發,跳起來回頭拼命跑着,刺耳的尖叫聲響徹景山:“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要我娘!……” 她跑出去十多步,押送護衛已大步趕上,一把把她扯住,手執金瓜朝她頭頂一擊,她張着兩手亂抓了幾把,仰天倒了下去。
兩名護衛擡着她,最後走進冥宅。
他倆再出來時,便鎖上了冥宅寝宮的後門。
冥宅正殿裡的僧人開始紛紛撤離,隻剩下秉炬舉火的溪和他的兩名大徒弟了。
阿醜自言自語,從牙齒縫裡擠出低低的幾個字:“她呢?沒有她?……”嶽樂低頭看時,緊張過度的阿醜,暈倒在鐵欄邊。
嶽樂這時才悟到,可能殉葬的宮監中有她的親人。
他喚來護衛,吩咐他們扶出阿醜,交給安王府總管。
他想回府以後,一定要仔細問個清楚,一定饒不了這個任性的、不馴服的奴婢! 大火終于燒起來了!躬逢大典的妃嫔、公主、福晉、命婦、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黑壓壓地跪了一大片,匍匐着恭送大行皇後歸天。
幾百名和尚誦經祝福的巨大聲浪,都被熊熊大火的呼嘯聲音壓倒了,其中夾雜着大大小小的爆炸,那是冥宅中珍奇物品迸碎破裂的響聲。
火焰騰起數十丈高,五顔六色,噴出的沉香檀木的特殊香味,飄散到十數裡之外,整個紫禁城、整個皇城都彌漫着這濃烈而古怪的奇香,随着陣陣微風,還飄向了東城、西城、北城甚至南城…… 人們都伏地不動,木雕泥塑一般,誰也看不見誰的表情。
但安親王想象得出,那是些憤懑的、譏諷的、冷峻的、癡呆的面孔,由此可以生出最可怕的不忠。
嶽樂對着沖天大火暗暗祝禱:但願就此把這件事情了結;但願這大火使一切都成為過去;但願人們很快就忘卻這次喪禮;但願皇上由此悟出一番道理,再不做逾分越禮的事情! 但是,皇上并不就此卻步,又做了更過分、更聳人聽聞的事,令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十月初八,由溪主辦的景山水陸道場到了最後一天,聖駕來到壽椿殿,為董皇後斷七。
四十九天以來,白日铙钹喧天,黃昏燒錢施食,晚上放焰口。
忏壇、金剛壇、梵綱壇、華嚴壇、水陸壇,熱鬧異常,無數僧人、無數官員、無數奴仆,忙得暈頭轉向。
每逢七,皇上便親臨道場祭奠,嗚咽不止,連出家的和尚們也為之感慨萬端。
七七四十九天總算過去了,大行皇後的梓宮已成為寶宮[3],香花供養,備極莊嚴。
水陸道場收了法事,朝廷上下,宮廷内外,都松了一口氣。
溪森在極端勞累的四十九天之後,也不由得躺倒了。
他要放心開懷地好好睡一覺。
但他的清夢未到,皇上的聖谕卻到了,說聖駕即刻就到萬善殿,要他準備迎接。
溪無奈,隻得趕緊起身。
這位情深似海的天子又要為董皇後做什麼法事?真不知他有多少淚水,至今也流不幹淨。
殿前蒼郁的古松柏下,迎接皇上的溪暗暗吃驚,哀愁悲戚已從皇上眉目間一掃而光,他神态自然、從容、平靜,目光裡含着某種成熟的冷峻,仿佛兩個月中長大了十歲。
等到迎進了萬善殿,分賓主坐定蒲團時,皇上竟霁然微笑,全然是一位和善的大施主。
溪的倦意一霎間消失了,特别小心在意地侍候着這位面容蒼白的君王。
“謝和尚啟建、主持景山水陸道場。
大行皇後得以超生,免去輪回之苦,朕五内俱銘。
”福臨平靜地說,表情和悅。
溪答道:“董皇後于庚子秋月輪滿之時成等正覺,與悉達太子睹明星而悟道無二無别,真乃奇事!所以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 福臨點頭歎道:“惟有這樣送她去了,朕才覺安心,才對得起她的一片真情。
朕總算了卻了一樁心願。
” 溪靜靜地說:“龍女成佛,聖駕珍重。
” 福臨也靜靜地說:“如今朕心如死灰,萬念俱空,來尋和尚為朕剃度,從此出家為僧。
” 溪大驚,打了個冷戰,大聲說:“萬歲切切不可萌此念頭!國君一身系天下安危……”他說着,緊張得滿臉通紅。
福臨冷漠地說:“出家人參禅學道,不可任意喜怒驚懼,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是也。
和尚豈不明白?”見溪被他這兩句話說得垂了頭,福臨笑了:“師兄,這殿旁淨室,從此歸朕修行打坐,朕再也不回乾清宮、養心殿了。
師兄度得人間一位天子遁入佛門,豈不是一件大功德?” 溪沉默片刻,仍然低頭低聲道:“萬歲不可,萬萬不可!” “師兄不信朕的誠心?”福臨平靜而從容地轉了轉身,左手拽過腦後那根烏黑油亮的辮子,右手抽出腰間短刀,“噌”的一聲就把它齊根割斷了! “哇!”内侍們驚得大叫着撲上去,但已經來不及了。
福臨的各種舉動平靜尊貴,不動聲色,極合身份,惟獨這關鍵的割辮子動作,閃電般快,任何人都來不及反應。
那根烏黑的辮子,像蜿蜒扭曲的蛇,“刷”地扔到當地。
衆人望着它最後扭動了一下,仿佛是件活物,一個個呆若木雞,驚得不會說話了。
“哈哈哈哈!”福臨摘了帽子,晃晃腦袋,黑發散亂地披滿腦後,得意地、痛快地,又帶着點悲怆地大笑着,笑聲在深邃陰沉的萬善殿内回蕩。
他擦去腮邊笑出來的眼淚,說:“千萬根煩惱絲頃刻斷絕,何等容易!從此後赤條條無牽挂!……師兄,你還不肯剃度朕嗎?”說罷,他又縱聲大笑。
出于驚愕、出于感動、出于某種虛榮,也出于隐隐的恐懼,溪吩咐徒弟備香案、呈戒刀,就在萬善殿内,他用顫抖的雙手,為大清帝國皇帝淨發。
半個時辰後,這位皇帝已成為一個新剃的光頭泛青、新披的大紅袈裟耀眼的精瘦清秀的小和尚了。
皇上削發出家的消息,像晴天霹靂,震驚了朝廷裡的一切人。
大清天子竟會做出這樣荒謬絕倫的事情!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議政王大臣緊急會議,第一項決定就是嚴格封鎖消息,議論透露者斬;第二項決定,則是所有臣子都去輪流叩見皇上,求他還俗回宮、處理國事。
至于内宮就更加慌亂了。
從早到晚哭聲不停,皇後和妃嫔們都處在被抛棄的境地上,撫今追昔,能不傷心? 禁令再嚴,消息還是傳遍了京師。
人們竊竊私語,聯想起驚人的花費浩大的董皇後葬禮,多情天子的故事便到處流傳開來。
漢官士子知道一點底細,更添油加醋,使這事的始末成為一件駭人聽聞的醜史;佛門信徒盛贊這位舍棄榮華富貴、舍棄皇位的天子,說他不愧為金輪王轉世投胎;還有人目睹這場混亂,以為時機大好,頗想有所行動。
于是,五城兵馬司得到許多不軌預謀的報告,五城察院飛速上報,層層抵達議政王大臣會議。
又一道指令緊急下達:護軍營護軍統領、參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等率領的京師守衛部隊,一概日夜巡邏、嚴加戒備,以防發生意外。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等親貴和滿洲大臣,川流不息地往萬善殿見駕,勸說皇上回心轉意;公主、福晉、命婦及後宮妃嫔,也絡繹不絕地往慈甯宮叩谒皇太後,為皇太後寬心解愁。
說來也怪,在人來人去、繁忙慌亂之中,隻有兩個人一絲不亂,一點不慌。
一個是福臨自己,一心一意打坐參禅,親貴大臣他一概不見,隻在有興時召請詞臣學士談詩論畫,但政事一個字不許提。
另一個呢,是莊太後。
她既不去萬善殿,也不表示悲哀憂愁。
來叩谒的,她一概都見;安慰勸解的話,她一概都聽,并且總是帶着慈和的微笑,不對兒子出家發表任何看法。
這母子倆! 在皇上剃度的大事發生之後,這是安王福晉第二次進宮了。
上一次本是去勸慰皇太後的,誰想皇太後并不悲愁。
她回府便和丈夫商量,把冰月接回王府。
董皇後去世,皇上又做了和尚,冰月不就成了無爹無娘的孤兒?安親王同意了,今天夫婦二人都進宮來了。
嶽樂自然是去萬善殿見駕,一天一次,次次都吃閉門羹。
今天怕也是照舊。
在東華門,夫妻倆就分了手,嶽樂去西苑,那拉氏帶阿醜來到景運門前。
要接冰月,非阿醜不可。
但沒有宮内主子的特許,奴婢不能越景運門一步。
那拉氏下轎後吩咐阿醜在景運門外那一排侍女室等候,自己便進了門。
那拉氏最弄不懂這個阿醜。
模樣兒近來越長越好看,眼神兒卻越變越癡呆。
大行皇後焚化禮完畢回府,丈夫對她說起阿醜的怪異行動,要她盤問出個究竟。
她費了好大精神,最後氣得她不顧安王府仁慈厚道的好名聲,動了鞭子,但阿醜一言不發,還是一無所獲。
你就是拿刀子撬開她的嘴又有什麼用?她像個啞巴。
丈夫對她的行動不以為然,她隻好瞪他一眼說:“有本事你自己去試試看!我就不信這石頭人有什麼心事,看熱鬧罷了!” 夢姑怎麼會沒有心事呢?但是,這些年的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使她堅信隻有成為啞巴,才能避免新的不幸。
她一直為承乾宮的容妞兒心神不定,卻沒有可能打聽她的情況。
那天在景山,她待在侍女室的一個角落,幽幽的像隻小老鼠。
可其他侍女一個個都知道許多事情,你一言我一語,不幾句就談起了殉葬。
天哪,承乾宮的宮女、太監都要被活活燒死!這一瞬間,夢姑竟毫不猶豫地斷定,容妞兒就是她的可愛可憐的容姑小妹!積蓄已久的思親、悲憤突然借着這個缺口噴發出來,一向無聲無笑、冰冷如霜的夢姑爆發了,發瘋似的沖出侍女室,沖到鐵欄邊……老實說,那天若不是正好由她的主人安親王主事,若不是正好安親王對她懷有一種說不清的好奇,她是休想活命的了。
她曾向焚化大禮的場所呆呆地看了很久,價值千百萬的珍奇瑰寶、沉檀冥宅、大行皇後的棺柩、殉葬的三十名宮監,都已化為灰燼。
容姑呢?殉葬者中沒有她,她到哪兒去了?這一切她怎麼能說?也許容姑的生命就懸在她舌尖?……這該死的宮牆啊!要是能飛到承乾宮去看一眼呢!…… 幾聲唿哨此起彼伏,從南邊那一片柏樹林傳了出來,離得不遠,幾個穿宮内侍從衣服的人在那裡調鷹。
可憐的鳥兒,原來是在高山峻嶺之上、藍天白雲之間自由自在地飛翔的,現在卻被鎖挂着雙腳,就是飛,也不過十幾丈遠! 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夢姑眼前一閃,她的心怦怦直跳。
這身影喚起她記憶深處那非常遙遠、非常美好的夢:滿山遍野瓦藍藍的馬蘭草,老杏樹的繁花,母親、容姑、同春哥、同秋弟、小鞑子費耀色……費耀色!就像是他!跟兩年前跑來給容姑報信的小鞑子一模一樣!隻是長高了半個頭。
夢姑心慌氣短,瑟瑟發抖。
兩年多來,第一回碰到了一個熟人!她眼裡突然湧滿了滾燙的淚水……但是,會不會弄錯?他肯不肯理我?我這低賤的奴婢!…… 夢姑暗暗一咬牙,豁出去了!她走出侍女室,急中生智,裝作低頭尋找東西,慢慢往柏樹林挪去。
景運門侍衛懶洋洋地看她一眼,沒理會,隻顧和門裡太監繼續小聲聊天。
夢姑一步步接近了那個人,隻覺心要從嘴裡跳出來。
她緊緊按住胸口,突然一擡頭,用她自己都覺得生疏的聲音抖抖索索地問:“小爺,有沒有看見一張繡花絲帕?” 那“小爺”不在意地回頭,說:“沒有!……”可他立刻張大了嘴,眼睛瞪得銅鈴大:“你,你……是夢姑姐姐?” “費耀色!……”夢姑隻叫了這一聲,喉頭便哽咽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費耀色顧不得許多,忙問:“你在哪裡?怎麼進宮來了?” “我……在安王府為奴……今天随福晉來……” “沒有見到容姑姐姐?” “她!她在哪裡?快告訴我!她還活着嗎?”夢姑一把拽住了費耀色的胳膊。
費耀色忙說:“别急,聽我告訴你……” 就在焚化大禮的前一天,費耀色随筆帖式一同去景山送獵鷹,那是大行皇後生前最喜歡的一隻海東青,要為她殉葬。
同時送去的還有兩隻白貓、一籠金絲雀、一籠相思鳥。
他們被領到景山半山腰的一所屋子裡,那屋子窗戶都釘得死死的、糊得嚴嚴的,誰也看不見裡面的景況,但他們都知道,裡面關着與貓、鳥同命運的殉葬人。
費耀色他們快要離開時,忽見一名總管太監領人匆匆走來,對看守的衛士說了幾句什麼,衛士便進到屋裡,不一會兒押出一個神志昏亂、衰弱已極的宮女,來人便把她半攙半拽地帶走了。
費耀色幾乎跳起來,因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宮女就是容姑! 焚化禮上,費耀色也仔細辨認過,殉葬衆人中确實沒有容姑。
他留心打聽,一個偶然的機會,上司們閑談中透出内情:太後身邊的蘇麻喇姑禀告太後,說容妞兒曾犯有過錯,不配殉葬,又說她疑惑容妞兒不是旗下姑娘,那就更不配随大行皇後去了。
太後立命查究,很快查清了底細,容妞是冒名頂替的奴婢!皇上大怒,把容妞原主家夫婦斬首示衆,容妞沒有留在宮裡的資格,給攆出去了。
“……她出去以後的事兒,就再也不知道了……”費耀色說到這兒,神色突然有些慌張,趕緊小聲說,“來人了!……有了容姐姐消息,早早告訴我!……” “費耀色!”随着這聲大喝,一個頭目模樣、眉毛粗重的人快步走了過來,一把扳住費耀色,“不許跟奴婢下人搭話,你又忘了!你調的鷹呢?飛啦?怎麼跟上頭交差?混賬東西!”他怒沖沖地擡手就是一鞭子。
費耀色擡胳膊護住頭臉,鞭子抽在他的背上。
他直跳起來,大哭大喊:“她丢了帕子問我見到沒有,也怪我嗎?鷹飛了有什麼稀罕,三阿哥要我撒開來調馴的,不信去問三阿哥,幹嗎打我?嗚……誰不知道我費耀色是尚膳監養鷹鹞處年歲最小的當差人,你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負啊!嗚……”他故意把自己當差的處所詳細說出來,偷偷對夢姑眨眼,大聲哭叫着。
一聽“三阿哥”三個字,頭目先就軟了,可又不肯立刻低頭,故作不耐煩地說:“别哭了,我不打你就是。
可你撒了鷹,飛跑了怎麼辦?海東青啊!我也得跟着受罰!” 費耀色歪着頭不屑地瞪他一眼,轉身對天空打了個尖而響亮的唿哨,那隻遠遠地落在大松樹頂端傲然雄視的鋼灰色鷹,展開雙翅,“呼”地飛了起來,在他們頭頂盤旋了兩圈,輕輕落在了費耀色肩上。
“嗨、嗨,好小子!”小頭目高興了,連忙向費耀色表示好意,“算我打錯了,請你喝酒行不行?把你這手教給我……”小頭目摟着費耀色的肩膀,兩人向南走了。
夢姑對費耀色的背影看了好半天,慢慢走回侍女室,心裡高興得亂哄哄的。
親人!同胞妹妹!活着,逃脫了可怕的無情的火,活着!她想跑、想跳,想扯開嗓子大喊大叫!但她什麼也不能做。
她躲進侍女室的一個小小的、昏暗的角落,面向冰涼的牆壁,先把滾燙的雙手貼上去,接着又把火熱的面龐貼上去。
她興奮得心裡難受,對着牆壁輕輕笑着,淚珠撲簌簌直滾下來。
她的暗黑如墨的心裡,透進了一絲希望的光亮。
她的女主人此時心裡卻涼了半截,因為太後不肯把冰月還給她。
太後微微笑着,慈祥得使你不能有一點不滿,說出的話,即使反對的人聽了也不能不連連點頭: “……我老了,就喜歡孫子孫女們陪着我,看他們玩耍聽他們笑語,也是晚年一樂呀!小冰月最惹人愛了。
前些日子我受風寒,門窗緊閉着防風吹,冰月倚在我懷裡說:‘皇阿奶冷,所以怕風,對嗎?可是風也怕冷呀!’我問她風怎麼會怕冷呢?她挺認真地瞪大眼睛說:‘風要是不怕冷,為什麼也喜歡往人懷裡撲?’你看看!……”她說得滿臉綻開了笑紋,撫了撫頭發說,“多乖的孩子!我這當阿奶的,怎麼舍得身邊少了這麼個寶貝喲!” 安王福晉隻好賠着笑,心裡卻有點發酸。
太後好像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說:“還有一層,你一定想過了。
冰月已是公主,名分一定,不好降尊了!……” 那拉氏連連點頭。
這時太監禀告安親王求見,莊太後笑了,說:“果然來了,進來吧!” 嶽樂進宮,一見妻子在座,先就沉下臉,向太後跪安後,便向福晉說:“你回去吧。
” 福晉還想對丈夫念叨幾句,要讨冰月回府住幾天。
嶽樂面色很難看,根本不想聽她講話,立刻阻止她說:“我有正事谒見,你在這裡不便,快向太後跪辭。
” 福晉雖然滿心委屈,還是聽話地向太後跪安。
太後一直微笑地望着他倆,聽他們說話,見福晉告辭,也沒挽留的意思。
福晉剛走,嶽樂就急忙說:“太後,皇上仍是不肯相見。
不過今天有所不同,有一小沙彌來傳皇上聖意,命我來見皇太後,說皇上有事委托了皇太後。
” 莊太後沒有說話,隻對蘇麻喇姑做了個手勢,蘇麻喇姑走進寝宮,回來
擡棺柩的三十二名八旗二品官,身着喪服,帽頂飾白,各自站好位置,舉杠上肩。
溪以佛杖指着靈柩念偈道:“舉步涉千岐,孤坐又成迷,且作麼生,得恰好去。
”他以杖上引,大喝一聲:“起!”八旗二品官們一起用力,沉重的棺柩離地而起,緩緩出了滿堂素帷白幔的正殿。
福臨說:“謝和尚提拔。
” 溪森道:“聖駕珍重。
” 大員們擡着棺柩走下月台,往承乾門移動,突然承乾宮的宮女、太監們沖上去攔道痛哭,哭得死去活來,攀着棺木繩索,不許擡出宮去。
眼看幾個宮女就将哭昏過去,護靈大臣呵斥責罵都沒有用,當着皇上又不敢動鞭弄杖,一時竟然手足無措了。
福臨走過來,看着這些哭得如喪考妣的下人奴婢,心裡十分感慨,半晌無言。
後來,他非常和藹地問:“你們為什麼攔路?” 一名太監哭着回答:“奴才們舍不得董鄂娘娘!” 福臨笑了笑,說:“她去了,你們将分發别宮主位名下,難道不願意?” “不!不願意!”太監拼命搖頭。
他們再清楚不過,别看那些主位現在哭得傷心,日後她們會把對董鄂娘娘的怨恨都發洩在他們這些承乾宮舊人的身上。
一個宮女驚惶地哭道:“那還不如跟了她去呢!” “哦,好丫頭!朕想跟着她去而不得……好,你們暫且讓開,朕有話對你們說!” 宮女、太監們不敢違命,棺柩終于順利地出了承乾門,進入東一長街了。
福臨對痛哭的奴婢們細細看過一遍,緩緩說道:“朕的心願不能完成,朕可以成全你們的心願。
你們就都随董皇後去吧,替朕好好侍候她!” 哭聲陡然增強了一倍,有人真的哭昏過去。
福臨點頭贊歎,舉步出宮去送靈柩。
溪在承乾門外追上福臨,躬身道:“皇上悲悼,确是純情。
但我佛大慈大悲,上天有好生之德,敢請朝廷免去多人殉葬……” 福臨臉一沉,不高興地說:“殉葬乃國家舊俗,不然董皇後有何人服侍?況且,朕想随她同去,尚且不能,奴婢們自願殉主,忠義可嘉,朕豈能不成全他們?” 溪還想再說什麼,福臨已不顧而去。
想到滿洲貴族皇家确實有殉葬的風俗,這位以慈悲為本的和尚也就無可奈何了! 三 重陽節的第二天,九月初十,是董皇後的三七,這一天,将按國禮焚化大行皇後的梓宮。
由于不忍目睹,皇上、皇太後和皇後都不參與這個大典,委派安親王全權主持。
為此,在壽椿殿月台上,特地為安親王設了杏黃圓傘和寶座,供他坐鎮指揮。
其實真正的組織者是司吏院、宣徽院和文書館,他不過總攬其事而已。
下邊禀告秉炬的溪和尚未到,請候片刻。
參加大典的各宮主位、公主、福晉、命婦等,在正殿中等候,滿洲親貴和漢員分别在東、西配殿等候。
嶽樂閑等無事,舉步走向東配殿。
未進殿前,明明一片嗡嗡的說話聲,他一進門,聲音蓦然停止,隻有一句沒煞住:“……真重得厲害,不定放進了多少珍寶……”有人撞了一下說話人的肩膀,他回頭一看,忙把後半句咽下去了。
這裡有康親王傑書、顯親王富绶、信郡王多尼、克勤郡王羅科铎、順承郡王勒爾錦以及貝勒、貝子、公等親貴和八旗統領、都統等近百人。
親貴們都有座位,旗下大員在親貴面前自然不敢坐,原本分散地站在各處喝茶、吸煙、小聲交談,此時一起沉默下來。
這沉默表示着一種情緒,形成了十分沉重的壓力,使嶽樂有種暴雨前悶得不能喘氣的感覺。
王公貴族們起身迎接嶽樂,他現在是王公中輩分最高、爵位也最高的人了。
嶽樂和顔悅色地請大家坐下。
許多人避開他探尋的目光,重新端起茶碗,銜起煙管。
嶽樂決心打破沉默,笑說:“方才諸公正談得熱鬧,說什麼物品太重來着?” 站在窗前一位八旗都統躬身說:“禀王爺,是奴才随意說的。
那天我們擡大行皇後的金棺往景山來,實在很重。
” “他說的不假,”一個眉毛灰白的八旗統領證實說,“比當年太宗皇帝的棺柩重得多!” “太宗皇帝的喪葬也沒有這麼排場啊!”遠處人叢中,不知誰極其不滿地沖出這麼一句。
接下去,又是沉默,長久的沉默。
坐着的親貴們分明聽到了,卻都裝作沒聽到;分明心裡有氣,卻故意裝得無所謂。
但這不自然的沉默,卻充分表達了他們敢怒不敢言的情緒。
前幾天,一名輔國公和一名承政因在國喪中作樂,皇上大怒,撤了承政職差,奪了輔國公爵位,一并禁锢了起來。
哭臨的最初幾天,凡内大臣和命婦哭而不哀的,皇上都要發火,要交禮部議處。
隻是由于皇太後竭力勸解,這一條才沒有貫徹下去。
滿洲親貴,十有八九對皇上寵愛董鄂妃大不以為然,因為董鄂妃是半個蠻子,是所謂的“新派”。
如今這種局面,他們心裡能不憤慨嗎? 沉默許久之後,有人輕歎道:“唉!太過了!……”嶽樂本想回頭看看說話的人,卻忍住了。
一擡眼,正碰上康親王傑書的目光。
傑書微微搖了搖頭,噓了一口氣。
嶽樂離開東配殿,又走進西配殿。
這裡可熱鬧多了。
許多人大聲地談論着,簡直是在炫耀。
他們見安親王來了,一起跪安。
嶽樂請大家不要拘禮,随後召大學士傅以漸到配殿北頭淨室,問道:“于磐,據說為大行皇後拟谥,很費了幾番功夫?” 平日端莊穩重的傅以漸,臉上竟也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躬身答道:“是。
我等先拟了四個字:孝獻端敬,皇上不允;再拟六字呈進,皇上還是不允;加至八字,為孝獻莊和溫惠端敬,皇上仍很生氣,說全不足以褒揚賢後,谕令再拟,于是才拟了十二字,便是現在的谥号: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 沉默有頃,嶽樂說:“皇上對這谥号滿意了吧?” 傅以漸搖搖頭:“哪裡。
皇上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但‘承天’須嫡配能用,‘輔聖’須有子繼位才能用。
皇上雖然不惬于心,也是沒有辦法啊。
” 沉默了更長的時間。
外間談話聲音很是雜亂,幾句特别響亮的調門直傳進淨室: “張宸這小子,自來不見有多大本事,這回可搶了頭功,升主事了!” “他升主事?真想不到!兄弟剛剛回京,快說給我聽。
” “皇上遍征董皇後祭文,詞臣學士凡是恭拟哀诔祭文進呈的,都得了重賞,但皇上稱心的祭文寥寥無幾。
偏偏張宸進呈的祭文中有句雲:‘渺茲五夜之箴,永巷之聞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後誰人?’聽說皇上讀到此處,泫然淚下,連連稱善,便采用了張宸的祭文,張宸也因而官升主事了。
” “哦!……”答者口吻中說不清是羨慕還是嘲諷。
“何止這些,”第三個聲音加了進來,“前幾天叩谒金棺時候,無不呼天搶地,如喪考妣。
知道為了什麼嗎?凡是哭得不哀痛的人,都要議處;哭得哀痛的人,動辄賜給尚方珍物。
聽說公主、福晉、命婦們得賞最多!” “唉,真是多情天子啊!……” 這同樣是一句說不上是褒是貶的歎語。
傅以漸偷眼看看嶽樂,嶽樂正望着他,他也就硬着頭皮說:“王爺明鑒,皇上此舉是否太過?……” 嶽樂皺眉道:“禦史、給事中都是朝廷言官,理應直言無隐,直陳得失,怎麼不見一人進谏?” 傅以漸道:“要是其他事體,皇上納谏不難。
惟獨此事,皇上是一副固執心腸……” 嶽樂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他比漢官更知道皇上的脾氣。
如果他最崇敬的皇太後都勸他不轉,别的谏正還有什麼用?滿人對皇上此舉不滿,原在意料中;漢官竟也這麼憂慮重重,反應也這麼強烈!朝廷裡滿與漢、滿臣與皇上、漢臣與皇上,裂痕會不會越來越深?那會導緻什麼局面?濟度的故事會不會重演?唉,皇上皇上,你為什麼這樣不管不顧?你到底能不能做一個英主明君?…… 嶽樂心情沉重,撇下傅以漸走出了配殿。
大典為什麼還不開始?還在等什麼?他有些焦躁,信步走出大殿的前院。
院外一處空場已收拾得幹幹淨淨,那是舉行大典的地方。
空場上,許多帶刀衛士嚴密守護着兩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董皇後的冥宅,由數百名能工巧匠日夜趕制而成。
這是兩座和承乾宮正殿、寝宮尺寸完全相等的高大木制模型,以沉檀為骨架,房頂刷金,窗棂雕銀,紙壁紙牆上飾以文采富麗的雲錦和西川錦,用明珠、寶石裝點得豪華輝煌。
董皇後生前所用的一切床帳、家具、器皿和珍寶擺設,全照承乾宮的樣子在冥宅内擺好,一件不少。
董皇後的靈柩已經移進冥宅正殿,周圍許多僧人敲着木魚、铙钹念經禮拜。
衆多僧人中間,嶽樂認出那端坐蒲團、閉目養神的老和尚,正是主辦景山大道場、被請來秉炬舉火的溪森。
溪既已到場,還等什麼呢?嶽樂不解地皺起眉頭。
當他望見冥宅寝宮的後門大開着,恍然大悟,便在為舉行焚化大禮而設的鐵欄邊站定了。
“站住!站住!”背後傳來衛士威嚴的呵斥。
嶽樂回頭一看,一個女子從壽椿殿後側沖出來,跌跌撞撞地直奔鐵栅欄。
衛士見吆喝不住,“哐啷”一聲,長槍相擊,交叉一攔,旁邊另兩名衛士“刷”地抽出了腰間鋼刀。
那女子吓得摔倒在地,渾身戰抖,挽在頭頂的黑發也披了下來。
衛士們厲聲喝問,她不知是過于驚吓還是天生啞巴,竟一聲不吭。
嶽樂心裡一跳,連忙大步走了過去。
衛兵們一見安親王,趕緊收起兵器,跪倒請安。
嶽樂不等衛兵啟禀,就生氣地對女子說:“怎麼在這裡亂跑?還不回去!” 這是阿醜。
她應該随安王福晉在壽椿殿等候,這麼喪魂失魄地跑出來幹什麼?王爺的呵斥吓住了阿醜,她眼睛裡露出被追捕的小動物那樣可憐的畏懼表情,怕冷似的縮緊身子。
可是當她朝嶽樂身後看了一眼,便驚叫了一聲,趁着誰都沒有拉着她,猛跳起來,像受驚的鹿,向前飛跑,撞上那道鐵欄杆,便雙膝一彎,跪倒了。
嶽樂十分惱怒,趕上去一把攥住阿醜的胳膊,低聲喝罵道:“你竟敢在這兒給我丢臉!滾回去!” 從不在王爺面前求告的阿醜突然開口了,聲音很低很低,嶽樂簡直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王爺,求求你!他們來了,過來了!……” 他們?他們是誰?見阿醜瞪得很大的眼睛裡滿是恐懼和驚惶,嶽樂心裡納罕,順着她的目光看過去—— 景山山坡上,轉過來一列失神的人群,前面十名太監,後面二十名宮女,鮮麗整齊:袍冠是新的,宮服是新的,連頭上的珠花、絹花也都是新的,宮女甚至還描了眉,搽了胭脂。
不過一個個都像重病人,垂着頭,亸着肩,拖着腳步,魚貫而行。
冥宅寝殿的後門是為他們打開的,他們便是為大行皇後殉葬的那三十名奴婢。
他們已經服了毒藥,正拼出最後的氣力走進火葬場。
隻有死在冥宅裡,才是他們最大的光榮,他們的家屬親人才能得到那筆數目挺高的賞銀。
阿醜把臉貼在兩根鐵欄杆之間,仿佛成了一具僵屍,連她的面色也泛出死人似的慘白,隻有烏洞洞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從面前走過去的一個又一個殉葬者。
在衛士們面前,嶽樂覺得難堪,心頭火起,一把将阿醜提了起來。
任憑他把她的手臂幾乎捏斷,阿醜連頭都不回,全然不理睬。
這可把嶽樂氣壞了:一個下賤的奴婢,竟不把身為王爺的主人放在眼裡!他一甩手,阿醜便摔出去好遠,頭重重地撞在鐵欄杆上。
嶽樂追過去,高高揚起那能拉十石弓、舞六十斤長槍的手臂,心裡暗想,隻要她告饒,或是吓得流淚叩頭,他就放下手,不打她。
然而,阿醜那樣地看了他一眼,目光就像一道閃電,亮得怕人,裡面有瘋狂、有反抗、有厭惡、有仇恨,就是沒有恐懼和求告,撞破的額頭流下的鮮血,更加強了這道目光的力量。
嶽樂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目光,不由得一愣,阿醜卻極快地掉過頭去,繼續全神貫注地瞪大眼睛,把這個威嚴的王爺完全撇在了腦後。
嶽樂倒有點不知所措,心裡很不得勁,湧出一股說不上是尴尬還是羞辱,或者别的什麼東西。
“啊!——”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宮女,突然發出一聲尖叫,發瘋似的撕扯着頭發,跳起來回頭拼命跑着,刺耳的尖叫聲響徹景山:“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要我娘!……” 她跑出去十多步,押送護衛已大步趕上,一把把她扯住,手執金瓜朝她頭頂一擊,她張着兩手亂抓了幾把,仰天倒了下去。
兩名護衛擡着她,最後走進冥宅。
他倆再出來時,便鎖上了冥宅寝宮的後門。
冥宅正殿裡的僧人開始紛紛撤離,隻剩下秉炬舉火的溪和他的兩名大徒弟了。
阿醜自言自語,從牙齒縫裡擠出低低的幾個字:“她呢?沒有她?……”嶽樂低頭看時,緊張過度的阿醜,暈倒在鐵欄邊。
嶽樂這時才悟到,可能殉葬的宮監中有她的親人。
他喚來護衛,吩咐他們扶出阿醜,交給安王府總管。
他想回府以後,一定要仔細問個清楚,一定饒不了這個任性的、不馴服的奴婢! 大火終于燒起來了!躬逢大典的妃嫔、公主、福晉、命婦、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黑壓壓地跪了一大片,匍匐着恭送大行皇後歸天。
幾百名和尚誦經祝福的巨大聲浪,都被熊熊大火的呼嘯聲音壓倒了,其中夾雜着大大小小的爆炸,那是冥宅中珍奇物品迸碎破裂的響聲。
火焰騰起數十丈高,五顔六色,噴出的沉香檀木的特殊香味,飄散到十數裡之外,整個紫禁城、整個皇城都彌漫着這濃烈而古怪的奇香,随着陣陣微風,還飄向了東城、西城、北城甚至南城…… 人們都伏地不動,木雕泥塑一般,誰也看不見誰的表情。
但安親王想象得出,那是些憤懑的、譏諷的、冷峻的、癡呆的面孔,由此可以生出最可怕的不忠。
嶽樂對着沖天大火暗暗祝禱:但願就此把這件事情了結;但願這大火使一切都成為過去;但願人們很快就忘卻這次喪禮;但願皇上由此悟出一番道理,再不做逾分越禮的事情! 但是,皇上并不就此卻步,又做了更過分、更聳人聽聞的事,令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十月初八,由溪主辦的景山水陸道場到了最後一天,聖駕來到壽椿殿,為董皇後斷七。
四十九天以來,白日铙钹喧天,黃昏燒錢施食,晚上放焰口。
忏壇、金剛壇、梵綱壇、華嚴壇、水陸壇,熱鬧異常,無數僧人、無數官員、無數奴仆,忙得暈頭轉向。
每逢七,皇上便親臨道場祭奠,嗚咽不止,連出家的和尚們也為之感慨萬端。
七七四十九天總算過去了,大行皇後的梓宮已成為寶宮
水陸道場收了法事,朝廷上下,宮廷内外,都松了一口氣。
溪森在極端勞累的四十九天之後,也不由得躺倒了。
他要放心開懷地好好睡一覺。
但他的清夢未到,皇上的聖谕卻到了,說聖駕即刻就到萬善殿,要他準備迎接。
溪無奈,隻得趕緊起身。
這位情深似海的天子又要為董皇後做什麼法事?真不知他有多少淚水,至今也流不幹淨。
殿前蒼郁的古松柏下,迎接皇上的溪暗暗吃驚,哀愁悲戚已從皇上眉目間一掃而光,他神态自然、從容、平靜,目光裡含着某種成熟的冷峻,仿佛兩個月中長大了十歲。
等到迎進了萬善殿,分賓主坐定蒲團時,皇上竟霁然微笑,全然是一位和善的大施主。
溪的倦意一霎間消失了,特别小心在意地侍候着這位面容蒼白的君王。
“謝和尚啟建、主持景山水陸道場。
大行皇後得以超生,免去輪回之苦,朕五内俱銘。
”福臨平靜地說,表情和悅。
溪答道:“董皇後于庚子秋月輪滿之時成等正覺,與悉達太子睹明星而悟道無二無别,真乃奇事!所以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 福臨點頭歎道:“惟有這樣送她去了,朕才覺安心,才對得起她的一片真情。
朕總算了卻了一樁心願。
” 溪靜靜地說:“龍女成佛,聖駕珍重。
” 福臨也靜靜地說:“如今朕心如死灰,萬念俱空,來尋和尚為朕剃度,從此出家為僧。
” 溪大驚,打了個冷戰,大聲說:“萬歲切切不可萌此念頭!國君一身系天下安危……”他說着,緊張得滿臉通紅。
福臨冷漠地說:“出家人參禅學道,不可任意喜怒驚懼,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是也。
和尚豈不明白?”見溪被他這兩句話說得垂了頭,福臨笑了:“師兄,這殿旁淨室,從此歸朕修行打坐,朕再也不回乾清宮、養心殿了。
師兄度得人間一位天子遁入佛門,豈不是一件大功德?” 溪沉默片刻,仍然低頭低聲道:“萬歲不可,萬萬不可!” “師兄不信朕的誠心?”福臨平靜而從容地轉了轉身,左手拽過腦後那根烏黑油亮的辮子,右手抽出腰間短刀,“噌”的一聲就把它齊根割斷了! “哇!”内侍們驚得大叫着撲上去,但已經來不及了。
福臨的各種舉動平靜尊貴,不動聲色,極合身份,惟獨這關鍵的割辮子動作,閃電般快,任何人都來不及反應。
那根烏黑的辮子,像蜿蜒扭曲的蛇,“刷”地扔到當地。
衆人望着它最後扭動了一下,仿佛是件活物,一個個呆若木雞,驚得不會說話了。
“哈哈哈哈!”福臨摘了帽子,晃晃腦袋,黑發散亂地披滿腦後,得意地、痛快地,又帶着點悲怆地大笑着,笑聲在深邃陰沉的萬善殿内回蕩。
他擦去腮邊笑出來的眼淚,說:“千萬根煩惱絲頃刻斷絕,何等容易!從此後赤條條無牽挂!……師兄,你還不肯剃度朕嗎?”說罷,他又縱聲大笑。
出于驚愕、出于感動、出于某種虛榮,也出于隐隐的恐懼,溪吩咐徒弟備香案、呈戒刀,就在萬善殿内,他用顫抖的雙手,為大清帝國皇帝淨發。
半個時辰後,這位皇帝已成為一個新剃的光頭泛青、新披的大紅袈裟耀眼的精瘦清秀的小和尚了。
皇上削發出家的消息,像晴天霹靂,震驚了朝廷裡的一切人。
大清天子竟會做出這樣荒謬絕倫的事情!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議政王大臣緊急會議,第一項決定就是嚴格封鎖消息,議論透露者斬;第二項決定,則是所有臣子都去輪流叩見皇上,求他還俗回宮、處理國事。
至于内宮就更加慌亂了。
從早到晚哭聲不停,皇後和妃嫔們都處在被抛棄的境地上,撫今追昔,能不傷心? 禁令再嚴,消息還是傳遍了京師。
人們竊竊私語,聯想起驚人的花費浩大的董皇後葬禮,多情天子的故事便到處流傳開來。
漢官士子知道一點底細,更添油加醋,使這事的始末成為一件駭人聽聞的醜史;佛門信徒盛贊這位舍棄榮華富貴、舍棄皇位的天子,說他不愧為金輪王轉世投胎;還有人目睹這場混亂,以為時機大好,頗想有所行動。
于是,五城兵馬司得到許多不軌預謀的報告,五城察院飛速上報,層層抵達議政王大臣會議。
又一道指令緊急下達:護軍營護軍統領、參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等率領的京師守衛部隊,一概日夜巡邏、嚴加戒備,以防發生意外。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等親貴和滿洲大臣,川流不息地往萬善殿見駕,勸說皇上回心轉意;公主、福晉、命婦及後宮妃嫔,也絡繹不絕地往慈甯宮叩谒皇太後,為皇太後寬心解愁。
說來也怪,在人來人去、繁忙慌亂之中,隻有兩個人一絲不亂,一點不慌。
一個是福臨自己,一心一意打坐參禅,親貴大臣他一概不見,隻在有興時召請詞臣學士談詩論畫,但政事一個字不許提。
另一個呢,是莊太後。
她既不去萬善殿,也不表示悲哀憂愁。
來叩谒的,她一概都見;安慰勸解的話,她一概都聽,并且總是帶着慈和的微笑,不對兒子出家發表任何看法。
這母子倆! 在皇上剃度的大事發生之後,這是安王福晉第二次進宮了。
上一次本是去勸慰皇太後的,誰想皇太後并不悲愁。
她回府便和丈夫商量,把冰月接回王府。
董皇後去世,皇上又做了和尚,冰月不就成了無爹無娘的孤兒?安親王同意了,今天夫婦二人都進宮來了。
嶽樂自然是去萬善殿見駕,一天一次,次次都吃閉門羹。
今天怕也是照舊。
在東華門,夫妻倆就分了手,嶽樂去西苑,那拉氏帶阿醜來到景運門前。
要接冰月,非阿醜不可。
但沒有宮内主子的特許,奴婢不能越景運門一步。
那拉氏下轎後吩咐阿醜在景運門外那一排侍女室等候,自己便進了門。
那拉氏最弄不懂這個阿醜。
模樣兒近來越長越好看,眼神兒卻越變越癡呆。
大行皇後焚化禮完畢回府,丈夫對她說起阿醜的怪異行動,要她盤問出個究竟。
她費了好大精神,最後氣得她不顧安王府仁慈厚道的好名聲,動了鞭子,但阿醜一言不發,還是一無所獲。
你就是拿刀子撬開她的嘴又有什麼用?她像個啞巴。
丈夫對她的行動不以為然,她隻好瞪他一眼說:“有本事你自己去試試看!我就不信這石頭人有什麼心事,看熱鬧罷了!” 夢姑怎麼會沒有心事呢?但是,這些年的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使她堅信隻有成為啞巴,才能避免新的不幸。
她一直為承乾宮的容妞兒心神不定,卻沒有可能打聽她的情況。
那天在景山,她待在侍女室的一個角落,幽幽的像隻小老鼠。
可其他侍女一個個都知道許多事情,你一言我一語,不幾句就談起了殉葬。
天哪,承乾宮的宮女、太監都要被活活燒死!這一瞬間,夢姑竟毫不猶豫地斷定,容妞兒就是她的可愛可憐的容姑小妹!積蓄已久的思親、悲憤突然借着這個缺口噴發出來,一向無聲無笑、冰冷如霜的夢姑爆發了,發瘋似的沖出侍女室,沖到鐵欄邊……老實說,那天若不是正好由她的主人安親王主事,若不是正好安親王對她懷有一種說不清的好奇,她是休想活命的了。
她曾向焚化大禮的場所呆呆地看了很久,價值千百萬的珍奇瑰寶、沉檀冥宅、大行皇後的棺柩、殉葬的三十名宮監,都已化為灰燼。
容姑呢?殉葬者中沒有她,她到哪兒去了?這一切她怎麼能說?也許容姑的生命就懸在她舌尖?……這該死的宮牆啊!要是能飛到承乾宮去看一眼呢!…… 幾聲唿哨此起彼伏,從南邊那一片柏樹林傳了出來,離得不遠,幾個穿宮内侍從衣服的人在那裡調鷹。
可憐的鳥兒,原來是在高山峻嶺之上、藍天白雲之間自由自在地飛翔的,現在卻被鎖挂着雙腳,就是飛,也不過十幾丈遠! 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夢姑眼前一閃,她的心怦怦直跳。
這身影喚起她記憶深處那非常遙遠、非常美好的夢:滿山遍野瓦藍藍的馬蘭草,老杏樹的繁花,母親、容姑、同春哥、同秋弟、小鞑子費耀色……費耀色!就像是他!跟兩年前跑來給容姑報信的小鞑子一模一樣!隻是長高了半個頭。
夢姑心慌氣短,瑟瑟發抖。
兩年多來,第一回碰到了一個熟人!她眼裡突然湧滿了滾燙的淚水……但是,會不會弄錯?他肯不肯理我?我這低賤的奴婢!…… 夢姑暗暗一咬牙,豁出去了!她走出侍女室,急中生智,裝作低頭尋找東西,慢慢往柏樹林挪去。
景運門侍衛懶洋洋地看她一眼,沒理會,隻顧和門裡太監繼續小聲聊天。
夢姑一步步接近了那個人,隻覺心要從嘴裡跳出來。
她緊緊按住胸口,突然一擡頭,用她自己都覺得生疏的聲音抖抖索索地問:“小爺,有沒有看見一張繡花絲帕?” 那“小爺”不在意地回頭,說:“沒有!……”可他立刻張大了嘴,眼睛瞪得銅鈴大:“你,你……是夢姑姐姐?” “費耀色!……”夢姑隻叫了這一聲,喉頭便哽咽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費耀色顧不得許多,忙問:“你在哪裡?怎麼進宮來了?” “我……在安王府為奴……今天随福晉來……” “沒有見到容姑姐姐?” “她!她在哪裡?快告訴我!她還活着嗎?”夢姑一把拽住了費耀色的胳膊。
費耀色忙說:“别急,聽我告訴你……” 就在焚化大禮的前一天,費耀色随筆帖式一同去景山送獵鷹,那是大行皇後生前最喜歡的一隻海東青,要為她殉葬。
同時送去的還有兩隻白貓、一籠金絲雀、一籠相思鳥。
他們被領到景山半山腰的一所屋子裡,那屋子窗戶都釘得死死的、糊得嚴嚴的,誰也看不見裡面的景況,但他們都知道,裡面關着與貓、鳥同命運的殉葬人。
費耀色他們快要離開時,忽見一名總管太監領人匆匆走來,對看守的衛士說了幾句什麼,衛士便進到屋裡,不一會兒押出一個神志昏亂、衰弱已極的宮女,來人便把她半攙半拽地帶走了。
費耀色幾乎跳起來,因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宮女就是容姑! 焚化禮上,費耀色也仔細辨認過,殉葬衆人中确實沒有容姑。
他留心打聽,一個偶然的機會,上司們閑談中透出内情:太後身邊的蘇麻喇姑禀告太後,說容妞兒曾犯有過錯,不配殉葬,又說她疑惑容妞兒不是旗下姑娘,那就更不配随大行皇後去了。
太後立命查究,很快查清了底細,容妞是冒名頂替的奴婢!皇上大怒,把容妞原主家夫婦斬首示衆,容妞沒有留在宮裡的資格,給攆出去了。
“……她出去以後的事兒,就再也不知道了……”費耀色說到這兒,神色突然有些慌張,趕緊小聲說,“來人了!……有了容姐姐消息,早早告訴我!……” “費耀色!”随着這聲大喝,一個頭目模樣、眉毛粗重的人快步走了過來,一把扳住費耀色,“不許跟奴婢下人搭話,你又忘了!你調的鷹呢?飛啦?怎麼跟上頭交差?混賬東西!”他怒沖沖地擡手就是一鞭子。
費耀色擡胳膊護住頭臉,鞭子抽在他的背上。
他直跳起來,大哭大喊:“她丢了帕子問我見到沒有,也怪我嗎?鷹飛了有什麼稀罕,三阿哥要我撒開來調馴的,不信去問三阿哥,幹嗎打我?嗚……誰不知道我費耀色是尚膳監養鷹鹞處年歲最小的當差人,你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負啊!嗚……”他故意把自己當差的處所詳細說出來,偷偷對夢姑眨眼,大聲哭叫着。
一聽“三阿哥”三個字,頭目先就軟了,可又不肯立刻低頭,故作不耐煩地說:“别哭了,我不打你就是。
可你撒了鷹,飛跑了怎麼辦?海東青啊!我也得跟着受罰!” 費耀色歪着頭不屑地瞪他一眼,轉身對天空打了個尖而響亮的唿哨,那隻遠遠地落在大松樹頂端傲然雄視的鋼灰色鷹,展開雙翅,“呼”地飛了起來,在他們頭頂盤旋了兩圈,輕輕落在了費耀色肩上。
“嗨、嗨,好小子!”小頭目高興了,連忙向費耀色表示好意,“算我打錯了,請你喝酒行不行?把你這手教給我……”小頭目摟着費耀色的肩膀,兩人向南走了。
夢姑對費耀色的背影看了好半天,慢慢走回侍女室,心裡高興得亂哄哄的。
親人!同胞妹妹!活着,逃脫了可怕的無情的火,活着!她想跑、想跳,想扯開嗓子大喊大叫!但她什麼也不能做。
她躲進侍女室的一個小小的、昏暗的角落,面向冰涼的牆壁,先把滾燙的雙手貼上去,接着又把火熱的面龐貼上去。
她興奮得心裡難受,對着牆壁輕輕笑着,淚珠撲簌簌直滾下來。
她的暗黑如墨的心裡,透進了一絲希望的光亮。
她的女主人此時心裡卻涼了半截,因為太後不肯把冰月還給她。
太後微微笑着,慈祥得使你不能有一點不滿,說出的話,即使反對的人聽了也不能不連連點頭: “……我老了,就喜歡孫子孫女們陪着我,看他們玩耍聽他們笑語,也是晚年一樂呀!小冰月最惹人愛了。
前些日子我受風寒,門窗緊閉着防風吹,冰月倚在我懷裡說:‘皇阿奶冷,所以怕風,對嗎?可是風也怕冷呀!’我問她風怎麼會怕冷呢?她挺認真地瞪大眼睛說:‘風要是不怕冷,為什麼也喜歡往人懷裡撲?’你看看!……”她說得滿臉綻開了笑紋,撫了撫頭發說,“多乖的孩子!我這當阿奶的,怎麼舍得身邊少了這麼個寶貝喲!” 安王福晉隻好賠着笑,心裡卻有點發酸。
太後好像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說:“還有一層,你一定想過了。
冰月已是公主,名分一定,不好降尊了!……” 那拉氏連連點頭。
這時太監禀告安親王求見,莊太後笑了,說:“果然來了,進來吧!” 嶽樂進宮,一見妻子在座,先就沉下臉,向太後跪安後,便向福晉說:“你回去吧。
” 福晉還想對丈夫念叨幾句,要讨冰月回府住幾天。
嶽樂面色很難看,根本不想聽她講話,立刻阻止她說:“我有正事谒見,你在這裡不便,快向太後跪辭。
” 福晉雖然滿心委屈,還是聽話地向太後跪安。
太後一直微笑地望着他倆,聽他們說話,見福晉告辭,也沒挽留的意思。
福晉剛走,嶽樂就急忙說:“太後,皇上仍是不肯相見。
不過今天有所不同,有一小沙彌來傳皇上聖意,命我來見皇太後,說皇上有事委托了皇太後。
” 莊太後沒有說話,隻對蘇麻喇姑做了個手勢,蘇麻喇姑走進寝宮,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