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哥哥阿玉比弟弟阿金大不到一歲,兩人長得很相像,都是高鼻梁、細長眼、黑眉毛。
但憨厚的哥哥,遠不如弟弟靈秀,說出的話也實實在在。
“真的,先生别走。
我們小五弟也長大了,不久也要來讀書的。
”阿金說得很認真,黑晶晶的眼睛又明又亮。
熊賜履心中感慨,在小孩子面前無所遮攔地說:“想我熊賜履,說不上滿腹經綸,也稱得起博古通今,縱然不能安邦定國,總該治理民間,列班朝廊。
豈能舌耕一世,就此沉淪?總要一登仕途,博它個封妻蔭子。
” 哥哥不在意地說:“這有什麼難。
告訴阿瑪,給先生官做,不就好了嗎?”阿金忙向哥哥使眼色扮鬼臉,哥哥吐吐舌頭,縮縮脖子。
可惜兩人的怪相熊賜履都沒看到,他正自搖頭而笑:“孺子之言,何其狂妄!朝廷是你家開的店鋪?官位也像貨物一般可以送人的嗎?……” “先生,”阿玉連忙報告說,“昨天你出去那半個時辰,有位先生來找你。
管家沒有讓他進書房,說你不在,他就走了。
” “哦?來人叫什麼名字?” “嗯……不記得了。
”兩個學生知錯地低了頭。
熊賜履有些生氣。
他到此就館,千好萬好,隻有一件不好,就是不自由。
初時根本不許他出門,他以辭館相要挾才準他一月一天假,可以外出,但不許透露此間消息;可以訪友,但不許朋友來訪,弄得他聚友傾談的興緻失了一大半,自己也不願出門了。
十天前一次外出,正值江南捷報傳來、京師歡騰之際。
他見到了許多老朋友,聽說皇上要為天下統一特開恩科,朋友們都雄心勃勃地打算蟾宮折桂,也勸他一同赴考,作太平盛世的賢臣。
他着實動了心。
由于決定要辭館,也就不顧主家的禁令,把住處告訴了幾位朋友。
那麼,來訪的是誰呢?是不是他們已經為他報名應試,特地來通知他呢? “豈有此理!連來人姓名都記不住!” 先生向來難得說句重話,小哥兒倆自覺有過,難為情地低頭聽訓。
阿金擡頭,乖巧地說:“請先生不要生氣,那位先生進院,我們從窗口偷偷看到了的。
我還記得他的樣子。
”他拿出一張淡黃色宣紙,伸出小手提筆濡墨,一面在紙上輕輕地描,一面嘴裡不住地講:“他沒戴帽子,頭發黑黑的,額頭寬寬的……眉毛也黑,是這樣的……眼睛又圓又長,鼻子是這樣的……沒有留胡須,嘴巴寬寬的,嘴角這兒有一顆痣……穿着長衫,腰裡系了絲縧……”一個人物像出現在紙上。
雖然線條并不均勻流暢,人體的大小比例也不盡妥當,但五官的位置、特點,尤其嘴角那顆痣,竟使此人狀貌栩栩然。
熊賜履一看,笑了起來,說:“這不是昆山徐元文嗎?” 哥哥拍手道:“對了!對了!他是說他叫徐元文的。
” 熊賜履喜愛地望着年幼的學生。
這個六歲的孩子阿金很是聰明可愛,天賦極高,記憶力很強,熊賜履還沒見過比他更出色的學生。
他很愛看書,幾乎能過目成誦,并且記得很牢。
主人要求熊賜履因材施教,這樣,兄弟倆的進度就大不相同。
哥哥還在念《論語》,弟弟不僅讀完了四書,五經也隻剩下《易經》這部變化多端、難學難講的一經了。
阿金的奇慧,曾使熊賜履起過這樣的念頭:我本人也許以“飽學秀才”終此身,但将以這個神童之師而揚名天下。
阿金前途不可限量。
隻要有大海,金龍就能遨翔飛騰;隻要時勢來到,這孩子會做出一番大事業的!就連奪去許多小兒生命的可怕的天花,也不能奈何他,隻給他臉上、手心上留下了十幾顆白麻子。
麻子集中在鼻梁兩側,眉心處有三顆重疊在一起的麻子疤痕,像一朵三瓣花,由于位置适中,反給這張清秀的小臉平添了三分俏皮。
“好了,我回頭再去找徐元文吧!”熊賜履一拂袖,表示要了卻這段公案,“你們各自把昨天講的書背一遍、講一遍。
” 阿金流利地背了一段《易經》,清晰地講罷後,熊賜履要他看下一篇,等考完哥哥再給他講解。
阿金坐下,翻弄一會書頁,便埋頭讀去,不出一聲。
這邊阿玉背書頗費功夫。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節,隻有“子路率而對曰”那段話能夠一字不差地背下來,講得也差不多,其餘都背得結結巴巴,自然也講不明白。
按照設館時的約定,不許先生責打責罵學生,熊賜履隻得重新給這個學生講了一遍。
講解時,他不時用雙目餘光注意着另一桌上的阿金。
阿金一動也不動,一直在專心看書,但翻頁未免太快,兩隻胳膊又何必都支在書桌上呢? 講完孔子四位弟子的個人志願,熊賜履不由得責備了學生兩句:“你們兄弟一同開蒙,都從千字文讀起,你怎麼就不如你弟弟?還是不用功啊!你看阿金,學得又快,記得又牢,就連臨帖也比你用心,看着蠻像樣子。
好好用功,得像個哥哥才行!” 阿玉嘟着嘴巴,坐下了。
熊賜履喝了幾口濃茶,轉身說:“阿金聽講書。
阿金!” 阿金吓了一跳,“啪”的一聲合上書,黑黑的眼睛望着老師,神色有些驚慌。
熊賜履不動聲色,問:“下一段看完了?” “是。
看完了。
” “能看懂嗎?” “能看懂。
” “哦?你講一講看。
” 阿金立刻把先生指定的那一段背了一遍,并流暢地講解了大意。
熊賜履驚異地皺皺眉頭:“你怎麼自己會講解了?” 阿金笑嘻嘻地說:“先生,我昨天晚上看了《十三經注疏》,書裡講得真清楚,叫我茅……茅塞頓開!”他得意地用了這句成語,晃了晃腦袋。
“哪裡來的書呢?”熊賜履不相信這樣的豪富之家竟會有《十三經注疏》。
“他偷的!”阿玉在那邊揭發說,“嬷嬷說他沒日沒夜地看書傷神,把書收了起來,他又給偷出來了!” 阿金趕快瞪了哥哥一眼。
“那麼,你剛才是在看《易經》後面的内容了?”熊賜履說着,走近阿金的桌子,伸手去拿那本厚厚的《易經》。
阿金慌了,連聲喊:“先生,不是,不是……”熊賜履看了他一眼,書已經拿在手中了,略略一翻,原來是兩本。
蓋在上面的一本确是《易經》,藏在下面的一本,竟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那麼,剛才使他入神的,當然不是《易經》了。
熊賜履拿起《資治通鑒》問:“你看得懂?” 阿金趕忙點頭,回答:“是。
” 熊賜履一看封面:二百零五卷,又問:“從頭看的?看了多久了?” 見先生沒有發怒,阿金照實回答:“是夏天吃冰核兒時候開始從頭看起的。
”說着,他不好意思地伸手摸了摸後腦勺。
那邊的阿玉早就在盯着,這時就搶先來了句嘲笑話兒: “猴悲摸索頭。
” 比較起來,阿金沒有阿玉壯實,是個精瘦機靈的孩子。
但凡兩人鬥嘴生氣,阿玉總是罵阿金是猴精。
阿金瞟了哥哥一眼,立刻昂着頭站起來,向旁邊跨了兩步,說: “虎怒縱橫步!” 熊賜履忍住笑,指着窗外的假山說:“怪石巉岩虎豹形。
” 阿金擡頭看一眼檐上的郁郁青松:“喬松夭矯龍蛇勢。
” 熊賜履立刻又出一句:“蕈生釘釘地。
” 阿金不假思索,應聲而答:“筍出鑽鑽天。
” 熊賜履大喜,說:“好,好!我熊賜履竟然教着了一位神童,定要與你叔父說明,不可辜負天地生你一片心意!不過,《通鑒》不妨晚看幾日,先讀一讀王荊公的《傷仲永》吧!”他拿出為師的尊嚴,認真囑咐着。
他實在很高興。
當晚主人來到的時候,他竟把辭館的事放在後面,先向羅公把阿金的奇慧着實誇獎了一番,并要求主人為阿金更請名師,斷言“此子前途不可限量也”。
羅公不住微笑點頭,并不插話,等到熊賜履稱贊完了,他才笑道:“更請名師,焉能高過先生?先生所言不差,阿金确非凡品,但玉不琢不成器,無名師難出高徒。
先生何必要辭館呢?” “實不相瞞,我辭館是為了赴科舉。
” 羅公略感驚訝:“我記得先生向來并不熱中啊!” “不錯。
但目下情勢已大不相同。
雲貴收複,鄭成功敗亡,天下一統,足見大清天命所歸。
丁酉順天、江南兩案,朝廷執法如山,求賢之意頗誠。
我輩讀書人,自當順應天意。
” 主人的眼睛裡倏忽閃出兩道喜悅的光亮,歡快之情抑制不住,噴泉般溢了出來。
他哈哈大笑,笑得熊賜履摸不着頭腦,以為自己一席話,不值得主人那般歡喜。
主人把熊賜履的請求擱在一邊,先問了個全不相幹的問題:“先生大才,羅某早就敬仰,正想向先生請教。
先生以為,大清朝廷制勝之道究竟何在?” 熊賜履想了想,說:“征雲貴,複金陵,沙場血戰,其間一刀一槍、一陣一戰,賜履不知其詳。
然而人心向背實在最關緊要。
大亂之後,人心思定。
朝廷順應人心,免去前明苛政,革除國初圈地、逃人法等弊端,又能嚴懲貪官,與民休息,以此人心信服,自然四方甯帖,國家安定。
國家安定則耕織皆興,太平興盛指日可待。
賜履以為,這便是朝廷的取勝之道。
” 主人喜笑顔開,拱手連連道:“極是極是,承教承教!以先生大才,何患不能騰達!再教吾侄二年如何?” “乞見諒。
天下初定,百廢待舉,賜履實不能再等了。
” 主人凝視着他,露出幾分感動的神色,說:“先生志大才高,令人欽佩。
那麼,隻留一年如何?” 熊賜履心裡着急,仍舊保持着他一向穩靜的姿态:“感謝主人厚意。
賜履将應本年恩科,已托朋友代為辦理了。
” “托朋友?”羅公顯然吃了一驚,“你朋友到此處來過?” 熊賜履多少有些難為情,因為當初主人再三囑咐,不許外人到宅上來,他說:“因賜履決意辭館,請朋友代為安排。
昨日一個朋友來訪,正巧我又不在……” 主人沉吟片刻,顯然是這件事讓他下了決心,笑道:“舍侄承蒙先生教誨,既然他們已能自學,也就不敢強留了……” 熊賜履很高興,如釋重負,立刻就要拜辭。
“且慢。
”主人笑着一擺手,“先生稍待數日,鄙人還備有謝儀,為先生一壯行色呢!” 嶽樂從王府後面那所隐蔽嚴密的小院落走回來時,天色已晚。
兩名護衛提着燈一前一後地為他照路。
他很愉快。
熊賜履的話雖然隻是幾句,卻向他透露了一般平民的心緒和願望。
大清必能穩固!皇上所作所為雖然為親貴不滿,卻很得民心!嶽樂不求顯達,尤其不願意在王公貴族間出風頭、争地位,他是那種實打實地關心國家命運的明智派。
嶽樂走上一道月門的石階,濃郁的花香迎面襲來。
玉簪和夜來香的甜香中,可以分辨出馥郁的茉莉香。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啊,多甯谧、多美好!一擡頭,意外地看到藍海一般廣袤深沉的天空上,半個月亮閃着淡金色的光芒。
月光灑在樹木、假山、藤架、亭台和水面,如同塗上一層水銀,變得神秘而美妙。
這來過無數次的花園,他簡直認不出來了。
他吩咐随從滅燈,自己先進了月門,走得很慢、很輕,在盡力地享受着甯靜美好的月夜:橋下溪水泠泠地低吟,水面跳動着碎銀似的月光,草叢中蟋蟀“”高唱,淡綠色的流螢好似飛動的小星。
踏着樹影、花影,嶽樂心頭飄過一絲淡淡的憂郁,感到一些兒沉醉。
另一種香味沖進鼻子裡。
這是線香。
誰在花園裡燒香?在關外,滿洲人沒有焚香拜禱的風俗,祭月拜兔兒神是八月十五的事,還不到時令。
嶽樂順着線香尋找來源。
轉過湖石、繞過花壇,紫藤架邊有幾株芭蕉。
哦,是她!嶽樂一眼就認出,這是福晉要來的那個侍女——阿醜。
阿醜對着月亮拜了三拜,跪下,叩頭,把又一束香插在地上撮起的土堆裡。
她雙手合十,虔誠地舉在胸前,仰望明月,嘴唇微動,輕輕祝告。
柔和的月光慷慨地灑向她,她臉龐如象牙雕就般細膩勻淨,眉尖微微蹙起的細眉黑得發亮,那雙滿含淚水的大眼睛竟那麼美、那麼逗人愛憐,嶽樂一時竟看呆了。
阿醜慢慢閉上了眼,雙手無力地放下,身體也随着一陣松弛跪坐下去。
她的頭漸漸垂向胸前,月光便描出了她極其柔美的頸部線條。
兩顆又大又沉重的淚滴,在濃密的睫毛下彙聚,像水銀珠似的,沿着面頰流下來,流向腮,流向下颏,滴到胸前。
一顆滴下去,又一顆流下來,流下來……整個人形如一座玉雕,紋絲不動,隻有淚水在流……一個孤獨、凄婉的少女,柔弱無力、純潔無邪、痛苦無告…… 許多年以前,嶽樂是個強健、頑皮、野蠻的男孩子,最愛馬上馳騁、原上射獵,喜歡聽野獸中箭時的嘶叫,喜歡看血淋淋的殺生壯景。
一次在密林間射鹿,他竟一口氣射殺了十六頭!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在林間草地上打起莽式[2]。
樹根絆倒了他,他跌進深深的草叢,細弱顫抖的呻吟,使他發現亂草窩裡一頭貓兒大小的幼鹿,也許剛剛出生,還不會走動,縮在草裡瑟瑟發抖,不時昂頭哀哀悲鳴,想必是在呼喚母親。
小鹿向他轉過一雙溫柔、美麗的大眼睛,眨動着,眨動着,竟流出了淚水。
嶽樂第一次覺得心裡發軟,眼裡發熱,緊緊地把這個小生物摟在懷裡。
他想起他射殺的鹿中,确有一頭臨死時還在哀叫的母鹿,肚腹間白色的乳汁流進了鮮紅的血液裡……他抱回小鹿,精心喂養,小鹿長大後,他又把它放回山林。
從此,他心裡多了一些東西,也少了一些東西。
或許正是小鹿在他身上喚醒的那些本能,使他長大後易于接受“蠻子”的文明? 今天,他不是又看到那雙悲哀的小鹿的眼睛了嗎?刹那間,他忘記了這是他府中無數女奴中的一個,忘記了自己是一位高貴威重的親王,他心的最深處那根最細柔的弦被撥動了,召喚他的良知和慈愛。
他隻覺得對這可憐的女子滿腔憐惜,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像當年懷抱小鹿一樣,把她緊緊摟在懷裡,保護她,不讓狂風暴雨襲擊她,不讓邪惡玷污她,不讓殘暴傷害她!…… 一陣夜風吹過,林木花草的窸窣響動更襯出夜的寂靜。
幾隻順風飛舞的螢火蟲冒冒失失地撞在嶽樂臉上,他下意識地揮揮手,卻把自己的沉思遐想也趕走了。
一名護衛輕輕走來,分明在禀告什麼,他一擺手,把護衛止住了。
他略一思索,輕輕咳嗽一聲。
不啻聽到一聲悶雷,阿醜倏地驚起,向四面張望,扶着芭蕉樹幹,以袖掩口,似乎在發抖。
嶽樂從藤架下慢慢走了出來,靠近阿醜,見她像一隻受驚的羊羔,心裡泛起一片憐憫,語調格外和悅:“這不是阿醜嗎?” 阿醜一哆嗦,連忙跪倒,不敢擡頭。
“這麼晚了,你還呆在花園做什麼?” 沒有回答。
“你燒香、禱告、流淚,到底為了什麼?” 阿醜低垂的頭漸漸擡起,還是默不作聲。
嶽樂弓馬出身,戰場上勇猛無敵,跟随父親饒餘親王阿巴泰南征北戰,對創立大清江山,很有功勞。
父親崇尚漢家文化,他也成為皇族中最先接納漢族文人、精通漢語漢文、喜愛詩詞歌賦的有名人物。
親貴中,像他這樣文武全才的人是不多見的。
但是盤問女人,他卻沒有多大本事。
幾句直來直去的問話,把阿醜問得一言不發,他就毫無辦法了。
再看看阿醜,連那點驚慌之色也消失了,又是平素的冰雪冷态,還帶着點豁出去的執拗表情。
嶽樂輕輕歎了口氣,揮揮手,說:“去吧!” 阿醜眉梢一抖,蹲身低頭謝過的時候,很快地打量了王爺一眼,斷定确實沒有怒容,她才腳步輕松地離開了。
嶽樂站着,注視着阿醜的背影。
月光下,她的衣裳都被染成銀白色,衣襟飄拂如柳,裙裾閃動似波,不是一尊款款而行的玉雕仙女嗎?…… 角門“嘎吱”一聲,她出去了。
嶽樂收回目光,奇怪自己的柔和心境。
他一向以英雄自況,以國家大事為己任,從不在女色上打圈子。
今天是怎麼了?這個如冰似雪、不言不語的女子,這個無依無靠、痛苦凄切的卑賤奴婢,為什麼竟牽動了他的心?…… 蟋蟀仍然“”地叫個不了,紡織娘和金鈴子又以它們的歌聲加入了這秋夜大合唱。
護衛們侍立許久,王爺仍然沒有回寝殿的意思。
他們心裡着急,卻不敢催促。
沙沙沙,從通府内的園門那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護衛大喝道:“站住!什麼人?” 來人喊着護衛的名字:“塞班,是你嗎?我是雅庫拉。
王爺呢?王爺還沒有回來?”他說着,走到近前。
“什麼事?”嶽樂轉身,月光投射在他棱角分明、很有氣概的臉上,看上去仍然浮動着幾分恍惚。
“禀王爺,康郡王進府拜谒。
” “啊?”嶽樂吃了一驚,“現在什麼時辰?” 護衛趕緊回答:“戌末亥初。
” 刹那間,熊賜履、阿醜、月光、流螢等等,都被抛到九霄雲外去了,剛才那點迷迷茫茫的薄霧似的心緒,也像被一陣大風掃除得幹幹淨淨。
嶽樂的頭腦立刻變得如往常一樣冷靜、銳利,短短的瞬間,無數問題潮水般湧過他的心頭: 康郡王傑書雖然年輕,卻是持重多思。
他的堂兄常阿岱全心全意擁戴簡親王濟度,傑書自然也會偏向那一邊。
去年那個令嶽樂十分不安的“六王聚會”,傑書不是也躬逢其盛的嗎? 十多天前,簡王府的那次秘密會議——嶽樂确信,濟度一定召集了秘密會議,可能與康妃待罪有關——也曾使嶽樂吃驚不小。
他派了人去私下打聽,回報說是飲酒聚談,談些什麼,無從知道。
怪就怪在簡王福晉為什麼那樣心驚膽戰?親友會宴何必撒謊遮掩?嶽樂費盡心機,探究不出會議的真情,也看不出那邊的動靜。
正逢金陵圍解、鄭成功出江,朝野一片歡慶,皇上趁此喜慶,赦免了從皇貴妃、康妃直至下面宮女、太監的大小罪過,這不就皆大歡喜、天下太平了嗎? 看來,事情不那麼簡單。
嶽樂相信康郡王此來關系重大,多半與那次秘密聚會有關。
一位王爺,深夜出門拜客,決不會為了年成不好、夫妻反目、上司責怪。
嶽樂臉上掠過一片陰雲,眉間現出深刻的川字紋,果斷地吩咐:“請至書齋相見。
”護衛轉身要走,嶽樂又說:“傳護衛班守衛,任何人不許進書齋!” 送走母親,康妃佟氏靜靜地走回寝宮,靜靜地坐在她平日最愛坐的紅木雕花扶手椅上。
宮女進上茶盞,她連眼珠都不曾轉一轉。
她能這樣無聲無息地坐多久呢?半個時辰,一個時辰,都是常有的事。
宮女、太監們早已見怪不怪,放下茶盤、茶點,各自悄悄退下。
深重、悠長的孤寂,便又嚴嚴實實地把康妃團團圍住了。
許是景仁宮的侍女、太監太遲鈍了,竟沒有發現今日主子的神情大異于往日。
隻要看看她那雙好像已變成兩顆玻璃球、喪失了活潑的生命之光的眼睛,就足夠了。
她真的被震驚得癡呆了,感情和神經一片麻木,腦子像笨重的大石磨,困難地緩緩轉動着: 母親說什麼?……為了挽救我,為了挽救大清,廢掉他!他倒行逆施,背祖訓、違天意,一步步拿天下拱手交給南蠻子,直鬧得天怒人怨,再不當機立斷,大清的江山就要被他葬送啦!…… 廢掉他,把他貶為庶人,或者厚道點,封他一個安樂公、閑散侯。
那麼誰當皇帝?當然是你康妃的兒子,你就是皇太後了。
那現在的皇太後呢?讓她當太皇太後。
她會同意的。
皇後呢?董鄂妃姐妹呢?皇帝都廢了,他的皇後、皇貴妃、妃嫔等人當然都得廢掉,跟他一起趕出宮去……廢掉這個無情無義的人,你才能免除殺身之禍啊!哪怕他心裡有你一丁點兒,會降旨取你的首級嗎?别看眼下赦免了你,那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孩子,你心裡可别犯糊塗! 要你辦的事不多,隻不過記住他的行動,通個消息。
千萬千萬不能洩露,這可是要株連九族的啊!…… 康妃佟氏恨福臨。
跟福臨圓房,成為他的一位妃子時,她還是一個對人事半通不通的小姑娘。
最初的委身、最早的歡樂,使她内心裡狂熱地愛戀她的小丈夫。
他是她的神明,她生命的依靠,她願為他獻出一切,死也甘心!他不是也同樣鐘愛她嗎?花前月下,共度了多少甜蜜的時光。
她不僅愛他,而且崇拜他,連他留下的腳印都使她傾心,恨不得跪下去親手撫摸。
如果他不得已召幸了别的宮妃,她便會抱着他的随便一件衣物,不這樣就不能安眠。
如果他出巡幾日未歸,她便如熱鍋上的螞蟻,坐卧不甯,寝食不安。
他一回來,總是首先召她去養心殿,兩人久别重逢,竟比新婚更覺甜美。
她懷孕了,給她帶來更加美妙的憧憬。
他廢了皇後,會不會為的就是她?她常常這麼心迷神醉地猜測。
受到寵愛,又有孕在身的她,應該繼任皇後,這是百無一失的事情,她堅信着,毫不懷疑。
而他,不也曾隐隐暗示過嗎?她更愛他了,她的夫君,她的主宰,她腹中胎兒的父親。
他是這樣年輕、英俊,天下萬民之主啊! 誰料他竟會這樣狠心,一次又一次地拿大石頭迎頭砸她,一次又一次地用冰水澆她那顆火熱的心! 選皇後,讓她冷了半截;董鄂妃進宮,使她冷透了心。
她恨他全不念舊日情分;她恨他沒有出息,拜倒在那個南蠻女人的石榴裙下。
見到他們朝歡暮樂、心滿意足,她感到鑽心地痛苦,恨得把被頭都咬破了。
一個滿懷愛戀的天真少婦,熱血如潮,卻被她傾心熱愛的人抛棄,枉擔着宮妃的虛名兒,長年累月獨守空房,那孤寂不是能把人逼瘋嗎?她沒有瘋,滿腔的愛都化作了冷酷的恨。
要不是森嚴的宮規宮禁,要不是牢牢紮根于她心中的皇帝高于一切的信條,她不知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她變得沉默寡言,變得冷峻。
福臨就是偶爾召她往養心殿,也得不着一點愉快和樂趣。
他更疏遠她了。
她死心了嗎?沒有。
她暗自做着挽回的努力。
但是,她失敗了,敗得很慘。
這就是最近的那樁景仁宮事件。
那天福臨突然來到,她很意外。
她之所以說了那些話,固然是想出出怨氣,但更重要的是她心裡隐藏着一個希望,希望改變自己在福臨心目中的形象,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眼光、有膽識,敢于直言谏君的賢妃。
她經過長時間的思索比較,認為隻有這樣她才能超過董鄂妃,才能吸引福臨,才能恢複福臨對她的舊情。
可惜她遵循的是滿洲的傳統道德,可惜她對福臨的了解太淺,尤其可惜的是她選擇了一個極不妥當的時機,在福臨自覺卑怯、無地自容的時候,偏偏揭了他的短,損傷了他極其敏感的自尊心,終于使他暴跳如雷,要取她的首級! 這一大失敗,弄得她心灰意懶,簡直沒有了生趣。
皇上的赦免也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快樂。
倒是同她一道獲赦的董鄂妃常來看她、安慰她。
董鄂妃原是她最恨的人,可是這回皇上發怒,人家拼命來救,隻這段恩義,她就不能不感激人家。
董鄂妃常常給她講故事解悶,但凡皇太後、皇上賜給衣物、食品、玩藝兒,也從不忘記送她一份。
對董鄂妃的怨恨,無形中竟消了許多。
如今,被母親這一番驚人的囑咐弄得心慌意亂、七上八下的她,思前想後,連董鄂妃常對她說的幾句話兒也在耳邊響起來了: “……他一身而兼君、父、夫,你我命裡注定和他甘苦榮枯與共,生而同命,死而同墳,還有什麼解不開的!……” 無聲無息,一動不動地坐着的康妃,心裡正翻卷着狂風暴雨,頭都想痛了,天地間的一切都攪成了一團,使她難以承受,感到一陣陣眩暈。
時至正午,殿前強烈的陽光耀得人睜不開眼。
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息。
她想,還是靠在這兒打個盹,養神吧! 忽然,兩名養心殿太監來到跟前,說皇上有急事召見。
她吓住了,難道他聽到了什麼風聲?她不敢違抗聖命,隻得心懷鬼胎,随他們離開景仁宮。
才出内左門,便遇到騎在馬上等候着的福臨。
他沉着臉,怒沖沖地質問:“為什麼這半天才出來?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她慌得心都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了,不敢答話,更不敢看他。
忽聽得他哈哈地笑了:“哄你玩的!咱們一起去南苑跑馬,快來吧!”她這才擡起了頭。
心又猛地一跳,眼前是他那特别的、女人難以抵禦的笑容:甜美、多情,目光如水一樣流轉、如絲絨一樣溫柔。
多少日子沒有看到這迷人的笑了,她心頭暖烘烘的,直想掉淚。
綠草如茵,駿馬歡實,他倆并辔而馳。
福臨不住地打量她,笑眯眯的樣子使她心醉神搖,她小聲嘟哝着:“你幹嗎老看着我?”福臨不答話,卻把她攔腰抱了過來,緊緊擁在懷中。
她感到他呼向自己脖頸、耳畔的熱氣,又驚又喜,羞怯地說:“别這樣,看人家笑話!” 福臨大笑:“誰敢?你是我的妃子呀!”他一揮鞭,馬跑得更快了,他也把她抱得更緊了,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但心裡卻是那樣地得意、歡快! 馬,突然驚慌地嘶叫一聲,揚蹄人立。
好像從地底下冒出來似的,許多人手執刀槍弓箭,從四面八方步步向他倆逼近。
啊,那不是表舅、表哥他們嗎?但又不大像。
他們是誰?他們在吼叫什麼? “昏君!昏君!” “違天背祖,天怒人怨!廢掉他!” “廢掉他!廢掉他!” “嗖”的一支響箭飛來,直穿福臨胸膛!他朝後一仰,摔下馬去。
佟氏大驚,撲到他身上,箭镞已完全沒入他的肌膚。
他手捏箭杆,痛苦地叫着:“我要死啦!我要死啦!……”佟氏心如刀絞,摟住福臨嚎啕大哭,直哭得氣噎喉幹,凄楚地喊道:“你不要死,你不能死!你死了撇下我可怎麼辦!……” 佟氏全身猛地一掙,醒了。
她還坐在那把心愛的紅木椅上,心在胸膛裡狂跳不已,滿臉淚水,遍體冷汗,頭發和貼身衫子都濕透了。
她側耳聽聽,周圍還是那麼甯靜。
可是她的心卻再也靜不下來了。
夢裡情景曆曆在目,福臨那痛苦的面容仍然使她肝腸寸斷。
她明白了,她恨福臨,是因為她仍然愛戀着他,愛得很深很深…… 是啊,他若死了,她怎麼辦? 同樣的問題,他若被廢,她怎麼辦? 她的兒子真能登上帝位?她真能當上皇太後?廢掉老子立兒子,有多少可能? 董鄂妃那句話怎麼說的?“甘苦榮枯與共”。
無論如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能逃脫嗎? 這裡有最實際的利害:福臨在,縱然是挂名,她是後宮主位,是皇三子的生母,将來可能有太後之分,至少是親王之母;福臨被廢或是被殺,她便是廢帝遺孀,将和福臨的所有後妃一起給攆出宮去,決不會有好下場!……啊!表舅在騙人!母親一定受了表舅的哄弄! 她,怎麼能跟自己作對? 暴風雨平息了,天地漸漸恢複了晴朗。
她沉着地洗臉、細心地妝扮,換了一套淡雅的月白色長袍,叫宮辇侍候往慈甯宮。
莊太後異常鎮定從容,眼睛裡凝聚着睿智和安詳,神态中糅合了慈藹和信任,像方才聽康妃密禀一樣,仔細地聽着嶽樂的密報。
剛才康妃禀罷,跪叩着替自己和母親請罪時,太後心情激動,親自下位把她扶了起來,并一反常态,把惶恐不安的佟氏摟在自己寬闊的懷抱中,含淚道:“好孩子!叫我這當媽的怎麼謝你好呢?虧得你不念舊惡,心裡明白!你是大清的功臣!太祖、太宗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不盡的!……他從小就脾氣壞,那天你偏偏戳到他的痛處,也是一時冒火,事後就後悔了,你再不要放在心上。
為今兒個的事,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當感動得哭成淚人兒似的康妃告辭時,太後囑咐道:“不要對任何人講,有動靜立刻禀報。
” 對嶽樂,當然不能同樣對待。
她細心地聽完嶽樂的話,皺了皺又黑又細的眉,問:“你以為,傑書為什麼反戈?” “傑書原本就和他們同路不同心。
如今天下歸心,傑書說他不能有違天命,定要忠于皇上。
” 太後微微點頭,又問:“依你看,應該怎麼辦?” 嶽樂立刻提出建議:馬上以謀叛罪逮捕簡親王、巽親王一夥,囚之牢獄,免生後患。
莊太後沒有回答,又邁出男子一樣的大步,在屋裡快速地走來走去,步履帶着風聲,長袍刷刷地響。
嶽樂望着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親叔叔、太宗皇帝皇太極。
有一次為一場大戰的兵力布置去見皇帝,他也是這麼走過來走過去,晃得嶽樂的眼睛都花了。
看看這位嬸母,步态、表情,連那有時一手托肘、一手撫腮的動作,都跟她丈夫一樣! 她一轉身,歸了座,往椅背上一靠,松開緊鎖的眉頭,神情莊重,俨然一位成竹在胸的統帥: “要後發制人!告訴傑書,要繼續深入其中,情況一有變化,立即告訴你。
我叫蘇麻喇姑等人每日與你聯系一次。
他們是想待機而動,我們便能趁機收網。
” “是!”嶽樂回答着,心裡暗暗佩服。
“再者,此事出在皇室,簡王又功高威重,一旦敗露,必是一大醜聞,對皇室、對大清都很難堪,都極不利。
因此,要缜密而又缜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不能讓漢臣漢民窺出内情!” “是!”嶽樂簡直是驚服了。
他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的問題,太後一語就點破了。
“還有,皇上年輕氣盛,此事斷不許讓他知道。
但他身邊須有可靠大臣特别經意護衛。
内大臣索尼、鳌拜都忠誠可信,鳌拜武功也好,不妨将内情告知,要他們日夜警惕。
隻是千萬不能驚動皇上。
” 太後遇變不驚,處事明練,思慮周密,全局在胸,真稱得上是女中豪傑!看太後平日那般溫和、慈祥、遷就,仿佛安享清福的婆婆和奶奶,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她那帝王的眼光、統帥的氣質,糅合着母親的胸懷,就變成轉危為安的巨大力量了。
慨歎之餘,在護衛人選上,嶽樂略有異議:“禀太後,近日鳌拜與蘇克薩哈結了兒女親家,兩人無話不說。
索尼年邁,不如換蘇克薩哈領命為好。
” “蘇克薩哈這個人嘛……”太後略一沉吟,接着說,“也好,他很機警。
不過索尼還得助你一臂之力,共同把事情辦好。
” 其他具體事務,太後統交嶽樂安排。
嶽樂在出宮路上嗟歎不已:皇上真正有福,承乾宮裡一位賢内助,慈甯宮裡一位了不起的母親。
可是這位母親此時正靜悄悄地站在寝殿窗下,望着珍寶幾上那一雙嵌珠玉如意,暗暗歎息:皇兒皇兒,天下事哪能盡如你意?革舊布新太急太快,樹敵哪能不多?歡慶勝利中人們容易抛開舊怨,歡樂過去之後還有更長的歲月啊!皇兒,你該收收缰了! 五 “母後!兒今歲得一佳狀元!” 福臨興沖沖的,滿臉是開朗的、甚至有些天真的笑容,帶了幾分得意,向母親禀告。
太後用她慣常的慈愛目光迎接兒子。
觸到他興奮得發光的眼睛,紅紅的臉膛,她心裡忽悠一閃,眼前浮現出另一個福臨:在初夏的陽光下曬得臉兒紅噴噴,眼睛像兩顆小星星,小手高高舉着他摔了好幾跤才撲到的美麗的蝴蝶,在碧綠的草地上拼命踮起腳跟,想讓自己更高一些,也是這麼興高采烈地嚷着: “額娘,我逮着一個大花蝴蝶!……” 那時候,福臨才四歲,他們也還沒有進關。
眨眼間十七年過去,他已是天下最大的中華帝國的年輕君主了,莊太後心裡非常感慨;想到十七年的曆程,那一次次險風惡浪,心裡又說不出地惆怅……她終于微微一笑,溫柔地說: “佳狀元?佳在哪裡,皇兒這麼高興?” “哦,母後,兒親自出題、親自主試、親自閱卷,這一科狀元進士,的的确确是我的門生。
狀元不但文才高,書法秀麗,外貌也俊美儒雅……” “人品如何呢?”太後笑着問一句。
“兒曾面試詠鶴詩,他詩中有句道:鳴高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詩以言志,可見人品必高!” 太後點點頭。
“他是江蘇昆山徐元文,江南才子。
一甲三名,二甲一二名和三甲一名,兒都想見見,已到隆宗門候旨了。
那位南士也在其中,母後不是想看一看的嗎?”
但憨厚的哥哥,遠不如弟弟靈秀,說出的話也實實在在。
“真的,先生别走。
我們小五弟也長大了,不久也要來讀書的。
”阿金說得很認真,黑晶晶的眼睛又明又亮。
熊賜履心中感慨,在小孩子面前無所遮攔地說:“想我熊賜履,說不上滿腹經綸,也稱得起博古通今,縱然不能安邦定國,總該治理民間,列班朝廊。
豈能舌耕一世,就此沉淪?總要一登仕途,博它個封妻蔭子。
” 哥哥不在意地說:“這有什麼難。
告訴阿瑪,給先生官做,不就好了嗎?”阿金忙向哥哥使眼色扮鬼臉,哥哥吐吐舌頭,縮縮脖子。
可惜兩人的怪相熊賜履都沒看到,他正自搖頭而笑:“孺子之言,何其狂妄!朝廷是你家開的店鋪?官位也像貨物一般可以送人的嗎?……” “先生,”阿玉連忙報告說,“昨天你出去那半個時辰,有位先生來找你。
管家沒有讓他進書房,說你不在,他就走了。
” “哦?來人叫什麼名字?” “嗯……不記得了。
”兩個學生知錯地低了頭。
熊賜履有些生氣。
他到此就館,千好萬好,隻有一件不好,就是不自由。
初時根本不許他出門,他以辭館相要挾才準他一月一天假,可以外出,但不許透露此間消息;可以訪友,但不許朋友來訪,弄得他聚友傾談的興緻失了一大半,自己也不願出門了。
十天前一次外出,正值江南捷報傳來、京師歡騰之際。
他見到了許多老朋友,聽說皇上要為天下統一特開恩科,朋友們都雄心勃勃地打算蟾宮折桂,也勸他一同赴考,作太平盛世的賢臣。
他着實動了心。
由于決定要辭館,也就不顧主家的禁令,把住處告訴了幾位朋友。
那麼,來訪的是誰呢?是不是他們已經為他報名應試,特地來通知他呢? “豈有此理!連來人姓名都記不住!” 先生向來難得說句重話,小哥兒倆自覺有過,難為情地低頭聽訓。
阿金擡頭,乖巧地說:“請先生不要生氣,那位先生進院,我們從窗口偷偷看到了的。
我還記得他的樣子。
”他拿出一張淡黃色宣紙,伸出小手提筆濡墨,一面在紙上輕輕地描,一面嘴裡不住地講:“他沒戴帽子,頭發黑黑的,額頭寬寬的……眉毛也黑,是這樣的……眼睛又圓又長,鼻子是這樣的……沒有留胡須,嘴巴寬寬的,嘴角這兒有一顆痣……穿着長衫,腰裡系了絲縧……”一個人物像出現在紙上。
雖然線條并不均勻流暢,人體的大小比例也不盡妥當,但五官的位置、特點,尤其嘴角那顆痣,竟使此人狀貌栩栩然。
熊賜履一看,笑了起來,說:“這不是昆山徐元文嗎?” 哥哥拍手道:“對了!對了!他是說他叫徐元文的。
” 熊賜履喜愛地望着年幼的學生。
這個六歲的孩子阿金很是聰明可愛,天賦極高,記憶力很強,熊賜履還沒見過比他更出色的學生。
他很愛看書,幾乎能過目成誦,并且記得很牢。
主人要求熊賜履因材施教,這樣,兄弟倆的進度就大不相同。
哥哥還在念《論語》,弟弟不僅讀完了四書,五經也隻剩下《易經》這部變化多端、難學難講的一經了。
阿金的奇慧,曾使熊賜履起過這樣的念頭:我本人也許以“飽學秀才”終此身,但将以這個神童之師而揚名天下。
阿金前途不可限量。
隻要有大海,金龍就能遨翔飛騰;隻要時勢來到,這孩子會做出一番大事業的!就連奪去許多小兒生命的可怕的天花,也不能奈何他,隻給他臉上、手心上留下了十幾顆白麻子。
麻子集中在鼻梁兩側,眉心處有三顆重疊在一起的麻子疤痕,像一朵三瓣花,由于位置适中,反給這張清秀的小臉平添了三分俏皮。
“好了,我回頭再去找徐元文吧!”熊賜履一拂袖,表示要了卻這段公案,“你們各自把昨天講的書背一遍、講一遍。
” 阿金流利地背了一段《易經》,清晰地講罷後,熊賜履要他看下一篇,等考完哥哥再給他講解。
阿金坐下,翻弄一會書頁,便埋頭讀去,不出一聲。
這邊阿玉背書頗費功夫。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節,隻有“子路率而對曰”那段話能夠一字不差地背下來,講得也差不多,其餘都背得結結巴巴,自然也講不明白。
按照設館時的約定,不許先生責打責罵學生,熊賜履隻得重新給這個學生講了一遍。
講解時,他不時用雙目餘光注意着另一桌上的阿金。
阿金一動也不動,一直在專心看書,但翻頁未免太快,兩隻胳膊又何必都支在書桌上呢? 講完孔子四位弟子的個人志願,熊賜履不由得責備了學生兩句:“你們兄弟一同開蒙,都從千字文讀起,你怎麼就不如你弟弟?還是不用功啊!你看阿金,學得又快,記得又牢,就連臨帖也比你用心,看着蠻像樣子。
好好用功,得像個哥哥才行!” 阿玉嘟着嘴巴,坐下了。
熊賜履喝了幾口濃茶,轉身說:“阿金聽講書。
阿金!” 阿金吓了一跳,“啪”的一聲合上書,黑黑的眼睛望着老師,神色有些驚慌。
熊賜履不動聲色,問:“下一段看完了?” “是。
看完了。
” “能看懂嗎?” “能看懂。
” “哦?你講一講看。
” 阿金立刻把先生指定的那一段背了一遍,并流暢地講解了大意。
熊賜履驚異地皺皺眉頭:“你怎麼自己會講解了?” 阿金笑嘻嘻地說:“先生,我昨天晚上看了《十三經注疏》,書裡講得真清楚,叫我茅……茅塞頓開!”他得意地用了這句成語,晃了晃腦袋。
“哪裡來的書呢?”熊賜履不相信這樣的豪富之家竟會有《十三經注疏》。
“他偷的!”阿玉在那邊揭發說,“嬷嬷說他沒日沒夜地看書傷神,把書收了起來,他又給偷出來了!” 阿金趕快瞪了哥哥一眼。
“那麼,你剛才是在看《易經》後面的内容了?”熊賜履說着,走近阿金的桌子,伸手去拿那本厚厚的《易經》。
阿金慌了,連聲喊:“先生,不是,不是……”熊賜履看了他一眼,書已經拿在手中了,略略一翻,原來是兩本。
蓋在上面的一本确是《易經》,藏在下面的一本,竟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那麼,剛才使他入神的,當然不是《易經》了。
熊賜履拿起《資治通鑒》問:“你看得懂?” 阿金趕忙點頭,回答:“是。
” 熊賜履一看封面:二百零五卷,又問:“從頭看的?看了多久了?” 見先生沒有發怒,阿金照實回答:“是夏天吃冰核兒時候開始從頭看起的。
”說着,他不好意思地伸手摸了摸後腦勺。
那邊的阿玉早就在盯着,這時就搶先來了句嘲笑話兒: “猴悲摸索頭。
” 比較起來,阿金沒有阿玉壯實,是個精瘦機靈的孩子。
但凡兩人鬥嘴生氣,阿玉總是罵阿金是猴精。
阿金瞟了哥哥一眼,立刻昂着頭站起來,向旁邊跨了兩步,說: “虎怒縱橫步!” 熊賜履忍住笑,指着窗外的假山說:“怪石巉岩虎豹形。
” 阿金擡頭看一眼檐上的郁郁青松:“喬松夭矯龍蛇勢。
” 熊賜履立刻又出一句:“蕈生釘釘地。
” 阿金不假思索,應聲而答:“筍出鑽鑽天。
” 熊賜履大喜,說:“好,好!我熊賜履竟然教着了一位神童,定要與你叔父說明,不可辜負天地生你一片心意!不過,《通鑒》不妨晚看幾日,先讀一讀王荊公的《傷仲永》吧!”他拿出為師的尊嚴,認真囑咐着。
他實在很高興。
當晚主人來到的時候,他竟把辭館的事放在後面,先向羅公把阿金的奇慧着實誇獎了一番,并要求主人為阿金更請名師,斷言“此子前途不可限量也”。
羅公不住微笑點頭,并不插話,等到熊賜履稱贊完了,他才笑道:“更請名師,焉能高過先生?先生所言不差,阿金确非凡品,但玉不琢不成器,無名師難出高徒。
先生何必要辭館呢?” “實不相瞞,我辭館是為了赴科舉。
” 羅公略感驚訝:“我記得先生向來并不熱中啊!” “不錯。
但目下情勢已大不相同。
雲貴收複,鄭成功敗亡,天下一統,足見大清天命所歸。
丁酉順天、江南兩案,朝廷執法如山,求賢之意頗誠。
我輩讀書人,自當順應天意。
” 主人的眼睛裡倏忽閃出兩道喜悅的光亮,歡快之情抑制不住,噴泉般溢了出來。
他哈哈大笑,笑得熊賜履摸不着頭腦,以為自己一席話,不值得主人那般歡喜。
主人把熊賜履的請求擱在一邊,先問了個全不相幹的問題:“先生大才,羅某早就敬仰,正想向先生請教。
先生以為,大清朝廷制勝之道究竟何在?” 熊賜履想了想,說:“征雲貴,複金陵,沙場血戰,其間一刀一槍、一陣一戰,賜履不知其詳。
然而人心向背實在最關緊要。
大亂之後,人心思定。
朝廷順應人心,免去前明苛政,革除國初圈地、逃人法等弊端,又能嚴懲貪官,與民休息,以此人心信服,自然四方甯帖,國家安定。
國家安定則耕織皆興,太平興盛指日可待。
賜履以為,這便是朝廷的取勝之道。
” 主人喜笑顔開,拱手連連道:“極是極是,承教承教!以先生大才,何患不能騰達!再教吾侄二年如何?” “乞見諒。
天下初定,百廢待舉,賜履實不能再等了。
” 主人凝視着他,露出幾分感動的神色,說:“先生志大才高,令人欽佩。
那麼,隻留一年如何?” 熊賜履心裡着急,仍舊保持着他一向穩靜的姿态:“感謝主人厚意。
賜履将應本年恩科,已托朋友代為辦理了。
” “托朋友?”羅公顯然吃了一驚,“你朋友到此處來過?” 熊賜履多少有些難為情,因為當初主人再三囑咐,不許外人到宅上來,他說:“因賜履決意辭館,請朋友代為安排。
昨日一個朋友來訪,正巧我又不在……” 主人沉吟片刻,顯然是這件事讓他下了決心,笑道:“舍侄承蒙先生教誨,既然他們已能自學,也就不敢強留了……” 熊賜履很高興,如釋重負,立刻就要拜辭。
“且慢。
”主人笑着一擺手,“先生稍待數日,鄙人還備有謝儀,為先生一壯行色呢!” 嶽樂從王府後面那所隐蔽嚴密的小院落走回來時,天色已晚。
兩名護衛提着燈一前一後地為他照路。
他很愉快。
熊賜履的話雖然隻是幾句,卻向他透露了一般平民的心緒和願望。
大清必能穩固!皇上所作所為雖然為親貴不滿,卻很得民心!嶽樂不求顯達,尤其不願意在王公貴族間出風頭、争地位,他是那種實打實地關心國家命運的明智派。
嶽樂走上一道月門的石階,濃郁的花香迎面襲來。
玉簪和夜來香的甜香中,可以分辨出馥郁的茉莉香。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啊,多甯谧、多美好!一擡頭,意外地看到藍海一般廣袤深沉的天空上,半個月亮閃着淡金色的光芒。
月光灑在樹木、假山、藤架、亭台和水面,如同塗上一層水銀,變得神秘而美妙。
這來過無數次的花園,他簡直認不出來了。
他吩咐随從滅燈,自己先進了月門,走得很慢、很輕,在盡力地享受着甯靜美好的月夜:橋下溪水泠泠地低吟,水面跳動着碎銀似的月光,草叢中蟋蟀“”高唱,淡綠色的流螢好似飛動的小星。
踏着樹影、花影,嶽樂心頭飄過一絲淡淡的憂郁,感到一些兒沉醉。
另一種香味沖進鼻子裡。
這是線香。
誰在花園裡燒香?在關外,滿洲人沒有焚香拜禱的風俗,祭月拜兔兒神是八月十五的事,還不到時令。
嶽樂順着線香尋找來源。
轉過湖石、繞過花壇,紫藤架邊有幾株芭蕉。
哦,是她!嶽樂一眼就認出,這是福晉要來的那個侍女——阿醜。
阿醜對着月亮拜了三拜,跪下,叩頭,把又一束香插在地上撮起的土堆裡。
她雙手合十,虔誠地舉在胸前,仰望明月,嘴唇微動,輕輕祝告。
柔和的月光慷慨地灑向她,她臉龐如象牙雕就般細膩勻淨,眉尖微微蹙起的細眉黑得發亮,那雙滿含淚水的大眼睛竟那麼美、那麼逗人愛憐,嶽樂一時竟看呆了。
阿醜慢慢閉上了眼,雙手無力地放下,身體也随着一陣松弛跪坐下去。
她的頭漸漸垂向胸前,月光便描出了她極其柔美的頸部線條。
兩顆又大又沉重的淚滴,在濃密的睫毛下彙聚,像水銀珠似的,沿着面頰流下來,流向腮,流向下颏,滴到胸前。
一顆滴下去,又一顆流下來,流下來……整個人形如一座玉雕,紋絲不動,隻有淚水在流……一個孤獨、凄婉的少女,柔弱無力、純潔無邪、痛苦無告…… 許多年以前,嶽樂是個強健、頑皮、野蠻的男孩子,最愛馬上馳騁、原上射獵,喜歡聽野獸中箭時的嘶叫,喜歡看血淋淋的殺生壯景。
一次在密林間射鹿,他竟一口氣射殺了十六頭!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在林間草地上打起莽式
樹根絆倒了他,他跌進深深的草叢,細弱顫抖的呻吟,使他發現亂草窩裡一頭貓兒大小的幼鹿,也許剛剛出生,還不會走動,縮在草裡瑟瑟發抖,不時昂頭哀哀悲鳴,想必是在呼喚母親。
小鹿向他轉過一雙溫柔、美麗的大眼睛,眨動着,眨動着,竟流出了淚水。
嶽樂第一次覺得心裡發軟,眼裡發熱,緊緊地把這個小生物摟在懷裡。
他想起他射殺的鹿中,确有一頭臨死時還在哀叫的母鹿,肚腹間白色的乳汁流進了鮮紅的血液裡……他抱回小鹿,精心喂養,小鹿長大後,他又把它放回山林。
從此,他心裡多了一些東西,也少了一些東西。
或許正是小鹿在他身上喚醒的那些本能,使他長大後易于接受“蠻子”的文明? 今天,他不是又看到那雙悲哀的小鹿的眼睛了嗎?刹那間,他忘記了這是他府中無數女奴中的一個,忘記了自己是一位高貴威重的親王,他心的最深處那根最細柔的弦被撥動了,召喚他的良知和慈愛。
他隻覺得對這可憐的女子滿腔憐惜,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像當年懷抱小鹿一樣,把她緊緊摟在懷裡,保護她,不讓狂風暴雨襲擊她,不讓邪惡玷污她,不讓殘暴傷害她!…… 一陣夜風吹過,林木花草的窸窣響動更襯出夜的寂靜。
幾隻順風飛舞的螢火蟲冒冒失失地撞在嶽樂臉上,他下意識地揮揮手,卻把自己的沉思遐想也趕走了。
一名護衛輕輕走來,分明在禀告什麼,他一擺手,把護衛止住了。
他略一思索,輕輕咳嗽一聲。
不啻聽到一聲悶雷,阿醜倏地驚起,向四面張望,扶着芭蕉樹幹,以袖掩口,似乎在發抖。
嶽樂從藤架下慢慢走了出來,靠近阿醜,見她像一隻受驚的羊羔,心裡泛起一片憐憫,語調格外和悅:“這不是阿醜嗎?” 阿醜一哆嗦,連忙跪倒,不敢擡頭。
“這麼晚了,你還呆在花園做什麼?” 沒有回答。
“你燒香、禱告、流淚,到底為了什麼?” 阿醜低垂的頭漸漸擡起,還是默不作聲。
嶽樂弓馬出身,戰場上勇猛無敵,跟随父親饒餘親王阿巴泰南征北戰,對創立大清江山,很有功勞。
父親崇尚漢家文化,他也成為皇族中最先接納漢族文人、精通漢語漢文、喜愛詩詞歌賦的有名人物。
親貴中,像他這樣文武全才的人是不多見的。
但是盤問女人,他卻沒有多大本事。
幾句直來直去的問話,把阿醜問得一言不發,他就毫無辦法了。
再看看阿醜,連那點驚慌之色也消失了,又是平素的冰雪冷态,還帶着點豁出去的執拗表情。
嶽樂輕輕歎了口氣,揮揮手,說:“去吧!” 阿醜眉梢一抖,蹲身低頭謝過的時候,很快地打量了王爺一眼,斷定确實沒有怒容,她才腳步輕松地離開了。
嶽樂站着,注視着阿醜的背影。
月光下,她的衣裳都被染成銀白色,衣襟飄拂如柳,裙裾閃動似波,不是一尊款款而行的玉雕仙女嗎?…… 角門“嘎吱”一聲,她出去了。
嶽樂收回目光,奇怪自己的柔和心境。
他一向以英雄自況,以國家大事為己任,從不在女色上打圈子。
今天是怎麼了?這個如冰似雪、不言不語的女子,這個無依無靠、痛苦凄切的卑賤奴婢,為什麼竟牽動了他的心?…… 蟋蟀仍然“”地叫個不了,紡織娘和金鈴子又以它們的歌聲加入了這秋夜大合唱。
護衛們侍立許久,王爺仍然沒有回寝殿的意思。
他們心裡着急,卻不敢催促。
沙沙沙,從通府内的園門那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護衛大喝道:“站住!什麼人?” 來人喊着護衛的名字:“塞班,是你嗎?我是雅庫拉。
王爺呢?王爺還沒有回來?”他說着,走到近前。
“什麼事?”嶽樂轉身,月光投射在他棱角分明、很有氣概的臉上,看上去仍然浮動着幾分恍惚。
“禀王爺,康郡王進府拜谒。
” “啊?”嶽樂吃了一驚,“現在什麼時辰?” 護衛趕緊回答:“戌末亥初。
” 刹那間,熊賜履、阿醜、月光、流螢等等,都被抛到九霄雲外去了,剛才那點迷迷茫茫的薄霧似的心緒,也像被一陣大風掃除得幹幹淨淨。
嶽樂的頭腦立刻變得如往常一樣冷靜、銳利,短短的瞬間,無數問題潮水般湧過他的心頭: 康郡王傑書雖然年輕,卻是持重多思。
他的堂兄常阿岱全心全意擁戴簡親王濟度,傑書自然也會偏向那一邊。
去年那個令嶽樂十分不安的“六王聚會”,傑書不是也躬逢其盛的嗎? 十多天前,簡王府的那次秘密會議——嶽樂确信,濟度一定召集了秘密會議,可能與康妃待罪有關——也曾使嶽樂吃驚不小。
他派了人去私下打聽,回報說是飲酒聚談,談些什麼,無從知道。
怪就怪在簡王福晉為什麼那樣心驚膽戰?親友會宴何必撒謊遮掩?嶽樂費盡心機,探究不出會議的真情,也看不出那邊的動靜。
正逢金陵圍解、鄭成功出江,朝野一片歡慶,皇上趁此喜慶,赦免了從皇貴妃、康妃直至下面宮女、太監的大小罪過,這不就皆大歡喜、天下太平了嗎? 看來,事情不那麼簡單。
嶽樂相信康郡王此來關系重大,多半與那次秘密聚會有關。
一位王爺,深夜出門拜客,決不會為了年成不好、夫妻反目、上司責怪。
嶽樂臉上掠過一片陰雲,眉間現出深刻的川字紋,果斷地吩咐:“請至書齋相見。
”護衛轉身要走,嶽樂又說:“傳護衛班守衛,任何人不許進書齋!” 送走母親,康妃佟氏靜靜地走回寝宮,靜靜地坐在她平日最愛坐的紅木雕花扶手椅上。
宮女進上茶盞,她連眼珠都不曾轉一轉。
她能這樣無聲無息地坐多久呢?半個時辰,一個時辰,都是常有的事。
宮女、太監們早已見怪不怪,放下茶盤、茶點,各自悄悄退下。
深重、悠長的孤寂,便又嚴嚴實實地把康妃團團圍住了。
許是景仁宮的侍女、太監太遲鈍了,竟沒有發現今日主子的神情大異于往日。
隻要看看她那雙好像已變成兩顆玻璃球、喪失了活潑的生命之光的眼睛,就足夠了。
她真的被震驚得癡呆了,感情和神經一片麻木,腦子像笨重的大石磨,困難地緩緩轉動着: 母親說什麼?……為了挽救我,為了挽救大清,廢掉他!他倒行逆施,背祖訓、違天意,一步步拿天下拱手交給南蠻子,直鬧得天怒人怨,再不當機立斷,大清的江山就要被他葬送啦!…… 廢掉他,把他貶為庶人,或者厚道點,封他一個安樂公、閑散侯。
那麼誰當皇帝?當然是你康妃的兒子,你就是皇太後了。
那現在的皇太後呢?讓她當太皇太後。
她會同意的。
皇後呢?董鄂妃姐妹呢?皇帝都廢了,他的皇後、皇貴妃、妃嫔等人當然都得廢掉,跟他一起趕出宮去……廢掉這個無情無義的人,你才能免除殺身之禍啊!哪怕他心裡有你一丁點兒,會降旨取你的首級嗎?别看眼下赦免了你,那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孩子,你心裡可别犯糊塗! 要你辦的事不多,隻不過記住他的行動,通個消息。
千萬千萬不能洩露,這可是要株連九族的啊!…… 康妃佟氏恨福臨。
跟福臨圓房,成為他的一位妃子時,她還是一個對人事半通不通的小姑娘。
最初的委身、最早的歡樂,使她内心裡狂熱地愛戀她的小丈夫。
他是她的神明,她生命的依靠,她願為他獻出一切,死也甘心!他不是也同樣鐘愛她嗎?花前月下,共度了多少甜蜜的時光。
她不僅愛他,而且崇拜他,連他留下的腳印都使她傾心,恨不得跪下去親手撫摸。
如果他不得已召幸了别的宮妃,她便會抱着他的随便一件衣物,不這樣就不能安眠。
如果他出巡幾日未歸,她便如熱鍋上的螞蟻,坐卧不甯,寝食不安。
他一回來,總是首先召她去養心殿,兩人久别重逢,竟比新婚更覺甜美。
她懷孕了,給她帶來更加美妙的憧憬。
他廢了皇後,會不會為的就是她?她常常這麼心迷神醉地猜測。
受到寵愛,又有孕在身的她,應該繼任皇後,這是百無一失的事情,她堅信着,毫不懷疑。
而他,不也曾隐隐暗示過嗎?她更愛他了,她的夫君,她的主宰,她腹中胎兒的父親。
他是這樣年輕、英俊,天下萬民之主啊! 誰料他竟會這樣狠心,一次又一次地拿大石頭迎頭砸她,一次又一次地用冰水澆她那顆火熱的心! 選皇後,讓她冷了半截;董鄂妃進宮,使她冷透了心。
她恨他全不念舊日情分;她恨他沒有出息,拜倒在那個南蠻女人的石榴裙下。
見到他們朝歡暮樂、心滿意足,她感到鑽心地痛苦,恨得把被頭都咬破了。
一個滿懷愛戀的天真少婦,熱血如潮,卻被她傾心熱愛的人抛棄,枉擔着宮妃的虛名兒,長年累月獨守空房,那孤寂不是能把人逼瘋嗎?她沒有瘋,滿腔的愛都化作了冷酷的恨。
要不是森嚴的宮規宮禁,要不是牢牢紮根于她心中的皇帝高于一切的信條,她不知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她變得沉默寡言,變得冷峻。
福臨就是偶爾召她往養心殿,也得不着一點愉快和樂趣。
他更疏遠她了。
她死心了嗎?沒有。
她暗自做着挽回的努力。
但是,她失敗了,敗得很慘。
這就是最近的那樁景仁宮事件。
那天福臨突然來到,她很意外。
她之所以說了那些話,固然是想出出怨氣,但更重要的是她心裡隐藏着一個希望,希望改變自己在福臨心目中的形象,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眼光、有膽識,敢于直言谏君的賢妃。
她經過長時間的思索比較,認為隻有這樣她才能超過董鄂妃,才能吸引福臨,才能恢複福臨對她的舊情。
可惜她遵循的是滿洲的傳統道德,可惜她對福臨的了解太淺,尤其可惜的是她選擇了一個極不妥當的時機,在福臨自覺卑怯、無地自容的時候,偏偏揭了他的短,損傷了他極其敏感的自尊心,終于使他暴跳如雷,要取她的首級! 這一大失敗,弄得她心灰意懶,簡直沒有了生趣。
皇上的赦免也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快樂。
倒是同她一道獲赦的董鄂妃常來看她、安慰她。
董鄂妃原是她最恨的人,可是這回皇上發怒,人家拼命來救,隻這段恩義,她就不能不感激人家。
董鄂妃常常給她講故事解悶,但凡皇太後、皇上賜給衣物、食品、玩藝兒,也從不忘記送她一份。
對董鄂妃的怨恨,無形中竟消了許多。
如今,被母親這一番驚人的囑咐弄得心慌意亂、七上八下的她,思前想後,連董鄂妃常對她說的幾句話兒也在耳邊響起來了: “……他一身而兼君、父、夫,你我命裡注定和他甘苦榮枯與共,生而同命,死而同墳,還有什麼解不開的!……” 無聲無息,一動不動地坐着的康妃,心裡正翻卷着狂風暴雨,頭都想痛了,天地間的一切都攪成了一團,使她難以承受,感到一陣陣眩暈。
時至正午,殿前強烈的陽光耀得人睜不開眼。
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息。
她想,還是靠在這兒打個盹,養神吧! 忽然,兩名養心殿太監來到跟前,說皇上有急事召見。
她吓住了,難道他聽到了什麼風聲?她不敢違抗聖命,隻得心懷鬼胎,随他們離開景仁宮。
才出内左門,便遇到騎在馬上等候着的福臨。
他沉着臉,怒沖沖地質問:“為什麼這半天才出來?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她慌得心都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了,不敢答話,更不敢看他。
忽聽得他哈哈地笑了:“哄你玩的!咱們一起去南苑跑馬,快來吧!”她這才擡起了頭。
心又猛地一跳,眼前是他那特别的、女人難以抵禦的笑容:甜美、多情,目光如水一樣流轉、如絲絨一樣溫柔。
多少日子沒有看到這迷人的笑了,她心頭暖烘烘的,直想掉淚。
綠草如茵,駿馬歡實,他倆并辔而馳。
福臨不住地打量她,笑眯眯的樣子使她心醉神搖,她小聲嘟哝着:“你幹嗎老看着我?”福臨不答話,卻把她攔腰抱了過來,緊緊擁在懷中。
她感到他呼向自己脖頸、耳畔的熱氣,又驚又喜,羞怯地說:“别這樣,看人家笑話!” 福臨大笑:“誰敢?你是我的妃子呀!”他一揮鞭,馬跑得更快了,他也把她抱得更緊了,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但心裡卻是那樣地得意、歡快! 馬,突然驚慌地嘶叫一聲,揚蹄人立。
好像從地底下冒出來似的,許多人手執刀槍弓箭,從四面八方步步向他倆逼近。
啊,那不是表舅、表哥他們嗎?但又不大像。
他們是誰?他們在吼叫什麼? “昏君!昏君!” “違天背祖,天怒人怨!廢掉他!” “廢掉他!廢掉他!” “嗖”的一支響箭飛來,直穿福臨胸膛!他朝後一仰,摔下馬去。
佟氏大驚,撲到他身上,箭镞已完全沒入他的肌膚。
他手捏箭杆,痛苦地叫着:“我要死啦!我要死啦!……”佟氏心如刀絞,摟住福臨嚎啕大哭,直哭得氣噎喉幹,凄楚地喊道:“你不要死,你不能死!你死了撇下我可怎麼辦!……” 佟氏全身猛地一掙,醒了。
她還坐在那把心愛的紅木椅上,心在胸膛裡狂跳不已,滿臉淚水,遍體冷汗,頭發和貼身衫子都濕透了。
她側耳聽聽,周圍還是那麼甯靜。
可是她的心卻再也靜不下來了。
夢裡情景曆曆在目,福臨那痛苦的面容仍然使她肝腸寸斷。
她明白了,她恨福臨,是因為她仍然愛戀着他,愛得很深很深…… 是啊,他若死了,她怎麼辦? 同樣的問題,他若被廢,她怎麼辦? 她的兒子真能登上帝位?她真能當上皇太後?廢掉老子立兒子,有多少可能? 董鄂妃那句話怎麼說的?“甘苦榮枯與共”。
無論如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能逃脫嗎? 這裡有最實際的利害:福臨在,縱然是挂名,她是後宮主位,是皇三子的生母,将來可能有太後之分,至少是親王之母;福臨被廢或是被殺,她便是廢帝遺孀,将和福臨的所有後妃一起給攆出宮去,決不會有好下場!……啊!表舅在騙人!母親一定受了表舅的哄弄! 她,怎麼能跟自己作對? 暴風雨平息了,天地漸漸恢複了晴朗。
她沉着地洗臉、細心地妝扮,換了一套淡雅的月白色長袍,叫宮辇侍候往慈甯宮。
莊太後異常鎮定從容,眼睛裡凝聚着睿智和安詳,神态中糅合了慈藹和信任,像方才聽康妃密禀一樣,仔細地聽着嶽樂的密報。
剛才康妃禀罷,跪叩着替自己和母親請罪時,太後心情激動,親自下位把她扶了起來,并一反常态,把惶恐不安的佟氏摟在自己寬闊的懷抱中,含淚道:“好孩子!叫我這當媽的怎麼謝你好呢?虧得你不念舊惡,心裡明白!你是大清的功臣!太祖、太宗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不盡的!……他從小就脾氣壞,那天你偏偏戳到他的痛處,也是一時冒火,事後就後悔了,你再不要放在心上。
為今兒個的事,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當感動得哭成淚人兒似的康妃告辭時,太後囑咐道:“不要對任何人講,有動靜立刻禀報。
” 對嶽樂,當然不能同樣對待。
她細心地聽完嶽樂的話,皺了皺又黑又細的眉,問:“你以為,傑書為什麼反戈?” “傑書原本就和他們同路不同心。
如今天下歸心,傑書說他不能有違天命,定要忠于皇上。
” 太後微微點頭,又問:“依你看,應該怎麼辦?” 嶽樂立刻提出建議:馬上以謀叛罪逮捕簡親王、巽親王一夥,囚之牢獄,免生後患。
莊太後沒有回答,又邁出男子一樣的大步,在屋裡快速地走來走去,步履帶着風聲,長袍刷刷地響。
嶽樂望着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親叔叔、太宗皇帝皇太極。
有一次為一場大戰的兵力布置去見皇帝,他也是這麼走過來走過去,晃得嶽樂的眼睛都花了。
看看這位嬸母,步态、表情,連那有時一手托肘、一手撫腮的動作,都跟她丈夫一樣! 她一轉身,歸了座,往椅背上一靠,松開緊鎖的眉頭,神情莊重,俨然一位成竹在胸的統帥: “要後發制人!告訴傑書,要繼續深入其中,情況一有變化,立即告訴你。
我叫蘇麻喇姑等人每日與你聯系一次。
他們是想待機而動,我們便能趁機收網。
” “是!”嶽樂回答着,心裡暗暗佩服。
“再者,此事出在皇室,簡王又功高威重,一旦敗露,必是一大醜聞,對皇室、對大清都很難堪,都極不利。
因此,要缜密而又缜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不能讓漢臣漢民窺出内情!” “是!”嶽樂簡直是驚服了。
他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的問題,太後一語就點破了。
“還有,皇上年輕氣盛,此事斷不許讓他知道。
但他身邊須有可靠大臣特别經意護衛。
内大臣索尼、鳌拜都忠誠可信,鳌拜武功也好,不妨将内情告知,要他們日夜警惕。
隻是千萬不能驚動皇上。
” 太後遇變不驚,處事明練,思慮周密,全局在胸,真稱得上是女中豪傑!看太後平日那般溫和、慈祥、遷就,仿佛安享清福的婆婆和奶奶,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她那帝王的眼光、統帥的氣質,糅合着母親的胸懷,就變成轉危為安的巨大力量了。
慨歎之餘,在護衛人選上,嶽樂略有異議:“禀太後,近日鳌拜與蘇克薩哈結了兒女親家,兩人無話不說。
索尼年邁,不如換蘇克薩哈領命為好。
” “蘇克薩哈這個人嘛……”太後略一沉吟,接着說,“也好,他很機警。
不過索尼還得助你一臂之力,共同把事情辦好。
” 其他具體事務,太後統交嶽樂安排。
嶽樂在出宮路上嗟歎不已:皇上真正有福,承乾宮裡一位賢内助,慈甯宮裡一位了不起的母親。
可是這位母親此時正靜悄悄地站在寝殿窗下,望着珍寶幾上那一雙嵌珠玉如意,暗暗歎息:皇兒皇兒,天下事哪能盡如你意?革舊布新太急太快,樹敵哪能不多?歡慶勝利中人們容易抛開舊怨,歡樂過去之後還有更長的歲月啊!皇兒,你該收收缰了! 五 “母後!兒今歲得一佳狀元!” 福臨興沖沖的,滿臉是開朗的、甚至有些天真的笑容,帶了幾分得意,向母親禀告。
太後用她慣常的慈愛目光迎接兒子。
觸到他興奮得發光的眼睛,紅紅的臉膛,她心裡忽悠一閃,眼前浮現出另一個福臨:在初夏的陽光下曬得臉兒紅噴噴,眼睛像兩顆小星星,小手高高舉着他摔了好幾跤才撲到的美麗的蝴蝶,在碧綠的草地上拼命踮起腳跟,想讓自己更高一些,也是這麼興高采烈地嚷着: “額娘,我逮着一個大花蝴蝶!……” 那時候,福臨才四歲,他們也還沒有進關。
眨眼間十七年過去,他已是天下最大的中華帝國的年輕君主了,莊太後心裡非常感慨;想到十七年的曆程,那一次次險風惡浪,心裡又說不出地惆怅……她終于微微一笑,溫柔地說: “佳狀元?佳在哪裡,皇兒這麼高興?” “哦,母後,兒親自出題、親自主試、親自閱卷,這一科狀元進士,的的确确是我的門生。
狀元不但文才高,書法秀麗,外貌也俊美儒雅……” “人品如何呢?”太後笑着問一句。
“兒曾面試詠鶴詩,他詩中有句道:鳴高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詩以言志,可見人品必高!” 太後點點頭。
“他是江蘇昆山徐元文,江南才子。
一甲三名,二甲一二名和三甲一名,兒都想見見,已到隆宗門候旨了。
那位南士也在其中,母後不是想看一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