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讓進客廳奉茶去了。
這些滿面通紅的王爺們剛坐定,簡親王福晉從後殿嚷着,驚慌失措地直沖進來。
諸王爺都是晚輩,連忙搖搖晃晃地站起來。
福晉的表情和行動實在有些失度,她揮着手,拍打着大腿,喊叫起來: “哎呀,可了不得啦!皇四子他、他夭折了!” 衆人吃了一驚,濟度忙說:“你說的什麼話?别犯糊塗!” “哎呀呀,剛才宮裡的李總管來說的!皇三子死裡逃生,痘出透了。
皇四子沒福,今兒早上就……” “别喊叫啦!”濟度生氣地吼一聲,福晉不吭氣了。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這消息震驚了。
勒爾錦有心露出喜色,一看連常阿岱都緊繃着臉,他也連忙收斂了。
好半天好半天,濟度才雙手合掌,虔誠地仰頭望天,小聲地說:“懲罰啊!真是上天的懲罰啊!……上天示警了,就看皇上改不改啦!……” 四 陣陣春風掠過太液池水,皺起層層魚鱗似的波紋,使得倒映在水中的白塔和玉帶似的金鳌玉橋都輕輕地顫抖了。
遙望東南,西苑的黛色接連着雄偉的紫禁城,氣勢逶迤連貫,與秀美的景山交相輝映;近看瓊華島,亭閣樓榭依着山勢分布,高低錯落有緻,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山麓沿岸一排雙層六十間臨水遊廊,像一條美麗的花邊彩帶,裝點得瓊島有如仙境;眼前是映着藍天的透碧澄清的水,點綴着新綠的長長柳絲,不住地點着波面,點出一個個一閃即逝的小圓圈。
從五龍亭放眼遠望,真叫人心曠神怡!莊太後的禦座設在正中的龍澤亭中,她卻沒有坐,正倚着亭邊白玉欄杆,觀賞水中來回遊動的紅金魚。
正月裡,皇四子因痘疹早殇,在宮中引起極大的震動。
兩個多月過去了,極其悲痛的和極為高興的人,都漸漸平靜了,餘痛盡管深沉,餘喜盡管悠長,卻已經不再影響宮廷的正常生活了。
莊太後為了排遣心中的氣悶和憂傷,消消宮裡的晦氣,特地領了後妃們來北海散心。
後妃們都很高興。
一到五龍亭,太後就要她們各自去散步遊玩,無須在她身邊侍候。
于是湖光山色之間,綠樹芳草、桃紅李白的地方,處處都有身着紅、綠、粉、紫、藍各色錦緞繡袍的人兒在閃動,恰如春花絢爛,為山水生色。
太後沿着漢白玉雕欄,順着曲折的平橋往東,走到滋香亭,送走了那條頭戴紅冠的大金魚,回眸岸邊,見兩位宮妃正在一叢丁香花側說話。
一個穿着綠色繡花錦袍,梳着兩把頭,鬓邊插着靠綠色的絹花,一雙花盆底的繡鞋也是淡綠色的,綠瑩瑩的色調,和這春三月的天氣很相稱。
旁邊的那個一身漢家打扮,水紅的交領寬袖衫,淡粉的百褶裙,頭上松松地绾了個垂牡丹的發髻,發間金钗在陽光下射出黃澄澄的光芒。
不用說,這是永壽宮恪妃石氏了,宮裡頭隻有她是漢家裝束。
那一個是誰呢?一綠一粉,互相映襯,不像荷塘裡出水的蓮葉和粉荷花嗎?莊太後命人召她們過來。
太後沒想到,那個綠盈盈的美人兒,竟是她的親侄女靜妃。
記得她自被廢以後,日常裡服飾落拓,毫無生氣,配上那整日的愁眉苦臉,連宮女們見了她都要躲着走。
今兒是怎麼啦? 太後笑道:“我真是見老了,老眼昏花的,這會兒才認出來是你!病全好啦?” “謝母後動問,兒病已痊愈。
”靜妃連忙躬身回答,那雙精緻的繡鞋完全暴露在太後面前,她覺得非常眼熟,便問道:“你這鞋面花樣這麼精巧,像是皇貴妃的繡工。
” 靜妃答道:“母後真有眼力,正是皇貴妃賜給兒的。
” 太後心裡一動,再擡頭看看恪妃,覺得她頭上的金鳳钗也似乎見過。
恪妃發現太後的目光,連忙斂身說:“太後,臣妾所戴金鳳钗,也是皇貴妃所賜,本是一雙,分給靜妃姐姐和我了。
” 太後笑了,說:“難得你們這樣交好。
” 靜妃咬咬嘴唇,說:“母後大約不知道,兒上月偶感風寒,并不想驚擾别人。
皇貴妃知道了,竟親自來永壽宮側居看視,膳食藥餌,件件經心,每夜陪伴到更深,次日天剛明又來慰問,整整三天三夜,直到我病愈起身,她才重回承乾宮,我……母後,兒是被廢之人,又居側宮,宮中上下,打心底裡說,誰肯正眼兒瞧我呢?石妃姐姐是永壽宮主,可她身為漢家,别宮姐姐也不愛理會她。
總是隻有我們姐兒倆同病相憐罷了,誰承想皇貴妃對我們這麼真心呢?何況正值四阿哥去了,她心裡不知怎麼苦哩,倒來侍候我!……我這心裡……唉!”靜妃說着,淚眼瑩瑩,低下了頭。
“她心地仁厚,實在難得……”一向羞怯膽小的恪妃,隻說了一句,就低頭悄悄地後退了兩步。
靜妃又說:“兒原本心灰意懶,隻覺一生無望。
皇貴妃一再為我寬心。
她總是說太後英敏通達,皇上一代明主,皇後仁愛有德,正要我輩内外輔助,成就大業,萬不可頹然自棄。
” 太後笑道:“怪不得你精神了許多。
皇貴妃說的是正理兒。
難得這孩子這麼懂事。
” “母後,她來了。
”靜妃看看亭西,笑着說。
果然,董鄂妃沿着太液池西岸,拂着水邊青青的柳條,向五龍亭走來。
淡淡的雪青色錦袍,烏黑的頭發,雪白的面龐,和紅牆綠柳一同倒映在水面,袅袅婷婷,煞是好看。
她身後跟着一個小宮女,藍布袍子大黑長辮,很秀麗,卻又顯出一團稚氣。
太後眯着眼瞧瞧,說:“那跟着的是蓉妞兒嗎?怎麼越長越小了呢?” 靜妃和恪妃都笑了。
靜妃說:“那不是蓉妞兒。
皇貴妃說蓉妞兒已經二十三歲,該出宮配人家了,年前就送了陪嫁出去了。
這個小丫頭是内官監今年剛送來的。
” 太後看見烏雲珠,心裡就很受用,她說:“你們别處玩會子去,别忘了日中回鮮碧樓用膳。
” 靜妃和恪妃猜到太後想和董鄂妃說說娘兒們的體己話,便會心地微笑着對太後肅一肅,離開了。
“你來做什麼?我不是叫你們各處玩玩兒的嗎?”太後見董鄂妃不待人請,徑直來到亭中,心裡高興,卻故意闆着臉問。
董鄂妃全不把太後的臉色當回事,笑吟吟地帶點兒頑皮勁兒走近來說:“我們都走了,娘跟前沒人在。
我想想心裡不忍得,回來侍候着,看看娘有沒有使我的地方。
” 太後忍不住笑了:“好甜的嘴!怨不得連靜妃這個壞脾氣也服你。
” “剛才靜妃姐姐和恪妃姐姐來過了?” “論年歲,她們倒算得姐姐了。
”太後笑得很舒心,“你到永壽宮侍候靜妃,沒聽你說起過呀!” “份内的事,還用打擾娘的清靜嗎?”董鄂妃微微歪頭,有點撒嬌的味道。
她很快收斂了嬌态,微微蹙眉道:“靜妃姐姐太苦了。
娘,都四年了……娘的親侄女,皇上的親表姐……” 莊太後輕輕歎了口氣。
董鄂妃親熱地湊到太後耳邊,悄悄地說:“娘,我向皇上勸奏過幾次,他,有點松口了!” “啊?”太後微微一愣,“你勸他什麼?” 皇貴妃聲音更低了:“要不升貴妃,最少也該封她一宮主位。
娘說好嗎?” “你!”太後看着烏雲珠動人的、流光四射的眼睛,心裡又驚異又感慨:這個有心胸的孩子,活脫脫就是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啊!她一反平日的矜持,拉過烏雲珠柔軟細嫩的小手,歎道:“真難為你了,好孩子!想得這麼周全。
有你在我那兒子身邊,我死也瞑目了……” “娘,快别說這樣的話!要死,我替娘死去!我準死在娘前頭!”董鄂妃笑嘻嘻地說。
“别胡說!這叫什麼話!……說真的,四阿哥去了,我這心裡頭……就像割去了一塊!我看我那兒子也瘦了一圈。
倒是你,成天不是勸慰我,就是勸慰皇帝,照看膳食寝處,忙得不可開交。
我怕你因為沒了四阿哥會過于悲痛,要大病一場,誰知你像沒事兒一樣,你就真的不想四阿哥?……” 一道強烈的光焰從烏雲珠眼中閃過,以緻使她美麗的面容不禁抽搐了一下。
但她很快控制了自己,勉強笑道:“娘,人非草木,兒也不是鐵石心腸。
娘和皇上,都是一身系天下安危的至重至貴的人,兒縱然不肖,不能幫着分憂,也絕不能使太後和皇上為兒分心。
四阿哥産下後,我常常怕他夭折,使太後、皇上憂傷。
他長得越招人愛,太後和皇上越喜歡他,兒心裡越是不安。
如今他果然短命而去,幸而太後自重,沒有因悲痛而傷聖體;也幸而皇上自重,沒有因哀傷而妨政事,兒實覺自慰,豈敢為此一塊肉而勞太後和皇上長久挂懷呢?惟願母後不再傷悼,保重聖體要緊。
” 太後聽了這番話,非常感慨,不由得搖頭道:“四阿哥原要立太子的啊!皇兒早有此意,我也想待他滿三周歲時行立儲之禮。
誰想……唉!” “娘還是不要再想他了!兒早就想明白了。
難道非得自己生的兒子為天子才歡喜嗎?隻要是皇上的骨血,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立賢立長,不都一樣嗎?” “啊!難得你深明大義,不顧私戚,以禮自持!皇兒對我說,我還不盡相信哩!……你可真像我的女兒!”太後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把烏雲珠說笑了:“娘,你忘了?你早就收下我做女兒了嘛!” “這是前世的緣分,讓你投生到了我的身邊。
”太後表面是在開玩笑,其實在借機發揮她的感慨。
但她很快地接下去說:“你到鮮碧樓去張羅張羅午膳吧。
蘇麻喇姑領阿哥們玩去了,沒人去照料,還真不放心。
” 董鄂妃稍覺意外,不知太後為什麼要打發她走開。
等她走上鏡影齋的漢白玉台階,在透空花牆外的引溪亭站了一會兒歇氣時,她明白了。
她看到皇後、淑惠妃、康妃和謹貴人相随着走向五龍亭。
想必太後早看見她們了,為了避免不愉快的冷場,便讓她回避了。
她不怕處于那種場面,她有對付的辦法,那就是四個字:以柔克剛。
但那畢竟很費心力、很累人,避開了也好。
不過,今天避開了,還有明天,還有後天,什麼時候才能相安呢?……敵視的目光是少些了,端妃、恭妃本來就是騎牆的;恪妃一向跟她不錯;靜妃也倒向了她,她的日子或許越來越好過呢! “三阿哥,不要看書啦!你病剛好,皇阿奶要你出來散心,怎麼不肯聽話呢?……”蘇麻喇姑在花牆那邊唠唠叨叨,董鄂妃轉過牆去一看,蘇麻喇姑高高舉着一卷書,三阿哥伸着手一跳一跳地夠,口裡不住地嚷:“給我!給我!” 蘇麻喇姑一眼看到烏雲珠,連忙笑着說:“給皇貴妃請安啦!”說着就要下拜行禮。
烏雲珠趕忙攔住,笑道:“蘇麻喇姑,你是太後身邊的人,我們做晚輩的,可當不起你這一拜啊!再說,你還用跟我這麼客氣?” 蘇麻喇姑笑道:“那不顯得我太不懂事了嗎?三阿哥,快見你皇額娘!” 三阿哥自來喜歡這位溫柔美麗的皇額娘,立刻單腿跪倒,高聲喊道:“皇額娘吉祥!” 烏雲珠笑着把他一把摟過來,說:“你病了這麼些日子,讓額娘好好瞧瞧你!” 孩子變得清瘦了,圓臉成了尖臉,眼窩略向下陷,面色也失去了往日的紅潤。
最觸目的,是在鼻子、前額和面頰上,添了十幾顆麻子。
幸虧沒落下一臉大黑麻子,不然這一張清秀的臉就會完全給破壞了。
但大病初愈後的蒼白,掩不住孩子旺盛的生機,看他那烏溜溜的靈活的眼睛,開始泛紅的薔薇色的嘴唇,都顯示了一股活潑潑的春天般的氣息。
他笑眯眯地說:“皇額娘,我全好了,可皇阿奶還不讓我上學,還老讓蘇麻喇姑管着我!我告訴你,”他伏在烏雲珠耳邊說悄悄話,“她才管不住我呢!我會偷偷看書的!” 烏雲珠也在他耳邊悄悄說:“你看的什麼書呀?” 悄悄話在繼續:“師傅要我背的《千家詩》。
你幫我從蘇麻喇姑手裡要過來好嗎?” “她不會給我的。
我另送你一本好嗎?” “好!我明天去拿。
” “好!” 蘇麻喇姑見他倆一遞一地咬耳朵,笑得合不攏嘴,說:“三阿哥,别纏着皇額娘啦!咱們上五龍亭看皇阿奶,讨一隻船去池上逛逛不好嗎?” “好,好!我去坐船!”三阿哥跳蹦着歡聲喊叫,忽然停下來對烏雲珠說,“皇額娘,叫小四弟跟我一起去坐船吧!我好久沒見他了,真想他呀!” 烏雲珠像被人打了一棍子,搖晃了一下,有些站立不住,臉色刹那間變得雪白。
蘇麻喇姑慌忙阻止:“三阿哥,不許胡說!” “我沒胡說呀?你們說我生病,不讓我去看小四弟,可是我現在病好了呀!” 烏雲珠拼命抑制住渾身的顫抖,喉頭哽咽,呼吸困難。
蘇麻喇姑拉了三阿哥就走:“快些!船要開了!” 三阿哥邊走邊回頭,說:“皇額娘,叫小四弟來吧!我教他念詩!将來他長大了,我教他射箭!……” 孩子的聲音消失了,周圍沒有人了。
烏雲珠猛一轉身跑進那一片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山景中。
啊,這一棵西府海棠,竟開得這樣紅,這樣豔麗,這樣繁茂絢爛!烏雲珠一頭沖到樹下,跌跪在花叢中,雙手蒙面,失聲恸哭!海棠花在風中瑟瑟顫抖,落下來的是花瓣?是淚水?是血滴?…… 母親失去兒子,原是人世間最難忍受的痛苦,而烏雲珠的痛苦比這更深、更重,又有誰知道呢? 四阿哥死訊傳來,她把自己捂在嚴密的錦被裡痛哭。
她心疼得活不下去了。
兒子死了,她覺得五髒六腑都在大出血,她自己的存在也變得沒有了意義。
後來,她想到了福臨,才找到重新站起來的氣力。
為了他,為了他的大業,她得活!不管怎麼難,她不能離開福臨!為此,她得在自己全身披上堅厚的甲,既不讓内心的悲痛透出去,也不讓外來的同情和哀傷透進來。
她得以恬然的神色去安慰太後和皇上;她得以絕無戚容的表情去對付那些幸災樂禍的目光;她得表現出對兒子絕不萦念,才能最有效地幫助福臨、保護自己。
為了她所深愛的福臨,她得付出多少代價,忍受多少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的煎熬啊! 今天,她看見三阿哥,本來就容易觸發對親子的懷念,不想這孩子又在她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要見他的小四弟!那難忍的片刻,她極力忍住了,但這已超過了她的意志的限度,随後,郁積了這麼久的哀痛,便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她再也不能忍受了!她哭得渾身發抖,聲斷氣噎:“我的可憐的孩子啊!……” 是不忍聽,還是不忍看?又一陣風過,滿樹搖顫,撲簌簌,片片落英撒了烏雲珠一頭一身…… 若不是此時出現的一件怪事打斷了她,她一定會哭昏過去:太湖石後面,仿佛回應,也有嗚嗚咽咽的哭聲! 烏雲珠猛地從悲痛中驚醒,記起了自己的身份和處境。
她迅速地擦幹眼淚,整整鬓發和衣袍,莊重地走過去,平靜地問了一聲:“誰在那兒哭?” 太湖石後面轉出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宮女,正是今年二月裡才分到她身邊的小丫頭,偏巧跟她原來的貼身女侍蓉妞兒同名,隻少那個草字頭。
她喜歡這個容妞兒天真、純潔、聰明、機靈,常常帶她在身邊。
她為什麼哭? 容妞兒跪下了,擦着眼淚叩頭請罪:“求娘娘别生氣。
我見娘娘哭得那麼傷心,奴才心裡也難受……奴才知道主子你哭是想兒子,奴才哭是想媽……”說着,那淚珠子啪嗒啪嗒地又掉了下來。
皇貴妃沉默了好半天,終于說:“别哭了,容妞兒。
隻要你聽話,主子不會虧待你。
今兒個主子在這兒哭,對誰也不要說。
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可是,娘娘,想兒子掉眼淚,跟想媽掉眼淚似的,誰都一樣啊,你怎麼就不能呢?” 烏雲珠眼圈一紅,忍了又忍,歎了口氣,說:“宮裡頭的事兒,你不懂。
别問了,走吧!” 蘇麻喇姑領着三阿哥到五龍亭時,皇後和淑惠妃已不在那裡,康妃和謹貴人正陪着皇太後說話。
“皇阿奶!”三阿哥歡快地喊着,跑到跟前摟住太後的脖子,“好多好多花全都開啦!”他忽然意識到什麼,放開太後,正正經經地向她跪下,說:“三阿哥給皇阿奶請安!” 太後笑道:“好,好!病一場,長三分見識,懂事啦!……還不見過你額娘!” 三阿哥轉向康妃,嘴裡喊着“額娘”,恭恭敬敬跪了一安。
康妃忙把兒子扶起,看看他的氣色,說:“見好多了。
” 太後對康妃說:“過兩天就是三阿哥的生日,項上金鎖該換了。
新鎖我已經給他備下,舊鎖你明兒就送坤甯宮去吧。
” 這是滿洲的制度:凡祭神處必須和正寝同在一處,所以宮裡祭天跳神處設在坤甯宮西間。
這又是皇家的規矩:幼年皇子皇女項上金鎖必須每年更換,舊鎖必須放進坤甯宮西間壁上懸挂的子孫袋裡,以謝神天保佑。
康妃應了一聲,回頭去看三阿哥的項鎖,見他目不轉睛地盯着站在他對面的謹貴人,仿佛在竭力回想什麼。
謹貴人在他的注視下局促不安,但在強自鎮靜。
趁着那邊蘇麻喇姑向太後絮叨三阿哥不聽話、總是入迷地看書的當兒,康妃一把扳過三阿哥,讓他面對自己,說:“别東張西望的,讓我看看你這鎖……”那邊謹貴人也向太後告辭說天太熱了,要去脫件小襖。
太後以為康妃母子怠慢了謹貴人,所以謹貴人有些不高興,便說道:“三阿哥,你還沒有給謹貴人請安呢!” 康妃手心捏出了汗,看着三阿哥走向謹貴人;謹貴人臉色微微發白,恨不得立刻扭頭逃走。
可是當着太後,她倆毫無辦法。
再說,那天三阿哥正在高燒的半昏迷中,他能記得當時的人和事嗎? 三阿哥一個跪安下去,謹貴人隻得謙讓着扶他起來。
三阿哥一擡頭,很近地觸到謹貴人一雙細長的眼睛和唇邊茸茸的黑汗毛,突然歡呼着跳起來:“哎呀,我想起來了!是你呀!我的泥鹿泥兔泥鴨子,還有那個會搖頭的不倒翁,你都給我的小四弟了嗎?我的紅肚兜兒,小四弟愛穿嗎?……” 康妃絕望地叱責說:“三阿哥,你胡說什麼!” 三阿哥不滿地回頭看了母親一眼,生氣了:“又說我胡說!皇阿奶,我沒胡說!”他興高采烈地拉着太後的手,指着謹貴人說:“上回她穿着藍布袍子,梳着一根辮兒,我還叫她胡子妞兒,可沒有今兒好看!……” 太後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她慢慢地從寶座上站起來,目光變得異常尖銳而又冰冷。
康妃和謹貴人在她寒光四射的眼睛注視下低垂了頭,謹貴人身上那深紫色的錦緞袍不停地閃着光,她在發抖。
太後沉聲問了一句:“三阿哥,你說的是什麼時候?” 三阿哥被突然出現的可怕氣氛吓住了,直往蘇麻喇姑懷裡躲,結結巴巴地說:“我,出、出痘的時候……” 長久的沉默。
一隻嗡嗡叫的蜜蜂不知從哪片花叢飛來,在這些呆立不動的人們中間轉了幾圈,又飛走了。
之後,便隻有太液池的輕浪拍着五龍亭下的石基發出的汩汩水聲了。
太後的表情莊重而又威嚴,很清晰地吩咐道:“蘇麻喇姑領三阿哥回宮歇息。
康妃,你去吧!謹貴人随我來。
”說完,她徑自出了五龍亭。
謹貴人突然一昂頭,快步跟着走去。
康妃真想喊她一聲,又咬咬嘴唇,忍住了。
她回過頭來,三阿哥向她跪辭之後,也跟蘇麻喇姑走了。
五龍亭裡,隻留下了心慌意亂、手足無措的康妃。
走進深幽雅靜的韻琴齋,莊太後坐定,命宮女關好門窗後全都退出去。
然後,她的銳利目光直射謹貴人: “你說吧,謹貴人!” 謹貴人剛才那種畏懼、驚慌,此刻一點兒也沒有了。
她直挺挺地跪在姑母腳前,從容地毫無遲疑地說起了事情的始末:是她趁着康妃去西華門外探視出痘的三阿哥之機,改扮随行宮女,騙得三阿哥手中的玩具和貼身小肚兜。
回宮後又買通了四阿哥的一位乳母,把小肚兜給四阿哥穿上,把泥玩具放到四阿哥枕邊。
四阿哥果然也得了天花…… “你!……”莊太後咬着牙,指着謹貴人隻喊了這麼一聲。
沉默許久,她長歎着搖搖頭,痛心地說:“你怎麼做出這樣的事來!” “姑媽,我不能眼看祖宗的家業叫蠻子奪走,我不能眼看我們滿蒙高貴的血裡混進蠻子下賤的血!我甯可自己染上天花死掉,也要叫那個小蠻子滾出皇族去!母後,我為的是祖宗,一片忠心可對上天!”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謹貴人說得非常平靜,毫不動容。
看來,她早就想到過今天,準備好今天了。
“你就不想想,四阿哥的父親是誰?祖父是誰?他是皇家的後代,愛新覺羅的子孫!你害死皇子,就有大罪!” “我知道。
可是我永不後悔!” 莊太後像個男子似的,在屋裡大步地來回踱着,緊鎖着眉頭,不時停下來,略一沉吟,又繼續踱下去。
謹貴人仍然直挺挺地跪着,臉上是一片視死如歸的倔強。
莊太後終于停步,站在謹貴人身邊,眼睛不看她,一字一句地說道:“你聽好,阿琪。
”她叫的是謹貴人在娘家的小名,“我是大清皇太後,不能愧對太祖、太宗,不能愧對祖上先輩,不能愧對當今皇帝,容忍你的罪過,必遭天譴;你是我的親侄女,是我們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
身為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我不能讓家族的名望受到玷辱!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謹貴人臉上掠過一陣抽搐,但她坦然回答:“我明白。
” “康妃知道内情?”太後忽然這樣問。
“不!我隻是說很想念三阿哥,要扮宮女去看他。
” 莊太後心裡明明不相信,卻點了點頭。
沉吟片刻,她倏地轉臉正面對着謹貴人,目光停留在侄女頭上那朵珍珠五福梅花上,莊重地說:“好吧!姑媽成全你的忠心,給你身後的榮名位分。
你放心。
” 謹貴人連忙叩頭:“謝母後恩典!” 太後揮揮手,轉開臉,語聲有些沙啞:“你,你去吧!” 謹貴人站起身,心頭充溢着壯烈的感覺,快步走向門口,但她又放慢步子,停在了門口。
她慢轉回身,輕聲說道:“姑媽,我,我去了!……” 她的尾音顫抖着,劃破了寂靜的空氣。
她看見她的姑媽背她而立,肩頭抖動了一下,但沒有回身,也沒有說話,隻把右手舉到兩把頭一側的流蘇穗邊,慢慢地、輕輕地擺了擺。
謹貴人心頭一酸,推門而出。
莊太後一動不動地站着,聽着謹貴人的鞋底敲在磚地上的橐橐聲,越來越遠,終于消失了。
她一直仰望着屋頂那裝飾着龍鳳花紋的華麗頂棚,但眼前一片白霧,什麼也沒有看見。
後來,她翕動嘴唇,低低地喊了一聲:“阿琪,我的烈性孩子!……”她閉了雙眼,兩顆沉重的淚珠,從眼角滑過高高的顴骨,沿着豐厚的腮,滾落下來…… 太後把自己在韻琴齋裡關了很長時間。
當她出現在鮮碧樓上的膳桌旁時,誰也沒覺得她有什麼異常的地方。
她仍然談笑風生,和藹慈祥。
隻在人們禀告她說謹貴人因身體不适提前回宮時,她的嘴角才顫抖了一下,眼睛裡閃過一種既堅決又惶惑的奇怪神情。
那隻是一瞬間的事,除了心虛的康妃和聰明的皇貴妃,誰都沒有發現。
這一天對順治來說,是十分繁忙的。
因為今天是文華殿經筵大典的日子,比一次早朝要勞累得多。
不僅有許多隆重的儀式、禮節,還要講書講經講史。
大學士、尚書、左都禦史、侍郎、學士、詹事都要充任經筵講官。
每次經筵,滿漢官各選八人,分别按自己的理解宣講,最後還要由皇帝闡發書義、經義,諸官跪聽禦論。
講畢,皇帝召與筵各官進殿賜座賜茶,表示禮敬恩寵。
累盡管累,福臨每次都從經筵中得到不少啟示,常常使他靈活的頭腦轉動到眼前的實際治國之道中去。
回宮時,他又疲倦又愉快,帶着這樣的心情,往慈甯宮向母親請安。
聽說太後遊了一日北海,身體勞倦,正在寝宮歇息,他便立刻直奔寝宮。
太後坐在炕上倚着靠墊打盹兒,一個宮女在輕輕地為她拿捏雙腿,其他宮女靜悄悄地垂手站列門邊炕前。
福臨一進屋,太後便睜開眼,笑道:“聽腳步聲,就知道是你。
今兒個有些累吧?” “還好。
額娘領後宮去逛北海,怕是真累着了。
” “哦,不算什麼,還沒有老得走不動呢!”太後點頭一笑,又一揚頭看看兒子,動作很是灑脫利落,使福臨眼裡也不禁流露出贊賞的笑意。
“你今兒個在經筵上講些什麼?”太後問。
“兒講的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闡發了足有一個時辰,又順便講了講寬猛相濟的道理。
我看百官聽得很入神呢!”福臨不免有點兒自我欣賞。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太後重複着,連連點頭,不知她是在誇贊這聖賢之道呢,還是誇獎兒子,“講得好!那弓弦要是張得太緊,不就要斷了嗎?” “額娘若禦經筵,一定是個上好的講官!”福臨由衷地贊美。
太後神色一變,笑容消失,看定福臨:“皇兒,你的弓,是不是張得太緊了?” 福臨一看母親的神情,立刻站了起來,恭敬地回答道:“兒聽母後教誨。
” “皇兒,你一心繼承祖志,一心要成就天下一統的大業,壯志可嘉,我很高興。
不過太急太快,怕不妥當,所謂欲速則不達。
如今内外都迫得太緊,不要生出什麼大事來!” “母後請明示。
”太後的表情口氣,使福臨感到緊張。
太後歎道:“事情都逼到眼眉前了,你還不知覺嗎?外,有六王聚會;内,有四阿哥夭折……” “額娘,你說什麼?”福臨一把握住了母親的手。
“來,讓我仔細說給你聽……” 母子倆進了寝宮最東端的小梢間。
宮人太監們完全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可是皇帝粗重的可怕喊聲卻有兩次透過重幕傳了出來,還夾雜着桌椅翻倒、瓷器粉碎的聲音。
不知過了多久,無聲無息,人們正有些擔心這母子倆會不會出什麼危險,卻突然迸發出皇上暴怒的狂吼: “這不是天意!不是天罰!我不服!——” 太後提高了的聲音也隐約傳出來,仍然十分平穩: “皇兒,你不是小孩子了,好好想一想吧!” 皇上離開慈甯宮的時候,神情古怪而可怕:他的腳步和身姿,都給人一種頹然而去的印象;臉上像戴了一副木制或冰制的面具,又硬又冷,毫無表情;可是隻要觸到他的眼睛,就會被那裡的狂暴和絕望吓一大跳,那是兩團火,兩團熊熊燃燒的火!而皇太後也沒有按照慣例送他出宮。
第二天,宮裡都知道了,昨晚上萬歲爺龍性大發,用鞭子沒頭沒腦地把幾個養心殿太監抽得遍體鱗傷,還威脅說要砍掉他們的腦袋!但就在這天的晚上,景仁宮發出喪音:謹貴人病逝。
發喪那天,皇後以下各宮妃嫔都來到景仁宮。
皇貴妃拿了自己最好的一套衣袍,為死去的謹貴人換裝。
謹貴人臉上倒沒有什麼痛苦的表情,像睡着了似的甯靜安詳。
皇貴妃為她換好衣裳,站在那裡凝視着死者,一面不住地掉淚,一面感歎着輕輕說:“姐姐髫齡進宮,如今正當年華,為什麼不能為皇上多多效力,就驟然去了?真叫人痛惜啊!……” 皇後,淑惠妃和靜妃、恪妃、端妃、恭妃等人,都在抹眼淚。
倒是康妃,站在董鄂妃的對面、謹貴人遺體的另一面,雖也拿着手絹擦淚,但她沒有淚,她隻覺得恨!她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恨對面那個女人,那個淚流滿面的虛僞奸詐的美人兒!她還哭!她哭個什麼?這一切,不都是因為她嗎?康妃的心被嫉恨咬齧着,渾身猶如火燒。
她不能流露一點真實感情,隻得無可奈何地拼命低頭,竭力抵擋。
她狠狠地咬着嘴唇,直到她覺出舌尖上的鹹味、下唇的疼痛…… 幾位内廷公主也聞訊趕來。
謹貴人的死對她們可說是無關痛癢,但出于禮儀和宮規,她們也都掏出手絹抹着眼圈。
這時,皇上的谕旨到了,那是谕禮部、抄送景仁宮的:“貴人博爾濟吉特氏賦性溫良,恪共内職,今一朝遘疾,遽爾薨逝,予心轸惜,典禮宜崇。
特進名封,以昭淑德,追封為悼妃……” 這就是說,謹貴人終于登上了主位,将按妃位進行禮葬了。
後妃們為謹貴人慶幸:得到這隆重待遇,死也瞑目了! 妃嫔們各自休息時,孔四貞走到董鄂妃身旁,輕輕叫了一聲:“姐姐!” 董鄂妃抓住她的手,含笑的眼睛盯着她看,隻不說話,看得孔四貞紅了臉,小聲說:“姐姐,你的眼睛真壞!” 董鄂妃湊在她耳邊悄悄說:“我早聽太後講了。
什麼時候進宮圓房啊?……” “姐姐!看我撕你的嘴!” 董鄂妃不笑了,緊緊捏着孔四貞的手,知心地說:“好妹妹,你快來吧!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你不知道,我多難啊!” “我知道。
我心裡害怕。
”四貞耳語着,“看到謹貴人那樣子,我覺得怕極了!這裡,陷進來再出不去的呀!……” “你真的不肯?”董鄂妃憂傷的眼睛幾乎使四貞落淚,可她還是硬着心腸說:“我不能……我沒有姐姐那樣的才幹和胸懷,我會淹死的……姐姐,别怨我,你好自為之吧,我已經向太後辭過親了……” 董鄂皇貴妃長歎一聲,對四貞可憐地笑了笑,慢慢走開。
她腳步不大穩,容妞兒立刻上前攙住了她。
她的背影那麼瘦弱,顯得精疲力盡。
孔四貞眼裡不禁又湧出了淚水。
幾天以後,一件受賄作弊的案子被揭發了出來,因為是由宮内捅到皇太後駕前,皇上大怒。
受賄賣官的總管太監吳良輔被判死刑,賄請的漢大學士陳之遴被罷官,并流放盛京,另一名漢大學士王永吉也被罷官,還有一大批漢官因受牽連而紛紛被免職、降職、罰俸,朝野又是一番震動。
神氣了不幾天的漢官又失了神,各種不利于漢官的傳說又不胫而走:沒有最後定案的丁酉科場案還得從嚴懲治;剛剛揭發的江南、河南、山東、山西等科場案必定處置更嚴…… 接着,皇上奉皇太後命,将已停止的中宮箋表,如舊制封進,恢複了皇後的特權和身份,同時,命靜妃為長春宮主位,赢得宮中一片感恩的眼淚和歡笑。
最後,在三月二十七日,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
于是,許多人都松了一口氣。
張得太緊的弦,松下來了。
五 五月榴花紅勝火。
安親王嶽樂一向喜愛它熾熱的顔色,正當時令,王府處處都是盛開的紅得耀眼的石榴花。
不過這幾日,絢麗的榴花也得讓位了,因為府裡張燈結彩慶賀王爺生辰。
府門口的胡同好幾天水洩不通,車來馬去,人山人海,都是趕着來送壽禮的,擡的、擔的、捧的,紅紅綠綠、金花銀葉,流水似的往安王府裡湧,那熱鬧紅火,真跟過年一樣。
今天是嶽樂壽辰的正日子,來拜壽的,可就都是冠蓋人物了!這使得王府門前的熱鬧中添了些威嚴和富貴氣,别說下人們屏息靜氣,就連馬到門前,也不敢揚聲長嘶了。
王府東側,是一所規模很大的花園。
花園一隅有一所幽靜精緻的梨花院。
嶽樂在這裡設宴招待他的顯貴客人,朝中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也都是他的親戚子侄。
院子正中有一個從南面房屋中突出來的小型戲台。
戲台下面擺着一人一桌的豐盛席面,巽親王常阿岱、顯親王富绶、康郡王傑書、溫良郡王猛峨、順承郡王勒爾錦、端重親王齊克新以及敬謹郡王尼思哈等人,都在這裡就座,由嶽樂的兒子蘊端、瑪爾渾等人相陪。
左右兩邊是塑有圓、方、六角、梅花、石榴、寶瓶等各種形狀花窗的長廊。
在廊裡看戲吃酒的,是來拜壽的福晉格格們,自然由安王福晉、側福晉們相陪。
正對戲台是一間正廳外的敞軒,隻設了兩席,坐席的右面一位是今兒的壽星,身着彩色吉服的安親王嶽樂;左面一位,便是簡親王濟度。
按輩分,他倆是兄弟;按位分,嶽樂新進親王,不及濟度。
平日兩人政見不盡一緻,來往較疏。
但皇族的規矩,最講兄弟親戚之誼,嶽樂比濟度年長,哥哥的生日,弟弟非拜不可。
所以,簡親王着了禮服,領着福晉和兩位側福晉,早早就過府拜壽來了。
自家親戚歡聚,照例氣氛較比輕松。
五月的天氣已相當熱了,王爺、福晉們紛紛去了禮服冠帶,輕搖小扇,一面吃酒,一面閑談,興緻勃勃地看着台上的戲文。
一出方罷,台下一片談笑聲,稱贊這出《黃鶴樓》做得真熱鬧、真好。
廊下的福晉、格格們尤其贊揚劇中的劉備和周瑜。
不一會兒,戲班的班主領了扮演劉備和周瑜的伶人,直走到敞軒前,向安王爺和簡王爺謝賞。
嶽樂對“周瑜”看了一眼,說:“你不是雲官嗎?” 同春低頭恭敬地回答:“是。
” “唱、做、念俱佳,比以前越發出色了。
我記得你已經脫籍。
” “是。
”同春恭敬地又答一聲。
班主連忙補充道:“禀王爺,他如今是民人,隻搭班唱戲,不陪酒,不拜師父。
” “哦,也算難得……既入此門,再要謀别的出路也難。
日後能做個梨園教習,也可善終其身了。
” “是。
”同春第三次回答後,随同“劉備”、班主領賞去了。
“王兄,你見過這個唱戲的?” “哦,此人在梨園,可算是佼佼者,不賣色相,沒有媚容俗态,性情舉止有翩翩文士風,所謂陽春白雪是也!” 濟度笑道:“王兄愛和那些文士們來往,所以連這麼個唱戲的也看重。
文士文士,文弱之士,有多大用處?打天下打天下,總歸要靠打!要靠騎射,要來武的!” 嶽樂也笑了:“賢弟難道沒有聽說?從來成就大業的,武功文治,缺一不可。
馬上得天下,還能馬上治天下嗎?” 濟度說:“馬上得天下,為什麼不能馬上治天下?當年太祖太宗皇帝,不就是馬上治天下嗎?” 嶽樂并不直接回答他,繞過了祖宗的武力攻戰,另開議題:“曆數前朝,凡享國稍久者,必有一朝之制度。
我大清開國不久,要治理中華偌大疆土,滿蒙漢萬千百姓,為長治久安計,正需參酌古今,定下制度。
” 濟度鄙夷地聳聳鼻子:“明朝就有制度,還不是一樣亡于李自成一幫流寇,讓位于我大清?” “不,事情不那麼簡單。
皇上在内院閱讀史書,曾親谕道:‘明太祖立法周詳,可垂永久。
’足見明初所定制度原無不善,但日後逐漸廢弛,國祚也就衰弱下來。
到了萬曆末年,明朝大局實已敗壞,所以還能延續數十年而後亡,制度之力也!我們不可不認真參詳啊!……” 濟度臉上已露出不耐煩,強笑着說:“王兄,掉書袋子,我掉你不過,也沒這份精神。
咱們愛新覺羅氏是天女後代,天生的貴族、英雄!有上天佑護,既能得天下,就能治天下!用不着去跟下賤的蠻子們學什麼制度!……” 嶽樂耐心地帶着勸解的口吻說:“賢弟武功超群,确是祖宗的好子孫。
我們愛新覺羅也确是天女之後,天潢貴胄。
不過,滿洲一族的淵源呢?賢弟你還不知道吧?我近日查了許多史書,滿洲來自建州女真,上溯五百餘年,正是女真建立大金的時候,享國一百多年,與北宋、南宋共始終;更向上推,唐代的渤海國,也是女真所興,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為海東盛國,享國近二百年。
如今大清又承大金,千年之間,三為大國,愈來愈大,終于據有天下,我滿洲族之強固可想而知!但是,堯舜禹三代以前呢?誰是女真族的祖先?仔細推究,未必不是黃帝的一支……” 一刹那,濟度雙眉倒豎,胡須乍起,虎目圓睜,就要發作:好你個嶽樂,竟然把愛新覺羅氏和下賤的蠻子聯上了祖宗!他轉而一想,現在是給嶽樂拜壽,無論如何撒不得火。
他雖然憋得一臉紫紅,隻是憤然說出幾個不連貫的字:“你,你,竟敢……” “賢弟,你這是怎麼啦?”嶽樂看着濟度的樣子,不知是真的奇怪,還是裝的驚訝,正要招呼從人,卻見門官引了一位宮中太監趕到面前跪禀:“王爺,皇上召王爺即刻進宮!” 嶽樂和濟度都吃了一驚,但又不能問。
嶽樂匆匆地向濟度說:“賢弟,不能相陪了。
改日到府上請罪。
” “什麼話!皇上召你,不要誤了,快些走吧。
我也告辭了。
”濟度和嶽樂彼此一請,嶽樂便慌忙去準備進宮了。
梨花院裡的客人們,因為有蘊端、瑪爾渾兄弟相陪,情緒仍然十分熱烈:兩廊的女眷們多日不見,正好趁此時機說說話兒,交換各自知道的趣聞,談興正濃。
濟度讓侍從告訴福晉要早些回府後,自己便率了部分從人離府而去。
蘊端兄弟恭敬地送他到大門外,他卻一直悶悶不樂,一路上都在苦苦思索:皇上這麼急地召嶽樂進宮做什麼?…… 梨花院西南角一間三楹屋,是供伶人休息化妝的地方。
坐在窗口的同春,正好看見簡親王緩緩離去的背影,立刻聯想到他在前門軋死無賴的雄姿,回頭問陪同小太監:“那位王爺不是簡親王嗎?怎麼不再看幾出?” 小太監湊過來看了一眼說:“真是簡王爺!……咱這兒淨演文戲,簡王爺不愛瞧!” “簡王府也常叫戲班子嗎?” “叫的少。
簡王府自家有王府大班,他專愛瞧《西遊記》《十床笏》這路熱鬧戲。
” “哦……”同春沉吟片刻,又問,“小内官,像你這樣的,是皇上賜給王爺的呢,還是王府自家買的?” “都有。
王府自家買來的多。
” “不是還有宗人府、刑部撥給功臣家為奴的人嗎?” “那就海啦!……可當太監的沒有。
他們多半到莊子裡去幹活,女的才留府裡,洗衣局、廚下、茶上都要人。
” 同春心裡怦怦直跳,盡量随便地問:“今年府裡又進人啦?” 小太監想了想:“沒有。
去年中秋節剛進過。
哎,你快吃點心哪,這是我們福晉賞的,誰不知道我們安王府點心是京師頭一份!……你不是還有戲嗎?等着吧,準還有好些賞銀呢!福晉格格們有的是私房錢,又最愛瞧戲……” 同春十分失望,卻不能不笑容滿面地與小太監周旋。
永平逆案中女子全都入了官,發給功臣家為奴。
同春既要有可能進入功臣之家,設法打聽夢姑的下落,又要找到謀生門路,解決衣食問題,兩全之策隻有一條,那就是重入梨園,再施粉黛。
同春毫不猶豫地搭上了京師有名的戲班。
凡是應王府貴宅的戲差,他總是格外出力,也格外上心。
可是幾個月
這些滿面通紅的王爺們剛坐定,簡親王福晉從後殿嚷着,驚慌失措地直沖進來。
諸王爺都是晚輩,連忙搖搖晃晃地站起來。
福晉的表情和行動實在有些失度,她揮着手,拍打着大腿,喊叫起來: “哎呀,可了不得啦!皇四子他、他夭折了!” 衆人吃了一驚,濟度忙說:“你說的什麼話?别犯糊塗!” “哎呀呀,剛才宮裡的李總管來說的!皇三子死裡逃生,痘出透了。
皇四子沒福,今兒早上就……” “别喊叫啦!”濟度生氣地吼一聲,福晉不吭氣了。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這消息震驚了。
勒爾錦有心露出喜色,一看連常阿岱都緊繃着臉,他也連忙收斂了。
好半天好半天,濟度才雙手合掌,虔誠地仰頭望天,小聲地說:“懲罰啊!真是上天的懲罰啊!……上天示警了,就看皇上改不改啦!……” 四 陣陣春風掠過太液池水,皺起層層魚鱗似的波紋,使得倒映在水中的白塔和玉帶似的金鳌玉橋都輕輕地顫抖了。
遙望東南,西苑的黛色接連着雄偉的紫禁城,氣勢逶迤連貫,與秀美的景山交相輝映;近看瓊華島,亭閣樓榭依着山勢分布,高低錯落有緻,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山麓沿岸一排雙層六十間臨水遊廊,像一條美麗的花邊彩帶,裝點得瓊島有如仙境;眼前是映着藍天的透碧澄清的水,點綴着新綠的長長柳絲,不住地點着波面,點出一個個一閃即逝的小圓圈。
從五龍亭放眼遠望,真叫人心曠神怡!莊太後的禦座設在正中的龍澤亭中,她卻沒有坐,正倚着亭邊白玉欄杆,觀賞水中來回遊動的紅金魚。
正月裡,皇四子因痘疹早殇,在宮中引起極大的震動。
兩個多月過去了,極其悲痛的和極為高興的人,都漸漸平靜了,餘痛盡管深沉,餘喜盡管悠長,卻已經不再影響宮廷的正常生活了。
莊太後為了排遣心中的氣悶和憂傷,消消宮裡的晦氣,特地領了後妃們來北海散心。
後妃們都很高興。
一到五龍亭,太後就要她們各自去散步遊玩,無須在她身邊侍候。
于是湖光山色之間,綠樹芳草、桃紅李白的地方,處處都有身着紅、綠、粉、紫、藍各色錦緞繡袍的人兒在閃動,恰如春花絢爛,為山水生色。
太後沿着漢白玉雕欄,順着曲折的平橋往東,走到滋香亭,送走了那條頭戴紅冠的大金魚,回眸岸邊,見兩位宮妃正在一叢丁香花側說話。
一個穿着綠色繡花錦袍,梳着兩把頭,鬓邊插着靠綠色的絹花,一雙花盆底的繡鞋也是淡綠色的,綠瑩瑩的色調,和這春三月的天氣很相稱。
旁邊的那個一身漢家打扮,水紅的交領寬袖衫,淡粉的百褶裙,頭上松松地绾了個垂牡丹的發髻,發間金钗在陽光下射出黃澄澄的光芒。
不用說,這是永壽宮恪妃石氏了,宮裡頭隻有她是漢家裝束。
那一個是誰呢?一綠一粉,互相映襯,不像荷塘裡出水的蓮葉和粉荷花嗎?莊太後命人召她們過來。
太後沒想到,那個綠盈盈的美人兒,竟是她的親侄女靜妃。
記得她自被廢以後,日常裡服飾落拓,毫無生氣,配上那整日的愁眉苦臉,連宮女們見了她都要躲着走。
今兒是怎麼啦? 太後笑道:“我真是見老了,老眼昏花的,這會兒才認出來是你!病全好啦?” “謝母後動問,兒病已痊愈。
”靜妃連忙躬身回答,那雙精緻的繡鞋完全暴露在太後面前,她覺得非常眼熟,便問道:“你這鞋面花樣這麼精巧,像是皇貴妃的繡工。
” 靜妃答道:“母後真有眼力,正是皇貴妃賜給兒的。
” 太後心裡一動,再擡頭看看恪妃,覺得她頭上的金鳳钗也似乎見過。
恪妃發現太後的目光,連忙斂身說:“太後,臣妾所戴金鳳钗,也是皇貴妃所賜,本是一雙,分給靜妃姐姐和我了。
” 太後笑了,說:“難得你們這樣交好。
” 靜妃咬咬嘴唇,說:“母後大約不知道,兒上月偶感風寒,并不想驚擾别人。
皇貴妃知道了,竟親自來永壽宮側居看視,膳食藥餌,件件經心,每夜陪伴到更深,次日天剛明又來慰問,整整三天三夜,直到我病愈起身,她才重回承乾宮,我……母後,兒是被廢之人,又居側宮,宮中上下,打心底裡說,誰肯正眼兒瞧我呢?石妃姐姐是永壽宮主,可她身為漢家,别宮姐姐也不愛理會她。
總是隻有我們姐兒倆同病相憐罷了,誰承想皇貴妃對我們這麼真心呢?何況正值四阿哥去了,她心裡不知怎麼苦哩,倒來侍候我!……我這心裡……唉!”靜妃說着,淚眼瑩瑩,低下了頭。
“她心地仁厚,實在難得……”一向羞怯膽小的恪妃,隻說了一句,就低頭悄悄地後退了兩步。
靜妃又說:“兒原本心灰意懶,隻覺一生無望。
皇貴妃一再為我寬心。
她總是說太後英敏通達,皇上一代明主,皇後仁愛有德,正要我輩内外輔助,成就大業,萬不可頹然自棄。
” 太後笑道:“怪不得你精神了許多。
皇貴妃說的是正理兒。
難得這孩子這麼懂事。
” “母後,她來了。
”靜妃看看亭西,笑着說。
果然,董鄂妃沿着太液池西岸,拂着水邊青青的柳條,向五龍亭走來。
淡淡的雪青色錦袍,烏黑的頭發,雪白的面龐,和紅牆綠柳一同倒映在水面,袅袅婷婷,煞是好看。
她身後跟着一個小宮女,藍布袍子大黑長辮,很秀麗,卻又顯出一團稚氣。
太後眯着眼瞧瞧,說:“那跟着的是蓉妞兒嗎?怎麼越長越小了呢?” 靜妃和恪妃都笑了。
靜妃說:“那不是蓉妞兒。
皇貴妃說蓉妞兒已經二十三歲,該出宮配人家了,年前就送了陪嫁出去了。
這個小丫頭是内官監今年剛送來的。
” 太後看見烏雲珠,心裡就很受用,她說:“你們别處玩會子去,别忘了日中回鮮碧樓用膳。
” 靜妃和恪妃猜到太後想和董鄂妃說說娘兒們的體己話,便會心地微笑着對太後肅一肅,離開了。
“你來做什麼?我不是叫你們各處玩玩兒的嗎?”太後見董鄂妃不待人請,徑直來到亭中,心裡高興,卻故意闆着臉問。
董鄂妃全不把太後的臉色當回事,笑吟吟地帶點兒頑皮勁兒走近來說:“我們都走了,娘跟前沒人在。
我想想心裡不忍得,回來侍候着,看看娘有沒有使我的地方。
” 太後忍不住笑了:“好甜的嘴!怨不得連靜妃這個壞脾氣也服你。
” “剛才靜妃姐姐和恪妃姐姐來過了?” “論年歲,她們倒算得姐姐了。
”太後笑得很舒心,“你到永壽宮侍候靜妃,沒聽你說起過呀!” “份内的事,還用打擾娘的清靜嗎?”董鄂妃微微歪頭,有點撒嬌的味道。
她很快收斂了嬌态,微微蹙眉道:“靜妃姐姐太苦了。
娘,都四年了……娘的親侄女,皇上的親表姐……” 莊太後輕輕歎了口氣。
董鄂妃親熱地湊到太後耳邊,悄悄地說:“娘,我向皇上勸奏過幾次,他,有點松口了!” “啊?”太後微微一愣,“你勸他什麼?” 皇貴妃聲音更低了:“要不升貴妃,最少也該封她一宮主位。
娘說好嗎?” “你!”太後看着烏雲珠動人的、流光四射的眼睛,心裡又驚異又感慨:這個有心胸的孩子,活脫脫就是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啊!她一反平日的矜持,拉過烏雲珠柔軟細嫩的小手,歎道:“真難為你了,好孩子!想得這麼周全。
有你在我那兒子身邊,我死也瞑目了……” “娘,快别說這樣的話!要死,我替娘死去!我準死在娘前頭!”董鄂妃笑嘻嘻地說。
“别胡說!這叫什麼話!……說真的,四阿哥去了,我這心裡頭……就像割去了一塊!我看我那兒子也瘦了一圈。
倒是你,成天不是勸慰我,就是勸慰皇帝,照看膳食寝處,忙得不可開交。
我怕你因為沒了四阿哥會過于悲痛,要大病一場,誰知你像沒事兒一樣,你就真的不想四阿哥?……” 一道強烈的光焰從烏雲珠眼中閃過,以緻使她美麗的面容不禁抽搐了一下。
但她很快控制了自己,勉強笑道:“娘,人非草木,兒也不是鐵石心腸。
娘和皇上,都是一身系天下安危的至重至貴的人,兒縱然不肖,不能幫着分憂,也絕不能使太後和皇上為兒分心。
四阿哥産下後,我常常怕他夭折,使太後、皇上憂傷。
他長得越招人愛,太後和皇上越喜歡他,兒心裡越是不安。
如今他果然短命而去,幸而太後自重,沒有因悲痛而傷聖體;也幸而皇上自重,沒有因哀傷而妨政事,兒實覺自慰,豈敢為此一塊肉而勞太後和皇上長久挂懷呢?惟願母後不再傷悼,保重聖體要緊。
” 太後聽了這番話,非常感慨,不由得搖頭道:“四阿哥原要立太子的啊!皇兒早有此意,我也想待他滿三周歲時行立儲之禮。
誰想……唉!” “娘還是不要再想他了!兒早就想明白了。
難道非得自己生的兒子為天子才歡喜嗎?隻要是皇上的骨血,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立賢立長,不都一樣嗎?” “啊!難得你深明大義,不顧私戚,以禮自持!皇兒對我說,我還不盡相信哩!……你可真像我的女兒!”太後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把烏雲珠說笑了:“娘,你忘了?你早就收下我做女兒了嘛!” “這是前世的緣分,讓你投生到了我的身邊。
”太後表面是在開玩笑,其實在借機發揮她的感慨。
但她很快地接下去說:“你到鮮碧樓去張羅張羅午膳吧。
蘇麻喇姑領阿哥們玩去了,沒人去照料,還真不放心。
” 董鄂妃稍覺意外,不知太後為什麼要打發她走開。
等她走上鏡影齋的漢白玉台階,在透空花牆外的引溪亭站了一會兒歇氣時,她明白了。
她看到皇後、淑惠妃、康妃和謹貴人相随着走向五龍亭。
想必太後早看見她們了,為了避免不愉快的冷場,便讓她回避了。
她不怕處于那種場面,她有對付的辦法,那就是四個字:以柔克剛。
但那畢竟很費心力、很累人,避開了也好。
不過,今天避開了,還有明天,還有後天,什麼時候才能相安呢?……敵視的目光是少些了,端妃、恭妃本來就是騎牆的;恪妃一向跟她不錯;靜妃也倒向了她,她的日子或許越來越好過呢! “三阿哥,不要看書啦!你病剛好,皇阿奶要你出來散心,怎麼不肯聽話呢?……”蘇麻喇姑在花牆那邊唠唠叨叨,董鄂妃轉過牆去一看,蘇麻喇姑高高舉着一卷書,三阿哥伸着手一跳一跳地夠,口裡不住地嚷:“給我!給我!” 蘇麻喇姑一眼看到烏雲珠,連忙笑着說:“給皇貴妃請安啦!”說着就要下拜行禮。
烏雲珠趕忙攔住,笑道:“蘇麻喇姑,你是太後身邊的人,我們做晚輩的,可當不起你這一拜啊!再說,你還用跟我這麼客氣?” 蘇麻喇姑笑道:“那不顯得我太不懂事了嗎?三阿哥,快見你皇額娘!” 三阿哥自來喜歡這位溫柔美麗的皇額娘,立刻單腿跪倒,高聲喊道:“皇額娘吉祥!” 烏雲珠笑着把他一把摟過來,說:“你病了這麼些日子,讓額娘好好瞧瞧你!” 孩子變得清瘦了,圓臉成了尖臉,眼窩略向下陷,面色也失去了往日的紅潤。
最觸目的,是在鼻子、前額和面頰上,添了十幾顆麻子。
幸虧沒落下一臉大黑麻子,不然這一張清秀的臉就會完全給破壞了。
但大病初愈後的蒼白,掩不住孩子旺盛的生機,看他那烏溜溜的靈活的眼睛,開始泛紅的薔薇色的嘴唇,都顯示了一股活潑潑的春天般的氣息。
他笑眯眯地說:“皇額娘,我全好了,可皇阿奶還不讓我上學,還老讓蘇麻喇姑管着我!我告訴你,”他伏在烏雲珠耳邊說悄悄話,“她才管不住我呢!我會偷偷看書的!” 烏雲珠也在他耳邊悄悄說:“你看的什麼書呀?” 悄悄話在繼續:“師傅要我背的《千家詩》。
你幫我從蘇麻喇姑手裡要過來好嗎?” “她不會給我的。
我另送你一本好嗎?” “好!我明天去拿。
” “好!” 蘇麻喇姑見他倆一遞一地咬耳朵,笑得合不攏嘴,說:“三阿哥,别纏着皇額娘啦!咱們上五龍亭看皇阿奶,讨一隻船去池上逛逛不好嗎?” “好,好!我去坐船!”三阿哥跳蹦着歡聲喊叫,忽然停下來對烏雲珠說,“皇額娘,叫小四弟跟我一起去坐船吧!我好久沒見他了,真想他呀!” 烏雲珠像被人打了一棍子,搖晃了一下,有些站立不住,臉色刹那間變得雪白。
蘇麻喇姑慌忙阻止:“三阿哥,不許胡說!” “我沒胡說呀?你們說我生病,不讓我去看小四弟,可是我現在病好了呀!” 烏雲珠拼命抑制住渾身的顫抖,喉頭哽咽,呼吸困難。
蘇麻喇姑拉了三阿哥就走:“快些!船要開了!” 三阿哥邊走邊回頭,說:“皇額娘,叫小四弟來吧!我教他念詩!将來他長大了,我教他射箭!……” 孩子的聲音消失了,周圍沒有人了。
烏雲珠猛一轉身跑進那一片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山景中。
啊,這一棵西府海棠,竟開得這樣紅,這樣豔麗,這樣繁茂絢爛!烏雲珠一頭沖到樹下,跌跪在花叢中,雙手蒙面,失聲恸哭!海棠花在風中瑟瑟顫抖,落下來的是花瓣?是淚水?是血滴?…… 母親失去兒子,原是人世間最難忍受的痛苦,而烏雲珠的痛苦比這更深、更重,又有誰知道呢? 四阿哥死訊傳來,她把自己捂在嚴密的錦被裡痛哭。
她心疼得活不下去了。
兒子死了,她覺得五髒六腑都在大出血,她自己的存在也變得沒有了意義。
後來,她想到了福臨,才找到重新站起來的氣力。
為了他,為了他的大業,她得活!不管怎麼難,她不能離開福臨!為此,她得在自己全身披上堅厚的甲,既不讓内心的悲痛透出去,也不讓外來的同情和哀傷透進來。
她得以恬然的神色去安慰太後和皇上;她得以絕無戚容的表情去對付那些幸災樂禍的目光;她得表現出對兒子絕不萦念,才能最有效地幫助福臨、保護自己。
為了她所深愛的福臨,她得付出多少代價,忍受多少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的煎熬啊! 今天,她看見三阿哥,本來就容易觸發對親子的懷念,不想這孩子又在她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要見他的小四弟!那難忍的片刻,她極力忍住了,但這已超過了她的意志的限度,随後,郁積了這麼久的哀痛,便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她再也不能忍受了!她哭得渾身發抖,聲斷氣噎:“我的可憐的孩子啊!……” 是不忍聽,還是不忍看?又一陣風過,滿樹搖顫,撲簌簌,片片落英撒了烏雲珠一頭一身…… 若不是此時出現的一件怪事打斷了她,她一定會哭昏過去:太湖石後面,仿佛回應,也有嗚嗚咽咽的哭聲! 烏雲珠猛地從悲痛中驚醒,記起了自己的身份和處境。
她迅速地擦幹眼淚,整整鬓發和衣袍,莊重地走過去,平靜地問了一聲:“誰在那兒哭?” 太湖石後面轉出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宮女,正是今年二月裡才分到她身邊的小丫頭,偏巧跟她原來的貼身女侍蓉妞兒同名,隻少那個草字頭。
她喜歡這個容妞兒天真、純潔、聰明、機靈,常常帶她在身邊。
她為什麼哭? 容妞兒跪下了,擦着眼淚叩頭請罪:“求娘娘别生氣。
我見娘娘哭得那麼傷心,奴才心裡也難受……奴才知道主子你哭是想兒子,奴才哭是想媽……”說着,那淚珠子啪嗒啪嗒地又掉了下來。
皇貴妃沉默了好半天,終于說:“别哭了,容妞兒。
隻要你聽話,主子不會虧待你。
今兒個主子在這兒哭,對誰也不要說。
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可是,娘娘,想兒子掉眼淚,跟想媽掉眼淚似的,誰都一樣啊,你怎麼就不能呢?” 烏雲珠眼圈一紅,忍了又忍,歎了口氣,說:“宮裡頭的事兒,你不懂。
别問了,走吧!” 蘇麻喇姑領着三阿哥到五龍亭時,皇後和淑惠妃已不在那裡,康妃和謹貴人正陪着皇太後說話。
“皇阿奶!”三阿哥歡快地喊着,跑到跟前摟住太後的脖子,“好多好多花全都開啦!”他忽然意識到什麼,放開太後,正正經經地向她跪下,說:“三阿哥給皇阿奶請安!” 太後笑道:“好,好!病一場,長三分見識,懂事啦!……還不見過你額娘!” 三阿哥轉向康妃,嘴裡喊着“額娘”,恭恭敬敬跪了一安。
康妃忙把兒子扶起,看看他的氣色,說:“見好多了。
” 太後對康妃說:“過兩天就是三阿哥的生日,項上金鎖該換了。
新鎖我已經給他備下,舊鎖你明兒就送坤甯宮去吧。
” 這是滿洲的制度:凡祭神處必須和正寝同在一處,所以宮裡祭天跳神處設在坤甯宮西間。
這又是皇家的規矩:幼年皇子皇女項上金鎖必須每年更換,舊鎖必須放進坤甯宮西間壁上懸挂的子孫袋裡,以謝神天保佑。
康妃應了一聲,回頭去看三阿哥的項鎖,見他目不轉睛地盯着站在他對面的謹貴人,仿佛在竭力回想什麼。
謹貴人在他的注視下局促不安,但在強自鎮靜。
趁着那邊蘇麻喇姑向太後絮叨三阿哥不聽話、總是入迷地看書的當兒,康妃一把扳過三阿哥,讓他面對自己,說:“别東張西望的,讓我看看你這鎖……”那邊謹貴人也向太後告辭說天太熱了,要去脫件小襖。
太後以為康妃母子怠慢了謹貴人,所以謹貴人有些不高興,便說道:“三阿哥,你還沒有給謹貴人請安呢!” 康妃手心捏出了汗,看着三阿哥走向謹貴人;謹貴人臉色微微發白,恨不得立刻扭頭逃走。
可是當着太後,她倆毫無辦法。
再說,那天三阿哥正在高燒的半昏迷中,他能記得當時的人和事嗎? 三阿哥一個跪安下去,謹貴人隻得謙讓着扶他起來。
三阿哥一擡頭,很近地觸到謹貴人一雙細長的眼睛和唇邊茸茸的黑汗毛,突然歡呼着跳起來:“哎呀,我想起來了!是你呀!我的泥鹿泥兔泥鴨子,還有那個會搖頭的不倒翁,你都給我的小四弟了嗎?我的紅肚兜兒,小四弟愛穿嗎?……” 康妃絕望地叱責說:“三阿哥,你胡說什麼!” 三阿哥不滿地回頭看了母親一眼,生氣了:“又說我胡說!皇阿奶,我沒胡說!”他興高采烈地拉着太後的手,指着謹貴人說:“上回她穿着藍布袍子,梳着一根辮兒,我還叫她胡子妞兒,可沒有今兒好看!……” 太後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她慢慢地從寶座上站起來,目光變得異常尖銳而又冰冷。
康妃和謹貴人在她寒光四射的眼睛注視下低垂了頭,謹貴人身上那深紫色的錦緞袍不停地閃着光,她在發抖。
太後沉聲問了一句:“三阿哥,你說的是什麼時候?” 三阿哥被突然出現的可怕氣氛吓住了,直往蘇麻喇姑懷裡躲,結結巴巴地說:“我,出、出痘的時候……” 長久的沉默。
一隻嗡嗡叫的蜜蜂不知從哪片花叢飛來,在這些呆立不動的人們中間轉了幾圈,又飛走了。
之後,便隻有太液池的輕浪拍着五龍亭下的石基發出的汩汩水聲了。
太後的表情莊重而又威嚴,很清晰地吩咐道:“蘇麻喇姑領三阿哥回宮歇息。
康妃,你去吧!謹貴人随我來。
”說完,她徑自出了五龍亭。
謹貴人突然一昂頭,快步跟着走去。
康妃真想喊她一聲,又咬咬嘴唇,忍住了。
她回過頭來,三阿哥向她跪辭之後,也跟蘇麻喇姑走了。
五龍亭裡,隻留下了心慌意亂、手足無措的康妃。
走進深幽雅靜的韻琴齋,莊太後坐定,命宮女關好門窗後全都退出去。
然後,她的銳利目光直射謹貴人: “你說吧,謹貴人!” 謹貴人剛才那種畏懼、驚慌,此刻一點兒也沒有了。
她直挺挺地跪在姑母腳前,從容地毫無遲疑地說起了事情的始末:是她趁着康妃去西華門外探視出痘的三阿哥之機,改扮随行宮女,騙得三阿哥手中的玩具和貼身小肚兜。
回宮後又買通了四阿哥的一位乳母,把小肚兜給四阿哥穿上,把泥玩具放到四阿哥枕邊。
四阿哥果然也得了天花…… “你!……”莊太後咬着牙,指着謹貴人隻喊了這麼一聲。
沉默許久,她長歎着搖搖頭,痛心地說:“你怎麼做出這樣的事來!” “姑媽,我不能眼看祖宗的家業叫蠻子奪走,我不能眼看我們滿蒙高貴的血裡混進蠻子下賤的血!我甯可自己染上天花死掉,也要叫那個小蠻子滾出皇族去!母後,我為的是祖宗,一片忠心可對上天!”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謹貴人說得非常平靜,毫不動容。
看來,她早就想到過今天,準備好今天了。
“你就不想想,四阿哥的父親是誰?祖父是誰?他是皇家的後代,愛新覺羅的子孫!你害死皇子,就有大罪!” “我知道。
可是我永不後悔!” 莊太後像個男子似的,在屋裡大步地來回踱着,緊鎖着眉頭,不時停下來,略一沉吟,又繼續踱下去。
謹貴人仍然直挺挺地跪着,臉上是一片視死如歸的倔強。
莊太後終于停步,站在謹貴人身邊,眼睛不看她,一字一句地說道:“你聽好,阿琪。
”她叫的是謹貴人在娘家的小名,“我是大清皇太後,不能愧對太祖、太宗,不能愧對祖上先輩,不能愧對當今皇帝,容忍你的罪過,必遭天譴;你是我的親侄女,是我們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
身為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我不能讓家族的名望受到玷辱!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謹貴人臉上掠過一陣抽搐,但她坦然回答:“我明白。
” “康妃知道内情?”太後忽然這樣問。
“不!我隻是說很想念三阿哥,要扮宮女去看他。
” 莊太後心裡明明不相信,卻點了點頭。
沉吟片刻,她倏地轉臉正面對着謹貴人,目光停留在侄女頭上那朵珍珠五福梅花上,莊重地說:“好吧!姑媽成全你的忠心,給你身後的榮名位分。
你放心。
” 謹貴人連忙叩頭:“謝母後恩典!” 太後揮揮手,轉開臉,語聲有些沙啞:“你,你去吧!” 謹貴人站起身,心頭充溢着壯烈的感覺,快步走向門口,但她又放慢步子,停在了門口。
她慢轉回身,輕聲說道:“姑媽,我,我去了!……” 她的尾音顫抖着,劃破了寂靜的空氣。
她看見她的姑媽背她而立,肩頭抖動了一下,但沒有回身,也沒有說話,隻把右手舉到兩把頭一側的流蘇穗邊,慢慢地、輕輕地擺了擺。
謹貴人心頭一酸,推門而出。
莊太後一動不動地站着,聽着謹貴人的鞋底敲在磚地上的橐橐聲,越來越遠,終于消失了。
她一直仰望着屋頂那裝飾着龍鳳花紋的華麗頂棚,但眼前一片白霧,什麼也沒有看見。
後來,她翕動嘴唇,低低地喊了一聲:“阿琪,我的烈性孩子!……”她閉了雙眼,兩顆沉重的淚珠,從眼角滑過高高的顴骨,沿着豐厚的腮,滾落下來…… 太後把自己在韻琴齋裡關了很長時間。
當她出現在鮮碧樓上的膳桌旁時,誰也沒覺得她有什麼異常的地方。
她仍然談笑風生,和藹慈祥。
隻在人們禀告她說謹貴人因身體不适提前回宮時,她的嘴角才顫抖了一下,眼睛裡閃過一種既堅決又惶惑的奇怪神情。
那隻是一瞬間的事,除了心虛的康妃和聰明的皇貴妃,誰都沒有發現。
這一天對順治來說,是十分繁忙的。
因為今天是文華殿經筵大典的日子,比一次早朝要勞累得多。
不僅有許多隆重的儀式、禮節,還要講書講經講史。
大學士、尚書、左都禦史、侍郎、學士、詹事都要充任經筵講官。
每次經筵,滿漢官各選八人,分别按自己的理解宣講,最後還要由皇帝闡發書義、經義,諸官跪聽禦論。
講畢,皇帝召與筵各官進殿賜座賜茶,表示禮敬恩寵。
累盡管累,福臨每次都從經筵中得到不少啟示,常常使他靈活的頭腦轉動到眼前的實際治國之道中去。
回宮時,他又疲倦又愉快,帶着這樣的心情,往慈甯宮向母親請安。
聽說太後遊了一日北海,身體勞倦,正在寝宮歇息,他便立刻直奔寝宮。
太後坐在炕上倚着靠墊打盹兒,一個宮女在輕輕地為她拿捏雙腿,其他宮女靜悄悄地垂手站列門邊炕前。
福臨一進屋,太後便睜開眼,笑道:“聽腳步聲,就知道是你。
今兒個有些累吧?” “還好。
額娘領後宮去逛北海,怕是真累着了。
” “哦,不算什麼,還沒有老得走不動呢!”太後點頭一笑,又一揚頭看看兒子,動作很是灑脫利落,使福臨眼裡也不禁流露出贊賞的笑意。
“你今兒個在經筵上講些什麼?”太後問。
“兒講的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闡發了足有一個時辰,又順便講了講寬猛相濟的道理。
我看百官聽得很入神呢!”福臨不免有點兒自我欣賞。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太後重複着,連連點頭,不知她是在誇贊這聖賢之道呢,還是誇獎兒子,“講得好!那弓弦要是張得太緊,不就要斷了嗎?” “額娘若禦經筵,一定是個上好的講官!”福臨由衷地贊美。
太後神色一變,笑容消失,看定福臨:“皇兒,你的弓,是不是張得太緊了?” 福臨一看母親的神情,立刻站了起來,恭敬地回答道:“兒聽母後教誨。
” “皇兒,你一心繼承祖志,一心要成就天下一統的大業,壯志可嘉,我很高興。
不過太急太快,怕不妥當,所謂欲速則不達。
如今内外都迫得太緊,不要生出什麼大事來!” “母後請明示。
”太後的表情口氣,使福臨感到緊張。
太後歎道:“事情都逼到眼眉前了,你還不知覺嗎?外,有六王聚會;内,有四阿哥夭折……” “額娘,你說什麼?”福臨一把握住了母親的手。
“來,讓我仔細說給你聽……” 母子倆進了寝宮最東端的小梢間。
宮人太監們完全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可是皇帝粗重的可怕喊聲卻有兩次透過重幕傳了出來,還夾雜着桌椅翻倒、瓷器粉碎的聲音。
不知過了多久,無聲無息,人們正有些擔心這母子倆會不會出什麼危險,卻突然迸發出皇上暴怒的狂吼: “這不是天意!不是天罰!我不服!——” 太後提高了的聲音也隐約傳出來,仍然十分平穩: “皇兒,你不是小孩子了,好好想一想吧!” 皇上離開慈甯宮的時候,神情古怪而可怕:他的腳步和身姿,都給人一種頹然而去的印象;臉上像戴了一副木制或冰制的面具,又硬又冷,毫無表情;可是隻要觸到他的眼睛,就會被那裡的狂暴和絕望吓一大跳,那是兩團火,兩團熊熊燃燒的火!而皇太後也沒有按照慣例送他出宮。
第二天,宮裡都知道了,昨晚上萬歲爺龍性大發,用鞭子沒頭沒腦地把幾個養心殿太監抽得遍體鱗傷,還威脅說要砍掉他們的腦袋!但就在這天的晚上,景仁宮發出喪音:謹貴人病逝。
發喪那天,皇後以下各宮妃嫔都來到景仁宮。
皇貴妃拿了自己最好的一套衣袍,為死去的謹貴人換裝。
謹貴人臉上倒沒有什麼痛苦的表情,像睡着了似的甯靜安詳。
皇貴妃為她換好衣裳,站在那裡凝視着死者,一面不住地掉淚,一面感歎着輕輕說:“姐姐髫齡進宮,如今正當年華,為什麼不能為皇上多多效力,就驟然去了?真叫人痛惜啊!……” 皇後,淑惠妃和靜妃、恪妃、端妃、恭妃等人,都在抹眼淚。
倒是康妃,站在董鄂妃的對面、謹貴人遺體的另一面,雖也拿着手絹擦淚,但她沒有淚,她隻覺得恨!她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恨對面那個女人,那個淚流滿面的虛僞奸詐的美人兒!她還哭!她哭個什麼?這一切,不都是因為她嗎?康妃的心被嫉恨咬齧着,渾身猶如火燒。
她不能流露一點真實感情,隻得無可奈何地拼命低頭,竭力抵擋。
她狠狠地咬着嘴唇,直到她覺出舌尖上的鹹味、下唇的疼痛…… 幾位内廷公主也聞訊趕來。
謹貴人的死對她們可說是無關痛癢,但出于禮儀和宮規,她們也都掏出手絹抹着眼圈。
這時,皇上的谕旨到了,那是谕禮部、抄送景仁宮的:“貴人博爾濟吉特氏賦性溫良,恪共内職,今一朝遘疾,遽爾薨逝,予心轸惜,典禮宜崇。
特進名封,以昭淑德,追封為悼妃……” 這就是說,謹貴人終于登上了主位,将按妃位進行禮葬了。
後妃們為謹貴人慶幸:得到這隆重待遇,死也瞑目了! 妃嫔們各自休息時,孔四貞走到董鄂妃身旁,輕輕叫了一聲:“姐姐!” 董鄂妃抓住她的手,含笑的眼睛盯着她看,隻不說話,看得孔四貞紅了臉,小聲說:“姐姐,你的眼睛真壞!” 董鄂妃湊在她耳邊悄悄說:“我早聽太後講了。
什麼時候進宮圓房啊?……” “姐姐!看我撕你的嘴!” 董鄂妃不笑了,緊緊捏着孔四貞的手,知心地說:“好妹妹,你快來吧!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你不知道,我多難啊!” “我知道。
我心裡害怕。
”四貞耳語着,“看到謹貴人那樣子,我覺得怕極了!這裡,陷進來再出不去的呀!……” “你真的不肯?”董鄂妃憂傷的眼睛幾乎使四貞落淚,可她還是硬着心腸說:“我不能……我沒有姐姐那樣的才幹和胸懷,我會淹死的……姐姐,别怨我,你好自為之吧,我已經向太後辭過親了……” 董鄂皇貴妃長歎一聲,對四貞可憐地笑了笑,慢慢走開。
她腳步不大穩,容妞兒立刻上前攙住了她。
她的背影那麼瘦弱,顯得精疲力盡。
孔四貞眼裡不禁又湧出了淚水。
幾天以後,一件受賄作弊的案子被揭發了出來,因為是由宮内捅到皇太後駕前,皇上大怒。
受賄賣官的總管太監吳良輔被判死刑,賄請的漢大學士陳之遴被罷官,并流放盛京,另一名漢大學士王永吉也被罷官,還有一大批漢官因受牽連而紛紛被免職、降職、罰俸,朝野又是一番震動。
神氣了不幾天的漢官又失了神,各種不利于漢官的傳說又不胫而走:沒有最後定案的丁酉科場案還得從嚴懲治;剛剛揭發的江南、河南、山東、山西等科場案必定處置更嚴…… 接着,皇上奉皇太後命,将已停止的中宮箋表,如舊制封進,恢複了皇後的特權和身份,同時,命靜妃為長春宮主位,赢得宮中一片感恩的眼淚和歡笑。
最後,在三月二十七日,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
于是,許多人都松了一口氣。
張得太緊的弦,松下來了。
五 五月榴花紅勝火。
安親王嶽樂一向喜愛它熾熱的顔色,正當時令,王府處處都是盛開的紅得耀眼的石榴花。
不過這幾日,絢麗的榴花也得讓位了,因為府裡張燈結彩慶賀王爺生辰。
府門口的胡同好幾天水洩不通,車來馬去,人山人海,都是趕着來送壽禮的,擡的、擔的、捧的,紅紅綠綠、金花銀葉,流水似的往安王府裡湧,那熱鬧紅火,真跟過年一樣。
今天是嶽樂壽辰的正日子,來拜壽的,可就都是冠蓋人物了!這使得王府門前的熱鬧中添了些威嚴和富貴氣,别說下人們屏息靜氣,就連馬到門前,也不敢揚聲長嘶了。
王府東側,是一所規模很大的花園。
花園一隅有一所幽靜精緻的梨花院。
嶽樂在這裡設宴招待他的顯貴客人,朝中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也都是他的親戚子侄。
院子正中有一個從南面房屋中突出來的小型戲台。
戲台下面擺着一人一桌的豐盛席面,巽親王常阿岱、顯親王富绶、康郡王傑書、溫良郡王猛峨、順承郡王勒爾錦、端重親王齊克新以及敬謹郡王尼思哈等人,都在這裡就座,由嶽樂的兒子蘊端、瑪爾渾等人相陪。
左右兩邊是塑有圓、方、六角、梅花、石榴、寶瓶等各種形狀花窗的長廊。
在廊裡看戲吃酒的,是來拜壽的福晉格格們,自然由安王福晉、側福晉們相陪。
正對戲台是一間正廳外的敞軒,隻設了兩席,坐席的右面一位是今兒的壽星,身着彩色吉服的安親王嶽樂;左面一位,便是簡親王濟度。
按輩分,他倆是兄弟;按位分,嶽樂新進親王,不及濟度。
平日兩人政見不盡一緻,來往較疏。
但皇族的規矩,最講兄弟親戚之誼,嶽樂比濟度年長,哥哥的生日,弟弟非拜不可。
所以,簡親王着了禮服,領着福晉和兩位側福晉,早早就過府拜壽來了。
自家親戚歡聚,照例氣氛較比輕松。
五月的天氣已相當熱了,王爺、福晉們紛紛去了禮服冠帶,輕搖小扇,一面吃酒,一面閑談,興緻勃勃地看着台上的戲文。
一出方罷,台下一片談笑聲,稱贊這出《黃鶴樓》做得真熱鬧、真好。
廊下的福晉、格格們尤其贊揚劇中的劉備和周瑜。
不一會兒,戲班的班主領了扮演劉備和周瑜的伶人,直走到敞軒前,向安王爺和簡王爺謝賞。
嶽樂對“周瑜”看了一眼,說:“你不是雲官嗎?” 同春低頭恭敬地回答:“是。
” “唱、做、念俱佳,比以前越發出色了。
我記得你已經脫籍。
” “是。
”同春恭敬地又答一聲。
班主連忙補充道:“禀王爺,他如今是民人,隻搭班唱戲,不陪酒,不拜師父。
” “哦,也算難得……既入此門,再要謀别的出路也難。
日後能做個梨園教習,也可善終其身了。
” “是。
”同春第三次回答後,随同“劉備”、班主領賞去了。
“王兄,你見過這個唱戲的?” “哦,此人在梨園,可算是佼佼者,不賣色相,沒有媚容俗态,性情舉止有翩翩文士風,所謂陽春白雪是也!” 濟度笑道:“王兄愛和那些文士們來往,所以連這麼個唱戲的也看重。
文士文士,文弱之士,有多大用處?打天下打天下,總歸要靠打!要靠騎射,要來武的!” 嶽樂也笑了:“賢弟難道沒有聽說?從來成就大業的,武功文治,缺一不可。
馬上得天下,還能馬上治天下嗎?” 濟度說:“馬上得天下,為什麼不能馬上治天下?當年太祖太宗皇帝,不就是馬上治天下嗎?” 嶽樂并不直接回答他,繞過了祖宗的武力攻戰,另開議題:“曆數前朝,凡享國稍久者,必有一朝之制度。
我大清開國不久,要治理中華偌大疆土,滿蒙漢萬千百姓,為長治久安計,正需參酌古今,定下制度。
” 濟度鄙夷地聳聳鼻子:“明朝就有制度,還不是一樣亡于李自成一幫流寇,讓位于我大清?” “不,事情不那麼簡單。
皇上在内院閱讀史書,曾親谕道:‘明太祖立法周詳,可垂永久。
’足見明初所定制度原無不善,但日後逐漸廢弛,國祚也就衰弱下來。
到了萬曆末年,明朝大局實已敗壞,所以還能延續數十年而後亡,制度之力也!我們不可不認真參詳啊!……” 濟度臉上已露出不耐煩,強笑着說:“王兄,掉書袋子,我掉你不過,也沒這份精神。
咱們愛新覺羅氏是天女後代,天生的貴族、英雄!有上天佑護,既能得天下,就能治天下!用不着去跟下賤的蠻子們學什麼制度!……” 嶽樂耐心地帶着勸解的口吻說:“賢弟武功超群,确是祖宗的好子孫。
我們愛新覺羅也确是天女之後,天潢貴胄。
不過,滿洲一族的淵源呢?賢弟你還不知道吧?我近日查了許多史書,滿洲來自建州女真,上溯五百餘年,正是女真建立大金的時候,享國一百多年,與北宋、南宋共始終;更向上推,唐代的渤海國,也是女真所興,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為海東盛國,享國近二百年。
如今大清又承大金,千年之間,三為大國,愈來愈大,終于據有天下,我滿洲族之強固可想而知!但是,堯舜禹三代以前呢?誰是女真族的祖先?仔細推究,未必不是黃帝的一支……” 一刹那,濟度雙眉倒豎,胡須乍起,虎目圓睜,就要發作:好你個嶽樂,竟然把愛新覺羅氏和下賤的蠻子聯上了祖宗!他轉而一想,現在是給嶽樂拜壽,無論如何撒不得火。
他雖然憋得一臉紫紅,隻是憤然說出幾個不連貫的字:“你,你,竟敢……” “賢弟,你這是怎麼啦?”嶽樂看着濟度的樣子,不知是真的奇怪,還是裝的驚訝,正要招呼從人,卻見門官引了一位宮中太監趕到面前跪禀:“王爺,皇上召王爺即刻進宮!” 嶽樂和濟度都吃了一驚,但又不能問。
嶽樂匆匆地向濟度說:“賢弟,不能相陪了。
改日到府上請罪。
” “什麼話!皇上召你,不要誤了,快些走吧。
我也告辭了。
”濟度和嶽樂彼此一請,嶽樂便慌忙去準備進宮了。
梨花院裡的客人們,因為有蘊端、瑪爾渾兄弟相陪,情緒仍然十分熱烈:兩廊的女眷們多日不見,正好趁此時機說說話兒,交換各自知道的趣聞,談興正濃。
濟度讓侍從告訴福晉要早些回府後,自己便率了部分從人離府而去。
蘊端兄弟恭敬地送他到大門外,他卻一直悶悶不樂,一路上都在苦苦思索:皇上這麼急地召嶽樂進宮做什麼?…… 梨花院西南角一間三楹屋,是供伶人休息化妝的地方。
坐在窗口的同春,正好看見簡親王緩緩離去的背影,立刻聯想到他在前門軋死無賴的雄姿,回頭問陪同小太監:“那位王爺不是簡親王嗎?怎麼不再看幾出?” 小太監湊過來看了一眼說:“真是簡王爺!……咱這兒淨演文戲,簡王爺不愛瞧!” “簡王府也常叫戲班子嗎?” “叫的少。
簡王府自家有王府大班,他專愛瞧《西遊記》《十床笏》這路熱鬧戲。
” “哦……”同春沉吟片刻,又問,“小内官,像你這樣的,是皇上賜給王爺的呢,還是王府自家買的?” “都有。
王府自家買來的多。
” “不是還有宗人府、刑部撥給功臣家為奴的人嗎?” “那就海啦!……可當太監的沒有。
他們多半到莊子裡去幹活,女的才留府裡,洗衣局、廚下、茶上都要人。
” 同春心裡怦怦直跳,盡量随便地問:“今年府裡又進人啦?” 小太監想了想:“沒有。
去年中秋節剛進過。
哎,你快吃點心哪,這是我們福晉賞的,誰不知道我們安王府點心是京師頭一份!……你不是還有戲嗎?等着吧,準還有好些賞銀呢!福晉格格們有的是私房錢,又最愛瞧戲……” 同春十分失望,卻不能不笑容滿面地與小太監周旋。
永平逆案中女子全都入了官,發給功臣家為奴。
同春既要有可能進入功臣之家,設法打聽夢姑的下落,又要找到謀生門路,解決衣食問題,兩全之策隻有一條,那就是重入梨園,再施粉黛。
同春毫不猶豫地搭上了京師有名的戲班。
凡是應王府貴宅的戲差,他總是格外出力,也格外上心。
可是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