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太後重複一句,軟弱地皺皺眉頭,眼睛轉向蘇麻喇姑,“七八天了,也該着人來問問吧?”
蘇麻喇姑低下了頭,不敢看太後充滿失望的眼睛:“……沒有聽說……打發人來過……”
太後傷心地落下了眼淚:“一個也沒有?”
大家都不作聲。
之後,董鄂妃竭力笑着安慰道:“母後,總是今年瑞雪紛紛、堵塞了道路的過。
可是瑞雪兆豐年,來年五谷豐登,萬民太平,天下一統……” “我不要聽這些!”太後又疲乏又厭煩地說,無力地閉上眼睛,“朝廷有黨争,後宮也鬧起了黨争。
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們結了黨,向我這姑媽、姑祖母示威啦!……” “母後千萬别生小輩的氣。
小輩們年輕不懂事,母後你多多教導。
姐妹們或有一時疏忽,顧念不周全,對母後總是孝敬多年,各有所長。
皇後主六宮,替母後分憂解愁;淑惠妹、端妃、恭妃姐陪母後去溫泉,一路照應,多麼盡心……” 太後一聲長歎,打斷了董鄂妃的話:“你不用說了……這些格格們,嬌生慣養,不識大體,不懂事,真不懂事啊!……烏雲珠,好孩子,你又太懂事了!……偏偏懂事的這麼少,隻有你一個……” 福臨連忙搭話:“額娘,我就不算上一個?” 太後苦笑道:“算上你,算上我,不也才三個嗎?” 福臨頓時明白了母親的意思:“額娘,朝内懂事的人還有的是呢,安親王、康郡王不都是嗎?” 太後微微搖頭:“太少,太少……那邊人多勢大。
難哪,真難哪!……”她疲乏地閉上眼睛。
福臨眼睛裡忽地燃起一團火,明亮灼人。
母親的話從來不曾說得如此明白,一下子激起了他的雄心。
他相信自己的權勢和力量,他不怕那邊的阻礙,他大聲地說: “額娘,你瞧我的吧!我是當今皇帝!” 太後沒有睜眼,像微弱的回聲似的發出一聲歎息:“唉,皇帝,皇帝也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烏雲珠,過來。
” 董鄂妃走到床前,太後捏住了她的手,含着淚,凄惶地歉然道:“好孩子,委屈你了。
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烏雲珠心頭一酸,一串淚珠滾落下來。
福臨暗暗咬着牙根,鼻翼劇烈地翕動着,一股紅潮忽然湧上他的臉龐,染上他的雙顴和眼睛,濃黑的眉毛在眉間結成了疙瘩。
烏雲珠為太後蓋好錦被,又着實安慰了好一陣,才直起身子,遵從太後的旨意,向皇上拜辭,回自己寝宮歇息去了。
她腳步輕飄,有如浮雲。
出了太後寝宮,迎頭看見清晨的太陽,她一陣眩暈,身子搖晃着,嘴裡小聲嘟哝:“别讓太後知道,别讓……”她腦袋一仰,昏倒在攙扶她的兩名宮女的胳膊上。
五 順治十四年年底到順治十五年年初,宮裡頭大大小小的事紛亂如麻,攪得人心惶惶,過了今天不知明天又要出什麼婁子。
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太後從南苑回宮。
十二月二十八日,為皇太後病愈,皇上命撥下帑銀八萬兩,一半賞賜八旗兵丁,一半赈濟京畿貧民。
十二月二十九日,因皇太後大病初愈、皇貴妃勞累過度而病倒,皇上下令取消了辭歲迎新的乾清宮家宴和慈甯宮宴等許多内廷慶祝。
這樣,一年中最熱鬧紅火的除夕、元旦,宮裡卻是冷冷清清,人人心頭都有一種說不清的凄涼,并隐隐地覺得不安。
心裡最為忐忑的,要算皇後博爾濟吉特氏了。
因為她生性忠厚,比别人更多了一層自譴自責。
初三日,皇後和淑惠妃姐兒倆去逛後花園。
淑惠妃那張利落的小嘴,吧嗒吧嗒地一個勁兒勸慰着心神不定的姐姐:“姐,你這是幹嗎?自找不痛快!太後不是什麼話也沒說咱們嗎?咱們去請罪,我看她滿面春風,和顔悅色的,喜人得很!後來,又賜給各宮好些南苑的獵物,待咱們不是更好了嗎?我早說了,咱們一硬氣,太後倒會回心轉意,你瞧,這不就應了?” “唉!”皇後心事重重地歎息道,“總歸是太後病重,咱們沒盡子婦之道,心下總歸覺着說不過去……”她搖搖頭,垂下了眼簾。
腳下是用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嵌就的有精巧花紋的石徑,掃得非常幹淨。
石徑兩邊的花壇裡,曾經在春三月裡招得蜂狂蝶舞的豔麗無比的牡丹、芍藥、玫瑰,此時花葉凋殘,隻剩下枯枝幹莖在寒風中瑟縮;高大的喬木葉落殆盡,密密的枝桠伸向陰沉的天空。
惟有松柏樹依然蒼翠,給冷落的禦花園增添了幾分肅穆。
路邊、樹下,侍從的宮女太監悄悄站着,大氣也不敢出,就像那些石壇石盆裡的木變石、海參石一樣。
冷清的空氣,寂靜的園林,隻回響着這兩個高貴女人的花盆鞋底敲打在石徑上的清脆聲音,和她們那風吹竹林似的低吟絮語: “說不過去,請過罪也就是了嘛,還要怎麼樣?”淑惠妃笑着,幫姐姐扯好披風的貂帽。
“……皇貴妃病了,也該去承乾宮看看……”皇後低語道。
“啊?你還要去看她?”淑惠妃瞪圓了眼睛,“要不是她,你會落得眼下這個樣兒?” “唉,她是為侍候太後累病的啊!……” “那叫活該!她就愛做這種事,讨得太後和皇上歡心,真是争寵有術、固寵有方,古今後妃難得有她這種狐媚子!”淑惠妃對董鄂妃的惡感達于極點,一說到她,話就非常尖刻,充滿了鄙夷。
皇後無可奈何地搖頭說:“你呀,進宮這麼久了,後妃之德竟沒有多少長進。
妒忌,是犯七出之條的,身為後妃就更……” 淑惠妃在姐兒倆單獨相對時,總是毫無顧忌地擺出小妹的嬌憨态的。
她雙手捂住耳朵,跺着腳說:“我不聽,我不聽!這全是南蠻子那一套,咱們祖先沒這一說!” 皇後憂心忡忡地停了腳步,無端地看看自己籠着的銀灰鼠皮暖手籠套,小聲說: “皇上打南苑回宮以後,坤甯宮一次也沒來過……他……他召過你嗎?……” 淑惠妃臉兒紅了紅,跟着用冷冰冰的聲調,闆着臉說:“沒有!一回也沒有!這樣無情無義的男人,不稀罕!” “小妹!”皇後制止地喊了一聲,臉也紅了,“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在想,為了咱們失于問候的過錯,皇上一定很生氣,會不會把咱們……” “不會不會!太後都沒有怎麼樣,他敢嗎?他就願意人家說他是有道明君。
廢了一個皇後,他已招來了失德的名聲!皇後又不是宮妃,更不是宮女,關乎國家體面的事兒……” 淑惠妃侃侃而談,頭頭是道,那副義正詞嚴的樣子,倒給了皇後不少安慰。
一陣匆忙的腳步聲打斷了姐妹倆的知心話兒。
坤甯宮首領太監滿頭是汗,氣喘籲籲地跑來了,表情十分緊張,姐妹倆立刻意識到又出了大事。
他一頭跪倒在皇後面前,半天說不出話。
“什麼事?”皇後恢複了她的端莊平靜,淑惠妃也恭敬地後退兩步,靜靜站在皇後的側後方,像個又賢惠又淑靜的宮妃。
“禀皇後,今日萬歲爺發了兩道谕旨,頭一道說托上天愛顧,皇太後重病痊愈,是天下萬民之福,所以要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外,其他罪犯都要減等赦免……” 皇後莊重地點點頭,說:“皇上純孝仁厚,大赦天下,萬民景仰。
”她等了一下,想聽聽首領太監報告第二道谕旨,見他隻管低着頭不作聲,不得不又問了一句:“還有呢?” 首領太監連連以頭碰地,口吃吃地說:“求主子饒恕奴才……奴才實在……實在不敢說……” 皇後覺得心口猛烈跳動,極力克制地說:“講吧!” “萬歲爺谕旨責備主子……說皇太後聖體違和,皇上還三次到上帝壇宮禱祀,而主子竟無一語奉詢,亦未遣使問候,大違孝道,所以……自正月初三起,停中宮箋表……” “啊!”淑惠妃驚呼一聲,用手捂住了嘴。
皇後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低頭禀奏的首領太監繼續艱難地說下去:“萬歲爺還谕令:下諸王貝勒及議政大臣會議……處置辦法……” 中宮箋表,是皇後特權的象征。
皇後在三大節——萬壽、元旦、冬至時,或在特殊喜慶日,或有特别請求,可以使用皇後之寶,直接向皇上進箋表緻賀或提出要求,皇上是不能拒絕的。
停了中宮箋表,等于取消了皇後的權威,而又下諸王貝勒大臣會議處置辦法,下一步不就是要廢皇後了嗎? 皇後擡起手,扶住自己的頭,一陣暈眩、惡心,她有點站立不穩。
淑惠妃尖叫一聲,撲過來跪在姐姐腳前:“姐姐!不,娘娘!都是我不好,都怪我!……是我出的壞主意!……我去找皇上請罪,讓他處罰我吧!……”她先是嗚咽着斷斷續續地自我譴責,繼而喉頭梗塞得泣不成聲,最後索性放聲大哭,弄得皇後在扶她站起來時,也淚流滿面了。
停中宮箋表的消息,如晴天霹靂,震動了六宮;又像一團烏雲,迅速地遮蔽了天空,使本來就顯得威嚴、肅靜的大内,氣氛更加緊張、冷酷。
人們惶惶不安,不知道下一步會出現什麼局面。
有些乖巧的主位和宮人,不免要看風使舵。
于是,往承乾宮探望皇貴妃的人,突然增多了。
董鄂妃剛從南苑回宮病倒時,除了永壽宮的漢妃石氏、庶妃董鄂氏和一兩位無名貴人之外,沒有人踏進承乾門;而現在,日精門之東的東一長街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都是去向皇貴妃請安的。
其中不但有庶妃穆克圖氏、烏蘇氏、巴氏、那拉氏以及衆多的貴人、常在、答應,還有博爾濟吉特氏的格格端妃和恭妃。
在那天夜分初定時刻,靜妃居然也悄悄地來探望了董鄂妃。
隻是由于董鄂妃勞累過度、心力交瘁,太醫要她安心靜養,所以來請安的人也隻是上前肅一肅,問問安好便退出了。
福臨則是每日必來,或是看着她吃藥,或是陪着她用膳,有時候便坐在皇貴妃的床沿上,兩人小聲說笑着,談天道地,一同消磨冬日的黃昏。
如果董鄂妃已經睡着,福臨就輕手輕腳地看看門前小火爐上為她熬的參湯和藥劑,再到床前撩開帳子,看看她的被子是否掖緊,氣色是否好轉,随後便在床前輕輕坐下,靜靜地一坐就是半個時辰,有時竟閉着眼睛仿佛睡着了一般。
隻有從他嘴角不時閃過的笑意,能覺察出他不過是陷入甜蜜的回憶。
承乾宮一位老太監,是明宮留下來的舊人,他驚歎不已地對同伴們說:“真沒見過這樣的多情天子!要不說人家關外人生性淳厚樸實呢!” 承乾宮裡,不論是同住的貴人、答應,還是一般的宮女、太監,對女主人都是真心愛戴感激的。
董鄂妃待下寬厚仁愛。
她自己穿戴住用并不奢華,卻經常拿她的例銀賞賜下人,幫助下人渡過難關。
皇太後和皇上賜給的克食,她從不忘記分給同住的姐妹;因了她的推薦,一年多來,皇上有數的幾次除皇貴妃以外的召幸,竟遍及了承乾宮的幾位貴人、答應,這是何等的榮幸和恩惠啊!她們怎麼能不全心向着皇貴妃呢?況且她一向又那樣和藹可親,從無嚴詞厲色,不擺高人一頭的架子。
這次董鄂妃病倒,整個承乾宮似乎都病了。
大家說話聲也小了,腳步動作也輕了。
開始幾天,見她又瘦又衰弱,像是病得不輕,承乾宮裡上上下下飯量都減少了。
這幾天眼見她有了起色,衆人才有了笑容。
皇上停止中宮進箋的谕旨,他們都知道了。
但承乾宮的人仿佛事先約好了似的,對此既不表示驚異,也不表示憤怒或高興,淡然處之,好像與他們無關。
隻在偶然的機會或場合,兩個承乾宮的人互相交換一道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時,才會流露出她們内心的得意和痛快,以及同時産生的志在必得的情緒。
這個重要消息,卻沒人告訴皇貴妃。
福臨是不願意告訴她,其他人大概怕她過分高興、有礙病體而不敢告訴她。
這天清早,皇貴妃起床了。
侍女們都很高興,歡笑聲異于平日。
她們服侍她梳洗完畢,攙扶她坐在炕上的軟氈靠座上,她的貼身侍女蓉妞兒連忙用蓮瓣貼金圓盤托上三隻帶耳的青瓷小碗,一碗參湯、一碗蓮子粥、一碗奶茶。
按規矩,董鄂妃先喝了參湯,又喝了奶茶,然後捏着小銀匙慢慢攪着蓮子粥,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味。
“主子這些日子吃東西都沒有今兒香甜。
”蓉妞兒高興地說。
董鄂妃莞爾一笑,說:“真格的,我今兒覺着好多了。
……蓉妞兒,這兩天我瞧你們挺高興?” “主子病好了,奴才們心裡都快活。
” “不是這個。
我冷眼兒瞧,你們像有什麼好事兒瞞着我。
” 蓉妞兒把腦袋一偏,笑道:“主子的心就靈到了十二分不成?誰也沒敢在主子跟前透一絲兒風呀!” “别這麼鬼頭鬼腦的了!你們能眉聽目語,我就不能心生九竅?快說!别招罵!”董鄂妃嘴裡威脅着,臉上笑着。
蓉妞兒眨眨眼,湊近主子,小聲說:“娘娘還不知道呢,昨兒個皇上下诏,停了中宮箋表啦!” “什麼?”董鄂妃吃了一驚,病後蒼白的臉上驟然泛出一片紅暈,“真的?” “奴才怎麼敢對主子說假話!”蓉妞兒滿面得意,晃着腦袋笑道,“這會子,坤甯宮裡不定怎麼個亂糟糟哩!” 董鄂妃的笑容漸漸收斂,紅暈漸漸消失,一雙水靈靈的靈活的黑眼珠忽而瞅着蓉妞兒,忽而轉向窗外,很不安甯。
蓉妞兒發現她神色異樣,不解地說:“娘娘你這是……奴才們這幾日可都為這個快活死了!……” 董鄂妃心神不定地瞟了蓉妞兒一眼,蓉妞兒錯把這當成了鼓勵,要害話兒直截了當地便冒了出來: “這不明擺着嗎?娘娘眼下就要進位皇後啦!……” 這話太尖銳、太赤裸裸了,仿佛捅到董鄂妃的心肝肺葉上,她渾身猛的一哆嗦,臉兒頓時漲得血紅,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不是靠兩道密密的、顫動的睫毛用力鎖住,說話就會滾下來。
過了好半天,她才控制住自己,深深歎了口氣,蹙着眉頭說: “該死!你看你都胡說了些個什麼!” 蓉妞兒摸不着頭腦,趕緊跪下。
“蓉妞兒,你到我身邊有些日子了,我有虧待你的地方嗎?” 蓉妞兒大驚,連忙叩頭,急急惶惶地說:“主子待奴才恩重如山!奴才一年内死了爺爺又死了爹,靠了主子恩典,才體體面面地辦了事。
奴才粉身碎骨也忘不了……” “别提那個。
就看在咱們主仆一場的分兒上,你實實在在地對我說,皇上停了中宮箋表,宮裡頭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說好的多,還是說不好的多?” “這……那一條藤兒的蒙古格格兒,總是人多勢衆……” “再有,要是當真皇上又廢了中宮,你說宮裡頭贊成的多還是不贊成的多?還有議政王大臣和滿朝文武呢?還有天下的萬民百姓呢?連廢兩個國母,能算有道明君嗎?” “……”蓉妞兒瞪着眼睛,什麼也答不上來了。
董鄂妃擺擺手說:“去吧。
”蓉妞兒退下後,她便用手支着兩腮,撐在小小的炕桌上,沉思起來。
她外表平靜,如同一尊玉雕觀音,而心裡卻翻騰着暴雨狂風,久久不能平息。
她想的比她說的要多得多。
蓉妞兒在院裡剛喊了一聲:“萬歲爺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就傳到董鄂妃耳邊。
她太熟悉他的腳步了,立刻下了炕,邊走邊整鬓角,拉扯衣裳,要出寝宮迎接。
可是福臨已經進來,在門邊握住了她的雙手:“哦,你已經起身了,果真見好了!”他像孩子那樣真心地歡笑着,松開手,略略後退兩步說:“讓我好好看看你,氣色如何?”他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笑道:“真所謂淡雅如仙,清露曉風中一枝梨花!” 董鄂妃“撲哧”笑了:“陛下錯愛,妾妃有幸。
願來生化為百花之精,有百種變化,長侍君側。
不然昨天是梅花,今天又要做梨花,不知何時又要當荷花……” 福臨也想起上次比烏雲珠為“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的故事,哈哈地笑了。
福臨無心,烏雲珠有意,看來是随意的談笑,被烏雲珠漸漸引到關于《三國演義》的話題上來了。
福臨對此很有興趣,說:“有人把《三國演義》列為六大才子書之一,倒也有點眼光。
隻看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節,何等神采,何種筆力!太宗皇帝令人将此書譯成滿文,還命百官将士通讀,大有深意啊!” “正是哩!”烏雲珠連忙接上話茬兒,“曹孟德雖被罵為漢賊、奸雄,但此人卻真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對嗎?”福臨一口接過來,二人用的都是書中原話,不覺相視而笑。
福臨興緻勃勃地說:“朕最賞識曹孟德處,在燒烏巢劫糧草大敗袁紹之後。
他從袁紹抛落的文牍中,拿到他的部下通袁的大宗書信,謀士們都說這是清除内奸的好機會,他卻說,當初袁紹兵多将廣、勢力浩大,不要說我手下的人,就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能否保住頭顱,又何必苛求他人呢?他下令将書信燒掉,不予追究。
無此心胸,如何能成就英雄大業!” “陛下說的是。
妾妃也以為曹操目光遠大,最能審時度勢,極有自知之明。
” “哦?”福臨笑着,和烏雲珠同坐在南牆大炕上,隔着炕桌相對飲茶,“何以見得,學生願聞其詳。
”這句話用的是昆曲的小生口白,很有韻味,招得烏雲珠嫣然一笑。
她說:“三國鼎立,魏勢最強。
江東孫權派人往洛陽進賀表,請曹操即帝位為天子。
曹操看了勸進表笑道: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辭而不受,終生就當了個魏王……” 福臨目光一閃,凝視着烏雲珠,短短一刹那的對視,他就明白了:“你都知道了?” “是,陛下。
皇後為人善良仁厚,說不上有失德之處。
” “不。
朕以孝治天下,皇後有違孝道,無可原諒!” “陛下責備皇後,自有道理,但皇後是皇太後的嫡親侄孫和嫡親外孫啊,太後病重,皇後哪裡會不關切?妾妃揣度,皇後必是焦慮憂念過甚,反而一時思慮不周,失于詢問。
皇太後訓誡她幾句,已經足夠了,皇上你卻……” 福臨望着烏雲珠,目光裡既有驚異,又有疑惑,還有深切的敬意和愛憐。
他竟一時說不出話了。
“陛下一向英明,但此舉……妾妃實在為陛下擔心。
” “哦?” 烏雲珠堅決地說:“天下初定,主少國疑。
陛下為萬民之主,德高則萬民敬仰,社稷安定;失德則人心背離,江山難固。
天下人民不隻滿洲,漢民南士尤其看重君德君行。
陛下一身系天下安危,凡有舉動都應格外謹慎。
廢後已是不德,豈能一而再?況且,兩位皇後都是博爾濟吉特家格格,陛下就不思慮蒙古四十九旗的人心?……” 福臨站起身,煩躁地在炕前快步踱了幾個來回,站住,緊皺黑眉,望着窗外,說:“此人着實無才,難主六宮……”他猛地回頭,盯住烏雲珠:“你總不該不明白,我是為了什麼……” 烏雲珠不等他說出,已撲跪在他腳下,頻頻叩頭:“陛下如果突然廢了皇後,妾妃決不敢再活在世上!務求陛下體諒皇後的本心。
要是陛下還肯開恩,讓妾妃留在世間侍奉陛下,就求陛下萬萬不可廢皇後!” 福臨驚訝萬分,倒抽了一口涼氣。
侍奉在側的太監、宮女們,都驚得目瞪口呆,連出氣的聲音都給壓低了。
福臨終于長歎一聲:“咳!曆代多少宮闱慘變,莫不起于奪嫡。
像你這樣的,真還沒見過呢,可以上得無雙譜了……” 烏雲珠身子一軟,雙手抱住了福臨的雙腿,像個小女孩一樣把面頰也貼了上去,聲音哆嗦着說:“隻要陛下江山永固、社稷安定,滿、蒙、漢萬民一體太平,妾妃願以側妃了此終身……” 福臨連忙把烏雲珠扶起,撫摸着她瘦瘦的雙肩,充滿愛憐的目光在她美麗、消瘦的臉上來回流連,用感動得發抖的聲音說:“朕的賢妃……朕的愛妃……隻是太委屈你了!如此心胸,如此眼光,如此才德,如此容貌……”他說不下去了。
烏雲珠何嘗不覺得委屈!她撲倒在福臨懷中,用力把臉偎進他寬闊的胸膛,聽到他胸腔裡心髒的搏動,想到自己的境遇、自己的命運,頓時淚如雨下。
但這是無聲的飲泣,那苦楚是鑽心的、難忍的,又得拼命壓制住,她不覺從頭到腳都劇烈地顫抖了。
福臨對烏雲珠的異常反應害怕了,連忙輕輕拍着她的背,一再地小聲問着:“怎麼啦?這是怎麼啦?不要這樣哭啊!……” 烏雲珠終于擡起滿是淚痕的臉,用極低的隻有福臨能聽到的聲音說: “妾妃也怕……被放在爐火上……燒烤啊!……” 停止中宮箋表的诏令傳到景仁宮,恰如雪上加霜,上上下下的人心都涼透了。
那天早起,乾東五所的嬷嬷就來禀告,說是三阿哥夜裡發病,渾身滾燙,已經昏睡過去。
平時不言不語、總皺着眉頭的康妃也有些發急,忙不疊地跑去查看,傍晚回來時已是一臉烏雲。
兩個說話聲大了些的宮女,立刻被她豎着眉毛罵了一頓,還叫太監拉了出去,一人掌嘴二十。
于是,景仁宮的人都知道大事不好,三阿哥必定病勢不輕。
這豈不是要命的事!自打董鄂妃進宮,這裡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三阿哥身上,要是三阿哥有個好歹,康妃娘娘還有什麼想頭?景仁宮的人還有什麼奔頭? 偏偏在掌燈時分,兩個消息同時傳進:皇上停了中宮箋表;太醫确診三阿哥是出花,皇上立命把他遷出宮去。
康妃當時便眼前一黑,昏厥過去了。
陪伴康妃的謹貴人和幾位常在趕忙上前攙扶,掐捏人中幫助順氣。
她們自己不知是因為恐懼還是出于憤怒,也一個個顫抖不已。
天花,對滿洲人來說,是最可怕的疾病。
在關外時,他們就對之畏懼萬分。
當年大軍多次南侵,入關搶掠,但凡遇着天花流行區,他們都早早改道繞行,有時幹脆退兵。
定都燕京後,幾次天花流行,奪去了許多皇室貴族的生命。
說來也怪,這病在滿洲人身上特别兇險,十有八九難以活命。
每年天花流行季節,皇上都要遠駐南苑,甚至跑到長城外的草原上去“避痘”。
順治初年因此立了法令:“凡民間出痘者,即令驅逐城外四十裡。
”結果,不但天花患者,連偶然發熱或生疥癬等瘡害的人,也一概驅逐。
遇到這種情況,北京城裡一片喧嚣紛擾,病人、家屬,一串一串地被逼離家出城,流離失所,凍餓交加,哭聲震天,死于途中的不在少數。
更有一些貧家的弱兒稚女,因父母無力移居城外照料食宿,便被抛棄道邊,任其生死。
這成了清初京師的一大弊政。
隻是在南城禦史趙開心上書攝政王,提出比較切實可行的處理辦法後,這道法令的擾民程度才緩解下來。
但這并不能減輕滿洲人對天花的畏懼心理。
所以,三阿哥染了天花,皇上居然把他驅逐出宮,對康妃、對景仁宮的人們,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其程度不下于停止中宮箋表所引起的反應。
這一夜,出于各種心理,景仁宮的人都沒睡好。
謹貴人屋裡過了半夜才熄燈,康妃寝宮裡則通宵明亮。
次日清晨,謹貴人和三位常在按常禮向康妃請安。
康妃和往常一樣,靜靜答了禮,便要她們各歸住處。
三位常在走了,謹貴人留下了。
康妃看看她,沒有作聲。
侍女送上奶茶,康妃做個手勢要謹貴人坐下喝茶。
謹貴人謝過坐下,兩人相對無言,默默地端着銀碟銀盞,不時呷兩口,吹吹熱氣。
氣氛非常沉悶,憋得人喘不過氣來。
謹貴人偷眼看看康妃:天!一夜之間,她怎麼換了這麼一副冰霜面孔?平日顯得深沉含蓄的黑眼睛,完全失去了生氣,變得呆滞死闆;由于一夜未眠,臉色蠟黃,眼圈烏青,像是蒼老了十歲…… 康妃從眼角瞟了謹貴人兩眼,皺了皺眉頭:謹貴人額窄颚方的帶幾分男子氣的面孔,此刻竟是紅紅的,表情緊張又興奮;低壓在細眼上的剛硬的黑眉在微微顫動;她還不住地眨眼,似乎想要掩住眸子裡跳動着的不安定的光點。
康妃心裡很不受用:這會兒你起什麼勁兒! 兩盞奶茶都喝下去了,康妃還沒有說話的意思。
謹貴人實在忍不住了,說道:“娘娘,不去打聽一下三阿哥給搬到哪兒去了?” 康妃冷冷一笑:“愛搬哪兒搬哪兒,關我什麼事!” “娘娘!……”謹貴人吃驚地喊道。
“這孩子是他愛新覺羅家的血脈,他們不心疼,我心疼什麼?” “娘娘,要是你再不照應三阿哥,那可就更……” 康妃哈哈地笑了,笑得人毛骨悚然。
她說:“就得我們娘兒倆一起死了才幹淨,才稱了他們的心!我……”她突然咬牙切齒地說:“就是死也要死在他們後頭,看看誰熬過誰!” 她口氣中刻骨的怨毒,使謹貴人驟然興奮,猛地站起來說:“娘娘,你不能這麼着!……昨兒夜裡,我得着祖宗啟示了!” “什麼?”康妃皺着眉頭直看着她。
“真的!是真的呀!……昨兒一聽見那些倒黴的信兒,我心裡那個氣呀!難道我們博爾濟吉特氏要敗給那個南蠻子女人?難道祖宗千辛萬苦開創的基業,要傳給那個蠻子女人的兒子?……我氣着、想着,後來不知怎麼的,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隻聽耳邊有人喊:‘快醒醒,接駕!’慌得我登時跪倒在地,哎呀,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站在我面前,就跟聖容圖像一模一樣,威嚴魁梧,當下我隻有叩頭的份兒。
太祖皇帝開口說話了,那聲音就跟午門上的銅鐘一樣亮,他說:‘朕一生南征北戰,打下江山,不容外人搶奪!’太宗皇帝接着說:‘子孫若不敬天法祖,朕在九泉之下也不安甯!你既是朕家兒媳,一定要為宗社、為愛新覺羅氏挺身而出!’我于是再三叩頭,向二聖奏道:‘兒臣領命,萬死不辭!’太祖皇帝便捋髯笑道:‘果然如此,朕向佛爺求情,賜你生生世世降于富貴之家!’我才要謝恩,掼了一跤,就醒了。
” 康妃早聽呆了,直瞪着眼,帶着敬畏小聲問:“真的?太祖、太宗皇帝托夢給你了?” “我的娘娘,你是誰,我是誰呀!我怎麼敢對祖宗不恭?難道不怕天雷轟?” “那,你……”康妃盯了一眼謹貴人。
謹貴人眼裡放射出狂熱的光芒,渾身是勁地攥着雙拳說:“我哪怕粉身碎骨,萬死不辭!”她仿佛又回到大草原,騎着駿馬,發瘋似的縱橫馳騁。
她眉毛高揚,胸脯挺直,一股壓抑不住的熱情從她全身向外噴湧,使她此刻顯得又美麗、又可怕,緊緊地吸住了康妃的目光。
康妃心裡猶豫,盡量把口氣放冷些:“事已如此,你就是領了先帝聖命,又有什麼法子?” 謹貴人急忙向康妃跪下,叩了個頭,說:“我思謀半夜,已想出了一個好法子,心裡正自不安,就有二聖來托夢。
這是先帝指點,必得要這麼辦!” 康妃沒有搭腔,謹貴人急得眼都紅了,說:“娘娘請放寬心,天塌下來,我一人擔當,決不連累别人!” 康妃從眼角向四周看了看,謹貴人立刻大聲說:“娘娘,前日穿那雙鞋花樣新鮮受看,能不能賜我多看兩眼?” 康妃站起身說:“進裡屋來瞧吧!” 她倆一同進寝宮裡間去了。
一頓飯工夫,兩人再走出來時,各自神态大變。
康妃一反平日的沉靜和剛才的陰冷,變得心慌意亂、舉止失措,她下意識地掐下一朵唐花——花塢新送來的玫瑰,高高地擎着,一隻手無緣無故地把花瓣一片片扯下來,細長的手指在不住地顫抖。
她咬着嘴唇,視而不見地望着花瓣,好像決心不再開口。
謹貴人的狂熱勁似乎已經過去,變得冷靜沉着,像是一位女謀士,在向康妃小聲地陳說利害:“我的娘娘,水火哪能相容?用蠻子的話說,得要破釜沉舟!不然對不起祖宗,更對不起後人!” 康妃的聲音顫抖得聽不真了:“這……于心不忍啊!” “可這是先帝的旨意啊!”謹貴人急了,“我不修今生修來世!我甯可近支宗派繼位,也不能讓他當太子!……” 兩人忽然都噤住了。
因為從北邊,隔着高高的宮牆,傳來一陣行雲流水般優美動聽的古筝樂聲,丁丁冬冬,無比清越,好似玉石相擊,又如泉滴深潭。
但這一聲聲又都像重錘,錘錘擊在兩人的心上。
樂曲間,她們甚至隐隐聽到,還夾雜有清脆甜美的笑聲。
啊,是她!——隔一道北牆,那邊就是承乾宮! 康妃打了個冷顫,臉都扭歪了。
她痛苦地閉上眼睛,靜默片刻,再睜眼時,臉上又挂滿了冰霜。
她用力扔掉手中那朵凋殘的玫瑰,走出寝宮,站在台階上,呆着臉吩咐道: “傳辇,禀告皇太後、皇後,我要出宮去看望三阿哥!” 宮裡的規矩,皇子出痘,隻有生母可以探視。
康妃隻領了幾名随侍宮女往西華門外福佑寺看望皇三子,這是無可非議的。
但是,兩三天後,活活潑潑、粉妝玉琢的四阿哥,竟也渾身發熱,染上了天花。
[1]東北民間稱努爾哈赤為“老哈王”。
之後,董鄂妃竭力笑着安慰道:“母後,總是今年瑞雪紛紛、堵塞了道路的過。
可是瑞雪兆豐年,來年五谷豐登,萬民太平,天下一統……” “我不要聽這些!”太後又疲乏又厭煩地說,無力地閉上眼睛,“朝廷有黨争,後宮也鬧起了黨争。
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們結了黨,向我這姑媽、姑祖母示威啦!……” “母後千萬别生小輩的氣。
小輩們年輕不懂事,母後你多多教導。
姐妹們或有一時疏忽,顧念不周全,對母後總是孝敬多年,各有所長。
皇後主六宮,替母後分憂解愁;淑惠妹、端妃、恭妃姐陪母後去溫泉,一路照應,多麼盡心……” 太後一聲長歎,打斷了董鄂妃的話:“你不用說了……這些格格們,嬌生慣養,不識大體,不懂事,真不懂事啊!……烏雲珠,好孩子,你又太懂事了!……偏偏懂事的這麼少,隻有你一個……” 福臨連忙搭話:“額娘,我就不算上一個?” 太後苦笑道:“算上你,算上我,不也才三個嗎?” 福臨頓時明白了母親的意思:“額娘,朝内懂事的人還有的是呢,安親王、康郡王不都是嗎?” 太後微微搖頭:“太少,太少……那邊人多勢大。
難哪,真難哪!……”她疲乏地閉上眼睛。
福臨眼睛裡忽地燃起一團火,明亮灼人。
母親的話從來不曾說得如此明白,一下子激起了他的雄心。
他相信自己的權勢和力量,他不怕那邊的阻礙,他大聲地說: “額娘,你瞧我的吧!我是當今皇帝!” 太後沒有睜眼,像微弱的回聲似的發出一聲歎息:“唉,皇帝,皇帝也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烏雲珠,過來。
” 董鄂妃走到床前,太後捏住了她的手,含着淚,凄惶地歉然道:“好孩子,委屈你了。
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烏雲珠心頭一酸,一串淚珠滾落下來。
福臨暗暗咬着牙根,鼻翼劇烈地翕動着,一股紅潮忽然湧上他的臉龐,染上他的雙顴和眼睛,濃黑的眉毛在眉間結成了疙瘩。
烏雲珠為太後蓋好錦被,又着實安慰了好一陣,才直起身子,遵從太後的旨意,向皇上拜辭,回自己寝宮歇息去了。
她腳步輕飄,有如浮雲。
出了太後寝宮,迎頭看見清晨的太陽,她一陣眩暈,身子搖晃着,嘴裡小聲嘟哝:“别讓太後知道,别讓……”她腦袋一仰,昏倒在攙扶她的兩名宮女的胳膊上。
五 順治十四年年底到順治十五年年初,宮裡頭大大小小的事紛亂如麻,攪得人心惶惶,過了今天不知明天又要出什麼婁子。
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太後從南苑回宮。
十二月二十八日,為皇太後病愈,皇上命撥下帑銀八萬兩,一半賞賜八旗兵丁,一半赈濟京畿貧民。
十二月二十九日,因皇太後大病初愈、皇貴妃勞累過度而病倒,皇上下令取消了辭歲迎新的乾清宮家宴和慈甯宮宴等許多内廷慶祝。
這樣,一年中最熱鬧紅火的除夕、元旦,宮裡卻是冷冷清清,人人心頭都有一種說不清的凄涼,并隐隐地覺得不安。
心裡最為忐忑的,要算皇後博爾濟吉特氏了。
因為她生性忠厚,比别人更多了一層自譴自責。
初三日,皇後和淑惠妃姐兒倆去逛後花園。
淑惠妃那張利落的小嘴,吧嗒吧嗒地一個勁兒勸慰着心神不定的姐姐:“姐,你這是幹嗎?自找不痛快!太後不是什麼話也沒說咱們嗎?咱們去請罪,我看她滿面春風,和顔悅色的,喜人得很!後來,又賜給各宮好些南苑的獵物,待咱們不是更好了嗎?我早說了,咱們一硬氣,太後倒會回心轉意,你瞧,這不就應了?” “唉!”皇後心事重重地歎息道,“總歸是太後病重,咱們沒盡子婦之道,心下總歸覺着說不過去……”她搖搖頭,垂下了眼簾。
腳下是用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嵌就的有精巧花紋的石徑,掃得非常幹淨。
石徑兩邊的花壇裡,曾經在春三月裡招得蜂狂蝶舞的豔麗無比的牡丹、芍藥、玫瑰,此時花葉凋殘,隻剩下枯枝幹莖在寒風中瑟縮;高大的喬木葉落殆盡,密密的枝桠伸向陰沉的天空。
惟有松柏樹依然蒼翠,給冷落的禦花園增添了幾分肅穆。
路邊、樹下,侍從的宮女太監悄悄站着,大氣也不敢出,就像那些石壇石盆裡的木變石、海參石一樣。
冷清的空氣,寂靜的園林,隻回響着這兩個高貴女人的花盆鞋底敲打在石徑上的清脆聲音,和她們那風吹竹林似的低吟絮語: “說不過去,請過罪也就是了嘛,還要怎麼樣?”淑惠妃笑着,幫姐姐扯好披風的貂帽。
“……皇貴妃病了,也該去承乾宮看看……”皇後低語道。
“啊?你還要去看她?”淑惠妃瞪圓了眼睛,“要不是她,你會落得眼下這個樣兒?” “唉,她是為侍候太後累病的啊!……” “那叫活該!她就愛做這種事,讨得太後和皇上歡心,真是争寵有術、固寵有方,古今後妃難得有她這種狐媚子!”淑惠妃對董鄂妃的惡感達于極點,一說到她,話就非常尖刻,充滿了鄙夷。
皇後無可奈何地搖頭說:“你呀,進宮這麼久了,後妃之德竟沒有多少長進。
妒忌,是犯七出之條的,身為後妃就更……” 淑惠妃在姐兒倆單獨相對時,總是毫無顧忌地擺出小妹的嬌憨态的。
她雙手捂住耳朵,跺着腳說:“我不聽,我不聽!這全是南蠻子那一套,咱們祖先沒這一說!” 皇後憂心忡忡地停了腳步,無端地看看自己籠着的銀灰鼠皮暖手籠套,小聲說: “皇上打南苑回宮以後,坤甯宮一次也沒來過……他……他召過你嗎?……” 淑惠妃臉兒紅了紅,跟着用冷冰冰的聲調,闆着臉說:“沒有!一回也沒有!這樣無情無義的男人,不稀罕!” “小妹!”皇後制止地喊了一聲,臉也紅了,“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在想,為了咱們失于問候的過錯,皇上一定很生氣,會不會把咱們……” “不會不會!太後都沒有怎麼樣,他敢嗎?他就願意人家說他是有道明君。
廢了一個皇後,他已招來了失德的名聲!皇後又不是宮妃,更不是宮女,關乎國家體面的事兒……” 淑惠妃侃侃而談,頭頭是道,那副義正詞嚴的樣子,倒給了皇後不少安慰。
一陣匆忙的腳步聲打斷了姐妹倆的知心話兒。
坤甯宮首領太監滿頭是汗,氣喘籲籲地跑來了,表情十分緊張,姐妹倆立刻意識到又出了大事。
他一頭跪倒在皇後面前,半天說不出話。
“什麼事?”皇後恢複了她的端莊平靜,淑惠妃也恭敬地後退兩步,靜靜站在皇後的側後方,像個又賢惠又淑靜的宮妃。
“禀皇後,今日萬歲爺發了兩道谕旨,頭一道說托上天愛顧,皇太後重病痊愈,是天下萬民之福,所以要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外,其他罪犯都要減等赦免……” 皇後莊重地點點頭,說:“皇上純孝仁厚,大赦天下,萬民景仰。
”她等了一下,想聽聽首領太監報告第二道谕旨,見他隻管低着頭不作聲,不得不又問了一句:“還有呢?” 首領太監連連以頭碰地,口吃吃地說:“求主子饒恕奴才……奴才實在……實在不敢說……” 皇後覺得心口猛烈跳動,極力克制地說:“講吧!” “萬歲爺谕旨責備主子……說皇太後聖體違和,皇上還三次到上帝壇宮禱祀,而主子竟無一語奉詢,亦未遣使問候,大違孝道,所以……自正月初三起,停中宮箋表……” “啊!”淑惠妃驚呼一聲,用手捂住了嘴。
皇後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低頭禀奏的首領太監繼續艱難地說下去:“萬歲爺還谕令:下諸王貝勒及議政大臣會議……處置辦法……” 中宮箋表,是皇後特權的象征。
皇後在三大節——萬壽、元旦、冬至時,或在特殊喜慶日,或有特别請求,可以使用皇後之寶,直接向皇上進箋表緻賀或提出要求,皇上是不能拒絕的。
停了中宮箋表,等于取消了皇後的權威,而又下諸王貝勒大臣會議處置辦法,下一步不就是要廢皇後了嗎? 皇後擡起手,扶住自己的頭,一陣暈眩、惡心,她有點站立不穩。
淑惠妃尖叫一聲,撲過來跪在姐姐腳前:“姐姐!不,娘娘!都是我不好,都怪我!……是我出的壞主意!……我去找皇上請罪,讓他處罰我吧!……”她先是嗚咽着斷斷續續地自我譴責,繼而喉頭梗塞得泣不成聲,最後索性放聲大哭,弄得皇後在扶她站起來時,也淚流滿面了。
停中宮箋表的消息,如晴天霹靂,震動了六宮;又像一團烏雲,迅速地遮蔽了天空,使本來就顯得威嚴、肅靜的大内,氣氛更加緊張、冷酷。
人們惶惶不安,不知道下一步會出現什麼局面。
有些乖巧的主位和宮人,不免要看風使舵。
于是,往承乾宮探望皇貴妃的人,突然增多了。
董鄂妃剛從南苑回宮病倒時,除了永壽宮的漢妃石氏、庶妃董鄂氏和一兩位無名貴人之外,沒有人踏進承乾門;而現在,日精門之東的東一長街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都是去向皇貴妃請安的。
其中不但有庶妃穆克圖氏、烏蘇氏、巴氏、那拉氏以及衆多的貴人、常在、答應,還有博爾濟吉特氏的格格端妃和恭妃。
在那天夜分初定時刻,靜妃居然也悄悄地來探望了董鄂妃。
隻是由于董鄂妃勞累過度、心力交瘁,太醫要她安心靜養,所以來請安的人也隻是上前肅一肅,問問安好便退出了。
福臨則是每日必來,或是看着她吃藥,或是陪着她用膳,有時候便坐在皇貴妃的床沿上,兩人小聲說笑着,談天道地,一同消磨冬日的黃昏。
如果董鄂妃已經睡着,福臨就輕手輕腳地看看門前小火爐上為她熬的參湯和藥劑,再到床前撩開帳子,看看她的被子是否掖緊,氣色是否好轉,随後便在床前輕輕坐下,靜靜地一坐就是半個時辰,有時竟閉着眼睛仿佛睡着了一般。
隻有從他嘴角不時閃過的笑意,能覺察出他不過是陷入甜蜜的回憶。
承乾宮一位老太監,是明宮留下來的舊人,他驚歎不已地對同伴們說:“真沒見過這樣的多情天子!要不說人家關外人生性淳厚樸實呢!” 承乾宮裡,不論是同住的貴人、答應,還是一般的宮女、太監,對女主人都是真心愛戴感激的。
董鄂妃待下寬厚仁愛。
她自己穿戴住用并不奢華,卻經常拿她的例銀賞賜下人,幫助下人渡過難關。
皇太後和皇上賜給的克食,她從不忘記分給同住的姐妹;因了她的推薦,一年多來,皇上有數的幾次除皇貴妃以外的召幸,竟遍及了承乾宮的幾位貴人、答應,這是何等的榮幸和恩惠啊!她們怎麼能不全心向着皇貴妃呢?況且她一向又那樣和藹可親,從無嚴詞厲色,不擺高人一頭的架子。
這次董鄂妃病倒,整個承乾宮似乎都病了。
大家說話聲也小了,腳步動作也輕了。
開始幾天,見她又瘦又衰弱,像是病得不輕,承乾宮裡上上下下飯量都減少了。
這幾天眼見她有了起色,衆人才有了笑容。
皇上停止中宮進箋的谕旨,他們都知道了。
但承乾宮的人仿佛事先約好了似的,對此既不表示驚異,也不表示憤怒或高興,淡然處之,好像與他們無關。
隻在偶然的機會或場合,兩個承乾宮的人互相交換一道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時,才會流露出她們内心的得意和痛快,以及同時産生的志在必得的情緒。
這個重要消息,卻沒人告訴皇貴妃。
福臨是不願意告訴她,其他人大概怕她過分高興、有礙病體而不敢告訴她。
這天清早,皇貴妃起床了。
侍女們都很高興,歡笑聲異于平日。
她們服侍她梳洗完畢,攙扶她坐在炕上的軟氈靠座上,她的貼身侍女蓉妞兒連忙用蓮瓣貼金圓盤托上三隻帶耳的青瓷小碗,一碗參湯、一碗蓮子粥、一碗奶茶。
按規矩,董鄂妃先喝了參湯,又喝了奶茶,然後捏着小銀匙慢慢攪着蓮子粥,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味。
“主子這些日子吃東西都沒有今兒香甜。
”蓉妞兒高興地說。
董鄂妃莞爾一笑,說:“真格的,我今兒覺着好多了。
……蓉妞兒,這兩天我瞧你們挺高興?” “主子病好了,奴才們心裡都快活。
” “不是這個。
我冷眼兒瞧,你們像有什麼好事兒瞞着我。
” 蓉妞兒把腦袋一偏,笑道:“主子的心就靈到了十二分不成?誰也沒敢在主子跟前透一絲兒風呀!” “别這麼鬼頭鬼腦的了!你們能眉聽目語,我就不能心生九竅?快說!别招罵!”董鄂妃嘴裡威脅着,臉上笑着。
蓉妞兒眨眨眼,湊近主子,小聲說:“娘娘還不知道呢,昨兒個皇上下诏,停了中宮箋表啦!” “什麼?”董鄂妃吃了一驚,病後蒼白的臉上驟然泛出一片紅暈,“真的?” “奴才怎麼敢對主子說假話!”蓉妞兒滿面得意,晃着腦袋笑道,“這會子,坤甯宮裡不定怎麼個亂糟糟哩!” 董鄂妃的笑容漸漸收斂,紅暈漸漸消失,一雙水靈靈的靈活的黑眼珠忽而瞅着蓉妞兒,忽而轉向窗外,很不安甯。
蓉妞兒發現她神色異樣,不解地說:“娘娘你這是……奴才們這幾日可都為這個快活死了!……” 董鄂妃心神不定地瞟了蓉妞兒一眼,蓉妞兒錯把這當成了鼓勵,要害話兒直截了當地便冒了出來: “這不明擺着嗎?娘娘眼下就要進位皇後啦!……” 這話太尖銳、太赤裸裸了,仿佛捅到董鄂妃的心肝肺葉上,她渾身猛的一哆嗦,臉兒頓時漲得血紅,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不是靠兩道密密的、顫動的睫毛用力鎖住,說話就會滾下來。
過了好半天,她才控制住自己,深深歎了口氣,蹙着眉頭說: “該死!你看你都胡說了些個什麼!” 蓉妞兒摸不着頭腦,趕緊跪下。
“蓉妞兒,你到我身邊有些日子了,我有虧待你的地方嗎?” 蓉妞兒大驚,連忙叩頭,急急惶惶地說:“主子待奴才恩重如山!奴才一年内死了爺爺又死了爹,靠了主子恩典,才體體面面地辦了事。
奴才粉身碎骨也忘不了……” “别提那個。
就看在咱們主仆一場的分兒上,你實實在在地對我說,皇上停了中宮箋表,宮裡頭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說好的多,還是說不好的多?” “這……那一條藤兒的蒙古格格兒,總是人多勢衆……” “再有,要是當真皇上又廢了中宮,你說宮裡頭贊成的多還是不贊成的多?還有議政王大臣和滿朝文武呢?還有天下的萬民百姓呢?連廢兩個國母,能算有道明君嗎?” “……”蓉妞兒瞪着眼睛,什麼也答不上來了。
董鄂妃擺擺手說:“去吧。
”蓉妞兒退下後,她便用手支着兩腮,撐在小小的炕桌上,沉思起來。
她外表平靜,如同一尊玉雕觀音,而心裡卻翻騰着暴雨狂風,久久不能平息。
她想的比她說的要多得多。
蓉妞兒在院裡剛喊了一聲:“萬歲爺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就傳到董鄂妃耳邊。
她太熟悉他的腳步了,立刻下了炕,邊走邊整鬓角,拉扯衣裳,要出寝宮迎接。
可是福臨已經進來,在門邊握住了她的雙手:“哦,你已經起身了,果真見好了!”他像孩子那樣真心地歡笑着,松開手,略略後退兩步說:“讓我好好看看你,氣色如何?”他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笑道:“真所謂淡雅如仙,清露曉風中一枝梨花!” 董鄂妃“撲哧”笑了:“陛下錯愛,妾妃有幸。
願來生化為百花之精,有百種變化,長侍君側。
不然昨天是梅花,今天又要做梨花,不知何時又要當荷花……” 福臨也想起上次比烏雲珠為“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的故事,哈哈地笑了。
福臨無心,烏雲珠有意,看來是随意的談笑,被烏雲珠漸漸引到關于《三國演義》的話題上來了。
福臨對此很有興趣,說:“有人把《三國演義》列為六大才子書之一,倒也有點眼光。
隻看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節,何等神采,何種筆力!太宗皇帝令人将此書譯成滿文,還命百官将士通讀,大有深意啊!” “正是哩!”烏雲珠連忙接上話茬兒,“曹孟德雖被罵為漢賊、奸雄,但此人卻真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對嗎?”福臨一口接過來,二人用的都是書中原話,不覺相視而笑。
福臨興緻勃勃地說:“朕最賞識曹孟德處,在燒烏巢劫糧草大敗袁紹之後。
他從袁紹抛落的文牍中,拿到他的部下通袁的大宗書信,謀士們都說這是清除内奸的好機會,他卻說,當初袁紹兵多将廣、勢力浩大,不要說我手下的人,就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能否保住頭顱,又何必苛求他人呢?他下令将書信燒掉,不予追究。
無此心胸,如何能成就英雄大業!” “陛下說的是。
妾妃也以為曹操目光遠大,最能審時度勢,極有自知之明。
” “哦?”福臨笑着,和烏雲珠同坐在南牆大炕上,隔着炕桌相對飲茶,“何以見得,學生願聞其詳。
”這句話用的是昆曲的小生口白,很有韻味,招得烏雲珠嫣然一笑。
她說:“三國鼎立,魏勢最強。
江東孫權派人往洛陽進賀表,請曹操即帝位為天子。
曹操看了勸進表笑道: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辭而不受,終生就當了個魏王……” 福臨目光一閃,凝視着烏雲珠,短短一刹那的對視,他就明白了:“你都知道了?” “是,陛下。
皇後為人善良仁厚,說不上有失德之處。
” “不。
朕以孝治天下,皇後有違孝道,無可原諒!” “陛下責備皇後,自有道理,但皇後是皇太後的嫡親侄孫和嫡親外孫啊,太後病重,皇後哪裡會不關切?妾妃揣度,皇後必是焦慮憂念過甚,反而一時思慮不周,失于詢問。
皇太後訓誡她幾句,已經足夠了,皇上你卻……” 福臨望着烏雲珠,目光裡既有驚異,又有疑惑,還有深切的敬意和愛憐。
他竟一時說不出話了。
“陛下一向英明,但此舉……妾妃實在為陛下擔心。
” “哦?” 烏雲珠堅決地說:“天下初定,主少國疑。
陛下為萬民之主,德高則萬民敬仰,社稷安定;失德則人心背離,江山難固。
天下人民不隻滿洲,漢民南士尤其看重君德君行。
陛下一身系天下安危,凡有舉動都應格外謹慎。
廢後已是不德,豈能一而再?況且,兩位皇後都是博爾濟吉特家格格,陛下就不思慮蒙古四十九旗的人心?……” 福臨站起身,煩躁地在炕前快步踱了幾個來回,站住,緊皺黑眉,望着窗外,說:“此人着實無才,難主六宮……”他猛地回頭,盯住烏雲珠:“你總不該不明白,我是為了什麼……” 烏雲珠不等他說出,已撲跪在他腳下,頻頻叩頭:“陛下如果突然廢了皇後,妾妃決不敢再活在世上!務求陛下體諒皇後的本心。
要是陛下還肯開恩,讓妾妃留在世間侍奉陛下,就求陛下萬萬不可廢皇後!” 福臨驚訝萬分,倒抽了一口涼氣。
侍奉在側的太監、宮女們,都驚得目瞪口呆,連出氣的聲音都給壓低了。
福臨終于長歎一聲:“咳!曆代多少宮闱慘變,莫不起于奪嫡。
像你這樣的,真還沒見過呢,可以上得無雙譜了……” 烏雲珠身子一軟,雙手抱住了福臨的雙腿,像個小女孩一樣把面頰也貼了上去,聲音哆嗦着說:“隻要陛下江山永固、社稷安定,滿、蒙、漢萬民一體太平,妾妃願以側妃了此終身……” 福臨連忙把烏雲珠扶起,撫摸着她瘦瘦的雙肩,充滿愛憐的目光在她美麗、消瘦的臉上來回流連,用感動得發抖的聲音說:“朕的賢妃……朕的愛妃……隻是太委屈你了!如此心胸,如此眼光,如此才德,如此容貌……”他說不下去了。
烏雲珠何嘗不覺得委屈!她撲倒在福臨懷中,用力把臉偎進他寬闊的胸膛,聽到他胸腔裡心髒的搏動,想到自己的境遇、自己的命運,頓時淚如雨下。
但這是無聲的飲泣,那苦楚是鑽心的、難忍的,又得拼命壓制住,她不覺從頭到腳都劇烈地顫抖了。
福臨對烏雲珠的異常反應害怕了,連忙輕輕拍着她的背,一再地小聲問着:“怎麼啦?這是怎麼啦?不要這樣哭啊!……” 烏雲珠終于擡起滿是淚痕的臉,用極低的隻有福臨能聽到的聲音說: “妾妃也怕……被放在爐火上……燒烤啊!……” 停止中宮箋表的诏令傳到景仁宮,恰如雪上加霜,上上下下的人心都涼透了。
那天早起,乾東五所的嬷嬷就來禀告,說是三阿哥夜裡發病,渾身滾燙,已經昏睡過去。
平時不言不語、總皺着眉頭的康妃也有些發急,忙不疊地跑去查看,傍晚回來時已是一臉烏雲。
兩個說話聲大了些的宮女,立刻被她豎着眉毛罵了一頓,還叫太監拉了出去,一人掌嘴二十。
于是,景仁宮的人都知道大事不好,三阿哥必定病勢不輕。
這豈不是要命的事!自打董鄂妃進宮,這裡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三阿哥身上,要是三阿哥有個好歹,康妃娘娘還有什麼想頭?景仁宮的人還有什麼奔頭? 偏偏在掌燈時分,兩個消息同時傳進:皇上停了中宮箋表;太醫确診三阿哥是出花,皇上立命把他遷出宮去。
康妃當時便眼前一黑,昏厥過去了。
陪伴康妃的謹貴人和幾位常在趕忙上前攙扶,掐捏人中幫助順氣。
她們自己不知是因為恐懼還是出于憤怒,也一個個顫抖不已。
天花,對滿洲人來說,是最可怕的疾病。
在關外時,他們就對之畏懼萬分。
當年大軍多次南侵,入關搶掠,但凡遇着天花流行區,他們都早早改道繞行,有時幹脆退兵。
定都燕京後,幾次天花流行,奪去了許多皇室貴族的生命。
說來也怪,這病在滿洲人身上特别兇險,十有八九難以活命。
每年天花流行季節,皇上都要遠駐南苑,甚至跑到長城外的草原上去“避痘”。
順治初年因此立了法令:“凡民間出痘者,即令驅逐城外四十裡。
”結果,不但天花患者,連偶然發熱或生疥癬等瘡害的人,也一概驅逐。
遇到這種情況,北京城裡一片喧嚣紛擾,病人、家屬,一串一串地被逼離家出城,流離失所,凍餓交加,哭聲震天,死于途中的不在少數。
更有一些貧家的弱兒稚女,因父母無力移居城外照料食宿,便被抛棄道邊,任其生死。
這成了清初京師的一大弊政。
隻是在南城禦史趙開心上書攝政王,提出比較切實可行的處理辦法後,這道法令的擾民程度才緩解下來。
但這并不能減輕滿洲人對天花的畏懼心理。
所以,三阿哥染了天花,皇上居然把他驅逐出宮,對康妃、對景仁宮的人們,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其程度不下于停止中宮箋表所引起的反應。
這一夜,出于各種心理,景仁宮的人都沒睡好。
謹貴人屋裡過了半夜才熄燈,康妃寝宮裡則通宵明亮。
次日清晨,謹貴人和三位常在按常禮向康妃請安。
康妃和往常一樣,靜靜答了禮,便要她們各歸住處。
三位常在走了,謹貴人留下了。
康妃看看她,沒有作聲。
侍女送上奶茶,康妃做個手勢要謹貴人坐下喝茶。
謹貴人謝過坐下,兩人相對無言,默默地端着銀碟銀盞,不時呷兩口,吹吹熱氣。
氣氛非常沉悶,憋得人喘不過氣來。
謹貴人偷眼看看康妃:天!一夜之間,她怎麼換了這麼一副冰霜面孔?平日顯得深沉含蓄的黑眼睛,完全失去了生氣,變得呆滞死闆;由于一夜未眠,臉色蠟黃,眼圈烏青,像是蒼老了十歲…… 康妃從眼角瞟了謹貴人兩眼,皺了皺眉頭:謹貴人額窄颚方的帶幾分男子氣的面孔,此刻竟是紅紅的,表情緊張又興奮;低壓在細眼上的剛硬的黑眉在微微顫動;她還不住地眨眼,似乎想要掩住眸子裡跳動着的不安定的光點。
康妃心裡很不受用:這會兒你起什麼勁兒! 兩盞奶茶都喝下去了,康妃還沒有說話的意思。
謹貴人實在忍不住了,說道:“娘娘,不去打聽一下三阿哥給搬到哪兒去了?” 康妃冷冷一笑:“愛搬哪兒搬哪兒,關我什麼事!” “娘娘!……”謹貴人吃驚地喊道。
“這孩子是他愛新覺羅家的血脈,他們不心疼,我心疼什麼?” “娘娘,要是你再不照應三阿哥,那可就更……” 康妃哈哈地笑了,笑得人毛骨悚然。
她說:“就得我們娘兒倆一起死了才幹淨,才稱了他們的心!我……”她突然咬牙切齒地說:“就是死也要死在他們後頭,看看誰熬過誰!” 她口氣中刻骨的怨毒,使謹貴人驟然興奮,猛地站起來說:“娘娘,你不能這麼着!……昨兒夜裡,我得着祖宗啟示了!” “什麼?”康妃皺着眉頭直看着她。
“真的!是真的呀!……昨兒一聽見那些倒黴的信兒,我心裡那個氣呀!難道我們博爾濟吉特氏要敗給那個南蠻子女人?難道祖宗千辛萬苦開創的基業,要傳給那個蠻子女人的兒子?……我氣着、想着,後來不知怎麼的,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隻聽耳邊有人喊:‘快醒醒,接駕!’慌得我登時跪倒在地,哎呀,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站在我面前,就跟聖容圖像一模一樣,威嚴魁梧,當下我隻有叩頭的份兒。
太祖皇帝開口說話了,那聲音就跟午門上的銅鐘一樣亮,他說:‘朕一生南征北戰,打下江山,不容外人搶奪!’太宗皇帝接着說:‘子孫若不敬天法祖,朕在九泉之下也不安甯!你既是朕家兒媳,一定要為宗社、為愛新覺羅氏挺身而出!’我于是再三叩頭,向二聖奏道:‘兒臣領命,萬死不辭!’太祖皇帝便捋髯笑道:‘果然如此,朕向佛爺求情,賜你生生世世降于富貴之家!’我才要謝恩,掼了一跤,就醒了。
” 康妃早聽呆了,直瞪着眼,帶着敬畏小聲問:“真的?太祖、太宗皇帝托夢給你了?” “我的娘娘,你是誰,我是誰呀!我怎麼敢對祖宗不恭?難道不怕天雷轟?” “那,你……”康妃盯了一眼謹貴人。
謹貴人眼裡放射出狂熱的光芒,渾身是勁地攥着雙拳說:“我哪怕粉身碎骨,萬死不辭!”她仿佛又回到大草原,騎着駿馬,發瘋似的縱橫馳騁。
她眉毛高揚,胸脯挺直,一股壓抑不住的熱情從她全身向外噴湧,使她此刻顯得又美麗、又可怕,緊緊地吸住了康妃的目光。
康妃心裡猶豫,盡量把口氣放冷些:“事已如此,你就是領了先帝聖命,又有什麼法子?” 謹貴人急忙向康妃跪下,叩了個頭,說:“我思謀半夜,已想出了一個好法子,心裡正自不安,就有二聖來托夢。
這是先帝指點,必得要這麼辦!” 康妃沒有搭腔,謹貴人急得眼都紅了,說:“娘娘請放寬心,天塌下來,我一人擔當,決不連累别人!” 康妃從眼角向四周看了看,謹貴人立刻大聲說:“娘娘,前日穿那雙鞋花樣新鮮受看,能不能賜我多看兩眼?” 康妃站起身說:“進裡屋來瞧吧!” 她倆一同進寝宮裡間去了。
一頓飯工夫,兩人再走出來時,各自神态大變。
康妃一反平日的沉靜和剛才的陰冷,變得心慌意亂、舉止失措,她下意識地掐下一朵唐花——花塢新送來的玫瑰,高高地擎着,一隻手無緣無故地把花瓣一片片扯下來,細長的手指在不住地顫抖。
她咬着嘴唇,視而不見地望着花瓣,好像決心不再開口。
謹貴人的狂熱勁似乎已經過去,變得冷靜沉着,像是一位女謀士,在向康妃小聲地陳說利害:“我的娘娘,水火哪能相容?用蠻子的話說,得要破釜沉舟!不然對不起祖宗,更對不起後人!” 康妃的聲音顫抖得聽不真了:“這……于心不忍啊!” “可這是先帝的旨意啊!”謹貴人急了,“我不修今生修來世!我甯可近支宗派繼位,也不能讓他當太子!……” 兩人忽然都噤住了。
因為從北邊,隔着高高的宮牆,傳來一陣行雲流水般優美動聽的古筝樂聲,丁丁冬冬,無比清越,好似玉石相擊,又如泉滴深潭。
但這一聲聲又都像重錘,錘錘擊在兩人的心上。
樂曲間,她們甚至隐隐聽到,還夾雜有清脆甜美的笑聲。
啊,是她!——隔一道北牆,那邊就是承乾宮! 康妃打了個冷顫,臉都扭歪了。
她痛苦地閉上眼睛,靜默片刻,再睜眼時,臉上又挂滿了冰霜。
她用力扔掉手中那朵凋殘的玫瑰,走出寝宮,站在台階上,呆着臉吩咐道: “傳辇,禀告皇太後、皇後,我要出宮去看望三阿哥!” 宮裡的規矩,皇子出痘,隻有生母可以探視。
康妃隻領了幾名随侍宮女往西華門外福佑寺看望皇三子,這是無可非議的。
但是,兩三天後,活活潑潑、粉妝玉琢的四阿哥,竟也渾身發熱,染上了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