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地離開了熊賜履的桃花坑舊居。
走不到半個時辰,熊賜履就糊塗了,拐來拐去,都是他從未走過的道路,也辨不清東南西北。
到了羅府大門,熊賜履又吃了一驚:好一所崇垣峻宇、燈燭輝煌的府第!他平生不曾到過這麼富麗華貴的地方。
但他牢記先賢教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維持着君子應有的氣度。
羅公将他送進一所幽靜小院的上房,便告辭而去。
幾名俊秀的書童立刻上來殷勤招待,端茶進水,鋪床下帳。
不多時,一名老仆跑到他面前,恭敬地禀告: “禀先生,府中人多事雜,地方闊大,家規極嚴。
先生有何需求,請立時告訴奴才,奴才當為先生奔走。
先生不可随意走動,不可離開此院,免得奴才們受罰……” 熊賜履心中不快,真所謂豪門深如海啊! 次日,羅公領了兩個小孩兒前來拜師。
拜師禮十分鄭重,光見面塾禮就是白銀百兩。
這出奇豐厚的待遇,打消了熊賜履辭館的念頭。
而且,兩個弟子黑發鬈鬈,極為聰穎可愛,絕非他這幾年設館時的弟子可比。
這樣一來,熊賜履就接受了羅府家館那必須犧牲部分自由但待遇十分優厚的條件。
羅公對熊賜履說:“因家母愛孫心切,不許他們早起。
并請先生千萬不要笞撻他們,有了過失請告訴羅某,自有家法處置。
” 此後,兩個弟子每日午後來館讀書,熊賜履便盡心教授。
羅公的供奉極為豐厚,還不時前來相陪說話。
至于寄往湖廣的束脩,也從不需要熊賜履經手,每過數月便得母親家書,告以“已收銀若幹,望安心就館,母平安”。
四 人們不記得有哪一年冬天,像順治十四年冬天那般和暖。
呼嘯的刺骨寒風很晚才來臨,地面和屋檐上的冰淩都存不住,一過午便化盡了。
但是,這年冬天順治皇帝從南苑發出的一道又一道谕诏,卻像猛然刮來的卷地狂風,震動了朝野,不管心裡對它贊同還是反對,全被它的猛烈和突然驚住了。
滿洲親貴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十二月,第一道谕旨下,重申停止圈地:“京畿百姓自圈地、圈房之後,流離失所,饑寒迫身。
良善者無以為命,喪其樂生之心;不肖者煽惑訛言,相從為盜,以緻陷罪者多。
長此以往,則國無甯日。
此後仍遵前旨,永不許圈占民間房地。
” 次日,又有谕旨,命吏部開列因請寬逃人之禁而得罪流徙的言官。
三日後,一道就逃人法專向滿洲官兵的谕诏發下來了: “……朕念滿洲官民人等,攻戰勤勞,佐成大業,其家役使之人,皆獲自艱辛,加之撫養。
乃十餘年間背逃日衆,隐匿尤多,特立嚴法。
以一人之逃匿而株連數家,以無知之奴仆而累及官吏,皆念爾等數十年之勞苦,萬不得已而設,非朕本懷也。
年來逃人未止,小民牽連,被害者多。
爾等當思家人何以輕去?必非無因。
爾能容彼身,彼自體爾心。
若專恃嚴法,全不體恤,逃者仍衆,何益之有? “朕為萬國主,犯法諸人,孰非天生民、朝廷赤子?今後宜體朕意省改,使奴仆充盈,安享富貴。
如有旗下奸宄橫行,許督撫逮捕,并本主治罪!……” 這道谕诏如同一次地震,激起了劇烈的反響。
督、撫居然可以對旗下人逮捕、治罪!這不是破天荒的事嗎?有的人奔走相告,喜笑顔色;有的人若有所思,深自反省;有的人神色沮喪,長籲短歎;更有人憤憤不平,哭到家廟告祖。
總而言之,它觸動了每一個人,不管他是漢是滿,是旗人是平民,朝野一派沸騰。
順治皇帝仿佛不理會這些已刮得很猛的風,接着又下了一道谕旨,就像在沸油裡濺進了水,簡直炸開了。
他批下吏部上奏的官員稽考功過的題本上,要求選拔确有學問才能的人進部院各衙門,替下一批颟顸無能之輩。
使人們激動的不僅是這道谕旨本身,而是由吏部傳出的皇上親自點到的那些“确有學問才能”的人名錄:杜立德、李霨、王崇簡、王熙、王弘祚、馮溥、孫廷铨、伊桑阿……老天爺,除了伊桑阿,全都是蠻子文士!惟一的一個正黃旗滿洲人伊桑阿,也是順治九年中式的進士!哼!文人們都交好運了!…… 大雪紛紛,總管太監吳良輔領着小太監吳祿騎馬從南苑趕回大内。
吳良輔貂帽風衣,吳祿披了件鬥篷,踏着雪頂着風,急急忙忙北行。
走到前門棋盤街鬧市,酒樓上飄來的陣陣酒香阻住了吳良輔的馬蹄。
他在一間寬大的門臉前下了馬。
這是一處帶樓座的酒館,高懸着“杏花村”的黃楊木底松綠大字匾額,檐下吊了一串系着紅綠綢子的牌幌,寫着十幾樣名酒:玫瑰露、狀元紅、竹葉青、蓮花白、蘋果露、五加皮、黃連液、佛手露、史國公、雪花白、茵陳露等等。
吳良輔把缰繩扔給門前沖他點頭哈腰的酒館夥計,領先上了酒樓。
吳祿惴惴不安,東張西望,幾乎跟不上吳良輔的腳步。
老闆恭敬地引他們進一間小小的雅座,酒、菜霎時便到。
吳良輔脫去風衣貂帽,開懷暢飲,并招呼吳祿動筷子喝酒。
吳祿不到十八歲,是個伶牙俐齒、眉清目秀的小太監。
他十歲入宮,在大内萬善殿内書堂讀過書,專為在禦前侍候受過訓練,這是許多太監一輩子也巴望不到的福分。
這正是總管太監吳良輔賜給的恩惠,他對吳良輔自然感激不盡。
大約是因為同姓,加上這孩子乖巧、會奉承,吳良輔居然很喜歡他,近日又把他提拔成養心殿禦前太監,這可是了不得的榮耀!吳祿對于吳良輔來說,既是心腹,又像子侄,說是兄弟也不錯,說是朋友也可以。
吳良輔那麼有權勢,百官大臣都以結交他為榮;吳良輔那麼兇狠陰沉,小太監見了他如同耗子見貓;惟獨對這個吳祿,吳良輔是聞聲則喜,觑面便笑,好像是他前世的老婆。
他從來都管吳祿叫“小幺兒”,恨不得把一身的本事都傳給他,把他當成親兒子似的。
有權勢的大太監,多半都有這路毛病。
吳良輔喝了兩盅酒,身上熱和了,伸手捏捏吳祿的耳朵垂,笑道:“小幺兒,還不喝兩盅暖暖身子?” 吳祿心裡不安,回答說:“總管,咱們是奉萬歲爺旨意回宮見皇後娘娘的,誤了事……” 吳良輔哈哈一笑:“誤不了!萬歲爺那心裡我還不知道?要不是礙着家規呀、禮法呀,他才不想打發咱們跑這一趟呢!” 吳祿點點頭,一聳眉尖,又說:“可喝多了酒,怎麼敢見皇後娘娘呢?” “沒事兒!喝兩口醋就解了酒味兒啦。
再說,還怕她怪罪?她這中宮未必坐得長!……” 吳祿一驚,回頭想想,又慢慢點了點頭,拿起了酒杯。
“小幺兒,這些日子我忙得暈頭轉向,總沒逮着空兒問問清楚。
那天在茶亭,憨璞老和尚到底說了點兒什麼,萬歲爺到底給打動了沒有?你細細說給我聽聽。
” 吳祿于是繪聲繪色地把那天茶亭裡和尚的表演和皇上的反應細說一遍,聽得吳良輔頻頻點頭,面露喜色。
吳祿最後說:“和尚說他曾經遍遊江南,與南中耆舊詩詞往還唱和。
萬歲爺聽了格外高興,說以後要往海會寺拜望他哩!” “好,好,太好了!”吳良輔高興得雙手在胸前一握,滿面含笑。
這完全是個女子的動作,含着一種說不出的嬌媚,一般人看了會覺得肉麻。
吳祿早看慣了,隻管問着他不明白的事:“就讓和尚去見萬歲爺不就成了?幹嗎要弄這麼個圈套?” “這你就不懂了!”吳良輔眯着眼兒笑,“萬歲爺的心性你還摸不透。
這叫做偶然機遇,最能讓萬歲爺上心,覺着有趣。
要是和尚求見,不但身份低了,不得萬歲爺看重,而且不要一兩天工夫,萬歲爺就會撂到腦後去了。
再有一層,要是正經八百地引見和尚,湯若望又要诤谏個沒完,又該咱們吃癟。
” “可人家都說……”吳祿遲疑地望望吳良輔,又小聲嗫嚅着說,“人家都說湯若望是真聖人,咱們何苦……” 吳良輔眼睛裡明明有一股怒火。
不過,他半笑不笑地看了吳祿一會兒,說:“實話對你講,小幺兒,我費這麼大心思,要萬歲爺親近佛爺,為的就是避開那位聖人。
隻要有他在,咱們總沒有舒心快意的時候。
他跟咱們是猴兒吃麻花——滿擰!哼,他還真當自個兒是萬歲爺的品德師父呢!也不想想,他那天主聖母什麼的,在咱們中國誰吃那一套啊?能抗得過咱的如來佛觀世音?能抗得過咱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嗎?……要論他那個人兒,挺正經,不貪贓不枉法的,可那又頂啥?他堵了咱爺兒們的路哇!……哎,我說小幺兒,陳之遴給的那幾萬銀票到手沒有?” “人家說,要等那差使到手才交錢呢!” “哈,猴精!一點兒虧不吃啊!……”吳良輔轉眼間又感慨起來,拍拍吳祿的肩膀,“咱爺兒們這路人,一輩子有什麼指望?不就多落倆錢兒,圖個老來福!不趁着年輕力壯、萬歲爺寵信的當口多弄點,将來收屍都沒有人啊!……”他搖搖頭,又點點頭,表情很有點悲涼,使他漂亮的面容刹那間像是老了十多歲,眼皮下嘴角邊的皺紋都越加觸目了。
“可是萬歲爺跟太後都那麼看重湯老爺,咱們動得了他?” “要不叫他聖人呢?要不咱爺兒們得小心着辦呢?不過這話還有另一說,”盡管兩人坐在小小的單間,吳良輔還是向四周望望風,壓低嗓子說,“你說萬歲爺跟太後為什麼趕着他叫瑪法?告訴你吧,小幺兒,那是為了南明永曆!……” “啊?”吳祿的眼睛瞪得溜圓,張了張嘴。
“小孩子家,這樣的大事你就參不透了!永曆一家老小都進了天主教,文臣瞿式耜、武将焦琏什麼的全都是教徒。
這天主教傳來中國也七八十年了,傳教士哪兒都有,永曆那邊兒也不老少。
湯若望道德學問是傳教士裡拔尖兒的,你想,朝廷尊他敬他重用他,會沒有道理?” “呀,萬歲爺和太後真有心計啊!”吳祿歎了一聲。
“什麼心計!這叫治國的本事!”吳良輔趕緊訓誡他兩句,又接着說,“眼下孫可望降了,永曆看看就要玩兒完。
隻要南明一垮,這位湯瑪法的好日子就不多了!……不信,走着瞧!” 吳祿生怕總管喝醉,小心翼翼地說:“總管,咱們走吧?” “着哪門子急!”吳良輔臉一沉,要發脾氣,忽而一回味,暧昧地笑了,“哦,我想起來了,你新近認了個幹妹子,是景仁宮裡頭的吧?怪不得急着要走,半個多月不見面兒,想壞了,是不是?” 吳祿也嘻嘻地笑了。
“罷,罷!咱們走!”吳良輔端起醋壺,連着喝了三大口,酸得他龇牙咧嘴,可還不住嘴地調笑,“小幺兒,有了妹子結了對子,可别忘了哥哥。
喝醋的味兒真不好受哇!” 雪下得越發大了,密如簾栊,仿佛從天頂垂下一面巨大的輕紗,透過它看遠近景色,更顯得莊重、肅穆,還帶有一點神秘。
金殿碧閣化為玉宇瓊樓,皇家禦苑别是一種風姿。
坤甯宮裡,溫暖如春。
鎏金銀絲罩的熏爐内,紅螺炭火正旺,燒得又紅又亮,和頭頂懸着佩玉流蘇的金紅色宮燈相輝映,耀得東暖閣明亮照眼;一對繪着八仙慶壽的粉底五彩瓷大花瓶裡,插着初放的紅梅和白梅;幾隻橢圓形的郎窯水仙盆中,淡黃蕊潔白瓣的水仙花在碧玉似的長葉襯托下分外精神;濃郁的花香和着熏爐裡陣陣飄出的沉香,把整個坤甯宮都包在一團馥郁醉人的溫香中了。
皇後的住處,今天換了幾樣擺設,使前來問候、說話解悶的主位娘娘們又是看又是摸,贊不絕口。
淑惠妃是皇後的親妹子,又是每天必來的人,最為随便,守着那台紫檀龍鳳五屏風銅鏡台,不住口地稱道那活生生的雕工,時不時地對鏡台上那面荷蘭國進貢的大圓鏡瞧幾眼,揚揚眉,掠掠鬓,欣賞自己嬌美的面影。
端妃扯着恭妃,要她看那對脂玉夔龍雕花插屏。
恭妃卻扯着端妃,要她去看南窗下那一對金海棠花福壽大茶盤。
後來,兩人一道走到南邊大炕一角,靜妃在那兒靜靜地站着,低頭望着八仙桌上的擺設。
那是在一對翡翠瓷觀音瓶之間躺着的一件古銅蕉葉花觚,蕉葉舒卷自如,像真的一樣,誰能想到是用堅硬的銅制成的呢?更妙的是花觚内透亮的清水養着兩朵帶葉的紅芍藥。
這便是宮中有名的唐花了。
靜妃,就是四年前被順治廢掉的第一個皇後。
因為皇上不在宮中,她也來坤甯宮向皇後請安。
被廢以來,她一向落拓,今天卻特意打扮了一下,顯得容貌俏麗,衣着華美,還竭力維持着當年的格格和正位中宮時的高貴氣度。
這是因為,盡管宮規宮禮隻講位分等級,不論其他;但在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裡,她畢竟輩分最高——是皇後的姑媽,不能太塌架。
不過命運對她的打擊清清楚楚印在她的眼角和額頭,二十二三歲的人,蛛網似的細紋已經鋪滿了這些地方,搽脂抹粉也遮蓋不住。
如果她笑一笑,便如三十歲上下的婦人了。
見端妃和恭妃走來,靜妃強笑道:“瞧這花觚古色古香的,真是件寶貝。
” 端妃笑道:“淑惠妃剛才說,這是皇上二次大婚時的妝奁呢。
姐姐你那次進宮,妝奁一定是更……”恭妃連忙向端妃使眼色,端妃縮住口,旋又笑道:“妹妹有口無心,姐姐請莫生氣。
” 這真無異于當衆奚落。
但靜妃幾年來受冷遇,早已習慣了,不在意地說:“這花觚配鮮紅芍藥,更是豔麗非凡的了。
” 端妃道:“芍藥雖好,總比不上花王牡丹。
” 恭妃也笑道:“是啊。
況且這是唐花,不是當令名花,要按月令來說,早已過時了。
” 靜妃冷冷掃了她們一眼,淡淡一笑,反擊道:“說的是。
臘月當令,惟有梅花。
其他百花百草,任有百媚千嬌,也隻好凋零自落了。
” 端妃、恭妃互相看了一眼,連連點頭說:“正是呢,姐姐說得對。
” 那邊,皇後的親妹子淑惠妃照着鏡子,頭也不回地招呼皇後:“姐姐,瞧見嗎?今兒個像誰下了帖子似的,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人都來齊了。
哦,不過,還少個謹貴人。
”聽皇後不答,她才回頭去看。
皇後坐在那裡,正對着一雙黃面紅裡百子五彩大果盤發愣。
她連忙走近,看了一眼那彩色大果盤裡神态各異、活潑頑皮的一百個小孩兒,頓時明白了姐姐心頭的苦楚。
她自己心裡也不是滋味。
不過她畢竟負擔輕些、想得開些。
她用繡花粉紅綢絹輕輕往姐姐面前一撲,笑道:“姐姐,打發他們叫謹貴人來,湊個雙數兒,咱們好鬥牌啊!” 皇後這才回過神來,看了妹妹一眼,輕輕歎口氣。
“要不,咱們打馬吊玩玩?” 皇後搖搖頭。
“姐姐,”淑惠妃放低了聲音,“你要悶出病來的。
找太醫來瞧瞧?要不,到後花園去賞雪?……” 皇後苦笑道:“你别瞎張羅啦。
” 淑惠妃裝作生氣的樣子:“可不是,誰叫我沒長謹貴人那麼一張厲害嘴哩?她不來,姐姐就不給笑臉兒!……咦?說曹操,曹操到!……” 果然,康妃和謹貴人披着貂皮風雪氅,前來向皇後請安了。
眼快心靈的淑惠妃一眼就看出來,這兩位心裡都有事。
謹貴人沒了平日的爽利勁兒,眼圈兒紅紅的。
這是怎麼啦? 坤甯宮總管太監跟腳兒進來禀告:“萬歲爺打發吳總管和小吳子來向皇後報信兒。
”屋裡的娘娘們登時住了口,停了動作,眼巴巴地瞧着皇後。
皇後也覺着心口跳得怦怦直響,聲音有些發抖:“傳他們進來!” 吳良輔和吳祿叩過了頭,恭恭敬敬地跪在炕前地毯上,吳良輔說:“奴才給皇後、主位們請安。
” “罷了。
回宮來有什麼事?” “禀娘娘,奴才奉萬歲爺差遣,回宮禀告娘娘,皇太後前天夜裡三更時分起,渾身發熱,涕淚不止,頭痛頭暈。
昨兒個病勢更重,又添了咳嗽。
今兒個一直昏睡不醒……” “召太醫瞧了沒有?” “太醫院的院使和左院判領了八名禦醫在南苑侍候着。
萬歲爺心中焦慮,昨日往上帝壇禱祀,今兒又冒雪再次前往。
皇貴妃娘娘日夜侍奉太後床前,寝食俱廢……” 淑惠妃撇嘴哼了一聲,背轉身去。
端妃和恭妃互相交換了個眼色,滿臉不屑的表情。
倒是平日最恨董鄂妃的謹貴人毫無表情,像是什麼也沒聽到,望着地面發呆。
吳良輔繼續禀道:“要是皇後和主位們想去南苑……” 坐在皇後身邊的淑惠妃一口接過來:“南苑要是用得着我們姐妹,哪兒還等到今天?我們一個個笨嘴拙舌的,又不會甜言蜜語,又弄不來那個詩呀畫兒的,沒的惹人家讨厭!” 吳良輔趕緊低頭,不敢說話了。
十一月中旬,皇帝和皇貴妃陪着皇太後遊幸南苑,仿佛兒子、媳婦同着老母三人去享天倫之樂。
皇後嘴裡不說,心裡可不是滋味。
妃嫔貴人們,就更加憤憤不平,怨聲載道了。
整整一個月,宮廷的中心轉移到了南苑,大内一派冷清。
皇上在宮裡,不管怎麼說還有點兒盼頭,這一個月,連點活氣兒都沒了。
現在太後病了,又想起我們來了!哼,誰得臉誰應承去吧!别淨想好處自個兒揣,壞事讓别人攤!……不過,這麼多妃嫔貴人,連皇後在内,敢于把這不滿形于辭色的,也還隻有這位淑惠妃。
看兩名太監叩個頭要退下的樣子,淑惠妃看了姐姐一眼,對他們喝道:“慢着!還有話問你們!” “喳,喳。
”兩名太監趕緊跪好。
“皇上身子骨好嗎?” “回主位的話,萬歲爺今冬在南苑校獵,能吃能睡,人長胖了,面色也紅潤了。
” “還有呢?” “還有?……”吳良輔摸不着頭腦。
“大膽!都說皇上近日辦了件什麼事兒,京師全傳遍了,怎麼還瞞着我們姐妹?” “回主位,有,有!萬歲爺辦那件事可真厲害!不止京師,怕是天下人都要盛贊萬歲爺呢!……小吳子那會兒就在萬歲爺跟前……小吳子,還不快細細禀告!” “喳,喳!”吳祿磕了響頭之後,便發揮他口齒伶俐的特長,講起那天皇上微服出獵、遇上劈木柴老漢的故事。
最精彩、最有戲劇性的部分在後頭,在皇上陪老漢到鎮上找參領講理的時候。
在參領的住宅大門,門丁根本不讓他們靠近。
是皇上一口流利的滿語,才使門丁疑惑着進去通報。
誰知那參領竟以為小事一段,自己懶得出來,叫他老婆出來應付。
這女人高大肥胖,一向兇橫慣了,哪裡把個老蠻子和小旗丁放在眼裡,兜頭就是一頓臭罵,還說什麼“就是搶了,就是占了,誰叫他是蠻子,活該!你敢拿我怎麼樣”! 皇上氣極了,說:“你們竟敢這樣無法無天,告到地方去,有你們什麼好?” 參領老婆揚頭大笑,說:“隻要你敢告,去告好了!我要怕了你,下輩子不是人!”說罷,她又豎起眉毛惡狠狠地叫罵,要他們滾開。
她見皇上站在那兒不動,抄起門邊的杠子就朝皇上砸去,嘴裡還罵着:“打死你這個多管閑事的小雜種!” 皇上大怒,一聲斷喝,抽出他的硬弓隻一擋,那女人的棍子飛出去兩丈遠。
這時候,皇上的侍衛隊趕來護駕,幾百人把這所宅子圍了個密不透風。
參領和他老婆一聽說這小旗丁竟是皇上,登時吓昏過去。
皇上怒氣不息,立刻命侍衛動手,把參領全家就地斬首示懲! 皇上臨走又發了一道谕旨:參領的全部财産房地,都賞給那個可憐的老漢,并親口封這老漢為一鎮之尊。
小吳祿繪聲繪色,說得活靈活現,皇後和妃嫔們都聽呆了。
吳祿最後又得意地說:“沒過兩天,城外城裡的人全知道了,誰不誇咱萬歲爺是聖明天子啊!……” 吳良輔和吳祿已經退出去好半天了,坤甯宮裡還是那麼靜悄悄的,誰也不肯說話。
“哇”的一聲,謹貴人突然放聲痛哭。
大家望着她,心裡仿佛有某種不幸的預感,膽小的恭妃忍不住發抖,使勁往端妃身邊靠。
謹貴人跪倒在皇後面前,哭得頭都擡不起來。
“謹貴人,你這是怎麼啦?快别哭了。
”皇後說話總是那麼細聲慢語的。
“禀皇後,那是……那是我的侄女兒啊!……”謹貴人泣不成聲。
“什麼?”皇後吃了一驚,“你是說,剛才……” 謹貴人哭着連連點頭。
素來不愛說話的康妃,這時慢慢地、輕聲地解釋道:“我母親今天來宮裡也說起這事。
那參領夫人,确是謹貴人同母異父姐姐的女兒。
” 皇後沉默半晌,安慰道:“謹貴人不要這樣,想必皇上他不知道那是你的親眷。
” 康妃突然沉下臉,憤憤地大聲說:“他知道!他全知道!我母親問過的!” 大家都吃了一驚,沒想到平日不動聲色、嚴謹文靜的康妃會這樣激憤。
康妃發現衆人的目光,臉上紅了紅,慢慢低下頭,不再作聲了。
“皇上他,他也太沒有情義了!……”謹貴人還在哭。
皇後婉靜地說:“謹貴人,你也不要太難過。
你那侄女實在也太過分,竟然動了棍子,皇上是萬民之主……” “姐姐,你還要替他說話!”淑惠妃不平之色溢于言表,“謹貴人的侄女怎麼會知道他是皇上?……不用說了,他心裡,哪兒還有咱們這些人!早被那個蠻子女人狐媚得忘了本!……” “淑惠妃!”皇後斥責道,“竟敢如此大不敬!……”淑惠妃連忙跪倒,其他人也趕着跪下為淑惠妃請罪,但每個人心裡未嘗不為淑惠妃說出了她們的心裡話而感到痛快。
妃嫔們告退,淑惠妃照例留在最後。
皇後拉過她的小手,輕輕撫摸着問:“你說,我是親去南苑問候好呢,還是打發人去問候呢?” 淑惠妃氣沖沖地說:“别去!一個也别去,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全都别去!皇上寵側妃、違祖訓、變祖制,說到頭還不是太後慣的?太後不顧親疏,胳臂肘兒朝外拐,寵着那個蠻子女人,我都氣不過!你還是大清門擡進來的皇後呢,就這麼忍氣吞聲?咱們都不去,太後心裡就會明白,咱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也不是好欺負的,說不定她反倒會回心轉意呢!” “可是,皇上他……”皇後遲疑不決地說,“皇上一向講孝治天下,我要是不去……” “他能怎麼樣?他已經廢了一個皇後了,還敢再廢你?祖宗沒有過的事,就是中土曆朝也沒有過,他斷然不敢!姐姐,你的性子也要剛強一些才好哇!” 就這樣,皇後終于沒有去南苑,也不曾遣使問候。
莊太後病了,病得很重。
她已掙紮了三天三夜,仍然逃不出可怕的高熱和半昏迷狀态。
無數奇特的景象、無數猙獰的鬼臉,總在她頭頂盤旋。
她想大聲喊叫,她想雙手推開那死死纏繞着她的、莫名其妙到令人心悸的五顔六色的彩斑彩帶。
但實際上,她連手指都無力動一動,嘴唇翕動得幾乎不能察覺,輕輕的氣息吹出勉強可以聽到的字: “不要……啊,不要……” 忍過一陣劇烈的頭痛,她歎了口氣,跌入更深的昏迷…… 怎麼?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科爾沁大草原了嗎?啊!草綠如茵、繁花似錦的草原啊!天是那麼高、那麼藍,一塵不染;地是這麼寬、這麼遠,一望無邊。
連一陣陣風都這樣香,這樣恬靜!她跳下馬背,展開雙臂,撲向草地,撲向這從童年就熟悉、像媽媽一樣親愛的故鄉的大地…… 蹄聲嘚嘚,遠遠跑來一騎,多麼剽悍英俊的騎士!綠草黑馬紅披風,在藍天白雲的背景上飛馳……她來不及多想,身子一抖,那騎士像摘花一樣彎腰把她從草地上抱起。
兩人熾熱的目光接觸了,啊,多爾衮!……她仿佛又回到當年,丈夫寵愛姐姐冷落她,她把孤寂怨恨都深深埋在心頭,不動聲色地仍然往草原上圍獵。
是的,那次她從馬背摔下來,飛馬來救她的,正是九王爺多爾衮,年輕、英武、儀表堂堂。
不過,她盡管動心,卻并未越禮。
她畢竟是皇妃,是多爾衮的親嫂子。
不,這不是二十多歲的多爾衮,這是裝束威儀亞賽皇上的攝政王!他在笑,就像莊太後當面斥責他不該私娶肅親王福晉時那樣笑着,他重複着那句話:“我多爾衮總歸是個男人哪!”可是,真該死!即使他這樣無恥、負心,他那紅潤的闊嘴、白玉似的面色和漆黑的眉毛仍然動人;她盡管又氣又恨,心底卻還是愛戀着他…… 他的面容怎麼變了?長出了胡須,添滿了皺紋?天哪,這是太宗皇上,是她的丈夫啊!她跪下了,深深地低了頭。
“你在我面前請罪嗎?你這忘恩負義的女人!”丈夫在咆哮,“你讓我在寝陵裡也不得安生!我決饒不了你!”他抄起他那沉重的弓照她迎頭打下。
她閉着眼睛喊叫起來: “你打吧,打吧!我對不起你,可是我對得起你們愛新覺羅的祖先!你駕崩之後,要不是我聯絡禮親王,攏住睿親王,立我們的兒子為帝,平息了各方的争端,那八旗之間一定要互争帝位,自相殘殺,把太祖皇上千辛萬苦開創的基業付之流水,愛新覺羅氏也将煙飛灰滅!……我有過錯于你,可是有功于社稷江山!……” 丈夫的鐵弓放下了,冷笑道:“算你強詞奪理,你就沒有一點私愛?你就全心為的社稷江山?” 她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挺直身子:“有私愛,是皇上逼出來的。
宸妃入宮,皇上就忘卻了早年的恩愛,使妾妃虛有其名,如處冷宮……” “你撒謊!”她的親姐姐、太宗皇帝最寵愛的宸妃突然出現在她面前,指着她的鼻尖,憤憤地說,“你的私愛,絕非這一點小事!你私愛自家的兒子,一心想讓他當上太子,你将來好當皇太後。
就是你,咒死了太子!……” “沒有!我沒有!太子死時,我方臨産……”她心裡發慌,說話有氣無力。
“沒有?”姐姐的兩道目光像劍一樣銳利,一直射進她心底,“你嘴上說的都是好話,心裡就是詛咒太子早死,好讓你的兒子登基。
如今你可稱心如意了!我可憐的兒子啊!……”宸妃放聲痛哭,哭得她毛骨悚然。
是的,她私下盼望過太子早死,可是她把這個心願始終深藏心底,對誰都不曾透露過,姐姐怎麼會知道呢?…… 太宗沉重的歎息就像一聲悶啞的雷,在她頭頂轟響着,滾滾而過:“啊,帝子從來不幸,多少人要死于非命!”…… 她渾身發寒,大汗淋漓,一個冷戰使她從昏迷中驚醒過來。
她竭力張開雙目,隻見寝宮裡燈火熒熒,十分昏暗,床邊坐着一人,雙手支着下颏,正在打盹。
“水……”她輕輕一呻吟,床前的人立刻驚覺,連忙從保溫的棉褥子裡拿出一把熱乎乎的精巧的宜興紫砂壺,一手抱着太後,一手小心地喂茶水。
莊太後從勉強睜開的眼縫裡看了看,斷斷續續地說:“董鄂……你還在這裡……” 董鄂妃連忙溫柔地低聲說:“母後大安。
太醫都說不要緊的,養養就好。
” 太後費力地搖頭:“不,我不行了……太宗皇帝召我了……” 董鄂妃“撲”地一下跪在床前:“母後,你千萬别這麼說!你怎麼也不能走!兒情願替你去,皇上不能沒你……娘!”兩顆豆大的淚珠順着董鄂妃的臉頰滾了下來。
太後勉強裝出個笑臉:“傻話……就你一個……在這裡?……” 董鄂妃說:“皇上剛走。
他為母後已到上帝壇祈禱三天了。
上天念皇上和兒臣們的誠心,一定會賜福母後……” 可是,太後已經再次跌入昏睡中去了。
第八天早上,頭一束陽光射進寝宮,百寶架上那座精美的金黃色的四面轉花西洋鐘“丁丁當當”地打了七下,悅耳的聲音把莊太後喚醒了。
她覺得神志很清醒,身上也涼蘇蘇的很舒服,隻是沒一點力氣。
她喊了一聲: “蘇麻喇姑!” 聲音雖輕,在一片寂靜的寝宮裡卻很震人,床前、矮凳上、寝宮門口、殿外走廊頓時人影晃動,歡聲笑語窸窸窣窣地透過窗棂:“太後說話了!”“太後喊人啦!”…… 董鄂妃猛地跳起來,為太後撩開帳子,注視着太後,嘴唇顫抖,極力忍住就要迸出的淚,笑着說: “母後,你,你可見好了!……” 蘇麻喇姑在一邊笑道:“太後,皇貴妃在你床邊守了七天七夜了!” “我的好孩子!……”莊太後忍不住喊了一聲,烏雲珠撲過來,太後把她摟在懷裡,兩人一齊落淚了。
蘇麻喇姑一面擦淚,一面叫人去禀告皇上。
可皇上已經聞訊奔來,正趕上娘兒倆一邊擦淚一邊笑。
福臨連忙上來向母親大禮跪拜,像孩子似的說:“額娘,你快把兒子急瘋了!你要是再不好,兒子也不想活了!” “胡說!”太後笑道,“虧得你孝心感動了上天,也虧了你媳婦這麼細心照料!……怎麼不見中宮和其他妃嫔?” 董鄂妃搶着說:“母後,這幾日大雪不停,沒人回宮報信,娘娘她們不知道母後得病。
” 福臨的面色霎時陰沉下來,像是堆上了烏雲,不滿地白了董鄂妃一眼,可是一看到她慘白的憔悴面容、烏黑的眼圈、強打精神的笑,又無可奈何地把目光轉向窗外。
“不知道
走不到半個時辰,熊賜履就糊塗了,拐來拐去,都是他從未走過的道路,也辨不清東南西北。
到了羅府大門,熊賜履又吃了一驚:好一所崇垣峻宇、燈燭輝煌的府第!他平生不曾到過這麼富麗華貴的地方。
但他牢記先賢教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維持着君子應有的氣度。
羅公将他送進一所幽靜小院的上房,便告辭而去。
幾名俊秀的書童立刻上來殷勤招待,端茶進水,鋪床下帳。
不多時,一名老仆跑到他面前,恭敬地禀告: “禀先生,府中人多事雜,地方闊大,家規極嚴。
先生有何需求,請立時告訴奴才,奴才當為先生奔走。
先生不可随意走動,不可離開此院,免得奴才們受罰……” 熊賜履心中不快,真所謂豪門深如海啊! 次日,羅公領了兩個小孩兒前來拜師。
拜師禮十分鄭重,光見面塾禮就是白銀百兩。
這出奇豐厚的待遇,打消了熊賜履辭館的念頭。
而且,兩個弟子黑發鬈鬈,極為聰穎可愛,絕非他這幾年設館時的弟子可比。
這樣一來,熊賜履就接受了羅府家館那必須犧牲部分自由但待遇十分優厚的條件。
羅公對熊賜履說:“因家母愛孫心切,不許他們早起。
并請先生千萬不要笞撻他們,有了過失請告訴羅某,自有家法處置。
” 此後,兩個弟子每日午後來館讀書,熊賜履便盡心教授。
羅公的供奉極為豐厚,還不時前來相陪說話。
至于寄往湖廣的束脩,也從不需要熊賜履經手,每過數月便得母親家書,告以“已收銀若幹,望安心就館,母平安”。
四 人們不記得有哪一年冬天,像順治十四年冬天那般和暖。
呼嘯的刺骨寒風很晚才來臨,地面和屋檐上的冰淩都存不住,一過午便化盡了。
但是,這年冬天順治皇帝從南苑發出的一道又一道谕诏,卻像猛然刮來的卷地狂風,震動了朝野,不管心裡對它贊同還是反對,全被它的猛烈和突然驚住了。
滿洲親貴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十二月,第一道谕旨下,重申停止圈地:“京畿百姓自圈地、圈房之後,流離失所,饑寒迫身。
良善者無以為命,喪其樂生之心;不肖者煽惑訛言,相從為盜,以緻陷罪者多。
長此以往,則國無甯日。
此後仍遵前旨,永不許圈占民間房地。
” 次日,又有谕旨,命吏部開列因請寬逃人之禁而得罪流徙的言官。
三日後,一道就逃人法專向滿洲官兵的谕诏發下來了: “……朕念滿洲官民人等,攻戰勤勞,佐成大業,其家役使之人,皆獲自艱辛,加之撫養。
乃十餘年間背逃日衆,隐匿尤多,特立嚴法。
以一人之逃匿而株連數家,以無知之奴仆而累及官吏,皆念爾等數十年之勞苦,萬不得已而設,非朕本懷也。
年來逃人未止,小民牽連,被害者多。
爾等當思家人何以輕去?必非無因。
爾能容彼身,彼自體爾心。
若專恃嚴法,全不體恤,逃者仍衆,何益之有? “朕為萬國主,犯法諸人,孰非天生民、朝廷赤子?今後宜體朕意省改,使奴仆充盈,安享富貴。
如有旗下奸宄橫行,許督撫逮捕,并本主治罪!……” 這道谕诏如同一次地震,激起了劇烈的反響。
督、撫居然可以對旗下人逮捕、治罪!這不是破天荒的事嗎?有的人奔走相告,喜笑顔色;有的人若有所思,深自反省;有的人神色沮喪,長籲短歎;更有人憤憤不平,哭到家廟告祖。
總而言之,它觸動了每一個人,不管他是漢是滿,是旗人是平民,朝野一派沸騰。
順治皇帝仿佛不理會這些已刮得很猛的風,接着又下了一道谕旨,就像在沸油裡濺進了水,簡直炸開了。
他批下吏部上奏的官員稽考功過的題本上,要求選拔确有學問才能的人進部院各衙門,替下一批颟顸無能之輩。
使人們激動的不僅是這道谕旨本身,而是由吏部傳出的皇上親自點到的那些“确有學問才能”的人名錄:杜立德、李霨、王崇簡、王熙、王弘祚、馮溥、孫廷铨、伊桑阿……老天爺,除了伊桑阿,全都是蠻子文士!惟一的一個正黃旗滿洲人伊桑阿,也是順治九年中式的進士!哼!文人們都交好運了!…… 大雪紛紛,總管太監吳良輔領着小太監吳祿騎馬從南苑趕回大内。
吳良輔貂帽風衣,吳祿披了件鬥篷,踏着雪頂着風,急急忙忙北行。
走到前門棋盤街鬧市,酒樓上飄來的陣陣酒香阻住了吳良輔的馬蹄。
他在一間寬大的門臉前下了馬。
這是一處帶樓座的酒館,高懸着“杏花村”的黃楊木底松綠大字匾額,檐下吊了一串系着紅綠綢子的牌幌,寫着十幾樣名酒:玫瑰露、狀元紅、竹葉青、蓮花白、蘋果露、五加皮、黃連液、佛手露、史國公、雪花白、茵陳露等等。
吳良輔把缰繩扔給門前沖他點頭哈腰的酒館夥計,領先上了酒樓。
吳祿惴惴不安,東張西望,幾乎跟不上吳良輔的腳步。
老闆恭敬地引他們進一間小小的雅座,酒、菜霎時便到。
吳良輔脫去風衣貂帽,開懷暢飲,并招呼吳祿動筷子喝酒。
吳祿不到十八歲,是個伶牙俐齒、眉清目秀的小太監。
他十歲入宮,在大内萬善殿内書堂讀過書,專為在禦前侍候受過訓練,這是許多太監一輩子也巴望不到的福分。
這正是總管太監吳良輔賜給的恩惠,他對吳良輔自然感激不盡。
大約是因為同姓,加上這孩子乖巧、會奉承,吳良輔居然很喜歡他,近日又把他提拔成養心殿禦前太監,這可是了不得的榮耀!吳祿對于吳良輔來說,既是心腹,又像子侄,說是兄弟也不錯,說是朋友也可以。
吳良輔那麼有權勢,百官大臣都以結交他為榮;吳良輔那麼兇狠陰沉,小太監見了他如同耗子見貓;惟獨對這個吳祿,吳良輔是聞聲則喜,觑面便笑,好像是他前世的老婆。
他從來都管吳祿叫“小幺兒”,恨不得把一身的本事都傳給他,把他當成親兒子似的。
有權勢的大太監,多半都有這路毛病。
吳良輔喝了兩盅酒,身上熱和了,伸手捏捏吳祿的耳朵垂,笑道:“小幺兒,還不喝兩盅暖暖身子?” 吳祿心裡不安,回答說:“總管,咱們是奉萬歲爺旨意回宮見皇後娘娘的,誤了事……” 吳良輔哈哈一笑:“誤不了!萬歲爺那心裡我還不知道?要不是礙着家規呀、禮法呀,他才不想打發咱們跑這一趟呢!” 吳祿點點頭,一聳眉尖,又說:“可喝多了酒,怎麼敢見皇後娘娘呢?” “沒事兒!喝兩口醋就解了酒味兒啦。
再說,還怕她怪罪?她這中宮未必坐得長!……” 吳祿一驚,回頭想想,又慢慢點了點頭,拿起了酒杯。
“小幺兒,這些日子我忙得暈頭轉向,總沒逮着空兒問問清楚。
那天在茶亭,憨璞老和尚到底說了點兒什麼,萬歲爺到底給打動了沒有?你細細說給我聽聽。
” 吳祿于是繪聲繪色地把那天茶亭裡和尚的表演和皇上的反應細說一遍,聽得吳良輔頻頻點頭,面露喜色。
吳祿最後說:“和尚說他曾經遍遊江南,與南中耆舊詩詞往還唱和。
萬歲爺聽了格外高興,說以後要往海會寺拜望他哩!” “好,好,太好了!”吳良輔高興得雙手在胸前一握,滿面含笑。
這完全是個女子的動作,含着一種說不出的嬌媚,一般人看了會覺得肉麻。
吳祿早看慣了,隻管問着他不明白的事:“就讓和尚去見萬歲爺不就成了?幹嗎要弄這麼個圈套?” “這你就不懂了!”吳良輔眯着眼兒笑,“萬歲爺的心性你還摸不透。
這叫做偶然機遇,最能讓萬歲爺上心,覺着有趣。
要是和尚求見,不但身份低了,不得萬歲爺看重,而且不要一兩天工夫,萬歲爺就會撂到腦後去了。
再有一層,要是正經八百地引見和尚,湯若望又要诤谏個沒完,又該咱們吃癟。
” “可人家都說……”吳祿遲疑地望望吳良輔,又小聲嗫嚅着說,“人家都說湯若望是真聖人,咱們何苦……” 吳良輔眼睛裡明明有一股怒火。
不過,他半笑不笑地看了吳祿一會兒,說:“實話對你講,小幺兒,我費這麼大心思,要萬歲爺親近佛爺,為的就是避開那位聖人。
隻要有他在,咱們總沒有舒心快意的時候。
他跟咱們是猴兒吃麻花——滿擰!哼,他還真當自個兒是萬歲爺的品德師父呢!也不想想,他那天主聖母什麼的,在咱們中國誰吃那一套啊?能抗得過咱的如來佛觀世音?能抗得過咱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嗎?……要論他那個人兒,挺正經,不貪贓不枉法的,可那又頂啥?他堵了咱爺兒們的路哇!……哎,我說小幺兒,陳之遴給的那幾萬銀票到手沒有?” “人家說,要等那差使到手才交錢呢!” “哈,猴精!一點兒虧不吃啊!……”吳良輔轉眼間又感慨起來,拍拍吳祿的肩膀,“咱爺兒們這路人,一輩子有什麼指望?不就多落倆錢兒,圖個老來福!不趁着年輕力壯、萬歲爺寵信的當口多弄點,将來收屍都沒有人啊!……”他搖搖頭,又點點頭,表情很有點悲涼,使他漂亮的面容刹那間像是老了十多歲,眼皮下嘴角邊的皺紋都越加觸目了。
“可是萬歲爺跟太後都那麼看重湯老爺,咱們動得了他?” “要不叫他聖人呢?要不咱爺兒們得小心着辦呢?不過這話還有另一說,”盡管兩人坐在小小的單間,吳良輔還是向四周望望風,壓低嗓子說,“你說萬歲爺跟太後為什麼趕着他叫瑪法?告訴你吧,小幺兒,那是為了南明永曆!……” “啊?”吳祿的眼睛瞪得溜圓,張了張嘴。
“小孩子家,這樣的大事你就參不透了!永曆一家老小都進了天主教,文臣瞿式耜、武将焦琏什麼的全都是教徒。
這天主教傳來中國也七八十年了,傳教士哪兒都有,永曆那邊兒也不老少。
湯若望道德學問是傳教士裡拔尖兒的,你想,朝廷尊他敬他重用他,會沒有道理?” “呀,萬歲爺和太後真有心計啊!”吳祿歎了一聲。
“什麼心計!這叫治國的本事!”吳良輔趕緊訓誡他兩句,又接着說,“眼下孫可望降了,永曆看看就要玩兒完。
隻要南明一垮,這位湯瑪法的好日子就不多了!……不信,走着瞧!” 吳祿生怕總管喝醉,小心翼翼地說:“總管,咱們走吧?” “着哪門子急!”吳良輔臉一沉,要發脾氣,忽而一回味,暧昧地笑了,“哦,我想起來了,你新近認了個幹妹子,是景仁宮裡頭的吧?怪不得急着要走,半個多月不見面兒,想壞了,是不是?” 吳祿也嘻嘻地笑了。
“罷,罷!咱們走!”吳良輔端起醋壺,連着喝了三大口,酸得他龇牙咧嘴,可還不住嘴地調笑,“小幺兒,有了妹子結了對子,可别忘了哥哥。
喝醋的味兒真不好受哇!” 雪下得越發大了,密如簾栊,仿佛從天頂垂下一面巨大的輕紗,透過它看遠近景色,更顯得莊重、肅穆,還帶有一點神秘。
金殿碧閣化為玉宇瓊樓,皇家禦苑别是一種風姿。
坤甯宮裡,溫暖如春。
鎏金銀絲罩的熏爐内,紅螺炭火正旺,燒得又紅又亮,和頭頂懸着佩玉流蘇的金紅色宮燈相輝映,耀得東暖閣明亮照眼;一對繪着八仙慶壽的粉底五彩瓷大花瓶裡,插着初放的紅梅和白梅;幾隻橢圓形的郎窯水仙盆中,淡黃蕊潔白瓣的水仙花在碧玉似的長葉襯托下分外精神;濃郁的花香和着熏爐裡陣陣飄出的沉香,把整個坤甯宮都包在一團馥郁醉人的溫香中了。
皇後的住處,今天換了幾樣擺設,使前來問候、說話解悶的主位娘娘們又是看又是摸,贊不絕口。
淑惠妃是皇後的親妹子,又是每天必來的人,最為随便,守着那台紫檀龍鳳五屏風銅鏡台,不住口地稱道那活生生的雕工,時不時地對鏡台上那面荷蘭國進貢的大圓鏡瞧幾眼,揚揚眉,掠掠鬓,欣賞自己嬌美的面影。
端妃扯着恭妃,要她看那對脂玉夔龍雕花插屏。
恭妃卻扯着端妃,要她去看南窗下那一對金海棠花福壽大茶盤。
後來,兩人一道走到南邊大炕一角,靜妃在那兒靜靜地站着,低頭望着八仙桌上的擺設。
那是在一對翡翠瓷觀音瓶之間躺着的一件古銅蕉葉花觚,蕉葉舒卷自如,像真的一樣,誰能想到是用堅硬的銅制成的呢?更妙的是花觚内透亮的清水養着兩朵帶葉的紅芍藥。
這便是宮中有名的唐花了。
靜妃,就是四年前被順治廢掉的第一個皇後。
因為皇上不在宮中,她也來坤甯宮向皇後請安。
被廢以來,她一向落拓,今天卻特意打扮了一下,顯得容貌俏麗,衣着華美,還竭力維持着當年的格格和正位中宮時的高貴氣度。
這是因為,盡管宮規宮禮隻講位分等級,不論其他;但在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裡,她畢竟輩分最高——是皇後的姑媽,不能太塌架。
不過命運對她的打擊清清楚楚印在她的眼角和額頭,二十二三歲的人,蛛網似的細紋已經鋪滿了這些地方,搽脂抹粉也遮蓋不住。
如果她笑一笑,便如三十歲上下的婦人了。
見端妃和恭妃走來,靜妃強笑道:“瞧這花觚古色古香的,真是件寶貝。
” 端妃笑道:“淑惠妃剛才說,這是皇上二次大婚時的妝奁呢。
姐姐你那次進宮,妝奁一定是更……”恭妃連忙向端妃使眼色,端妃縮住口,旋又笑道:“妹妹有口無心,姐姐請莫生氣。
” 這真無異于當衆奚落。
但靜妃幾年來受冷遇,早已習慣了,不在意地說:“這花觚配鮮紅芍藥,更是豔麗非凡的了。
” 端妃道:“芍藥雖好,總比不上花王牡丹。
” 恭妃也笑道:“是啊。
況且這是唐花,不是當令名花,要按月令來說,早已過時了。
” 靜妃冷冷掃了她們一眼,淡淡一笑,反擊道:“說的是。
臘月當令,惟有梅花。
其他百花百草,任有百媚千嬌,也隻好凋零自落了。
” 端妃、恭妃互相看了一眼,連連點頭說:“正是呢,姐姐說得對。
” 那邊,皇後的親妹子淑惠妃照着鏡子,頭也不回地招呼皇後:“姐姐,瞧見嗎?今兒個像誰下了帖子似的,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人都來齊了。
哦,不過,還少個謹貴人。
”聽皇後不答,她才回頭去看。
皇後坐在那裡,正對着一雙黃面紅裡百子五彩大果盤發愣。
她連忙走近,看了一眼那彩色大果盤裡神态各異、活潑頑皮的一百個小孩兒,頓時明白了姐姐心頭的苦楚。
她自己心裡也不是滋味。
不過她畢竟負擔輕些、想得開些。
她用繡花粉紅綢絹輕輕往姐姐面前一撲,笑道:“姐姐,打發他們叫謹貴人來,湊個雙數兒,咱們好鬥牌啊!” 皇後這才回過神來,看了妹妹一眼,輕輕歎口氣。
“要不,咱們打馬吊玩玩?” 皇後搖搖頭。
“姐姐,”淑惠妃放低了聲音,“你要悶出病來的。
找太醫來瞧瞧?要不,到後花園去賞雪?……” 皇後苦笑道:“你别瞎張羅啦。
” 淑惠妃裝作生氣的樣子:“可不是,誰叫我沒長謹貴人那麼一張厲害嘴哩?她不來,姐姐就不給笑臉兒!……咦?說曹操,曹操到!……” 果然,康妃和謹貴人披着貂皮風雪氅,前來向皇後請安了。
眼快心靈的淑惠妃一眼就看出來,這兩位心裡都有事。
謹貴人沒了平日的爽利勁兒,眼圈兒紅紅的。
這是怎麼啦? 坤甯宮總管太監跟腳兒進來禀告:“萬歲爺打發吳總管和小吳子來向皇後報信兒。
”屋裡的娘娘們登時住了口,停了動作,眼巴巴地瞧着皇後。
皇後也覺着心口跳得怦怦直響,聲音有些發抖:“傳他們進來!” 吳良輔和吳祿叩過了頭,恭恭敬敬地跪在炕前地毯上,吳良輔說:“奴才給皇後、主位們請安。
” “罷了。
回宮來有什麼事?” “禀娘娘,奴才奉萬歲爺差遣,回宮禀告娘娘,皇太後前天夜裡三更時分起,渾身發熱,涕淚不止,頭痛頭暈。
昨兒個病勢更重,又添了咳嗽。
今兒個一直昏睡不醒……” “召太醫瞧了沒有?” “太醫院的院使和左院判領了八名禦醫在南苑侍候着。
萬歲爺心中焦慮,昨日往上帝壇禱祀,今兒又冒雪再次前往。
皇貴妃娘娘日夜侍奉太後床前,寝食俱廢……” 淑惠妃撇嘴哼了一聲,背轉身去。
端妃和恭妃互相交換了個眼色,滿臉不屑的表情。
倒是平日最恨董鄂妃的謹貴人毫無表情,像是什麼也沒聽到,望着地面發呆。
吳良輔繼續禀道:“要是皇後和主位們想去南苑……” 坐在皇後身邊的淑惠妃一口接過來:“南苑要是用得着我們姐妹,哪兒還等到今天?我們一個個笨嘴拙舌的,又不會甜言蜜語,又弄不來那個詩呀畫兒的,沒的惹人家讨厭!” 吳良輔趕緊低頭,不敢說話了。
十一月中旬,皇帝和皇貴妃陪着皇太後遊幸南苑,仿佛兒子、媳婦同着老母三人去享天倫之樂。
皇後嘴裡不說,心裡可不是滋味。
妃嫔貴人們,就更加憤憤不平,怨聲載道了。
整整一個月,宮廷的中心轉移到了南苑,大内一派冷清。
皇上在宮裡,不管怎麼說還有點兒盼頭,這一個月,連點活氣兒都沒了。
現在太後病了,又想起我們來了!哼,誰得臉誰應承去吧!别淨想好處自個兒揣,壞事讓别人攤!……不過,這麼多妃嫔貴人,連皇後在内,敢于把這不滿形于辭色的,也還隻有這位淑惠妃。
看兩名太監叩個頭要退下的樣子,淑惠妃看了姐姐一眼,對他們喝道:“慢着!還有話問你們!” “喳,喳。
”兩名太監趕緊跪好。
“皇上身子骨好嗎?” “回主位的話,萬歲爺今冬在南苑校獵,能吃能睡,人長胖了,面色也紅潤了。
” “還有呢?” “還有?……”吳良輔摸不着頭腦。
“大膽!都說皇上近日辦了件什麼事兒,京師全傳遍了,怎麼還瞞着我們姐妹?” “回主位,有,有!萬歲爺辦那件事可真厲害!不止京師,怕是天下人都要盛贊萬歲爺呢!……小吳子那會兒就在萬歲爺跟前……小吳子,還不快細細禀告!” “喳,喳!”吳祿磕了響頭之後,便發揮他口齒伶俐的特長,講起那天皇上微服出獵、遇上劈木柴老漢的故事。
最精彩、最有戲劇性的部分在後頭,在皇上陪老漢到鎮上找參領講理的時候。
在參領的住宅大門,門丁根本不讓他們靠近。
是皇上一口流利的滿語,才使門丁疑惑着進去通報。
誰知那參領竟以為小事一段,自己懶得出來,叫他老婆出來應付。
這女人高大肥胖,一向兇橫慣了,哪裡把個老蠻子和小旗丁放在眼裡,兜頭就是一頓臭罵,還說什麼“就是搶了,就是占了,誰叫他是蠻子,活該!你敢拿我怎麼樣”! 皇上氣極了,說:“你們竟敢這樣無法無天,告到地方去,有你們什麼好?” 參領老婆揚頭大笑,說:“隻要你敢告,去告好了!我要怕了你,下輩子不是人!”說罷,她又豎起眉毛惡狠狠地叫罵,要他們滾開。
她見皇上站在那兒不動,抄起門邊的杠子就朝皇上砸去,嘴裡還罵着:“打死你這個多管閑事的小雜種!” 皇上大怒,一聲斷喝,抽出他的硬弓隻一擋,那女人的棍子飛出去兩丈遠。
這時候,皇上的侍衛隊趕來護駕,幾百人把這所宅子圍了個密不透風。
參領和他老婆一聽說這小旗丁竟是皇上,登時吓昏過去。
皇上怒氣不息,立刻命侍衛動手,把參領全家就地斬首示懲! 皇上臨走又發了一道谕旨:參領的全部财産房地,都賞給那個可憐的老漢,并親口封這老漢為一鎮之尊。
小吳祿繪聲繪色,說得活靈活現,皇後和妃嫔們都聽呆了。
吳祿最後又得意地說:“沒過兩天,城外城裡的人全知道了,誰不誇咱萬歲爺是聖明天子啊!……” 吳良輔和吳祿已經退出去好半天了,坤甯宮裡還是那麼靜悄悄的,誰也不肯說話。
“哇”的一聲,謹貴人突然放聲痛哭。
大家望着她,心裡仿佛有某種不幸的預感,膽小的恭妃忍不住發抖,使勁往端妃身邊靠。
謹貴人跪倒在皇後面前,哭得頭都擡不起來。
“謹貴人,你這是怎麼啦?快别哭了。
”皇後說話總是那麼細聲慢語的。
“禀皇後,那是……那是我的侄女兒啊!……”謹貴人泣不成聲。
“什麼?”皇後吃了一驚,“你是說,剛才……” 謹貴人哭着連連點頭。
素來不愛說話的康妃,這時慢慢地、輕聲地解釋道:“我母親今天來宮裡也說起這事。
那參領夫人,确是謹貴人同母異父姐姐的女兒。
” 皇後沉默半晌,安慰道:“謹貴人不要這樣,想必皇上他不知道那是你的親眷。
” 康妃突然沉下臉,憤憤地大聲說:“他知道!他全知道!我母親問過的!” 大家都吃了一驚,沒想到平日不動聲色、嚴謹文靜的康妃會這樣激憤。
康妃發現衆人的目光,臉上紅了紅,慢慢低下頭,不再作聲了。
“皇上他,他也太沒有情義了!……”謹貴人還在哭。
皇後婉靜地說:“謹貴人,你也不要太難過。
你那侄女實在也太過分,竟然動了棍子,皇上是萬民之主……” “姐姐,你還要替他說話!”淑惠妃不平之色溢于言表,“謹貴人的侄女怎麼會知道他是皇上?……不用說了,他心裡,哪兒還有咱們這些人!早被那個蠻子女人狐媚得忘了本!……” “淑惠妃!”皇後斥責道,“竟敢如此大不敬!……”淑惠妃連忙跪倒,其他人也趕着跪下為淑惠妃請罪,但每個人心裡未嘗不為淑惠妃說出了她們的心裡話而感到痛快。
妃嫔們告退,淑惠妃照例留在最後。
皇後拉過她的小手,輕輕撫摸着問:“你說,我是親去南苑問候好呢,還是打發人去問候呢?” 淑惠妃氣沖沖地說:“别去!一個也别去,咱們博爾濟吉特家的全都别去!皇上寵側妃、違祖訓、變祖制,說到頭還不是太後慣的?太後不顧親疏,胳臂肘兒朝外拐,寵着那個蠻子女人,我都氣不過!你還是大清門擡進來的皇後呢,就這麼忍氣吞聲?咱們都不去,太後心裡就會明白,咱博爾濟吉特家的格格也不是好欺負的,說不定她反倒會回心轉意呢!” “可是,皇上他……”皇後遲疑不決地說,“皇上一向講孝治天下,我要是不去……” “他能怎麼樣?他已經廢了一個皇後了,還敢再廢你?祖宗沒有過的事,就是中土曆朝也沒有過,他斷然不敢!姐姐,你的性子也要剛強一些才好哇!” 就這樣,皇後終于沒有去南苑,也不曾遣使問候。
莊太後病了,病得很重。
她已掙紮了三天三夜,仍然逃不出可怕的高熱和半昏迷狀态。
無數奇特的景象、無數猙獰的鬼臉,總在她頭頂盤旋。
她想大聲喊叫,她想雙手推開那死死纏繞着她的、莫名其妙到令人心悸的五顔六色的彩斑彩帶。
但實際上,她連手指都無力動一動,嘴唇翕動得幾乎不能察覺,輕輕的氣息吹出勉強可以聽到的字: “不要……啊,不要……” 忍過一陣劇烈的頭痛,她歎了口氣,跌入更深的昏迷…… 怎麼?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科爾沁大草原了嗎?啊!草綠如茵、繁花似錦的草原啊!天是那麼高、那麼藍,一塵不染;地是這麼寬、這麼遠,一望無邊。
連一陣陣風都這樣香,這樣恬靜!她跳下馬背,展開雙臂,撲向草地,撲向這從童年就熟悉、像媽媽一樣親愛的故鄉的大地…… 蹄聲嘚嘚,遠遠跑來一騎,多麼剽悍英俊的騎士!綠草黑馬紅披風,在藍天白雲的背景上飛馳……她來不及多想,身子一抖,那騎士像摘花一樣彎腰把她從草地上抱起。
兩人熾熱的目光接觸了,啊,多爾衮!……她仿佛又回到當年,丈夫寵愛姐姐冷落她,她把孤寂怨恨都深深埋在心頭,不動聲色地仍然往草原上圍獵。
是的,那次她從馬背摔下來,飛馬來救她的,正是九王爺多爾衮,年輕、英武、儀表堂堂。
不過,她盡管動心,卻并未越禮。
她畢竟是皇妃,是多爾衮的親嫂子。
不,這不是二十多歲的多爾衮,這是裝束威儀亞賽皇上的攝政王!他在笑,就像莊太後當面斥責他不該私娶肅親王福晉時那樣笑着,他重複着那句話:“我多爾衮總歸是個男人哪!”可是,真該死!即使他這樣無恥、負心,他那紅潤的闊嘴、白玉似的面色和漆黑的眉毛仍然動人;她盡管又氣又恨,心底卻還是愛戀着他…… 他的面容怎麼變了?長出了胡須,添滿了皺紋?天哪,這是太宗皇上,是她的丈夫啊!她跪下了,深深地低了頭。
“你在我面前請罪嗎?你這忘恩負義的女人!”丈夫在咆哮,“你讓我在寝陵裡也不得安生!我決饒不了你!”他抄起他那沉重的弓照她迎頭打下。
她閉着眼睛喊叫起來: “你打吧,打吧!我對不起你,可是我對得起你們愛新覺羅的祖先!你駕崩之後,要不是我聯絡禮親王,攏住睿親王,立我們的兒子為帝,平息了各方的争端,那八旗之間一定要互争帝位,自相殘殺,把太祖皇上千辛萬苦開創的基業付之流水,愛新覺羅氏也将煙飛灰滅!……我有過錯于你,可是有功于社稷江山!……” 丈夫的鐵弓放下了,冷笑道:“算你強詞奪理,你就沒有一點私愛?你就全心為的社稷江山?” 她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挺直身子:“有私愛,是皇上逼出來的。
宸妃入宮,皇上就忘卻了早年的恩愛,使妾妃虛有其名,如處冷宮……” “你撒謊!”她的親姐姐、太宗皇帝最寵愛的宸妃突然出現在她面前,指着她的鼻尖,憤憤地說,“你的私愛,絕非這一點小事!你私愛自家的兒子,一心想讓他當上太子,你将來好當皇太後。
就是你,咒死了太子!……” “沒有!我沒有!太子死時,我方臨産……”她心裡發慌,說話有氣無力。
“沒有?”姐姐的兩道目光像劍一樣銳利,一直射進她心底,“你嘴上說的都是好話,心裡就是詛咒太子早死,好讓你的兒子登基。
如今你可稱心如意了!我可憐的兒子啊!……”宸妃放聲痛哭,哭得她毛骨悚然。
是的,她私下盼望過太子早死,可是她把這個心願始終深藏心底,對誰都不曾透露過,姐姐怎麼會知道呢?…… 太宗沉重的歎息就像一聲悶啞的雷,在她頭頂轟響着,滾滾而過:“啊,帝子從來不幸,多少人要死于非命!”…… 她渾身發寒,大汗淋漓,一個冷戰使她從昏迷中驚醒過來。
她竭力張開雙目,隻見寝宮裡燈火熒熒,十分昏暗,床邊坐着一人,雙手支着下颏,正在打盹。
“水……”她輕輕一呻吟,床前的人立刻驚覺,連忙從保溫的棉褥子裡拿出一把熱乎乎的精巧的宜興紫砂壺,一手抱着太後,一手小心地喂茶水。
莊太後從勉強睜開的眼縫裡看了看,斷斷續續地說:“董鄂……你還在這裡……” 董鄂妃連忙溫柔地低聲說:“母後大安。
太醫都說不要緊的,養養就好。
” 太後費力地搖頭:“不,我不行了……太宗皇帝召我了……” 董鄂妃“撲”地一下跪在床前:“母後,你千萬别這麼說!你怎麼也不能走!兒情願替你去,皇上不能沒你……娘!”兩顆豆大的淚珠順着董鄂妃的臉頰滾了下來。
太後勉強裝出個笑臉:“傻話……就你一個……在這裡?……” 董鄂妃說:“皇上剛走。
他為母後已到上帝壇祈禱三天了。
上天念皇上和兒臣們的誠心,一定會賜福母後……” 可是,太後已經再次跌入昏睡中去了。
第八天早上,頭一束陽光射進寝宮,百寶架上那座精美的金黃色的四面轉花西洋鐘“丁丁當當”地打了七下,悅耳的聲音把莊太後喚醒了。
她覺得神志很清醒,身上也涼蘇蘇的很舒服,隻是沒一點力氣。
她喊了一聲: “蘇麻喇姑!” 聲音雖輕,在一片寂靜的寝宮裡卻很震人,床前、矮凳上、寝宮門口、殿外走廊頓時人影晃動,歡聲笑語窸窸窣窣地透過窗棂:“太後說話了!”“太後喊人啦!”…… 董鄂妃猛地跳起來,為太後撩開帳子,注視着太後,嘴唇顫抖,極力忍住就要迸出的淚,笑着說: “母後,你,你可見好了!……” 蘇麻喇姑在一邊笑道:“太後,皇貴妃在你床邊守了七天七夜了!” “我的好孩子!……”莊太後忍不住喊了一聲,烏雲珠撲過來,太後把她摟在懷裡,兩人一齊落淚了。
蘇麻喇姑一面擦淚,一面叫人去禀告皇上。
可皇上已經聞訊奔來,正趕上娘兒倆一邊擦淚一邊笑。
福臨連忙上來向母親大禮跪拜,像孩子似的說:“額娘,你快把兒子急瘋了!你要是再不好,兒子也不想活了!” “胡說!”太後笑道,“虧得你孝心感動了上天,也虧了你媳婦這麼細心照料!……怎麼不見中宮和其他妃嫔?” 董鄂妃搶着說:“母後,這幾日大雪不停,沒人回宮報信,娘娘她們不知道母後得病。
” 福臨的面色霎時陰沉下來,像是堆上了烏雲,不滿地白了董鄂妃一眼,可是一看到她慘白的憔悴面容、烏黑的眼圈、強打精神的笑,又無可奈何地把目光轉向窗外。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