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八年前的事,而“小相公”的出現,隻在這三兩年。
顧媚生不高興了:“阿妹,想來你這些年都在京師,為什麼不來看我?不知道我嗎?” “哪能不曉得阿姐的大名!”素雲笑着說,“早些年不敢來,近幾年又不能來。
阿姐莫要生氣。
” “這話怎麼講?” 素雲看看保姆、侍女,笑了笑。
顧媚生明知她在賣關子,還是等侍女們穿梭似的在桌上擺滿精緻的茶點和小菜以後,才把她們打發出去。
隻剩下姐兒倆了,顧媚生道:“好啦,你講啊!” “早些年,姐夫在朝官高爵顯,你妹夫無名小卒,不敢高攀;近些年,朝中滿、漢同列不同權,處處要小心,又怕人說結黨營私,有礙官聲……” “那麼,今天怎麼敢來了?”顧媚生不滿地問。
素雲笑眯眯地壓低聲音:“近日你妹夫扈駕出都,我才得空來看望阿姐。
” “扈駕?”顧媚生心中一驚,“阿妹的夫婿究竟是誰?” 素雲挽過顧媚生的肩頭,湊在她耳邊小聲說:“山東聊城傅以漸,字于磐……” “啊!傅以漸!内秘書院大學士!” 素雲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歪着腦袋靠在顧媚生的肩上,三十歲的人了,倒像個嬌羞的女孩兒。
“哎呀,你是宰相夫人哪!”顧媚生推開素雲,假意要拜下去,素雲一把攔住,嗔怪道:“阿姐,看你!” 顧媚生無所顧忌地哈哈大笑。
當年她的狂笑曾風魔了江左文士,今天也還能辨出早年那絲毫不損媚容的狂笑的影子。
她心裡真的高興,這對丈夫的起複不會沒有好處。
她拍着素雲柔軟的小手,連聲說:“好啊,好啊!當初結拜,數你年紀小,大姐笑你有富貴命,你還生氣了呢,說什麼定要效仿西施,隐居山水花木間。
如今怎麼說?” 素雲一笑,拉顧媚生一道坐下,順着她的話問:“姐妹們近況如何?這些年一點音信也沒有。
” 顧媚生道:“倒是我們這些在野的人家,來往走動得勤,芝麓又極好客,消息蠻靈。
”于是,她扳着手指算:大姐柳如是後來嫁給錢謙益,順治三年,錢謙益在明史館充副總裁任上乞歸,回常熟與柳如是家居,以著述自娛,頗為安樂;二姐便是她顧媚生;三妹陳圓圓已是平西王次妃,順治初年她留京時,還時有來往,平西王接她随軍,出京時顧媚生曾去相送;四妹董小宛,嫁給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三年前已經去世…… “金陵的一幫姐妹呢?” 顧媚生與柳如是一起,在崇祯末年去了南京,對秦淮名妓的歸宿都很清楚:馬香蘭病死,和另一位公子侯方域交好的李香君出了家,卞玉京和寇白門也都遁入空門。
“惟有我們這些俗人,還在紅塵中沉浮!”顧媚生最後說了這麼一句感慨的話,随手在杯盤間拈了幾塊蜜餞果脯,津津有味地嚼着。
“哎喲,阿姐,再吃這些東西,你還要胖起來,再胖可就不容易養兒子了!” “死丫頭,嘴巴還那麼刁!” “阿姐消息靈通,可曾聽說江南十世家謀反的事?姐妹們有沒有給牽連進去?”素雲終于小心地、仿佛無意地發問了。
“知道知道!那是早些年的事了,死人破家的不計其數。
要是芝麓還在都察院,總會拼死進谏的。
姐妹們嘛,要有,便是錢家、冒家。
可不曾聽說呀?” “好像還有仁和陸文康家吧?”素雲突然單刀直入,提出了她此來的中心題目,不過口氣非常平緩,似在随意閑扯。
“不錯,仁和陸家,弄得很慘,偌大一所宅第改作了官舍,萬貫家私查抄一空。
” “家中再沒有人了?” “不是入獄監禁,就是絕了戶,記不清了……你和陸家相識?” “倒不。
是一個親戚與陸文康有同窗之誼。
”素雲表示很有興趣,便夾起了一塊涼藕,跟着她就暗暗松了口氣,不用她再挑動,顧媚生已義形于色地講起這場冤獄的詳細經過,滔滔不絕。
這些都是由來往于龔鼎孳門下的文人之口傳出,比官吏的文書奏折生動得多。
看來,這位二阿姐對于素雲在蘇州後來的遭遇竟一點都不知道,或許已經忘卻了。
素雲樣子很悠閑,吃着點心,喝着香茶,似聽非聽。
實際上,顧媚生的每句話,她都聽進心裡去了。
直到顧媚生轉到别的話題,她才起立,走來走去地巡視阿姐的香閨,不斷向她打趣。
當她停在窗前,像顧媚生剛才看她那樣向外觀看時,卻不由得怔了一怔,她看見她的老仆正在與一個少年書童講話,就是這個明眸皓齒的俊書童,害她找得好苦。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阿姐,那個小厮是你家的人?” 顧媚生走過來看了一眼:“那是芝麓的門生張漢的書童。
說來可憐,他原是梨園名角,偏發誓不肯再唱戲,要脫籍歸田。
結果父親病死,定親的媳婦又退了婚,隻落得無家可歸,無親可投,這才又回到京師。
他敬慕張漢的才學人品,自薦當了書童。
可是他又不肯賣身為奴,隻算是個侍候張漢的夥計。
張漢倒也願意,這就叫做緣分。
主仆兩個,都跟畫兒上的潘安、宋玉也似的……”顧媚生說着,掩嘴笑了,是那種中年風流女人說到漂亮後生時暧昧的酸溜溜的笑。
“阿姐,我們下樓去,我要找他問話。
” “喲,小阿妹,你那大學士不醋嗎?”顧媚生斜瞟素雲一眼,笑得更厲害了。
“阿姐,我找他可不是為他漂亮标緻。
一個月前他替我娘家捎來一封信,還沒謝他,也沒細問,他就走了,再沒找到。
今兒個可要問問清楚!……” 素雲到家,随傅以漸出去的仆人前來禀報:主人安好,今天下午就能回府。
素雲靈機一動,身子搖搖晃晃,跟着躺了下去,喊頭痛說惡心,午飯也沒有吃。
于是阖府都知道了:夫人中暑。
院裡一派寂靜,素雲那深邃寬大的寝室裡,更是甯谧十分,幾乎能聽到檀香香煙在空中袅袅飄動的細微聲息。
侍女在門前、在床前垂手而立,大氣也不敢出。
素雲懶懶地躺在翠帳如煙的繡床上一動不動,頭腦卻異常活躍、靈敏。
十四年的歲月如同一道厚厚的沉重的帷幕,慢慢揭開了。
正因為時間相隔太久遠,素雲得以清楚地看到整個事情的全部過程,好像她是一個戲台下冷靜的看客,而不是當事人。
浙江仁和陸健,才氣豪放,風流潇灑,有名的佳公子。
和所有豪門公子一樣,喜歡蓄養歌姬侍妾。
他春遊姑蘇,遇到十六歲的名妓素雲,驚為天人,以三千兩銀子為聘禮,把她買回家中。
素雲色藝為諸姬冠,自然受到格外的寵愛。
一天,忽有山東書生投刺請見,門丁以從不相識為理由予以謝絕。
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書生非常固執,安坐門前,大有候陸公子駕出的意思。
陸健隻好在客廳接待了他。
書生無暇寒暄,自稱“山左傅以漸”,因聽說陸公子侍姬中有一名叫素雲的,豔傾宇内,特地趕來一睹風采。
陸健頗覺意外,遲疑半晌,逡巡着說:“勞君遠來,請先待茶,慢慢商議。
” 傅生慷慨陳詞:“某千裡徒步而來,于公子并無他求。
公子若幸而許我,誠當少候;否,則不必相留。
” 陸健無奈,又不肯失了“信陵公子”的名聲,便同意了,傅生這才就座。
此時已近暮夜,陸健即命仆人擺上酒宴款待傅生。
酒過數巡,燈燭輝煌,環佩锵然,十多名侍女前導後擁,如衆星捧月,素雲出見了。
傅生起立,長久地凝視素雲,歎道:“果真名不虛傳,不負我來此一行!”說罷就向主人道别。
陸健堅持要留他多住幾日,傅生笑道:“得睹傾城之貌,私願已遂,豈是為飲食而來!”他一揖告辭,徑自走了。
陸健坐立不安,怏怏不樂,若有所失。
惆怅之餘,猛然驚覺,拍案大呼道:“陸健、陸健,何愛一婦人而失國士!”他立刻牽來駿馬,跨上雕鞍,向北飛奔,終于在三十裡外追上了傅以漸,強制他一同回府,并以最高禮遇款待他。
第二天傍晚,陸健把傅以漸引進一間紅燭高燒、錦帳華褥的寝房,對傅以漸拱手道:“君來此雖屬無心,但其中似有天意。
我今以素雲相贈,此室即洞房,今晚即七夕。
” 傅以漸堅辭不就,說奪人所愛将陷他于不義。
陸健笑道:“君何迂腐!自古就有贈姬之事。
我念君家力單,難緻佳麗,我粉黛盈側,豈少此女。
我視君為大丈夫,方有此舉,何必效書生羞澀之态!”說罷,侍女已導引素雲出拜。
傅以漸驚喜過望,便也就依從了。
在陸府,傅以漸夫婦過了滿月,陸健又為素雲出妝奁十箱,更贈傅以漸千金,送歸聊城。
傅以漸安然當了富家翁,從此得以博覽群書,專心舉業。
甲申之變天下大亂,傅、陸兩家音書斷絕,整整十二年了…… 素雲在床上翻了個身,侍女連忙用托盤捧上一把精緻的小茶壺,素雲端着喝了一口,重新躺下,又跌入綿長的回憶…… 這件事從頭到尾,兩個男人都以豪爽俠義相标榜,自以為可傳為佳話,可留于青史。
但陸健也罷,傅以漸也罷,誰都沒有想到去問問素雲的意思,問問素雲到底喜歡誰,願意跟誰——盡管她身價高達三千兩銀子,盡管她是個傾國傾城的姑蘇美人。
直到洞房花燭夜之前的那個下午,陸健才告訴素雲要把她嫁給傅以漸。
素雲大吃一驚,感到蒙受了恥辱。
應該說,她見到的傅以漸,給她的印象是不錯的:寬額、隆準、闊嘴,目光湛湛,清亮如水,當時她就想,此人儀表非凡,氣度軒朗,前途未可限量;但是她眷戀的是風流潇灑的陸公子,她的主人。
她哭了。
她的眼淚好像使陸健有些感動,他柔聲說:“你是嫌他窮嗎?你這麼個超逸的人兒,竟也脫不了俗氣。
你想想,你就是在我府裡過十年二十年,仍不過是個歌姬,嫁給傅以漸,你就是他的結發妻子。
傅以漸乃國士,你還愁當不了一品夫人?” 素雲使氣,跺着腳說:“我不管什麼夫人不夫人,我真心喜歡你。
可你,拿我當一件東西,随便送人!……” 陸健不說話了,在窗前默默地站了許久。
他眼睛不看素雲,低聲說了一段話,那憂郁的聲調,傷感的表情,永遠留在她的記憶中:“素雲,别看我隻大你三兩歲,在男女之間的事兒上,真情實意早就埋葬到墳墓裡去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凡事不過逢場作戲,何必認真?對你也無非如此,你有什麼可留戀的?不錯,我拿你送人,沒有把你當人看。
那麼從今以後,我拿你當我的妹妹,好不好?哥哥送妹妹出嫁,當是天經地義了!……” 他沒有食言,送給她的嫁奁跟他親妹妹的相同;她随傅以漸回山東後,在來往書信中他也以兄長自居,稱他們為賢妹、妹夫…… 這些年他是怎麼過來的?聽那小書童說起在盤山相遇的情景,他該是很狼狽的了。
他一定老了許多,十四年沒見了!…… 十四年來,她與傅以漸相依為命,倒也十分恩愛。
傅以漸确是個不同凡響的男兒,他并不在意素雲的出身,也從不問起素雲在陸府的那段歌姬生涯,一心一意拿她當結發妻相待。
素雲為他生了一子一女後,他連娶妾的心思都打消了。
順治三年,他以頭名狀元大魁天下,授内弘文院修纂。
為了顯示榮貴,同榜進士紛紛在京納妾,他卻毫不動心。
事後素雲問他何不入鄉随俗,也納小星?他笑道:“任它弱水三千,隻取一瓢耳!縱然美女如雲,誰能比得上拙荊?” 傅以漸居官謹慎,尤其拜大學士以後,得在議政王大臣、滿尚書等滿洲親貴間周旋,既要施政,又不能得罪他們,真是費盡心力。
江南十世家謀反案,從順治初年直鬧到今天,滿官總是一口咬定。
因為這十家是明朝的首富大戶,文人淵薮,在滿人看來,他們謀反是确定無疑的,不嚴加鎮壓,江南就難以服帖。
傅以漸敢去碰這棘手的事兒嗎?弄不好,丢官喪命都是可能的。
不見陳名夏的前車之鑒! 可是,人不能沒良心啊!……素雲努力壓制着煩亂,在心裡演習着如何說服激勵自己的丈夫。
“夫人,你怎麼樣了?”還在窗外,傅以漸就急不可待地大聲問。
他一進門就聽說素雲卧病,一步未停,邊走邊脫朝衣、朝帽,直趕到寝室,幾個大步就邁到了床前。
侍女連忙把紗帳挂上銀鈎。
素雲慢慢回臉,睜開迷迷阇阇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丈夫。
十多年來,他的最大變化,就是唇邊颔下多了一些胡須,略略遮住了闊嘴;由于薙發,額頭更顯得寬大,可是鼻梁高聳,目光清湛,和當初一樣,是個可以依賴的男子漢。
她怦然心動,忽然覺得一陣輕松,微笑道: “你瘦了。
一路勞累吧?” “我還好。
你這是怎麼了?怎麼會中暑呢?” “在花園太陽底下站久了。
” “丫頭為什麼不撐把陽傘?”他轉頭要責問侍女。
素雲連忙示意侍女們退出,說:“不怪她們,是我不小心。
” “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好些了。
就是心裡有事,總放它不下。
” 傅以漸端起茶壺喝了兩口,坐在床邊,安慰道:“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我來幫你排遣。
” “這幾日,天天晚上夢見廟裡判官戳手指斥我,說什麼‘女子也當報養育之恩,你豈能忘記娘家’!連夢三夜,心緒不甯,如病纏身。
但我向來不記事,離家年久,又逢世亂,實在不知娘家在何處啊!” 傅以漸想了想,和悅地說:“賢卿難道忘了?按理而論,仁和陸府實在應該算是你的娘家,對不對?” 素雲恍然,似有所悟地連連點頭:“對的!但不知陸健在哪裡?” 傅以漸歎口氣,低聲道:“我聽說順治初年,陸家就牽入十世家謀反冤案中了。
去年拜大學士後,也曾暗地差人到仁和尋訪他的消息,回報說痛遭冤禍,家沒身亡。
怕你難過,一直沒有告訴你。
” 素雲靜靜地對傅以漸凝視片刻,說:“相公本是一介寒儒,貧困交加而得以專心向學、坐緻通顯,實在是陸文康的恩德;你我十數年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也實在是陸文康的情分。
我想相公不會忘記吧?” “沒齒不忘,終身銘記。
”傅以漸說得很鄭重。
“那麼,如果文康至今尚在,你将何以報答?” 傅以漸一驚,看素雲時,病态全無,炯炯目光直視自己。
他毫不猶豫地說:“果真如此,以身相報尚且不惜,何況其他!” “此話當真?” “可對天日!” 素雲立刻拿出陸健的那封信。
傅以漸臉色都變了,開封時雙手略略發抖,但他還是從頭到尾讀完了這封寫給妹夫和賢妹的信。
信中不過恭問起居寒溫,但末後說了一句:“因遭冤獄,數載亡命山野,昭雪無由。
” 素雲一面看着傅以漸的表情,一面小聲解釋:“這是你出京後一個小厮送來的,連他也不知文康現在何方……” 傅以漸看罷,收信入封,面容嚴峻,沉吟不語。
素雲見狀,猛跳起身,從枕下抽出一把鋒利的剪刀,扯下自己的頭發就剪,傅以漸連忙阻攔時,已剪下一绺二尺長的青絲了。
素雲手捧青絲,望天發誓:“人生在世,信義為本。
要是不能報恩,狗彘不如!要這榮華富貴有什麼用啊!……” 傅以漸奪過剪刀,生氣地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性急!不報文康之恩,我成什麼人了?朝廷裡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大權盡屬滿官,漢員不過是陪從。
我雖拜大學士,也不過秉承皇上和王大臣會議的意思辦事,哪能說了就算數?何況逆謀大案非同小可,滿官視為禁脔,從不讓漢官插手……” “照你這麼說,報答文康還不是一句空話!” “我想,惟一的希望在皇上。
天子聖明,或許有開恩之舉,但也需時日。
我将遍謀有識之士,看準有利之時機,會同申奏,這都不是十天半月能辦得成的……” 這些,素雲理解。
不過她還是問了一句:“那麼解江南冤獄的事,你是經我提醒才想到的嗎?” “哪裡。
如今讦告成風,漢官人人自危,再不設法阻止,成何朝廷?成何世界?” “唉,”素雲長歎一聲,又躺下了,“但願皇上明察秋毫,解天下冤獄,讓江南還如舊日江南那般昌盛明麗吧!”[1]嚴分宜:即嚴嵩,明代權臣。
[2]呼伯拉:用來做捕鷹誘餌的小鳥。
[3]阿瑪:滿語,父親。
[4]清代皇莊、王莊等莊園下屬大小莊子,由莊頭率數家奴戶統一耕種,莊主供給生活必需的糧食、住房及工具、籽種等物,收獲所得全部歸莊主。
莊子分糧莊、菜莊、果莊等,奴戶便稱糧戶、菜戶、果戶等。
莊頭及奴戶都是莊主的奴隸,是莊主私有财産的一部分。
顧媚生不高興了:“阿妹,想來你這些年都在京師,為什麼不來看我?不知道我嗎?” “哪能不曉得阿姐的大名!”素雲笑着說,“早些年不敢來,近幾年又不能來。
阿姐莫要生氣。
” “這話怎麼講?” 素雲看看保姆、侍女,笑了笑。
顧媚生明知她在賣關子,還是等侍女們穿梭似的在桌上擺滿精緻的茶點和小菜以後,才把她們打發出去。
隻剩下姐兒倆了,顧媚生道:“好啦,你講啊!” “早些年,姐夫在朝官高爵顯,你妹夫無名小卒,不敢高攀;近些年,朝中滿、漢同列不同權,處處要小心,又怕人說結黨營私,有礙官聲……” “那麼,今天怎麼敢來了?”顧媚生不滿地問。
素雲笑眯眯地壓低聲音:“近日你妹夫扈駕出都,我才得空來看望阿姐。
” “扈駕?”顧媚生心中一驚,“阿妹的夫婿究竟是誰?” 素雲挽過顧媚生的肩頭,湊在她耳邊小聲說:“山東聊城傅以漸,字于磐……” “啊!傅以漸!内秘書院大學士!” 素雲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歪着腦袋靠在顧媚生的肩上,三十歲的人了,倒像個嬌羞的女孩兒。
“哎呀,你是宰相夫人哪!”顧媚生推開素雲,假意要拜下去,素雲一把攔住,嗔怪道:“阿姐,看你!” 顧媚生無所顧忌地哈哈大笑。
當年她的狂笑曾風魔了江左文士,今天也還能辨出早年那絲毫不損媚容的狂笑的影子。
她心裡真的高興,這對丈夫的起複不會沒有好處。
她拍着素雲柔軟的小手,連聲說:“好啊,好啊!當初結拜,數你年紀小,大姐笑你有富貴命,你還生氣了呢,說什麼定要效仿西施,隐居山水花木間。
如今怎麼說?” 素雲一笑,拉顧媚生一道坐下,順着她的話問:“姐妹們近況如何?這些年一點音信也沒有。
” 顧媚生道:“倒是我們這些在野的人家,來往走動得勤,芝麓又極好客,消息蠻靈。
”于是,她扳着手指算:大姐柳如是後來嫁給錢謙益,順治三年,錢謙益在明史館充副總裁任上乞歸,回常熟與柳如是家居,以著述自娛,頗為安樂;二姐便是她顧媚生;三妹陳圓圓已是平西王次妃,順治初年她留京時,還時有來往,平西王接她随軍,出京時顧媚生曾去相送;四妹董小宛,嫁給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三年前已經去世…… “金陵的一幫姐妹呢?” 顧媚生與柳如是一起,在崇祯末年去了南京,對秦淮名妓的歸宿都很清楚:馬香蘭病死,和另一位公子侯方域交好的李香君出了家,卞玉京和寇白門也都遁入空門。
“惟有我們這些俗人,還在紅塵中沉浮!”顧媚生最後說了這麼一句感慨的話,随手在杯盤間拈了幾塊蜜餞果脯,津津有味地嚼着。
“哎喲,阿姐,再吃這些東西,你還要胖起來,再胖可就不容易養兒子了!” “死丫頭,嘴巴還那麼刁!” “阿姐消息靈通,可曾聽說江南十世家謀反的事?姐妹們有沒有給牽連進去?”素雲終于小心地、仿佛無意地發問了。
“知道知道!那是早些年的事了,死人破家的不計其數。
要是芝麓還在都察院,總會拼死進谏的。
姐妹們嘛,要有,便是錢家、冒家。
可不曾聽說呀?” “好像還有仁和陸文康家吧?”素雲突然單刀直入,提出了她此來的中心題目,不過口氣非常平緩,似在随意閑扯。
“不錯,仁和陸家,弄得很慘,偌大一所宅第改作了官舍,萬貫家私查抄一空。
” “家中再沒有人了?” “不是入獄監禁,就是絕了戶,記不清了……你和陸家相識?” “倒不。
是一個親戚與陸文康有同窗之誼。
”素雲表示很有興趣,便夾起了一塊涼藕,跟着她就暗暗松了口氣,不用她再挑動,顧媚生已義形于色地講起這場冤獄的詳細經過,滔滔不絕。
這些都是由來往于龔鼎孳門下的文人之口傳出,比官吏的文書奏折生動得多。
看來,這位二阿姐對于素雲在蘇州後來的遭遇竟一點都不知道,或許已經忘卻了。
素雲樣子很悠閑,吃着點心,喝着香茶,似聽非聽。
實際上,顧媚生的每句話,她都聽進心裡去了。
直到顧媚生轉到别的話題,她才起立,走來走去地巡視阿姐的香閨,不斷向她打趣。
當她停在窗前,像顧媚生剛才看她那樣向外觀看時,卻不由得怔了一怔,她看見她的老仆正在與一個少年書童講話,就是這個明眸皓齒的俊書童,害她找得好苦。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阿姐,那個小厮是你家的人?” 顧媚生走過來看了一眼:“那是芝麓的門生張漢的書童。
說來可憐,他原是梨園名角,偏發誓不肯再唱戲,要脫籍歸田。
結果父親病死,定親的媳婦又退了婚,隻落得無家可歸,無親可投,這才又回到京師。
他敬慕張漢的才學人品,自薦當了書童。
可是他又不肯賣身為奴,隻算是個侍候張漢的夥計。
張漢倒也願意,這就叫做緣分。
主仆兩個,都跟畫兒上的潘安、宋玉也似的……”顧媚生說着,掩嘴笑了,是那種中年風流女人說到漂亮後生時暧昧的酸溜溜的笑。
“阿姐,我們下樓去,我要找他問話。
” “喲,小阿妹,你那大學士不醋嗎?”顧媚生斜瞟素雲一眼,笑得更厲害了。
“阿姐,我找他可不是為他漂亮标緻。
一個月前他替我娘家捎來一封信,還沒謝他,也沒細問,他就走了,再沒找到。
今兒個可要問問清楚!……” 素雲到家,随傅以漸出去的仆人前來禀報:主人安好,今天下午就能回府。
素雲靈機一動,身子搖搖晃晃,跟着躺了下去,喊頭痛說惡心,午飯也沒有吃。
于是阖府都知道了:夫人中暑。
院裡一派寂靜,素雲那深邃寬大的寝室裡,更是甯谧十分,幾乎能聽到檀香香煙在空中袅袅飄動的細微聲息。
侍女在門前、在床前垂手而立,大氣也不敢出。
素雲懶懶地躺在翠帳如煙的繡床上一動不動,頭腦卻異常活躍、靈敏。
十四年的歲月如同一道厚厚的沉重的帷幕,慢慢揭開了。
正因為時間相隔太久遠,素雲得以清楚地看到整個事情的全部過程,好像她是一個戲台下冷靜的看客,而不是當事人。
浙江仁和陸健,才氣豪放,風流潇灑,有名的佳公子。
和所有豪門公子一樣,喜歡蓄養歌姬侍妾。
他春遊姑蘇,遇到十六歲的名妓素雲,驚為天人,以三千兩銀子為聘禮,把她買回家中。
素雲色藝為諸姬冠,自然受到格外的寵愛。
一天,忽有山東書生投刺請見,門丁以從不相識為理由予以謝絕。
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書生非常固執,安坐門前,大有候陸公子駕出的意思。
陸健隻好在客廳接待了他。
書生無暇寒暄,自稱“山左傅以漸”,因聽說陸公子侍姬中有一名叫素雲的,豔傾宇内,特地趕來一睹風采。
陸健頗覺意外,遲疑半晌,逡巡着說:“勞君遠來,請先待茶,慢慢商議。
” 傅生慷慨陳詞:“某千裡徒步而來,于公子并無他求。
公子若幸而許我,誠當少候;否,則不必相留。
” 陸健無奈,又不肯失了“信陵公子”的名聲,便同意了,傅生這才就座。
此時已近暮夜,陸健即命仆人擺上酒宴款待傅生。
酒過數巡,燈燭輝煌,環佩锵然,十多名侍女前導後擁,如衆星捧月,素雲出見了。
傅生起立,長久地凝視素雲,歎道:“果真名不虛傳,不負我來此一行!”說罷就向主人道别。
陸健堅持要留他多住幾日,傅生笑道:“得睹傾城之貌,私願已遂,豈是為飲食而來!”他一揖告辭,徑自走了。
陸健坐立不安,怏怏不樂,若有所失。
惆怅之餘,猛然驚覺,拍案大呼道:“陸健、陸健,何愛一婦人而失國士!”他立刻牽來駿馬,跨上雕鞍,向北飛奔,終于在三十裡外追上了傅以漸,強制他一同回府,并以最高禮遇款待他。
第二天傍晚,陸健把傅以漸引進一間紅燭高燒、錦帳華褥的寝房,對傅以漸拱手道:“君來此雖屬無心,但其中似有天意。
我今以素雲相贈,此室即洞房,今晚即七夕。
” 傅以漸堅辭不就,說奪人所愛将陷他于不義。
陸健笑道:“君何迂腐!自古就有贈姬之事。
我念君家力單,難緻佳麗,我粉黛盈側,豈少此女。
我視君為大丈夫,方有此舉,何必效書生羞澀之态!”說罷,侍女已導引素雲出拜。
傅以漸驚喜過望,便也就依從了。
在陸府,傅以漸夫婦過了滿月,陸健又為素雲出妝奁十箱,更贈傅以漸千金,送歸聊城。
傅以漸安然當了富家翁,從此得以博覽群書,專心舉業。
甲申之變天下大亂,傅、陸兩家音書斷絕,整整十二年了…… 素雲在床上翻了個身,侍女連忙用托盤捧上一把精緻的小茶壺,素雲端着喝了一口,重新躺下,又跌入綿長的回憶…… 這件事從頭到尾,兩個男人都以豪爽俠義相标榜,自以為可傳為佳話,可留于青史。
但陸健也罷,傅以漸也罷,誰都沒有想到去問問素雲的意思,問問素雲到底喜歡誰,願意跟誰——盡管她身價高達三千兩銀子,盡管她是個傾國傾城的姑蘇美人。
直到洞房花燭夜之前的那個下午,陸健才告訴素雲要把她嫁給傅以漸。
素雲大吃一驚,感到蒙受了恥辱。
應該說,她見到的傅以漸,給她的印象是不錯的:寬額、隆準、闊嘴,目光湛湛,清亮如水,當時她就想,此人儀表非凡,氣度軒朗,前途未可限量;但是她眷戀的是風流潇灑的陸公子,她的主人。
她哭了。
她的眼淚好像使陸健有些感動,他柔聲說:“你是嫌他窮嗎?你這麼個超逸的人兒,竟也脫不了俗氣。
你想想,你就是在我府裡過十年二十年,仍不過是個歌姬,嫁給傅以漸,你就是他的結發妻子。
傅以漸乃國士,你還愁當不了一品夫人?” 素雲使氣,跺着腳說:“我不管什麼夫人不夫人,我真心喜歡你。
可你,拿我當一件東西,随便送人!……” 陸健不說話了,在窗前默默地站了許久。
他眼睛不看素雲,低聲說了一段話,那憂郁的聲調,傷感的表情,永遠留在她的記憶中:“素雲,别看我隻大你三兩歲,在男女之間的事兒上,真情實意早就埋葬到墳墓裡去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凡事不過逢場作戲,何必認真?對你也無非如此,你有什麼可留戀的?不錯,我拿你送人,沒有把你當人看。
那麼從今以後,我拿你當我的妹妹,好不好?哥哥送妹妹出嫁,當是天經地義了!……” 他沒有食言,送給她的嫁奁跟他親妹妹的相同;她随傅以漸回山東後,在來往書信中他也以兄長自居,稱他們為賢妹、妹夫…… 這些年他是怎麼過來的?聽那小書童說起在盤山相遇的情景,他該是很狼狽的了。
他一定老了許多,十四年沒見了!…… 十四年來,她與傅以漸相依為命,倒也十分恩愛。
傅以漸确是個不同凡響的男兒,他并不在意素雲的出身,也從不問起素雲在陸府的那段歌姬生涯,一心一意拿她當結發妻相待。
素雲為他生了一子一女後,他連娶妾的心思都打消了。
順治三年,他以頭名狀元大魁天下,授内弘文院修纂。
為了顯示榮貴,同榜進士紛紛在京納妾,他卻毫不動心。
事後素雲問他何不入鄉随俗,也納小星?他笑道:“任它弱水三千,隻取一瓢耳!縱然美女如雲,誰能比得上拙荊?” 傅以漸居官謹慎,尤其拜大學士以後,得在議政王大臣、滿尚書等滿洲親貴間周旋,既要施政,又不能得罪他們,真是費盡心力。
江南十世家謀反案,從順治初年直鬧到今天,滿官總是一口咬定。
因為這十家是明朝的首富大戶,文人淵薮,在滿人看來,他們謀反是确定無疑的,不嚴加鎮壓,江南就難以服帖。
傅以漸敢去碰這棘手的事兒嗎?弄不好,丢官喪命都是可能的。
不見陳名夏的前車之鑒! 可是,人不能沒良心啊!……素雲努力壓制着煩亂,在心裡演習着如何說服激勵自己的丈夫。
“夫人,你怎麼樣了?”還在窗外,傅以漸就急不可待地大聲問。
他一進門就聽說素雲卧病,一步未停,邊走邊脫朝衣、朝帽,直趕到寝室,幾個大步就邁到了床前。
侍女連忙把紗帳挂上銀鈎。
素雲慢慢回臉,睜開迷迷阇阇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丈夫。
十多年來,他的最大變化,就是唇邊颔下多了一些胡須,略略遮住了闊嘴;由于薙發,額頭更顯得寬大,可是鼻梁高聳,目光清湛,和當初一樣,是個可以依賴的男子漢。
她怦然心動,忽然覺得一陣輕松,微笑道: “你瘦了。
一路勞累吧?” “我還好。
你這是怎麼了?怎麼會中暑呢?” “在花園太陽底下站久了。
” “丫頭為什麼不撐把陽傘?”他轉頭要責問侍女。
素雲連忙示意侍女們退出,說:“不怪她們,是我不小心。
” “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好些了。
就是心裡有事,總放它不下。
” 傅以漸端起茶壺喝了兩口,坐在床邊,安慰道:“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我來幫你排遣。
” “這幾日,天天晚上夢見廟裡判官戳手指斥我,說什麼‘女子也當報養育之恩,你豈能忘記娘家’!連夢三夜,心緒不甯,如病纏身。
但我向來不記事,離家年久,又逢世亂,實在不知娘家在何處啊!” 傅以漸想了想,和悅地說:“賢卿難道忘了?按理而論,仁和陸府實在應該算是你的娘家,對不對?” 素雲恍然,似有所悟地連連點頭:“對的!但不知陸健在哪裡?” 傅以漸歎口氣,低聲道:“我聽說順治初年,陸家就牽入十世家謀反冤案中了。
去年拜大學士後,也曾暗地差人到仁和尋訪他的消息,回報說痛遭冤禍,家沒身亡。
怕你難過,一直沒有告訴你。
” 素雲靜靜地對傅以漸凝視片刻,說:“相公本是一介寒儒,貧困交加而得以專心向學、坐緻通顯,實在是陸文康的恩德;你我十數年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也實在是陸文康的情分。
我想相公不會忘記吧?” “沒齒不忘,終身銘記。
”傅以漸說得很鄭重。
“那麼,如果文康至今尚在,你将何以報答?” 傅以漸一驚,看素雲時,病态全無,炯炯目光直視自己。
他毫不猶豫地說:“果真如此,以身相報尚且不惜,何況其他!” “此話當真?” “可對天日!” 素雲立刻拿出陸健的那封信。
傅以漸臉色都變了,開封時雙手略略發抖,但他還是從頭到尾讀完了這封寫給妹夫和賢妹的信。
信中不過恭問起居寒溫,但末後說了一句:“因遭冤獄,數載亡命山野,昭雪無由。
” 素雲一面看着傅以漸的表情,一面小聲解釋:“這是你出京後一個小厮送來的,連他也不知文康現在何方……” 傅以漸看罷,收信入封,面容嚴峻,沉吟不語。
素雲見狀,猛跳起身,從枕下抽出一把鋒利的剪刀,扯下自己的頭發就剪,傅以漸連忙阻攔時,已剪下一绺二尺長的青絲了。
素雲手捧青絲,望天發誓:“人生在世,信義為本。
要是不能報恩,狗彘不如!要這榮華富貴有什麼用啊!……” 傅以漸奪過剪刀,生氣地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性急!不報文康之恩,我成什麼人了?朝廷裡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大權盡屬滿官,漢員不過是陪從。
我雖拜大學士,也不過秉承皇上和王大臣會議的意思辦事,哪能說了就算數?何況逆謀大案非同小可,滿官視為禁脔,從不讓漢官插手……” “照你這麼說,報答文康還不是一句空話!” “我想,惟一的希望在皇上。
天子聖明,或許有開恩之舉,但也需時日。
我将遍謀有識之士,看準有利之時機,會同申奏,這都不是十天半月能辦得成的……” 這些,素雲理解。
不過她還是問了一句:“那麼解江南冤獄的事,你是經我提醒才想到的嗎?” “哪裡。
如今讦告成風,漢官人人自危,再不設法阻止,成何朝廷?成何世界?” “唉,”素雲長歎一聲,又躺下了,“但願皇上明察秋毫,解天下冤獄,讓江南還如舊日江南那般昌盛明麗吧!”
莊子分糧莊、菜莊、果莊等,奴戶便稱糧戶、菜戶、果戶等。
莊頭及奴戶都是莊主的奴隸,是莊主私有财産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