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怦怦亂跳,手心捏出了冷汗,用變得不像是自己的嗓音,啞聲說:“我不知道。
” 端妃柔媚的笑容裡含有顯而易見的幸災樂禍:“還是我們科爾沁蒙古格格,咱們皇太後的侄孫女,靜妃的侄女兒!” 恭妃補了一句:“今兒下午,皇上的谕旨。
” 佟妃耳中嗡嗡亂響,冷汗順着背溝流。
她們又說些什麼,她全沒聽明白。
她強笑着、掙紮着,把端妃和恭妃送出宮門。
晚風送來她們的竊竊私語: “還當自己能爬上去呢,不就仗着肚子裡有貨嗎!” “這下子可好了,看她還張狂!……” 佟妃感到惡心,眼前金花直冒,渾身一軟,暈了過去。
當晚,太醫被緊急召進景仁宮。
上夜的敬事房太監、禦藥房首領太監急得團團轉,佟妃的呻吟已變成可怕的嘶叫了。
薩滿太太[4]頭戴神帽,身系腰鈴,手持皮鼓,搖頭擺身地擊鼓跳舞,滿嘴裡高聲誦着神祝,鼓聲鈴聲随着她越來越快、若颠若狂的舞動和叫喊,響得越急越亂。
她從景仁門跳進前院,跳上月台,又在寝殿門口跳祝。
佟妃的陣陣哀号,佟夫人帶着哭聲的勸慰,仍然透過跳神的鼓鈴誦祝聲傳了出去。
黎明前,夜色最濃、天光最暗之際,一聲嬰兒的啼叫沖破黑暗飛上天空。
他拼命地哭叫着,哭叫着,仿佛受了極大委屈,又憤怒,又響亮,用力呼吸着人間甘美的、又充滿苦難的空氣。
他将走過漫長的一生,完成宏偉的大業,英名永留史冊。
但他的第一陣啼哭,和所有嬰兒并無不同,也是一首動人的生命之歌。
第一顆晨星升上來了,默默俯視着九重宮阙。
随在晨星之後,是漸清漸亮的黎明。
這是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六 順治十一年六月十六,福臨二次大婚。
這一天行冊立禮和奉迎禮,儀式最為隆重。
由于連年征戰,鄭成功和朱由榔長期與清朝大軍相持,互有勝負,軍費開支浩大,财賦情況吃緊。
但帝王的威儀必須維持,因而大婚典禮仍然那麼豪華、奢侈和氣派,一點不亞于第一次大婚。
這一天,京城和全國各地都奉到喜诏,人人須穿紅戴綠,家家要張燈結彩,以示萬民同慶。
偌大一座北京城,登時打扮得花團錦簇。
新增設的十三衙門裡的管事太監,領了些差役往貧民居住區發放喜餅,人們擁擠喊叫,有的哭有的笑,擠傷了許多人,熱鬧嘈雜的聲音給喜洋洋的氣氛增色不少。
這一天,是皇家的喜慶,皇城另是一番天家氣派:宮内各處禦道鋪上了厚厚的紅氈毯;門神、對聯煥然一新;午門以内各宮門殿門高懸大紅燈籠;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和坤甯宮還要懸挂雙喜字彩綢。
從太和殿外直到天安門前,陳設着皇帝的法駕鹵簿:五顔六色的旗、扇、傘、幡,金光閃閃的刀、斧、、戟,成百成千,站成筆直的隊形,使人眼花缭亂;大辂、玉辂、大馬辇、小馬辇直排出午門,駕辇拉辂的大象和禦馬肅立在側;午門外左右兩列,站了四隻巨大的開路導象、四隻身背金色嵌珠玉寶瓶的寶象,它們龐大的身軀和兇野的外貌,足以吓壞初次進宮的人。
中和韶樂設在太和殿前廊下的東西兩側,丹陛大樂設在太和門内廊下,與陳設在午門寶象之南的铙歌鼓吹相呼應。
一旦典禮開始,三支大型樂隊将把歡快的喜樂撒遍大内,撒遍整個紫禁城。
慈甯宮外陳列着皇太後的儀駕,數百人鴉雀無聲、整齊森嚴。
各宮主位及太妃們都集中在慈甯宮正殿,分列在莊太後左右,等候着典禮的鐘聲。
皇太後高坐在寶座之上,因為穿了全套禮服而顯得越加莊嚴高貴:三重寶石冠頂上,珍貴的東珠圍繞着一塊碩大的紅寶石,九隻鑲了珍珠的金鳳環集在皇冠的四周,金鳳嘴裡各銜着五串珍珠垂挂,前面的垂向前額,側後方的垂至耳下肩頭;馬蹄袖的深紫色朝袍外,罩着石青色繡行龍朝褂和披肩,上有山海日月龍鳳圖案,顯示着無上的尊嚴。
可是,即使面臨這樣的大典,又處在如此高貴的地位,莊太後仍不改她一貫的自然而慈藹的大度。
午門上鐘聲響了。
一派管笛悠揚,導迎樂隊吹打着典雅的樂曲,在禦杖的前導下,出隆宗門緩緩而來。
後面,禮部尚書恭引身着禮服的皇帝,步往慈甯宮向皇太後行禮。
一聲口令,皇太後儀駕鹵簿高高舉起,恭迎皇上。
樂隊和禮部堂官留在慈甯門外恭候,福臨進入慈甯宮。
妃、嫔、貴人、常在、答應及太監宮女們跪下迎駕,懿靖大貴妃和康惠淑妃站在寶座左右,和太後一同受了皇帝的禮拜。
母子對視片刻,都微微一笑。
母親的笑容裡滿含着安慰與鼓勵,兒子的笑容表示着體諒和一點無可奈何。
太後會意地說:“此女秉性溫良,恪守其職,孝敬節儉,淑儀素著,是皇兒佳偶。
自此以後,中宮有主,内政可修,佳兒佳婦,永諧合好,我也放心了。
” 福臨深深一拜,按禮儀規定,說了一長段答辭,什麼“秀鐘華閥,德備坤儀”,“溯懿親于渭陽,定嘉祥于妫汭”之類。
最後,他添了一句規定外的話:“母後覺得好,想必是好的了。
” 福臨再拜而出。
樂曲聲又嘹亮地響起。
太後耳邊總萦繞着兒子多加的那句話,心中一絲不安在擴大,似乎有某種不幸的預感。
她連忙穩定心緒,閉眼靜了片刻。
白發蒼蒼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承澤親王碩塞在禦杖的導引下進入慈甯宮,奏請皇太後駕臨保和殿。
太後将在那裡接受皇後之母及公主、福晉們的朝見。
皇後進宮後,太後還要在那裡接受皇帝和諸王的禮拜,并賜宴皇後之母。
莊太後起身走下寶座出殿,妃嫔們按各人位号有秩序地跟從在後,到保和殿參加大婚典中的内禮。
太後忽然停步,回頭看了一眼。
面色疲憊、臉龐消瘦,身材細弱得繡袍在身上打晃的佟妃,在這群豐滿鮮豔的宮妃中顯得非常刺目。
太後微笑着柔聲道: “康妃,你産後體弱,失于調養。
大典很累人,你怕吃不消。
先回宮養息去吧,喜宴我着人送去景仁宮。
” 佟妃因生了皇子,進号康妃。
聽了太後體貼的吩咐,她心裡感動,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
大喜日子是不能哭的,她連忙跪下拜謝,聲音有點嗚咽:“謝太後恩典。
” 慈甯門外樂聲大作,佟妃知道,太後升輿了。
又等了片刻,料想太後已經走遠,佟妃才扶着兩名宮女離開慈甯宮。
今天,她不能如平日那樣穿隆宗門、過乾清門,直接由内左門進東一長街回景仁宮,甚至也不能從啟祥門過永壽宮,穿月華門、日精門到東一長街。
正殿、中宮今天隻屬于正位的人——皇太後、皇帝和皇後。
而她隻不過是康妃,要想進到正位,還有貴妃、皇貴妃兩大台階。
隻是皇上一直沒有冊立貴妃、皇貴妃,她才因生子而存了那麼一段癡心妄想。
如今,全都破滅了! 她滿心凄楚,緩緩地、悄悄地向北走,折而向東進啟祥門,出螽斯門折向北,便是那條靜寂的西二長街。
兩旁宮牆矗立,頭頂隻露出窄窄的一道藍天,重重殿阙、層層宮院,仿佛都深深陷沒在厚重的宮牆之下,隻有一道道深黃琉璃瓦屋脊、高高翹向天際的飛檐和檐上九個欲飛的壓角獸,求救似的浮出牆頭。
她們的腳步聲在宮牆間空寂地回響着,直走到最北頭,也不曾見到一個人影。
要不是驕陽似火,真會令人感到陰森可怖。
出百子門,向東直行,到了禦花園。
佟妃走得很累,天氣又熱,鬓發都被冷汗濕透了。
乍一走進這座松柏如蓋的禦花園,陰涼的風頓時使她打了個寒噤。
這邊是千秋亭,對面是萬春亭。
福臨剛立她為妃的時候,不是常到這裡來的嗎?他們不是十分恩愛嗎?那時她還把“千秋”“萬春”當做佳兆呢……不到一年,她就失寵了。
生了一個皇子,也沒能挽回她的厄運。
他有了皇後,還會有皇貴妃、貴妃;還會冊立很多很多的妃嫔、貴人、常在、答應;她們還會為他生許多許多的皇子皇女。
多子多孫,這是皇家的願望,也是皇家的規矩,不然和千秋亭、萬春亭遙遙相對的東西二門,為什麼命名為“百子門”、“千嬰門”呢? 午門鐘鼓齊鳴,打斷了佟妃的胡思亂想。
皇後進宮了,中宮有了主人。
一年多的幸福、甜蜜、期望、野心,如同一場春夢,消失了;如同禦溝裡的河水,流逝了。
留下來的,隻是那個小皇子,剛剛三個月。
在紫禁城高大厚重的宮牆内,那小小的嬰兒,是她惟一的親人…… 她不敢恨誰,甚至不敢恨自己命苦。
怨望,是宮妃失德的一項罪過。
不妒忌、不申辯,才算恪守謹順之道。
此時,她隻熱切地想要見到她的兒子。
——按出生時序,他是順治皇帝福臨的第三個兒子。
孩子剛落地,就被保姆抱走,交到早已預備好的乳母手中,養在乾東五所。
佟妃隻在孩子滿月時見過他一面:乳母抱他到太後宮中朝見祖母時,她和其他宮妃以相同身份抱了他一會兒。
宮裡有規矩,盡可以有宮妃在自己宮中養育其他宮妃所生的皇子皇女、甚至親王的子女——當然,這是對宮妃的特殊寵幸——卻不許親生母子同居一宮。
清代吸取曆代母以子貴或子以母貴,因而結黨亂政的教訓,采取了這種違逆骨肉之情的宮規。
今天,不是去看望孩子的好機會嗎? 她擡手抿了抿鬓邊的亂發,撣了撣宮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塵,莊重而有信心地走向瓊苑東門,步履穩健,不要人攙扶。
兩個宮女驚異地互相望一眼,緊緊跟上。
佟妃并不由長甯左門折向南,走東一長街回宮,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往東走。
宮女又互相看了一眼:娘娘難道要繞遠走東二長街嗎? 千嬰門下,佟妃停步片刻,毅然轉身向北。
宮女驚慌地喊了一聲:“娘娘!”佟妃像沒聽到一樣,徑直走向乾東五所大門。
兩個宮女緊跑兩步,攔跪在佟妃面前,哀求似的齊聲喊着:“娘娘!……” 佟妃細眉一豎,瞪起圓眼怒喝道:“想挨鞭子嗎?”宮女無奈,隻得讓開。
佟妃簡直是憑着直覺,一腳踏進第二所,一眼就看見保姆抱着她的兒子在檐下逗弄。
孩子又白又胖,因為大婚喜慶,也換上繡龍的黃色錦緞小袍,頭上胎毛未剃,黑黑的披在額前、鬓角和腦後。
“孩兒!我的孩兒!”佟妃暗暗地喊,仿佛啼血的杜鵑,心裡在流着酸淚苦血。
孩子不知受了什麼感應,慢慢轉過頭,黑亮亮的眼珠盯住了佟妃,随後伸出一隻胖得像藕、手背上有四個小坑的小手,咧開沒牙的小嘴,笑了。
佟妃再也忍不住了,猛沖過去,一把奪過孩子,緊緊摟在懷中,發瘋似的親吻着孩子的小臉、小手、脖子、頭發,一陣哭又一陣笑。
佟妃還是個孩子。
兒子出生後被抱走,她并不覺得多少痛苦,仿佛抱走了一隻心愛的小瓷貓或是景仁宮中一架精巧的自鳴鐘,不大在意。
她的感情和思慮,都被後宮的大事,自己的榮辱升沉吸引了。
隻有今天,隻在此時,她身上那沉睡的母性覺醒了。
懷裡這個軟軟的、暖暖的、活生生的小東西,和自己竟是這樣的血肉相連,緊貼着他柔嫩的小臉,感覺那小手的觸摸,聽着他咿咿呀呀的嬌嫩聲音,她的心一陣又一陣地在幸福和甜蜜中戰栗。
這張可愛的小臉上,有他的臉形、他的眉毛和鼻梁,又有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
她細細分辨着,大滴大滴淚珠滾落下來,落在孩子的小臉上。
保姆早吓呆了,跪在佟妃腳下不知所措。
院裡還有兩個乳母,也都原地跪着,頭都不敢擡。
兩個宮女十分着急,對保姆連使眼色,保姆終于明白過來,對佟妃叩了個頭,躬身退下。
不一會兒,本所當值太監率領着侍奉皇子的四十人同來參拜娘娘,其中保姆八人,乳母八人,針線上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竈上人各四名,還有一些守門、清掃等執事太監。
當值太監賠笑道:“三爺飲食起居平安康泰,娘娘放心。
” 佟妃全不在意,一門心思地撩着孩子柔細黑亮的胎毛。
“娘娘請回。
上面要知道了,奴才們吃罪不起。
” 佟妃視而不見地看看他。
他渾身在發抖,不住叩頭。
“娘娘開恩!”“娘娘開恩!”四面都在哀告,侍奉阿哥的四十人環繞着佟妃母子跪成一圈,連連叩頭。
他們謀得這份宮裡差使何等不易,要是丢了,可怎麼活! 宮女小聲說:“娘娘回宮吧,叫人知道了,可就……”說着,她想從佟妃懷裡抱過三阿哥。
可是出生以來就不認識母親的小皇子,卻信賴地摟住母親的脖子,全身伏在母親懷中,誰也不要。
佟妃全身簌簌發抖,她又怎麼能舍得放開手? 前殿的中和清樂,随風時強時弱地飄到乾東五所,筵宴快要結束了。
宮女急得連連說:“娘娘,不能耽擱啦!各位娘娘一回宮,事情就包不住啦!” “娘娘開恩!”“娘娘開恩!”四十個人一再叩頭哀求。
宮女對領班乳母使了個眼色,乳母向佟妃告了罪,站起身解開衣襟,露出半邊豐滿的乳房,終于把阿哥吸引過去。
三阿哥舒服地躺在乳母臂彎裡,貪婪地吸吮着乳汁,咽得咕噜咕噜地響,不時轉過眼珠照應着母親。
佟妃不忍再看,轉身便走。
剛到門口,阿哥“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佟妃腳一軟,幾乎跌倒。
宮女卻在連連催促:“娘娘,快走,快走吧!” 佟妃低着頭,咬緊牙關,一步不停,出了乾東五所,出了千嬰門,進了長甯左門,走上東一長街。
可是孩子的哭聲緊緊追着她,像一記又一記鞭子,抽打在她的心上,逼得她越走越快,越快越急,仿佛逃進了景仁宮。
跨進寝殿的門檻,她就癱倒了,耳邊卻還是她兒子那無限委屈的、抗議似的哭啼…… 太和殿和保和殿的内、外盛大喜宴結束了。
皇上恭送皇太後還宮後,由内監持禦杖、紅燈導引,前往坤甯宮。
福臨緩緩走着,不慌不忙,還在回憶方才的筵宴。
他打定主意要仔細琢磨濟爾哈朗的表情,心裡懷有一種惡作劇的愉快,相信能從老親王臉上看到沮喪。
沒想到鄭親王對這次聯姻非常高興,喝了許多酒,以至于滿面紅光,顯得年輕了很多。
福臨心中納罕,召他到寶座跟前,說道: “叔王,你像是非常快活。
” “可不是嘛,皇上。
我真的擔心過一陣子,怕皇上鑒于廢後的不快,在聯姻的事兒上發生别的意外。
虧得太後明斷。
科爾沁蒙古與大清世代相婚好,北部屏障如故,祖宗山陵可以放心了。
有太後在,真是大清的福氣呀!” 由于喝酒,他的話比平日多,但絕不糊塗。
去年朝廷命安郡王嶽樂為宣威大将軍駐歸化城,準備應付喀爾喀蒙古的進犯。
就是因為四十九旗蒙古、特别是科爾沁蒙古忠于大清,喀爾喀蒙古才沒敢輕舉妄動,乖乖地前來進貢,安郡王也才罷兵回京。
要專力對付南方的鄭成功、朱由榔,沒有安定的北方是不可想象的。
濟爾哈朗喜眉笑眼地連連說:“皇上,好!就是這樣最好!……”他的紅臉白須相映生輝,更顯出一派忠心耿耿。
他并沒有為佟妃謀立皇後。
福臨既感動又慚愧,連忙叫内侍用自己的金杯再賜老親王一杯酒。
福臨又召來了湯若望。
他看看對方的眼睛,便明白兩人都想起那次在天主堂關于選後的談話。
“瑪法,我……又結婚了。
”有什麼話令福臨難于啟齒。
湯若望點點頭,同情和安慰的目光撫慰着苦惱的少年天子。
“瑪法,我不知道她,我沒有選擇的可能,我……” “我都明白,皇上。
你隻能這樣。
盡力去愛那姑娘吧……你會幸福的。
”湯若望說罷低頭告退,可是福臨還是感到了他那沒有說出口的惋歎和憐憫。
現在,福臨就要走進他的新婚洞房了,可是眼前仍然交替出現着兩位老臣的面龐,耳邊依然響着兩位老臣的聲音。
他不由得感慨萬端,長歎一聲,邁進坤甯宮門。
在東暖閣門口,福臨停下腳步,目光從右到左,掠過整個洞房:南窗下一鋪大炕,炕桌東西設兩個寶座;紫檀龍鳳雕落地罩;玉如意、瓷瓶、琺琅瓶的陳設,鮮紅的牆上、宮燈上、桌燈上連綿不斷的雙喜字;北邊靠牆,東邊一套簡易寶座陳設,西邊一座龍鳳喜床:五彩納紗百子帳、大紅緞繡龍鳳雙喜字炕褥、明黃和朱紅彩繡百子被,被上壓着裝有珠寶、金銀、谷米的寶瓶;床前低頭坐着新娘子——紅衣紅裙紅花,連同喜床的紅帳紅褥,以及整個洞房的紅牆紅門紅燈,暗紅一片,逼得眼珠如同要凸出來似的,很不舒服。
福臨立刻聯想起上一次大婚。
陳設、氣氛全都一樣,也這麼暗紅暗紅的,叫人透不過氣來。
就連坐在喜床上的新娘子也和上一次相似,一個從無所知、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她是前一個皇後的侄女,也會像她姑媽一樣驕橫、刁鑽嗎?記得和她相處不到三年,事事不合,動辄争吵,看來天性相忤。
這一個能好到哪裡?看上去也那麼健壯高大……福臨一下子覺得心裡别扭,胸口發悶,扭頭要出坤甯宮。
太監們慌了。
兩個首領太監跪倒在地,全身匍匐着求告:“皇上,您千萬可别……” 福臨皺着眉頭苦笑了一下:“這是怎麼啦!天氣太熱,我出去風涼風涼,就回來。
别總跟着我!” 福臨信步在坤甯宮檐下走動。
夕陽西下,金紅色的霞光塗抹在紫禁城這一片雄偉的建築群上,使它更加金碧輝煌。
一群鴿子從殿頂飛過,清脆的鴿鈴聲直逼重霄。
福臨目送鴿群消融在風日晴朗的淡紫色天空,不覺精神為之一爽,回頭想想,心下更加空空蕩蕩。
輕風拂面,吹過一陣陣涼氣,飄來一陣陣清香。
這是茉莉和晚香玉的氣息,馥郁的暗香緩緩流動着,萦繞在福臨身邊。
福臨暗暗沉吟:“哪裡來的花香?……”冷不防,一個甜美的聲音,像低吟的洞箫,随着輕風和花香,飄到福臨耳邊: “……哪能忘記江南呢?岑參《春夢》詩雲: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我可是夢牽魂繞呢!……” 是漢話!誦的是唐詩! 宮裡頭,太後太妃也罷,主位貴人也罷,甚至宮女太監,一概說滿語。
一整天在滿語的海洋中酬酢的福臨,登時耳目一新,仿佛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一朵鮮紅的春花;又像身處暗室,忽然透進一束明亮的月光,十分令他動心。
他向巨大的朱紅圓柱邊靠了靠,為的是不讓說話的人發現他。
她是誰?…… “哦,你要是嘗過無錫水蜜桃,太湖東山枇杷,别樣水果,再不要吃的喲……” 這個圓潤有力的聲音,福臨熟悉,是豫親王的夫人,滿人私下稱為“蠻子福晉”的劉三秀,因為她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女子。
豫親王南下時,她正孀居在家,被搶到軍中。
她的美貌、機智、練達,終于使她脫穎而出,做了豫王夫人。
後來生了兒子,主持了家政,受了封诰,成了皇太後宮中的常客。
她一定是奉命來侍候合卺宴的四名福晉之一。
那麼另一個說話的是誰?聽聲音要年輕得多…… 那聲音又響了,柔婉動聽:“是時候了,皇上怎麼還不進宮?……” 蠻子福晉囑咐着:“一會兒侍候皇上、皇後,千萬别說漢話,當心得罪。
” “是。
這裡不是隻有我們兩人嗎?”聲音中含着笑意。
福臨忍不住了,一步跨下檐階。
白玉欄杆邊,靠着兩位身着華麗朝服的貴婦,豫王福晉在左,福臨認識。
另一位呢?福臨的目光急切地投向她,那位全身都沐浴在夕陽之中的嬌小玲珑的年輕福晉。
他們的目光接觸了。
刹那間,福臨的心猛然縮成一團,感受着一種尖銳的痛苦,使他不得不屏住呼吸,臉色煞白;跟着一陣慌亂,心又“撲通撲通”亂跳,猛烈地撞擊着胸腔,面頰像火燒着一樣通紅。
好半天,他無法使自己平靜,心神飄飄搖搖,仿佛飛上了九霄。
她太美了!她的美不僅在于桃花般的容色,珍珠貝似的牙齒,端正秀麗的小鼻子和珊瑚那樣紅潤的嘴唇,也不僅在于那一雙令人驚奇的眼睛——如同清澈的冰下遊動着兩粒純黑的蝌蚪,晶瑩明淨、靈動活潑,她的美更在于她那開朗從容的氣度和她眼睛裡流露出來的聰穎、才華和真摯。
滿洲貴婦、宮廷妃嫔,何曾有過這樣的美人? 豫王福晉很不安,怕皇上聽到她們的漢話交談,連忙拉同伴跪下:“皇上,時辰不早,請進宮吧!” 這聲音像來自遙遠的地方,福臨恍恍惚惚,滿眼都是那位不知姓名的福晉的面龐。
福臨身不由己,不知怎麼就進了洞房。
後來的事,在福臨腦子裡一片模糊混亂。
他記得自己坐上龍鳳喜床,和皇後各吃了兩個子孫饽饽,那是因為他使的筷子是她進奉的;他記得皇後梳妝上頭,那是因為她在皇後跟前忙活,為皇後梳上雙鳳髻、戴上雙喜如意、插上扁簪富貴花。
他也記得合卺宴的情形:他與皇後在南炕上對面而坐,黃地龍鳳雙喜膳桌上滿擺着菜品,他吃了沒有,嘗過哪品菜,他都很模糊;但是那些菜品複雜而吉利的名稱卻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那是她從門外膳房首領太監手中接來,安置桌上,并輕聲細氣地報着喜名。
兩個大赤金盤盛着豬烏叉和羊烏叉,兩個赤金碗盛着燕窩雙喜字八仙鴨和燕窩雙喜字金銀鴨。
中赤金盤裝了四品:燕窩龍字拌熏雞絲、燕窩鳳字金銀肘花、燕窩呈字五香雞、燕窩祥字金銀鴨絲——合成了“龍鳳呈祥”;兩個中赤金碗盛着細豬肉絲湯,兩個紅地金喜字瓷碗盛着燕窩八仙湯。
五彩百子瓷碗四個,各盛着老米飯和子孫饽饽,每個瓷碗都帶有一個鑲有十六塊寶石的金碗蓋……至于膳桌上原來陳設的膳具:赤金鑲玉筷子、金銀湯匙、赤金螺蛳碟小菜、赤金碟醬油、紅地金喜字三寸接碟、帶蓋赤金鍋和赤金鍋墊等等,不管多麼金紅耀眼,他全都沒有看見,連窗外那照規矩不停地唱着“交祝歌”的兩對結發侍衛夫婦,聲音那麼響亮,他也充耳不聞。
他的視聽,他的意念,全被她——那個有一雙令人驚異的眼睛的福晉占據了。
福臨有同齡少年人的思維特點,一旦精神被某一事物吸引,就全神貫注,除此以外的一切都會抛到腦後。
此刻,他忘了時間,忘了地點,忘了侍候喜宴的另外三位福晉,忘了坐在他對面的皇後——他的新娘,甚至也忘了自個兒,今天舉行大婚、身為新郎的皇帝。
好在他的喪魂失魄、心不在焉,都被莊嚴的帝王威儀掩蓋着,所有的人,或出于羞怯,或因為敬畏,都沒有發現。
合卺宴罷,大婚禮成。
大清順治皇帝又有了一位皇後。
四位福晉跪叩,向皇帝、皇後告退。
福臨猛地清醒,有點口吃地說:“怎麼,你、你們要走?” 這叫什麼話!那雙晶瑩的黑眼睛略露驚異,又閃過一道光亮,唇邊泛出一絲掩飾不住的笑意,使福臨一下子發窘了。
蠻子福晉忍着笑,一本正經地說:“皇上,這是您的大婚洞房啊!” 福臨一驚,愣住了。
洞房東門直通坤甯宮東過道,四位福晉魚貫而出,陸續消失在紅底金雙喜字的木影壁後面。
福臨略一回味,頓時明白了自己可笑的處境:一個洞房花燭夜的新郎,心思不在自己新娘身上,倒被另一個邂逅相遇的女人吸引,以緻神魂颠倒,這是怎麼回事啊!他胸中煩悶不堪,心頭空落,仿佛實實在在的心被她帶走了,隻給他留下了一個心的空殼。
他再對羞怯地垂頭而坐的新娘看一眼,越發覺得她和她的姑媽一模一樣!穿了禮服的腰身竟像一隻木桶!“粉面如土”四個字忽然閃上心頭,他像吞了個蒼蠅,渾身不舒服。
他慢慢踱出洞房,站在坤甯宮門口,極力向天空望着。
天黑了,星星争先恐後地向他眨眼。
哪一顆明亮?哪一顆暗淡?哪一顆閃着藍光?哪一顆蒙着橙黃?啊,數都數不清……可是,看哪,東天一片銀光,十六的圓月大如銀輪,皎似冰盤,升起來了,升起來了!燦燦銀輝照亮了天空和大地,群星失去了光彩…… 她就像這輪明月,吸引着他,使他的心燃燒,使他的靈魂戰栗!……可恨月下老人錯拴了紅線!今晚的新娘為什麼就不是她?…… 福臨長歎一聲,依然呆望着月亮。
“萬歲爺,早早安歇吧!”吳良輔輕輕跪倒,小聲禀告。
“你還在這兒?”此時的福臨見到吳良輔不啻見到親人,連忙扶起他,迫不及待地問:“今天侍宴的四位福晉是誰?” 吳良輔眼珠一轉:“萬歲爺是問最年輕的那位吧?她是……嗳,萬歲爺敢情忘了,去年這會兒選秀女,原本選過她的,讓皇後給攪黃啦。
” 福臨忽然想起來了,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清晰。
那次候選的有二百多人,每五人一班,立在殿前,由皇帝、皇後共同挑選。
應選年齡是十三到十七歲。
她在的一班年齡較大——她最小,也已十四了——偏偏都風姿綽約,行動婀娜。
皇後一看就不高興,立刻說這一班年紀太大,不懂規矩,走路腰肢扭動,違背宮裡制度,蠻子味太重,絕不可留。
這正逆了福臨的意思,兩人當時就頂撞起來。
首領太監見勢不好,慌忙把這一班人打發走了,免得加劇帝後的不和…… 這麼說,她今年該是十五歲,小福臨一歲了。
怪不得一見面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那麼,”福臨猶豫地問道,“她現在?……” “禀萬歲爺,皇太後指婚,配給皇十一弟了。
” “什麼?”福臨大喝一聲,一把攥住吳良輔的胳膊。
吳良輔痛得龇牙咧嘴,喘着氣小聲央告:“萬歲爺,您輕點兒、輕點兒,您龍性龍力氣,奴才吃不消!……她、她真的是皇十一弟的福晉啊!……” 福臨頹然放開手,如同渾身浸進冰水,冷透了心。
太宗的十一子博穆博果爾,他的幼弟,懿靖大貴妃所生,今年剛十四歲。
他憑什麼有這麼好的運氣? 命運為什麼這樣捉弄人啊!福臨心裡苦極了,好像吃了黃連。
惟一使他發生熱烈情愛的女子,卻被别人占有了!唉,福臨,縱然你有三千佳麗、六宮粉黛,縱然你貴為天子、富有四海!……[1]其中朱、李、趙暗示明、李自成、滿洲。
[2]巴圖魯:滿語,勇士的意思。
[3]伊裡:滿語,起立的意思。
[4]滿族流行的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
薩滿太太是跳神作法的女巫。
” 端妃柔媚的笑容裡含有顯而易見的幸災樂禍:“還是我們科爾沁蒙古格格,咱們皇太後的侄孫女,靜妃的侄女兒!” 恭妃補了一句:“今兒下午,皇上的谕旨。
” 佟妃耳中嗡嗡亂響,冷汗順着背溝流。
她們又說些什麼,她全沒聽明白。
她強笑着、掙紮着,把端妃和恭妃送出宮門。
晚風送來她們的竊竊私語: “還當自己能爬上去呢,不就仗着肚子裡有貨嗎!” “這下子可好了,看她還張狂!……” 佟妃感到惡心,眼前金花直冒,渾身一軟,暈了過去。
當晚,太醫被緊急召進景仁宮。
上夜的敬事房太監、禦藥房首領太監急得團團轉,佟妃的呻吟已變成可怕的嘶叫了。
薩滿太太
她從景仁門跳進前院,跳上月台,又在寝殿門口跳祝。
佟妃的陣陣哀号,佟夫人帶着哭聲的勸慰,仍然透過跳神的鼓鈴誦祝聲傳了出去。
黎明前,夜色最濃、天光最暗之際,一聲嬰兒的啼叫沖破黑暗飛上天空。
他拼命地哭叫着,哭叫着,仿佛受了極大委屈,又憤怒,又響亮,用力呼吸着人間甘美的、又充滿苦難的空氣。
他将走過漫長的一生,完成宏偉的大業,英名永留史冊。
但他的第一陣啼哭,和所有嬰兒并無不同,也是一首動人的生命之歌。
第一顆晨星升上來了,默默俯視着九重宮阙。
随在晨星之後,是漸清漸亮的黎明。
這是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六 順治十一年六月十六,福臨二次大婚。
這一天行冊立禮和奉迎禮,儀式最為隆重。
由于連年征戰,鄭成功和朱由榔長期與清朝大軍相持,互有勝負,軍費開支浩大,财賦情況吃緊。
但帝王的威儀必須維持,因而大婚典禮仍然那麼豪華、奢侈和氣派,一點不亞于第一次大婚。
這一天,京城和全國各地都奉到喜诏,人人須穿紅戴綠,家家要張燈結彩,以示萬民同慶。
偌大一座北京城,登時打扮得花團錦簇。
新增設的十三衙門裡的管事太監,領了些差役往貧民居住區發放喜餅,人們擁擠喊叫,有的哭有的笑,擠傷了許多人,熱鬧嘈雜的聲音給喜洋洋的氣氛增色不少。
這一天,是皇家的喜慶,皇城另是一番天家氣派:宮内各處禦道鋪上了厚厚的紅氈毯;門神、對聯煥然一新;午門以内各宮門殿門高懸大紅燈籠;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和坤甯宮還要懸挂雙喜字彩綢。
從太和殿外直到天安門前,陳設着皇帝的法駕鹵簿:五顔六色的旗、扇、傘、幡,金光閃閃的刀、斧、、戟,成百成千,站成筆直的隊形,使人眼花缭亂;大辂、玉辂、大馬辇、小馬辇直排出午門,駕辇拉辂的大象和禦馬肅立在側;午門外左右兩列,站了四隻巨大的開路導象、四隻身背金色嵌珠玉寶瓶的寶象,它們龐大的身軀和兇野的外貌,足以吓壞初次進宮的人。
中和韶樂設在太和殿前廊下的東西兩側,丹陛大樂設在太和門内廊下,與陳設在午門寶象之南的铙歌鼓吹相呼應。
一旦典禮開始,三支大型樂隊将把歡快的喜樂撒遍大内,撒遍整個紫禁城。
慈甯宮外陳列着皇太後的儀駕,數百人鴉雀無聲、整齊森嚴。
各宮主位及太妃們都集中在慈甯宮正殿,分列在莊太後左右,等候着典禮的鐘聲。
皇太後高坐在寶座之上,因為穿了全套禮服而顯得越加莊嚴高貴:三重寶石冠頂上,珍貴的東珠圍繞着一塊碩大的紅寶石,九隻鑲了珍珠的金鳳環集在皇冠的四周,金鳳嘴裡各銜着五串珍珠垂挂,前面的垂向前額,側後方的垂至耳下肩頭;馬蹄袖的深紫色朝袍外,罩着石青色繡行龍朝褂和披肩,上有山海日月龍鳳圖案,顯示着無上的尊嚴。
可是,即使面臨這樣的大典,又處在如此高貴的地位,莊太後仍不改她一貫的自然而慈藹的大度。
午門上鐘聲響了。
一派管笛悠揚,導迎樂隊吹打着典雅的樂曲,在禦杖的前導下,出隆宗門緩緩而來。
後面,禮部尚書恭引身着禮服的皇帝,步往慈甯宮向皇太後行禮。
一聲口令,皇太後儀駕鹵簿高高舉起,恭迎皇上。
樂隊和禮部堂官留在慈甯門外恭候,福臨進入慈甯宮。
妃、嫔、貴人、常在、答應及太監宮女們跪下迎駕,懿靖大貴妃和康惠淑妃站在寶座左右,和太後一同受了皇帝的禮拜。
母子對視片刻,都微微一笑。
母親的笑容裡滿含着安慰與鼓勵,兒子的笑容表示着體諒和一點無可奈何。
太後會意地說:“此女秉性溫良,恪守其職,孝敬節儉,淑儀素著,是皇兒佳偶。
自此以後,中宮有主,内政可修,佳兒佳婦,永諧合好,我也放心了。
” 福臨深深一拜,按禮儀規定,說了一長段答辭,什麼“秀鐘華閥,德備坤儀”,“溯懿親于渭陽,定嘉祥于妫汭”之類。
最後,他添了一句規定外的話:“母後覺得好,想必是好的了。
” 福臨再拜而出。
樂曲聲又嘹亮地響起。
太後耳邊總萦繞着兒子多加的那句話,心中一絲不安在擴大,似乎有某種不幸的預感。
她連忙穩定心緒,閉眼靜了片刻。
白發蒼蒼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承澤親王碩塞在禦杖的導引下進入慈甯宮,奏請皇太後駕臨保和殿。
太後将在那裡接受皇後之母及公主、福晉們的朝見。
皇後進宮後,太後還要在那裡接受皇帝和諸王的禮拜,并賜宴皇後之母。
莊太後起身走下寶座出殿,妃嫔們按各人位号有秩序地跟從在後,到保和殿參加大婚典中的内禮。
太後忽然停步,回頭看了一眼。
面色疲憊、臉龐消瘦,身材細弱得繡袍在身上打晃的佟妃,在這群豐滿鮮豔的宮妃中顯得非常刺目。
太後微笑着柔聲道: “康妃,你産後體弱,失于調養。
大典很累人,你怕吃不消。
先回宮養息去吧,喜宴我着人送去景仁宮。
” 佟妃因生了皇子,進号康妃。
聽了太後體貼的吩咐,她心裡感動,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
大喜日子是不能哭的,她連忙跪下拜謝,聲音有點嗚咽:“謝太後恩典。
” 慈甯門外樂聲大作,佟妃知道,太後升輿了。
又等了片刻,料想太後已經走遠,佟妃才扶着兩名宮女離開慈甯宮。
今天,她不能如平日那樣穿隆宗門、過乾清門,直接由内左門進東一長街回景仁宮,甚至也不能從啟祥門過永壽宮,穿月華門、日精門到東一長街。
正殿、中宮今天隻屬于正位的人——皇太後、皇帝和皇後。
而她隻不過是康妃,要想進到正位,還有貴妃、皇貴妃兩大台階。
隻是皇上一直沒有冊立貴妃、皇貴妃,她才因生子而存了那麼一段癡心妄想。
如今,全都破滅了! 她滿心凄楚,緩緩地、悄悄地向北走,折而向東進啟祥門,出螽斯門折向北,便是那條靜寂的西二長街。
兩旁宮牆矗立,頭頂隻露出窄窄的一道藍天,重重殿阙、層層宮院,仿佛都深深陷沒在厚重的宮牆之下,隻有一道道深黃琉璃瓦屋脊、高高翹向天際的飛檐和檐上九個欲飛的壓角獸,求救似的浮出牆頭。
她們的腳步聲在宮牆間空寂地回響着,直走到最北頭,也不曾見到一個人影。
要不是驕陽似火,真會令人感到陰森可怖。
出百子門,向東直行,到了禦花園。
佟妃走得很累,天氣又熱,鬓發都被冷汗濕透了。
乍一走進這座松柏如蓋的禦花園,陰涼的風頓時使她打了個寒噤。
這邊是千秋亭,對面是萬春亭。
福臨剛立她為妃的時候,不是常到這裡來的嗎?他們不是十分恩愛嗎?那時她還把“千秋”“萬春”當做佳兆呢……不到一年,她就失寵了。
生了一個皇子,也沒能挽回她的厄運。
他有了皇後,還會有皇貴妃、貴妃;還會冊立很多很多的妃嫔、貴人、常在、答應;她們還會為他生許多許多的皇子皇女。
多子多孫,這是皇家的願望,也是皇家的規矩,不然和千秋亭、萬春亭遙遙相對的東西二門,為什麼命名為“百子門”、“千嬰門”呢? 午門鐘鼓齊鳴,打斷了佟妃的胡思亂想。
皇後進宮了,中宮有了主人。
一年多的幸福、甜蜜、期望、野心,如同一場春夢,消失了;如同禦溝裡的河水,流逝了。
留下來的,隻是那個小皇子,剛剛三個月。
在紫禁城高大厚重的宮牆内,那小小的嬰兒,是她惟一的親人…… 她不敢恨誰,甚至不敢恨自己命苦。
怨望,是宮妃失德的一項罪過。
不妒忌、不申辯,才算恪守謹順之道。
此時,她隻熱切地想要見到她的兒子。
——按出生時序,他是順治皇帝福臨的第三個兒子。
孩子剛落地,就被保姆抱走,交到早已預備好的乳母手中,養在乾東五所。
佟妃隻在孩子滿月時見過他一面:乳母抱他到太後宮中朝見祖母時,她和其他宮妃以相同身份抱了他一會兒。
宮裡有規矩,盡可以有宮妃在自己宮中養育其他宮妃所生的皇子皇女、甚至親王的子女——當然,這是對宮妃的特殊寵幸——卻不許親生母子同居一宮。
清代吸取曆代母以子貴或子以母貴,因而結黨亂政的教訓,采取了這種違逆骨肉之情的宮規。
今天,不是去看望孩子的好機會嗎? 她擡手抿了抿鬓邊的亂發,撣了撣宮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塵,莊重而有信心地走向瓊苑東門,步履穩健,不要人攙扶。
兩個宮女驚異地互相望一眼,緊緊跟上。
佟妃并不由長甯左門折向南,走東一長街回宮,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往東走。
宮女又互相看了一眼:娘娘難道要繞遠走東二長街嗎? 千嬰門下,佟妃停步片刻,毅然轉身向北。
宮女驚慌地喊了一聲:“娘娘!”佟妃像沒聽到一樣,徑直走向乾東五所大門。
兩個宮女緊跑兩步,攔跪在佟妃面前,哀求似的齊聲喊着:“娘娘!……” 佟妃細眉一豎,瞪起圓眼怒喝道:“想挨鞭子嗎?”宮女無奈,隻得讓開。
佟妃簡直是憑着直覺,一腳踏進第二所,一眼就看見保姆抱着她的兒子在檐下逗弄。
孩子又白又胖,因為大婚喜慶,也換上繡龍的黃色錦緞小袍,頭上胎毛未剃,黑黑的披在額前、鬓角和腦後。
“孩兒!我的孩兒!”佟妃暗暗地喊,仿佛啼血的杜鵑,心裡在流着酸淚苦血。
孩子不知受了什麼感應,慢慢轉過頭,黑亮亮的眼珠盯住了佟妃,随後伸出一隻胖得像藕、手背上有四個小坑的小手,咧開沒牙的小嘴,笑了。
佟妃再也忍不住了,猛沖過去,一把奪過孩子,緊緊摟在懷中,發瘋似的親吻着孩子的小臉、小手、脖子、頭發,一陣哭又一陣笑。
佟妃還是個孩子。
兒子出生後被抱走,她并不覺得多少痛苦,仿佛抱走了一隻心愛的小瓷貓或是景仁宮中一架精巧的自鳴鐘,不大在意。
她的感情和思慮,都被後宮的大事,自己的榮辱升沉吸引了。
隻有今天,隻在此時,她身上那沉睡的母性覺醒了。
懷裡這個軟軟的、暖暖的、活生生的小東西,和自己竟是這樣的血肉相連,緊貼着他柔嫩的小臉,感覺那小手的觸摸,聽着他咿咿呀呀的嬌嫩聲音,她的心一陣又一陣地在幸福和甜蜜中戰栗。
這張可愛的小臉上,有他的臉形、他的眉毛和鼻梁,又有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
她細細分辨着,大滴大滴淚珠滾落下來,落在孩子的小臉上。
保姆早吓呆了,跪在佟妃腳下不知所措。
院裡還有兩個乳母,也都原地跪着,頭都不敢擡。
兩個宮女十分着急,對保姆連使眼色,保姆終于明白過來,對佟妃叩了個頭,躬身退下。
不一會兒,本所當值太監率領着侍奉皇子的四十人同來參拜娘娘,其中保姆八人,乳母八人,針線上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竈上人各四名,還有一些守門、清掃等執事太監。
當值太監賠笑道:“三爺飲食起居平安康泰,娘娘放心。
” 佟妃全不在意,一門心思地撩着孩子柔細黑亮的胎毛。
“娘娘請回。
上面要知道了,奴才們吃罪不起。
” 佟妃視而不見地看看他。
他渾身在發抖,不住叩頭。
“娘娘開恩!”“娘娘開恩!”四面都在哀告,侍奉阿哥的四十人環繞着佟妃母子跪成一圈,連連叩頭。
他們謀得這份宮裡差使何等不易,要是丢了,可怎麼活! 宮女小聲說:“娘娘回宮吧,叫人知道了,可就……”說着,她想從佟妃懷裡抱過三阿哥。
可是出生以來就不認識母親的小皇子,卻信賴地摟住母親的脖子,全身伏在母親懷中,誰也不要。
佟妃全身簌簌發抖,她又怎麼能舍得放開手? 前殿的中和清樂,随風時強時弱地飄到乾東五所,筵宴快要結束了。
宮女急得連連說:“娘娘,不能耽擱啦!各位娘娘一回宮,事情就包不住啦!” “娘娘開恩!”“娘娘開恩!”四十個人一再叩頭哀求。
宮女對領班乳母使了個眼色,乳母向佟妃告了罪,站起身解開衣襟,露出半邊豐滿的乳房,終于把阿哥吸引過去。
三阿哥舒服地躺在乳母臂彎裡,貪婪地吸吮着乳汁,咽得咕噜咕噜地響,不時轉過眼珠照應着母親。
佟妃不忍再看,轉身便走。
剛到門口,阿哥“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佟妃腳一軟,幾乎跌倒。
宮女卻在連連催促:“娘娘,快走,快走吧!” 佟妃低着頭,咬緊牙關,一步不停,出了乾東五所,出了千嬰門,進了長甯左門,走上東一長街。
可是孩子的哭聲緊緊追着她,像一記又一記鞭子,抽打在她的心上,逼得她越走越快,越快越急,仿佛逃進了景仁宮。
跨進寝殿的門檻,她就癱倒了,耳邊卻還是她兒子那無限委屈的、抗議似的哭啼…… 太和殿和保和殿的内、外盛大喜宴結束了。
皇上恭送皇太後還宮後,由内監持禦杖、紅燈導引,前往坤甯宮。
福臨緩緩走着,不慌不忙,還在回憶方才的筵宴。
他打定主意要仔細琢磨濟爾哈朗的表情,心裡懷有一種惡作劇的愉快,相信能從老親王臉上看到沮喪。
沒想到鄭親王對這次聯姻非常高興,喝了許多酒,以至于滿面紅光,顯得年輕了很多。
福臨心中納罕,召他到寶座跟前,說道: “叔王,你像是非常快活。
” “可不是嘛,皇上。
我真的擔心過一陣子,怕皇上鑒于廢後的不快,在聯姻的事兒上發生别的意外。
虧得太後明斷。
科爾沁蒙古與大清世代相婚好,北部屏障如故,祖宗山陵可以放心了。
有太後在,真是大清的福氣呀!” 由于喝酒,他的話比平日多,但絕不糊塗。
去年朝廷命安郡王嶽樂為宣威大将軍駐歸化城,準備應付喀爾喀蒙古的進犯。
就是因為四十九旗蒙古、特别是科爾沁蒙古忠于大清,喀爾喀蒙古才沒敢輕舉妄動,乖乖地前來進貢,安郡王也才罷兵回京。
要專力對付南方的鄭成功、朱由榔,沒有安定的北方是不可想象的。
濟爾哈朗喜眉笑眼地連連說:“皇上,好!就是這樣最好!……”他的紅臉白須相映生輝,更顯出一派忠心耿耿。
他并沒有為佟妃謀立皇後。
福臨既感動又慚愧,連忙叫内侍用自己的金杯再賜老親王一杯酒。
福臨又召來了湯若望。
他看看對方的眼睛,便明白兩人都想起那次在天主堂關于選後的談話。
“瑪法,我……又結婚了。
”有什麼話令福臨難于啟齒。
湯若望點點頭,同情和安慰的目光撫慰着苦惱的少年天子。
“瑪法,我不知道她,我沒有選擇的可能,我……” “我都明白,皇上。
你隻能這樣。
盡力去愛那姑娘吧……你會幸福的。
”湯若望說罷低頭告退,可是福臨還是感到了他那沒有說出口的惋歎和憐憫。
現在,福臨就要走進他的新婚洞房了,可是眼前仍然交替出現着兩位老臣的面龐,耳邊依然響着兩位老臣的聲音。
他不由得感慨萬端,長歎一聲,邁進坤甯宮門。
在東暖閣門口,福臨停下腳步,目光從右到左,掠過整個洞房:南窗下一鋪大炕,炕桌東西設兩個寶座;紫檀龍鳳雕落地罩;玉如意、瓷瓶、琺琅瓶的陳設,鮮紅的牆上、宮燈上、桌燈上連綿不斷的雙喜字;北邊靠牆,東邊一套簡易寶座陳設,西邊一座龍鳳喜床:五彩納紗百子帳、大紅緞繡龍鳳雙喜字炕褥、明黃和朱紅彩繡百子被,被上壓着裝有珠寶、金銀、谷米的寶瓶;床前低頭坐着新娘子——紅衣紅裙紅花,連同喜床的紅帳紅褥,以及整個洞房的紅牆紅門紅燈,暗紅一片,逼得眼珠如同要凸出來似的,很不舒服。
福臨立刻聯想起上一次大婚。
陳設、氣氛全都一樣,也這麼暗紅暗紅的,叫人透不過氣來。
就連坐在喜床上的新娘子也和上一次相似,一個從無所知、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她是前一個皇後的侄女,也會像她姑媽一樣驕橫、刁鑽嗎?記得和她相處不到三年,事事不合,動辄争吵,看來天性相忤。
這一個能好到哪裡?看上去也那麼健壯高大……福臨一下子覺得心裡别扭,胸口發悶,扭頭要出坤甯宮。
太監們慌了。
兩個首領太監跪倒在地,全身匍匐着求告:“皇上,您千萬可别……” 福臨皺着眉頭苦笑了一下:“這是怎麼啦!天氣太熱,我出去風涼風涼,就回來。
别總跟着我!” 福臨信步在坤甯宮檐下走動。
夕陽西下,金紅色的霞光塗抹在紫禁城這一片雄偉的建築群上,使它更加金碧輝煌。
一群鴿子從殿頂飛過,清脆的鴿鈴聲直逼重霄。
福臨目送鴿群消融在風日晴朗的淡紫色天空,不覺精神為之一爽,回頭想想,心下更加空空蕩蕩。
輕風拂面,吹過一陣陣涼氣,飄來一陣陣清香。
這是茉莉和晚香玉的氣息,馥郁的暗香緩緩流動着,萦繞在福臨身邊。
福臨暗暗沉吟:“哪裡來的花香?……”冷不防,一個甜美的聲音,像低吟的洞箫,随着輕風和花香,飄到福臨耳邊: “……哪能忘記江南呢?岑參《春夢》詩雲: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我可是夢牽魂繞呢!……” 是漢話!誦的是唐詩! 宮裡頭,太後太妃也罷,主位貴人也罷,甚至宮女太監,一概說滿語。
一整天在滿語的海洋中酬酢的福臨,登時耳目一新,仿佛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一朵鮮紅的春花;又像身處暗室,忽然透進一束明亮的月光,十分令他動心。
他向巨大的朱紅圓柱邊靠了靠,為的是不讓說話的人發現他。
她是誰?…… “哦,你要是嘗過無錫水蜜桃,太湖東山枇杷,别樣水果,再不要吃的喲……” 這個圓潤有力的聲音,福臨熟悉,是豫親王的夫人,滿人私下稱為“蠻子福晉”的劉三秀,因為她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女子。
豫親王南下時,她正孀居在家,被搶到軍中。
她的美貌、機智、練達,終于使她脫穎而出,做了豫王夫人。
後來生了兒子,主持了家政,受了封诰,成了皇太後宮中的常客。
她一定是奉命來侍候合卺宴的四名福晉之一。
那麼另一個說話的是誰?聽聲音要年輕得多…… 那聲音又響了,柔婉動聽:“是時候了,皇上怎麼還不進宮?……” 蠻子福晉囑咐着:“一會兒侍候皇上、皇後,千萬别說漢話,當心得罪。
” “是。
這裡不是隻有我們兩人嗎?”聲音中含着笑意。
福臨忍不住了,一步跨下檐階。
白玉欄杆邊,靠着兩位身着華麗朝服的貴婦,豫王福晉在左,福臨認識。
另一位呢?福臨的目光急切地投向她,那位全身都沐浴在夕陽之中的嬌小玲珑的年輕福晉。
他們的目光接觸了。
刹那間,福臨的心猛然縮成一團,感受着一種尖銳的痛苦,使他不得不屏住呼吸,臉色煞白;跟着一陣慌亂,心又“撲通撲通”亂跳,猛烈地撞擊着胸腔,面頰像火燒着一樣通紅。
好半天,他無法使自己平靜,心神飄飄搖搖,仿佛飛上了九霄。
她太美了!她的美不僅在于桃花般的容色,珍珠貝似的牙齒,端正秀麗的小鼻子和珊瑚那樣紅潤的嘴唇,也不僅在于那一雙令人驚奇的眼睛——如同清澈的冰下遊動着兩粒純黑的蝌蚪,晶瑩明淨、靈動活潑,她的美更在于她那開朗從容的氣度和她眼睛裡流露出來的聰穎、才華和真摯。
滿洲貴婦、宮廷妃嫔,何曾有過這樣的美人? 豫王福晉很不安,怕皇上聽到她們的漢話交談,連忙拉同伴跪下:“皇上,時辰不早,請進宮吧!” 這聲音像來自遙遠的地方,福臨恍恍惚惚,滿眼都是那位不知姓名的福晉的面龐。
福臨身不由己,不知怎麼就進了洞房。
後來的事,在福臨腦子裡一片模糊混亂。
他記得自己坐上龍鳳喜床,和皇後各吃了兩個子孫饽饽,那是因為他使的筷子是她進奉的;他記得皇後梳妝上頭,那是因為她在皇後跟前忙活,為皇後梳上雙鳳髻、戴上雙喜如意、插上扁簪富貴花。
他也記得合卺宴的情形:他與皇後在南炕上對面而坐,黃地龍鳳雙喜膳桌上滿擺着菜品,他吃了沒有,嘗過哪品菜,他都很模糊;但是那些菜品複雜而吉利的名稱卻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那是她從門外膳房首領太監手中接來,安置桌上,并輕聲細氣地報着喜名。
兩個大赤金盤盛着豬烏叉和羊烏叉,兩個赤金碗盛着燕窩雙喜字八仙鴨和燕窩雙喜字金銀鴨。
中赤金盤裝了四品:燕窩龍字拌熏雞絲、燕窩鳳字金銀肘花、燕窩呈字五香雞、燕窩祥字金銀鴨絲——合成了“龍鳳呈祥”;兩個中赤金碗盛着細豬肉絲湯,兩個紅地金喜字瓷碗盛着燕窩八仙湯。
五彩百子瓷碗四個,各盛着老米飯和子孫饽饽,每個瓷碗都帶有一個鑲有十六塊寶石的金碗蓋……至于膳桌上原來陳設的膳具:赤金鑲玉筷子、金銀湯匙、赤金螺蛳碟小菜、赤金碟醬油、紅地金喜字三寸接碟、帶蓋赤金鍋和赤金鍋墊等等,不管多麼金紅耀眼,他全都沒有看見,連窗外那照規矩不停地唱着“交祝歌”的兩對結發侍衛夫婦,聲音那麼響亮,他也充耳不聞。
他的視聽,他的意念,全被她——那個有一雙令人驚異的眼睛的福晉占據了。
福臨有同齡少年人的思維特點,一旦精神被某一事物吸引,就全神貫注,除此以外的一切都會抛到腦後。
此刻,他忘了時間,忘了地點,忘了侍候喜宴的另外三位福晉,忘了坐在他對面的皇後——他的新娘,甚至也忘了自個兒,今天舉行大婚、身為新郎的皇帝。
好在他的喪魂失魄、心不在焉,都被莊嚴的帝王威儀掩蓋着,所有的人,或出于羞怯,或因為敬畏,都沒有發現。
合卺宴罷,大婚禮成。
大清順治皇帝又有了一位皇後。
四位福晉跪叩,向皇帝、皇後告退。
福臨猛地清醒,有點口吃地說:“怎麼,你、你們要走?” 這叫什麼話!那雙晶瑩的黑眼睛略露驚異,又閃過一道光亮,唇邊泛出一絲掩飾不住的笑意,使福臨一下子發窘了。
蠻子福晉忍着笑,一本正經地說:“皇上,這是您的大婚洞房啊!” 福臨一驚,愣住了。
洞房東門直通坤甯宮東過道,四位福晉魚貫而出,陸續消失在紅底金雙喜字的木影壁後面。
福臨略一回味,頓時明白了自己可笑的處境:一個洞房花燭夜的新郎,心思不在自己新娘身上,倒被另一個邂逅相遇的女人吸引,以緻神魂颠倒,這是怎麼回事啊!他胸中煩悶不堪,心頭空落,仿佛實實在在的心被她帶走了,隻給他留下了一個心的空殼。
他再對羞怯地垂頭而坐的新娘看一眼,越發覺得她和她的姑媽一模一樣!穿了禮服的腰身竟像一隻木桶!“粉面如土”四個字忽然閃上心頭,他像吞了個蒼蠅,渾身不舒服。
他慢慢踱出洞房,站在坤甯宮門口,極力向天空望着。
天黑了,星星争先恐後地向他眨眼。
哪一顆明亮?哪一顆暗淡?哪一顆閃着藍光?哪一顆蒙着橙黃?啊,數都數不清……可是,看哪,東天一片銀光,十六的圓月大如銀輪,皎似冰盤,升起來了,升起來了!燦燦銀輝照亮了天空和大地,群星失去了光彩…… 她就像這輪明月,吸引着他,使他的心燃燒,使他的靈魂戰栗!……可恨月下老人錯拴了紅線!今晚的新娘為什麼就不是她?…… 福臨長歎一聲,依然呆望着月亮。
“萬歲爺,早早安歇吧!”吳良輔輕輕跪倒,小聲禀告。
“你還在這兒?”此時的福臨見到吳良輔不啻見到親人,連忙扶起他,迫不及待地問:“今天侍宴的四位福晉是誰?” 吳良輔眼珠一轉:“萬歲爺是問最年輕的那位吧?她是……嗳,萬歲爺敢情忘了,去年這會兒選秀女,原本選過她的,讓皇後給攪黃啦。
” 福臨忽然想起來了,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清晰。
那次候選的有二百多人,每五人一班,立在殿前,由皇帝、皇後共同挑選。
應選年齡是十三到十七歲。
她在的一班年齡較大——她最小,也已十四了——偏偏都風姿綽約,行動婀娜。
皇後一看就不高興,立刻說這一班年紀太大,不懂規矩,走路腰肢扭動,違背宮裡制度,蠻子味太重,絕不可留。
這正逆了福臨的意思,兩人當時就頂撞起來。
首領太監見勢不好,慌忙把這一班人打發走了,免得加劇帝後的不和…… 這麼說,她今年該是十五歲,小福臨一歲了。
怪不得一見面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那麼,”福臨猶豫地問道,“她現在?……” “禀萬歲爺,皇太後指婚,配給皇十一弟了。
” “什麼?”福臨大喝一聲,一把攥住吳良輔的胳膊。
吳良輔痛得龇牙咧嘴,喘着氣小聲央告:“萬歲爺,您輕點兒、輕點兒,您龍性龍力氣,奴才吃不消!……她、她真的是皇十一弟的福晉啊!……” 福臨頹然放開手,如同渾身浸進冰水,冷透了心。
太宗的十一子博穆博果爾,他的幼弟,懿靖大貴妃所生,今年剛十四歲。
他憑什麼有這麼好的運氣? 命運為什麼這樣捉弄人啊!福臨心裡苦極了,好像吃了黃連。
惟一使他發生熱烈情愛的女子,卻被别人占有了!唉,福臨,縱然你有三千佳麗、六宮粉黛,縱然你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薩滿太太是跳神作法的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