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小小香荷包,璎珞飄飄,月白緞底上的繡圖,像真景一樣美:碧綠的蓮葉從水中托出粉紅的并蒂荷花,一對文彩絢麗的鴛鴦,在花下相依相傍。
柳同春忙裡偷閑,獨自躲進青楓小林中,又一次拿出夢姑給他的荷包凝視着、撫摸着,心潮翻騰,不能自已。
他沒有爹娘,從小跟着柳師父學藝,長住在永平府馬蘭村,邊練功夫邊種地。
他和夢姑青梅竹馬,早已情投意合,非常要好。
夢姑從來不曾用“小戲子”這樣的話嘲笑他。
前年圈地事發,同春受了傷,夢姑一家母女三人常來照料他這沒娘的孩子。
後來土地被圈的幾家人實在無法生活,柳師父便把他的兩個養子兼徒弟同春、同秋提前佃給了慶樂戲班,拿佃身銀幫助衆人渡過難關。
喬梓年拼了性命,終于奪回了馬蘭村民的地,村民們也義不容辭地幫這孤寡一家耕種出力。
去年夏秋兩熟豐收,馬蘭村的日子好過多了;同春也在京師走紅,和久負盛名的劉銀官、陳玉官并稱“梨園三傑”,一時身價百倍。
久病的養父便要乘時為他張羅親事,他心裡早看定了幼年時的小夥伴。
今年清明節,他為此專門請假回鄉求親。
原以為當年同舟共濟,必定一說就準,不料喬氏口緊,推說夢姑年幼,要過兩年再議婚。
同春心裡又難過又疑惑。
是夢姑的小妹妹容姑跑來,對他悄悄地透露了真情。
小姑娘天真地說: “我娘别的都不嫌,就嫌你們爺兒仨都是唱戲的!” 同春很不服氣:不偷不搶不賣身,憑本事吃飯,比誰賤?他問容姑:“那,你姐的意思呢?” 容姑蹙着小眉頭,悲哀地說:“我姐眼睛都哭成紅桃兒啦!……她讓我偷偷地給你這個包袱……” 包袱裡,兩雙青布鞋,一件紅肚兜,一個香荷包。
當時他落了淚,立刻把他預備的聘禮——一對碧玉镯子交容姑帶給他的心上人。
他不能耽擱,隻得趕回京師。
他常常想念夢姑,不時拿出信物來看。
一見到信物,就像見到夢姑,總覺得心口發燙,鼻子發酸,淚水湧滿眼眶。
眼下,對着這小小香荷包,他又一次暗暗發誓:天荒地老,決不辜負夢姑的情意! “雲官!雲官!張老爺叫你!”背後有人在喊同春,他如夢方醒,又跌回到現實中。
今天是呂之悅先生四十五歲生辰,借正陽門外浙紹鄉祠詩酒宴客。
同春、同秋兄弟和京師幾個有名的優童都被招來侑酒。
呂先生品行道德學問,都令同春佩服,應召并無怨言。
可是與宴的那些文人學士,大多是些自命情種的好色之徒,歌場流連、俳優角逐的老手。
見到他們,同春就心裡起膩,又不敢得罪他們,怕斷了自己的衣食,隻得在夾縫裡覓生活,不冷不熱,落落寡合。
這反倒提高了他的身價。
張老爺,就是張漢,已在李振邺的幫助下,謀了個國子監監生的資格。
他臉龐豐潤了,服飾鮮明了,氣概也灑脫了,再沒有最初那種畏畏縮縮、唯唯諾諾的寒酸氣了。
他和李振邺、龔鼎孳圍一小圓桌随意而坐,桌上擺着八珍攢盒,裝了些下酒菜肴,酒壺、酒杯胡亂擺開,正興緻勃勃地議論着京師名伶的優劣。
張漢召來同春,拉他站在身邊,像出示什麼古玩似的對另兩人說:“請看此人,近日改演小生,真可惜人也。
其實他演旦角,真正秀穎無雙,娉娉婷婷,絕無浮豔之态,于兒女傳情之處,演來頗為蘊藉,而台下叫好聲寂然,豈不可怪!依我說,好花看在半開時,閨情之動人在意不在象。
若是于紅氍毹上觀大體雙,豈不味同嚼蠟?” 大體雙的典故出自七百年前五代的南漢,國君劉荒淫無度,曾令宮女與人裸合,自擁波斯女旁觀,名之曰“大體雙”。
這比喻引得李振邺哈哈大笑,龔鼎孳忍不住也笑了。
李振邺忍笑道:“這話也難說。
剛才來送酒的明官,诨名水蜜桃,水團臉盎潤如膏,笑容可掬,見了他沒有不愛的。
扮出戲來,巧笑蠻聲,工于妩媚,但頗帶村俗氣。
《背娃子》一出中演鄉下婦人,神情畢肖,又嬌癡谑浪,真是旦色中專結歡喜緣的冤家!一出簾則叫好聲四起,多有豪客捧場,門前頗不冷落。
漢兄如何解釋?” 張漢笑道:“這叫做野花偏豔目,村酒醉人多。
民諺雲:三月三,荠菜花兒上竈山。
得其時罷了,未必長久。
” 龔鼎孳拊掌點頭:“正是正是。
即使觀戲聽歌,自有風雅村俗之分。
老夫最愛蓮官,濃纖合度,秀雅出群,面如芙蕖,腰似弱柳,竟像吳下女郎,絕難料想他是北國男兒。
觀其豐采,如在粉紅糅綠中忽睹牡丹一朵,豔麗奪目,使人愛玩不置……”這位老風流、老名士,津津樂道,有如吟詩作賦,一字一句念得很有滋味。
李振邺不甘落後,笑吟吟地說:“老前輩言之有理。
不過水蜜桃自有出奇之處,難道不曾風聞?” “老夫不知,”龔鼎孳撚着胡須悠然自得地說,“隻記得吳下金阊有一名妓,也叫水蜜桃。
” “這倒奇巧,真可謂兩般滋味盡酕醄了,哈哈哈哈!”李振邺很為自己的調笑得意,笑嘻嘻地接着說,“京師水蜜桃,兩隻俏手妙絕人寰,老前輩不知嗎?” 龔鼎孳斷然道:“絕不如蓮官!” “老前輩敢打包票?” “有何不敢!你我立時來一個樽前相比。
負者罰作東道,改日請客!” 李振邺拍案叫絕:“好!好!這樣的風流韻事,足傳千古!漢兄,快請仲裁!” 賓客們鬧哄哄地圍過來,同聲叫好。
蓮官和綽号水蜜桃的明官都被召到桌前,伸出自己的雙手。
仲裁們一個接一個,上前去又摸又捏又嗅,玩過來弄過去。
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使站在一旁的同春羞得閉上了眼睛,一個接一個寒戰從背上滾過,冷汗淋淋,順着額頭、脖頸一個勁兒地流。
他滿面通紅,無地自容,恨不得鑽進地裡去。
此時他突然明白了,在這裡,沒人拿他們這些戲子當男人看,沒人拿他們當人看。
他們是玩物,是這些名士發洩他們卑污感情的玩物!這些名士,不也這樣津津有味地玩弄女人的小腳嗎?……他但願此刻眼睛瞎掉,永遠不看這可羞的景象;他但願立刻就死去,永遠不蒙受這樣的恥辱! 一名仲裁的曼聲宣告,硬灌進同春耳中:“明官之手,肌理膩滑,豐若有餘;蓮官之手,肢節秀削,柔若無骨。
明官遜于蓮官!” 又一陣哄然叫好。
喧鬧中有人問龔鼎孳:“老前輩何以如此知根知底?” 龔鼎孳信口吟道:“酒入情腸不自持,玉纖偷握笑侬癡。
藕梢潔白羊脂膩,甲乙樽前各自知……” 人們鼓掌呼叫,高聲稱贊,亂哄哄的一片。
其中卻冒出一個清脆而柔媚的嗓音,嬌滴滴地說:“龔老前輩,我要你這詩,肯不肯給呢?……” 蓮官——同秋的聲音!同春吃了一驚,睜眼細看,才發現今天同秋打扮得格外妖娆,臉上粉白黛綠,頰染胭脂,唇點朱紅。
往日的羞澀此刻像被風吹去了一般,滿臉妍笑,一身媚态,那雙羊羔般令人愛憐的大眼睛半睜半閉,在睫毛掩蓋下閃閃發光,充滿了誘惑和挑逗……這是同秋嗎?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同春吓呆了,心頭一陣狂跳。
這時,出去迎客的主人呂之悅陪同客人進來了,賓客們才恢複常态,全都起身拱手相迎。
自從呂之悅由他的東翁鄂碩将軍正式推薦給安郡王以後,他的聲望更高了。
呂之悅性情坦蕩平易,從不與人相忤。
遇到能寫文章的人,就一起談文章;遇到通曉音律的人就一起談音律;遇到善于琴棋丹青的人,就一起談琴棋丹青。
他常愛獨行村落,遍遊山巅水涯,碰到村翁溪叟、樵夫牧童,他也樂與談說,周旋終日毫無倦色。
他是錢塘人,北遊數年,老妻屢次寄書勸歸,都被東家一再挽留下來。
當了安王的賓客後不久,妻子又來信催他,他便寫詩呈安郡王: 老妻書至勸歸家,為數鄉園樂事賒: 西湖鯉魚無錫酒,宣州栗子龍井茶, 牽蘿已補床頭漏,扁豆猶開屋角花。
舊布衣裳新米粥,為誰滞留在天涯? 安王看了詩非常贊賞,說呂之悅性情之恬适無人可比,天下難得,是真名士、真才子,要朝夕請教,更不肯放還了。
适逢呂之悅四十五歲生辰,他的妻子又托人寄來一幅親手繪制的故鄉山水圖,問他何日還鄉,在文人間一時傳為佳話。
這一次安王肯不肯放他南歸呢? 呂之悅迎進的客人,雖然也和主人一樣,青衣便袍、頭戴風帽,但身材高大,兩肩寬闊,四十以下年紀,一雙眼睛亮閃閃的,氣度很是軒昂。
呂之悅站在他身邊,就更顯得文質彬彬、書生弱質了。
賓客們都不認識這位寬肩膀的來人,從呂之悅一向具有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上,也猜不出此人的身份。
但見此人爽快地舉手一拱,聲音洪亮地說: “來遲一步,攪了諸位的清興,抱歉,抱歉!” 賓客們參差不齊地寒暄一番,來客便轉向主人說:“笑翁,尊夫人的手筆,總要賜觀的吧?” 呂之悅笑道:“在隔壁小間挂着,剛剛裱糊起來。
” 兩人相視一笑,舉步走向大廳一側。
後面幾個黑衣黑袍的仆人也想跟過去,來客回頭制止道:“門口侍候。
” 呂之悅對大廳掃視一周,說:“雲官,你來。
” 霎時間,同春像是脫去一件既肮髒又沉重的衣袍,離開那群風流名士,他覺得渾身輕松。
這是一間精緻的小花廳,完全是江南風格。
長條案上擺了兩盆春蘭;方屏風上水墨迷離,展示着富春江秀水,子陵灘煙雨;花梨木的窗扇和挂落,镂空細雕出喜鵲鬧梅的圖案;紫檀木的太師椅嵌着雲壑飛泉的大理石靠背;茶幾古色古香,光可鑒人。
一幅長卷橫挂在東牆上,題為《故鄉山水圖》,畫的是杭州西湖全景。
寬肩膀的來客在圖前站定,背着手仔細看了許久,贊不絕口,并笑吟道:“應憐夫婿無歸信,翻畫家山遠寄來。
可謂千古逸事啊!” “你這風流倜傥的詩句,正可為之傳神!”呂之悅和悅地贊道。
“這圖運筆靈妙,潇灑幽閑,直追唐六如。
賢伉俪才具,真不讓明誠、易安。
” “見笑見笑。
”呂之悅一搖手,“無師無法,有渎清視了。
” 同春送上茶點。
兩人坐下,很随便地閑扯着。
“笑翁,唐六如這六如二字,做何講解?” “據記載,是取佛家之說。
我不信佛,也不懂佛經,說它不清。
但是鄙人倒願君六如。
” “哦?” “一如深溪虎,一如大海龍,一如高柳蟬,一如巫峽猿,一如華亭鶴,一如潇湘雁。
” “再說一遍!” 呂之悅微笑着,一字一句地重複。
來客目光閃閃,精神振奮,蓦然站起,大步如風地走到窗前立定,仰望長天,寬厚的胸膛一次深深的起伏。
他吐出一口長氣,猛回身,向長條案一揮手,高聲說:“笑翁,請留此六如寶墨!” 同春早聽得呆了。
這是另一個境界,使他如登高山,如臨曠原。
呂之悅喊他一聲,他才趕緊跑過去侍候文房四寶。
呂之悅寫得一筆剛柔并具、古樸大方的魏碑體。
這十八個字,用濃黑的徽墨寫在潔白如雪的宣紙上,蒼勁有力,渾如鐵鑄,很有氣勢。
寬肩膀的客人站着旁觀,不住點頭。
寫罷,呂之悅正要擱筆,來客說:“慢!笑翁的行草二書也聞名于時,何不一并賜教?” 呂之悅笑笑,另拿出一張宣紙,換了一支雞狼毫,掭足濃墨,提筆在手,問:“寫什麼好,唐詩?” “不!我來念,你來寫。
題目:詠雪。
聽仔細了:漫天墜,撲地飛,白占許多田地,凍殺萬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才寫了兩句,呂之悅的眉毛就不住聳動,寫罷,擲筆大笑。
來客也笑,比笑翁之笑更爽快、更開朗,聲音也更洪亮。
呂之悅道:“想不到事隔一年有餘,你還記得這麼清楚!” 來客笑道:“怎麼能忘呢?曆來都說跪谏、哭谏,惟有你來了這麼個詩谏。
偏偏隻有你這一詩谏,令我大慚。
” 呂之悅說着玩笑話:“當時正逢君怒,深恐伏屍百萬,流血千裡。
我是既怕死,又不得不谏,無奈,才出此兩全之策啊……” “笑翁再這樣說下去,我可要無地自容了!”來客一揮手,接着說,“事後回味愧不可當。
皇上明見萬裡,實在是我自己糊塗,罰當其罪!圈地一事的處置,皇上确是為江山社稷着想,為大清的萬世基業着想,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笑翁,我總還當得起深明大義四個字吧?” “當得,當得!”兩人相視而笑,很是坦誠。
同春目不轉睛地望着來客,心裡驚疑不定:他的英武軒昂,就是在漢人中也是不多見的;他的風流儒雅在滿人中更是絕無僅有。
既不似貴胄宗親那麼狂妄傲慢,又不似一般臣僚那樣虛禮謙卑,他是誰?…… 同春擺下棋盤棋盂,二人入座對弈。
同春又偷偷地仔細察看來客的一雙手:大而豐厚,手背青筋暴露,但膚色柔潤,指甲修得很整齊,右手拇指還套了一個翡翠扳指。
連他的手也這麼令人難以捉摸。
棋子落棋盤,清脆的聲音很好聽。
來客一面下子一面說:“笑翁執意回鄉,強留不恭,隻有一事請先生務必應承。
國家初創,百廢待興,朝廷求賢若渴。
先生巨眼識人,薦賢之任,請不要再推托了。
京師朝中雖有大臣薦舉,但賢才多流落山野間。
笑翁性愛山水,一舉兩得,豈不甚好?” “那麼,複命之後?” “禮送先生南歸錢塘。
”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同春一把扯住伸手下子的呂之悅的衫袖,對棋盤東南角匆匆一指。
這一子若落在别處,那一角就沒救了。
呂之悅忙回手連出子突圍,終于化險為夷。
來客驚異地注視着同春,那閃閃發亮的眼睛看得同春局促不安。
“這個小幺兒忠心為主,倒有幾分眼光。
” 呂之悅淡淡一笑:“在他們那行,難得有他這麼幹淨的。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他日後的路正難走呢!” “那麼,此人當是梨園三傑中的雲官了?果然名不虛傳。
”來客目不轉睛地看着同春,微微點頭。
呂之悅将來客送出浙紹鄉祠時,雲官又被賓客們拉住了,他們要為優伶贈聯。
伶童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嬌媚百出,如能得到一位名士的贈聯高挂楹間,他們的身價将大大提高。
雲官被第一個推出。
那位滿面皺紋的老名士搖頭晃腦,眯着眼觑定同春,抑揚頓挫地念道:“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 李振邺連連擺手,大聲道:“不妥!不妥!” 張漢接着說:“雲官無媚容無俗态,有翩翩佳公子之風,在梨園如匡廬獨秀,豈能用這等脂粉文字!” 那名士不服:“你來一聯無脂粉氣的如何?” 張漢不慌不忙地高吟:“有鐵石梅花意思,得美人香草風流。
” 衆人拍案叫好。
同春心頭一熱,不免看了張漢幾眼。
張漢微微一笑,對他點點頭。
同春竟生出一種知己之感。
蓮官站在席間,袅袅娜娜,粉面含春,不時向龔鼎孳飛媚眼。
龔鼎孳如飲醇酒,閉目品味,慢慢吟出一聯贊語:“子夜清歌,寶兒憨态;漢宮楊柳,秋水芙蓉。
” 蓮官彎腰左斂,像戲台上扮小旦時那樣輕俏地向這位老前輩緻謝。
冷不防李振邺哈哈大笑,别有意味地對蓮官使個眼色,調侃地說:“蓮官,我贈你一個别号:十全。
” “謝李大人!”蓮官喜不自勝。
十全,不就是十全十美嗎? 李振邺醉迷迷地挨近蓮官,把手搭在他的肩頭,乜斜着眼,笑道:“以十全之名,我贈你一副絕妙好聯:十分如我意,全不怕人聽!” 猥亵的含意太露骨了,賓客們哄堂大笑。
有人笑得喘不過氣,便連聲咳嗽。
同春的臉“刷”地紅了。
心頭火燒火燎,像被人抽了一鞭子。
他憤怒地望着同秋——蓮官,卻見他隻露出一點兒尴尬和羞怯,很快便自如地同着衆人一道笑了,笑得嬌滴滴的,還作态地扭了扭身子。
又有伶童走入席間接受贈聯,同春無心再聽,大步走到同秋身邊,壓住火氣低聲說:“跟我來。
” 同秋這回真紅了臉,咬住嘴唇,低頭跟着同春乖乖地來到門外廊下。
兩人面對面站着,同春眼裡冒火,同秋卻望定地面,緊緊抿住搽得通紅的嘴唇。
他倆同是柳師父的養子和徒弟,同春大不到一歲,兩人一同學藝,一同佃進班子,感情一直不錯。
同春拿出師兄的身份,劈頭就問:“爹給咱們定的規矩,你忘了?” 同秋不作聲。
“老實講清楚,不然,别怪我無情!”同春瞪起了眼睛。
恐懼、羞怯,夾雜着恥辱,同秋嘤嘤哭泣,慢慢跪下,低聲說:“昨天,到李府唱曲,他把我留下。
後來,他就把我……”他的聲音消失在嗚咽中。
同春直跳起來,揮手重重掴了同秋一耳光,罵道
柳同春忙裡偷閑,獨自躲進青楓小林中,又一次拿出夢姑給他的荷包凝視着、撫摸着,心潮翻騰,不能自已。
他沒有爹娘,從小跟着柳師父學藝,長住在永平府馬蘭村,邊練功夫邊種地。
他和夢姑青梅竹馬,早已情投意合,非常要好。
夢姑從來不曾用“小戲子”這樣的話嘲笑他。
前年圈地事發,同春受了傷,夢姑一家母女三人常來照料他這沒娘的孩子。
後來土地被圈的幾家人實在無法生活,柳師父便把他的兩個養子兼徒弟同春、同秋提前佃給了慶樂戲班,拿佃身銀幫助衆人渡過難關。
喬梓年拼了性命,終于奪回了馬蘭村民的地,村民們也義不容辭地幫這孤寡一家耕種出力。
去年夏秋兩熟豐收,馬蘭村的日子好過多了;同春也在京師走紅,和久負盛名的劉銀官、陳玉官并稱“梨園三傑”,一時身價百倍。
久病的養父便要乘時為他張羅親事,他心裡早看定了幼年時的小夥伴。
今年清明節,他為此專門請假回鄉求親。
原以為當年同舟共濟,必定一說就準,不料喬氏口緊,推說夢姑年幼,要過兩年再議婚。
同春心裡又難過又疑惑。
是夢姑的小妹妹容姑跑來,對他悄悄地透露了真情。
小姑娘天真地說: “我娘别的都不嫌,就嫌你們爺兒仨都是唱戲的!” 同春很不服氣:不偷不搶不賣身,憑本事吃飯,比誰賤?他問容姑:“那,你姐的意思呢?” 容姑蹙着小眉頭,悲哀地說:“我姐眼睛都哭成紅桃兒啦!……她讓我偷偷地給你這個包袱……” 包袱裡,兩雙青布鞋,一件紅肚兜,一個香荷包。
當時他落了淚,立刻把他預備的聘禮——一對碧玉镯子交容姑帶給他的心上人。
他不能耽擱,隻得趕回京師。
他常常想念夢姑,不時拿出信物來看。
一見到信物,就像見到夢姑,總覺得心口發燙,鼻子發酸,淚水湧滿眼眶。
眼下,對着這小小香荷包,他又一次暗暗發誓:天荒地老,決不辜負夢姑的情意! “雲官!雲官!張老爺叫你!”背後有人在喊同春,他如夢方醒,又跌回到現實中。
今天是呂之悅先生四十五歲生辰,借正陽門外浙紹鄉祠詩酒宴客。
同春、同秋兄弟和京師幾個有名的優童都被招來侑酒。
呂先生品行道德學問,都令同春佩服,應召并無怨言。
可是與宴的那些文人學士,大多是些自命情種的好色之徒,歌場流連、俳優角逐的老手。
見到他們,同春就心裡起膩,又不敢得罪他們,怕斷了自己的衣食,隻得在夾縫裡覓生活,不冷不熱,落落寡合。
這反倒提高了他的身價。
張老爺,就是張漢,已在李振邺的幫助下,謀了個國子監監生的資格。
他臉龐豐潤了,服飾鮮明了,氣概也灑脫了,再沒有最初那種畏畏縮縮、唯唯諾諾的寒酸氣了。
他和李振邺、龔鼎孳圍一小圓桌随意而坐,桌上擺着八珍攢盒,裝了些下酒菜肴,酒壺、酒杯胡亂擺開,正興緻勃勃地議論着京師名伶的優劣。
張漢召來同春,拉他站在身邊,像出示什麼古玩似的對另兩人說:“請看此人,近日改演小生,真可惜人也。
其實他演旦角,真正秀穎無雙,娉娉婷婷,絕無浮豔之态,于兒女傳情之處,演來頗為蘊藉,而台下叫好聲寂然,豈不可怪!依我說,好花看在半開時,閨情之動人在意不在象。
若是于紅氍毹上觀大體雙,豈不味同嚼蠟?” 大體雙的典故出自七百年前五代的南漢,國君劉荒淫無度,曾令宮女與人裸合,自擁波斯女旁觀,名之曰“大體雙”。
這比喻引得李振邺哈哈大笑,龔鼎孳忍不住也笑了。
李振邺忍笑道:“這話也難說。
剛才來送酒的明官,诨名水蜜桃,水團臉盎潤如膏,笑容可掬,見了他沒有不愛的。
扮出戲來,巧笑蠻聲,工于妩媚,但頗帶村俗氣。
《背娃子》一出中演鄉下婦人,神情畢肖,又嬌癡谑浪,真是旦色中專結歡喜緣的冤家!一出簾則叫好聲四起,多有豪客捧場,門前頗不冷落。
漢兄如何解釋?” 張漢笑道:“這叫做野花偏豔目,村酒醉人多。
民諺雲:三月三,荠菜花兒上竈山。
得其時罷了,未必長久。
” 龔鼎孳拊掌點頭:“正是正是。
即使觀戲聽歌,自有風雅村俗之分。
老夫最愛蓮官,濃纖合度,秀雅出群,面如芙蕖,腰似弱柳,竟像吳下女郎,絕難料想他是北國男兒。
觀其豐采,如在粉紅糅綠中忽睹牡丹一朵,豔麗奪目,使人愛玩不置……”這位老風流、老名士,津津樂道,有如吟詩作賦,一字一句念得很有滋味。
李振邺不甘落後,笑吟吟地說:“老前輩言之有理。
不過水蜜桃自有出奇之處,難道不曾風聞?” “老夫不知,”龔鼎孳撚着胡須悠然自得地說,“隻記得吳下金阊有一名妓,也叫水蜜桃。
” “這倒奇巧,真可謂兩般滋味盡酕醄了,哈哈哈哈!”李振邺很為自己的調笑得意,笑嘻嘻地接着說,“京師水蜜桃,兩隻俏手妙絕人寰,老前輩不知嗎?” 龔鼎孳斷然道:“絕不如蓮官!” “老前輩敢打包票?” “有何不敢!你我立時來一個樽前相比。
負者罰作東道,改日請客!” 李振邺拍案叫絕:“好!好!這樣的風流韻事,足傳千古!漢兄,快請仲裁!” 賓客們鬧哄哄地圍過來,同聲叫好。
蓮官和綽号水蜜桃的明官都被召到桌前,伸出自己的雙手。
仲裁們一個接一個,上前去又摸又捏又嗅,玩過來弄過去。
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使站在一旁的同春羞得閉上了眼睛,一個接一個寒戰從背上滾過,冷汗淋淋,順着額頭、脖頸一個勁兒地流。
他滿面通紅,無地自容,恨不得鑽進地裡去。
此時他突然明白了,在這裡,沒人拿他們這些戲子當男人看,沒人拿他們當人看。
他們是玩物,是這些名士發洩他們卑污感情的玩物!這些名士,不也這樣津津有味地玩弄女人的小腳嗎?……他但願此刻眼睛瞎掉,永遠不看這可羞的景象;他但願立刻就死去,永遠不蒙受這樣的恥辱! 一名仲裁的曼聲宣告,硬灌進同春耳中:“明官之手,肌理膩滑,豐若有餘;蓮官之手,肢節秀削,柔若無骨。
明官遜于蓮官!” 又一陣哄然叫好。
喧鬧中有人問龔鼎孳:“老前輩何以如此知根知底?” 龔鼎孳信口吟道:“酒入情腸不自持,玉纖偷握笑侬癡。
藕梢潔白羊脂膩,甲乙樽前各自知……” 人們鼓掌呼叫,高聲稱贊,亂哄哄的一片。
其中卻冒出一個清脆而柔媚的嗓音,嬌滴滴地說:“龔老前輩,我要你這詩,肯不肯給呢?……” 蓮官——同秋的聲音!同春吃了一驚,睜眼細看,才發現今天同秋打扮得格外妖娆,臉上粉白黛綠,頰染胭脂,唇點朱紅。
往日的羞澀此刻像被風吹去了一般,滿臉妍笑,一身媚态,那雙羊羔般令人愛憐的大眼睛半睜半閉,在睫毛掩蓋下閃閃發光,充滿了誘惑和挑逗……這是同秋嗎?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同春吓呆了,心頭一陣狂跳。
這時,出去迎客的主人呂之悅陪同客人進來了,賓客們才恢複常态,全都起身拱手相迎。
自從呂之悅由他的東翁鄂碩将軍正式推薦給安郡王以後,他的聲望更高了。
呂之悅性情坦蕩平易,從不與人相忤。
遇到能寫文章的人,就一起談文章;遇到通曉音律的人就一起談音律;遇到善于琴棋丹青的人,就一起談琴棋丹青。
他常愛獨行村落,遍遊山巅水涯,碰到村翁溪叟、樵夫牧童,他也樂與談說,周旋終日毫無倦色。
他是錢塘人,北遊數年,老妻屢次寄書勸歸,都被東家一再挽留下來。
當了安王的賓客後不久,妻子又來信催他,他便寫詩呈安郡王: 老妻書至勸歸家,為數鄉園樂事賒: 西湖鯉魚無錫酒,宣州栗子龍井茶, 牽蘿已補床頭漏,扁豆猶開屋角花。
舊布衣裳新米粥,為誰滞留在天涯? 安王看了詩非常贊賞,說呂之悅性情之恬适無人可比,天下難得,是真名士、真才子,要朝夕請教,更不肯放還了。
适逢呂之悅四十五歲生辰,他的妻子又托人寄來一幅親手繪制的故鄉山水圖,問他何日還鄉,在文人間一時傳為佳話。
這一次安王肯不肯放他南歸呢? 呂之悅迎進的客人,雖然也和主人一樣,青衣便袍、頭戴風帽,但身材高大,兩肩寬闊,四十以下年紀,一雙眼睛亮閃閃的,氣度很是軒昂。
呂之悅站在他身邊,就更顯得文質彬彬、書生弱質了。
賓客們都不認識這位寬肩膀的來人,從呂之悅一向具有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上,也猜不出此人的身份。
但見此人爽快地舉手一拱,聲音洪亮地說: “來遲一步,攪了諸位的清興,抱歉,抱歉!” 賓客們參差不齊地寒暄一番,來客便轉向主人說:“笑翁,尊夫人的手筆,總要賜觀的吧?” 呂之悅笑道:“在隔壁小間挂着,剛剛裱糊起來。
” 兩人相視一笑,舉步走向大廳一側。
後面幾個黑衣黑袍的仆人也想跟過去,來客回頭制止道:“門口侍候。
” 呂之悅對大廳掃視一周,說:“雲官,你來。
” 霎時間,同春像是脫去一件既肮髒又沉重的衣袍,離開那群風流名士,他覺得渾身輕松。
這是一間精緻的小花廳,完全是江南風格。
長條案上擺了兩盆春蘭;方屏風上水墨迷離,展示着富春江秀水,子陵灘煙雨;花梨木的窗扇和挂落,镂空細雕出喜鵲鬧梅的圖案;紫檀木的太師椅嵌着雲壑飛泉的大理石靠背;茶幾古色古香,光可鑒人。
一幅長卷橫挂在東牆上,題為《故鄉山水圖》,畫的是杭州西湖全景。
寬肩膀的來客在圖前站定,背着手仔細看了許久,贊不絕口,并笑吟道:“應憐夫婿無歸信,翻畫家山遠寄來。
可謂千古逸事啊!” “你這風流倜傥的詩句,正可為之傳神!”呂之悅和悅地贊道。
“這圖運筆靈妙,潇灑幽閑,直追唐六如。
賢伉俪才具,真不讓明誠、易安。
” “見笑見笑。
”呂之悅一搖手,“無師無法,有渎清視了。
” 同春送上茶點。
兩人坐下,很随便地閑扯着。
“笑翁,唐六如這六如二字,做何講解?” “據記載,是取佛家之說。
我不信佛,也不懂佛經,說它不清。
但是鄙人倒願君六如。
” “哦?” “一如深溪虎,一如大海龍,一如高柳蟬,一如巫峽猿,一如華亭鶴,一如潇湘雁。
” “再說一遍!” 呂之悅微笑着,一字一句地重複。
來客目光閃閃,精神振奮,蓦然站起,大步如風地走到窗前立定,仰望長天,寬厚的胸膛一次深深的起伏。
他吐出一口長氣,猛回身,向長條案一揮手,高聲說:“笑翁,請留此六如寶墨!” 同春早聽得呆了。
這是另一個境界,使他如登高山,如臨曠原。
呂之悅喊他一聲,他才趕緊跑過去侍候文房四寶。
呂之悅寫得一筆剛柔并具、古樸大方的魏碑體。
這十八個字,用濃黑的徽墨寫在潔白如雪的宣紙上,蒼勁有力,渾如鐵鑄,很有氣勢。
寬肩膀的客人站着旁觀,不住點頭。
寫罷,呂之悅正要擱筆,來客說:“慢!笑翁的行草二書也聞名于時,何不一并賜教?” 呂之悅笑笑,另拿出一張宣紙,換了一支雞狼毫,掭足濃墨,提筆在手,問:“寫什麼好,唐詩?” “不!我來念,你來寫。
題目:詠雪。
聽仔細了:漫天墜,撲地飛,白占許多田地,凍殺萬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才寫了兩句,呂之悅的眉毛就不住聳動,寫罷,擲筆大笑。
來客也笑,比笑翁之笑更爽快、更開朗,聲音也更洪亮。
呂之悅道:“想不到事隔一年有餘,你還記得這麼清楚!” 來客笑道:“怎麼能忘呢?曆來都說跪谏、哭谏,惟有你來了這麼個詩谏。
偏偏隻有你這一詩谏,令我大慚。
” 呂之悅說着玩笑話:“當時正逢君怒,深恐伏屍百萬,流血千裡。
我是既怕死,又不得不谏,無奈,才出此兩全之策啊……” “笑翁再這樣說下去,我可要無地自容了!”來客一揮手,接着說,“事後回味愧不可當。
皇上明見萬裡,實在是我自己糊塗,罰當其罪!圈地一事的處置,皇上确是為江山社稷着想,為大清的萬世基業着想,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笑翁,我總還當得起深明大義四個字吧?” “當得,當得!”兩人相視而笑,很是坦誠。
同春目不轉睛地望着來客,心裡驚疑不定:他的英武軒昂,就是在漢人中也是不多見的;他的風流儒雅在滿人中更是絕無僅有。
既不似貴胄宗親那麼狂妄傲慢,又不似一般臣僚那樣虛禮謙卑,他是誰?…… 同春擺下棋盤棋盂,二人入座對弈。
同春又偷偷地仔細察看來客的一雙手:大而豐厚,手背青筋暴露,但膚色柔潤,指甲修得很整齊,右手拇指還套了一個翡翠扳指。
連他的手也這麼令人難以捉摸。
棋子落棋盤,清脆的聲音很好聽。
來客一面下子一面說:“笑翁執意回鄉,強留不恭,隻有一事請先生務必應承。
國家初創,百廢待興,朝廷求賢若渴。
先生巨眼識人,薦賢之任,請不要再推托了。
京師朝中雖有大臣薦舉,但賢才多流落山野間。
笑翁性愛山水,一舉兩得,豈不甚好?” “那麼,複命之後?” “禮送先生南歸錢塘。
”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同春一把扯住伸手下子的呂之悅的衫袖,對棋盤東南角匆匆一指。
這一子若落在别處,那一角就沒救了。
呂之悅忙回手連出子突圍,終于化險為夷。
來客驚異地注視着同春,那閃閃發亮的眼睛看得同春局促不安。
“這個小幺兒忠心為主,倒有幾分眼光。
” 呂之悅淡淡一笑:“在他們那行,難得有他這麼幹淨的。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他日後的路正難走呢!” “那麼,此人當是梨園三傑中的雲官了?果然名不虛傳。
”來客目不轉睛地看着同春,微微點頭。
呂之悅将來客送出浙紹鄉祠時,雲官又被賓客們拉住了,他們要為優伶贈聯。
伶童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嬌媚百出,如能得到一位名士的贈聯高挂楹間,他們的身價将大大提高。
雲官被第一個推出。
那位滿面皺紋的老名士搖頭晃腦,眯着眼觑定同春,抑揚頓挫地念道:“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 李振邺連連擺手,大聲道:“不妥!不妥!” 張漢接着說:“雲官無媚容無俗态,有翩翩佳公子之風,在梨園如匡廬獨秀,豈能用這等脂粉文字!” 那名士不服:“你來一聯無脂粉氣的如何?” 張漢不慌不忙地高吟:“有鐵石梅花意思,得美人香草風流。
” 衆人拍案叫好。
同春心頭一熱,不免看了張漢幾眼。
張漢微微一笑,對他點點頭。
同春竟生出一種知己之感。
蓮官站在席間,袅袅娜娜,粉面含春,不時向龔鼎孳飛媚眼。
龔鼎孳如飲醇酒,閉目品味,慢慢吟出一聯贊語:“子夜清歌,寶兒憨态;漢宮楊柳,秋水芙蓉。
” 蓮官彎腰左斂,像戲台上扮小旦時那樣輕俏地向這位老前輩緻謝。
冷不防李振邺哈哈大笑,别有意味地對蓮官使個眼色,調侃地說:“蓮官,我贈你一個别号:十全。
” “謝李大人!”蓮官喜不自勝。
十全,不就是十全十美嗎? 李振邺醉迷迷地挨近蓮官,把手搭在他的肩頭,乜斜着眼,笑道:“以十全之名,我贈你一副絕妙好聯:十分如我意,全不怕人聽!” 猥亵的含意太露骨了,賓客們哄堂大笑。
有人笑得喘不過氣,便連聲咳嗽。
同春的臉“刷”地紅了。
心頭火燒火燎,像被人抽了一鞭子。
他憤怒地望着同秋——蓮官,卻見他隻露出一點兒尴尬和羞怯,很快便自如地同着衆人一道笑了,笑得嬌滴滴的,還作态地扭了扭身子。
又有伶童走入席間接受贈聯,同春無心再聽,大步走到同秋身邊,壓住火氣低聲說:“跟我來。
” 同秋這回真紅了臉,咬住嘴唇,低頭跟着同春乖乖地來到門外廊下。
兩人面對面站着,同春眼裡冒火,同秋卻望定地面,緊緊抿住搽得通紅的嘴唇。
他倆同是柳師父的養子和徒弟,同春大不到一歲,兩人一同學藝,一同佃進班子,感情一直不錯。
同春拿出師兄的身份,劈頭就問:“爹給咱們定的規矩,你忘了?” 同秋不作聲。
“老實講清楚,不然,别怪我無情!”同春瞪起了眼睛。
恐懼、羞怯,夾雜着恥辱,同秋嘤嘤哭泣,慢慢跪下,低聲說:“昨天,到李府唱曲,他把我留下。
後來,他就把我……”他的聲音消失在嗚咽中。
同春直跳起來,揮手重重掴了同秋一耳光,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