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風聲鶴唳夜談兵

關燈
個叫邦昌。

    彥,是濟時的英雄;昌,是邦國的昌盛。

    你們倆湊到一塊兒,應該是朕的福氣。

    ” 這席話充滿感情,兩位大臣受寵若驚,竟不約而同屁股離了凳兒,跪下來朝趙桓磕頭,嘴中高喊:“皇上聖明!皇上聖明!” 趙桓虛擡了擡一雙白淨的手,語氣越發親切了:“兩位愛卿請起,你們年事已高,今後在朕面前,不可太過拘禮。

    ” “謝皇上!” 兩人重新坐回到凳子上,趙桓接着說:“昨兒夜裡,朕睡不着覺,便随手拿了一本《五代史》來讀,内中記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是周高祖到了一個名叫官南莊的地方,站在亭子上,見到池子裡有一對鴛鴦遊戲,出沒水中煞是可愛,周高祖便引弓射之,一箭貫穿兩凫。

    随他一起來的臣子都拊掌稱賀。

    朕就想,君王應有好生之德,因逞自家之藝而射殺鴛鴦,這絕非人道。

    你們二位愛卿怎麼看待?” 一向看風使舵的李邦彥不知皇上為何講述這個故事,支吾着不敢馬上回答,張邦昌也是一個樹葉掉下來怕打破頭的人,但他比李邦彥的心思靈活一點,于是斟酌答道:“君王統禦萬方,威儀天下,靠的就是美德。

    然美德雖多,好生之德,應是美德中的美德。

    剛才皇上說過,今天找下臣與李樞密使前來,專為讨論金虜南侵之事,讨論兵事,先言好生,可見皇上悲天憫人之心,哪怕火焚油烹之時,也不肯更易,此乃社稷之幸,生民之幸!” “愛卿如此剖析,朕心稍安。

    ”趙桓說着,苦笑了一下,又道,“朕還擔心你們譏笑,說朕懦弱呢。

    ” “臣下豈敢!” 說了這些閑話兒,趙桓言歸正傳,問:“你們說,如何才能讓大金軍退兵,保我汴京安全?” 李邦彥不知将這個問題琢磨過多少次,隻是找不到機會在皇上面前說出來,他覺得今日機會甚好,幾位好戰的叫雞公一個都沒來,他也就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看法:“皇上,大金軍東路軍主帥完顔宗望攻下正定府後,就釋放了蔡靖,讓他捎信回來提出休兵停戰的條件,就是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府。

    ” “如果不割讓,有沒有别的辦法,讓大金軍退兵?” “這個,下臣認為沒有可能。

    ” “蔡攸曾提過一個建議,即策反郭藥師。

    聽說讓一個叫梅二娘的女人冒充公主去誘惑郭藥師,這個可行嗎?” “皇上,下臣認為這是一個笑話。

    ” 李邦彥幹脆地回答。

    看樣子,他對此事極為反感。

     張邦昌打圓場說:“後來,蔡攸也沒再提這件事了。

    ” 趙桓冷淡說了一句:“道君皇帝曾經很喜歡那個梅二娘,這女人太風騷,道君皇帝後來又冷落她了。

    ” 李邦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讪讪地說:“大金軍提出割讓三府,咱們卻想用一個女人策反,這怎麼可能呢?檢點往常的國策,就是咱們總是把别人當傻瓜,到頭來,傻的不是别人,而是咱們自己。

    ” 趙桓并不覺得李邦彥言辭激烈,而是用一種欣賞的口氣鼓勵他說下去,這一來,李邦彥更加放肆了:“皇上,下臣鬥膽說一句,大金軍既然提出讓咱們割讓三府,咱們如果不答應,這幫豺狼就絕不會收兵。

    ” 趙桓點點頭表示贊同,又問張邦昌:“樞密使的話,你贊同嗎?” 張邦昌謹慎回答:“樞密使思慮多日,言之有據……” “你别繞彎子,直接告訴朕,你是贊同,還是不贊同?” “贊同,但是……” “什麼但是,把話說明白。

    ” 遭到皇上的搶白,張邦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嗫嚅着說:“同意割讓三府,這的确是讓大金軍退兵的關鍵所在。

    但是,若皇上現在同意割讓三府,天下人又會怎麼看呢?” “是啊,”趙桓臉上忽露愠色,悻悻地說,“記得前日在崇政殿中,李綱還說過,割讓三府,朝廷就等于出了第二個石敬瑭。

    言猶在耳啊!” 一想起李綱的激烈,君臣三人沉默了下來。

    這時,侍者來報,說吳敏有急事面奏。

    趙桓示意讓他進來。

     吳敏一進來,立即奏道:“皇上,道君皇帝離開了汴京。

    ” “是嗎?”趙桓淡淡地反問。

     吳敏不知道趙桓早已知曉此事,仍急迫地陳奏:“大約辰時,守城将官接兵部命令,要打開東門正門,放九輛馬車出城,且不準檢查是何人坐在車上。

    這命令有些怪異,守城将官不敢執行。

    ” “後來呢?”趙桓問。

     “後來童太師及時趕到,将守城将官呵斥了一頓,東大門才得以打開。

    ” “沒有驚擾馬車裡的人吧?” “沒有。

    ” “沒有就好。

    ” “皇上,眼下這時候,道君皇帝怎麼能離城出走呢?” “是朕同意的。

    ” “啊?” 吳敏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