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子登基
關燈
小
中
大
:“朕讓你來,是要你和蔡攸兩位宰臣見證,李綱和吳敏兩人不約而同提出建議,讓朕内禅,傳位于太子。
” 李邦彥是個老成持重但性格偏軟的重臣,乍一聽這個消息,頓時驚呆了,結結巴巴地說:“皇上,這事兒太大,是不是應該喊來所有宰臣一起計議?” “不用了,蔡京、王黼、童貫等等,他們都該休息了,有你和蔡攸見證,足夠了。
” 徽宗說着,走到書案前,在一張鋪好的灑金龍紋紙上,一筆不苟地寫了四個大字: 傳位東宮 寫完了,徽宗把這四個字端詳了一會兒,然後落了名款,并讓妙官蓋了“天子之寶”的玉玺。
在這個過程中,上書房裡一片寂靜,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接着,便聽到有人哽咽起來,徽宗依聲尋去,發覺是蔡攸,于是問:“蔡攸,你這是咋的了?” “皇上,臣不敢相信。
” 蔡攸說着,幾顆淚珠子滾出了眼窩。
應該說,蔡攸的舉動一半是真情,一半是假意。
關鍵是他有本事讓那淚珠子滾出來,這讓徽宗大為感動。
他想了想,對李邦彥說:“你把這傳位诏書送給太子。
” 李邦彥連忙擺手,推辭道:“皇上,臣做這事兒不合适。
” 徽宗一愣,問:“為什麼?” 李邦彥答:“臣沒有預聞此事,見了太子,來龍去脈都說不全。
” “啊,是這樣。
”徽宗又對還在抹眼淚的蔡攸說,“蔡攸,你去太子那裡吧。
” 蔡攸點點頭,回道:“臣遵旨。
” 說話間,妙官已收好了傳位诏書交給蔡攸,蔡攸向李綱、吳敏使了眼色,要他們請辭。
徽宗看出他們想離開,又道:“諸位愛卿慢走,朕一大早兒起來,自撰了一篇退位祈天詞,你們先聽聽,是否有改動之處。
” 說罷,徽宗讓妙官代為誦讀: 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陽三五璇玑七九飛天大法都天教主,臣趙佶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再拜上言高上玉清神霄大陽總真自然金阙: 臣昔者君臨四海,化育萬民,緣德菲薄,治狀無取,幹戈并興,弗獲安靖,以宗廟社稷、生民赤子為念,已傳大寶于今嗣聖,庶幾上應天心,下銷兵革。
所冀遐迩歸遠順,宇宙得甯,而基業有無疆之休,中外享升平之樂。
如是賊兵偃戢,普率康甯。
茲後,臣即寸心守道,樂處閑寂,願天昭鑒,臣弗敢妄言,将來事定,複有改革,窺伺舊職,獲罪當大。
已上祈懇,或未至當,更乞垂降災咎,止及眇躬。
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五兵永息,萬邦鹹甯。
伏望真慈,特賜省鑒。
臣謹因神霄值日功曹,赍臣密表一道,上詣神霄玉清三府,引進仙曹,伏願告報!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再拜以聞。
妙官念完,君臣再次悲從中來,李綱首先朝着徽宗跪了下去,泣聲言道:“上皇為宗廟計,為社稷計,為生民計,毅然禅讓,這祈天詞情真意切,其一人而擔天下災厄的大悲之心,唯蒼天可鑒。
上皇乃千古聖君,臣等感激涕零,無以言表,唯磕頭而已。
” 言畢,李綱俯身下去,額頭重重地叩在磚地上,再擡頭,再叩,如是再三。
隻見他的前額已是一片瘀青,血絲滲出,其他大臣也都仿效,頭叩磚地,嘴中高呼:“上皇英明,臣等永遠追随。
” 看到幾位大臣磕頭不已,徽宗也是淚流滿面。
隻隔了一天,即宣和七年的十二月二十三這一天,二十六歲的皇太子趙桓在皇城大慶殿登基加冕,成為大宋的第九位皇帝。
由于禅讓倉促,登基儀典也非常簡單。
但是新皇帝卻下了三道诏書:大赦诏、求言诏、親征诏。
聽了诏書,朝廷的文武官員們多少有些興奮。
在登基大典上,還加封徽宗為太上道君皇帝,宣布了新皇帝的年号,改明年為靖康元年。
辦完這幾件事,儀典宣告結束,新皇帝也沒有如儀單獨會見宰臣,而是乘轎來到了龍德宮。
這龍德宮始建于政和三年,在禁中西北角,宮的背面毗鄰者有廣聖宮,内有太清、玉清、沖和、集福、會禅五殿。
龍德宮本名延福宮,除兩邊廂房外,正屋一進五重,每重以殿命名,依次是南薰殿、安福殿、觀丈殿、保元殿、壽甯殿。
徽宗遜位後有意住在這裡,方便在廣聖宮建立齋醮修習道教,于是,在蔡攸的建議下将延福宮改名叫龍德宮。
趙桓來到龍德宮的時候,妙官在門口候着,告知上皇在保元殿等候。
趙桓心中納悶,保元殿是寝殿,父皇為何要在這樣私密之地見他。
待妙官領着趙桓走進保元殿花廳時,看見徽宗面前的木案上堆滿了五色流蘇,旁邊打橫坐着一位身着鳳帔金冠的婦人,在将一隻隻香囊系在流蘇上。
盡管她背對着門口,一看這背影,趙桓心中一股暖流升起,因這婦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生母惠恭皇後。
惠恭皇後雖是徽宗的原配,但她不是那種千嬌百媚挑逗成趣的女人,因此與徽宗性情不契,加之徽宗崇道,惠恭皇後信佛,兩人說也說不到一塊兒,所以,一二十年來,兩人雖
” 李邦彥是個老成持重但性格偏軟的重臣,乍一聽這個消息,頓時驚呆了,結結巴巴地說:“皇上,這事兒太大,是不是應該喊來所有宰臣一起計議?” “不用了,蔡京、王黼、童貫等等,他們都該休息了,有你和蔡攸見證,足夠了。
” 徽宗說着,走到書案前,在一張鋪好的灑金龍紋紙上,一筆不苟地寫了四個大字: 傳位東宮 寫完了,徽宗把這四個字端詳了一會兒,然後落了名款,并讓妙官蓋了“天子之寶”的玉玺。
在這個過程中,上書房裡一片寂靜,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接着,便聽到有人哽咽起來,徽宗依聲尋去,發覺是蔡攸,于是問:“蔡攸,你這是咋的了?” “皇上,臣不敢相信。
” 蔡攸說着,幾顆淚珠子滾出了眼窩。
應該說,蔡攸的舉動一半是真情,一半是假意。
關鍵是他有本事讓那淚珠子滾出來,這讓徽宗大為感動。
他想了想,對李邦彥說:“你把這傳位诏書送給太子。
” 李邦彥連忙擺手,推辭道:“皇上,臣做這事兒不合适。
” 徽宗一愣,問:“為什麼?” 李邦彥答:“臣沒有預聞此事,見了太子,來龍去脈都說不全。
” “啊,是這樣。
”徽宗又對還在抹眼淚的蔡攸說,“蔡攸,你去太子那裡吧。
” 蔡攸點點頭,回道:“臣遵旨。
” 說話間,妙官已收好了傳位诏書交給蔡攸,蔡攸向李綱、吳敏使了眼色,要他們請辭。
徽宗看出他們想離開,又道:“諸位愛卿慢走,朕一大早兒起來,自撰了一篇退位祈天詞,你們先聽聽,是否有改動之處。
” 說罷,徽宗讓妙官代為誦讀: 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陽三五璇玑七九飛天大法都天教主,臣趙佶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再拜上言高上玉清神霄大陽總真自然金阙: 臣昔者君臨四海,化育萬民,緣德菲薄,治狀無取,幹戈并興,弗獲安靖,以宗廟社稷、生民赤子為念,已傳大寶于今嗣聖,庶幾上應天心,下銷兵革。
所冀遐迩歸遠順,宇宙得甯,而基業有無疆之休,中外享升平之樂。
如是賊兵偃戢,普率康甯。
茲後,臣即寸心守道,樂處閑寂,願天昭鑒,臣弗敢妄言,将來事定,複有改革,窺伺舊職,獲罪當大。
已上祈懇,或未至當,更乞垂降災咎,止及眇躬。
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五兵永息,萬邦鹹甯。
伏望真慈,特賜省鑒。
臣謹因神霄值日功曹,赍臣密表一道,上詣神霄玉清三府,引進仙曹,伏願告報!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再拜以聞。
妙官念完,君臣再次悲從中來,李綱首先朝着徽宗跪了下去,泣聲言道:“上皇為宗廟計,為社稷計,為生民計,毅然禅讓,這祈天詞情真意切,其一人而擔天下災厄的大悲之心,唯蒼天可鑒。
上皇乃千古聖君,臣等感激涕零,無以言表,唯磕頭而已。
” 言畢,李綱俯身下去,額頭重重地叩在磚地上,再擡頭,再叩,如是再三。
隻見他的前額已是一片瘀青,血絲滲出,其他大臣也都仿效,頭叩磚地,嘴中高呼:“上皇英明,臣等永遠追随。
” 看到幾位大臣磕頭不已,徽宗也是淚流滿面。
隻隔了一天,即宣和七年的十二月二十三這一天,二十六歲的皇太子趙桓在皇城大慶殿登基加冕,成為大宋的第九位皇帝。
由于禅讓倉促,登基儀典也非常簡單。
但是新皇帝卻下了三道诏書:大赦诏、求言诏、親征诏。
聽了诏書,朝廷的文武官員們多少有些興奮。
在登基大典上,還加封徽宗為太上道君皇帝,宣布了新皇帝的年号,改明年為靖康元年。
辦完這幾件事,儀典宣告結束,新皇帝也沒有如儀單獨會見宰臣,而是乘轎來到了龍德宮。
這龍德宮始建于政和三年,在禁中西北角,宮的背面毗鄰者有廣聖宮,内有太清、玉清、沖和、集福、會禅五殿。
龍德宮本名延福宮,除兩邊廂房外,正屋一進五重,每重以殿命名,依次是南薰殿、安福殿、觀丈殿、保元殿、壽甯殿。
徽宗遜位後有意住在這裡,方便在廣聖宮建立齋醮修習道教,于是,在蔡攸的建議下将延福宮改名叫龍德宮。
趙桓來到龍德宮的時候,妙官在門口候着,告知上皇在保元殿等候。
趙桓心中納悶,保元殿是寝殿,父皇為何要在這樣私密之地見他。
待妙官領着趙桓走進保元殿花廳時,看見徽宗面前的木案上堆滿了五色流蘇,旁邊打橫坐着一位身着鳳帔金冠的婦人,在将一隻隻香囊系在流蘇上。
盡管她背對着門口,一看這背影,趙桓心中一股暖流升起,因這婦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生母惠恭皇後。
惠恭皇後雖是徽宗的原配,但她不是那種千嬌百媚挑逗成趣的女人,因此與徽宗性情不契,加之徽宗崇道,惠恭皇後信佛,兩人說也說不到一塊兒,所以,一二十年來,兩人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