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子登基

關燈
當天下午,徽宗皇帝就收到了由蔡攸轉呈的吳敏的密劄,極言值此國難之時,皇上不可以積年盛德而甘冒烽燧之危。

    太子以儲君之身,曆練既久,正好臨危繼統,挽天河以洗妖氛。

    密劄不長,隻有百十來字,徽宗來來回回讀了幾遍,便讓蔡攸将吳敏召到上書房候見。

    同時被召見的還有太常寺少卿李綱。

    皆因《罪己诏》下頒後,徽宗皇帝希望廣開言路,收集平戎之策。

    但因蔡京王黼之流鉗制,很少有不同的聲音能夠傳到徽宗耳朵裡來。

    此一時的蔡攸,則能将一些心憂社稷必欲與金虜死戰的朝臣言論有選擇性地傳給徽宗,這其中就有李綱。

    在去年立夏後的經筵上,時任殿中侍禦史的李綱,就經筵題目《緻中和,天地位》發表了一大通議論,讓徽宗對他産生了好感。

    盡管主持經筵的王黼阻止了李綱的言論,但經筵後不久,徽宗将李綱提拔為太常寺少卿,官秩進了兩階,與吳敏算是同級官員了。

     兩人進了上書房,賜座之後,徽宗問吳敏:“吳侍郎,你說說,為何要朕将皇位讓給太子?” “禀皇上,微臣在手本中已具奏明白,值此江山闆蕩之際,太子年富力強,正可臨危受命。

    ” 徽宗盯視着吳敏,見他垂着眼睑,雙手扣着椅子扶手,手背上青筋凸起老高,便知他緊張,又道:“吳敏,擡起頭來看朕。

    ” 吳敏擡起頭,他臉色煞白,官袍下藏着的兩條腿也顫抖起來。

     徽宗冷笑着:“朕看你很害怕。

    ” 吳敏嗫嚅着:“皇上,微臣着實緊張。

    ” “你既然進谏讓朕内禅,敢做這種逆天之事,為何又緊張呢?” 這問話很瘆人,吳敏吓得屁股離了椅面,朝着徽宗雙腿跪下。

     “起來!”徽宗提高了調門。

     “微臣不敢起來。

    ” 吳敏身子抖動着,恨不能覓個地縫兒鑽進去。

     徽宗站起來,圍着吳敏踱步。

    吳敏盯着徽宗腳上的那一雙繡了赤龍的雲靴,心裡頭暗暗叫苦:“蔡少師啊,你把卑職害苦了。

    ” 正這麼想着,聽得徽宗又問:“吳敏,朕隻不過下了一個《罪己诏》,你就覺得朕不夠資格當皇帝了,要把朕轟下台,要朕内禅,吃了豹子膽了?” “微臣豈敢,微臣豈敢!” “吳敏,你知罪嗎?” “知罪,知罪。

    ” 吳敏瘦削的臉頰伏在地上,哭腔哭調地回答。

    徽宗提了提吳敏的官袍領子,讓吳敏坐回到椅子上。

     就這一個動作,吳敏的害怕與緊張頓時一掃而空,他知道皇上不會降罪于他了,因為皇上重新給他賜座。

     徽宗坐回到鋪了明黃錦緞的龍椅上,仍質問吳敏:“你還敢讓朕内禅嗎?” “微臣……不敢。

    ” “國事頹唐,是不是隻有太子接了皇位才能扭轉?” “讓太子監國,亦不失為上善之舉。

    ” “你是這麼想的?” “微臣興許是饒舌。

    ” “監國?”徽宗蹙着眉,低頭沉思。

     一直坐在旁邊仔細傾聽徽宗與吳敏對話的李綱,這時站起來朝徽宗打了一個長揖,奏道:“皇上,臣以為讓太子監國不可。

    ” “啊,李綱你說說為何不可。

    ” 徽宗向李綱投來鼓勵的眼光,他很欣賞李綱這種不卑不亢的态度。

     李綱趨前幾步,從懷中摸出一卷白绫,雙手呈給徽宗。

     “這是什麼?”徽宗問。

     “臣今日淩晨寫就的疏文。

    ” “什麼疏文?” “同吳敏一樣,也是建議皇上傳位于太子。

    ” “啊?你也是這樣想的?”徽宗接過疏卷,展開來看,又問,“這字怎麼是紅的,李綱你用朱砂寫的?” “不是,臣是刺臂血寫的。

    ” “啊,你給朕寫的是血書!” 徽宗說着,便展卷誦讀起來: 陛下: 今敵勢猖獗,人心惶惶,非傳太子以位号,不足以招徕天下豪傑。

    肅宗靈武之事,不建号不足以複邦,而建号之議不出于明皇,後世惜之。

    皇太子監國,禮之常也。

    今大敵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間,猶守常禮,可乎?名分不正而當大權,何以号召天下;若假皇子以位号,使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悍敵,天下猶可保,時不我待,懇望陛下睿斷。

     讀完疏文,他又擡眼看了看吳敏與李綱,心中便有了判斷:吳敏提出内禅,起意在揣摩;李綱提出傳位,用意在建議。

    這麼一琢磨,他覺得李綱更可靠,于是他笑着對李綱說: “令尊,就是那位當過朕的龍圖閣待制的李夔,朕很是為他高興。

    ” “啊,皇上怎麼想到臣的家父了?” “朕由你想到了他,他養了你這麼個好兒子,豈止是光大門庭,還是社稷之福啊!” “皇上!” 李綱激動難抑,哽咽起來。

     徽宗拾起一塊驚堂木敲了敲桌子,妙官應聲走了進來。

    徽宗問:“宰臣李邦彥來了嗎?” 妙官答:“來了,早在庭前候着。

    ” 徽宗讓妙官将李邦彥請了進來,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