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計走為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一連幾天,徽宗茶飯不思,夜來獨宿上書房,不召見任何嫔妃。
梁師成與妙官等大小内侍,都不敢離開上書房半步。
他們一心想弄點什麼好消息讓皇上高興高興,但無論是三省台的邸報,還是兩河前線的塘報,沒有隻言片語能讓人舒展眉頭。
這一日戌時後,天色黑盡了,徽宗脫了朝服,換上一襲青色的絲綿道袍,為了抵禦老北風帶來的涼氣,外頭加披了一領小羊羔皮裁制的鶴氅。
登上一頂小轎,趁着夜色掩護,悄悄兒離了禁城,來到李師師的天香樓。
早有梁師成派人報送了徽宗要來的消息,李師師薄施脂粉靜靜等候,聽得院子裡落轎的聲音,李師師破天荒地出了門廳來到轎前,也不等梁師成伸手,她先已撩開了轎簾,喊了一聲:“相……啊,皇上!” 聲音嬌滴滴的,但沒有任何做作,從中可以聽出李師師的牽挂和焦灼。
徽宗心中泛起一股暖流,他将李師師伸過來的手撫了撫,兩人手牽手上了天香樓。
堂中坐定,李師師盯着徽宗,心疼地說:“相公,您瘦多了。
” 徽宗耷拉着臉,沮喪回答:“金虜南侵,我一連數日寝食不安。
” “這場禍事遲早要來的。
” “你怎麼知道?” “相公,您的《罪己诏》已是家喻戶曉,多少人都能将這篇文章反複誦讀,‘恩侍恃權,貪饕得志’,這寫得多好啊!” “宇文虛中替朕草拟的。
” “您不同意嗎?” 徽宗陷入沉默,李師師觀察到他眼中空洞無物,不免更加心疼,但試探着問:“是不是有人脅迫您?” “誰敢脅迫我?這份《罪己诏》是朕同意頒告的。
” “既是這樣,相公也察覺到了,如今的朝廷是廟谟失策,所用非人。
” “師師!” “妾身放肆,得罪皇上了。
” 李師師起身斂衽施禮,蹲了一個萬福。
她的一嬌一颦,都深得徽宗喜歡。
這位焦頭爛額的皇上苦笑了笑,憂傷地說:“師師,你沒有得罪我,是他們。
” “他們,他們是誰?”見徽宗沉默不語,李師師又追問,“是金虜?” 徽宗搖搖頭。
李師師想了想,又問:“是不是《罪己诏》中說到的那幾個人?” 徽宗歎了一口氣,回答:“師師,你方才批評朕廟谟失策,所用非人,話很難聽。
但推究起來,又是對的。
” “既是對的,為何不改弦更張呢?” “師師,朕心裡苦啊!” 徽宗仍自歎氣,李師師見他孤苦的樣子,心中疼他,安慰道: “相公,您九五之尊,萬乘之主,心中有苦是尋常之事。
” “朕心中有困惑!” “皇上,您的困惑在哪裡?” “朕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不至于良莠不分,忠奸不辨。
但朕也是人哪,朕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嗜好尊嚴。
朕早就看出來了,凡是對朕指三道四的人,都被大小臣工視為忠臣;凡是讓朕活得自在高興的人,都被指斥為奸臣、小人。
就說這燕雲十六州吧,朕想把本屬于咱們漢唐社稷卻被契丹人據為己有的江山收回來,這應該是不朽之功勳,結果卻被人指斥為輕啟禍端。
長期以來,朕一直鬧不明白,究竟什麼是忠?什麼是奸?悶在心裡頭又不能與人讨論,窩得太久了,隻能到你這裡來吐口氣兒。
” 聽到徽宗這一番理論,李師師明顯感覺到皇上是在袒護蔡京、童貫之流。
她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谙朝政的婦道人家,本不該與徽宗讨論國事。
她也盡量避免與徽宗發生口角,正因為她善解人意謹守女人本分,徽宗才會二十多年來對她寵愛不衰。
今天,徽宗明顯是帶着滿腹痛苦而來,她甚至猜想到是一件什麼具體的事刺激到了徽宗,才導緻他有這一番似是而非的忠奸之論。
慮到這一層,李師師字斟句酌說道: “相公,妾身一個婦道人家,哪裡分得清什麼是忠?什麼是奸?朝廷的事兒,您說給妾身聽,倒是平添了我的擔心。
” “你擔心什麼?” “擔心您的身子骨兒,熬不住這麼多的閑氣。
” “閑氣,的确是閑氣。
” 徽宗說着搓了搓手,忽然搖搖頭失笑起來。
“皇上!” 徽宗沒有搭理她,因他的确是受了刺激而動了念頭來天香樓的,他回想起下午的一幕。
交了未時,童貫邀了蔡攸一起來上書房,向他報告了兩件事:一、王黼已拟好了辭官緻仕告老還鄉的手本,準備擇日遞呈皇上;二、梁方平率威勝軍全部渡河,節帥行營設在黎陽城裡,黃河北岸六十裡轄區内所有渡口共有三十處,梁方平隻留下三處,餘下二十七處全部拆毀,河上所有渡船(含漁船、商船)二千餘艘全部收繳,歸威勝軍控馭。
聽了彙報,徽宗把梁方平贊揚了幾句,又對王黼意欲辭職的事表示接受,他還說蔡京年屆八十,也該退職賦
梁師成與妙官等大小内侍,都不敢離開上書房半步。
他們一心想弄點什麼好消息讓皇上高興高興,但無論是三省台的邸報,還是兩河前線的塘報,沒有隻言片語能讓人舒展眉頭。
這一日戌時後,天色黑盡了,徽宗脫了朝服,換上一襲青色的絲綿道袍,為了抵禦老北風帶來的涼氣,外頭加披了一領小羊羔皮裁制的鶴氅。
登上一頂小轎,趁着夜色掩護,悄悄兒離了禁城,來到李師師的天香樓。
早有梁師成派人報送了徽宗要來的消息,李師師薄施脂粉靜靜等候,聽得院子裡落轎的聲音,李師師破天荒地出了門廳來到轎前,也不等梁師成伸手,她先已撩開了轎簾,喊了一聲:“相……啊,皇上!” 聲音嬌滴滴的,但沒有任何做作,從中可以聽出李師師的牽挂和焦灼。
徽宗心中泛起一股暖流,他将李師師伸過來的手撫了撫,兩人手牽手上了天香樓。
堂中坐定,李師師盯着徽宗,心疼地說:“相公,您瘦多了。
” 徽宗耷拉着臉,沮喪回答:“金虜南侵,我一連數日寝食不安。
” “這場禍事遲早要來的。
” “你怎麼知道?” “相公,您的《罪己诏》已是家喻戶曉,多少人都能将這篇文章反複誦讀,‘恩侍恃權,貪饕得志’,這寫得多好啊!” “宇文虛中替朕草拟的。
” “您不同意嗎?” 徽宗陷入沉默,李師師觀察到他眼中空洞無物,不免更加心疼,但試探着問:“是不是有人脅迫您?” “誰敢脅迫我?這份《罪己诏》是朕同意頒告的。
” “既是這樣,相公也察覺到了,如今的朝廷是廟谟失策,所用非人。
” “師師!” “妾身放肆,得罪皇上了。
” 李師師起身斂衽施禮,蹲了一個萬福。
她的一嬌一颦,都深得徽宗喜歡。
這位焦頭爛額的皇上苦笑了笑,憂傷地說:“師師,你沒有得罪我,是他們。
” “他們,他們是誰?”見徽宗沉默不語,李師師又追問,“是金虜?” 徽宗搖搖頭。
李師師想了想,又問:“是不是《罪己诏》中說到的那幾個人?” 徽宗歎了一口氣,回答:“師師,你方才批評朕廟谟失策,所用非人,話很難聽。
但推究起來,又是對的。
” “既是對的,為何不改弦更張呢?” “師師,朕心裡苦啊!” 徽宗仍自歎氣,李師師見他孤苦的樣子,心中疼他,安慰道: “相公,您九五之尊,萬乘之主,心中有苦是尋常之事。
” “朕心中有困惑!” “皇上,您的困惑在哪裡?” “朕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不至于良莠不分,忠奸不辨。
但朕也是人哪,朕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嗜好尊嚴。
朕早就看出來了,凡是對朕指三道四的人,都被大小臣工視為忠臣;凡是讓朕活得自在高興的人,都被指斥為奸臣、小人。
就說這燕雲十六州吧,朕想把本屬于咱們漢唐社稷卻被契丹人據為己有的江山收回來,這應該是不朽之功勳,結果卻被人指斥為輕啟禍端。
長期以來,朕一直鬧不明白,究竟什麼是忠?什麼是奸?悶在心裡頭又不能與人讨論,窩得太久了,隻能到你這裡來吐口氣兒。
” 聽到徽宗這一番理論,李師師明顯感覺到皇上是在袒護蔡京、童貫之流。
她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谙朝政的婦道人家,本不該與徽宗讨論國事。
她也盡量避免與徽宗發生口角,正因為她善解人意謹守女人本分,徽宗才會二十多年來對她寵愛不衰。
今天,徽宗明顯是帶着滿腹痛苦而來,她甚至猜想到是一件什麼具體的事刺激到了徽宗,才導緻他有這一番似是而非的忠奸之論。
慮到這一層,李師師字斟句酌說道: “相公,妾身一個婦道人家,哪裡分得清什麼是忠?什麼是奸?朝廷的事兒,您說給妾身聽,倒是平添了我的擔心。
” “你擔心什麼?” “擔心您的身子骨兒,熬不住這麼多的閑氣。
” “閑氣,的确是閑氣。
” 徽宗說着搓了搓手,忽然搖搖頭失笑起來。
“皇上!” 徽宗沒有搭理她,因他的确是受了刺激而動了念頭來天香樓的,他回想起下午的一幕。
交了未時,童貫邀了蔡攸一起來上書房,向他報告了兩件事:一、王黼已拟好了辭官緻仕告老還鄉的手本,準備擇日遞呈皇上;二、梁方平率威勝軍全部渡河,節帥行營設在黎陽城裡,黃河北岸六十裡轄區内所有渡口共有三十處,梁方平隻留下三處,餘下二十七處全部拆毀,河上所有渡船(含漁船、商船)二千餘艘全部收繳,歸威勝軍控馭。
聽了彙報,徽宗把梁方平贊揚了幾句,又對王黼意欲辭職的事表示接受,他還說蔡京年屆八十,也該退職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