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虎頭盔

關燈
小有七百多件。

    僅屏風就是六十多座。

    從八扇到四扇不等。

    艮字庫塞得滿登登的。

    ” “辛苦了,給小火者發一些賞銀。

    ” 妙官謝恩退出。

     徽宗這才打量坐在他對面的宇文虛中,高挑個兒,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但兩道劍眉卻溢出英雄之氣。

    他坐得很端直,挺着腰杆,神情恭敬而又泰然。

    徽宗不禁對他生了幾分好感,于是問他:“你是随童太師從太原回來?” “是的。

    ” “童貫訓練的捷勝軍有多少兵馬?” “三萬兵士,四萬匹馬。

    ” “哦,馬還多一些。

    ” “按規矩,大将馬八匹,骠騎将軍、龍骧将軍馬六匹,參将四匹,遊擊三匹,校官兩匹,兵士一匹。

    ” “你對軍事很熟悉?” “卑職研究兩河軍務多年,稍有知解。

    ” “捷勝軍回汴京了嗎?” “随太師回駕兩萬,還有一萬留在太原。

    ” “都穿上紅兜兜了嗎?” “紅兜兜?”宇文虛中一愣。

     “怎麼,你們沒有接到旨意?” 徽宗臉色拉了下來,宇文虛中這才猛然記起離開太原前一夜,司衙收到秘書省轉來的聖旨,着兩河各路駐軍将士,每人須貼身穿一個大紅布兜兜。

    童貫當即吩咐相關衙司立即辦理。

    他沒想到皇上此時會提起這件事,倉促之中沒想起來,于是解釋說:“兩河将士都要穿紅布兜兜,童太師已于回來前安排布置,如今過了五天,應是全都穿上了。

    卑職一時失禮,望皇上恕罪。

    ” 徽宗點點頭,不再追問這件事。

    他拿起身邊角案上的那份從秘檔庫中調出的奏疏,朝宇文虛中晃了晃,說:“這是你六年前寫給朕的奏疏,為這份奏疏,朕撤了你的官。

    ” 宇文虛中沒想到皇上舊事重提,不免心下緊張,但又覺得自己并無虧心之處,便靜心答道:“六年前卑職年輕氣盛,一心盡忠,卻引起聖怒,實大不該。

    ” “你反對開邊,反對與金結盟,反對對燕京用兵……”徽宗說着說着忽然停了話頭,低眉深思了一會兒,又問宇文虛中,“現在,你還像當年那樣想嗎?” “皇上,微臣講實話,能恕微臣無罪嗎?” “你講。

    ” “六年過去了,臣的觀點沒有變。

    ” “你反對用兵燕京,兩年前,我們不就拿回了燕京嗎?” “拿是拿回來了,但我泱泱中國,從此就不太平了。

    ” 徽宗沒有接這個話茬兒,可能是宇文虛中的話觸痛了他的難言之隐。

    宇文虛中在奏疏中講,女真比起契丹,将更邪惡,觊觎中原的野心也更大。

    這位擅于吟風弄月翰墨丹青的皇帝這會兒心情糟透了。

    他雖然兩眼看着宇文虛中,說出的話卻更像喃喃自語:“當年,童貫将趙良嗣帶來,講述他的聯金滅遼的大計,朕之所以同意,乃是為了實現祖宗遺願。

    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太祖、太宗都想收回,但一直未能如願。

    如果有這麼一個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機會,朕豈肯放棄?” 徽宗的話,宇文虛中聽了很紮心,他體諒皇上收複國土的苦心,但他的苦心卻被幾位好大喜功且曲意媚上的樞機大臣所利用。

    他略略思考,字斟句酌地說:“皇上心存社稷,意欲恢複漢唐疆土,一統江山,唯蒼天可鑒。

    可是……” “可是什麼?” “皇上應該接到了童太師報呈的密劄,這次大金使者傑布來太原,提出了割讓太原府的無理要求。

    ” “朕知道了。

    ”徽宗蹙緊眉頭,歎道,“金虜貪得無厭,如何是好?” “金虜的兩支勁旅,一在平州,由完顔宗望掌帥,一在大同,由完顔宗翰掌帥,這兩人是大金兩員悍将,無論是死去的阿骨打,還是現在的吳乞買,都對他們倚之甚重。

    兩人南侵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聽說半年前,大金國在上京會甯府召開禦前會議,成立兩個樞密院,一在平州,宗望領東樞密院,一在大同,宗翰領西樞密院。

    這兩個樞密院都可以代表金主對我大宋便宜行事,人稱東西朝廷。

    與此同時,兩廂樞密院同時加挂兩個元帥府衙牌,人又稱東西元帥府。

    樞密院與元帥府對外為二,對内為一。

    微臣分析,這是一種方便軍事行動的戰時體制。

    從種種迹象來看,這一場戰争必不可免。

    ” “能避免嗎?” “微臣說過,必不可免。

    金虜野心越來越大,據已獲得可靠情報,金虜不但要奪回已按誓書割還給我大宋的燕雲地區之州縣,還要我再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府。

    ” “這,這是真的?” “皇上,千真萬确,難道童太師沒向您禀報?” 徽宗搖搖頭。

     宇文虛中看到徽宗對幾個月來發生的軍民大事一概不知,他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

    但既然揭開了這個雖然路人皆知但皇上卻全然不知的真相,宇文虛中索性橫下心來,準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