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虎頭盔
關燈
小
中
大
事情原原本本盡數說出,正在這時,忽見梁師成從屏風後閃了出來,對徽宗一揖,禀道:“皇上,蔡太師、童太師等幾位大臣已來到門口了,他們有緊急事情禀奏。
” “朕沒有請他們,怎麼就到了?” 梁師成回答:“凡有十萬火急之事,不須先報準,方面大臣即可入宮求見。
” “既是這樣,就讓他們進來。
” “謝皇上,”梁師成說着把腦袋扭向宇文虛中,“宇文大人,請你先回避。
” 宇文虛中正要起身告辭,徽宗示意他坐下,言道:“愛卿不必回避。
” 說話間,蔡京、童貫、王黼、蔡攸、白敏中等樞機大臣魚貫而入,他們依次向徽宗行了觐見之禮。
看到一側侍立的宇文虛中并不回避,蔡京惱着臉,他本想質問,還未開口,徽宗先開口斷了他的話頭:“左元仙伯,看你的樣子,似有責怪宇文虛中的意思。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朕今日請他來,是想了解當下大金國的軍事,話沒說完,你們幾位大臣邀齊了來上書房,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時衆位大臣都已落座。
卻說這五人一齊來到上書房,乃是因為接到了梁師成的通風報信。
蔡京乍一聽此消息,立刻就覺得不對頭,皇上為何在這戰事一觸即發的節骨眼上,要單獨召見一名五品官員,何況這名官員還是當年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與金聯盟共同伐遼的急先鋒。
當年,極力慫恿皇上開邊伐燕的正是今天來的這五個人。
王黼本已緻仕,兩個月前又被起複為中書省台臣;白敏中是蔡京的心腹親信,半年前出掌秘書省。
這幾個人都因聯金滅遼而成為徽宗最為寵信的股肱之臣。
如今金廷叛盟,他們難辭其咎,所以他們才千方百計阻止别的大臣與皇上親近。
一方面他們竭力隐瞞宋金兩國在燕雲地區交兵的真實情況,将一觸即發的戰争說成是摩擦;另一方面,他們正千方百計為自己慫恿皇帝做出的錯誤決策尋找理由進行開脫。
他們幾個人雖然面和心不和,為争權争寵費盡心機,但在聯金滅遼問題上,卻始終沆瀣一氣。
他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要死都得一塊兒死,對這一點,他們心知肚明。
因此,他們必須想出一切辦法,讓皇上永遠相信他們,寵幸他們。
隻要皇上的态度改變,滅頂之災頃刻就會發生。
所以,聽說皇上單獨會見宇文虛中,蔡京就約了童貫、王黼、蔡攸、白敏中急匆匆趕來上書房。
徽宗看似聰明,這會兒卻表現出糊塗。
第一,他沒有覺察到梁師成為五位大臣通風報信;第二,他沒有想到五位大臣前來是為了攪局,而認為他們真的有什麼大事禀報。
看茶之後,徽宗問:“諸位愛卿,究竟又有什麼大事發生?” 蔡京向童貫使了個眼色,童貫會意,反問徽宗:“皇上,不知宇文虛中是否向您禀報過兩河軍事?” “禀報了一些。
” “是否禀了大金國東西朝廷、東西元帥府之事。
” “禀過。
” “大金國西路軍元帥宗翰提出要我朝割讓太原府給他們。
” “也禀過。
” “老臣要禀的就是這件事。
” “這是重大事件嗎?” 童貫聽出徽宗話風中的不滿,于是以退為進,反過來問宇文虛中:“宇文虛中,你還給皇上禀報了什麼?” 宇文虛中這幾年一直深得童貫的信任,童貫這個人雖然曲意媚上朋比為奸,但他對待下屬與僚吏又疏财仗義,所以在朝野之間也有一些好名聲。
兩河軍事機密,他也從沒有向宇文虛中隐瞞。
所以,宇文虛中對他的感情一直很糾結,一方面對他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因政見不合而恥于攀附。
通過皇上與童貫短暫的談話,他已明白五位樞機大臣對徽宗刻意隐瞞,導緻徽宗對燕雲地區的局勢茫然無知。
他意識到自己捅了一個天大的馬蜂窩。
五位大臣一起來到這裡,可能就是要當着皇上的面對他興師問罪。
慮到這一層,宇文虛中心情反而平靜了,大不了一個死,憋了多年的話,今兒個就索性痛痛快快地說出來。
于是,他坦然回答童貫: “童太師,卑職是還有很多話要對皇上說,但您們來了,一些要緊的話就來不及說了。
” “你還有何要緊話,快講!” 宇文虛中回答:“既然童太師來了,這些要緊話就輪不着微臣饒舌了。
” “童太師?” 徽宗目光轉向了童貫,宇文虛中看到童貫有些尴尬,又趕緊補了一句:“皇上,微臣剛才所言之事,是童太師向微臣交代的,見了皇上,一定要說真話。
” “啊,是嗎?” 徽宗目光盯着童貫,大臣們這時都幾乎屏住了呼吸,因為兩國軍事問題他們采取一緻的态度:對皇上能瞞多少就瞞多少,能瞞多久就瞞多久。
如果宇文虛中此話是真,那麼就證明童貫背叛了他們。
童貫畢竟是對金軍事的實際掌控者,
” “朕沒有請他們,怎麼就到了?” 梁師成回答:“凡有十萬火急之事,不須先報準,方面大臣即可入宮求見。
” “既是這樣,就讓他們進來。
” “謝皇上,”梁師成說着把腦袋扭向宇文虛中,“宇文大人,請你先回避。
” 宇文虛中正要起身告辭,徽宗示意他坐下,言道:“愛卿不必回避。
” 說話間,蔡京、童貫、王黼、蔡攸、白敏中等樞機大臣魚貫而入,他們依次向徽宗行了觐見之禮。
看到一側侍立的宇文虛中并不回避,蔡京惱着臉,他本想質問,還未開口,徽宗先開口斷了他的話頭:“左元仙伯,看你的樣子,似有責怪宇文虛中的意思。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朕今日請他來,是想了解當下大金國的軍事,話沒說完,你們幾位大臣邀齊了來上書房,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時衆位大臣都已落座。
卻說這五人一齊來到上書房,乃是因為接到了梁師成的通風報信。
蔡京乍一聽此消息,立刻就覺得不對頭,皇上為何在這戰事一觸即發的節骨眼上,要單獨召見一名五品官員,何況這名官員還是當年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與金聯盟共同伐遼的急先鋒。
當年,極力慫恿皇上開邊伐燕的正是今天來的這五個人。
王黼本已緻仕,兩個月前又被起複為中書省台臣;白敏中是蔡京的心腹親信,半年前出掌秘書省。
這幾個人都因聯金滅遼而成為徽宗最為寵信的股肱之臣。
如今金廷叛盟,他們難辭其咎,所以他們才千方百計阻止别的大臣與皇上親近。
一方面他們竭力隐瞞宋金兩國在燕雲地區交兵的真實情況,将一觸即發的戰争說成是摩擦;另一方面,他們正千方百計為自己慫恿皇帝做出的錯誤決策尋找理由進行開脫。
他們幾個人雖然面和心不和,為争權争寵費盡心機,但在聯金滅遼問題上,卻始終沆瀣一氣。
他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要死都得一塊兒死,對這一點,他們心知肚明。
因此,他們必須想出一切辦法,讓皇上永遠相信他們,寵幸他們。
隻要皇上的态度改變,滅頂之災頃刻就會發生。
所以,聽說皇上單獨會見宇文虛中,蔡京就約了童貫、王黼、蔡攸、白敏中急匆匆趕來上書房。
徽宗看似聰明,這會兒卻表現出糊塗。
第一,他沒有覺察到梁師成為五位大臣通風報信;第二,他沒有想到五位大臣前來是為了攪局,而認為他們真的有什麼大事禀報。
看茶之後,徽宗問:“諸位愛卿,究竟又有什麼大事發生?” 蔡京向童貫使了個眼色,童貫會意,反問徽宗:“皇上,不知宇文虛中是否向您禀報過兩河軍事?” “禀報了一些。
” “是否禀了大金國東西朝廷、東西元帥府之事。
” “禀過。
” “大金國西路軍元帥宗翰提出要我朝割讓太原府給他們。
” “也禀過。
” “老臣要禀的就是這件事。
” “這是重大事件嗎?” 童貫聽出徽宗話風中的不滿,于是以退為進,反過來問宇文虛中:“宇文虛中,你還給皇上禀報了什麼?” 宇文虛中這幾年一直深得童貫的信任,童貫這個人雖然曲意媚上朋比為奸,但他對待下屬與僚吏又疏财仗義,所以在朝野之間也有一些好名聲。
兩河軍事機密,他也從沒有向宇文虛中隐瞞。
所以,宇文虛中對他的感情一直很糾結,一方面對他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因政見不合而恥于攀附。
通過皇上與童貫短暫的談話,他已明白五位樞機大臣對徽宗刻意隐瞞,導緻徽宗對燕雲地區的局勢茫然無知。
他意識到自己捅了一個天大的馬蜂窩。
五位大臣一起來到這裡,可能就是要當着皇上的面對他興師問罪。
慮到這一層,宇文虛中心情反而平靜了,大不了一個死,憋了多年的話,今兒個就索性痛痛快快地說出來。
于是,他坦然回答童貫: “童太師,卑職是還有很多話要對皇上說,但您們來了,一些要緊的話就來不及說了。
” “你還有何要緊話,快講!” 宇文虛中回答:“既然童太師來了,這些要緊話就輪不着微臣饒舌了。
” “童太師?” 徽宗目光轉向了童貫,宇文虛中看到童貫有些尴尬,又趕緊補了一句:“皇上,微臣剛才所言之事,是童太師向微臣交代的,見了皇上,一定要說真話。
” “啊,是嗎?” 徽宗目光盯着童貫,大臣們這時都幾乎屏住了呼吸,因為兩國軍事問題他們采取一緻的态度:對皇上能瞞多少就瞞多少,能瞞多久就瞞多久。
如果宇文虛中此話是真,那麼就證明童貫背叛了他們。
童貫畢竟是對金軍事的實際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