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視死如歸郭判官

關燈
有些難堪。

    他無法批駁完顔宗望道出的事實,正因為朝廷一個又一個的小動作,諸如策劃張覺反水,對既簽訂的盟書尋找種種理由不予履行,使用反間計讓完顔希尹逼死耶律餘睹等等,都不是正道上的作為。

    泱泱大國,豈能雞腸狗肚出爾反爾。

    但是,郭永自覺深荷皇恩,即便理虧,也絕不能為虎作伥、為賊張目。

    思之再三,郭永仍搜腸刮肚為朝廷的決策辯護: “聽宗望元帥所言,好像所有的背盟的事都是我大宋朝廷所為。

    這不符合事理。

    山後六州遲遲不交割,這是誰背盟呢?天祚帝被俘後,宗翰元帥不但不歸還山後州府,反而設計搶占了本是我大宋領土的飛狐、靈丘兩縣,這又是誰背盟呢?還有……” “放肆!” 宗望嗷唠兒一聲怒喝,祠堂裡的文武官員也跟着起哄: “媽拉個巴子的,這狗官不認錯,反倒一坨屎搭在咱們身上。

    ” “這沒鼻子沒臉的東西,你呵斥他一下,他反倒抖狠了。

    ” “斬了他!” “斬了他,斬了他!” 喧鬧呵斥聲都快把房梁頂翻了,本來還有點心虛的郭永,這一下反倒鎮靜了,身為大宋命官,既觸了黴頭,就得認命,就不能表現出窩囊廢的樣子,軟蛋是死,英雄也是死,心下一橫,一股子英烈之氣就從兩隻眼窩子裡迸發出來。

    他霍地站起身來,手指伸出去朝着兩廂大金國官員畫了個圈,銳聲斥道: “你們都算什麼?既是兩國談判,這裡就不是戲棚,插科打诨,鬼叫狼号,這就是大金國官員的體統嗎?” 幾句話出口,便聽得嚓嚓嚓,兩邊廂官員都站了起來,是尊是卑唰唰唰都拔出刀來。

     祠堂裡一忽兒靜得出奇,搓根火繩就能把空氣點燃。

     宗望卻沒有受到這氣氛的影響,他低頭翻閱着案台上一沓沓文書,都是屬官為這次會見特意備下的兩國關于錢糧輸貢的文件。

     祠堂裡靜,祠堂外的街面上倒顯得嘈雜,一輛驢車經過,許是裝載過重,車轱辘吱吱嘎嘎響得難受,拉車的驢呵哧帶喘,走在平道上卻像在爬坡。

    祠堂門口的衛兵斥聲傳了進來:“車老闆,快把車弄走!” 一個舌頭有點大的男子聲音跟腿兒開腔了,這顯然是車老闆,他含着緊張而又委屈的情緒對驢子說:“驢子啊,咱喊你一聲爹行不?你再磨蹭,兵爺就要卸你兒子的腦袋了。

    ” 門外的衛兵笑了,祠堂裡那些橫刀的官員們一個個也都忍俊不禁笑噴了。

     屋子裡劍拔弩張的情緒一下子緩解了,但雙方還在僵持着。

     翻完了各類文書,宗望擡擡手示意大家坐下,兩邊廂官員都坐了,但郭永仍屹立着,那樣子真有點鶴立雞群。

    宗望看了他一眼,問:“你還要站多久?” 郭永仍嗆道:“你還沒有回答我的話。

    ” 宗望站了起來,走到郭永跟前,圍着他轉了一圈,然後問:“判官你,當過兵爺嗎?” “沒有。

    ”郭永沒想到問這個,隻得據實回答。

     “吃過狗血飯嗎?” “沒有。

    ” “在三月開河的冰磕子,摸過狗魚嗎?” “沒有。

    ” “殺過熊,殺過狼,殺過野牛嗎?” “沒有。

    ” “你樣樣都沒有,哪兒來這麼一股子英雄氣?” “上不負皇恩,下不負萬民,内不負父母,外不負社稷。

    郭永從來沒想過當什麼英雄,但兩國相交,士可殺不可辱,為我泱泱中國之尊嚴,我也決不顧惜頭顱。

    ” “好書生,但書生畢竟隻是書生。

    ”宗望贊歎了一句,接着說,“我六歲的時候,父皇阿骨打就為我請來塾師,專教我漢文,什麼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隻要我願意學的,老塾師樣樣都教,教到最後,他告誡我,千萬不可當書生。

    ” “為什麼?” “老塾師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 郭永心思被觸動,沒吱聲。

     宗望接着說:“又要飽讀詩書,又不能當書生,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咱鬧不明白,老塾師便給我念了一首詩,‘扇盡天邊月一輪,雞鳴驚醒讀書人。

    巴山一朵紅雲出,頭戴烏紗管萬民’。

    判官你知道,這首詩是罵秀才的。

    ” 郭永怎不知道這首詩,這是一首藏頭詩,四句中頭一個字聯起來就是“扇雞巴頭”,罵秀才罵得夠狠。

     宗望不看郭永的表情,兀自說下去:“這首詩關鍵在‘頭戴烏紗管萬民’,為何要戴烏紗帽?就是為了管萬民。

    說是管,其實是魚肉百姓。

    中國的讀書人一入朝廷,立馬兒變壞。

    就說現在把持朝政的蔡京蔡攸父子,王黼,還有童貫、梁師成這些大太監,哪一個不是讀書人?讀書人不壞,就進不了樞機之地。

    但一進了樞機之地,成為股肱大臣,就會禍國殃民。

    你們南朝與我大金的盟誓,是不是那幾個樞機大臣訂的?是不是他們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