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視死如歸郭判官

關燈
訂了又毀,毀了還找理由,這就是你們南朝。

    你們唐朝詩人章碣寫了一首名為《焚書坑》的詩,郭判官你不會不知道吧?” “知道。

    ” “那你讀一讀。

    ” 郭永此時心中五味雜陳,仍不置一詞。

     宗望自己吟哦了起來: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宗望吟罷,又問郭永:“判官,你讀了這首詩,感受如何?” 郭永無言以對,隻得回道:“劉邦、項羽也都是漢人,他們不讀書,但他們手下的項父、張良、蕭何,哪一個都是上等的讀書人。

    ” 宗望一笑:“判官你說得不假,張良、蕭何這樣的讀書人,是把學來的本事用于輔佐君王,纡民困苦。

    可是,蔡京、童貫這樣的讀書人,是用學來的知識取媚獻寵,誤君害民。

    隻苦了你們這樣一些正直的讀書人,隻能在朝廷裡做一些跑龍套的差事。

    ” 這句話說得郭永差點掉了眼淚,他捏了捏發酸的鼻子,正色回道:“曆朝曆代,為社稷服務為蒼生效命為皇帝盡忠,此乃讀書人宏願。

    然同在朝廷為官,有忠必有奸。

    縱觀曆史,忠臣必多于奸臣,忠奸勢同水火,勢不兩立。

    我郭某忠君敬事,心中自有一杆秤。

    ” “好,如果判官你肯歸順我大金朝廷,保證你在樞密院擔任要職。

    ” “你要我投降?” “不是投降,是棄暗投明。

    ” “休想!”郭永一跺腳,嚷道,“我生為大宋之人,死為大宋之鬼,匹夫不可奪志,何況我堂堂七尺須眉。

    ” 宗望很欣賞郭永的勇氣,不想為難他,便言歸正題:“判官,本帥不為難你。

    咱且問你,關于向我大金足額輸貢的事,你來之前,朝廷是怎麼向你交代的?” “不是朝廷,而是我的上峰交代我,盡心聽取貴國的意見。

    ” “這麼說,你隻是帶了兩隻耳朵來?” “是的。

    ” “九天前,馬擴受童貫派遣去了大同一趟,你知不知道?” “不知道。

    ” “馬擴向我兩路軍主帥提出,希望能早日将山後六州劃歸南朝。

    ” “這是正當要求。

    ” “宗翰元帥回複馬擴,山後六州永不歸還了,僅此還不算,宗翰要求你們南朝把太原府割讓給大金。

    ” “這是癡人說夢。

    ” “可是我大金總是能夢想成真。

    ”宗望那神态,仿佛是一隻老虎在對綿羊說話,“判官,你既然隻帶了耳朵來,咱也不為難你了。

    現在,你就給我捎個信回去,給你們南朝的皇帝。

    ” “說什麼?” “咱大金國不是開雜貨鋪的,指着路人施舍小錢,什麼錢糧輸貢,咱都不要了,記着,咱都不要了。

    ” “元帥,如此甚好。

    ” 郭永松了一口氣,臉上有了點笑色,坐了下來。

     “咱話還沒說完呢,”宗望笑着,接着蹙了蹙眉頭說,“咱不要錢糧輸貢,但得要回燕京。

    ” “燕京?”郭永像被馬蜂螫了一口。

     “準确地說,不隻是燕京,而是先前割讓給南朝的山前九州。

    ” “不,你們休想!” 郭永再次從闆凳上彈起來,而宗望卻回到案台後坐下,一字一頓地回答:“南朝背信棄義,我必須以牙還牙!” 郭永臉色變得青紫。

     宗望繼續說:“你現在就離開,把我的話帶回去。

    ” “這個信我不能帶!” “你想怎麼着?” “我要大帥你收回剛才的話,不要犯我大宋領土。

    ” “開口大宋,閉口大宋,你一個小小的判官,大宋關你鳥事!” “我的宗族社稷、父老鄉親全在大宋,今天我站在這裡,就是大宋站在這裡!” 忍無可忍的宗望,終于歇斯底裡爆發了:“滾開!你給本帥捎信回去。

    ” 郭永毫不示弱,凜然回道:“這個信,我決不帶!” “你嘴硬,硬得過我的刀嗎?” “殺吧,怕死我就不姓郭!” “好哇,本帥成全你。

    ” 宗望一揮手,早有幾名刀斧手出列,扭住郭永推了出去。

     郭永被推出門時,放聲高喊:“宗望你這女真賊,我變了鬼,也不會饒你!” 祠堂裡又陷入一片寂靜。

    不一會兒,一名刀斧手提了帶血的彎刀進來跪禀:“大帥,郭判官完事兒了。

    ” 手撐着額頭的宗望沉默了一會兒,才擡起頭來拿眼睛在屋子裡睃巡,問:“甄五臣在嗎?” “在。

    ” 已穿上大金軍服的甄五臣從人群中站出來。

     宗望對他說:“給你派個活兒,你帶人将郭永的屍體送回燕京。

    ” “我去?”甄五臣有些吃驚。

     “對,你去。

    ”宗望仿佛有些傷感地說,“要把郭判官的屍首好好收斂。

    唉,這個讀書人,生錯了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