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朝特使西京行

關燈
按熙春閣禦前商定,童貫一行翌日從汴京出發,四日内抵達太原。

    又三日,随他自汴京同來的赴金特使馬擴、副使李棁越過雁門關,進入代州邊境一座名叫菇越寨的小鎮,此處乃是宗翰控制的西京大同的邊境。

    從太原府到大同府的官道從菇越寨下穿過,宋金兩國的兵士,分守界樁兩側。

    當馬擴讓部下将一應關防遞給金兵哨長說明行程時,那位哨長一臉峻肅冷冰冰地說:“你們就此安歇,等咱大王的回話。

    ”他說的大王即是宗翰,馬擴本想解釋事情緊急望能放行,但那哨長絲毫不肯通融。

    馬擴隻好回到大宋邊境的驿店住下等候消息。

     馬擴為何急着要見宗翰,這事兒還得從頭細細道來。

     卻說那日齋醮時,趙佶得知完顔希尹中了由他定闆實施的反間計,擒殺耶律餘睹的消息後,沮喪的心情頓時獲得了寬慰。

    當徐神翁告辭離殿,趙佶便帶着蔡京、蔡攸父子及童貫三人移步到一牆之隔的熙春閣吃頓便宴,并于席間議事。

    話題仍圍繞對金方略展開。

     如果說在汴京城浮塵天氣發生之前,趙佶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完整收回燕雲十六州,妥善解決山後六州的交割,那麼,他現在關心的焦點卻有了改變:大金國的兵馬是否南侵已成為第一等要務,對此朝廷必須做出正确的判斷,制訂切實可行的防範應變之策。

     大金國君臣對大宋态度的轉變,其因有三:第一是慫恿張覺叛變,不但殺了左企弓等一應降金大臣,同時還将平、營、灤三州拱手送給大宋。

    第二,完顔阿骨打生前訂下的盡遷燕京富戶商賈、工匠儒生十多萬人前往金上京充實人口的計劃,也因遭到大宋接收燕山府官員的暗中掣肘而擱淺。

    這些移民半路上多半逃竄回到原籍。

    大金國數次來函交涉,要求燕山府将一應逃亡編戶悉數交還。

    可是,大宋燕山府将這些逃戶重新登記入籍,并以戶籍混亂為由,拒不遞解出境交給大金專責此事的官員。

    第三,兩國訂立密盟時,大宋方面答應将原燕雲十六州的賦稅全部交給大金。

    但收取山前九州後,卻突然變卦,以連年戰争編戶減少稅賦虧欠為由,提出重新厘定貢金寶鈔及絹帛物産。

    凡此種種,讓大金君臣産生了一種受騙遭到耍弄的感覺。

    吳乞買繼位後,本想按盟誓所立條款,交還山後六州,但遭到宗翰及宗望等一幹少壯将帥的反對,此事遂陷入僵局。

    去年七月,趙佶下旨讓蔡京童貫離任回家閑居,王黼與梁師成分别取而代之。

    梁師成力薦宮内三殿總監譚稹接替童貫出任河北河東兩路宣撫使,負責對大金防務及燕雲十六州收複談判事務。

    譚稹除了按王黼指示,從陝西調十萬鄉兵開赴檀州,就近牽制郭藥師的五萬常勝軍外,餘事乏善可陳。

    山後六州的收複談判屢談屢敗。

    趙佶希望譚稹能直接與宗翰見面摸清底細,但譚稹對宗翰的兇悍早有耳聞,怯場不敢前往,一直在太原城裡縮着遙控指揮。

    十月底,趙佶收到他的奏報,言朔、蔚二州可在旬内交割。

    趙佶沒高興兩天,複又接到太原府報件,言宗翰以靈丘、飛狐兩縣鄉兵密謀迎接天祚帝為由,迅雷不及掩耳派兵攻占了這兩個原來屬于大宋領土的縣城。

    聽到這個消息,趙佶七竅生煙,做出了他登基以來最快的決定,立即褫奪譚稹所有官職并投入大牢,接着宣布王黼退位,梁師成重回内宮主事,不再過問軍務,并重新啟用蔡京與童貫。

     蔡京與童貫,本是聯金滅遼的主謀,他們摸透了趙佶的心思,一定要建立超過先祖的不世功勳,在其有生之年收回燕雲十六州。

    沒有他們兩人的撺掇,趙佶不會那麼快同意與大金訂立密盟并交換誓書。

    大宋君臣議定此事時,起初也隻是抱着試一試的态度,并沒有認真當回事。

    一個遠在東北極寒地區的邊鄙民族那時連一萬兵馬都不到,如何能與擁有三十萬騎兵的大遼抗衡呢?卻沒想到,訂立盟誓五年後,一個強大的遼國竟然被大金消滅。

    當完顔阿骨打率兵突破居庸關攻破燕京城時,按盟誓要求對燕京城實施南北合圍的大宋軍,被阻于雄州霸州一線動彈不得。

    大金君臣原本對南朝軍事力量存有敬畏,經此一戰,便看清了大宋所謂八十萬虎贲之師,隻不過是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從此對大宋就有了輕侮之意。

     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南宋君臣,真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感覺。

    但是卻沒有及時發現大金國君臣心理上的微妙變化,所以才做出了策反張覺這種利令智昏的決定。

    起于草根的女真人,腦子裡沒有小九九,還沒有學會以奸詐待人。

    但是,一旦他們發現就會加倍地報複。

     自蔡京、童貫取代王黼、梁師成重新進入權力中樞,他們立即推翻了王梁二人在與大金國斡旋中做出的大部分決定。

    蔡京首先建議按盟誓所定如額向大金繳納歲币,并派馬擴前往平州向宗望傳達消息。

    經過商量,宗望的回答是要在原定歲币額的基礎上再增加二十萬兩白銀。

    馬擴哪敢答應,隻得回京複命,此項談判再次陷入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