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朝特使西京行

關燈
局。

    鑒于此,童貫受趙佶之命,親自前往燕山府與太原府作軍事調整。

    駐燕山府軍隊号稱二十萬,但受童貫直接節制的兵馬實際隻有六萬人,餘下十幾萬将士都是州縣地方武裝,其軍饷都由地方籌措,這些鄉兵一是散漫戰鬥力不強,二是他們不直接由朝廷管轄。

    所以,在童貫看來,這些雜牌軍渙散疲弱難當大用。

    但有一點,童貫也心存忌憚,即六萬主力軍中有五萬是郭藥師的常勝軍,真正的漢軍隻有一萬人,布置在居庸關一線拱衛燕京,與大金軍隊對峙。

    如果郭藥師的部隊生變,則燕山府成為孤懸之城。

    偏偏郭藥師恃功倨傲,縱容部屬欺行霸市淩辱鄉裡,各處衙門常有小民擊鼓鳴冤,官吏們對肇事者也無可奈何。

    童貫也不敢得罪郭藥師,他不但調離了與郭藥師産生龃龉的王安中、詹度等人,還屢屢囑咐接任府尹的蔡靖,對郭藥師一定要禮敬、忍讓,千萬不要惹得他不高興。

    這樣一來,郭藥師越發驕橫霸蠻目中無人,導緻百姓怨聲載道,官員忍氣吞聲,甚至放言郭藥師是唐朝安祿山再世,必為大宋帶來滅頂之災。

    其實,童貫心裡頭又何嘗不擔憂呢?但眼下沒有萬全之策,籠絡與取信郭藥師是不得不采取的權宜之計。

    為防日後生變,童貫還是奏請河北路增設四總管,一律五品武官職銜。

    這四總管分别建衙于東路府、西路府、燕山府、保定府。

    其中東路府與西路府為新設。

    東路府下轄大名、河間二府,西路府下轄真定、中山二府。

    四府總管人選皆從各處官軍中擇優铨選。

    軍員就地招募,逃卒遊閑之徒均不計前嫌照額取用,其經費由朝廷撥付。

    大約三個月時間,四府總管募得新兵八萬,按官軍要求嚴格訓練,務求半年内成為幽燕境内的四支強兵。

    這八萬新兵的出現,讓郭藥師隐約感到朝廷對他的防範之意,他的胡作非為才稍有收斂。

     應該說,蔡京童貫的這些布置比之王黼梁師成的确高明一些,他們對大金施以羁縻,對内監控風險,但所行措施,尚不足以根治大患。

    至于使用反間計引得大金西路軍内讧一事,表面上看目的達到了,其實是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因此,當趙佶得到這一條消息時,雖然高興,但不再像往常那樣掉以輕心,而是在熙春閣的餐叙中,與諸大臣密定下一步的行動大計。

     那一天,定下的計策有: 大金國遣使傑布、王永福來汴京慶賀聖壽天甯節。

    雖然有探究虛實之嫌,但仍應以隆禮待之,其意一則昭示天朝之雅量、之态度,二則展現其威儀、其國勢,同時亦要觀其行、聽其言,從中判斷大金是否有南侵之意; 來而無往非禮也,遣禮部員外郎傅察前往金上京谒金主,名為賀立夏節,實則沿途察看形勢,測判金人治國能力; 給河北四路八萬新軍添置強弩及抛石機等守城軍械,以應戰時之需; 皇上诏旨種師道出任山西招讨使,總領兵馬在汾河及雁門關一帶布置,防宗翰之西路軍南寇; 鑒于西路軍内讧,童貫領旨急速前往太原坐鎮指揮。

    并派馬擴為特使前往大同面見宗翰,陳述我朝請歸靈丘、飛狐等地要求。

     道出了事情原委之後,就知道馬擴猴兒巴急地要見宗翰的原因了。

    卻說金兵哨長收了關防後,遲遲不給予回音,馬擴天天派人到金軍哨卡詢問,得到的都是粗暴的回答:“叫你們等着就等着,咱大王有令來見你們,你們才能過境。

    ”馬擴雖然窩火,卻也無計可施。

    硬是在雁門關前等了五天,才得到哨長傳話,宗翰恩準讓他們入境前往大同。

    但一應随從均不得陪同,除馬擴與李棁外,隻允許帶一名馬弁。

     一入金兵轄區菇越寨,宗翰派了一名元帥府九品差辦在此等候。

    因過關時連坐騎都攔住不予放行,馬擴一行三人徒步走了半裡多路,才在菇越寨通往大同的路口登上一輛元帥府派來的馬車。

    差辦帶了一哨騎兵,車前車後押護。

     馬擴六年前随着趙良嗣第一次從海上繞道去到金上京,之後一直擔任與大金聯絡的朝廷特使,他不但是兩國盟誓的參與者,亦是燕雲十六州交割的談判者。

    不過,前五年他的職務是使金副使,擔任特使一職的是趙良嗣。

    大約一年前,趙良嗣因冒死進谏,言策反張覺是叛盟之舉,并申明出爾反爾國之大忌,後果不堪設想。

    但徽宗趙佶聽不進他的勸告,時任中書令的王黼更是覺得他為虎作伥,念他過去有功,倒也沒有過分為難他,隻是革去了他使金特使的職務,安置在龍圖閣當一名有職無權的學士。

    馬擴這才得以上位,取代趙良嗣,坐上負責大金國事務的第一把交椅。

     此時坐在馬車裡的馬擴,看到路兩邊到處都是安營紮寨的兵士,官道上也是戰馬多于行人,心裡頭頓時生起不祥之兆,不由得想起十幾天前離京前一夜與趙良嗣秘密會見的一番談話。

     馬擴雖然取代了趙良嗣的職務,但兩人數年來共事所建立的友誼卻一如既往,馬擴心中也一直欽佩趙良嗣處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