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貝村裡數星星

關燈
“火毒有這麼厲害?” “有,記得我小時候,村子裡一個人喝了一碗鹿血後,也是這症狀,舌頭腫得像桃子,塞在嘴裡動彈不得。

    ” “後來這人怎麼樣了?” “被救治好了。

    ” “怎麼救治的?” “村上一位老頭兒,讓人找來雄黃,加一點砒霜,調了一些蜂蜜,泡了一碗水喝下去,不到兩個時辰,那人就好了。

    ” 聽着這些議論,完顔希尹說:“你們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快去找雄黃、砒霜。

    ” 衙役領命去了,門客也都退回去重新落座,另有幾名衙役正要擡走小校,完顔希尹卻發現小校手裡拿着一封信劄,便上前取下小校攥得緊緊的信劄。

    他一看是來自大宋的國書,立刻一臉峻肅,等到抽出箋紙看了開頭幾行,他立刻下令門客等人悉數退出。

     衙堂裡隻剩下完顔希尹孤零零一個人時,他才從容展讀那封國書: 大宋皇帝緻書于左金吾上将軍都監耶律太師: 昔我烈祖章聖皇帝,與大遼結好于澶淵,惇修信睦,百有餘年,邊境晏安,蒼生蒙福,義同一家,靡有兵革戰鬥之事,通和遠久,振古所無。

    金人不道,稱兵朔方,拘靡天祚,剪來其國。

    在于中國誓好之舊,義當興師以拯颠危,怎奈金主謊言欺我大宋,起不義之師,分據燕土,金匮之約,藏在廟祧,委棄勿遵,神人怨恫。

    緻金人之強暴,達于全遼。

    道君皇帝深悼前非,念烈祖之遺德,思大遼之舊好,辍食深念,無時敢忘。

    近聞蕭仲恭、趙瑜等遼舊臣念道遼國與燕、雲人民不忘耶律氏之德,冀望中國诏令,擁立遼之尚存耆舊,衆望所屬,無如金吾上将軍。

     昔聞金吾上将軍前為遼國渠帥,數有大功,謀立晉王,實為大遼宗社之計,不幸事不克就,避禍去國。

    向使前計若成,晉王有國,則天祚安享榮養。

    耶律氏不亡于天祚,不害其為孝,金吾上将軍為耶律氏之計,誠至忠矣。

    宗社之英,無人所望。

    為宜繼有遼國,克紹前休。

    以慰遺民之思。

     金吾上将軍如今總兵在外,且有西南招讨太師之助,燕雲舊部擁戴,同德協心,足以共成大事。

    以中國之勢,必竭力擁衛,何事不成?謀事貴斷,時不可失,惟金吾上将軍圖之。

    書不盡言,已遣密使前來,面道委曲。

     讀完這封信後,完顔希尹足足沉思了大半個時辰。

    盡管完顔希尹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但他并沒有沉思的習慣。

    他的五官長得粗犷,寬廣的前額和肥厚的嘴唇顯得特别突出。

    因為這長相,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果斷和自信,事實上他也是這樣的人。

    他常常會做出一些在别人看來是超出他自身能力的事情,但最終他總能把這件事辦成。

    即便辦不成,人們也都相信他的努力并不是白費的。

    隻有極少數像陳爾栻這樣獨具慧眼的人,才可以看出來這個總是給人以傲慢印象的金吾上将軍,實際上藏着一份瘋狂的本性。

    隻不過礙于時運和地位,他不得不将心中的瘋狂加以隐藏和克制。

    他總是巴心巴肝地想着能夠獨自做成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這種事情卻從來也沒有在他命運中出現。

     但是,眼前的這一份大宋的國書卻隐約讓他看到了希望,這份足足寫了五張箋紙并加蓋了徽宗皇帝玉玺的信劄,與其說是國書,倒不如說是一封密函。

    身為大金國西路軍都監的金吾大将軍耶律餘睹與大宋皇帝密謀滅金複遼。

    徽宗趙佶居然還慫恿耶律餘睹自己來當遼國的皇帝,這可是驚天的秘密。

    從密信的字裡行間中,可以猜測到這項計劃他們已暗中接洽過一些日子了,但大金國君臣竟渾然不知,不要說遠在金上京的太宗皇帝吳乞買、據兵平州的東路軍主帥完顔宗望,就是留守大同與耶律餘睹同居一城的完顔希尹本人,也未察覺到任何蛛絲馬迹。

    想到這裡,希尹不禁驚出一身冷汗。

    但此時,他并沒有産生任何恐懼,而是像聞到血腥的秃鹫一樣亢奮起來。

    他吩咐門口守衛的親兵把吉伯力喊進來,問他: “小校與士兵們現在怎樣了?” “都已經喝了藥。

    ” “人呢?” “沒讓他們走,都留在府中待命。

    ” “他們能說話嗎?” “不能。

    ”吉伯力頓了頓,又補充道,“小校比士兵們厲害,命雖保住了,但仍恍惚。

    ” “唔。

    ”希尹臉上的表情有些古怪,他冷冷地問道,“吉伯力,這事兒,你沒看出蹊跷嗎?” “看出來了,巡邏隊十個人,全部都火毒封門,我尋思他們一起吃了什麼東西。

    ” “有嘔吐嗎?” “沒有。

    ” “他們從哪裡回來?” “末将查過,他們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