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貝村裡數星星

關燈
負應州地面的巡邏任務。

    ” “一個小校,馳驅二百餘裡,來大同見我,這事兒非同尋常。

    ” “他不是拿了一封大宋的國書嗎?” “你知道這國書?” “不知道,末将隻是方才在這衙堂裡,看到上将軍從小校手中取下。

    ” “吉伯力,你布置下去,這大宋國書之事,不允許任何人透露,今兒個在這朝堂裡見過的人,一律不得離開監軍府一步。

    那巡邏隊的官兵,要仔細觀察病情,一旦能開口說話,立即帶來見我。

    ” “末将遵令。

    ” 吉伯力說罷擡腿要走,希尹又把他喊住,壓低聲音說:“悄悄兒調一千軍士,前來守衛監軍府。

    另外,讓咱們轄管的所有将軍僚佐,立即來監軍府會揖。

    ” 吉伯力點點頭,一陣風跑走了。

    聽着他遠去的腳步,希尹踱步到兵器架前,取下那把随他闖過無數戰陣的彎刀,抽刀出鞘,用手彈了彈寒氣森森的刀刃,自言自語道:“這回,咱将用他的血來喂你,讓你吃飽。

    ” 這的确是一個難得的月明星稀的夜晚,金貝村口的緩坡地上,一群人正在舉行一場莊嚴的儀式。

    這金貝村離大同城北門外大約三裡地,是大同通往蒙古草原的必經之地。

    村裡有上百戶人家,多半是契丹人,少部分是漢人。

    大遼立國之初,金貝村曾是一處驿站,是遼上京通往遼西京沿途三十座驿站中最後一個。

    但在遼道宗時期,這個驿站被撤,理由是距大同新城太近,來西京的官員可以直接進城而沒有必要在這裡住一晚上。

    驿站被撤後,為驿站服務的諸如掌勺的、賣零食兒的、釘馬掌的、修馬具的、苫房子的、造棚車的、縫衣服的、押镖的等傭工匠作,大部分都選擇留了下來。

    由于這一批能工巧匠,金貝村不但沒有因為驿站的撤銷而沒落,反而因為失去了限制而更加興盛。

    大同城裡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金貝村。

    想喝羊雜碎湯,他們就會想起金貝村小咕噜家的門店;想吃扁食兒,就會想到金貝村西頭的老王家……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金貝村就這樣自給自足快樂逍遙地生活着,世事風雲似乎與他們無關。

    因為村裡居民以契丹人為主,所以契丹的生活習俗成為金貝村的風俗。

    眼下正在舉行的數星星的儀式,就是契丹人的習慣。

     所謂數星星,就是選擇春分前後某一個月色皎潔星如豆聚的夜晚,村上的人家每戶端出一盆清冽的泉水,擺在村口。

    然後,由村中最受尊敬的長者出面,逐個兒看視盆子,看天上最亮的星星落在哪家水盆裡,這一家便成為吉星高照的幸運人了。

    在新的一年裡,這戶人家必定财源滾滾。

    循例,得到這種好彩頭的祥瑞人家,會備豐盛的酒菜招待全村的人。

     今年的數星星儀式,同往年沒有兩樣,不同的是,查驗星星的尊者不再是村中的長老,而是大同城中的金吾大将軍耶律餘睹。

     兩天前,耶律餘睹偶然聽到金貝村要舉辦這樣一場活動,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童年時在家鄉的草原上數星星的情景,心裡頭不禁起了鄉愁,聯想到自己的身世經曆,更是悲從中來。

     三年前,已身拜大遼左金吾上将軍的耶律餘睹,眼見天祚帝在金兵南下攻城拔寨之時,仍不思進取耽于享樂,心下焦慮,于是暗中聯絡大遼貴族及朝中樞機之臣,準備以兵谏的方式迫使天祚帝讓出皇位,并推舉他衆多王子中最有賢名的晉王接任。

    應該說,這是挽救大遼國的英明之策。

    但不幸被人告密,天祚帝一怒之下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晉王,并興師捉拿耶律餘睹。

    晉王一死,耶律餘睹徹底絕望,遂率麾下十萬部衆投降金國。

    完顔阿骨打為此欣喜若狂,立即讓耶律餘睹挂太師銜,仍以金吾大将軍的身份統領舊部,劃歸到西路軍,成為完顔宗翰的都監。

    由于阿骨打皇帝的青睐,西路軍上上下下對耶律餘睹都高看一眼。

    頭兩年,耶律餘睹的确有那種重獲錦繡前程的感覺。

    那個時候伐遼大業未完,阿骨打每每布置對遼戰役,事前都會聽取他的意見。

    但是,阿骨打死後,他感到自己漸漸受到了冷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吳乞買皇帝上任後,立刻升任原在他之下的完顔希尹為監軍,挂金吾上将軍之銜。

    他仍然隻挂都監,職銜是金吾大将軍,比希尹低了一格。

    由此他的舊部憤憤不平,認為他為大金滅遼立下赫赫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相比于投降南朝的郭藥師,大金的第二任皇帝吳乞買太虧待他了。

    每逢聽到這樣的議論,耶律餘睹總是立即制止——當然,他這是做給别人看的。

    其實,強烈的不滿情緒一直咬蝕着他的心。

    但為了自身及部屬的安全,他不能将這種情緒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