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兩位姑母

關燈
個問題回避;我的前途未蔔,對她們來說是一大安慰。

    無論我們什麼時候結婚,都擺脫不掉一個凄慘的局面。

    與其說那是結婚典禮,還不如說是發喪出殡更為合适。

    我把她帶走了,她們都會恨我!” 他半認真半玩笑似地看着我,那張誠懇的臉給我的印象,在當時并不及後來回憶起來時那樣深刻,那是因為當時我過度興奮,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某事物上。

    我們走近斯潘婁小姐們住所,我對自己的外表和精神狀态幾乎喪失了信心,接着特拉德爾斯提議喝杯麥酒來提神。

    在附近一家酒館喝罷麥酒,特拉德爾斯帶着我一溜歪斜來到斯潘婁小姐們的門前。

     女仆把門打開了,此時我有一種朦胧的感覺,仿佛我是一件展覽品,任人觀瞻;同時不知不覺地穿過一個挂着晴雨計的門廳,走進樓下一間僻靜的小客廳,從那裡可看見外面修葺整潔的花園。

    我在客廳裡一張沙發上坐了下來,此時特拉德爾斯摘去帽子,頭發豎起來,就像藏在鼻煙壺裡的用彈簧做的玩具小人兒,壺蓋一打開,猛得跳出來。

    我聽到壁爐擱闆上一架老式時鐘滴答滴答響着,我想叫它的滴嗒聲與我的心跳合拍——它卻甯死不從。

    我在屋裡左顧右盼,想尋找朵拉的身影,但無處尋覓。

    仿佛聽見吉蔔在遠處嗥叫一聲,立即被什麼人窒息了。

    最後,我覺得差點把特拉德爾斯擠進壁爐裡去,恐慌對着兩位瘦小、年尊的女士鞠躬施禮;這兩人一身黑衣服,看上去就像用木屑樹皮做就的已故斯潘婁先生的塑像。

     “請,”兩位女士其中一人說道,“請坐。

    ” 我行立不安地從特拉德爾斯身邊走過去,一屁股坐在不知何方神物上,我知道不是貓——因為剛才我就坐在貓身上了——這時我忽然眼亮了,突然發現:斯潘婁先生顯然是這個家庭中年紀最小者;眼前這一對姐妹年紀相差六至八歲;相比之下比較小的那一位好像是本屆會議的主持人,因為我那封信就拿在她手中——看着那封信,既熟悉又陌生!——她正透過單光眼鏡往信上瞧。

    她們姐兒倆穿戴一緻,不過這位妹妹,比起那位姐姐,在衣飾方面顯得年輕些,或許還因為多了一點皺邊,或花邊,或胸針,或手镯之類的小飾品,而使她顯得活潑好動一些。

    她們兩個,都是正襟危坐。

    手中沒拿信的姐姐,兩手交插,放在胸前,俨然一尊泥菩薩。

     “我想,這位就是考波菲爾先生吧。

    ”手持我那封信的女士沖着特拉德爾斯說。

     這乍一發問,令人非常吃驚。

    特拉德爾斯隻得指着我說,這才是考波菲爾先生,我也隻好承認我就是考波菲爾先生,她們就此改變錯把特拉德爾斯當作考波菲爾先生的先入為主的成見,于是大家你好我好的熱鬧了一氣。

    我們都明确聽見吉蔔叫了兩聲,給這熱鬧添了彩,不過立刻又有人把它窒息了。

     “考波菲爾先生!”手拿我那封信的妹妹說。

     我立即回應——我想,大概是鞠了一個躬——并馬上聚精會神,而此時那位姐姐卻開口了。

     “我的妹妹拉維尼娅,”她說,“對這種性質的問題非常習慣,就由她從促進雙方幸福的角度,說一說我們的想法。

    ” 我之後發現,拉維尼娅小姐是沾花沾草那一類事的權威,因為幾年前曾有過一位皮奇先生,此公頗好玩短惠斯特牌,聽說曾偷偷愛着拉維尼娅小姐。

    竊以為,這種說法純系臆斷,皮奇先生本人卻不知情——我并未聽人說起過他有這份感情。

    然而,拉維尼娅小姐和克拉麗莎小姐都有一種迷信,那就是,如果他沒有飲酒過量,也沒因為調治而喝巴斯礦泉水喝得太多,因而短命夭折的話(他卒年六十歲),他必定會公開他的熱烈愛情的。

    她們甚至在心中暗自懷疑,認為他是害相思病而離開人世的:不過我得說,在這個家裡有他一幅畫像,從畫像那隻紅玫瑰色鼻子上,察覺不出受隐忍苟活摧殘的痕迹。

     “過去的事情,”拉維尼娅小姐說,“我們不想再提了。

    我們可憐的兄弟佛朗西斯一去世,那件事也就一筆勾銷了。

    ” “我們以前,”克拉麗莎小姐說,“跟舍弟交往甚少,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我們的親情。

    我們互不幹涉。

    這對于我們的幸福都有益無害。

    事實上就是這樣。

    ” 每位小姐說話時都要稍微向前探一探身子,說完話就搖一搖頭,不說話的時候則直挺挺坐着。

    克拉麗莎小姐的雙臂一直沒動過。

    有時候她用手指頭在手臂上彈一些曲調——我猜測大概是小步舞曲和進行曲——但是從不移動雙臂。

     “我們侄女的地位,或者說假定的地位,因為舍弟去世發生了很大變化,”拉維尼娅小姐說,“因此,我們認為,舍弟對她地位的成見,現在也不适用了。

    我們十分相信,考波菲爾先生,你是個品行端正、人格高尚的紳士;我們也不疑惑,或者說我們十分相信,你對我們的侄女有——有愛戀之意。

    ” 拉維尼娅小姐正要對我的話作答,克拉麗莎小姐,好像不斷受到一種願望侵擾,非提不可,這時又插話了—— “要是朵拉她媽媽,”她說,“嫁給舍弟時就說,飯桌上沒給至親預備下地方,那倒是對各方面的幸福完美了。

    ” “克拉麗莎姐姐,”拉維尼娅小姐說。

    “我們不要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了。

    ” “拉維尼娅妹妹,”克拉麗莎小姐說,“這與本問題有關。

    你有權發言,我是不想插話的。

    而在與我有關的這方面,我有發言權,也有意見。

    要是朵拉的媽媽嫁給舍弟之時,直截了當地把她的意思表明,對各方面的幸福可就更好了。

    那樣,就知道我們想要什麼。

    我們就會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邀請我們’;那也就不可能發生誤解了。

    ” 待克拉麗莎小姐搖動過了腦袋,拉維尼娅小姐又透過她的單光眼鏡片看着那封信,延續地說。

    順便一提,她們二人都長了一對圓圓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