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自己的事業後不能随即離開,結束人生的一個階段,開始一個新的時期,而非要繼續與吳國搞在一起。
甚至可以說,他活得太長,這世界已經不需要他了。
——當然,或者是因為仇人先已死了,他在内心深處感到自己并未真正報仇的緣故吧。
冰鋒把給葉生的信疊好,放在褲兜裡。
把格鬥刀和麻繩、傷濕止痛膏分别放在大衣的兩個兜裡。
又找出那塊手表,上了弦,對好時間,戴在手腕上。
這樣也就不辜負母親的一份期待了。
手表雖已買了幾年,卻還是嶄新的。
這是最後一次離開家。
冰鋒看了一眼牆上的挂曆,記住今天這個日子。
眼下這季節,看着又寬,又高,水花噴濺形成大片霧氣的尼亞加拉瀑布,不由得周身一陣發涼。
剛才他進門時有些緊張,不小心将窗台上碼着的一摞蜂窩煤碰倒了,有幾塊摔碎在門口。
他本想反正不再回來,不必打掃了,但忽然想起葉生還要來呢,趕緊去收拾幹淨。
把屋裡也歸整了一下,以免她一進門就發覺情形反常。
冰鋒四下看看,書桌,書櫃,書櫃裡一格格擺着的書,還有那張床,小圓桌,大衣櫃。
所有這些都不足為惜。
他在這裡住了整整三年了。
當初中學畢業,去農村插隊,後來考上大學,來到北京,畢業分配到這家醫院,正好有别的職工分了房子,将所住的這間小屋交給單位,就借給他了。
然而迄今為止的生活确實到此為止了。
小妹前兩天打電話來,推薦一種民用節煤水暖爐,說他這十二平方米的房子,不到一百塊錢就可以裝一個。
當時他想,這已經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了。
不過臨出門之前,他又在爐子裡添了一塊煤,然後将火像往常出門時那樣封好。
他想,這樣才像是真正的告别。
鎖上門,把鑰匙放在花盆裡。
窗根底下,和葉生一起擺的白菜還剩下一半。
他忽然想到,不如抛開這一切——祝部長,葉生,白菜,煤,自己的家,找個地方一走了之,從此銷聲匿迹,讓誰也找不到他。
但随即就為這臨陣脫逃的想法感到羞愧,甚至可恥。
到了崇文門,時間還早。
他站在十字路口西南角上,正是下班時分,自行車和行人來來往往,馬路對面有家七層的哈德門飯店,而他身旁則是十五層的崇文門飯店,它們的名字簡略到幾乎已經失去意義地記錄着這個地方的曆史。
然而冰鋒對這裡卻有着遠遠不限于兩個名字的記憶。
就在那次在為父親草草料理完後事之後,母子倆準備離開,乘公共汽車到北京站,不知怎的,稀裡糊塗在崇文門下了車。
當時崇文門城樓和城牆都還在。
他們走過又寬又高的門洞,有個人在身邊突然叫喊起來,回聲很大。
出了門洞,冰鋒站住腳,用手摸摸牆上近乎黑色的磚,一塊塊嚴絲合縫,堅固無比。
擡頭仰望,面前的城牆簡直要夠着天了,看不見頂端。
冰鋒是在暗暗地向這個使他永遠失去父親的城市告别,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回來了。
母親生怕誤了火車,連連催促他趕快離開。
走出老遠,回頭看看,一隻烏鴉嘎嘎叫着,一直飛到城樓的欄杆上,那裡蹲着一排黑色的烏鴉。
十年後他重又來到北京,有一次路過這裡,當初自己告别的對象早已無影無蹤,盡管當初他覺得那是個近乎永恒的,足以當作自己告别對象的存在。
曾經觸摸城磚的手感,他還記得清清楚楚。
不到六點鐘天就黑了,為了穩妥起見,他将行動時間特意壓後了一小時。
算算葉生六點半總得離開家了,他在那之後來到她家那條胡同。
看手表時,發現原來帶有夜光顯示,表盤上每一點鐘處都有個銀白色的小點,時針和分針上也有銀白色的細細一道。
似乎是來自死去的母親竭盡所能的一種支持。
走過派出所,門上亮着一盞紅燈,那是他很快就要來自首的地方。
他在胡同裡找了處公用電話,打到祝家一樓的客廳。
撥到六位号碼的最後一個數,他想,這次可真的沒有回頭路了。
無人接聽。
他把電話挂上。
走到她家大門口,仍然不放心,又折回去,再次打了個電話,這次等的時間更長,還是沒人接。
顯然葉生已經走了。
祝部長病着,無法下樓接電話。
機會到了。
冰鋒來到大門口,果斷而又從容地按了門鈴。
門上的小門開了,迎接他的還是那個熟悉的門衛。
冰鋒不等他開口,就搶先說,祝葉生讓我在她家裡等她。
說罷丢下有些摸不着頭腦的門衛,大步往院裡走去。
夜幕下,懸鈴木的秃枝上挂着不少幹枯的果實。
走過葉生的房間窗下,窗簾拉着,裡面黑着燈,玻璃上映着路燈的反光。
他湊近了聽聽,死一般的寂靜。
又看看手表,正好是七點。
這時葉生應該正在他家門口,她會用那把鑰匙開門,進屋等他,大概會等他半個小時吧。
之後她會掃興地回來,騎車需要半小時,那時他已經把該幹的事情幹完了。
等她到家,他應該已經走進那個派出所的門了。
冰鋒唯一擔心的是配好的鑰匙打不開鎖,一直也沒有找到機會試一試。
他帶來一小包鉛筆芯末兒,摸黑倒在鑰匙上。
然後來到門前,門上鑲嵌的磨砂玻璃透出燈光。
他的手有點顫抖,插了幾次才把鑰匙插進孔内。
鑰匙并不像那個有口臭的鎖匠說得那麼好用,但捅來捅去,一個巧勁兒,鎖開了。
冰鋒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鎮定下來,掏出格鬥刀,取下皮套放進兜裡。
一手握着刀,另一隻手轉動了門上冰涼的黃銅把手。
甚至可以說,他活得太長,這世界已經不需要他了。
——當然,或者是因為仇人先已死了,他在内心深處感到自己并未真正報仇的緣故吧。
冰鋒把給葉生的信疊好,放在褲兜裡。
把格鬥刀和麻繩、傷濕止痛膏分别放在大衣的兩個兜裡。
又找出那塊手表,上了弦,對好時間,戴在手腕上。
這樣也就不辜負母親的一份期待了。
手表雖已買了幾年,卻還是嶄新的。
這是最後一次離開家。
冰鋒看了一眼牆上的挂曆,記住今天這個日子。
眼下這季節,看着又寬,又高,水花噴濺形成大片霧氣的尼亞加拉瀑布,不由得周身一陣發涼。
剛才他進門時有些緊張,不小心将窗台上碼着的一摞蜂窩煤碰倒了,有幾塊摔碎在門口。
他本想反正不再回來,不必打掃了,但忽然想起葉生還要來呢,趕緊去收拾幹淨。
把屋裡也歸整了一下,以免她一進門就發覺情形反常。
冰鋒四下看看,書桌,書櫃,書櫃裡一格格擺着的書,還有那張床,小圓桌,大衣櫃。
所有這些都不足為惜。
他在這裡住了整整三年了。
當初中學畢業,去農村插隊,後來考上大學,來到北京,畢業分配到這家醫院,正好有别的職工分了房子,将所住的這間小屋交給單位,就借給他了。
然而迄今為止的生活确實到此為止了。
小妹前兩天打電話來,推薦一種民用節煤水暖爐,說他這十二平方米的房子,不到一百塊錢就可以裝一個。
當時他想,這已經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了。
不過臨出門之前,他又在爐子裡添了一塊煤,然後将火像往常出門時那樣封好。
他想,這樣才像是真正的告别。
鎖上門,把鑰匙放在花盆裡。
窗根底下,和葉生一起擺的白菜還剩下一半。
他忽然想到,不如抛開這一切——祝部長,葉生,白菜,煤,自己的家,找個地方一走了之,從此銷聲匿迹,讓誰也找不到他。
但随即就為這臨陣脫逃的想法感到羞愧,甚至可恥。
到了崇文門,時間還早。
他站在十字路口西南角上,正是下班時分,自行車和行人來來往往,馬路對面有家七層的哈德門飯店,而他身旁則是十五層的崇文門飯店,它們的名字簡略到幾乎已經失去意義地記錄着這個地方的曆史。
然而冰鋒對這裡卻有着遠遠不限于兩個名字的記憶。
就在那次在為父親草草料理完後事之後,母子倆準備離開,乘公共汽車到北京站,不知怎的,稀裡糊塗在崇文門下了車。
當時崇文門城樓和城牆都還在。
他們走過又寬又高的門洞,有個人在身邊突然叫喊起來,回聲很大。
出了門洞,冰鋒站住腳,用手摸摸牆上近乎黑色的磚,一塊塊嚴絲合縫,堅固無比。
擡頭仰望,面前的城牆簡直要夠着天了,看不見頂端。
冰鋒是在暗暗地向這個使他永遠失去父親的城市告别,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回來了。
母親生怕誤了火車,連連催促他趕快離開。
走出老遠,回頭看看,一隻烏鴉嘎嘎叫着,一直飛到城樓的欄杆上,那裡蹲着一排黑色的烏鴉。
十年後他重又來到北京,有一次路過這裡,當初自己告别的對象早已無影無蹤,盡管當初他覺得那是個近乎永恒的,足以當作自己告别對象的存在。
曾經觸摸城磚的手感,他還記得清清楚楚。
不到六點鐘天就黑了,為了穩妥起見,他将行動時間特意壓後了一小時。
算算葉生六點半總得離開家了,他在那之後來到她家那條胡同。
看手表時,發現原來帶有夜光顯示,表盤上每一點鐘處都有個銀白色的小點,時針和分針上也有銀白色的細細一道。
似乎是來自死去的母親竭盡所能的一種支持。
走過派出所,門上亮着一盞紅燈,那是他很快就要來自首的地方。
他在胡同裡找了處公用電話,打到祝家一樓的客廳。
撥到六位号碼的最後一個數,他想,這次可真的沒有回頭路了。
無人接聽。
他把電話挂上。
走到她家大門口,仍然不放心,又折回去,再次打了個電話,這次等的時間更長,還是沒人接。
顯然葉生已經走了。
祝部長病着,無法下樓接電話。
機會到了。
冰鋒來到大門口,果斷而又從容地按了門鈴。
門上的小門開了,迎接他的還是那個熟悉的門衛。
冰鋒不等他開口,就搶先說,祝葉生讓我在她家裡等她。
說罷丢下有些摸不着頭腦的門衛,大步往院裡走去。
夜幕下,懸鈴木的秃枝上挂着不少幹枯的果實。
走過葉生的房間窗下,窗簾拉着,裡面黑着燈,玻璃上映着路燈的反光。
他湊近了聽聽,死一般的寂靜。
又看看手表,正好是七點。
這時葉生應該正在他家門口,她會用那把鑰匙開門,進屋等他,大概會等他半個小時吧。
之後她會掃興地回來,騎車需要半小時,那時他已經把該幹的事情幹完了。
等她到家,他應該已經走進那個派出所的門了。
冰鋒唯一擔心的是配好的鑰匙打不開鎖,一直也沒有找到機會試一試。
他帶來一小包鉛筆芯末兒,摸黑倒在鑰匙上。
然後來到門前,門上鑲嵌的磨砂玻璃透出燈光。
他的手有點顫抖,插了幾次才把鑰匙插進孔内。
鑰匙并不像那個有口臭的鎖匠說得那麼好用,但捅來捅去,一個巧勁兒,鎖開了。
冰鋒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鎮定下來,掏出格鬥刀,取下皮套放進兜裡。
一手握着刀,另一隻手轉動了門上冰涼的黃銅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