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位五十多歲的領導開始緻悼詞:今天,我們懷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賀德全同志……其中提到“因患癌症,醫治無效”,令冰鋒記起那天晚上,自己曾經莫名地有種不祥的預感。
主持人宣布向遺體三鞠躬。
在哀樂聲中,人們依次繞四分之三圈向遺體告别,然後與站在左側的遺屬握手,以示慰問。
隊列中有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身材魁梧,梳着背頭,也許是天熱的緣故,滿臉油汗,穿着白色的短袖圓領衫,駝色西褲,腳上是雙不大多見的乳白色三接頭皮鞋。
他雙手握住賀嬸嬸的手,略欠了欠身子說,節哀順變,我爸爸問候您。
賀嬸嬸說,謝謝祝部長,請他多保重。
輪到冰鋒了,站在面前的賀嬸嬸,是那麼孤單、落寞,似乎也像自己一樣,還隻感到喪失,尚未來得及為喪失的内容所悲痛。
她衰老多了,仿佛突然被什麼力量粗暴地推到了人世間的邊緣。
冰鋒又忍不住哭了。
賀嬸嬸說,我理解你的心情,感謝你能來。
告别儀式結束後,冰鋒随着前面的人,從左臂上取下黑紗,還給工作人員。
忽然聽見背後有人輕聲叫他的名字。
是賀嬸嬸。
她把一個空白信封悄悄塞到冰鋒手裡,态度安詳地說,這是你賀叔叔寫給你的。
然後就和兒女們一起離開了。
參加追悼會的人陸續上了部裡的一輛大客車。
等車開走了,冰鋒打開信封,裡面是一張信紙,一筆藍黑墨水的鋼筆字: 冰鋒侄: 上次見面,好像我說的話多,而你的話少,回想起來,總覺得有些抱歉。
但你的意思我是完全明白的。
我自己說過的話,有的忘了,有的還記得。
平心而論,你想的、說的不一定對;同樣平心而論,我想的、說的也不一定對。
但這是同一個平心而論嗎?究竟應該站在什麼立場,抱着怎樣的态度,去反思曆史并展望未來呢?希望能有機會和你再見一面。
不過最近身體不太好,需要過段時間再約。
我确實想好好勸解你一番,假如心中有痞塊,希望能徹底消解掉,這樣才能“向前看”。
下面一段換用了純藍墨水,字迹有些淩亂,甚至不大成形了,似乎寫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症之後: 我們大概很難再見面了,那麼就将最近的想法寫下一點吧。
我還是希望好好勸勸你,但我也明白,勸你的前提是要确認事實,不然勸你什麼呢?如果根本沒有這件事,勸你豈不成了白費話了?隻有事實确鑿,才有勸你的必要。
這也是我越來越覺得把事實搞清楚才是第一要義,而對所謂“宜粗不宜細”之說不免稍有疑慮。
無論粗細都應不違事實,粗也不能粗到抹殺事實吧。
可是我如果确認你的指控都是事實,勸解又将變得軟弱無力,你也未必聽得進去。
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趁我還活着,試着勸勸你吧。
先從大處談起。
我近來想,一個不能認真向後看的民族也就不會真正向前看。
這封信就寫到這裡為止。
冰鋒出了公墓,向地鐵站走去。
他心裡很清楚,賀叔叔最終是向他确認,祝部長對于父親的遭遇及死亡負有責任。
那麼信中所說,也就接近于鼓勵他對此有所反應;如果他要複仇的話,賀叔叔無疑是默許的。
而且即使祝部長隻是費無忌,向他複仇也沒有錯。
冰鋒記得《呂氏春秋》裡講過,做事情不考慮其中的道義,隻知道陷害别人卻不知道别人也會危害自己,以緻宗族被誅滅,說的就是費無忌吧!他想,祝部長正是犯了不講道義、陷害他人的罪,所以必然遭緻危害自己,甚至牽連家人的報應。
然而那天晚上賀叔叔的話,卻似乎含有否定冰鋒隻将祝部長視為造成父親悲劇的主要角色的意思。
若是由此引申開來,那麼無論是誰都無須對此負責,冰鋒根本就沒有必要複仇了。
顯然賀叔叔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訂正了自己的意見。
進一步講,祝部長究竟是費無忌還是楚平王,又有什麼關系呢?對于伍子胥來說,選擇楚平王作為複仇的對象,實際上是将其視為施害一方的代表,視為一個象征;當這個代表、這個象征不存在了,他就要找一個替代物進行複仇,無論是楚平王的屍體,他的兒子昭王,他們的親屬,還是整個楚國。
也就是說,複仇就是一切,而這必須有明确
主持人宣布向遺體三鞠躬。
在哀樂聲中,人們依次繞四分之三圈向遺體告别,然後與站在左側的遺屬握手,以示慰問。
隊列中有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身材魁梧,梳着背頭,也許是天熱的緣故,滿臉油汗,穿着白色的短袖圓領衫,駝色西褲,腳上是雙不大多見的乳白色三接頭皮鞋。
他雙手握住賀嬸嬸的手,略欠了欠身子說,節哀順變,我爸爸問候您。
賀嬸嬸說,謝謝祝部長,請他多保重。
輪到冰鋒了,站在面前的賀嬸嬸,是那麼孤單、落寞,似乎也像自己一樣,還隻感到喪失,尚未來得及為喪失的内容所悲痛。
她衰老多了,仿佛突然被什麼力量粗暴地推到了人世間的邊緣。
冰鋒又忍不住哭了。
賀嬸嬸說,我理解你的心情,感謝你能來。
告别儀式結束後,冰鋒随着前面的人,從左臂上取下黑紗,還給工作人員。
忽然聽見背後有人輕聲叫他的名字。
是賀嬸嬸。
她把一個空白信封悄悄塞到冰鋒手裡,态度安詳地說,這是你賀叔叔寫給你的。
然後就和兒女們一起離開了。
參加追悼會的人陸續上了部裡的一輛大客車。
等車開走了,冰鋒打開信封,裡面是一張信紙,一筆藍黑墨水的鋼筆字: 冰鋒侄: 上次見面,好像我說的話多,而你的話少,回想起來,總覺得有些抱歉。
但你的意思我是完全明白的。
我自己說過的話,有的忘了,有的還記得。
平心而論,你想的、說的不一定對;同樣平心而論,我想的、說的也不一定對。
但這是同一個平心而論嗎?究竟應該站在什麼立場,抱着怎樣的态度,去反思曆史并展望未來呢?希望能有機會和你再見一面。
不過最近身體不太好,需要過段時間再約。
我确實想好好勸解你一番,假如心中有痞塊,希望能徹底消解掉,這樣才能“向前看”。
下面一段換用了純藍墨水,字迹有些淩亂,甚至不大成形了,似乎寫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症之後: 我們大概很難再見面了,那麼就将最近的想法寫下一點吧。
我還是希望好好勸勸你,但我也明白,勸你的前提是要确認事實,不然勸你什麼呢?如果根本沒有這件事,勸你豈不成了白費話了?隻有事實确鑿,才有勸你的必要。
這也是我越來越覺得把事實搞清楚才是第一要義,而對所謂“宜粗不宜細”之說不免稍有疑慮。
無論粗細都應不違事實,粗也不能粗到抹殺事實吧。
可是我如果确認你的指控都是事實,勸解又将變得軟弱無力,你也未必聽得進去。
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趁我還活着,試着勸勸你吧。
先從大處談起。
我近來想,一個不能認真向後看的民族也就不會真正向前看。
這封信就寫到這裡為止。
冰鋒出了公墓,向地鐵站走去。
他心裡很清楚,賀叔叔最終是向他确認,祝部長對于父親的遭遇及死亡負有責任。
那麼信中所說,也就接近于鼓勵他對此有所反應;如果他要複仇的話,賀叔叔無疑是默許的。
而且即使祝部長隻是費無忌,向他複仇也沒有錯。
冰鋒記得《呂氏春秋》裡講過,做事情不考慮其中的道義,隻知道陷害别人卻不知道别人也會危害自己,以緻宗族被誅滅,說的就是費無忌吧!他想,祝部長正是犯了不講道義、陷害他人的罪,所以必然遭緻危害自己,甚至牽連家人的報應。
然而那天晚上賀叔叔的話,卻似乎含有否定冰鋒隻将祝部長視為造成父親悲劇的主要角色的意思。
若是由此引申開來,那麼無論是誰都無須對此負責,冰鋒根本就沒有必要複仇了。
顯然賀叔叔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訂正了自己的意見。
進一步講,祝部長究竟是費無忌還是楚平王,又有什麼關系呢?對于伍子胥來說,選擇楚平王作為複仇的對象,實際上是将其視為施害一方的代表,視為一個象征;當這個代表、這個象征不存在了,他就要找一個替代物進行複仇,無論是楚平王的屍體,他的兒子昭王,他們的親屬,還是整個楚國。
也就是說,複仇就是一切,而這必須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