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冰鋒是個口腔科醫生,要到星期天,白天才有空閑時間。
早早出了門,正趕上沙塵暴。
天空渾濁昏黃,像得了黃疸病。
沙土粉或沙土粒是從天上來的,地上的也被陣陣大風卷起加入,簡直是往人世間不斷揚撒着黃土,房屋、樹木、街道、行人,都被覆蓋了。
戴口罩隻能護住嘴和鼻孔,眼睛乃至耳朵眼也要遮擋,騎車和走路的女人們用紗巾包着頭,在腦後系住,個個像蒙面大盜。
有人在風中倒着走路。
冰鋒逆風而行,步履艱難,仿佛一路在奮不顧身地推開一扇扇風沙的門。
他覺得,這種天氣去尋仇,未免像趁火打劫。
冰鋒計劃先到部裡打聽祝部長的住址。
路過鼓樓,正在維修,頂都挑了,四周搭滿了腳手架。
到了部裡那條街上,風終于停了。
方方正正的四層樓前,有幾棵玉蘭樹,粉色的花已經開始謝了,有的花瓣皺了,有的掉了,紫色的花正開或剛開,白色的花剛開,黃色的花則含苞欲放。
走上高台階,推開大門,左邊是傳達室的窗口,二道門口站着個穿軍裝的警衛。
看見他,警衛問,幹嗎?冰鋒說,到傳達室問點事。
警衛朝左邊揚了一下下巴。
冰鋒剛往那邊走,警衛又問,帶介紹信了嗎?他站住說,沒有。
警衛朝相反方向揚揚下巴,示意他離開。
冰鋒隻得轉身出來。
他記得幾年前到過這裡,是和母親一起,為了父親平反的事。
在傳達室給人事局打電話,工作人員出來,把他們領了進去。
那時母親為跑這件事,一趟趟來北京,到處找地方借住,非常辛勞。
冰鋒找了個公用電話,按照從母親處抄來的号碼,打到賀叔叔家裡。
接電話的聲音略顯蒼老。
冰鋒說,我是陸永志的兒子,好幾年沒問候您了,近來身體好嗎?對方客氣地說,啊,記得,記得,我還好。
冰鋒說,想請教一下,祝部長,您知道他住在哪兒麼?賀叔叔像是馬上警覺起來:你為什麼問這個呢?冰鋒說,不為什麼,随便打聽一下。
賀叔叔說,哦——你母親的情況都挺好吧?這個岔打得太明顯,也太生硬,冰鋒不想說下去了。
賀叔叔問起他的地址電話,他留了科裡的,賀叔叔說,你當大夫啦,很有出息啊。
冰鋒客氣幾句,挂上電話。
回到家裡,冰鋒找出母親給他看的那張報紙,上面并未說明幾位離休老幹部住在哪裡,但卻提到幼兒園的名字。
第二天他上班,在科裡的電話本上查着那家幼兒園的電話号碼,很容易地問到地址,是在崇文門附近。
冰鋒想,祝部長應該住得離那兒不遠,也許就在同一條胡同。
冰鋒一周值一次夜班。
下夜班那天上午,他來到那條胡同。
口上有個大花壇,安置着石凳,幾樹榆葉梅開滿了淺粉色的花,宛如正在燃放的煙火。
路兩邊的牆壁粉刷過,院門也都新油漆了。
走過那家幼兒園,還有居委會,沒敢進去打聽,離胡同口不遠還有個派出所,就更不敢問了。
路邊,兩個木匠正在打一件雙人床之類的活,滿地的刨花。
歇工的時候,各自往地上吐了口濃痰。
冰鋒找不着方向,又不願亂闖亂碰,看着那兩個做木工活的,有點出神。
兩個戴紅袖箍的老太太湊上前來,冰鋒記得她們已經來回路過兩趟了。
其中一個問,你在這兒站了老半天了,有什麼事嗎?冰鋒說,我等人。
另一個問,等誰呀?冰鋒說,一個朋友,約好了,就在這丁香樹旁邊。
老太太們将信将疑地走開,還不約而同回頭看看。
冰鋒知道等她們再巡邏過來還會找麻煩,如果換個地方,被看見了就更麻煩了。
不如遇見郵遞員時詢問一下。
他既然送這條胡同的信,一定知道誰住在哪裡。
算算上午的時間已過,隻好等下午那班送信時再來。
他在蘇州胡同一家小飯鋪買了兩個火燒,夾上五毛錢小肚,權當午飯,又去對面的東單公園消磨了一會兒。
下午三點多回來,從胡同東口慢慢走向西口。
幼兒園放學了,有人推着小推車,車裡站着一個小孩;還有人騎着自行車改裝的三輪車,後面鑲着玻璃的轎子裡,坐着一個小孩。
一輛拉着紅絨面沙發的平闆車,也從他身邊經過。
遠遠看見一位騎自行車的郵遞員,停在一個門口喊,挂号信,拿戳兒!冰鋒迎上去說,借光,跟您打聽點事。
郵遞員下了車,和藹地問,什麼事?冰鋒說,我想打聽一個人,他叫祝國英,您知道住在哪個門麼?郵遞員臉色一沉:您打聽這個幹嗎?冰鋒說,我是他的熟人,想找他。
郵遞員說:熟人,會不知道他住哪兒?冰鋒支吾地說,我來過,可是忘了。
郵遞員微笑着說,勞駕您慢慢想吧。
騎上車走了。
冰鋒知道,隻能一個門一個門地找了。
這時已近黃昏,做木工活的收工了,原地換了個崩爆米花的。
一尊黑乎乎的大炮似的爆米花機架在支架上,下燃爐火,師傅一手拉風箱,一手轉動爆米花機。
有個梳着兩個髽鬏的小女孩一臉渴望地站在跟前。
嘭的一響,騰起一團白煙,師傅舉起肮髒得已成黑色的口袋,将白花花的爆米花倒進她端着的淺兒裡,一股香噴噴的味道。
冰鋒忽然發現,前面不遠,有一處兩扇大鐵門緊閉,像是深宅大院。
祝部長進出得坐汽車,沒準就是這裡。
冰鋒站在那幾棵丁香樹旁邊。
有白丁香,也有紫丁香,一天裡不同時間香味似乎不同,現在比下午香得多,仿佛天黑下來開始發力了。
香味是彌散性的,但不是散發,而是噴射,不像是天然的,倒像是人工的,有股洗衣粉的味道。
早早出了門,正趕上沙塵暴。
天空渾濁昏黃,像得了黃疸病。
沙土粉或沙土粒是從天上來的,地上的也被陣陣大風卷起加入,簡直是往人世間不斷揚撒着黃土,房屋、樹木、街道、行人,都被覆蓋了。
戴口罩隻能護住嘴和鼻孔,眼睛乃至耳朵眼也要遮擋,騎車和走路的女人們用紗巾包着頭,在腦後系住,個個像蒙面大盜。
有人在風中倒着走路。
冰鋒逆風而行,步履艱難,仿佛一路在奮不顧身地推開一扇扇風沙的門。
他覺得,這種天氣去尋仇,未免像趁火打劫。
冰鋒計劃先到部裡打聽祝部長的住址。
路過鼓樓,正在維修,頂都挑了,四周搭滿了腳手架。
到了部裡那條街上,風終于停了。
方方正正的四層樓前,有幾棵玉蘭樹,粉色的花已經開始謝了,有的花瓣皺了,有的掉了,紫色的花正開或剛開,白色的花剛開,黃色的花則含苞欲放。
走上高台階,推開大門,左邊是傳達室的窗口,二道門口站着個穿軍裝的警衛。
看見他,警衛問,幹嗎?冰鋒說,到傳達室問點事。
警衛朝左邊揚了一下下巴。
冰鋒剛往那邊走,警衛又問,帶介紹信了嗎?他站住說,沒有。
警衛朝相反方向揚揚下巴,示意他離開。
冰鋒隻得轉身出來。
他記得幾年前到過這裡,是和母親一起,為了父親平反的事。
在傳達室給人事局打電話,工作人員出來,把他們領了進去。
那時母親為跑這件事,一趟趟來北京,到處找地方借住,非常辛勞。
冰鋒找了個公用電話,按照從母親處抄來的号碼,打到賀叔叔家裡。
接電話的聲音略顯蒼老。
冰鋒說,我是陸永志的兒子,好幾年沒問候您了,近來身體好嗎?對方客氣地說,啊,記得,記得,我還好。
冰鋒說,想請教一下,祝部長,您知道他住在哪兒麼?賀叔叔像是馬上警覺起來:你為什麼問這個呢?冰鋒說,不為什麼,随便打聽一下。
賀叔叔說,哦——你母親的情況都挺好吧?這個岔打得太明顯,也太生硬,冰鋒不想說下去了。
賀叔叔問起他的地址電話,他留了科裡的,賀叔叔說,你當大夫啦,很有出息啊。
冰鋒客氣幾句,挂上電話。
回到家裡,冰鋒找出母親給他看的那張報紙,上面并未說明幾位離休老幹部住在哪裡,但卻提到幼兒園的名字。
第二天他上班,在科裡的電話本上查着那家幼兒園的電話号碼,很容易地問到地址,是在崇文門附近。
冰鋒想,祝部長應該住得離那兒不遠,也許就在同一條胡同。
冰鋒一周值一次夜班。
下夜班那天上午,他來到那條胡同。
口上有個大花壇,安置着石凳,幾樹榆葉梅開滿了淺粉色的花,宛如正在燃放的煙火。
路兩邊的牆壁粉刷過,院門也都新油漆了。
走過那家幼兒園,還有居委會,沒敢進去打聽,離胡同口不遠還有個派出所,就更不敢問了。
路邊,兩個木匠正在打一件雙人床之類的活,滿地的刨花。
歇工的時候,各自往地上吐了口濃痰。
冰鋒找不着方向,又不願亂闖亂碰,看着那兩個做木工活的,有點出神。
兩個戴紅袖箍的老太太湊上前來,冰鋒記得她們已經來回路過兩趟了。
其中一個問,你在這兒站了老半天了,有什麼事嗎?冰鋒說,我等人。
另一個問,等誰呀?冰鋒說,一個朋友,約好了,就在這丁香樹旁邊。
老太太們将信将疑地走開,還不約而同回頭看看。
冰鋒知道等她們再巡邏過來還會找麻煩,如果換個地方,被看見了就更麻煩了。
不如遇見郵遞員時詢問一下。
他既然送這條胡同的信,一定知道誰住在哪裡。
算算上午的時間已過,隻好等下午那班送信時再來。
他在蘇州胡同一家小飯鋪買了兩個火燒,夾上五毛錢小肚,權當午飯,又去對面的東單公園消磨了一會兒。
下午三點多回來,從胡同東口慢慢走向西口。
幼兒園放學了,有人推着小推車,車裡站着一個小孩;還有人騎着自行車改裝的三輪車,後面鑲着玻璃的轎子裡,坐着一個小孩。
一輛拉着紅絨面沙發的平闆車,也從他身邊經過。
遠遠看見一位騎自行車的郵遞員,停在一個門口喊,挂号信,拿戳兒!冰鋒迎上去說,借光,跟您打聽點事。
郵遞員下了車,和藹地問,什麼事?冰鋒說,我想打聽一個人,他叫祝國英,您知道住在哪個門麼?郵遞員臉色一沉:您打聽這個幹嗎?冰鋒說,我是他的熟人,想找他。
郵遞員說:熟人,會不知道他住哪兒?冰鋒支吾地說,我來過,可是忘了。
郵遞員微笑着說,勞駕您慢慢想吧。
騎上車走了。
冰鋒知道,隻能一個門一個門地找了。
這時已近黃昏,做木工活的收工了,原地換了個崩爆米花的。
一尊黑乎乎的大炮似的爆米花機架在支架上,下燃爐火,師傅一手拉風箱,一手轉動爆米花機。
有個梳着兩個髽鬏的小女孩一臉渴望地站在跟前。
嘭的一響,騰起一團白煙,師傅舉起肮髒得已成黑色的口袋,将白花花的爆米花倒進她端着的淺兒裡,一股香噴噴的味道。
冰鋒忽然發現,前面不遠,有一處兩扇大鐵門緊閉,像是深宅大院。
祝部長進出得坐汽車,沒準就是這裡。
冰鋒站在那幾棵丁香樹旁邊。
有白丁香,也有紫丁香,一天裡不同時間香味似乎不同,現在比下午香得多,仿佛天黑下來開始發力了。
香味是彌散性的,但不是散發,而是噴射,不像是天然的,倒像是人工的,有股洗衣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