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當下就是永恒
關燈
小
中
大
地裡抱來的苞谷稈吧,火燃得很旺,三個人一邊圍火吃煙,一邊叫喊着什麼,聲音全聽不見,隻有嘴在一張一合,開始在石頭上使勁磕煙鍋了,磕下去,無聲,擡上來了,“叭”的一下。
走出了石縫,那個轟轟的世界也就留在了身後,我慢慢恢複了知覺,看見河兩邊的白冰開始不斷塌落,發出細微的嚓嚓聲,中流并不是雪的浪花,而綠得新嫩,如幾十層疊放在一起的玻璃的顔色。
三個人分明是在吵嚷了,一個提出趕路,另一個就開始罵,好像這一切都是在友善的氣氛中進行,隻有這野蠻的辱罵、作踐,甚至擰耳朵、搡拳頭才是一種愛的表示。
“看把你急死了!二十八年都熬過來了,就等不及了?”一個又罵起來了。
“她在她娘家好生生給你長着,你罕心的東西,發不了黴的,也不會被别人搶着去吃了!馍不吃在籠裡放着,你慌着哪個?” 另一個就腳踏手拍地笑,嘴裡的煙袋杆子上,直往下滴流着口水。
火對面的一個光頭年輕的便憨呼呼地笑,說:“她爹厲害哩,半年了,還不讓我到他們家去。
” “你不是已經有三百元了嗎?” “三百五十三元了。
”光頭說,“人家要一千二,分文不少!” “這老狗!遇着我就得放他的黑血了!你掮了一個月的椽,才三百元,要湊夠一千二,那到什麼時候?等那女的得你手了,你還有力氣爬得上去嗎?我們都是過來的人,你幹脆這次進山,路過那兒,争取和她見見,先把那事幹了再說!一幹就牢靠了,她死了心,是一頓臭屎也得吃,等生米做了熟飯,那老狗還能不肯?” 光頭直是搖頭。
兩個男人就笑得更瘋,一個說:“沒采,沒采,沒嘗過甜頭呢!”一個說:“傻兄弟,别末了落個什麼也沒有!”光頭一擡臉兒瞧見我了,低聲說:“勾子嘴兒沒正經,别讓人家聽見了!” 我笑笑地走過去,給他們三人打了招呼,彎腰就火點煙時,那光頭用手捏起一個火炭蛋,一邊吸溜着口舌,一邊不斷在兩個手中倒換,末了,極快地按在我的煙袋鍋裡。
我抽着了,說聲“祝你走運!”他們疑惑地看着我,随即便向我眨眼,卻并不同我走。
在等我走過河上的一段列石,往一個山嘴後去的時候,回頭一看,那三個男人還在那裡吃煙。
轉過山嘴,這溝裡的場面卻豁然大了起來。
兩山之間,相距幾乎有二裡地,又一溜趟平。
人家雖然不多,但每一個山嘴窩裡,就有了一戶莊院,門前都是一叢竹,青裡泛黃,疏疏落落直往上長,長過屋頂,就四邊分散開來,如撐着一柄大傘。
房子不像是川道人家習慣的硬四川式的屋架,明檐特别寬,有六根柱子露出,沿明柱上下紮有三道檐簸,上邊架有紅薯幹片、柿子、苞谷棒子。
山牆開有兩個“吉”字假窗,下挂一串一串的烤煙葉子、辣椒辮兒。
門前有籬笆,路就順着一塊一塊麥田石堰繞下來,到了河灘。
河水很寬,也很淺,看着倒不是水走而是沙流,毛柳梢,野蘆葦,一律枯黑,變得僵硬,在風中铮泠泠顫響。
我逆河而上,沙淨無泥,濕漉漉的卻一星半點不粘鞋。
山越走越深,不知已經走了多少裡,中午時分,到了一個蛋兒窩村子。
說是村子,也不過五戶人家,集中在河灘中的一個高石台上。
台前一家,台後一家,台上三家。
台子最高處有一個大石頭,上有一個小小的土地神廟,廟後一棵彎腰古柏。
我進去讨了吃喝,山裡人十分好客;這是一個老頭,一尺多長的白胡子,正在火塘口熬茶,熬得一個時辰,倒給我喝,苦澀不能下咽。
老頭就皺着眉,接着哈哈大笑,給我燙自家做的柿子燒酒。
一碗下肚,十分可口,連喝三碗,便脖硬腿軟起來,站起身要給老者回敬,竟從椅子上溜下桌底,就再也不省人事了。
一覺醒來,已是第二天早上,老者說我酒量不大,睡興倒好,便又做了一頓面條。
面條在碗裡撈得老高,吃到碗底,下面竟是白花花的肥肉條子!我大發感慨,說山裡人真正實在,老者就笑了:“這條溝裡,随便到哪家去,包你餓不了肚子!隻是不會做,溝垴駝子老五家的閨女做的才真算得上滋味,可惜那女子就托生在那不死的家裡!”我問怎麼啦。
老者說:“他吃人千千萬,人吃他萬不能,一輩子交不過!今年八月十五一場病隻說該死了,沒想又活了……甭說了,家醜不可外揚的。
”我哈哈一笑,對話也便終止,吃罷飯繼續往深山走。
中午趕到山垴,前日所見的那三個男人有兩個正好也在河邊,身邊放着三根檩木,每根至少有一百五六十斤。
兩個男人從懷裡掏出一手帕冷米飯,用兩個樹棍兒扒着往口裡填,吃過一陣,就趴在河裡喝一氣水。
見了我,認出來了,用樹棍兒筷子指着飯讓我。
“那個光頭呢?”我問了一句。
兩個男人就嘻嘻哈哈地笑,用眼睛直瞅着左身後的山窪窪眨眼。
我坐下來和兩個男人吃煙,他們才說光頭去會那女子了。
他們昨日上來,三個人就趴在這裡大聲吹口哨,口哨聲很高,學着黃鹂子叫,學着夜貓子叫。
這叫聲是女子和光頭定的約會暗号。
果然女子就從山根下的家裡出來,一見面哭哭啼啼,說她爹橫豎為難,一千二百元看來是不能少的,商定今日從山梁那邊掮了木頭回來再具體談談,今天下來,女子早早就在這裡等着。
現在他們放哨,一對情人正在山窪窪後邊哩。
我覺得十分有趣,也就等着一對情人出來看看結果。
這兩個男人吃足喝飽了,躺在石頭上歇了一氣,就不耐煩了,一聲聲又吹起口哨,後來就學着狼嗥,如小孩哭一樣。
果然,那山窪窪後就跑來了光頭,一臉的高興。
一個男人就罵道:“你好受活!把我們就擱在這兒冷着?!”光頭說:“我也冷呀!”那男人就又罵道:“放你娘的屁,談戀愛還知道冷?”另一個就問:“幹了吧?你小子不枉活一場人了!”光頭又搖頭又擺手,兩個男人不信,光頭便指天咒地發誓,說他要真幹了,上山滾坡,過河溺水。
一個男人就叫道:“你哄了鬼去!我什麼沒經過,瞧你頭發亂成雞窩,滿臉熱汗,你是不是還要發誓:誰幹了讓誰在糖罐裡甜死,在棉花堆上碰死,在頭發絲上吊死?!” 光頭一氣之下就趴在河邊喝水,叽哽叽哽喝了一通,站起來說:“現在信了吧?!” 兩個男人便沒勁了。
光頭卻從懷裡掏出一包紅布卷兒,打開說:“女子和我一個心的,和她爹吵了三天,她爹直罵她是‘找漢子找急了!’要當着她在擔子上吊肉簾子。
她隻好依了他,說定一千二分文不少,但她就偷了她爹一百元,又将家裡一個銅香爐賣了一百元,又挖藥賺了一百元,全交給我啦!” 兩個男人“啊”的一聲就發呆了,眼紅起來,幾乎又産生了嫉妒,将光頭打倒在地上說:“你小子醜人怪樣子,倒有這份福分!那女子算是瞎了眼,給了錢,倒沒得到熱火,把錢撂到爛泥坑了!” 光頭收拾了布包,在襯衣兜裡裝了,用别針又别了,說這别針也是那女子一塊帶來的。
“我抱了一下,親了一口哩。
” “好啊,你這不正經的狂小子!你怎麼就敢大天白日在野地裡親了人家?那女子要是反感起來,以為你是個流氓痞子,那事情不是要吹了嗎?人家親了你嗎?” “親了,沒親在嘴上。
你們吹了口哨,我一驚,她親在這裡。
”光頭摸着下巴。
後來,三個男人又說鬧了一通,就掮起檩木出發了。
他們都穿着草鞋,鞋裡邊塞滿了苞谷胡子,套着粗布白襪子,三尺長的裹腿緊緊地在膝蓋以下紮着“人”字形。
天很冷,卻全把棉衣脫了,斜搭在肩上,那檩木扛在右肩,左手便将一根木棒一頭放在左肩,一頭撬起檩木,小步溜丢地從河面一排列石上跳過。
就在這個時候,對面山梁上一個人旋風似的跑下來,那光頭先停下,接着就丢下檩木跑過去。
我們都站在這邊遠遠看着。
過一會兒,光頭跑來了,兩個男人問又是怎麼啦。
光頭倒罵了一句:“沒甚事的,她在山上看着咱們走,卻在那裡摘了一個幹木胡梨兒,這瓜女子,我哪兒倒稀罕吃了這個?!”兩個男人說:“你才瓜哩!你要不稀罕吃了,讓我們吃!”那光頭忙将木胡梨兒丢在口裡就咬,噎得直伸脖子。
這天下午,我并沒有立即到山梁那邊去,卻拐腳到山根下的那人家去。
這是三間房子,兩邊蓋有牛棚、豬圈、狗窩、雞架,房後是一片梢林,密密麻麻長滿了栲樹,霜葉紅得火辣辣的。
院子裡橫七豎八堆着樹幹、樹枝,上屋門掩着,推開了,煙熏得四堵牆黑乎乎一片,三間房一邊是隔了兩個小屋,一間是盤了一個大鍋台,一間空蕩蕩的,正面安一張八仙大桌,土漆油得能照出人影,後邊的一排三丈長的大闆櫃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瓦盆瓦罐,各貼着“日進百鬥”“黃金萬兩”的紅字條。
“有人嗎?”我開始發問,大聲咳嗽了一聲。
西邊的前小屋裡一陣陣響,走出個人來,六十歲的光景,腰弓得如馬蝦,人幹瘦,顯得一個特大的鼻子,鼻翼兩處都有着煙黑,右手拄着一個拐杖。
讓我坐下,便把那拐杖的小頭擦擦,遞過來,我才看清是一杆長煙袋。
我突然記得蛋兒窩那老者的話,這莫非就是那個駝背老五嗎?我後悔偏就到了他家,這吃喝怕就要為難了。
我便故意提出買些飯吃,他果然讷讷了許久。
說家裡人不在,他手腳不靈活,又說山裡人不衛生,飯做得少鹽沒調和的,但後來,還是進了小屋去,站在炕上,将樓闆上吊的柿串兒摘下三個柿子端出。
這柿子半幹半軟,下墜得如牛蛋,上邊煙火熏得發黑,他用手抹抹灰土,說:“這柿子好生甜哩!冬天裡,我們一到晚上吃幾個,就算一頓飯了呢!” 我問:“家裡就你一個人嗎?” “還有個女子。
” “聽說面條做得最好?” “你知道?你怎麼知道了?你一定知道她的壞名聲了!這丢了先人的女子,壞名聲傳得這麼遠啊!咳咳,女大不中留,實在不能留啊!” 這駝背竟莫名其妙地罵起女兒來,使我十分尴尬。
正不知怎麼說,門口光線一暗,進來一個女子,卻比老漢高出一半,臉子白白的,眼睛大得要占了臉三分之一的面積,穿一身淺花小襖,腰卡得細細的,胸部那麼高……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出脫的女子! “爹,你又嚼我什麼舌根了?!我到山上砍柴去了!”那女子說着,就拿眼睛大膽地盯我。
我立即認出這女子就是和光頭好的那個,剛才沒有看清眉臉,但身段兒是一點不會錯的。
“砍柴?不怕把你魂丢在山上?一天到黑不沾家,我讓狼吃了,你也不知道哩!我在匣子裡的錢怎麼沒有了?” 我替那女子捏了一把汗。
那女子卻倒動了火:“你問我嗎?我怎麼知道?你一輩子把錢看得那麼重,錢比你女子還金貴,你問我,是我偷了不成!” 老漢不言語了,又嚷道山裡老鼠多,是不是老鼠拉走了,又懷疑自己記錯了地方,直氣得用長煙袋在門框上叩得笃笃響。
那女子開始要給我做飯,出門下台階的時候,我發現她極快地笑了一聲。
飯後我要往山梁那邊去,那女子一直送我到了河邊。
我說:“冬天的山上還有木胡梨嗎?” “不多見到。
”她說,立即就又盯住了我,臉色通紅。
我忙裝出一切不理會,轉别了臉兒。
在山梁後的鎮上幹完了我的事,轉回來,已經是第五天了。
我又順腳往駝背老五家去,但屋裡沒有見到那女子,老漢卧在一堆柴草中,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
好容易問清了,才知老漢後來終于想起那筆錢就是裝在匣子裡,老鼠是不會叼的,便質問女兒。
女兒熬不過,如實說了。
老漢将女兒打了一頓,關在柴火房裡,又上了鎖。
等到第三天,那光頭又掮木頭走到河邊,向這裡打口哨,那女子就踢斷後窗跑了。
老漢追到河邊,将那光頭臭罵了一頓,說現在就是拿出十萬黃金也不肯把女兒嫁給他了。
女子大哭,他又舉木棍就打,那光頭的兩個同伴男人撲過來,一個奪棍、一個抱腰,讓光頭和女兒一塊逃走了。
“這不要臉的女子!跟野漢子跑了!跑了!”老漢氣得又在門框上磕打長杆煙袋,“叭”地便斷成兩截了。
我走出門來,哈哈笑了一聲,想這老漢也委實可憐,又想這一對情人也可愛得了得。
走到河邊,老漢卻跑出來,傷心地給我說:“你是下川道去的嗎?你能不能替我找找我那賤女子,讓她回來,她能丢下我,我哪裡敢沒有她啊!你對她說,他們的事做爹的認了,那二百元錢我不要了,一千元行了,可那小子得招到我家,将來為我摔孝子盆啊!” 石頭溝裡一位複退軍人 一覺醒來,就聽見後窗外有吱扭扭、吱扭扭的響聲,炕那頭的複退軍人還在呼呼噜噜地睡着不醒。
這複退軍人三十三歲,前年從青藏高原回來,雖然已經務農三年了,但身上還保留着軍人的氣質:一是行走,坐卧,胸部總挺得高高的;二是能苦能累,能吃能睡;三是穿一身黃軍衣,領章帽徽當然沒有了,但風紀扣扣得極嚴。
我昨天下午一趕到這裡,他就對我十分友好,一定留我住下,又當夜勒死了一隻後山跑過來的遊狗,打了二斤燒酒。
吃狗肉喝燒酒,裡外發熱;兩個人歪頭倒在炕上就一直沒有蘇醒。
“喂,夥計!”我叫着。
複退軍人依然沉睡如泥。
我側起身來,撩起後窗簾往外一看,才見屋後田邊的那台大石磙碾子被一個女人推着。
這女人窄襖窄褲兒,腰俏俏的;頭上抹着很重的頭油,紋絲不亂;一雙用粉塗得雪白的單布鞋,弓弓的小巧,起落上下沒一點聲響。
碾磙子太大了,一丈多長的碾杆,一個人推着很費力。
碾盤上鋪着的一層鮮玉米顆粒,被石磙子碾過,噼噼啪啪地響,黃白漿水濺得一碾盤都是。
我穿衣起來,一邊到門前的河裡去洗臉,一邊看着推碾子的女人,想這是誰家的小媳婦,這麼俊樣,怎麼一大清早獨自來推碾子,那麼大的石磙子,她推得動嗎? 正看着想,那女人聽見潑水聲,掉過臉兒也來看我,沒想目光正碰在一起,她一笑,臉先飛上了紅,忙推着石磙子走,偏在石磙子和我一條方向線上的時候,她不再推,躲在那邊細聲地咳嗽。
就在這個時候,我睡的那個後窗打開了,露出複退軍人的黑臉。
那女人立即閃出來,往那裡睨了一眼,忙又向我這邊看,我忙埋下頭去。
等我再去看那窗口,已經關上了。
不久,有一頭毛驢,背上有着套繩,從後門端端走出來,走過田埂小路,站在碾盤下。
那女人也站住了,動手将毛驢套上了碾杆,卻大聲罵道:“你來幹啥?你還敢來?!看我打死你!” 一根樹枝揚在半空,似乎使出了全身力氣,但落下來,輕飄飄的,隻在毛驢後胯下一捅,毛驢小步溜丢推着石磙子吱扭扭飛轉。
我知道這女人是和複退軍人熟識的了,但為什麼不把毛驢拉出去幫忙?我趕回來,複退軍人已經洗好了臉,一邊在鏡前用手擠腮幫上的粉刺兒,一邊輕輕地哼着歌子。
我說:“夥計,你家毛驢跑出去了,那個女人不作聲就套上,幫她推碾子哩!” “是嗎?”他好像才知道了這事,“這毛蟲,怎麼就跑出去了?!”但他并沒有去拉回毛驢,也不從後門出去看看,隻是輕輕地哼他的歌。
“這女人是哪裡的?”我問他。
“上邊垴畔的。
” “是誰家小媳婦?” “不是誰家小媳婦。
” 我終于證實了,這小巧女人和複退軍人是相好的。
“你們既然很熟,她一個人能推了碾子?你該去幫幫手啊!” 他突然臉紅了:“我才不管她哩!” 後來,毛驢就又獨自走回來了,驢背上放着套繩,套繩中間有一個十分幹淨的新手帕包兒,複退軍人打開了,裡邊是碾成的鮮苞谷粥團。
“她送你的?”我說。
“她恐怕是讓我招待你的。
”他說,“你吃過這苞谷粥粑粑嗎?比白面馍馍好吃哩。
” 這一天早上,我們就做了稀飯和苞谷粥粑粑。
那粑粑果然十分清香,愈嚼愈有味道。
我們邊吃邊說着話,他告訴我,他們這裡叫石頭溝,溝底流的不是水,而是石頭。
我說這一點我昨日一來就看出來了,因為在這條溝裡走了十五裡,溝道裡先還有水,走着走着水就沒了,再走一半裡,水又出現了,原來這溝裡的河是滲河。
走過七八裡,河裡便很少有沙,全是石頭,大的如屋,小的如枕,你壘我,我壘你,全光圓白淨,有水的地方,水就在石頭中隐伏,淺潭中遊幾條小魚,沒水的地方,連一棵草也沒有。
他說,這裡便是溝垴,上邊坡堰上的村子,是這條溝唯一的村子,共五十戶人家。
這五十戶分為三姓,主要是孫家,其次是田家,再是韓家。
他家姓甯,是僅有的獨戶,與村子較遠。
平日他家和坡堰上的人家來往不多,但全村唯一的石磙子碾子卻在他家屋後,少不了有人來碾谷子、稻子、苞谷顆的。
他末了就又說起他自己,說他當了幾年兵,在青藏高原上一個勞改場看管犯人。
複退後,去年雙親相繼謝世,三個妹妹也早嫁了人,他就成了一家之主: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一桌飯端上來,他不說吃,誰也不會吃。
“我能吃苦,什麼都可以,就是悶得慌。
”他買了一個收音機,每夜聽到雞叫,但還是常失眠。
“你怎麼不找個媳婦呢?”我說。
“一個人倒清靜。
”他笑了,又問我,“你說呢?” 飯後,我便一個人到後邊的坡堰村子去了。
這村子确實不小,但房屋極不規律,沒有兩家是一排兒蓋的,由下往上,一家比一家高。
村裡沒有一條端端的街,也沒有一條平平的路,都是從這家到那家,一條仄路,斜着朝上,或斜着往下。
我在村子裡轉了幾轉,人們都拿眼睛好奇地盯我。
我發現村裡穿黃軍衣的、黃軍鞋的、戴黃軍帽的人很多,便向幾位正聊天的人打聽,他們就一哄笑了。
“我們這裡有兵種哩!” “兵種?” “你看見最上頭的那個門樓嗎?”一個人用嘴努着,“那是孫家二爺,七個兒子,都當過兵,到了孫子輩,又三個當了。
” 我有些吃驚:“這孫家人口好旺,出了這麼多軍人?!那河下的甯家,不是也出過個兵嗎?” “他算什麼兵?看管了幾年犯人!回來還是個農民,連媳婦都丢了。
” 這些人說起來,興趣倒來了,似乎談論别人的不幸和愚蠢,最能開心。
我便也從中知道了這複退軍人家底是全村最薄的。
孫家有個叔父在大隊當領導,那幾年招兵,孫家每年要走一個,三四年回來,就都安排了,有在縣飲食公司的、木材檢查站的、交通局的、汽車隊的……都發了财,日子過得人模狗樣的。
這姓甯的老漢看得眼紅,就粜了五鬥苞谷,給孫家那個叔父送禮,好歹讓兒子當了兵。
這兒子未穿軍衣前,在隊裡燒炭場,終日人比炭黑,長到二十七,媳婦找不到,剛一換上軍衣,就有三個媒人來提親,結果選中了一門,三下五除二,見面,看家,訂了百年相好。
臨到部隊前一天,丈人、丈母和那寶貝女子來家送行,吃了喝了,臨走拿了三身衣服,五十元錢。
沒想到了部隊,三年複員,小夥沒有得了國家的事幹,那女的便鬧着又退了婚。
甯家父母一口氣窩在肚裡,氣最軟,氣又最硬,積成癌症,不上一年就都眼睛不合地去了。
“現在再沒有個提親的?”我問。
“給他認門豬親!他被八指腳迷住了,不三不四的,誰家黃花少女肯嫁了他?” “八指腳?” “是個人、破鞋、鬼狐狸兒變的,見了男人就走不動啦!” “放你娘的狗屁!”一句未了,半空裡火爆爆罵了一聲。
我和那聊閑話的人都吓呆了,仰頭一看,三丈遠的一家小院裡,有一棵桶粗的核桃樹,樹丫上趴着一個女人,一邊用長杆子打磕着核桃,一邊朝這邊罵。
我認出正是清早推碾的那女人。
“我就罵了你,破鞋!”那男的跳起來,“你害死了我們田家的人,又去勾引人家姓孫的,你怎麼不去給孫家鋪床暖被?你現在又給甯家騷情,看他姓甯的就敢要了你?!” 那女人氣得嘴臉烏青,摘了青皮核桃朝這邊打來,那男的也從地上撿了石頭瓦片往樹上打,兩廂一時如下了冰雹。
我一看大事不好,飛似的跑下村子,直奔複退軍人家。
他一聽,便抄了一根扁擔沖出了門,卻在院中,将那扁擔在捶布石上摔斷了,使勁地打自己。
我以為他是氣瘋了,他卻“哇”的一聲哭了個死去活來。
直到這天晚上,複退軍人才一五一十告訴我實情。
原來這女人是個寡婦,第一個姓田的丈夫好吃懶做,脾性又特别壞,三天兩頭和她打鬧,她就和孫家一個當兵的暗中好起來。
有一年,那當兵的回家探親,她去孫家和那男的說了半宿話。
她丈夫後來知道,将她一頓好打,又要剁一個指頭讓吸取教訓,她跪下求饒,那時她人聰明俊俏,正在大隊業餘宣傳隊演戲,說剁了指頭怎麼上台啊,丈夫竟剁了她一個腳指頭。
那丈夫也是鬼迷了心,剁了她的,又持刀去尋着那當兵的,也逼着剁了一個腳指頭,結果被抓了牢獄,一個月裡,又染了重病,死在牢裡。
她依然癡情那孫家當兵的,但人家一複員,在縣汽車隊開了車,看中了本單位一個打字員,就把她甩了。
從此她聲名掃地,幾年裡再也擡不起了頭。
“村裡人都看不起她,”複退軍人說,“但她性子硬,從來不服,自田家丈夫一死,田家人要趕她出門,先是孫家勢力大,沒有趕走,後來田孫兩家一氣要趕她出村,她還是不走。
她長得嫩面,人又能幹,上炕的剪子下炕的鐮,從不要人幫她。
一年四季衣着上收拾得幹幹淨淨,村裡人越是看不慣,她越故意,但我知道她心裡很苦,常常夜裡關了門啼哭。
” “你知道?”我說。
複退軍人不言語了,将昨日吃剩下的狗肉
走出了石縫,那個轟轟的世界也就留在了身後,我慢慢恢複了知覺,看見河兩邊的白冰開始不斷塌落,發出細微的嚓嚓聲,中流并不是雪的浪花,而綠得新嫩,如幾十層疊放在一起的玻璃的顔色。
三個人分明是在吵嚷了,一個提出趕路,另一個就開始罵,好像這一切都是在友善的氣氛中進行,隻有這野蠻的辱罵、作踐,甚至擰耳朵、搡拳頭才是一種愛的表示。
“看把你急死了!二十八年都熬過來了,就等不及了?”一個又罵起來了。
“她在她娘家好生生給你長着,你罕心的東西,發不了黴的,也不會被别人搶着去吃了!馍不吃在籠裡放着,你慌着哪個?” 另一個就腳踏手拍地笑,嘴裡的煙袋杆子上,直往下滴流着口水。
火對面的一個光頭年輕的便憨呼呼地笑,說:“她爹厲害哩,半年了,還不讓我到他們家去。
” “你不是已經有三百元了嗎?” “三百五十三元了。
”光頭說,“人家要一千二,分文不少!” “這老狗!遇着我就得放他的黑血了!你掮了一個月的椽,才三百元,要湊夠一千二,那到什麼時候?等那女的得你手了,你還有力氣爬得上去嗎?我們都是過來的人,你幹脆這次進山,路過那兒,争取和她見見,先把那事幹了再說!一幹就牢靠了,她死了心,是一頓臭屎也得吃,等生米做了熟飯,那老狗還能不肯?” 光頭直是搖頭。
兩個男人就笑得更瘋,一個說:“沒采,沒采,沒嘗過甜頭呢!”一個說:“傻兄弟,别末了落個什麼也沒有!”光頭一擡臉兒瞧見我了,低聲說:“勾子嘴兒沒正經,别讓人家聽見了!” 我笑笑地走過去,給他們三人打了招呼,彎腰就火點煙時,那光頭用手捏起一個火炭蛋,一邊吸溜着口舌,一邊不斷在兩個手中倒換,末了,極快地按在我的煙袋鍋裡。
我抽着了,說聲“祝你走運!”他們疑惑地看着我,随即便向我眨眼,卻并不同我走。
在等我走過河上的一段列石,往一個山嘴後去的時候,回頭一看,那三個男人還在那裡吃煙。
轉過山嘴,這溝裡的場面卻豁然大了起來。
兩山之間,相距幾乎有二裡地,又一溜趟平。
人家雖然不多,但每一個山嘴窩裡,就有了一戶莊院,門前都是一叢竹,青裡泛黃,疏疏落落直往上長,長過屋頂,就四邊分散開來,如撐着一柄大傘。
房子不像是川道人家習慣的硬四川式的屋架,明檐特别寬,有六根柱子露出,沿明柱上下紮有三道檐簸,上邊架有紅薯幹片、柿子、苞谷棒子。
山牆開有兩個“吉”字假窗,下挂一串一串的烤煙葉子、辣椒辮兒。
門前有籬笆,路就順着一塊一塊麥田石堰繞下來,到了河灘。
河水很寬,也很淺,看着倒不是水走而是沙流,毛柳梢,野蘆葦,一律枯黑,變得僵硬,在風中铮泠泠顫響。
我逆河而上,沙淨無泥,濕漉漉的卻一星半點不粘鞋。
山越走越深,不知已經走了多少裡,中午時分,到了一個蛋兒窩村子。
說是村子,也不過五戶人家,集中在河灘中的一個高石台上。
台前一家,台後一家,台上三家。
台子最高處有一個大石頭,上有一個小小的土地神廟,廟後一棵彎腰古柏。
我進去讨了吃喝,山裡人十分好客;這是一個老頭,一尺多長的白胡子,正在火塘口熬茶,熬得一個時辰,倒給我喝,苦澀不能下咽。
老頭就皺着眉,接着哈哈大笑,給我燙自家做的柿子燒酒。
一碗下肚,十分可口,連喝三碗,便脖硬腿軟起來,站起身要給老者回敬,竟從椅子上溜下桌底,就再也不省人事了。
一覺醒來,已是第二天早上,老者說我酒量不大,睡興倒好,便又做了一頓面條。
面條在碗裡撈得老高,吃到碗底,下面竟是白花花的肥肉條子!我大發感慨,說山裡人真正實在,老者就笑了:“這條溝裡,随便到哪家去,包你餓不了肚子!隻是不會做,溝垴駝子老五家的閨女做的才真算得上滋味,可惜那女子就托生在那不死的家裡!”我問怎麼啦。
老者說:“他吃人千千萬,人吃他萬不能,一輩子交不過!今年八月十五一場病隻說該死了,沒想又活了……甭說了,家醜不可外揚的。
”我哈哈一笑,對話也便終止,吃罷飯繼續往深山走。
中午趕到山垴,前日所見的那三個男人有兩個正好也在河邊,身邊放着三根檩木,每根至少有一百五六十斤。
兩個男人從懷裡掏出一手帕冷米飯,用兩個樹棍兒扒着往口裡填,吃過一陣,就趴在河裡喝一氣水。
見了我,認出來了,用樹棍兒筷子指着飯讓我。
“那個光頭呢?”我問了一句。
兩個男人就嘻嘻哈哈地笑,用眼睛直瞅着左身後的山窪窪眨眼。
我坐下來和兩個男人吃煙,他們才說光頭去會那女子了。
他們昨日上來,三個人就趴在這裡大聲吹口哨,口哨聲很高,學着黃鹂子叫,學着夜貓子叫。
這叫聲是女子和光頭定的約會暗号。
果然女子就從山根下的家裡出來,一見面哭哭啼啼,說她爹橫豎為難,一千二百元看來是不能少的,商定今日從山梁那邊掮了木頭回來再具體談談,今天下來,女子早早就在這裡等着。
現在他們放哨,一對情人正在山窪窪後邊哩。
我覺得十分有趣,也就等着一對情人出來看看結果。
這兩個男人吃足喝飽了,躺在石頭上歇了一氣,就不耐煩了,一聲聲又吹起口哨,後來就學着狼嗥,如小孩哭一樣。
果然,那山窪窪後就跑來了光頭,一臉的高興。
一個男人就罵道:“你好受活!把我們就擱在這兒冷着?!”光頭說:“我也冷呀!”那男人就又罵道:“放你娘的屁,談戀愛還知道冷?”另一個就問:“幹了吧?你小子不枉活一場人了!”光頭又搖頭又擺手,兩個男人不信,光頭便指天咒地發誓,說他要真幹了,上山滾坡,過河溺水。
一個男人就叫道:“你哄了鬼去!我什麼沒經過,瞧你頭發亂成雞窩,滿臉熱汗,你是不是還要發誓:誰幹了讓誰在糖罐裡甜死,在棉花堆上碰死,在頭發絲上吊死?!” 光頭一氣之下就趴在河邊喝水,叽哽叽哽喝了一通,站起來說:“現在信了吧?!” 兩個男人便沒勁了。
光頭卻從懷裡掏出一包紅布卷兒,打開說:“女子和我一個心的,和她爹吵了三天,她爹直罵她是‘找漢子找急了!’要當着她在擔子上吊肉簾子。
她隻好依了他,說定一千二分文不少,但她就偷了她爹一百元,又将家裡一個銅香爐賣了一百元,又挖藥賺了一百元,全交給我啦!” 兩個男人“啊”的一聲就發呆了,眼紅起來,幾乎又産生了嫉妒,将光頭打倒在地上說:“你小子醜人怪樣子,倒有這份福分!那女子算是瞎了眼,給了錢,倒沒得到熱火,把錢撂到爛泥坑了!” 光頭收拾了布包,在襯衣兜裡裝了,用别針又别了,說這别針也是那女子一塊帶來的。
“我抱了一下,親了一口哩。
” “好啊,你這不正經的狂小子!你怎麼就敢大天白日在野地裡親了人家?那女子要是反感起來,以為你是個流氓痞子,那事情不是要吹了嗎?人家親了你嗎?” “親了,沒親在嘴上。
你們吹了口哨,我一驚,她親在這裡。
”光頭摸着下巴。
後來,三個男人又說鬧了一通,就掮起檩木出發了。
他們都穿着草鞋,鞋裡邊塞滿了苞谷胡子,套着粗布白襪子,三尺長的裹腿緊緊地在膝蓋以下紮着“人”字形。
天很冷,卻全把棉衣脫了,斜搭在肩上,那檩木扛在右肩,左手便将一根木棒一頭放在左肩,一頭撬起檩木,小步溜丢地從河面一排列石上跳過。
就在這個時候,對面山梁上一個人旋風似的跑下來,那光頭先停下,接着就丢下檩木跑過去。
我們都站在這邊遠遠看着。
過一會兒,光頭跑來了,兩個男人問又是怎麼啦。
光頭倒罵了一句:“沒甚事的,她在山上看着咱們走,卻在那裡摘了一個幹木胡梨兒,這瓜女子,我哪兒倒稀罕吃了這個?!”兩個男人說:“你才瓜哩!你要不稀罕吃了,讓我們吃!”那光頭忙将木胡梨兒丢在口裡就咬,噎得直伸脖子。
這天下午,我并沒有立即到山梁那邊去,卻拐腳到山根下的那人家去。
這是三間房子,兩邊蓋有牛棚、豬圈、狗窩、雞架,房後是一片梢林,密密麻麻長滿了栲樹,霜葉紅得火辣辣的。
院子裡橫七豎八堆着樹幹、樹枝,上屋門掩着,推開了,煙熏得四堵牆黑乎乎一片,三間房一邊是隔了兩個小屋,一間是盤了一個大鍋台,一間空蕩蕩的,正面安一張八仙大桌,土漆油得能照出人影,後邊的一排三丈長的大闆櫃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瓦盆瓦罐,各貼着“日進百鬥”“黃金萬兩”的紅字條。
“有人嗎?”我開始發問,大聲咳嗽了一聲。
西邊的前小屋裡一陣陣響,走出個人來,六十歲的光景,腰弓得如馬蝦,人幹瘦,顯得一個特大的鼻子,鼻翼兩處都有着煙黑,右手拄着一個拐杖。
讓我坐下,便把那拐杖的小頭擦擦,遞過來,我才看清是一杆長煙袋。
我突然記得蛋兒窩那老者的話,這莫非就是那個駝背老五嗎?我後悔偏就到了他家,這吃喝怕就要為難了。
我便故意提出買些飯吃,他果然讷讷了許久。
說家裡人不在,他手腳不靈活,又說山裡人不衛生,飯做得少鹽沒調和的,但後來,還是進了小屋去,站在炕上,将樓闆上吊的柿串兒摘下三個柿子端出。
這柿子半幹半軟,下墜得如牛蛋,上邊煙火熏得發黑,他用手抹抹灰土,說:“這柿子好生甜哩!冬天裡,我們一到晚上吃幾個,就算一頓飯了呢!” 我問:“家裡就你一個人嗎?” “還有個女子。
” “聽說面條做得最好?” “你知道?你怎麼知道了?你一定知道她的壞名聲了!這丢了先人的女子,壞名聲傳得這麼遠啊!咳咳,女大不中留,實在不能留啊!” 這駝背竟莫名其妙地罵起女兒來,使我十分尴尬。
正不知怎麼說,門口光線一暗,進來一個女子,卻比老漢高出一半,臉子白白的,眼睛大得要占了臉三分之一的面積,穿一身淺花小襖,腰卡得細細的,胸部那麼高……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出脫的女子! “爹,你又嚼我什麼舌根了?!我到山上砍柴去了!”那女子說着,就拿眼睛大膽地盯我。
我立即認出這女子就是和光頭好的那個,剛才沒有看清眉臉,但身段兒是一點不會錯的。
“砍柴?不怕把你魂丢在山上?一天到黑不沾家,我讓狼吃了,你也不知道哩!我在匣子裡的錢怎麼沒有了?” 我替那女子捏了一把汗。
那女子卻倒動了火:“你問我嗎?我怎麼知道?你一輩子把錢看得那麼重,錢比你女子還金貴,你問我,是我偷了不成!” 老漢不言語了,又嚷道山裡老鼠多,是不是老鼠拉走了,又懷疑自己記錯了地方,直氣得用長煙袋在門框上叩得笃笃響。
那女子開始要給我做飯,出門下台階的時候,我發現她極快地笑了一聲。
飯後我要往山梁那邊去,那女子一直送我到了河邊。
我說:“冬天的山上還有木胡梨嗎?” “不多見到。
”她說,立即就又盯住了我,臉色通紅。
我忙裝出一切不理會,轉别了臉兒。
在山梁後的鎮上幹完了我的事,轉回來,已經是第五天了。
我又順腳往駝背老五家去,但屋裡沒有見到那女子,老漢卧在一堆柴草中,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
好容易問清了,才知老漢後來終于想起那筆錢就是裝在匣子裡,老鼠是不會叼的,便質問女兒。
女兒熬不過,如實說了。
老漢将女兒打了一頓,關在柴火房裡,又上了鎖。
等到第三天,那光頭又掮木頭走到河邊,向這裡打口哨,那女子就踢斷後窗跑了。
老漢追到河邊,将那光頭臭罵了一頓,說現在就是拿出十萬黃金也不肯把女兒嫁給他了。
女子大哭,他又舉木棍就打,那光頭的兩個同伴男人撲過來,一個奪棍、一個抱腰,讓光頭和女兒一塊逃走了。
“這不要臉的女子!跟野漢子跑了!跑了!”老漢氣得又在門框上磕打長杆煙袋,“叭”地便斷成兩截了。
我走出門來,哈哈笑了一聲,想這老漢也委實可憐,又想這一對情人也可愛得了得。
走到河邊,老漢卻跑出來,傷心地給我說:“你是下川道去的嗎?你能不能替我找找我那賤女子,讓她回來,她能丢下我,我哪裡敢沒有她啊!你對她說,他們的事做爹的認了,那二百元錢我不要了,一千元行了,可那小子得招到我家,将來為我摔孝子盆啊!” 石頭溝裡一位複退軍人 一覺醒來,就聽見後窗外有吱扭扭、吱扭扭的響聲,炕那頭的複退軍人還在呼呼噜噜地睡着不醒。
這複退軍人三十三歲,前年從青藏高原回來,雖然已經務農三年了,但身上還保留着軍人的氣質:一是行走,坐卧,胸部總挺得高高的;二是能苦能累,能吃能睡;三是穿一身黃軍衣,領章帽徽當然沒有了,但風紀扣扣得極嚴。
我昨天下午一趕到這裡,他就對我十分友好,一定留我住下,又當夜勒死了一隻後山跑過來的遊狗,打了二斤燒酒。
吃狗肉喝燒酒,裡外發熱;兩個人歪頭倒在炕上就一直沒有蘇醒。
“喂,夥計!”我叫着。
複退軍人依然沉睡如泥。
我側起身來,撩起後窗簾往外一看,才見屋後田邊的那台大石磙碾子被一個女人推着。
這女人窄襖窄褲兒,腰俏俏的;頭上抹着很重的頭油,紋絲不亂;一雙用粉塗得雪白的單布鞋,弓弓的小巧,起落上下沒一點聲響。
碾磙子太大了,一丈多長的碾杆,一個人推着很費力。
碾盤上鋪着的一層鮮玉米顆粒,被石磙子碾過,噼噼啪啪地響,黃白漿水濺得一碾盤都是。
我穿衣起來,一邊到門前的河裡去洗臉,一邊看着推碾子的女人,想這是誰家的小媳婦,這麼俊樣,怎麼一大清早獨自來推碾子,那麼大的石磙子,她推得動嗎? 正看着想,那女人聽見潑水聲,掉過臉兒也來看我,沒想目光正碰在一起,她一笑,臉先飛上了紅,忙推着石磙子走,偏在石磙子和我一條方向線上的時候,她不再推,躲在那邊細聲地咳嗽。
就在這個時候,我睡的那個後窗打開了,露出複退軍人的黑臉。
那女人立即閃出來,往那裡睨了一眼,忙又向我這邊看,我忙埋下頭去。
等我再去看那窗口,已經關上了。
不久,有一頭毛驢,背上有着套繩,從後門端端走出來,走過田埂小路,站在碾盤下。
那女人也站住了,動手将毛驢套上了碾杆,卻大聲罵道:“你來幹啥?你還敢來?!看我打死你!” 一根樹枝揚在半空,似乎使出了全身力氣,但落下來,輕飄飄的,隻在毛驢後胯下一捅,毛驢小步溜丢推着石磙子吱扭扭飛轉。
我知道這女人是和複退軍人熟識的了,但為什麼不把毛驢拉出去幫忙?我趕回來,複退軍人已經洗好了臉,一邊在鏡前用手擠腮幫上的粉刺兒,一邊輕輕地哼着歌子。
我說:“夥計,你家毛驢跑出去了,那個女人不作聲就套上,幫她推碾子哩!” “是嗎?”他好像才知道了這事,“這毛蟲,怎麼就跑出去了?!”但他并沒有去拉回毛驢,也不從後門出去看看,隻是輕輕地哼他的歌。
“這女人是哪裡的?”我問他。
“上邊垴畔的。
” “是誰家小媳婦?” “不是誰家小媳婦。
” 我終于證實了,這小巧女人和複退軍人是相好的。
“你們既然很熟,她一個人能推了碾子?你該去幫幫手啊!” 他突然臉紅了:“我才不管她哩!” 後來,毛驢就又獨自走回來了,驢背上放着套繩,套繩中間有一個十分幹淨的新手帕包兒,複退軍人打開了,裡邊是碾成的鮮苞谷粥團。
“她送你的?”我說。
“她恐怕是讓我招待你的。
”他說,“你吃過這苞谷粥粑粑嗎?比白面馍馍好吃哩。
” 這一天早上,我們就做了稀飯和苞谷粥粑粑。
那粑粑果然十分清香,愈嚼愈有味道。
我們邊吃邊說着話,他告訴我,他們這裡叫石頭溝,溝底流的不是水,而是石頭。
我說這一點我昨日一來就看出來了,因為在這條溝裡走了十五裡,溝道裡先還有水,走着走着水就沒了,再走一半裡,水又出現了,原來這溝裡的河是滲河。
走過七八裡,河裡便很少有沙,全是石頭,大的如屋,小的如枕,你壘我,我壘你,全光圓白淨,有水的地方,水就在石頭中隐伏,淺潭中遊幾條小魚,沒水的地方,連一棵草也沒有。
他說,這裡便是溝垴,上邊坡堰上的村子,是這條溝唯一的村子,共五十戶人家。
這五十戶分為三姓,主要是孫家,其次是田家,再是韓家。
他家姓甯,是僅有的獨戶,與村子較遠。
平日他家和坡堰上的人家來往不多,但全村唯一的石磙子碾子卻在他家屋後,少不了有人來碾谷子、稻子、苞谷顆的。
他末了就又說起他自己,說他當了幾年兵,在青藏高原上一個勞改場看管犯人。
複退後,去年雙親相繼謝世,三個妹妹也早嫁了人,他就成了一家之主: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一桌飯端上來,他不說吃,誰也不會吃。
“我能吃苦,什麼都可以,就是悶得慌。
”他買了一個收音機,每夜聽到雞叫,但還是常失眠。
“你怎麼不找個媳婦呢?”我說。
“一個人倒清靜。
”他笑了,又問我,“你說呢?” 飯後,我便一個人到後邊的坡堰村子去了。
這村子确實不小,但房屋極不規律,沒有兩家是一排兒蓋的,由下往上,一家比一家高。
村裡沒有一條端端的街,也沒有一條平平的路,都是從這家到那家,一條仄路,斜着朝上,或斜着往下。
我在村子裡轉了幾轉,人們都拿眼睛好奇地盯我。
我發現村裡穿黃軍衣的、黃軍鞋的、戴黃軍帽的人很多,便向幾位正聊天的人打聽,他們就一哄笑了。
“我們這裡有兵種哩!” “兵種?” “你看見最上頭的那個門樓嗎?”一個人用嘴努着,“那是孫家二爺,七個兒子,都當過兵,到了孫子輩,又三個當了。
” 我有些吃驚:“這孫家人口好旺,出了這麼多軍人?!那河下的甯家,不是也出過個兵嗎?” “他算什麼兵?看管了幾年犯人!回來還是個農民,連媳婦都丢了。
” 這些人說起來,興趣倒來了,似乎談論别人的不幸和愚蠢,最能開心。
我便也從中知道了這複退軍人家底是全村最薄的。
孫家有個叔父在大隊當領導,那幾年招兵,孫家每年要走一個,三四年回來,就都安排了,有在縣飲食公司的、木材檢查站的、交通局的、汽車隊的……都發了财,日子過得人模狗樣的。
這姓甯的老漢看得眼紅,就粜了五鬥苞谷,給孫家那個叔父送禮,好歹讓兒子當了兵。
這兒子未穿軍衣前,在隊裡燒炭場,終日人比炭黑,長到二十七,媳婦找不到,剛一換上軍衣,就有三個媒人來提親,結果選中了一門,三下五除二,見面,看家,訂了百年相好。
臨到部隊前一天,丈人、丈母和那寶貝女子來家送行,吃了喝了,臨走拿了三身衣服,五十元錢。
沒想到了部隊,三年複員,小夥沒有得了國家的事幹,那女的便鬧着又退了婚。
甯家父母一口氣窩在肚裡,氣最軟,氣又最硬,積成癌症,不上一年就都眼睛不合地去了。
“現在再沒有個提親的?”我問。
“給他認門豬親!他被八指腳迷住了,不三不四的,誰家黃花少女肯嫁了他?” “八指腳?” “是個人、破鞋、鬼狐狸兒變的,見了男人就走不動啦!” “放你娘的狗屁!”一句未了,半空裡火爆爆罵了一聲。
我和那聊閑話的人都吓呆了,仰頭一看,三丈遠的一家小院裡,有一棵桶粗的核桃樹,樹丫上趴着一個女人,一邊用長杆子打磕着核桃,一邊朝這邊罵。
我認出正是清早推碾的那女人。
“我就罵了你,破鞋!”那男的跳起來,“你害死了我們田家的人,又去勾引人家姓孫的,你怎麼不去給孫家鋪床暖被?你現在又給甯家騷情,看他姓甯的就敢要了你?!” 那女人氣得嘴臉烏青,摘了青皮核桃朝這邊打來,那男的也從地上撿了石頭瓦片往樹上打,兩廂一時如下了冰雹。
我一看大事不好,飛似的跑下村子,直奔複退軍人家。
他一聽,便抄了一根扁擔沖出了門,卻在院中,将那扁擔在捶布石上摔斷了,使勁地打自己。
我以為他是氣瘋了,他卻“哇”的一聲哭了個死去活來。
直到這天晚上,複退軍人才一五一十告訴我實情。
原來這女人是個寡婦,第一個姓田的丈夫好吃懶做,脾性又特别壞,三天兩頭和她打鬧,她就和孫家一個當兵的暗中好起來。
有一年,那當兵的回家探親,她去孫家和那男的說了半宿話。
她丈夫後來知道,将她一頓好打,又要剁一個指頭讓吸取教訓,她跪下求饒,那時她人聰明俊俏,正在大隊業餘宣傳隊演戲,說剁了指頭怎麼上台啊,丈夫竟剁了她一個腳指頭。
那丈夫也是鬼迷了心,剁了她的,又持刀去尋着那當兵的,也逼着剁了一個腳指頭,結果被抓了牢獄,一個月裡,又染了重病,死在牢裡。
她依然癡情那孫家當兵的,但人家一複員,在縣汽車隊開了車,看中了本單位一個打字員,就把她甩了。
從此她聲名掃地,幾年裡再也擡不起了頭。
“村裡人都看不起她,”複退軍人說,“但她性子硬,從來不服,自田家丈夫一死,田家人要趕她出門,先是孫家勢力大,沒有趕走,後來田孫兩家一氣要趕她出村,她還是不走。
她長得嫩面,人又能幹,上炕的剪子下炕的鐮,從不要人幫她。
一年四季衣着上收拾得幹幹淨淨,村裡人越是看不慣,她越故意,但我知道她心裡很苦,常常夜裡關了門啼哭。
” “你知道?”我說。
複退軍人不言語了,将昨日吃剩下的狗肉